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wenhuabeijing@126.com 正是江南好风景...

Post on 26-Sep-2020

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责编:王琳琳 电话: (010)67112251 传真: (010)67113772 星期三 2015/04/01

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E-mail:wenhuabeijing@126.com文化04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67113790(广告部) 发行部:67113791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第8048号 年价:390元 月价:32.50元 零售:每份1.50元 人民日报印刷厂印

正是江南好风景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江南风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江南风情

◆◆

王争亚

王争亚

江南风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美”。这种认知,在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唐诗宋词里颇有体现。

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写苏杭如梦如幻景致的篇什。

白居易在苏州、杭州做过刺史。为官一任,钟情一方。他在不少诗词中对苏杭一带有过诸多唯美的描写,其 中《忆 江 南》写 得 最 为 出彩: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情回忆和无限 眷 恋 。 词 中 以“ 江 花 ”与

“江水”的两种色彩,把个风情万种的江南景致描摩得美不胜收。

明 代 诗 人 刘 基 在 他 的《题王润和尚西湖图》诗中,以“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的诗句称赞西湖景色为天下第一美景。

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 把 西 湖 亦 晴 亦 雨 的景 致 描 绘 得 美 妙 无 比 。 在善 于 发 现 美 的 诗 人 眼 里 ,

“ 晴 方 好 ”、“ 雨 亦 奇 ”虽 然是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自 然 现象 ,但 都 展 现 了 西 湖 又

“ 好 ”又“ 奇 ”的 美 丽 景 致 ,诗 的 后 两 句 比 喻 别 具 匠心 、巧 妙 贴 切 。 西 湖 、西 施同 属 吴 越 之 地 ,两 者 一 样具 有 风 姿 绰 约 的 阴 柔 之美 。 正 因 为 东 坡 先 生 的 比喻 ,之 后“ 西 子 湖 ”也 就 成了西湖的别称。

说到苏州,我们不妨去领略一番晚唐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水城的描述: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小 诗 尽 显 姑 苏 城“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的 特 有 风情 。 白 居 易 笔 下 的 苏 州 同样 别 有 一 番 风 韵 :“ 处 处 楼台 飘 管 吹 ,家 家 门 前 泊 舟航”;“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 三 百 九 十 桥 ”。 诗 句 有声 有 色 、栩 栩 如 生 的 叙 述 ,把 江 南 桥 与 水 这 一 典 型 特征 描 绘 得 如 诗 如 画 、浑 然天成。

要说江南风情美,当然首先还是美在自然风光上。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以唯美的文字写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的前两 句 描 绘 了 江南 大 地 草 长 莺 飞 、绿 树 红花 、傍 水 村 落 、依 山 城 郭 、惠 风 和 畅 、酒 旗 飘 拂 的 秀美 且 富 庶 的 自 然 和 人 文 景观 。 后 两 句 宛 若 一 幅 淡 雅的 水 墨 画 卷 呈 现 在 读 者 眼前 ,南 朝 时 期 修 建 的 座 座寺 院 ,被 笼 罩 在 一 片 雨 雾之 中 ,若 隐 若 现 ,云 烟 氤氲 ,给 人 留 下 了 一 种 深 沉而 悠 长 ,飘 逸 而 朦 胧 的 梦幻 美 ,同 时 也 激 起 了 人 们悠长的思绪。

都说江南 的 雨 是 有 灵性 的 ,那 细 如 丝 、密 如 织 、

“ 润 如 酥 ”的 形 态 ,像 从 历史 的 深 处 飘 落 下 来 ,大 有一 种“ 烟 雨 暗 千 家 ”(苏 轼

《望江南》)的意境。水是江南流动的梦,山

是江南凝固的画。历代文人赞美江南山水的诗篇可谓不

少,其中既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的恬静与闲适,也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 算 子·送 鲍 浩 然 之 浙东》)的新奇比喻;既有“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王安石·《泊 姚 江》)的气 势 辽 阔 之 美 ,还 有“ 青 山隐 隐 水 迢 迢 ,秋 尽 江 南 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官》)的 晚 秋 萧 瑟 之 美 。祖 籍 为 江 西 临 川 的 明 代 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在《寄嘉兴 马 乐 二 丈 兼 怀 陆 五 台 太宰》一诗中写道:

烟雨楼前烟雨迷,莺逗湖边莺逗啼。

但取风光足留赏,越西胜过大江西。

诗中提及的烟雨楼在嘉兴,莺脰湖 在 苏 州 ,越 西 则泛 指 江 浙 一 带 。 国 人 历 来都 有“ 谁 不 说 咱 家 乡 好 ”的本 能 习 惯 ,而 诗 人 偏 偏 认为 他 乡 胜 过 自 己 家 乡 ,足见 作 者 已 被 江 南 风 光 所 深深折服。

江 南 的 人 文 地 理 、风物 天 候 、民 风 习 俗 ,无 一 例外 地 充 盈 着 饱 满 的 诗 情 。天 生 丽 质 、富 庶 秀 美 的“ 江南 ”,已 不 仅 仅 是 地 理 名称 ,而 早 已 成 为 华 夏 文 明史 册 中 一 个 饱 含 着 深 厚 底蕴 的 文 化 符 号 ,是 历 代 文人 学 者 向 往 的 精 神 栖 息 之地 ,这 或 许 才 是 千 百 年 来江 南 之 所 以 能 够 成 为 古 代文 人 墨 客 笔 下 割 舍 不 断 意象的根本原因。

韵 樱花如雪雪满天

樱花如雪雪满天

◆◆

贺震贺震

日本素称“樱花之国”,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国内许多旅行社都会组织游客到日本看樱花。似乎看樱花,就非得去日本不可 ,只 有 日 本 的 樱 花 最 正 宗 、最好看。

这其实都是误会。正如许多人以为南京的主要行道树——法桐引自法国一样,许多人以为我国的樱花是从日本引进的。法桐的

“老家”是中国,之所以叫了这个使人误解的名字,是因为当年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大力推广这个树种,使其名声大振而已。

樱花原生地在中国。中科院南京植物所的专家李亚告诉笔者,樱花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东北、华北等地,是重要的园林观花树种。樱花属温带植物,喜欢生长在冷凉的环境中,而

日 本 的 纬 度 较 高 ,很 适 合 樱 花 生长。樱花传到日本后,也大约契合了日本的国民精神,深得日本民众喜爱,广为种植,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且向外输出。

记得那年去美国华盛顿参观时,美国朋友介绍说,国家广场上的樱花都是从日本引进的,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时,华盛顿便浸润在樱花的花海之中。而我国许多地方的樱花,也大都是“出口转内销”的

“海归”。樱花的生命很短暂。民谚说

“樱花 7 日”,意思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 7 天,而整棵樱树从第一朵花开,到全部凋谢大约 16天。盛开时妩媚娇艳,凋谢时壮烈唯美。这正是赏樱之人最欣赏的樱之大美,不是蓓蕾初绽时,也不是花朵盛放时,而是风起花离枝,纷纷成花雨。

在日本人眼里,一齐绽放和飘落的樱花与日本武士精神相类似;而凋谢时的壮美,则如同慷慨捐躯的武士之魂。每年的 3 月 15 日至 4月 15 日,是日本的“樱花节”。期间 ,人 们 的 注 意 力 便 集 中 到 赏 樱上,其它一切仿佛都不再重要。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报纸,有关樱花的新闻铺天盖地。

鉴于樱花花期很短,准确预测开 花 时 间 便 成 为 很 重 要 的 事 情 。大约从 2 月起,日本的媒体和气象厅就开办专门的“樱花前线”栏目,及 时 更 新 所 有 与 樱 花 有 关 的 信息。在日语中,有很多与赏樱有关的 专 门 词 汇 ,如“ 樱 时 ”、“ 花 见 ”等。樱花盛开的时节叫“樱时”,观赏樱花叫做“花见”。这时候,日本各地都会举行“樱花祭”。人们身着和服,携酒带肴,呼朋引伴,在樱树 下 席 地 而 坐 ,载 歌 载 舞 ,且 饮且食。

不过,樱生华夏大地,赏樱何必东瀛。我国昆明、武汉、哈尔滨都有樱花节,武汉大学的樱花更是闻 名 遐 迩 。 在 青 岛 ,樱 花 树 也 很

多,樱花盛开时节,花云几乎覆盖了整个青岛的天空。

江 苏 境 内 也 有 著 名 的 赏 樱胜地。

前不久,我去无锡太湖鼋头渚考察时,与樱花谷盛开的樱花不期而遇。同行的无锡友人自豪地介绍说,鼋头渚的樱花谷是全国最大的樱花谷。樱花树整齐地排列成行,满树盛开的樱花,像普照大地的春日阳光,融入其中,有种被拥抱的温暖感觉。

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除了梅花山上漫山遍野的梅花,再没有别的花树比樱花更让人沉迷了。有人说鸡鸣寺附近的樱花是南京最美的樱花。此话信然。鸡鸣寺东侧由南向北去解放门的路不长也不宽,由于地势逐步升高,稍有些弯 曲 ,路 两 侧 都 是 古 色 古 香 的 建筑,樱花林中间或还生长着几棵桃树,因之,花开时节,景色绝佳。

此外,南京的赏樱胜地,还有草场门外大街、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玄武湖的樱洲、梅花山东侧的中日友好樱花园以及情侣园的樱花林。

情侣园原名药物园。叫药物园时,人气似乎不太旺。为了吸引游人,园方便改了这样一个有些浪漫又有些暧昧的名字。此后,游人果然大增。园里那片樱花林,规模大、品种多、长势壮、花朵密,加上土地肥沃,没有汽车尾气污染等原因,最适宜人们近观欣赏。

我去情侣园樱花林时,正赶上樱花灿烂极盛时。由于樱花花瓣极薄、色质极淡,花儿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神奇状态,仿佛飞天仙女的裙裾,飘在空中。风起了,大片大片的樱花飘落下来,如雪花般翩然起舞。人在花中行,花在人边舞,人与花、花与人之间,不再有界线,而是人花合一,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