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ds.gdedu.gov.cn...2020/06/22  · 一、教学总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说明...

Post on 16-Aug-2020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目 录

一、教学总体设计 .................................................. 1

(一)教学内容说明 .............................................. 1

(二)教学分析 .................................................. 2

(三)教学策略 .................................................. 4

(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 5

(五)教学评价设计 ............................................. 5

二、教学实施成效 .................................................. 6

(一)多策并用,目标高效达成 ................................... 6

(二)纲举目张,重难点有效破解 ................................. 6

(三)技有所用,教学成果显著 ................................... 7

(四)四维一体,多元评价全面、客观 ............................ 10

(五)智能量化,记录成长轨迹 .................................. 12

三、教学反思 ..................................................... 13

(一)教学特色创新 ............................................ 13

(二)诊断与改进 .............................................. 15

(三)教学示范 ................................................ 16

1

一、教学总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说明

1.内容地位

《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本组课

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

第六章材质章节内容,并结合行业特色教材《CINEMA 4D R17完全学习手册》(人

民邮电出版社)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重构。

材质表现是由建模到动画实现的关键部分,对动画效果的展现起重要作用,

为后续动画制作提供材质效果的技能储备。结合影视动画制作员的岗位能力要求,

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型传媒企业影视动画制作岗位人才为目标,制定本组课内容。

2. 内容设计

本组课以企业三维动画场景制作任务为主线,针对场景中典型材质进行制

作表现,结合灯光和贴图的知识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重组为“颜色纹

理、塑料材质、玻璃材质、陶瓷材质、金属材质及整体效果优化”6个教学模

块,以对接影视动画制作员岗位工作。

整体效果及任务分解

2

3.内容逻辑关系

本组课在基于岗位需求及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任务由颜色纹理设置、典型材

质表现到作品的整体效果优化递进提高,同时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及学习兴趣的特

点,将知识与技能分布于不同教学任务中,由基础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细。让学

生通过任务完成获得成功体验,充分感受到设计的兴趣、设计的优美达到享受设

计的快乐。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提升素养的统一结合。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前导课

程的学习,基本熟悉了软件的操作,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掌握了灯光的基础

知识。作为零零后的中职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践,思维活跃,有

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设计能力。

3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析材质特征的方法与作用。

(2)掌握材质编辑器的应用原理及设置方法。

(3)掌握整合灯光、贴图知识进行材质表现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使用材质编辑器对典型材质效果进行制作。

(2)能对影响材质细节的灯光、环境等进行设置。

(3)能将典型材质表现的方法思路延伸用于其他材质制作。

素质目标:

(1)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增强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思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增强影视动画制作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与劳动意识。

3. 重难点分解

4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本组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基于岗位需求的能力递进

式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课前自主探究学、课中互动交流学、课后拓展提升

学”的模式,开展“虚实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学方法

本组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仿真模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

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主探究学习,采用自制简易 VR眼镜感知材

质特点,完成预习任务。

课中:教师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学生应用 VR虚拟仿真和 3D环物软件感

知任务作品特征,结合预习知识,采用讨论、头脑风暴、小组探究等形式分析

完成任务。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点评和平台测评等方式多元评价,

达成教学目标。

课后: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拓展提升学习,完成实践任务,师生通过平台

互动。

5

(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学评价。

平台系统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学习行为,并按学习时长、测试、课堂参

与度等类型数据分类;教师、学生、企业导师通过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最终形成以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互评、教师和企业导

师点评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形成综合性评价,构成了可记录、可分析、可反

馈的多元智能评价体系。

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6

评价要求与标准

二、教学实施成效

(一)多策并用,目标高效达成

本组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仿真模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实施教

学。通过获得个体、小组及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教

学目标,班级总体目标达成度在 90%以上,高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纲举目张,重难点有效破解

1.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预习新知,结合头脑风暴活动,小组探究,分享制作

7

思路及知识测试,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能力。

2.课中通过 VR虚拟仿真感知、3D环物观察等信息化手段,形象化感知制

作效果。结合多元评价方式有效地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技有所用,教学成果显著

1.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测试成绩进步明显

8

2.学生课堂作品完成出色,达到课程要求,并得到企业的认可

9

10

3.拓展作业成果显著,完成质量高

(四)四维一体,多元评价全面、客观

1.学生互评

11

2.教师评价

3.企业点评

12

4.平台测评

(五)智能量化,记录成长轨迹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管理端,教学过程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统计

表明,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跃。

13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特色创新

1.环境育人无形,企业项目育匠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做用,巧妙融入课堂思政。引进企业的真实任务,根据

不同的任务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

养,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树立民族自豪感,有效实现德技并修,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14

2.多元智能评价,成长动态全把控

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详细记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导师点评数据,结

合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数据。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评价数据,科学合理

地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精准把握学生成长动态。

3.融合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破困局

遵循“适用、易用、实用”的原则,采用 VR虚拟仿真、VR资源库、3D环

物软件(Fyuse)、云班课网络学习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特别是

VR虚拟仿真技术,按照“做前感知、做中比对、做后验证”的应用思路,结合

15

师生开发较为丰富的资源库,学生可以多角度直观地观察材质细节效果,带来

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效突破了传统 3D设计类课程中物品不直观、感知难、对

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的困局,提升作品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诊断与改进

诊 断 改 进

1.教学资源库仍处于发展阶段,虽

可满足基本教学要求,但可供学生

选择的种类还不够丰富。

1.应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扩充

资源的容量,提供更多的选择与乐趣,

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部分学生在评价同学作品的时不

够客观。

2.提高学生审美辨别能力,强化学生对

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16

(三)教学示范

1.教堂中充分应用 VR眼镜辅助教学,课外使用可自制简易 VR眼镜辅助学

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资源库,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

实现 VR眼镜的普及化。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也可应用简易 VR眼镜实现课

堂教学。该经验已在本校 3D设计类课程推广使用,资源库已推广到兄弟学校应

用,效果良好。

2.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并结合企业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

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技能应用能力,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促进教师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