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ünpen Tamsar, Spring-Summer 2010 (Chinese)

Post on 09-Mar-2016

226 views 10 download

Tags:

descript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ition of Trace Foundation's quarterly newsletter. This inaugural issue features stories on Tibetan medicine, Tibetan ritual music, and more. Trace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upporting Tibetan culture and language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Tibetan communitie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transcript

KÜNPEN TAMSAR

利众基金会的季刊

2010 年春季-夏季

Paola Vanzo, 主编

Peter Wiegand, 编辑, 作者和排版

Wendy D’Amico, 编辑, 作者

Irma Orlandi, 作者

Khamtsoji, 翻译

Tenpa, 翻译

Thupten Gonpo, 翻译

Wangxiu Cuo, 翻译

Luozang Dongzhi, 翻译

Kristina Dy-Liacco, 校对

Jeremy Burke, 校对

Tenzin Gelek, 校对

Kunsang Gya, 校对

Gama Dare, 校对

Stephanie Johnston, 设计与编辑

感谢我们的作者们: Micheal Eigen, Sienna Craig, and Kabir Heimsath

Trace Foundation利众基金会理事会

Andrea E. Soros

Eric Colombel

首席执行官

Enrico Dell’Angelo

Trace Foundation

132 Perry St.

Suite 2B

New York, NY 10014

“根扁旦萨尔”是一个又藏英汉三种文字出版的期刊,此期刊的电子版可通过此网站www.trace.org/tamsar.html而获得。

KÜNPEN TAMSAR

利众基金会的季刊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在利众基金会,我们时常探讨团体。不管是在考察地点,还是我们在纽约举办的活动和首创精神中,或是我们希望在职员当中所培养的态度,团体意识乃我们努力奋斗的核心。根扁旦萨尔这一季刊的崛起使我又一次想起同样的核心 —— 团体。 根扁旦萨尔从它的藏语原文中可直译为“利众新闻”—— 根扁可译为利众,也是利众基金会在藏语中的名字;旦可译为新闻或报告;最后,萨尔可译为新。这并不代表接下来的篇章中只包括我们在过去六个月中的成就。反而,您将找到的是关于和我们合作的奇人异地的故事。从一位在纽约举办的活动中的观众到利众基金会资助的会议召集人,到我们的研究学员,您将听到是我们数个团体成员的心声。 该季刊是,并将继续保持,一个在进行中的工作,这也是一项我们希望您能光顾的工作项目。不管是一张照片,一段对我们工作的评语,或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希望能用“利众新闻”这样一个空间使更多的团体发表他们的看法,分享不同的观点,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都会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我们将期待您的来信。

enrico Dell’angelo

从首席执行官

1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对这个季度的一览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3

特写

6 与万玛才旦在旅途中第一部完全由藏人演员和藏人工作人员制作的电影《寻找智美更登》的导演万玛才旦分享他对藏族文化和在世界屋脊上制作电影的想法 。

10 咏诵神灵在喇孜图书馆举办的西藏宗教仪式音乐示范中,麦克尔艾根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奉献。

13 寻求共同点在利众基金会最近举办的标题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少数民族语言的第一个系列演讲中的讲座上,有些演讲者寻求藏语普通话的基础,而另一些人却告诫其中的风险。

18 在地方性与全球性之间栽培传统 首次在喜玛拉雅城市里举办的第七届国际亚洲医学协会代表大会上会议召集人斯安纳克雷格解说祖传医学的真正意义。

22 唤醒藏药利众基金会传统藏医项目中的两位学生为偏远的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带来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6 教育一位来自青海的中学教师来到世界的另一端学习怎样更好的教培学生。

31 实习机会在利众基金会工作时,为实习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自己文化的机会。 .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对这个季度的一览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5

栏目9 周围环境,神灵和复绘

最新活动, 展览 ,其它信息以及来自我们周围及高原各处朋友们的信息 。

15 人物简介季度性与从事藏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个人会谈

16 从研究实地寄来的明信片利众基金会研究人员从全球各地分享他们的最新调查结果

28 “琶葛岭 ”——母语角在那里您将学到藏文字母,每季度学会一个新的藏语短语及它的含义与语源。

29 图书角,来自不丹的收藏品喇孜图书馆的收藏品日益增多,阅览最新画书。

29 网络资源最新工具,资料,及更多信息请点击:www.trace.org

30 进展中的工作获取最新的有关发展方面的项目和其他更多急不可待的新信息。

通知21 增强实习计划

33 免费获得利众援助的出版物

封底: 有关玉树地震的更新

即将来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与万玛才旦相遇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7

欢迎的查理·卓别林的喜,闹剧,但是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制片人。与很多其他年轻的西藏人一样,最初,他只是一位文学和语言方面的学生,万玛才旦成为制片人的道路很直接,仅仅通过教学、写作和学术研究。

从在恰卜恰的海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万玛才旦在其家乡任教四年。然后他在兰州的西北民族大进行深造,随后返回家乡工作了五年。当返回西北民族大学学习两年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出现时,万玛才旦并不知道这将改变其一生。在兰州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年,万玛才旦第一次得知北京电影学院,这所声名显赫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批中国最成功的制片人,包括陈凯歌、贾樟柯、张艺谋以及为《搜索》的制作提供关键支持的田壮壮。

“我的朋友和我都看了很多关于西藏文化的影片。但是,大多数影片并未准确地描绘西藏文化、西藏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我们感到最好能看到由那些生活在西藏文化当中并有亲身经历的人制作能够反映真实经历的影片。对此看法,大家都达成了共识。”然而,因为缺乏经济资助,万玛才旦基本没有希望进入该学府。

“2000年,我通过在那里工作的一些朋友获悉了利众基金会,”他说道。“那时,了解利众基金会的补助和奖学金的人还不多。”2002年,万玛才旦 以学习制片为目的,向利众基金会申请了奖学金。受激励于万玛才旦的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以及支持首位西藏制片人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这一前景,利众基金会批准了他的申请。

在电影学院的前两年中,万玛才旦拍摄了两部短片——《草原》和《静静的玛尼石》,后来的在一部完整的故事片中沿用了相同的片名。这些短片获得了国际上的公认和赞誉。

晴朗、蔚蓝的天空下,几座矮矮的棕色小山绵延数英里。在远处,一辆越野车在泥土路上挣扎着,通过一条蜿蜒的泥水河畔一间间低矮的砖泥棚屋。这是由电影摄制者万玛才旦出品的第二部大型故事片——《搜索》的开场,也是第一部完全由西藏演员和剧组人员摄制完成的大型影片。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万玛才旦将带领他的观众开始一场外人难以看到的中国地域风光之旅。

万玛才旦出生于青海省赤嘎(贵德县)并在那里长大,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其家乡的美好风光——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形态。在他的最新作品——《搜索》中展现了万玛才旦的艺术魅力以及西藏的异国风情。

2005年,当庆祝中国电影史一百周年时,西藏电影才开始出现。虽然英国在西藏的传教士的日志记载了在西藏的几部放映机和胶片摄影机的存在,早在1930年,查理·卓别林已在八廊街很有名气,它比首部西藏自制影片,即万玛才旦的第一部故事片《静静的玛尼石(2005)》的上演要早近八十年。虽然这可能被视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发展,但是万玛才旦感到这并不能视为一个正面的里程碑,因为“它花了100年的时间才出现一部真正反映藏人的生活的影片。”

的目的,也许,毫无意外,就是真实地描绘西藏文化。青海省的高原牧场上牧民双亲所生三个孩子当中的一个,万玛才旦是唯一一个完成学业的孩子。“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他说,“我就开始学习西藏文化。从小学到大学,我学的都是西藏文化。”

虽然万玛才旦从孩童时候就开始欣赏影片,尤其是在八廊街十分受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2006年,万玛才旦回到北京电影学院专攻导演。此后不久,他开始着手拍摄《搜索(2009)》,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这部影片以电影当中电影的手法讲述了一位西藏导演为一部以传统的藏戏《智美王子》为基础的影片找寻男演员的过程。该藏戏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王子牺牲了一切——甚至自己的眼睛——来帮助别人故事。在寻找旅程中,这位导演不仅亲身目睹了青藏高原上发生的快速变迁,同时与被万玛才旦称作“西藏佛教的基本原则”的西藏文化的不可改变性相逢。

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搜索》侧重于刻画“当代西藏”。万玛才旦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他相信,世界上的很多观众还不了解西藏作为一种正在演变的文化。“西藏永远是我的主题,”他说。“在那些不很了解西藏的人眼中,从西方和中国制作的政治化和浪漫化影片如《消失的地平线》和《农奴》中获得的感知并没有改变。”鉴于这些原因,万玛才旦说他“有意避免屈服于[外国]印象...却侧重反映西藏人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感情生活。”但是,在一个面临快速变化

我们感到最好能看到由那些生活在西藏文化当中并

有亲身经历的人制作能够反映真实经历的影片.

万玛才旦参加我们的活动,相机背后:藏族电影制作人探讨他们的艺术

的文化中,这个任务是任何东西可一点也不基本。

对万玛才旦来说,电影是捕获这些正在西藏文化中发生变化的理想媒介,并不仅仅对其他人,对西藏人自己也一样。“对我来说,”他声称,“我想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电影是这种新的现代文化的有效媒介。但是这在西藏还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因此,要展示西藏文化、当代西藏人的生活方式或传统的西藏智慧,制片艺术必须成为展示当代文化的基本系统。”

然而,在把当代文化是当作他焦点的同时,他并没有拒绝从传统的西藏艺术借借鉴艺术手法。“我的第二部电影,《搜索》中,我运用了传统唐卡中绘画和讲故事的相同条理...[其中]许多故事,像佛陀的生活等,都可以在一副绘画中表达。”相应地,电影中多处运用广角镜头,人物所处的环境通常也比其面部表情的刻画更重要。这种独特的手法揭露了人类的状况和在新西藏的人际关系,同时对每一个画面的准确意义留给人们去解释。

然而,在中国西藏,制片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崎岖的地形和安多冬天

的严寒不仅给演员和剧组人员造成困难,还给不能遇冰冻的摄影器材和胶片带来损失, 那也是万玛才旦使用一台数码相机的一个原因。在西藏,拍摄真实的藏族题材影片时,制片人还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因为藏族观众相对较少,而且很难通过分销渠道接触他们。

此外,还有一个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演员的问题。这个短缺还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我的电影中,”万玛才旦说道,“有关在寺院的生活以及在乡村的生活的刻画都是以我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基础的。即使它们只是我个人经历的虚构反映,但是人物的感情深度,寺院内僧侣的生活,或者村民在西藏新年前的准备和庆贺几乎都是真实的。”

T这些挑战以及对其努力的丰厚奖励都激励着万玛才旦更加努力对西藏当代社会的探索。在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万玛才旦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正在千变万化中的西藏的肖像。作为西藏电影的开启人,他不会放弃制片者这一职业,相反会继续追求其作为西藏电影领域中的首位声音。

要看整个面访,请访问 www.trace.org/Trace_Chinese/PemaTseden.html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9

城镇附近

神的重塑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目光空虚的人(头颅)凝视着一块暗淡的金黄色地。“头颅skull”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预期在纽约市鲁宾艺术博物馆的画廊中陈列,鲁宾艺术博物馆是展示和保存喜马拉雅艺术的专门机构。然而仔细一看却发现很普通。三英尺高的头颅是由彩虹中成千上万的小头颅形成的,其面前站着两位菩萨,她们通常宁静的表情被防毒面具罩着。这就是《传统进化:藏族艺术家的应答》,是鲁宾博物馆的最新展品。

《传统进化》探索当代藏族艺术的辉煌领域,全世界九名艺术家中就

有西藏拉萨根敦群培艺术家协会的两名成员,展览会展示了每一个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独特反应、激烈竞争的国际艺术世界以及西藏丰富的艺术遗产。收集的内容有戴德龙独特风格的藏族家庭领域描述至格桑拉姆卡。偶然震惊世界的作品,但是每一部作品渗透着深刻的禅思—那就是今日世界的藏族。

部分由利众基金会承办的展览目录包括:近期拉萨藏族艺术活动期间与利众基金会交流与操作部主任万宝兰的采访,还有一些未展览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在鲁宾博物馆购买。

Tsherin Sherpa (b. 1968)

Untitled, 2010

37 x 30 in.

Gouache, acrylic, and gold leaf on museum board

Courtesy of the artist

jun 11–oct 18, 2010

《传统进化》于10月18日在纽约市7号街17路切尔西附近的鲁宾博物馆通过,具体时间访问www.rmanyc.org网站。

和平和活力“班玛仁增绘”。 此照片由雪莱和唐纳德鲁宾基金会提供。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咏诵神灵

我很荣幸获邀参加普桑格勒和michael monhart 于6月12日(星期六)在利众基金会的喇孜图书馆内举办的音乐讲座。 纯净,虔诚和色彩鲜明的音乐演示活动变成了一种宗教奉献。

演出在青铜长号声中拉开了帷幕,但若说成“长号”,可能会产生误解。因为这种乐器并不像西方人通常所见的短号角,而是很长的礼仪乐器。把这种乐器安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时,乐器能接触地面或几乎触及地面。它的声音浑厚,令人联想到低沉的吟颂。节奏和音调的重复和微妙变化,仿佛是半管弦乐中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

演出中使用的第二种乐器是唢呐,这是一种类似于双簧管的吹管乐器,通常也被称作长笛。它音质高、急切、响亮,突出,当着你的

受的状态序列,这是一种经验弧线而不是钟表时间。

作为最后的演示,普桑格勒开始了吟唱并演奏了铙钹,michael则表演击鼓。吟唱声浑厚,铙钹在一种颤抖,轻击,几乎在无法听悉的颤动声中终止。这种轻微的颤动使我战栗。

提问和回答以及面谈很具启发性。当问到演奏时的感受时,普桑格勒回答说他一直在努力用声音来取悦佛陀和菩萨。他指着自己的耳朵,表示听觉的愉悦、调音和谐。他想象神、天使、佛陀和菩萨,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当问到中阴——藏传佛教认为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时期时——他谈到音乐具有准备(死亡)、功德积累但同时又是消除恐惧的(功能),在中阴时期,任何人都不必害怕会听

音乐突然变得稳定、神秘、开阔。它们仿佛从自我以外

来的似的,自相矛盾。它们粗哑的声音驱走了烟雾。

面吹奏会使人震醒。开始时我以为它会很刺耳,但事实上它听起来令人感到极为愉悦、强烈而又刺激。这让我联想到儿童的声音和高音调的鸟鸣声。唢呐在我胸口产生共鸣,而长号却深深地或者说比我的身体更深地回旋在我的身体内。

我们被告知西藏宗教仪式音乐中有一种调子像乐节、节奏或音调序列。当我听到这种调子的时候,我不仅联想到鸟儿反复悦鸣中的一系列声音,还有John Dewey和alfred North Whitehead对美学和感觉过程的描述——一个人鉴赏一部艺术品的经验程序或者经历某一种特别感

到佛陀和菩萨的唱歌。

喇嘛谈到音乐在礼仪和庆典上的使用,当重要人物访问寺院时演奏,同时也在一般宗教仪式上使用。有人问,是否有新的宗教仪式音乐被编写,普桑格勒回答没有:他说他只演奏传统音乐。整个下午,他都在阅读乐谱。期间,关于某种乐器是源自印度还是中国发生了些微的异见。普桑格勒认为是中国但听众当中有人建议是印度。普桑格勒将手举过头顶静静地观望着。

大多数西方音乐都是基于历时性或半音音阶。你可以在定义明确的单

喇嘛普桑格勒和麦克尔蒙哈特演奏藏式喇叭

Michael eigen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音之间改变一个或半个音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变音阶:级进滑奏或乐手按感觉轻微地改变音调。电子音乐开启了单音之间的领域。有时候乐手或作曲者有意制造跑调,特别是具有暗示性的、诱人、有趣、阴森、神秘、微妙的音阶。我们所听到的西藏宗教仪式音乐好像着重强调片刻之间的跑调。是这些跑调介绍了不同的经验,否则,将无法了解这些经验。我被类似于基调的音调所打动,这些音调成为打开休眠状态中颤动的变奏、颤音和战栗的舞台。有时候,我突然感到我的身体恢复了,好比是音乐是一种精神疗法。

几个星期前我碰巧从一次广播节目中听到一位科学家主张为计算机模拟宇宙的背景声。在跑调模式下,尖利的声音(唢呐)中融入了很低沉的声音(长号)。我不禁想到,

是否西藏宗教仪式音乐引导和形成了这个声音,或者仅仅是模仿当中的一次巧合。

喇泽图书馆音乐会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小号、铙钹和吟诵。特别是小号,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某些未知的渴望碰触的地方。音乐突然变得稳定、神秘、开阔。它们仿佛从自我以外来的似的,自相矛盾。它们粗哑的声音驱走了烟雾。 通常发出低沉而铿锵声的铙钹却作为柔和的乐器,几乎象丝绸制的,带来阵阵涟漪和微妙的音流,使我的脊椎和内侧皮肤感到刺痛。我以前听过藏人的吟诵,总是令人着魔。先演奏小号,最后是吟诵,但随后两者深深地相融合。能听到道地的音乐总是好的。

普桑格勒 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进了西藏的一所寺院。显然,那样受教育并不是不寻常。在接近成年时

候,他开始学习音乐,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有五六十年了。1959年,他和其他高级喇嘛一起离开了西藏,定居在加德满都,现在他是座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斯瓦扬布的Karma raj mahavihar白教寺院的仪式音乐主任。

他和michael monhart在华盛顿大学相遇,在那里,普桑格勒已教授西藏宗教仪式音乐两年,michael从那里获得了民族音乐学硕士学位,专门研究西藏和日本的宗教仪式音乐。毕业后,michael在微软多媒体教育部门任职12年,现为哥伦比亚大学藏学硕士生。

与普桑格勒和michael monhart见面是这个精彩的午后的完美终结。 虽然我们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但普桑格勒握住我的手,他温和、温暖而坚强的脸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与 michael 就音乐交谈几句感到很

11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快乐。他是一位有成就的萨克管演奏者和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家,也是一位深深地致力于藏文化的学习和奉献在佛教经文翻译工作的人。

我无法想象佛陀、菩萨和神灵如何能拒绝普桑格勒和michael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Michael Eigen,哲学博士,心理学家和作家,

《无意识的火焰》:创伤、疯狂和信仰,《

感觉很重要》和《精神分析神秘主义》。

喇孜图书管活动分列 一月:

十一世纪部分宗卡文化, 才旦多杰 (编辑,攀登期刊)

二月一位萨贾昆女孩儿的人生:杰尊酷修祁眉鲁丁。伊丽莎白不纳尔德 (皮吉特海峡 大学)

三月相机背后:藏族电影制作人讨论他们的艺术。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和日旦加措(《拉日姑娘》)

四月《章恰尔》:一个具有领导性的藏族文艺杂志的一生及经历。达瓦罗智 (《章恰尔》主编)

五月:土番的首位现代艺人。唐纳德斯洛佩斯 (密西根大学)

六月喇叭爆鸣:铜钹与诵经;藏传佛教仪式的音乐。喇嘛,普桑格勒 (尕玛佳马哈维尔,尼泊尔)与迈克尔蒙哈特(哥伦比亚大学

七月:打破界限:对藏族文字新概念的考察。丹增德吉,喇嘛万玛翁达和东智扎西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13

寻找共同点

藏语言与藏族文明的特殊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就其在佛教和笨教传承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一种富有文学遗产和世界文学历史特殊地位的语言。

现在藏语主要由六种方言组成,遍布藏区高原,其中,最大的三种方言分别是拉萨语、康巴语和安多语。然而,在第八世纪,一个具有共同宗教信仰和书写方法的单一语言从巴基斯坦东部流传至四川西部及甘肃省。藏语书面语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她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如今,自标准的书写制度出台以来的十几个世纪后,原本属于上述方言区的人们总是发现难以交流。

西藏语言多元化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的广博与复杂的地形。藏语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藏区高原各地的独特习俗和传统,然而,当这些成为沟通阻碍的基本需求时,藏族面临着国内国外的挑战。

很多人类历史表明,藏语言面临的现状已成定律,而不是一般的语言驳斥。就近几个世纪以来,教育制度的稳步发展,商业活动的蓬勃增长,交通运输及媒体网络的大力发展都为语言的标准化,为跨地域商业和文化交往的简化提供了途径。

过去几十年里藏区高原基础设施的迅速增长,先进通讯技术的崛起等等都被不断传颂。如今,说各种藏

语方言相互联络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这些越来越多的互动活动,藏族知识界中制定一种标准藏语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但是标准藏语的基础问题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为了评价这个新论点及语言标准化的常见风险与效益,我们特约了戴维德布拉迪, 江嘎, 麦克坤达热, 达瓦洛智, 格西诺囊, 及 贾菲 赦豪利萨米先生。两天的会议中,大家交流了各自与不同社群接触的研究结果与工作经验。

今日的许多藏族都对语言标准化持积极态度,但藏语标准化的方法及标准化后可能引起的反响,成了争论点。身份、交流及文化统一等问题在藏族和非藏族语言学家中滋生,他们对待促进藏区高原居民区域内和区域间交流的共同目标的方法不同。

藏族专家介绍了藏语言标准化的维护、创新与代表性的方法。譬如,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和文学系退休讲师格西诺囊,他建议采用传统的藏语拼音作为重新引进一种统一区域语言的有效途径,这样就不会有语言不公正的风险。促进的是文化资历而不是文化优势,他坚信重新拥有书面藏语中保留的藏语拼音最终能减少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异。尽管常出现戴维德布拉迪所说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延伸”,但是

3月26—27日利众基金会召开了首次系列讲座—今日全

球少数民族语言的第四次会议。两天的会议从不同角度

研究了有关书面和口头语言的标准化。

会议在纽约市召开,与会者来自各个不同制度的国家,

共同交流经验,研究濒危语言、母语教育、语言规划、

语言生命力的评估等主题。会议进展情况将于2010年系

列讲座结束后予以公布。

格西诺囊,曾就针对藏语标准化发言并主张返回传统的藏语发音。.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教授强调能够稳定藏语书面语及能够延伸现代口语和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地区的特殊作用。他说语言文字的改革会成为典型的争议,标准化的风险往往是引起内部分解的动力。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语言学家麦克坤达热更充分地阐明了语言标准化的社会影响。他介绍了语言主义,对其它语种的歧视是如何产生的,甚至有时怎么引起“语言分层”,即:按其文化的重要性和地位划分语言等级的制度。根据规范标准程度严格确定准确与否方法的语言纯粹主义会通过所谓的文化优势,指常提的标准语言进一步否定区域遗产。

这种由标准化过程引起的社会后遗症会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效应,尤其在讲非标准语种的人群中。按贾菲 赦豪利萨米的观点,语言不仅是识别人和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集体和个人的权力。根据这种观点,标准化的挑战要有一种新的范围。

文化排斥、内部分解及语言歧视等似乎就融在语言标准化的过程中,但是共同的语言坚持在整个藏区内简化和加强交流的承诺。关于藏语言标准化继续演变风险和效益的探讨必须要反复衡量,因为对藏族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识别个人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人口的广博地区分布,西藏1300年来的标准文字体系能够作为历史和传统的共同基础。

格西诺囊的建议强调了标准化过程的一部分,但没有强调藏语中对新生标准术语的不断需求。来自北京国家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江嘎解释了对于一个整体语言,新的思路如何要求产生新的术语。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字语言缺少了有关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科学的术语。在教育、研究中如果没有标准的术语,就连最简单的现代生活的基本谈话都难以进行。

希望实现江嘎和格西诺囊两位建议的标准化术语和拼音事宜, 《章恰尔杂志》主编达瓦洛智主张学者们努力统一标准语言。结合藏语言学家的研究与学者们就多种藏语口语的专题座谈,达瓦洛智相信知识分子的共识能够为语言标准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当大部分说藏语的人们表示支持制定标准的语言时,非藏语语言学家们争论说,虽然标准化被看做是振兴文化的一种方法,但是标准化的途径充满了挑战与风险。采用一种单一语言,不管其种源,这表明这种语言是正确的,而其它的都是错误的。这会造成语言的差距,最终引起区域排斥,如同匈牙利库尔德和藏缅语案例一样。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戴维德布拉迪

达瓦洛智,藏族文学杂志《章恰尔》的主编提倡藏语标准化因该沿着当今学者们指明的路线。

Jaffer Sheyholislami 贾弗西霍利斯拉米 分享他在中东库德人语言标准化工作中的经历。

即将召开的系列演讲

互相依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与生态之间的关系2010年9月24日周5 (下午6:00-8:00)25日星期六 (早晨10:00-下午5:00)

每一个语言都是开启一个独特社会的世界观和文化的钥匙。它在传输历史性地发展起来的,独特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起着核心的作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地意识到语言,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联系及互助的关系。就这点而论,有害的危机,从生物的灭绝到语言的消失,似乎都会集聚一处或起着互动的作用。了解这些危机的整体性便成了寻找解决方法的中心。

作为联合国声明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一部分,2010年9月24日与25日,周五与周六,利众基金会将举行“当今全球社会中的少数民族语言”专题系列演讲中的第五次讲座。我们将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土地的利用,生计,和医学知识的角度去仔细探讨语言,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信息请访问www.trace.org/events.html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15

赞解释说:“今日的西藏,大部分家庭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譬如农民,耕自己的地,出售自己的粮,因此,每个家庭必须有一个生意人,那比较难。”考虑到这个,2009年吉美坚赞成立了“雪域畜牧业发展协会”,以发挥小型牧民合作社的作用。这些合作社积极工作,推动并加强地方产品,保护并振兴了地方文化。通过联手合作,使他们能够到更大更远的市场进行交易,有利于更好的稳定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吉美坚赞始终坚信这群根植于这块土地和社区的牧民小团体对未来的藏区发展有着巨大的潜能。“有时会有零星发展,但是,长期持续和受益是很重要的,按我们藏族人的观点”,他解释说:“我们认为,或者说我们宗教信仰:只要有所启示,我们既相信很多过去的生活,也展望许多未来的生活,我们就是按这种心态计划着每一件事。”

他的学生身上进一步体现。尽管吉美坚赞职业学校是一所寺院学校,但她欢迎接受世俗学生,世俗学生已占了一定比例。不管是吉美坚赞职业学校还是草原精英女子学校的世俗学生或僧侣学生,均享受同等待遇,学习藏文化及吉美坚赞所说的“新世纪的文化知识”。用古老的佛教辩经技术讲授当代课程,在这两所学校里,传统的离现代的根本不远。

这种新旧结合、地方与世界相连的做法体现在藏牦牛奶酪项目中,凝聚了吉美坚赞的心血,他追求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并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拥有地区文化和有形资产的吉美坚赞寻求帮助藏族群众在本民族的文化社会及环境中自然成长。

然而,今日全球市场中,一个规模较小的社会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吉美坚

青海省拉加寺高僧、教育家吉美坚赞是利众基金会的长

期合作伙伴。我们共同合作推进教育发展项目已达十几

年。2000年,我们开展了藏牦牛奶酪项目,用当地牧民

饲养的牦牛奶生产欧式奶酪。项目利润,除了增加当地

牧民的收入来源外,吉美坚赞亲自创办了两所私立学

校,即: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1994年)和草原精英

女子学校(2005年)。2010年5月趁利众基金会两天的

会议时间,我们同吉美坚赞就喜马拉雅地区土文化及其

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短期座谈。

作为牧区高僧校长,他这样解释其独特的作用:“1994年我创办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是希望继续发展藏文化教育”。“按常规,作为一个僧人,我应当注重寺院研究,维护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我能修禅,那太好了,但是如果不能,那么作为一名僧人,我就要尽力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他继续说。

面对种种社会问题,吉美坚赞依然决定抓教育,因为他相信“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其发展的基础就在于教育”。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因为在寺院的地盘上无法给女孩子建校,于是,他建了第二所学校—草原精英女子学校,专门为女生办的。他说:“女生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母亲教育就是整个人类的启蒙教育。”

吉美坚赞对开放教育的投入,能从

为读更多的有关当地知识和在喜玛拉雅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请从www.trace.org/downloads/rePOrT_r005b.pdf下载“幸福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的报告

简介

吉美坚赞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都在探索这个天上人间,只为了找到藏族群众用塑料气球给其他地方发送祈福的奥秘。

这些地方的变化速度令人迷惑不解。这不仅是藏汉之差,而且是不同藏区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范围,更是受不同国际国内影响的各类社会阶层,使得这些偏远地方的文化混合、多变。

卡比尔•满萨福•海姆萨斯被授予2009年

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用来完成其在

牛津大学关于社会人文学“拉萨都市空

间”哲学博士论文的部分实地内容。

习俗、生活方式及优先权似乎占据着优势。表象往往是虚幻的,但是小事情总能折射出大格局。

看起来颇感寒意的灰色混凝土大楼是西宁火车站附近的喧嚣面馆,面馆里来自安多各地的藏民们一边讨论最新的好莱坞影片及獒犬价格,一边呼噜呼噜地吃着穆斯林的面条。实际上结古多的花式路灯夜晚不亮,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牧民们蹒跚前来聚在新的格萨尔巨像保护下的主广场周围。不知怎的,好像囊庆和杂多人的步履不同,却又讲不出道理来。今日的香格里拉,是a.k.a的中甸,那里来自深圳的年轻妇女出售尼泊尔珠宝时身着纳西服,说她们是“藏族”。旧的建筑物是一年前建造的,新的已有裂缝。拉萨,当然是“神居住的地方”的意思。我们来自世界各地,

对中国藏区现代化都市的空间作用颇感兴趣。我的研究重点在于环境建设,因为环境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命脉息息相关。虽然我的项目就在拉萨,但是去鉴赏中国其它藏区的城市面貌并与之相媲美,这对我来说再重要不过了,因为这对城市发展促进文化领域有更好的理解。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项目使我游览了西宁、玉树、昆明、香格里拉并返回拉萨,检查各种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开发区。

规模差异是这些地方较明显的不同点,但作为一个现代性的节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各自以独立的方式经营着一切。不管地理位置,城市规划对专业化、商品化及标准化均施加一定的压力。然而,尽管有正规化、发展或管理尝试,但各地的

从项目地寄来的明信片

拉萨都市空间Kabir heiMsath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17

利众基金会现在开始接收2011-2012年期间的研究

奖学金申请报告。递交申请报告的最后日期为

2010年11月1日。

此一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专业人士,学者和艺术家在社会科学,人文和科学等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知识。该项目支持那些有助于对中国藏区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复杂性的了解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对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相关的发展模式的确认。

每年,我们将提供最长达12个月国内以及国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研究奖学金。

今年我们对下列课题进行研究的个人给与优先考虑

• 青藏高原上的传统畜牧业和农业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 藏语言问题• 环境保护 • 地方历史 • 少数民族教育

有关本研究奖学金的详细标准和申请程序,请访问

http://www.trace.org/Trace_Chinese/grsupport_fellowships_chn.html

拉萨八角街广场的春节节日气氛照片©卡比尔曼僧海姆萨特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关于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 IaSTam)2009年9月7-11日在不丹廷布举办的第七届大会的几点思考

sienna craig(达特茅斯学院)

挖掘地方与全球传统医学

人类医学家查尔斯莱斯 (Charles Leslie)利和历史学家阿瑟卢埃林巴舍姆(arthur Llewlliyn Basham)于1979年设立的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 IaSTam)代表亚洲传统医学学者及其从业人员的独特见解相互对话。该协会的宗旨是:通过各种学科观点提高对亚洲医学的研究与跨文化的了解,并采用这样一种方法,不仅荣誉,也支持对偶尔的困难任务估计全球参与和实践的反思与批判。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在各地举办了多种会议,如1979年的堪培拉会议、1990年的孟买会议、2006年的奥斯汀会议,但是直到去年为止,喜马拉雅地区从未举办过类似的会议。而且,直到有人能在上市的文摘中偶尔发现有关藏药的参考文献时,既无学者也无从业人员关于藏药与藏族及喜马拉雅文化相关主题的观点在该协会的历史上突显。

一切均在去年不丹廷布举办的第七届大会时有所改观。那次会议不仅是喜马拉雅王国历来举办的最大的国际会议,而且也是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的第一件大事,完全拥有和代表学者及从业人员在整个亚洲及其它地区采用多种方式实践与研究的“完善科学”及闻名遐迩的龙管土地“佛教医学”。200多人出席那次在不丹首都廷布的西部

郊区皇家管理学院由不丹政府卫生部传统医药服务机构主办的会议。那次事件均在不丹各大报刊中上载并在当地电台及广播中报道。

大会不仅汇集了西藏、喜马拉雅、东亚和南亚健全医疗体制下的学者和从业人员,还有社会企业家、公务员以及从事亚洲衍生医药产品商业销售的全球企业代表。不丹当地传统医学院从事亚洲传统医学的学生们也参加了那次会议。那次跨国界会议对不丹其他学生(如:皇家大学语言和文化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欣赏世界级学术和专业介绍的大好机遇。各种观点的融合主要归功于那次会议的主题:挖掘传统医学及其全球化的挑战。在廷布的五天时间里,学者、专家、政策决策者及从业人员就独特而又创新的话题进行了相互交流。与以往的会议相比,那次会议的主题范围及方式方法有所改进,包揽了历史、人类学、语言学、法律、宗教、文学、艺术历史、性别研究、亚洲医学及生物医学实践等。

藏学研究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藏语交谈的几个调查组,有专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组,还有文本研究的小组,如:研究孟兰盆医学专题的一个大组及仪式健全和藏区文本实践之间关系的研究小组。藏学观点是大部分专题小组讨论的主要话

第七届国际亚洲医学协会开幕式上举行的“藏家青稞酒”供奉仪式© Meinrad Hofer.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以上及其它种种原因,Gso ba rig pa 从业人员组成的多个专题小组聚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探讨事业,这种机遇非常宝贵。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么多优秀的专题小组,其参与人员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及不丹,会议的成功举办

离不开赞助商中利众基金会的慷慨支持。

廷布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令人难忘。我对飞落帕罗机场的感觉依然记忆犹新:雨后青翠、

滋润的山丘,喜马拉雅山麓眼花缭乱的跑道。我还记得飞机上及会场设置中的语言杂音。各小组进入正式讨论,当参与人员在RIM美丽的庭院中转悠,品尝海枣和甜茶时,已做了重要的沟通,交换了宝贵的信息,有用藏语交流的,说汉语的,还有说尼泊尔语、印度语、英语的,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组合。

即证明藏药达到国际生物医药标准,安全、有效,并呼吁非藏族消费者。Gso ba rig pa 应保留文化意识的真实性,有时,与传统佛教的直接联系也能反映出传统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创新。在藏区治疗疾病时,藏药疗效好,尤其在卫生条件

差、得不到基本生物医疗的地方。然而,藏药正在非藏族居住而且有医疗途径和方法的其他国家加紧寻求市场。在力争保留,甚至有时创新,传统做法及文化传承模式过程中,那些讲授和实践藏药的人员应当注意学习新的模式,获取国家授权的执照及认证要求,还有对卫生与疾病的生物治疗的了解。鉴于

题,如实际寿命、医疗多元化、公共卫生等。当时,有些学者冒昧提出安多和韩国之间的医学可比对话,因为韩国处于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相对面。还有一个小组是专门研究亚洲妇女和性别健全医学的,主要指:藏族妇女从业人员的重大贡献及藏族妇女健康的相关话题。我和丹尼斯格洛弗就喜马拉雅和藏区药用植物的保护、养殖及商业化为主题共同组织了一次专题大会,吸引了藏药从业人员、生产者,还有人类学、法学以及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种种观点。

有人在不同国度(主要在尼泊尔和中国藏区)与藏药从业人员合作达数十年,他觉得那次会议特别重要,藏医药目前在不断变化。如今,藏医药呈现多元化,有时具有竞争性,并列入议事日程。应当立

19

Gso ba rig pa 应保留文化意识的真实性,

有时,与传统佛教的直接联系也能反映出

传统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创新。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我们手牵手,相互帮助,下了山。

当谈到喜马拉雅两侧的 gso ba rig pa 时我发现最引人瞩目的是参与人员对文化和经验交流的真诚渴望,想了解整个亚洲地区医疗方法多元化的愿望。有天晚上,大部分参会藏医从业人员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尔后聊到深夜。听朋友们说,第二天,经验交流积极主动,史无前例。第二天清晨,我发现一位高级藏医在书中展露。这位医生曾在拉萨度过了他的一半个职业生涯,现在在印度,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发现我邀请的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医生是他曾在拉萨时的一位朋友的儿子,他很高兴。他用藏语说:“这就是血统”。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我觉得自己此次行程的亮点之一是:我们小组在专题正式讨论的前一天进行了一次远足旅行。我们徒步去了位于帕罗悬崖上的著名的“虎穴”寺,据说在8世纪古鲁仁波切因骑上一头雌老虎飞行而闻名。那天下午朝拜的小组中有一位医生,我认识他已有几年了,来自尼泊尔木斯塘,是中国最大的藏药集团的副总裁,一起的还有几个学者和朋友。当我们爬往寺院时,我为自己“偷听”到我们所看到的药用植物的有关谈话,看到不丹茂盛的森林,听到医药实例典故,未来合作的实质性谈话而感到高兴。我们到了寺院,高空的太阳已被阴云遮掩,很快下起了雨。我们挤在各寺庙(拉康)里,深表敬意,倾盆大雨盖住了我们的话语声。然后,我们开始返回,红土路面很圆滑,使

第七届国际亚洲医学协会的出席者们来自亚洲及世界各地© meinrad Hofer

Sienna Craig 西耶娜. R.克雷格是达特茅斯学院的人类学副教授,也是牧民组织的

(www.drokpa.org)的共同创始人。她的著作有《 :流传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故事》(智

慧出版社, 2008);《明朗的天空和红色的大地:喜马拉雅山脉的故事》(Mera Pub-

lications出版社, 2004);与Vincanne Adams 和 Mona Schrempf 共同编辑的《科学

与宗教之间的藏药:探索西藏》(Berghahn Books出版社将在2010出版.)

下次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会议将于2013年秋季在韩国汉城举办 。

会议的相关报道、图片及摘要可访问网站:http://www.iastam.org/conferences_VII.htm. 有关亚洲传统医学国际研究协会活动方面的更多信息请参阅网站: http://www.iastam.org/home.htm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21

利众基金会最近开始了“增强实习计划”,这一新的计划将为国内藏族地区的优秀个人打造学术理论及事业增长的良机。该计划包括一年的英语课程及所学知识实践的良好机遇,主要目的是帮助可造人才获得在美国生活及学习英文的经验。实习地点为纽约,实习期限为一年。

为确保这一新计划的成功办理,我们特许周围公众的大力支持。一旦决定好我们的优秀个人,我们认为能最有效地让他们融入到一个新的文化及学习其语言的方法莫过于将他们在纽约的一段时日或整年安顿在当地的家庭中。

我们将为实习生们配对安全的,支持的并且对文化差异善解人意的家庭。这些家庭将会为我们的实习生们提供锻炼英语的机遇,因为英语将会是他们在家里应用的唯一语言。在他们饮用当地食物,参加当地活动,以及与美国家庭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触过程中,我们的实习生们还会得到对美国文化的亲身体验。实习生们同样会有机会在非赢利的环境中吸取实际经验去改进他们的事业及扩张他们的视野。

这样的机遇对实习生以及当地家庭都会有非常重大得意义。如果你已参与或有兴趣去学习藏族文化,这将是一个最好不过的良机。您还可通过与一名藏族实习生分享去加深家庭生活。它将为你提供做好的机遇去教育一名藏族实习生关于美国的文化与价值。同时,您也可以学到他的背景,文化与信仰。在理解一个新文化的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双崭新的视线去观看自己的文化。对每一位参与者,这都将会是充满意义的,也会结交永恒的友谊。

关于怎样去申请实习生的信息可点击: www.trace.org/trace_chinese/ about_getting_internship.html#enhancement

或写信到interns@trace.org

如果您有兴趣接待一名实习生短期暂住在您的家里请在 interns@trace.org联系我们。请与有可能有兴趣参加的朋友分享这一信息。

通知

增强经验实习计划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23

高原藏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千年,但是今日的说法是藏药的首次制造是在帝国时期(7—9世纪)。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率领西藏南部的雅砻王国战胜邻邦,巩固了大部分藏区高原,征服了想占领他的继任者的邻邦民族,直到九世纪雅砻王朝衰败。随着帝国的扩张,藏族远征军在今日的印度、中国及巴基斯坦等邻国境内遇到了复杂的原先未曾知晓的文化影响。当得知拉萨遇到这些情况时,松赞干布采取了有助于他管理自己帝国的积极的思想和技术。

在这期间,来自印度、中国和波斯的医学专家首次被邀请去松赞干布的住宅。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藏族学生接受外国医学专家的培养,而且医药条约翻译成了藏文。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他孙子的曾孙,首次在桑耶举办藏族历史上的首届医学会议,在西藏建造第一个佛教寺院。

藏医的理论基础,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在著名的《四部医典》里,藏语称“Gyüzhi”。由于佛教传统中有些是药师佛的直接针砭,所以《四部医典》的著作权在学者中间有争论,但是大部分同意现行版是由宇妥.云丹衮波在十二世纪撰写的。

《四部医典》描述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根据佛教思想,认为身体随着各部位的活动表现众生心灵,藏

2009年由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的一个调研显示不到10% 的陆地就是对一个人口5万多的城市的一次两天多日游。急剧增长的不仅是地球人口,还有过去一个半世纪内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改进,甚至地球上留下的最宽的地往往是人家的后院。

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不外乎藏区高原,根据调研,横贯其北边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个地方的一部分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那曲东边的索县,比北部大部分县远得多,因此成为地球上最偏僻的地方之一。

该县东北部的荣布镇也不列外,位于海拔3700多米(约2.3英里,帝国大厦高的10倍左右),就在拉萨到昌都的公路尽头,从那儿开始行路很难,到最近的村庄,骑马要两天时间。

赤多乡就更偏远了,不通公路,位于该县的东南部萨尔温河的宽弯处,据说是著名的藏族怒江或皇后的汗水,春天几个月,该乡根本无法进入。由于离县城学校太远,只有一部分居民接受过六年制教育。荣布镇和赤多乡的相对隔离已造成经济滞后,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低于世界银行每日1.25美元的贫困线。

然而,就是在这儿,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里,播种藏药,为的是世界上伟大的传统的一种振兴。

藏医药的兴起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年代初,藏医学处于几乎完全消失的边缘。

1980年,社会经济改革终于平叛文革对西藏的行径,藏医学几乎立刻被选作能使西藏的医疗卫生状况变好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保护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改革给西藏的医疗卫生带来了效益与新的挑战。集体化已经重新组织了乡村公社中藏族人民的生活。由中央政府建立的公社提供医疗服务。随着90年代向经济日益市场化的过渡,省、州及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大大下降。然而,乡村藏族对西药的需求相对较低,很多藏族放弃药物治疗,直到病情恶化后才寻求治疗。

药王山医学院最终于1916年由新的曼孜康(藏医学院)成功经营,由私人医生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喜饶诺布建立。药王山医学院的毕业生主要是僧侣,大部分留在寺院里给其他僧侣提供医疗。曼孜康(藏医学院)有个明显的世俗重点,后来允许改成藏医学机构中心。60年代初,曼孜康(藏医学院)的领导主要抓藏医执业的现代化和世俗化,创作专业艺术,设置室内课程,培训医生,药品储备,要求医生穿西医穿的白大褂。

然而60年代中期起,藏医学因官方原因急剧滞后。在这期间,大部分藏区藏医学的教学与实践都被禁止,很多祖传藏医培训也停止。70

医学认为涉及到心灵行动的疾病,主要是贪婪、仇恨和妄想三毒。藏医从业人员诊断病人,采用询问、尿液分析及12个脉冲号脉法,重点在于心灵和身体的相互关系,治疗方法较广泛:禁令行为、针灸及草药。藏草药可以有少至四种,多达150种草药、矿物质及动物,通常呈小圆粘土状药丸。

数百年来藏医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到老师,同西藏的佛教传承的祖传体制并行传播的。然而,在16世纪,第十五世达赖喇嘛第司桑结嘉措在药王山建立了藏医学院,接下来的四百年间,不仅培养了西藏的精英医生,还教育了不丹等其它喜马拉雅王国的宫廷大夫。

分别来自荣布镇和赤多乡的陈列和更藏

渴望将医疗技术带给根本没有医疗的地方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和更藏依然选择返乡,带着所学的知识和利众基金会配备的医疗用品一套:一本《常用藏草药选集》、一个背包和一套生产新药的器械。

陈列回到荣布镇在一间小屋里开始行医。受到草药认定培训效益,陈列能够与利众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者索县藏医院进行草药与药丸兑换的经纪交易,以提高医疗事业。虽然那是初步成功,但陈列仍怀有更大的梦想。

2005年,当监督新建小学工程时,利众的员工再次碰到陈列,他说他计划建一个新的医疗室,用这个新建的医疗室,不仅能够服务本村的居民,还能帮助周围村的人们,依靠藏药的采摘与制作,医务室可根据将来的周转发展情况对贫困群众酌情予以免费救治。渴望看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列再次来到利众基金会。2009年,利众资助建设了新的医疗室。

在赤多乡,更藏同样也成功了,通过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资助,他在乡上开设了九间房的医疗室,聘用了

四名医生同他合作。2008年,从周围草场采集草药,从当地群众中购买药材,医疗室能够生产60种藏药,治疗多种疾病。为了发挥急需自给自足的潜力,更藏于2008年申请了生产藏药的机器,由机器生产的药品不仅增加了医疗室的收入来源,还在资助两名拉萨医学院的学生,他们坚信哪怕本乡与外界隔绝,那里的基本医疗服务依然会进行。

陈列和更藏的不断努力,使他们深受别人爱戴,藏医学上千年的古老传统正在为藏区高原乡村群众的未来提供新的希望。

尽管政府对藏医的投入在加大,但是2000年之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里只有500张病床,1100名正规培训的藏医,给2百多万人提供服务。在那曲乡村,只有113位具有最低从医证件的藏医(中专文凭,相当于美国的助理学位)。那曲从医人员中的大部分只接受过2周至半年的短期培训。

意识到藏族群众的医疗状况,利众基金会于1999年开始资助传统藏医学,在藏区高原开展各种倡议。在西藏自治区,利众基金会主办了倡议活动,但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藏医学,给那些能够轮流为乡村人民提供价格合理、卫生保健的医疗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优质培训,主要是:卫生室的管理,草药的认定与可持续采摘,文件制作以及卫生人员的基础培训等。项目共帮助72名学生获得中专文凭,另52名获得大专文凭(相当于美国的学士学位),还有约80名参加了2年多的藏医培训。在所有受训人员中,有2名尤其出类拔萃。

分别来自荣布镇和赤多乡的陈列和

更藏渴望将医疗技术带给根本没有医疗的地方。荣布镇从未有常驻医生,赤多乡曾有两位藏医大夫,一位已过世,另一位因高龄,无法从医,已回拉萨。当地没有卫生室可就医,所以,居民们只得到90英里外的县城看病,乘车走弯路要花好几个小时,骑马得好几天。患者往往对路途很绝望,经常沿路病重过世。

陈列和更藏于1999年参加利众基金会的首次县级卫生人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们倆获得利众基金会的额外资助,在拉萨医学院攻读四年制大专学位。2004年,虽然利众能够对其资助进修拉萨医学院的半数学生毕业后安排岗位,但是陈列

智利是利众基金会传统藏医项目中的一名学生在利众基金会资助下建立的诊所。在此之前,索县融坡镇从未有过当地藏医医生。

每一位利众基金会传统藏药计划中的毕业生都将受到一套医药用品。

实地工作人员帮助藏医学子在自然界中认别药草。

利众基金会传统藏医项目中在索县建造的一门诊所。

25

当地没有卫生室可就医,所以,居民们只得到90英

里外的县城看病,乘车走弯路要花好几个小时,骑马得

好几天。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教育静静地坐在在纽约的利众基金会总部纽约办公室长长的会议桌边,尕桑吉紧张地操弄着几张论文稿,拉拽,卷曲。终于开口了,她的声音清晰、深沉,只是稍带一点口音, 她说:“这是一次较长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在新的文化中生活的战斗过程”,的确如此。

尕桑吉出生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一个小村里,居于高山峡谷,与西南地区截然不同,主要人口为牧民。尖扎县与省会西宁的毗邻处有一部分农耕地,那里大部分居民经营农业,尕桑也不例外,她笑着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用英语说就是老生常谈了。

她说:“和我同龄的妇女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女孩子必须在家料理家务,我的姐妹们都未上过学”。但是,尕桑的父亲答应他妻子直到

县民族中学是一个寄宿学校,大部分学生是边远地区农牧民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尕桑日夜都要为学生操劳,还要教挤在一个小教室里的近八十个十三、四岁孩子的班级,这些学生每个月换一次座位,使每个学生均享受靠近前排的机会。

2004年,尕桑去西宁参加了由利众基金会为藏英教师举办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培训班。“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特别对英语教师”她说道,“我学到了很多‘身教’的教学方法,对如何教学深感激发”。就在那次会议上,她了解了利众基金会资助的国际奖学金项目,从而最终将她带到了美国。

尕桑于2006年申请攻读佛蒙特布拉特尔伯勒国际培训学校英语教学艺术硕士学位,但招生办对尕桑是否有能力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竞争持怀疑。然而,最终他们决定资助她,2008年1月她前往美国马萨诸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培养你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尕桑自己决定弃学之前她可以上学。那时藏族青年结束教育是最常见的。

尕桑没有辍学,1991年7月,她成为家里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类似于美国的中学生,她就读于热贡黄南民师。藏英中专毕业后(中国教师最低要求),她回到母校教藏文、汉语、英语、历史及地理。

刚开始,尕桑就盼望着能提高她的教学水平,很快,她参加了三年期的英语函授班。她说:“在家里,没有机会练英语,最多就是阅读,或自己录音,回放”。她回到学校,对自己的英语能力仍不满意,2001年完成了青海师大英语本科(相当于学士学位)。不久,她回到家乡,在尖扎县民族中学担任新的职务,成为骨干教师。

塞州国际语言学院参加为期七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

起初,她较难适应,她说:“来美国之前,我从未走出过青海,甚至从未到过象北京那样的大城市。”她觉得一切都很陌生,特别想念家人及家乡的一切。“那时我一直想着:我做不了;我要回家;我哭了多次”,但是,她留下了,当年九月,在国际英语培训学校她重点学习了语言知识、教学方法及文化。

尽管尕桑承认起初很害羞,但她终究课后还是经常去拜访每一位任课教授,同他们探讨她在家乡遇到的情况及尽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与教授们的探讨,她很受启发,她说:“我发现我在用两种方法学习:一种是通过实际授课内容,另一种是坐在后面观看教授们是如何

青藏高原东部崎岖的地形为波动的丘陵敞开大门,在哪里农民正播种着小麦,土豆,和油菜籽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教学的”。

尕桑还有机会参加了布拉特尔伯勒联盟高级学校的教学,在那儿,她被供学生使用的大量的书籍和电脑所惊诧,她告诉我们:“在我们学校,我们有一个阅览室,但不常用,因为它几乎快塌了”。

或许是因为她对培养和完善学生感兴趣,她参加了课程设计。通过导师对文化、相关新知识和经验及学生背景的要点的强调,她受到了启发,充满灵感。她说:“教科书只是一种工具,不是万能的”。她坚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教师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则更重要。

K尕桑进步很快,虽然以前她从未用过电脑,培训中要求她每周都上

交机打作业:她很快掌握了,在前进中,她的写作提高较快。2010年尕桑毕业时,曾经表示对她与同学竞争给予关注的辅导员说她已经挑战成功,被列为班级优秀学生之中。

考虑到紧随其脚步的老师们,尕桑建议:“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是困难的,但是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别害怕犯错误。脑子里想什么,随口说出来。你必须走出房间,体验新生事物;这样才会学有所获。”

“乡村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他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哪怕能对社区做一点点贡献”她说。回想在美时间,她说“看得越多,学得越多,更觉得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27

7月1日,分别两年半后,尕桑首次飞回青海老家去看望丈夫和儿子,秋天她将在尖扎县民族中学继任英语教师。

尕桑吉在返回兼扎之前在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

在藏区因为需要帮家里干农活,很多藏族女孩儿都没有机会去上学www.trace.org/trace_chinese/KelsangKyi.html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ཕ་སྐད་གླིང། [‘phɑ-keɪ-lɪŋ] 可简单翻译成“藏语角”。 “Paké” 的字面意思是“父语”,相当于英语中常提的“母语”或“本土语”。“ling” 的一种用法是指一个特定活动的专用地。早在西藏帝国时代,就有一些术语,如:dragyurling,指人们用来翻译的地方;samtenling,指用来修禅的地方。因此,Pakéling是专门用来学习和欣赏藏语的特殊角。

的中级班。

中级班的课程是围绕一个古老的藏族民间故事《农民和牧民》设计的。我们每个星期都要读这个故事并以此作为基础学习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和新的词汇. 中级班里还设有藏文书法课。这个课程是由具有多年书法和音乐授课经历的西藏著名的书法家和音乐家彭措丹康来担任。

若您有兴趣学更多或加强你的藏语言。 喇孜图书馆即将加设秋季课程。 正如我的其中一位同学 Seunghun Lee, 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语言学和英语第二语言助理教授所说:“参加利众基金会琶葛岭(母语角) 是一种藏语言入门的很好的方式。 这里的老师会确保班里每位学生了解学习材料并使学生加强自己的藏语能力”。

Jeremy Burke, 是2006年加入利众基金

会,财务办公室主要管理人。

句,但听不懂同事们的谈话内容。当我听说喇孜图书馆对外开办一个藏语言课程时, 我是其中第一个报名参加的人。

这个班主要用藏语来授课是为了使学生专注于语言并使我们口语语音变得协调。在上第一堂课,我发现无法明白是源于我对藏语的不熟悉, 很多词语的发音在我听起来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错误的发音容易引起误解和尴尬。

对我来说,藏文的书面语言更加的复杂而难学。藏文字的书写形式类似于拉丁语也从左写到右。有时,元音标在辅音字母的上下的书写形式类似于梵文为基础的其它语言。另外,藏文的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这使得我需要费一些时间才能辨别单个的词。

到这期学习班结束时, 我已能够读懂藏文字母和一些最基本的词汇。我还能用藏语聊上几句。有了这样的基础后, 在这个春季,我参加了喇孜图书馆馆长白玛本教授

今年二月,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开办了第一个语言学习班-琶葛岭(母语角 ):藏语言与文化基础知识。此基础班是针对成年人开设的对话和藏文写作课。同时也使那些略懂藏文者有机会提高或加强他们的学习技巧。

这个班是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的丹增诺布教师执教的。丹增诺布教师在校教所有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 虽然参加这个课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民族( 藏族人,美国人,韩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斯里兰卡人)。 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和兴趣以借学习藏语言来深一层了解西藏文化。

我参加 琶葛岭(母语角)班之前 ,主要通过利众基金会的同事接触藏族语言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藏语言。

在利众基金会工作的四年里,我能够偶尔听懂几个简单的词

琶葛岭 (母语角)JereMy burKe

Pakéling是利众基金会在拉孜图书馆的藏文课的名称,每个星期六上午有一节公开免费的藏文课,介绍藏文写作、语法、词汇及文化。更多信

息,请登陆我们的网站或寄信至info@latse.org.

同一个名字的重复出现使每季度有一个新的藏文单词或短语生成,并有注解,还有由音乐大师和书法家彭措东康先生的亲笔书法。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29

最近两年,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从布丹收集了500多种书籍,馆藏量由藏、汉、英三种语言增加到另一种—宗卡语。布丹国语宗卡语跟其它语不同,但有一些西藏自治区西南边远的藏语方言。然而,宗卡语是由藏文书写的,其现代文学形式,如西藏中部地区的,深受古典藏文的影响。

近期,图书馆的宗卡语集大多数是少儿读物,有很多布丹宗卡语出版的儿童故事书,还有培养青年学生宗卡语技能的资料。从布丹引进的新书有:语法和语言书籍、历史及

图书馆角落

不丹的收藏品

不丹收藏品包括参考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史记及大批儿童读物

传统文学。从布丹购进的越来越多的英语资料有摄影专辑、近期新登基的国王官确南加•嘎桑久美的相关读物、环境资源、自然科学、现代文学以及其它有趣的书籍。图书馆还购置了一些电影、纪录片、音碟等视听资料,并发行了四期刊物,包括:布丹的首份《妇女杂志》,《叶问》,《艺术》及电影杂志《楚娃德鲁克》。

图书馆计划继续从布丹收集各类综合资料,图书馆收藏的所有资料供游客欣赏,并探索从雷龙地区收集资料这一新的令人兴奋的阵列。

网页字节

网上资源我们很荣欣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网上资料。2010年五月我们新增添了资料这一章节,

最近我们又把此章节扩张并包括了新的三种语言地名列表,该列表包括所有中国

境内藏族地区的州县在藏汉英三种语言中的地方名称。明年更多的资料将陆续上

网,因此请记得定期访问有关网站。我们希望这些学习工具及参考资料对您的学

习生活起到有效作用并提供丰富资料。我们欢迎您的反馈及宝贵意见。 请写信

到:pressroom@trace.org

统一码藏文字体转换器 (http://utfc.trace.org): 转换不同藏语文本之间的编码和誊写,包括统一码。

三种语言词汇(http://www.trace.org/resources/resources_tools_lexicon.html): 藏汉英常用发展术语参考指标。

有关藏文字体兼容性的表格: (http://www.trace.org/resources/resources_tools_font_compatibility.html):

有关藏文统一码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程序中的显示参考工具

三种语言地名列表 (http://knowl-edgebase.trace.org: 中国境内藏族地区的藏英汉名称列表参考资料。

图书馆目录:(http://www.latse.org, 点击“数据库”标签 ):完整的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目录。

暇日数据库 (http://www.latse.org/byara/index.html): 暇日是著述目录。它包括10,000余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表的关于藏族语言文字的文章。

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时事传报(http://www.latse.org/newsletter/index.html): 新旧时事传报期刊的数字版。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是,他的摄影技术深受北斋大师的影响。玛莱尼和家人在日本集中营里实习了两年。战争后,玛莱尼返回意大利,继续从事广泛的旅行与拍摄。他的两次西藏之行出版于1951年的《西藏之谜》。

2004年玛莱尼逝世,他的摄影集转交于Gabinetto Vieusseux,这位Gabinetto 住在玛莱尼的家乡—1819年由Giovan Pietro Vieusseux建造的佛罗伦萨,是日内瓦商人。原先欧洲期刊的阅览室,Gabinetto将它变成了意大利重要的文化机构,协助将意大利文化在跨欧美地区的绘图专家和作家中广泛流传。

与Gabinetto Vieusseux合作,利众基金会正在数字化编辑玛莱尼的整个摄影集。当2011年推出时,《福斯科玛莱尼摄影集》将有玛莱尼在中亚邻地及西藏拍摄的7000多张带注解的照片组成,将会是对西藏历史的一个独特的视觉记录。本摄影集将在www.trace.org网站中免费公布,同时在Gabinetto Vieusseux的网站中www.vieusseux.fi.it.公布。

“摄影是一种双边武器,是此类部件中使用的一个危险东西”1948年福斯科玛莱尼沿锡金独立王国甘托克线路前往拉萨时观察到。那是36岁的意大利籍摄影家第二次去西藏,第一次是在1937年和意大利的藏学专家朱塞佩图斯去的。两次旅行中玛莱尼共拍摄了3500多张照片,大部分是唯一的建筑物的现有记录,还有一些后来被毁灭了的艺术。利众基金会正在与意大利图书馆和文化机构合作,Gabinetto Scientifico Letterario G. P. Vieusseux确信对西藏过去的独特的一瞥应当是公开的

作为一个意大利雕塑家之子和英语作家,玛莱尼游览了中亚和东亚的大部分地区。西藏,他游了两次,分别在1937和1948年,基本是同一路线,拍了沿路藏族人家上千张照片,闪光和处理胶卷采用爆破镁粉。

玛莱尼于1938年移居日本,后来拿到人文学学位,专门研究北海道的虾夷人。在那儿,他学会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木刻版画),特别

在准备中

玛莱尼收藏品

收藏品即将可以从利众基金会 (www.trace.org) 和 Gabinetto Vieusseux (www.vieusseux.fi.it)的网站上无费看到。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31

有远大的目标,由不同的却又紧密联系的部门组成:操作、交际、研究、信息技术、财务、计划以及拉孜图书馆等。目前,利众有八个实习生和两个志愿者,分别在纽约总部的不同部门工作。这群年轻有为的实习生可称为集亚洲、欧洲及美国观点的最佳组合。我坚信这种特点与利众成为国际动态组织的核心价值相共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汇集多样化的世界经验。

对实习来说,在实习生与主办单位之间产生“双赢关系”是很重要的。实习生可以给组织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和能源,而组织给他们提供指导和从事体验真实生活的挑战机遇。正因为如此,我的一个研究员实习生土登贡保在研究部门工作,他就选择利众为又一个实习点。土登贡保来自青海省,藏语、汉语及英语都很流利,在纽约巴德学院攻读“环境政策与研究”硕士学位,目前协助中国藏区的环境研

当我第一次赶赴美国在波斯顿埃默森学院专修“全球营销传播与广告”学业时,“实习”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个相当崭新的概念。因此,当利众基金会给我提供实习机会时,我自然感到非常兴奋,同时又很紧张。那时我对利众基金会了解不多,我是一位美国朋友介绍给利众的。于是,当我开始在相关网站中阅读利众事迹时,真正地被她的成就及其对未来的憧憬所深深感动。来利众前,我在好莱坞制片厂就已经实习得非常成功。所以,正如我欣赏好莱坞的工作一样,我将永远把利众的实习经历作为一次独特的体验。这种实习机会非常难得,不仅有助于拓展个人的职业生涯,而且有利于抓住机遇了解人类的根源与文化,在实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对待不同事情的态度。因此,我在利众的实习显得至关重要。

利众基金会是一个小型组织,可拥

实习机会tenzin geleK (实习生)

利众基金会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和实习生的大力支持。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族文学人物,他说:“我被他的远见所鼓舞,我想从他那儿学习更多的有关藏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 才帕目前正在为拉孜口传历史项目整理数字化的数据库。

在利众推进了民众工作多元化的另一个实习生是一位意大利的学生阿尔玛,对她来说,西藏很陌生。近期在交际部门实习,现在在利众的新闻通讯部门工作,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健康、崭新的观点和意见。

上面我只提了我的部分研究员实习生,当然,其他的实习生们同样也在做着宝贵而值得赞赏的工作。虽然利众的每一个实习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通过与他们每个人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在利众基金会实习的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从午间休息时面对面的讨论到分配给每个实习生的各种职责中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体现的娱乐和专业精神的完美融合。

究。办公室里闻名的土登贡保描述实习为“利用我的语言技能在中国学习环境及相关政策时没有感触却在美国学习时感受到的一次绝妙的机会”。

我在利众基金会实习十个多月中发现:每一天各个实习生总有与项目相关的新鲜事情可做,没有两天是重复的。这对一个初步探求学术及职业生涯的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我觉得土登贡保在总结其胜利的喜悦时说得最好:“尽管我来自藏区,但各个地区有那么多人想了解藏族人民的智力与资源,为此我依然感到惊讶。每天上班,我为发现那天要干的工作而感到好奇和兴奋”。

学生们在利众基金会实习有多种原因,然而,印第安纳大学的硕士生丹增才帕却有一个有趣的原因:作为利众基金会拉孜图书馆的实习生,他说他在这儿实习主要是因为图书馆馆长万玛本,这位著名的藏

自愿者和实习生

在利众基金实习的实习生们将成为我们在纽约市具有多种文化,多种国家特色的团体的一部分。他们将亲身体验到并从中获得在非赢利部门工作的经验及卓见。在为基金会的宗旨服务的同时实习生们可借此机会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才能。基金会内部的实习范围诸多,其中包括图书馆管理学,调查研究,通信与信息技术。

以往在利众基金会实习的实习生们的工作内容包括:

为时事传报,报告和网站提• 供意见及发表文章为印刷材料和网站的设计提• 供帮助为本基金会的多项学术理论• 及文化活动提供帮助为研制多种语言研究资源提• 供帮助为多媒体的制作和编辑而工• 作为图书馆材料编制目录及数• 字化服务

全年任何一个时段,利众基金会都会接受实习生和志愿者。如果您想申请实习或志愿者的机会。请将您的个人简历和一封说明您为何想在本基金会实习或充当志愿者缘由的信寄到:志愿者和实习生,纽约, 132 Perry St., Suite 2B, New York, NY, 10014 或jobs@trace.org。

KüNPeN TamSar 2010 年春季-夏季

33

利众基金会资助新的和古典藏文出版项目已达15年之久。如今,我们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文化机构提供推广重要作品的机遇,希望增加藏文界的奖学金。

在文化领域,利众基金会已参与了各种倡议:文化遗产保护、资助地方传统习俗保护、民俗文化和地方历史文件保护以及当代藏族艺术推广等。多年来,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目的在于保存并共享珍稀古籍,在出版方面,已经资助了数目可观的各科藏语书籍。至今,有上百万本出版书已在中国分发,大部分是免费的。我们资助的出版项目细节,请在我们的网站“资源”下搜寻

我 们 在 免 费 分 发 出 版 物 时 , 要 求 合 作 方 提 供 运 费 及 手 续费。我们的书将按先到先得顺序发放,感兴趣的可联系: publications@trace.org;如果您想邮寄,需要任何出版物将来通知您,请告诉我们。

需要完整的出版物清单,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http://www.trace.org/resources/resources_references_publications.html

目前,我们正在发放13种标题的出版物:

1. bcom ldan rigs pa’i ral gri’i gsung ’bum(10集),著名的 Kadampa大师Jomden rikpé reldri(1227-1305)的作品选集,与那塘寺联系的。

2. dbang chen pad ma rig ’dzin gyi gso rig rtsom yig phyogs bsgrigs(1集),Wangchen Pema rikdzin(万玛仁增)的藏医选集。

3. 嘉绒民间颂词集 阿旺措成者。

通知

免费获取出版物

我们始终如一地欢迎不同的看法。

请写信到:pressroom@trace.org 也可拨打: +1 (212) 367-7380,或来访我们的总部位于纽约, 132 Perry St., Suite 2B, New York, NY 10014 或在以下的任意一个网站读取有关本基金会的信息:

与我们交流

www.trace.org

www.facebook.com/tracefoundation

www.twitter.com/tracefoundation

www.youtube.com/tracefoundation

www.livestream.com/tracefoundation

www.issuu.com/tracefoundation

TM

外界补助金申请截止日为2010年10月15日研究奖学金申请截止日为2010年11月1日

更多有关信息及2010年度申请表格下载请点击本基金会网站 www.trace.org 注意事项:本基金会拒接受一切旧的申请表格

利众基金会正在积极地支持在玉树地震后开展的救济工作。利众基金会已震区拨出了总数为5万美元的救济品和帐篷. 为支持我们的工作,通过pressroom@trace.org给我们联系。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

www.trace.org/Trace_Chinese/news_yulshulquake_chn.html

有关玉树地震的更新

限期

利众基金会定期组织演讲,会议,音乐会和展览会(所有活动均为免费)去加深外界对藏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现如今我们需要您的帮助:为了改善将来的活动,请使用五分钟的时间去帮我们完成这份简短的调查参与调查请点击:http://bit.ly/9KWNVz

通知

KÜNPEN TAMSAR

利众基金会的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