内容简介 - press.ustc.edu.cnpress.ustc.edu.cn/sites/default/files/fujian/field... ·...

Post on 18-Jan-2021

5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书书书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大学生生活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

应"职业生涯规划"爱情经营"性心理保健等人生课题!针对大学生成人"成才中常见的独特的心

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学理层面和实践理性层面上探究其心理的"生理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文化传统的根源!并以积极心理学为主"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相结合的方

法!探索科学的应对策略#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

适及呵护的指导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赵平!夏玲著!%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

!!!大'!"!#赵'$夏'!%!大学生0心理健康0健康教育0研究!&!(%11!"

!中国版本图书馆2&3数据核字("#$")第$/1%$%号

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号!"-##"/网址"4556"##67899!:95;!8<:!;=

印刷!安徽省瑞隆印务有限公司

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本!+$#>>?*/#>>!$$$/印张!$/!+.字数!-"%千

版次!"#$"年%月第$版

印次!"#$"年%月第$次印刷

定价!-#!##元

书书书

前!!言

成长的烦恼!就业的压力!情感的纠结!生活的郁闷等使大学生成为心理危机

的高发群体!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这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心理研究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等心理健康问题做

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呵护做出了

重大贡献"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有以下倾向$

!!侧重于西方理论的引进研究!中国化不足

%"&研究#介绍西方一般性心理学的经典作家#经典著作#经典理论很多!满足

于完整体系述评!缺少形下思考!与中国国情结合研究不够"%#&热衷于用西方各种量表进行实际调查!似乎在为西方某种理论提供佐证!

且只是获得一些数据和发现一些一般性心理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策略分析和形

上思考"

"!侧重于实践感性经验的总结!理论抽象不足

也有学者走入生活!就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成功

个案展开研究!但多停留在感性经验介绍!学理性分析不足!普遍意义缺失"

#!侧重于一般性心理问题研究!针对性不足

研究聚焦在一般受众的一般性心理问题探索!对大学生这一特别群体心理发

展的特别问题及成因与策略挖掘不深!形上思考及形下指导的针对性较弱"

$!侧重于消极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学探索不足

对消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研究得多!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动辄就是心理疾病!动辄就是精神

分裂和人格变态!很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小的问题扩大化!增加了来访者

的心理负担或负强化了患者的病情"因此!我们试图以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大学生生活适应#人

际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应#职业生涯规划#爱情经营#性心理保健等人

生课题!针对大学生成人#成才中常见的独特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学理层面和实践理性层面上探究其心理的#生理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文

化传统的根源!并以积极心理学为主#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科学的应对策略!从而为西方经典理论中国化!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运用与探究!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作形上思辨与形下对策相统一的研究打开一

扇窗!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科研#辅导员的工作和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

适#自我心理呵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的帮助"从方法论角度看!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不

轻信直觉经验!也不盲从学界权威观点!具体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分析#汲取

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个案分析法'''作者都是一线心理咨询师!从大量生动案例中

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调查研究法'''作者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在所在院校中进行

问卷调查!获取大量数据!为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测量法'''作者所在

院校的心理咨询室都安装了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使用心理测试软件

$%&'()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这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书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唯物史观

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

是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345$6%7'8,及安徽

省思政理论课重点基础学科思想政治教育项目+#)""$345$6%9'8,的成果之一"本书由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夏玲!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罗佳!苏州嘉俊奥特威工业自动化

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心理咨询师王海侠共同完成"撰写分工如下$绪论#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赵平撰写!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第

十二章由夏玲撰写!第四章由罗佳撰写!第十一章由王海侠撰写!第三章由夏玲#罗佳共同撰写!第六章由赵平#王海侠共同撰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

谢意- 同时得到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和芜湖职业

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著!!者

#)"#年9月8"日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书书书

目!!录

前言 !!"!!!!!!!!!!!!!!!!!!!!!!!!!!!!!!

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一!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状与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优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功能与原则 !!#"!!!!!!!!!!!!!!!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与探察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

一!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得与失 !$#"!!!!!!!!!!!!!!!!!!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得与失 !'("!!!!!!!!!!!!!!!!!!

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 !'("!!!!!!!!!!!!!!!!!!!!!一!人本主义的主要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得与失 !''"!!!!!!!!!!!!!!!!!!

第四节!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一!理性情绪治疗的主要理论 !'""!!!!!!!!!!!!!!!!!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得与失 !')"!!!!!!!!!!!!!!!!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级差及原因探究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及原因探析 !*!"!!!!!!!!

一!低年级阶段心理问题 !*!"!!!!!!!!!!!!!!!!!!!二!中年级阶段心理问题 !*$"!!!!!!!!!!!!!!!!!!!三!高年级阶段心理问题 !*$"!!!!!!!!!!!!!!!!!!!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及原因探析 !*'"!!!!!!!!一!女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与归因 !*'"!!!!!!!!!!!!!二!男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与归因 !*""!!!!!!!!!!!!!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背景差异及原因探析 !*#"!!!!!!一!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二!单亲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三!留守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四!独生子女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

第四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院校差异及原因探析 !"*"!!!!!!!!一!专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第三章!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与策略探本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意识 !#'"!!!!!!!!!!!!!!!!!!!!

一!自我 !#'"!!!!!!!!!!!!!!!!!!!!!!!!!!二!自我意识 !#*"!!!!!!!!!!!!!!!!!!!!!!!!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与调适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调适方法 !%!"!!!!!!!!!!!!!!

第四章!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调适探索 !%""!!!!!!!!!!!!!第一节!偏执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第二节!强迫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一!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第三节!冲动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一!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四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第五节!依赖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一!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第六节!癔症型人格障碍及其调适 !&%"!!!!!!!!!!!!!!!!一!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与调适探讨 !)("!!!!!!!!!!!!!!第一节!大学生学习心理及其特点 !)("!!!!!!!!!!!!!!!!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 !)("!!!!!!!!!!!!!!!!!!!!!二!大学生学习特点 !)!"!!!!!!!!!!!!!!!!!!!!!

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非智力因素 !)$"!!!!!!!!!!!!一!兴趣与学习 !)$"!!!!!!!!!!!!!!!!!!!!!!!二!情感与学习 !)*"!!!!!!!!!!!!!!!!!!!!!!!三!意志与学习 !)""!!!!!!!!!!!!!!!!!!!!!!!四!性格与学习 !)%"!!!!!!!!!!!!!!!!!!!!!!!五!态度与学习 !)&"!!!!!!!!!!!!!!!!!!!!!!!

第三节!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学习焦虑过度 !))"!!!!!!!!!!!!!!!!!!!!!!二!学习动力缺乏 !!(!"!!!!!!!!!!!!!!!!!!!!!!三!学习动机过强 !!($"!!!!!!!!!!!!!!!!!!!!!!四!注意力涣散 !!('"!!!!!!!!!!!!!!!!!!!!!!!五!记忆力减退 !!(""!!!!!!!!!!!!!!!!!!!!!!!六!考试焦虑 !!(#"!!!!!!!!!!!!!!!!!!!!!!!!

第六章!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调适探寻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内容 !!!("!!!!!!!!!!!!!!!!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内容 !!!'"!!!!!!!!!!!!!!!!!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器 !!!#"!!!!!!!!!!!

#目!!录

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三!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与策略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

第七章!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与调适探赜 !!$&"!!!!!!!!!!!!!!第一节!大学生恋爱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 !!$)"!!!!!!!!!!!!

一!大学生恋爱类型与特点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行为特征 !!'$"!!!!!!!!!!!!!!!!!

第二节!大学生恋爱心理过程与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 !!'#"!!!!!!!!!!!!!!!!

第三节!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三!强化爱的能力与责任 !!*&"!!!!!!!!!!!!!!!!!!!

第八章!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呵护探睹 !!"!"!!!!!!!!!!!!!!!第一节!性与性心理 !!"!"!!!!!!!!!!!!!!!!!!!!!!

一!性的内涵 !!"$"!!!!!!!!!!!!!!!!!!!!!!!!二!性心理的概念 !!"'"!!!!!!!!!!!!!!!!!!!!!!

第二节!大学生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阶段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征 !!"%"!!!!!!!!!!!!!!!!!!!三!性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

第三节!大学生性心理问题与矫正 !!#!"!!!!!!!!!!!!!!!!一!常态性性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二!变态性性心理问题及其消解 !!#""!!!!!!!!!!!!!!!!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九章!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探微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现状扫描 !!&!"!!!!!!!!!!!!!!!!!!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及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归因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

第三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策略和方法 !!)("!!!!!!!!!!一!自我调适 !!)("!!!!!!!!!!!!!!!!!!!!!!!!二!辅助系统的服务和支持 !!)&"!!!!!!!!!!!!!!!!!!

第十章!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与策略探元 !!))"!!!!!!!!!!!!!!第一节!审美教育在大学生心理调适中的意义 !!))"!!!!!!!!!!!

一!审美信息沟通与美感生成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心理调适意义 !$('"!!!!!!!!!!!!!!

第二节!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分析 !$(""!!!!!!!!!!!!!!!!!二!常见的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 !$(#"!!!!!!!!!!!!!!!!

第三节!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的校正 !$!("!!!!!!!!!!!!!!!一!培养健康审美趣味 !$!("!!!!!!!!!!!!!!!!!!!!二!提升高雅审美能力 !$!!"!!!!!!!!!!!!!!!!!!!!三!拓宽审美修养的途径 !$!$"!!!!!!!!!!!!!!!!!!!

第十一章!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与调适探端 !$!'"!!!!!!!!!!!!!第一节!强迫症及其治疗 !$!*"!!!!!!!!!!!!!!!!!!!!

一!强迫症的表现 !$!*"!!!!!!!!!!!!!!!!!!!!!!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

第二节!焦虑症及其治疗 !$!#"!!!!!!!!!!!!!!!!!!!!一!焦虑症的表现 !$!%"!!!!!!!!!!!!!!!!!!!!!!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

第三节!恐惧症及其治疗 !$!)"!!!!!!!!!!!!!!!!!!!!一!恐惧症的表现 !$!)"!!!!!!!!!!!!!!!!!!!!!!二!恐惧症的治疗方法 !$$("!!!!!!!!!!!!!!!!!!!!

%目!!录

第四节!抑郁症及其治疗 !$$!"!!!!!!!!!!!!!!!!!!!!一!抑郁症的表现 !$$!"!!!!!!!!!!!!!!!!!!!!!!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

第五节!神经衰弱及其治疗 !$$'"!!!!!!!!!!!!!!!!!!!一!神经衰弱的表现 !$$'"!!!!!!!!!!!!!!!!!!!!!二!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 !$$*"!!!!!!!!!!!!!!!!!!!

第十二章!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干预技术探求 !$$#"!!!!!!!!!!!!!第一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一!心理咨询的内涵与原则 !$$%"!!!!!!!!!!!!!!!!!!二!心理治疗的内涵与原则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咨询艺术 !$'$"!!!!!!!!!!!!!!!!!!一!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 !$'$"!!!!!!!!!!!!!!!!!!!二!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 !$'*"!!!!!!!!!!!!!!!!!!!三!大学生朋辈咨询 !$'%"!!!!!!!!!!!!!!!!!!!!!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艺术 !$*#"!!!!!!!!!!!一!心理危机及其特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及其特点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

参考文献 !$"*"!!!!!!!!!!!!!!!!!!!!!!!!!!!!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书书书

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案例"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股特别灵验的泉水!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

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

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

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

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要学会接纳失去的事实!无论人生的得与

失!都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继续生活"

一!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状与后果

自!"#$年著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关

于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心理危机的内涵

目前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

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

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将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

态!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生

活中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带来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个体不能及时调整自己

去应付这种变化!就容易发生心理危机"

! '()*(+%&,-))./0,120342(+5'.44-+60173+0(*83(*09:3;0-/32.+'.+;3)0<3=3*.)43+0$7%&>3?@./A&B39(=6./(*C-D*6;(06.+2!!"E$&

!二" 危机事件

%&'()*(+认为!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在于'他遇到了对他的生活足以产生影

响的事件(!而正是由于这些事件才让人产生了心理危机!所以这些事件就被看作

危机事件"危机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构成严重威

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

机事件可以是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如非典#8!>!#瘟疫#地震#战争等)也可以

是个人内在的冲突!如失恋#失业#丧失亲人#人际关系紧张等"! 而这些危机事件

能否使一个人产生心理危机不仅仅取决于事件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个人

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及其认知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是不一

样的!危机事件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待人际关系!有的人发

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缺点!他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

自己的不足!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经过他的努力!交际困难不仅没有给他造成多

大的心理负担!反而使其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有的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久而久之会在自卑以及逃避中慢慢消沉下去!'危机事件(就会对他产生严重的

影响"

!三" 心理危机的类别

根据%&'()*(+和B-/F322的危机种类划分!结合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

的危机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成长性危机

成长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从某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时!原有的行为不足以

完成新课题!不断变化的阶段需要他不断进行调整!如从高中升入大学!生活#学

习#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改变"每一次成长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朝着成

熟和完善迈步的阶梯""&境遇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是指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区别境遇

性心理危机和其他心理危机的关键在于!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大生活事件是

大学生本人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如父母离婚#经济来源突然中断#非典暴发#亲人逝世等"

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H%&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GIIJ*$+&B-/F322KL!:(M(/3K&'.44-+60173+0(*83(*09&N(/F30C.)-*(06.+2$7%&O+F*3?..5'*6PP2!

>&H&&C/3+06;3Q8(**!!"E#&

#&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大学生因为人生的存在性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危机"这些作为

人的存在的特征决定了人的一生中所必须面对的存在问题!&它们是死亡#自由#有限#孤独和自我认同的问题"实际上!个体在大学阶段前和在大学阶段后都在不

断地追问和探索存在性问题!但大学生因为年龄和身心的特点对存在性问题的思

考特别集中"存在性心理危机的成功解决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

正确树立有着重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出一定层次性",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R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ER的大学生存在焦虑症状!!GR的大学生存在敌对

情绪"其中!'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

级集中在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情感与恋爱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

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上述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集中

在学习#交往和感情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是有差别的"类似的调查还显示!除了年级差异导致的分层外!大学生心理问题的

层次性还表现在性别#学科#成绩和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GII$年!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I!I名大

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I&ER)其中女性*!!&SR+高于男性*"&JR+)三年级最高*!J&IR+!一年级!G&GR!二年

级!!&SR!四年级$&ER)文科生*!#&JR+高于理科生*!G&!R+#工科生*S&GR+和医科生*#&ER+)城镇学生*!!&!R+高于农村学生*"&#R+)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G$&!R+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ER+和成绩一般的学生*"&#R+)经济宽裕的

学生*!T&GR+高于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I&TR+和困难的学生*!I&ER+"尽管

,中国青年报-和陈志霞等人的调查结果存在细微差异!但两组调查都揭示了现阶

段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呈现出的分层性的特点"

!四"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国外学者8-4)9/31认为心理危机源来自个体#家庭和老师三个方面)国内学

者认为心理危机来源于六个方面!即人际关系#学习#受惩罚#亲友与财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 学者们都认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

而造就了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心理#

J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7%&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GIIG&S&刘贤臣&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研究$H%&中国心理卫生!!""S*!+&

生理发育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结构和价值体系势

必发生转型和重构!并日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但是!之前的学校#家庭教

育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

的关注不足!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还

未达到相应的水平"他们远离亲人和家乡!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需要学会独立地

去面对很多问题!而他们较为简单的人生阅历不足以面对在大学里所遇到的诸如

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而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对他的思想和

行为造成影响!都有可能使其心理发生暂时的不平衡!都有可能成为发生心理危机

的诱因""

!五" 心理危机的结局

由危机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所产生的情绪失衡状态并不是持续终生的"绝大

多数学者认为!人的心理危机状态大约要持续$##周!在这段时期里!由于处理危

机的手段不同!个体先前经历危机的体验不同!个体人格特质的不同!当事人的结

局也不相同"危机事件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也可能是一个机会"它对

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和身心造成的影响一般有四种结局$&

!&增强心理素质

危机事件将激发大学生去解决困难!若方法得当!不仅能顺利度过危机!而且

将通过应对危机学会处理困境的新方法!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身心健康水平得到

提高!心理素质得到增强!这是最佳的结局"

"&留下心理阴影

虽然度过了危机!但将留下心理创伤!特别是对成长中的大学生而言!会使他

形成一种偏见!留下痛点!影响今后对社会的适应!当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将采取消

极的态度!比如大学生失恋之后如果留下阴影!会对爱产生怀疑!不利于当事者日

后的生活"

#&诱发心理障碍

当事人将缺少应对危机的办法!表现在心理恐慌#无助!出现心理障碍!陷于神

经质或精神病!以后任何的生活变故都会诱发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其心理承受能力

明显降低!心理健康程度严重下降"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马莉&注重心理疏导化解心理危机$H%&长沙大学学报!GIIE*J+&王成果&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H%&中国青年研究!GIIJ*!+&%6**6*(+5BO!H(432UV&'/6262W+03/=3+06.+,0/(03F632$7%&>3?@./A&B/..A2.'.*3C-D*6296+F

'.4)(+1!!""E&

$&出现心理崩溃

当事人未能度过危机!心理承受不了!出现心理崩溃!出现自伤自毁!甚至自杀

的行为"

二! 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优化

!一" 心理素质!含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结构探讨

!&国内关于心理素质的研究

心理素质及其教育于GI世纪SI年代中期开始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JI余年的研究!现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积累了大量关于心理素

质及其教育的研究资料"已有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里占据核心地位!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和

归宿"! 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我国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研究中涉及

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资料日趋丰富"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是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查阅的文献中关于心理素质概念的描述很多!但严格定义的却较少"研

究者在界定心理素质概念的基础上!或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或采用实证分析的方

法!对心理素质的结构成分进行了探索!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钱含芬认为!心理素质是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

素+#身心潜能素质J个亚系统构成的交互作用#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 肖汉

仕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

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 刘华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

的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其结构包括E个方面&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

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

力"% 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

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具有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

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J个基本维度#"大

因素#GG种成分"& 燕国材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由智力

T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H%&心理与行为研究!GIIJ*G+&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的研究$H%&心理发展与教育!!""#*!+&肖汉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H%&中国教育学刊!!"""*$+&刘华山&试析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H%&教育研究与实验!!"""*$+&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H%&心理与行为研究!GIIJ*G+&

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构成"! 李虹认为!心理素质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

化的过程而形成的综合心理能力和质量!由知#情#意#行$个因素组成""此外!有些研究者还专门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概念和结构"如&周治金认

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

展起来的!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

现"$ 许燕认为!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由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性格素

质#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再生素质#种素质构成"% 王滔认为!大学生心理素

质由认知特性#个性#适应性J个维度#!I个因素#G#种成分构成"& 张焰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基础性心理素质#实践性心理素质和综合性心理素质J个主要

层面"' 罗品超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指在先天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大学生在社会

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方面的稳定的特征!它由性格特征素质#认知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职业能力素

质#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自我意识E个因素构成"(尽管研究者对心理素质概念和结构成分的分析存在着差异!但概括起来也有

一些共同之处&首先!心理素质概念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整体性"心理素质是心理品质的

综合!有的认为是静态组合!有的认为是动态整合)" 结构性"心理素质是按一定

心理规则建构起来的组织结构)$ 基本性"心理素质是人内化了的#稳定和基本

的心理品质)% 差异性"心理素质反映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心理特征的个别

差异)& 交互性"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次!心理素质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成分"心理素质由多种心理成

分构成!既有认知成分!也有非认知成分)既有心理能力成分!也有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成分)既有情感和动力成分!也有自我成分)" 多层次"心理素质由各个层次

的心理成分构成!既有特质层次!也有行为习惯层次)既有品质层次!也有潜质层

次)$ 结构与功能匹配"心理素质作为内隐的心理结构!也外显地展现在个体的

心理健康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和创造发展功能的发挥过程中"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H%&云梦学刊!GIII*J+&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H%&心理与行为研究!GII$*$+&周治金&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H%&高等教育研究!GIIJ*J+&许燕&面向G!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H%&教育研究!!"""*!I+&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GIIG&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H%&教育理论与实践!GIIT*$+&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GIIT&

"&国外关于心理素质的研究

国外学者所关注的与心理素质概念相近或有关联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

类&! 与自我有关的因素)" 与人格有关的因素"关于自我和人格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有一些学者把自我看成人格的构成部分!甚至是人格的核心!如果这样看!则所有的心理素质都可归为人格因素了"下文将把自我与人格分开处理"

*!+自我

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詹姆士开创了从两

个角度研究自我的传统!一个是自我的结构内容!另一个是自我的功能"从心理素

质概念来看!这两个角度都与之有关"

,9(=3*2.+等人!"E#年提出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完整的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具有#个特性&有组织性#多维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可区分性"这一模型将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分成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

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依学科来分!非学业自我概念则分为社会#情感和身体三个

方面"GI世纪SI年代以后!7(/29及其同事以,9(=3*2.+等人的自我概念理论模

型为指导编制了比较完整的自我描述问卷*,<X+"" 与,9(=3*2.+的自我概念多

维度层次理论模型可以相提并论的是GI世纪SI年代由8(/03/提出的颇有影响

的多维度阶段自我模型"$ 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在不断

地增加!要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须考虑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关自我的心理功能的研究!相对而言薄弱一些"艾勃斯登认为&自我有三个

基本功能&! 同化经验资料)" 维持适意的快乐.痛苦平衡)$ 获得乐观的自尊"%其中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自我作为内在的#对新经验进行加工的结构的功能*即艾

氏所谓同化经验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资料须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才会产生相应的感受和行为反应!自我提供

了一些加工的图式或维度!从而决定着后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研究者就一些较具体的自我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有这些研

究都一致表明&个体的自我概念跟其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联"例如!O/5.*(906用

E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

$

%

,9(=3*2.+UH!8-D+3/HH!,0(+0.+%'&,3*PQ;.+;3)0&Y(*65(06.+.P;.+20/-;06+03/)/30(06.+2$H%&U3=63?.PO5-;(06.+(*U323(/;9!!"E#!$#*J+&$IE#$$!&

7(/298L&K4-*065643+26.+(*963/(/;96;(*4.53*.P23*PQ;.+;3)0&N93./306;(*(+534)6/6;(*Z-206P6;(06.+$H%&O5-;(06.+(*C21;9.*.F1U3=63?!!""I!G*J+&EE#!EG&

N/3+07@&'..+31%&K2232243+0.P23*P.;.+;3)06++3(/*1(5.*32;3+3$H%&B/60629H.-/+(*.PC21;9.*.F1!!""$!G$*G+&JEJ#JST&

O)2036+,&N9323*PQ;.+;3)0&K/3=63?(+5093)/.).2(*.P(+6+03F/(035093./1.P)3/2.+(*601$7%",(-DO&C3/2.+(*601&B(26;K2)3;02(+5'-//3+0U323(/;9&O+F*3?..5'*6PP2!>&H&&C/3+06;3Q8(**!!"SI&

S!#!JG&

自我形象问卷和儿童抑郁量表测量了!IT$名平均年龄为!$&T岁!来自美国不同

社会阶层的青少年!结果显示!自我形象得分与抑郁得分高度相关!即青少年自我

形象上存在问题越多!则出现的抑郁症状越多"女孩的自我形象得分对抑郁症状

预测效果良好"又如!不少研究发现!身体意象作为自我形象的一个方面!对青少

年的心理健康有特殊意义",当代心理学-杂志的调查显示&十几到二十几岁的青

少年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外表!同时还发现!身体意象与他们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及社会接纳等有关"悦纳自己外表的人感觉更幸福!适应性更强"

*G+人格因素

人格可以包括非常宽泛的内容!这里仅涉及几种与心理健康素质关联较大的

人格因素!包括气质#控制定位和归因风格#应对风格#依恋关系类型"

! 气质"气质是个体幼年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一种一贯性的行为反应风格"与心理健康有关!并且得到较多研究的是困难性气质!这种气质与适应困难有关"虽然在困难性气质的概念上还有争议!但多数研究显示这种不适应性气质特征与

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和问题行为有关"凯根等提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儿童的概

念!他认为!抑制型儿童的动作是有监控的#抑制的#温和有礼的)而非抑制型儿童

是自由的#精力充沛和自发的"前者在面对不熟悉的人#环境或挑战时更容易焦

虑!凯根把它称为'陌生焦虑("抑制型儿童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后!处在新环境里感

到不舒服时!他们会表现出社交退缩"!

" 控制定位和归因风格"控制定位是个体认为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事

情是否可控的个人信念"归因是指一个人对一个特定事件的原因的解释"<?3;A等研究发现!儿童对其成功结果的解释方式不同!心理后效不同"一些人

采用自我控制取向"他们把成功归于能力!把失败归于外在因素*考试太难!问题模

棱两可+或不稳定性因素*只要努力!就能做得更好+"这些儿童能保持自信!维持自

尊!会继续追求成功"与此相反!另一些儿童采用习得性无助取向!他们总是把成功

归于不稳定的和外在的因素*努力#运气+"他们不能在成功中体会到自豪和自尊"但他们却喜欢把失败归于稳定的#内在的因素*低能力+!从而降低他们的成功期待和

在困难面前的坚持性"他们放弃继续尝试和努力!表现出无助和抑郁"" B-/F3/对

大学生研究发现!外控的大学生比内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自杀念头"$研究者发现!随着个人经验的增加!每个人都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归因风

S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

$

V(F(+H!,+654(+>&N34)3/(43+0(*P(;0./26+9-4(+53=3*.)43+0$H%&K43/6;(+C21;9.*.F620!

!""!!$#&ST##S#G&<?3;A',!:3FF300O:&K2.;6(*;.F+606=3())/.(;90.4.06=(06.+(+5)3/2.+(*601$H%&C21;9.*.F6;(*

U3=63?!!"SS!"T&GT##GEJ&B-/F3/H7&<326/3P./;.+0/.*!*.;-2.P;.+0/.*!(+5)/.+3+3220.53)/3226.+$H%&H.-/+(*.PC3/2.+(*601!

!"S$!TG&E!#S"&

格!在面对特定事件时倾向于按自己的'风格(做出归因!这种归因风格!应该是心

理素质的组成部分"

$ 应对风格"应对是指个体处在困难情境#面对压力时保护自己并设法满足

需要的行动"研究表明!儿童在很早就学会了一些特定的应对方式!随着儿童的成

长!原有的应对方式不断地精炼和强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应对风格"已形

成的应对风格有一定的稳定性!当个体面临新的应激情境时!他倾向于用已经有的

应对策略做出反应"例如!已有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有的个体倾向于以情绪反

应为主!有的却以问题解决为主!这是两种明显不同的应对风格"而问题解决取向

的应对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 依恋关系类型"英国精神病学家B.?*D1于!"#"年提出依恋的概念"依

恋行为是个体获得或者保持与另一确定的且被认为能更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个体进

行密切联系的行为"! K6+2?./09在著名的'陌生情境(中发现婴儿可大致分为三

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 不同依恋类型的依恋儿童具有

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具有社会竞争能力和社会技

能!更容易接触新鲜的事物和人"按照客体关系理论!早期依恋经验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发展"不同依恋

类型其实就是某些人格类型的雏形!依恋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工作模型(!是指

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由依恋类型而来慢慢形成的一些关于自己和关于依恋对

象的一些内化的结构!这个模型一旦形成!它就以内化的机制的形式调节着孩子的

思想#感受和行为!尤其是跟父母和别的类似关系的人的互动行为"显然!依恋类

型和工作模型概念!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行为有密切的关联!它们是跟心理素质概

念在同一层面的概念"我们认为!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

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

理品质"这种表述体现了心理素质形成的生理#心理和外部条件!概括了心理素质

的稳定性#基本性#衍生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征!表明了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同构

的自组织系统"

!二"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

B.?*D1H[&K,3;-/3B(23&'*6+6;(*K))*6;(06.+2.PK00(;943+0N93./1$7%&:.+5.+&U.-0*35F3!

!""S&K6+2?./097<!B*39(/7'!L(03/2O!L(**,&C(003/+2.PK00(;943+0&K2322356+093,0/(+F3

,60-(06.+(+5(08.43$7%&86**25(*3!>&H&&:(?/3+;3O/*D(-4!!"ES&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是指大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团体实践和

心理文化的影响!达成心理结构和心理品质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世界相对复杂!有更高的心理境界和心理需

求"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转变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的冲击等

均可能使他们处于行为和情绪的混乱状态!这使得大学生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群

体"(!'一面是心理呵护的渴求!一面面对的是生存焦虑#生活重压#学业紧张#就

业恐惧的这一相反环境"("大学生的心理优化更具迫切性"*!+生存焦虑"人际冷漠#诚信危机)法治不健全#坑蒙拐骗时有发生)人文精

神失落00构成了孩子们无法想象或有悖于他们想象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膨胀#大自然报复#'黑洞(#土地沙化#自然灾害频频)恐怖主义#美国

'九一一(事件#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动荡)癌症#艾滋病#疯牛病#,KU,00处处充

满陷阱!生存环境危机四伏"大学生在刚刚告别人生阶梯第一层迈向第二层!用好

奇#怀疑#惊恐的目光审视这一切时!得到的是更加的不解和惊恐"*G+生活重压"和父辈比较!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又是不幸的一代"父辈虽然

是饿着肚皮长大的!但精神上是放松的!没有什么课外练习和家庭作业!每天都是

放学/回家/游戏"虽然没有高科技玩具!但顺应儿童本性地玩水#玩沙#过家家#捉迷藏00玩得是日落月偏西"而他们这一代物质生活无忧无虑!可以说要什么

有什么!可以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却是'精神苦囚犯("

! 家庭的压力"中学时代始!他们就开始承担父母#祖辈全部期望与梦想"父母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要堆放于他们幼小的肩上"成功'苦(作舟的经验

需要继承)未圆梦的苦涩需要他们予以'补偿(///圆父母未圆之梦"人的全面发

展是人性之本"父母子女是血亲!虽有遗传但毕竟不是'克隆(!子女们有自己的个

性#爱好兴趣!但他们却失去了'自我("生活的'主体(严重错位!幻想的长大后的

生活图景与现实大相径庭"

" 网络的挤压"网络虚拟的'真实(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虚拟(反差巨大"长

期的网络生活会带来情感自我迷失"青年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期!或喜或悲#或乐

或愁#或爱或恨都有强烈的表现!青年正是在这大起大落情感的不断调整过程中逐

渐完成其社会化的"'也就是说!青年的成长过程需要这种大起大落情感的表露!需要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与场所的存在"真实情感的表露与交流是建

立在人与人之间的!而今被人机关系所取代!长期人机对话!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了

I!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刘岩&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研究$H%&成功!GI!I*!+&赵平&中学生奶嘴时尚的心理分析与对策$H%&中国教育学刊!GII#*!I+&

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愿接受他人情感的表露!变得沉默寡言)网络锁住了他们的

身心!使他们忘了交友!忘了多彩的现实生活"(!

$ 人际关系不适"独生子女大学生交往需要迫切!原因在于&一是情感补偿

性所致!没有兄弟姐妹的情感体验!希望通过交往获得情感补偿)二是因为父母呵

护过多!缺乏生活锻炼!独立性差!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可是!大家都是'小王

子(#'小公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都只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照顾

自己!不懂或很少意识到为他人着想!缺乏交往经验"这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强

烈的渴求!另一面是经验的匮乏!形成强烈反差!一时无所适从"

% 大众文化无所适从"世俗化使得'人性(#'人情(受到关照!然而!理性的损

伤是一大缺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出现滑坡!大众文化日趋庸俗化!快餐

文化#综艺时尚#宫廷戏#调情的'美女作家(风靡)审美观念&感官刺激)审美风格&'酷()审美价值&本能张扬!典型表现是'图书馆尴尬再尴尬(!阳春白雪无人问津!全是支离破碎的'拳头\枕头式的作品("缺少历史感和现实感!缺少真切的生命

体验和人生况味!那些如痴如醉的青少年'偶像剧迷(们!何处去寻觅自己的社会身

份和脚踏实地的人生之路1 '酷(不顾及什么伟大的神明!标榜活得自由洒脱!体现

的是价值选择多种多样"然而!青年价值观并不是天然合理的!也包含一些和主流

文化#主导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东西"大学生价值观主要来自于书本#影视情节!但

瞬息万变的大众文化#媒体不断刷新和改写着他们的价值观"*J+学业紧张"面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观念!以人才竞争激烈的

新现实!大学是自救的唯一出路"高考扩招!舒缓了孩子们的神经"可一回头人们

猛然发觉真正的竞争在'中考(2 中考失败了!何谈'高考(1 谁不知素质教育的科

学性与重要性1 然而!哪个父母愿意拿自己的孩子的前途做试验1 哪个学校敢拿

自己的饭碗开玩笑1 于是!出现了国家减负#学校应付#家长加负的怪现象"素质

教育不完善#评估机制不配套!结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应试胜利

者的大学生!因为其惯性思维!一时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教育方法"毕业就

等于失业的呼声以及沉重的就业压力让大学生难以承受却又无所适从"这些潜在危险因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不但影响学习效

率!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严重时还会引起心理疾病等后果!给学生的成长和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害和不稳定性影响"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

健康教育发展迅猛!心理健康课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生又是心理

危机的常发者!所以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添关于心理危机的内容"有效地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根源及预防策略进行探

!!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赵平&青年网民道德缺位与对策$H%&当代教育!GIIG*!!+&

索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可能性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系统中起着基础与支架的作用!它不仅为生理素质

与社会素质的发展提供保证!而且也直接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心理素质的优劣

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正在走向

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可塑性"同时!大学生对自身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不

仅必要!而且可能"*!+大学生心理的已有发展水平为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奠定了心理基

础"大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能力#智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我意识#社会性需要等各方面心理都较中小学时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特别是大学生

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自我意识表现为个体对自

己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

控"!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反映自身的

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能把握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能较为客观地认

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能认清自己心理上的某些缺陷)" 大学生也能在

一定范围内认识和把握他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能认识和理解他人

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社会和家庭对其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已有的心理素质状态与社会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差距"显

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保证"*G+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较高是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处

在人生发展的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正在逐渐完成向成人期的过渡"从其心理的

发展看!大学生的观念#态度#能力#情感#性格#意识等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

尚未完全定型或成熟!所以!尚可以加以塑造"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的各个方

面在大学时期是逐渐步入定型#成熟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加以塑造"所以!抓住

大学生心理演化或转变的这一契机!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心理的

发展纳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能的"*J+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心理调整愿望是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动力"

首先!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问题较多的年龄阶段!他们除了遇到较多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之外!还遇到诸如性#恋爱#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大学生带来

了较其他年龄个体更多的心理矛盾和情感冲突!所以!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

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刘兆吉&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7%&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T&

并采取措施调整自身心理状态的愿望较强烈"其次!由于大学生处在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发展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完成从半依赖#半独立#半成熟的状态向独立

和成熟的状态的过渡!他们往往想表现出如阿德勒所言的'独立性#和成人平等#男子气概或女人作风等(!!大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成人感要求是大学生心理调整愿望

较强烈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大学阶段不仅是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

岗位进行知识和技能准备的阶段!而且也是为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心理准备

的阶段!大学生的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也决定了大学生心理调整的愿望往往是强

烈的"*$+高校环境为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佳平台"如果说大学生心

理的已有发展水平#心理可塑性较高和心理调整的愿望较强烈等心理特点是其心

理素质教育的必备内部心理条件的话!那么高等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环境条件则

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佳的外部结合点"这是因为&! 高等学校具有

的不同于中小学校的独特的文化#科学#艺术和学术等氛围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

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高等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料为大学生

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泉)$ 大学生与同学和老师较多的接触#交流机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不再以考试和升

学为中心目标的学习活动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时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既具备了必要的内部心

理条件!又具备了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所以说!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完

全可能的"关于心理素质优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冯有明提出在部队进行思想#心理育人模

式的实证研究)樊富珉提出应该进行心理素质的优化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纪宏对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并提出自杀危机干预)王文弛#孔燕等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陈国海提出心理训练是提

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心理素质优化的标准#心理素质优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尚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实证研究!尚没有建立一套科

学#有效的心理素质优化模式"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相关心理知识的学习#心理调节技能的获

得和校园心理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J!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

叶奕乾&心理学$7%&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S&樊富珉&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H%&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G+&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7%&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GII!&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优化的核心路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概括起来!现有研究集中

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探讨!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和原则#内容

和目标#措施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其二是实验研究!主要验证大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有效性!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际训练方法"比较而言!理论探讨强调研究

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实验研究强调研究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关于模式和原则"王平总结探索出'三三六六一体化(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

育模式!即建立三位组织机构!形成三元咨询队伍!做到六个结合!达到六个目标!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体化"! 王建中提出'J]J\!(的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模式!即营造!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确立J条心理素质培养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学生政工干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活动+!针对大学期间

J个不同阶段*大一阶段#大二和大三阶段#大四阶段+的心理特征!有目标#有步骤地

进行培养"" 徐俊川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坚持'两结合(原则*心理素质

教育与G!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与当代大学

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紧密结合+!注意'两为主(原则*心理素质教育应以学生

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心理素质为主+!贯彻系统原则"$*G+关于内容和目标"冉武红认为!培养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有&

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坚强的意志!稳定#乐观豁达的情绪和情感!建立和谐人际

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正确#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健康的性心理"% 沈小碚认为!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智能开发#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人格的教育#维护心理健康的

教育"&*J+关于措施和方法"樊富珉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

施&开设心理学课程!系统传授心理学知识)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

务)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培训师生心理卫生骨

干!增强全员心理健康意识"' 岳晓东提出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之隐性课程大纲

的概念!认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格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需要通过对具体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

!"$%&'

王平&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与教育模式的研究$H%&中国高教研究!GII!*!I+&王建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H%&当代青年研究!GIIT*S+&徐俊川&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武汉&武汉大学!GII$&冉武红&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H%&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小碚&论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H%&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GIII*J+&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教育措施$H%&青年研究!!""#*"+&

生活事件的不断认识和妥善处理来逐步实现心理素质的完善!这种隐性课程大纲

的实施方法可以是有意识的自学活动#对各种生活事件的领悟学习和广泛的社会

生活实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樊富珉等设计了!T节课程的心理素质培

养教育计划!采用讲座#活动#行为训练#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为

期一学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经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分析!证实心理素质教育

对改进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确实有效!并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刘晓明采用自然实验法!选取自我认识#认知#情绪#个性等基本心理

品质和学习#交往两项主导活动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对实验班开设一学期的大学

生心理素质教育课!实验结果验证了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积极影

响!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G+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方法"马颖生#刘宁通过实验考察了艺术体操

和健美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结果证实在艺术体操课和健美操专项课中渗

透心理训练!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其个性心理特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

心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林少真#陈华#洪鸿等采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育干预!经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

前后的差异比较!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某些人格品质的发展!有助于

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解决心理困扰#降低焦虑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证实团体心理

辅导对于优化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

方法"'()从理论探讨到实验研究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核心

路径"

T!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意义探幽

!"

$

%&'()

岳晓东&论大学生心理素质之认识与培养$H%&教育导刊!GIII*T+&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H%&清

华大学教育研究!!"""*G+&刘晓明&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H%&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GII!*G+&马颖生&艺术体操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H%&体育科学!!""S*T+&刘宁&健美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H%&北京体育大学学报!GIIG*#+&林少真!何少颖&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应用$H%&健康心理学杂志!GII$*J+&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H%&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GII$*#+&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H%&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GIIT*!+&

三! 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功能与原则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

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

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

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

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结果人为地窄

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若不及时澄

清!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德育途径论

该观点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途径"诚然!学生道德品质的形

成与某些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质#内容!还是从产生根源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其发展

中伴随的个人问题!较少直接涉及与社会规范关联的道德问题"从功能看!心理健

康教育应促进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德育目标的实现!但心理健康教

育不应只看作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心理障碍矫正论

这种观点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作用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等心理问题"不错!心理问题的消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之一!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其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积极适应!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防范性教育!而应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人格补救论

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格有缺陷学生的一种心理补救!目标是使这类

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之功能!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针对少数有人格缺失的学

生!而应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完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也只是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它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