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教育周刊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6-11-16/B01/B01.pdf ·...

Post on 24-Aug-2020

1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每天早上9点,巴城中心小学校的1800多名学生都会准时在操场上列队。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学生们用竹笛吹响《义勇军进行曲》,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一幕已成为巴城中心校这所百年老校最美的风景。

风雨百年路

巴城中心校创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里人黄公槐在士绅徐梦鹰帮助下,以附税和蟹捐创办巴城公立初等小学堂。1912年,该校由县府民政分府学务接管,并另借婴堂增办女校。1918年,男女两校合并,改名巴城初等小学校。1925年,增开高年级,学校易名昆山县巴城小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巴城沦陷,学校开办补习班,师生锐减。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复学,次年改名昆山县巴城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改名昆山县巴城中心小学校。1969年,小学实行社办,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79年8月,恢复中心校建制。1989年,学校更名为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

百年风雨路,老树发新芽。新时期,历经百年沧桑的巴城中心校以“崇德尚学”为校风、“厚生乐教”为教风、“今日事今日毕”为学风、

“日有所进”为校训,以质量高、特色浓的苏南农村知名小学为办学

目标,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科研先导,积极稳妥地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美育途径和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

巴城中心校秉持“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理念,提出“印象巴小”的学校品牌建设思想:“印象校园”为学生幸福成长营造一处快乐家园,“印象课堂”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定一方丰厚沃土,“印象课程”为学生幸福成长撑起一片广阔蓝天,

“印象师生”为学生幸福成长播洒一米温暖阳光。

清扬笛声起

走进巴城中心校,郁郁葱葱的竹林,横卧校园的竹笛雕塑,以及富有特色的竹笛文化墙都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巴城中心校与笛子结下不解之缘与民间笛子演奏大师陈东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0年 5月,巴城中心校参加了在杭州萧山区举办的中小学笛子联盟活动,而当时巴城中心校还没有一根竹笛。凭着民间笛子演奏大师陈东宝对家乡的热爱,笛子作为特色项目在巴城中心校逐渐推广开来。副校长张启龙介绍,学校聘请陈东宝开办笛子特色班,加入中国竹笛特色教育学校联盟,承办了2011年第二届竹笛特色联

盟学校年会。笛子教学走进课堂后,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到笛子教学队伍中来,也成长起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小笛手”。 如今,在陈东宝引领下,400多名学生通过不同级别笛子考级。每天清晨,当你踏进校园,一首首悠扬的曲子就从校园的小树林中传来。读书声、笛声、歌声,声声悦耳,书声笛韵相互交融。

一直以来,巴城中心校秉承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人人吹好笛,个个写好字,生生打好拳”,努力打造竹笛、写字(书法)、太极拳教学特色。春来秋去、寒冬酷暑,这些兴趣爱好伴随着学生们茁壮成长。2014年 2月,巴城中心校小笛手孙勇和王逸菲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三届“华音杯”国际中国音乐大赛中分获金奖和铜奖。该校还被授予“江苏省笛子教学基地”“中国书法(写字)教育特色学校”。

奠基发展路

如果说特色教育为学生们的人生涂上了亮色,那么教学改革则为学生们铺上了厚重的人生底色。在校长顾根火的带领下,学校启动了苏州市“十二五”课题“先学

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开启了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这一教学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也就是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它改变了原来的先讲后练、先教后学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巴城中心校副校长陈磊是这一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多年来,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一直采取小组围坐形式,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陈磊说:“学生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上逐渐找到自我、肯定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6年来,课程改革给学校教研带来丰硕成果。学校教师曾前往山东、河北、广东、上海、四川参加研讨会、上展示课。学校老师有35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28篇在苏州市级发表,还有125篇论文、68篇课件教案在省、市级获奖。2位教师在全国尝试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9位教师获一等奖、4位教师获二等奖,2位教师在全国尝试教学观摩活动中上课,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尝试教学明星教师。

本报讯(记者 金燕博)11月13日下午,昆山开放大学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是市二中、张浦镇中心小学的昆报小记者总团的小记者。在这里,昆报小记者一行35人与昆山开放大学学生记者团的记者进行了亲密接触,体验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请问你们的校园 big-bang做了几期?”“哇!汽车轮胎是这样取下的。”“物联网停车系统真厉害,无人管理就能实现车辆自由出入!”在昆山开放大学,昆报小记者争先恐后地同老师和学生记者团成员交流。当他们得知昆山开放大学学生记者团成立一年多来已由8人发展到16人时,便对他们的采访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询问记者团的工作细节,并饶有兴致地欣赏了记者团的作品。

随后,昆报小记者参观了昆山开放大学汽车实训室、安全教育实训室、智能家居样板间、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每到一处,小记者们都欢呼雀跃,仿佛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尤其是在物联网综合实训室,借助物联网管理系统,社区交通管理全自动的“未来场景”尽收眼底(见上图)。此外,物联网温室大棚仿真实训系统也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眼球。这一系统可以智能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自动给植物洒水、提供阳光,大大满足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昆报小记者、张浦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钥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学,也是第一次知道大学里还有记者团,来这里参观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提前感受了大学生活,非常开心!”

扫码可听音频

昆山闲话KunShanXianhua

JiangJiang讲讲

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教育周刊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昆山日报社 主办昆山市教育局 协办KUNSHAN DAILY

WEEKLY

欢迎关注昆报小记者微信

第67期 本期4版 B1~B4责编:孙亚美 美编:谢勤勤 校对:朱海荣

百年历程

● 1905年,巴城公立初等小学堂创办● 1918年,改名巴城初等小学校● 1925年,易名昆山县巴城小学校● 1946年,改名昆山县巴城中心国民学校● 1949年,改名昆山县巴城中心小学校● 1969年,小学实行社办● 1973年,实行开门办学● 1979年,恢复中心校建制● 1989年,昆山撤县建市,学校更名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

本报讯(记者 金燕博)11月13日,昆山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在昆山开放大学挂牌。

据悉,昆山开放大学拥有物联网、汽车、安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同时,该校拥有16人的学生记者团队伍,在采编、主持、播音、摄影摄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近期,昆山开放大学记者团还与昆报小记者联手,走进陆家镇优秀企业探访“工匠精神”,收获了独特的社会体验。

据了解,近年来,在社会各界支持下,昆山日报小记者总团已在区镇、企业、高校、科技、卫生等领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0多个。

昆山开放大学成昆报小记者实践基地

本报讯(记者 金燕博)11月12日上午,玉峰实验学校的25组昆山日报小记者总团的小记者家庭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了奇趣之旅。天福湿地自然学校的开学典礼、摊位闯关和定向解说折页活动,让小记者们以湿地为教室、以自然为课本,在探索中学习知识,收获喜悦。

上午8:00,小记者和家长们从市政府广场出发,坐车前往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在天福湿地自然学校开学典礼上,小记者们收到了天福自然学校校长颁发的入学通知书。小记者杜戴秋说:“收到这份入学通知书,我很感动,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随后,小记者们采访了天福湿地学校校长。“为什么叫天福?”

“天福有什么好玩的?”“湿地是什么?”

“可以在湿地学校学到什么?”对于小记者们的提问,校长一一解答。

活动中,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还举行了摊位闯关和定向解说折页活动,这需要小记者们运用智力、发挥体力,自主完成。拿到任务卡的小记者们迅速行动,“天福说书人”“小小观鸟家”“最佳头球手”等关卡被一一攻破。透过探索寻觅过程,小记者们静观花鸟虫草生命,阅读湿地科普知识。小记者罗玉帆感慨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关注湿地、认识湿地,发动更多的小伙伴来花桥天福,让他们成为天福湿地自然学校的学生。”

辣子辣,

偷鸡杀,

鸡叫狗咬,

引得辣子哈哈笑。

体验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昆报小记者走进昆山开放大学

辣子辣

本报讯(记者 金燕博)11月10日上午,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举行“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小学部一至六年级33个班级的家长代表来校参观。

活动中,青阳港学校负责人就学校概况、学校食堂管理办法等向家长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随后,家长们参观了

食堂仓库、烹调间、切配间等地。每到一处,家长都会停下脚步,仔细询问食品来源、煮食条件是否安全卫生,菜色搭配是否营养均衡等,食堂工作人员一一给予答复。参观结束后,家长们在学校食堂就餐,并填写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青阳港学校举行“食堂开放日”活动

记者记者 陈磊磊陈磊磊 摄摄

小记者乐游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巴城中心小学校——

老树发新芽 笛音绕巴小记者 金燕博

走访百年老校系列报道之七

小记者XiaoJiZhe 在行动

ZaiXi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