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Date post: 13-Oct-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2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4
2 │中│華│技│術│ 142 No.112October, 2016 TECHNICAL REPORTS 關鍵詞:BIM、3D SDI、IFC、CityGML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智安 1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游斯丞 2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地理空間資訊部/技術經理/林耀宗 3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地理空間資訊部/工程師/李訢卉 4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三維空間基礎 建設(3D SDI)之研究
Transcript
Page 1: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中│華│技│術│

專題報導

142 │No.112│ October, 2016

TECHNICAL REPORTS

關鍵詞:BIM、3D SDI、IFC、CityGML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智安 1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游斯丞 2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地理空間資訊部/技術經理/林耀宗 3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地理空間資訊部/工程師/李訢卉 4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BIM)至三維空間基礎建設(3D SDI)之研究

Page 2: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專題報導

ABSTRACT摘 要

No.112│October, 2016 │143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具有高細緻度及富含語意資訊的特

性;三維空間基礎建設(3D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3D SDI)趨向儲存及管理地理空間資

訊。兩者對於語意資訊及三維數位模型有著相似同的看法,藉由整合兩者,可改善各自

的缺點並促進資料間的交互操作。因此,導入BIM至三維空間基礎建設為一重要研究。本

研究提出了BIM/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模型與OGC CityGML模型間的直接轉換的

策略。CityGML的轉換中包括:(1)建置BIM模型並匯出IFC資料格式、(2)轉換坐標至世界

坐標系統、(3)幾何與屬性資料的轉換、(4)產製CityGML LOD4(Level of Detail, LOD)細緻模

型。實驗結果顯示,CityGML三維細緻模型能自動化的從BIM/IFC模型進行轉換,結果顯

示BIM模型的幾何、屬性及物件皆能正確並完整的導入成為3D SDI空間資料。

1 2 3 4

壹、前言

建築資訊模型之概念由Prof. C.M. Eastman

於1970年代所提出(Eastman et al., 2011),其概

念為數位化建築資訊模型,從建案初期概念階

段到最終拆除重建階段均可導入BIM,使建物模

型的幾何與屬性成為建築物生命週期之數位資

訊。由於BIM其具備數位化、物件化及參數化之

特性,使工程專案易於協同作業,參與專案人

員可清楚了解整體建築專案內容,並獲取BIM模

型中各建物元件之數量等資訊,利用資訊傳遞

與共享做為決策支援的重要依據。建築物導入

BIM之優點主要包含:(1)協同作業促進資訊交

流及共享,確保資料的一致性;(2)以數位建築

物模型進行模擬及分析,降低工程作業可能發

生的問題及衝突,避免人為計算造成之錯誤;

(3)BIM可應用於建築物全生命週期,有效的利

用數位資訊,提供後續設施維護管理完整之相

關數位資訊。

BIM為國際間重要的發展趨勢,建物資訊

模型具有高細緻度的特性,並包含建築物的三

維幾何及屬性資訊。通過BIM可紀錄詳細的數位

建築物模型,從空間資訊獲取的角度出發,以

BIM產製的建築物模型可做為空間分析之重要三

維空間資料。導入BIM至三維空間基礎建設(3D

SDI)優勢為兼顧大量以大比例地形圖之基礎的都

市等級建物及地標等級的精細BIM建築模型,整

合不同來源、格式、以及性質的物件與屬性是

3D SDI重要的研究課題(Basanow et al., 2008; El-

Mekawy et al., 2014)。

從製圖的角度出發,以BIM產製的三維城

市模型可提升模型建置的效能,並可提升細緻

度。其優勢為兼顧大量以三維外型為主之都市

等級的量體建物模型及地標等級的精細建築模

型,並可串聯現有三維空間資料及細緻模型提

供更多元的空間資訊服務,對國家空間資訊技

術升級及產業發展可帶來顯著的貢獻及影響。

Page 3: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44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IFC及CityGML分別為BIM及SDI領域之開放標

準,同樣作為開放標準,IFC與CityGML同樣

具備對於建築物之表述。由於BIM/IFC與SDI/

CityGML同樣以全三維、物件方式描述,並同為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依據OGC CityGML的規範,模型細緻度

(LOD)可依資料富含程度與不同應用需求分為5

種層級(Gröger et al., 2008), 數字越大代表模型

之細緻度越高。LOD 0即為2.5D的數值地形模型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LOD 1是由稜角

建物與平面屋頂所組成的積木模型;LOD 2為具

屋頂結構模型,不包含內部建築物件,僅是由

外觀屋頂邊界沿屋頂滴水線向下所構成;LOD 3

為外部建築模型,加入了開口物件的概念如門

窗等,並更加強調建築細節;LOD 4為內部建築

模型,通過增加內部結構的三維物體如房間、

傢俱等完成建物內部模型的展現。CityGML使

用不同LOD描述不同細緻度之建物模型,因此

CityGML各LOD包含各類別的建物實體,參考國

際研討會(Cheng et al., 2013)整理CityGML各細緻

度模型所需實體如表1,此表格可做為後續IFC

轉換至不同CityGML LOD之參考依據。

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針對不同生命週期的使用需

求,以完整度描述不同發展程度之BIM模型,

BIM因應工程需求使用「完整度」(Level of

Development)而非「細緻度」(Level of Detail),

BIM模型依發展程度可分為100、200、300、

400及500等五個等級(AIA, 2008),數字越大代

表模型之完整度越高。各模型發展程度說明如

下:LOD 100為概念可行性與規劃階段模型,

具整體建築之面積、高度、體積、位置等資

訊,以量體表示建物。LOD 200為初步設計階段

模型,具近似數量、尺寸、形狀、位置、方向

等資訊之模型元件。LOD 300為細部設計階段

(Detailed Design)模型,具精確數量、尺寸、形

狀、位置、方向等資訊之模型元件。LOD 400為

施工階段(Construction)模型,具精確數量、尺

寸、形狀、位置、方向等資訊之模型元件。模

型中亦包含完整製造、組裝、細部施作所需之

特殊設備。LOD 500為峻工及營運維護階段模

型,具實際數量、尺寸、形狀、位置、方向等

精確資訊之模型元件,與實體一致。

CityGML模型目前建置時,LOD 1模型主要

利用大尺度地形圖萃取建物輪廓資料建置;LOD

2模型會再利用到航測立體對或

光達資料建置屋頂面與提升高

程精度;LOD 3模型的細部牆

面結構則會使用近景攝影測量

或地面光達技術建置;LOD 4

模型的內部結構則需使用近景

攝影測量、地面光達技術及平

面圖進行室內建模。直接建置

CityGML模型程序,隨著LOD等

級越高,會花費越多的觀測資

料、模型『建置』時間及人力

成本;若轉換現有BIM模型則僅

需要模型『轉換』的時間及人

力成本。由BIM轉換至CityGML

的概念是利用既有的BIM模型,

表1 CityGML LODs物件類別定義

Page 4: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45

專題報導

系統,若為設計階段之BIM,可直接給

定建物專案點(Project Point)之投影坐

標(E, N)、高程(H)及方位角(真北與專

案北之夾角),導出之IFC格式即將此

資訊記錄於IfcSite物件之屬性中;若

為完成階段之BIM,為求與實際建物相

符,可於航測影像、數值地形圖或現

地測量量取建物角點。

(二) 套合點轉換程序:使用套合點進行轉

換參數解算,於BIM模型中給定該點3

個平移量與1個方位角,據以建立三維

正形轉換關係,將IFC轉換到世界坐標

系統。坐標轉換如式1,(X, Y, Z)為BIM

角點對應坐標,(E, N, H)為該點的世界

坐標,可使用現地測量或其他測量方

式取得世界坐標;未知數則為兩者間

之轉換參數3個平移量(dE, dN, dH)、1

個旋轉角(κ)及1個尺度量(S)。

式(1)

二、建立BIM/IFC與CityGML欄位對應關係

IFC轉換至CityGML需要兩個步驟:語意資

料及幾何結構轉換,由於兩者具有不同的類別

及物件定義(Isikdag and Zlatanova, 2009),因

此轉換可利用建築元件之欄位對應關係作為出

發點。

在 C i t y G M L 中 , 建 築 元 定 義 分 為 四 種

細 緻 度 層 級 , 包 含 邊 界 表 面 、 可 開 關 建 築

元件及建築裝置類別等(詳見表2)(陳雅信,

2 0 1 0 ) 。 在 I F C 中 , 建 築 元 件 被 定 義 於 資

訊交換層的IfcSharedBldgServicesElements

與 I f c S h a r e d B u i l d i n g E l e m e n t s , 其 中

IfcSharedBldgServicesElements提供31個實

生產3D SDI所需的空間資料。此概念與大比例

尺地形圖CAD檔轉換至GIS Shapefile檔的作業模

式一致,可有效節省資料重新建置的成本。

近年來,空間資訊領域日益重視GIS與

BIM之整合應用(de Laat and Van Berlo, 2011)。

在BIM的不同階段,GIS可提供基地週邊的空

間資料,GIS也可支援空間分析之功能及展

示。GeoBIM(Geospatial Technology i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研討會分別於2014、

2015、及2016年舉辦,會議議程亦討論BIM與

GIS之整合及空間資訊的應用。本研究目的為

發展導入BIM模型資料為3D SDI空間資料,探

討自BIM的IFC格式,轉換至現今通用性較高的

CityGML,提出直接轉換策略,主要包括:(1)

BIM模型匯出IFC資料格式、(2)轉換坐標至世界

坐標系統、(3)幾何與屬性資料的轉換、(4)產製

CityGML LOD4細緻模型。

貳、BIM/IFC與CityGML關係建立

一、建立BIM/IFC與CityGML坐標系統對應關

BIM/IFC及CityGML坐標系統分別為區域坐

標系統(Local Coordinate System)及世界坐標系統

(World Coordinate System),因此兩者必須建立

坐標系統轉換關係。由於BIM/IFC模型為工程營

造所需模型,尺度參數為必要參數,故僅需求

取3個平移量(dE, dN, dH)與1個旋轉角(κ)即可進

行區域坐標至世界坐標的轉換,主要程序包含

套合點量測及轉換,其中,套合點是指BIM模型

轉換至世界坐標系統的轉換依據,是空間中同

一個點在兩個不同系統的坐標。

(一) 套合點量測程序:BIM模型可能的來源

有兩者,設計階段之BIM或完成階段之

BIM(現實存在)。由於BIM為相對坐標

Page 5: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46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表4 常用建築元件轉換關係體 資 訊 , 較 偏 向 於 建 築 物 內 部 設 施 ; 而

IfcSharedBuildingElements提供47個實體資訊,

與建築物外觀成型較為相關(詳見表3)(陳雅信,

2010)。兩者之建築元件轉換關係整理於表4。

在進行轉換前,可先藉由將IFC檔案匯入至

瀏覽軟體(如FZK Viewer、IFC Java Toolbox或

xBIM等)查詢模型擁有的實體資訊,再利用上表

對照CityGML所對應的類別。

三、建立BIM/IFC與CityGML幾何轉換關係

C i t y G M L 模 型 為 邊 界 表 示 ( B o u n d a r y

Representation, B-rep)的模型,其概念為一個實

體可由面的集合構成;而一個面可由邊構成;

邊可由點構成;點則可透過坐標值定義。邊界

表2 CityGML建築元件資訊 (陳雅信,2010)

表3 IfcSharedBuildingElements實體資訊 (陳雅信,2010)

Page 6: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47

專題報導

界表面(即B-rep)可由以下步驟建立:

假設Vi為掃掠面積的第ith個頂點;A

sa

為掃掠面積,可表示為頂點序列{V1,

V2,…,V

n}。頂點V

i之相對側V

i' 便能以式

2求之。則頂點序列{Vn', V

n',…,V

n' }便為

Asa之相對側A

sa',連結A

sa與A

sa' 用以得

到固體的側面Ai。

式(2)

(三) 產生物件幾何資料表:此步驟將所需

IFC物件資訊輸出為資料庫之資料表

形態,以B-rep頂點(vertex)組成,並分

為點(vertex)、線(edge)、面(face)、體

(body)等四種幾何圖元表。點的資料表

記錄欄位包含Vertex ID、X、Y、Z;線

的資料表記錄欄位包含Edge ID、Start

Vertex、End Vertex;面的資料表記錄

欄位包含Face ID、Edges;體的資料表

記錄欄位包含Body ID、Faces。

四、建立BIM/IFC與CityGML屬性轉換關係

IFC定義了各種類別(Classes ),因此可

萃 取 類 別 所 帶 有 的 屬 性 。 屬 性 資 訊 的 對 應

(Mapping)表示為IFC類別IfcAnnotation對應至

CityGML類別<StringAttribute>,實作中亦需萃

取資訊交換層的IfcSharedBldgServicesElements

與IfcSharedBuildingElements中所定義之物件

包含的屬性。在IFC定義中,物件屬性分為顯

表示法強調物體外在的細節,詳細記錄構成物

體的所有幾何及拓樸資訊,並將面、邊及點的

訊息分層記錄,建立層與層之間的關係。

IFC模型多數以掃掠成形(Swept Solid)記錄

之,複雜物件則以邊界表示法(B-rep)表達。掃

掠成形是一幾何成型方式,為定義一斷面沿其

軌跡(直線或曲線)形成具有三維體積的固體模型

(Solid Model)。在Solid Model表達類型的定義

中,結構實體幾何(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僅包含布林運算(Boolean Operations)的結

果,未包含原始CSG圖元(Primitive),因此CSG

僅限於對其他實體模型(指已成型之建築元件對

其它建築元件之間的布林運算)間的布林運算。

幾何上IFC轉換至CityGML即為Solid Model

轉換為B- r ep的過程。IFC中各個實體(例如

IfcColumn、IfcBeam)的Representation屬性參

照IfcProductRepresentation實體,其定義建

築 元 件 的 幾 何 形 狀 ; 而 建 築 元 件 的 方 向 與

絕對位置可從ObjectPlacement屬性所參照的

IfcObjectPlacement實體獲取,幾何轉換的詳細

步驟(Wu and Hsieh, 2007)說明如下:

(一) 萃取建築幾何參數:從IFC物件所萃

取的建築幾何資料,包括物件的區域

坐標系統定義(x, y, z)、掃掠面積的幾

何(xDim, yDim)、掃掠距離(D)、掃掠

方向向量(Vx, Vy, Vz),表面上的頂點

(Vertices)坐標定義為在SweptArea的(x,

y, z),相對側之坐標定義為(x’, y’, z’),

式2可用於計算表面的頂點,模型轉換

示意圖如圖1所示。由於前述2.1節己

將BIM模型轉換至世界坐標系統,因此

利用IFC物件之間的坐標轉換關係(式

1),便可得世界坐標。

(二) 產生GML物件幾何模型:一旦所有頂

點轉換至世界坐標系統,物體的邊

圖1 模型轉換示意圖

Page 7: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48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式屬性(Explicit Attributes)、反式屬性(Inverse

Attributes)與衍生屬性(Derived Attributes),IFC

STEP 物理文件中記錄顯式屬性,以IfcDoor物件

為例,其顯式屬性定義如表5:

由表5中可得知,一個IfcDoor實作元件透

過繼承關係,包含了10個顯式屬性,資料型態

可能有STRING、REAL或是另一個實體(ENTITY)

等,萃取時依CityGML模型之目標所需屬性而

定。此步驟產生物件屬性資料表,物件屬性分

為兩類,一類為物件所帶有之一般屬性;一類

為物件之間的拓樸關係,分述如下:

(一) 屬性:顯式屬性包含IFC物件之材料

(Material)、尺寸(Size)、擁有者(Owner)、

及名稱(Name)資訊,並儲存為Attribute

Table中。

(二) 拓樸關係:Khalili and Chua(2013)

針對AEC(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建築活動之間的衝突檢

測,以自定義之deduction演算法從

IFC資料額外判斷建築物件之間的三

種拓樸資訊(Containment, Separation與

Intersection);此外,IFC中既有預定義

之拓樸關係(Connectivity與Assignment)

整理如表6。

參、實作案例

為驗證由BIM導入3D SDI之可行

性,本研究選擇臺北車站進行案例分

析。因臺北車站不具有BIM模型,故

先重建為臺北車站之BIM模型,BIM塑

模範圍包含建築物本體(地上七層)、

臺鐵地下街及月台層(地下二層)之建

築部分,不含管線(MEP)與結構部分。

建模使用之圖資為臺北車站建物成果

圖,含地上七層、地下三層之部分區

域平面圖,共51份圖檔資料(蔡富安等,

2014)。

建模軟體選用Autodesk Revit,其

建模方法是藉由數化建築元件,例如建

置一個房間需數化相關之梁、柱、牆、

樓板、天花板和門等物件。儲存格式方

面主要為rvt檔,同時也可輸出成DWG、

DXF、DGN、gbXML和IFC格式。此外,

彩現(rendering)也是Revit的特色之一,

表6 IFC中預定義拓樸關係

表5 IfcDoor類別顯式屬性範例

Page 8: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49

專題報導

所圍成的一個房間。依照不同樓層,由下而上

進行各樓層建築元件數化及屬性設定,並給定

高程,再整合所有樓層修正不合理之處,以完

成建模。建模過程中,數化方面是使用平面圖

進行,並參考現地照片辨識建築物件;設定屬

性方面包括元件名稱、類型、尺寸規格等,皆

是依據現有圖資做定義。建模成果包含地上七

層、地下二層之臺北車站BIM模型,專案及彩現

成果分別如圖2至4所示。

可將模型繪製成擬真視圖,並藉由控制照明、

曝光、解析度、背景和影像品質調整所需。

建模首要步驟是將圖資依樓層匯入Revit

中,再依圖資建置相應尺寸之建築元件,其中

包含樓板、梁、柱、牆、門、樓梯、屋頂、空

間(IfcSpace)及自定義物件等建築元件,其中,

空間是指由建築元件包圍之部分,如「郵局」

是一個空間,其是由周邊的建築元件(如牆、門)

圖3 臺北車站外觀彩現展示

圖2 臺北車站建築資訊模型專案展示

圖4 臺北車站剖視圖彩現展示

Page 9: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50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一、BIM/IFC與CityGML坐標系統間之對應及

轉換關係

為建立BIM使用者定義坐標系統及世界坐標

系統之關聯,本研究使用千分之一數值地形圖

及數值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量測轉換套合點作為轉換依據,

人工量測四個明顯之建物角點。依點位

坐標建立區域專案坐標系統與世界坐

標系統之轉換關係。坐標轉換參數包

含1個尺度、3個平移及1個方位角,利

用4個套合點以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求

解,解算成果尺度量為1.0010、3個平

移量分別為(302176.33m,2771158.51m,

6.21m)、方位角為100.4811度如表7

所示。統計套合點在三軸方向上的殘

差,E/N/H三軸之均方根誤差分別為

0.12m/0.07m/0.60m,轉換成果顯示平面

及高程精度皆小於1m。

二、BIM/IFC與CityGML欄位對應關係

將AutoCAD Revit之BIM模型輸出成IFC檔後,

進行IFC格式及CityGML格式的欄位對應關係。

IFC欄位包含兩種類別:實體類別(Entities)及關

係(Relations),Entities是用於描述建築物元件實

圖5 IFC資料類別統計

表7 IFC與CityGML模型類別轉換

Page 10: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51

專題報導

利用商用軟體FME(Feature Manipulation Engine)

Desktop之DataInteroperability技術將IFC檔案轉

換至Geodatabase圖徵類別(Feature Class),並計

算其坐標;其二為利用xBIM函式庫配合自行撰

寫之程式求取,如圖6所示。比較這兩種方式,

IFC實體類別(Entities)的轉換沒有差異;但是IFC

關係(Relations)在自行開發的工具中,可以保

留更完整的資訊,其是因為商業軟體僅針對具

有幾何之物件轉換,尚無萃取並記錄物件間之

空間關係之功能,如房間與相應之門之間的關

係,商業軟體只能記錄房間和門的幾何節點,

但之間的連結關係則無法得知。

現以臺北車站一樓之門開口元件為例,其

原始資訊與模型示意如表8與圖7所示。分別以

商用軟體計算與自行撰寫之程式兩種方式求取

該門物件之四角節點坐標,如表9所列。其中,

由Revit軟體中建模後,所輸出之各層次相對坐

標資訊記錄於IFC檔案會產生微小有效位數差

異,因此經計算後之絕對坐標將有捨位誤差。

圖8中,(a)為商用軟體解算之物件節點(綠點);

(b)為自行撰寫程式解算之物件節點(紅點);(c)

為該開口元件與所屬門板共同展示。藉由此實

驗及比較,本研究可正確存取IFC建築元件之幾

何資訊。因此,模型轉換之幾何精度沒有造成

精度損失。

幾何轉換後可得到建築元件每一個節點

的三維坐標,節點數最多的元件是樓梯扶手及

門,因為樓梯扶手及門是細緻的建築元件模

型。比較樓板及門,樓板僅需使用8個節點描述

體,如樓、梁、柱、板等;Relations則是用於描

述虛擬的連結關係,如門與牆、窗與牆之連結。

圖5為IFC模型Entities及Relations的數量統計。

IFC與CityGML之建築元件轉換關係如表7

所示,兩種格式的欄位存在轉換關係,但由於

兩模型間的語意並不協調,加上定義的細緻度

不同,在進行轉換時可能會產生資訊損失的問

題。例如:在IFC中,IfcOpeningElement儲存的

資訊是為未架設門或窗(IfcDoor/IfcWindow)的牆

的空缺部分,然而在CityGML中並無儲存此一

資訊的類別,對於可開啟元件(_Opening),僅包

含Door與Window兩類別來存取門和窗的資訊;

另外在CityGML中,地板及天花板是分別儲存

於FloorSurface與CeilingSurface中,然而對IFC而

言,地板及天花板均屬於樓板,因此將其統一

儲存於IfcSlab中,此部分在進行轉換時,可藉

由自動搜尋IfcBuildingStorey之法向量判斷slab面

向天花板及地面之方向及樓層,進而將之儲存

於相對應之類別中。

由於IFC對建物元件的定義較CityGML詳

細,即多個IFC元件可能對應用一個CityGML

元件,如IFC的ifcBeam及ifcColumn都對應到

CityGML的BuildingInstallation。為避免資訊的損

失,在CityGML中以文字的方式注記來源資料的

IFC類別,以完整提供IFC具有的欄位資訊。

三、BIM/IFC與CityGML幾何轉換關係

求取物件節點坐標,可循兩方式,其一為

圖6 IFC物件節點坐標求取流程

Page 11: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52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矩形元件,而門需要使用300

個節點描述門的各樣細節。以

三維節點構成三維平面,再由

多個三維平面構成三維立體

建物元件,每一個三維立體

依CityGML定義設定不同建物

元件類別(如:WallSurface及

GroundSurface等),即可完成

幾何轉換。幾何模型分別使用

AutoCAD LandExplorer及KIT FZK

Viewer展示如圖9、10所示,圖

中可見CityGML模型與BIM/IFC

模型有一致的幾何外觀。

四、BIM/IFC與CityGML幾何

及屬性整合

將IFC的幾何及屬性資料轉

換為CityGML後,幾何及屬性即

整合在同一個gml檔中,因此可

點選CityGML中的建築物件,直

接進行屬性查詢(圖11),屬性查

詢可得物件的三個種屬性,(1)

CityGML基礎屬性,如id, name,

description;(2)由IFC取得的屬

性,如ObjectType;(3)由物件節

點計算而得的面積或體積,如

SurfaceArea。

將BIM模型導入為三維空

間資料後,可整合該模型與其

他不同細緻度之空間資料,本

研究亦整合測試區之高細緻度

CityGML LOD4模型(來自BIM)及

稜柱體CityGML LOD2模型(來自

航空攝影測量),成果如圖12。

因此,案例分析展示,由BIM轉

換後的CityGML資料,可成功與其他三維空間資

圖7 建築物模型開口元件示意

表9 建築物模型門物件節點坐標資訊

圖8 建築物模型開口元件節點

表8 建築物模型開口元件IFC資訊

Page 12: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53

專題報導

圖9 幾何轉換之GML模型(使用CityGML Viewer軟體)

圖10 幾何轉換之GML模型(使用FZKViewer軟體)

(a) GML屬性查詢示意圖

圖11 點選建物元件展示對應屬性

料整合。代表使用BIM模型

導入空間資料,可重複使用

BIM模型,並擴展BIM模型之

應用領域。

表10對臺北車站室內

模型的不同檔案格式進行簡

化前後的檔案大小比較,

其中CityGML檔案最大,約

為IFC的兩倍,主要原因是

CityGML以XML為基礎,每一

個物件都需要標記欄位名稱,

如<Tag></Tag>,優點是定義明

確且直觀,不需要對應檔案說

明即可知道欄位類別,缺點是

檔案大小較大。可仿效KML的

解決方式,即對KML進行檔案

壓縮(Zip),產生壓縮後的KMZ

檔。

肆、結論與建議

以 臺 北 車 站 B I M 模 型 為

例,原始檔案為AutoCAD Revit

格式,將Revit轉換為BIM/IFC

開放格式,以進一步完成IFC

與CityGML之轉換,成功將BIM

模型與其他空間資料整合。本

研究利用現有大比例尺地形圖

及航照立體對影像,量測專案

坐標系統與投影坐標系統之轉

換,因BIM模型來自二維平面

圖,平面及高程均方根誤差

約15公分及60公分。由於IFC

對建物元件的定義較CityGML

詳細,即多個IFC元件可能對

應用一個Ci t yGML元件,如

Page 13: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154 │No.112│ October, 2016

專題報導

(b) KML屬性查詢示意圖

圖11 點選建物元件展示對應屬性

圖12 整合CityGML LOD4及LOD2

表10 各類型檔案格式簡化前後檔案大小比較

Page 14: │中│華│技│術│ TECHNICAL REPORTS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至 ... · 2016. 11. 25. · 幾何與屬性的載體,將IFC之幾何與屬性轉換至 CityGML,為BIM進入SDI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2

No.112│October, 2016 │155

專題報導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reality, London, 30-31.

6. de Laat , R . , and Van Berlo , L . 2011.

Integration of BIM and G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GML GeoBIM extension. In

Advances in 3D geo-information scienc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11-225.

7. Eastman, C., Teicholz, P., Sacks, R., and Liston,

K. 2011. BIM handbook: 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 manager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 2nd

Edition, John & Willey and Sons, Inc. 648

pages.

8. El-Mekawy, M., Paasch, J., and Paulsson,

J. 2014. Integration of 3D cadastre, 3D

property formation and BIM in Sweden. In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3D Cadastres 9-11

November 2014, Dubai, United Arab Emirates,

17-34.

9. Gröger, G., Kolbe, T.H., Czerwinski, A., and

Nagel. C. 2008. OpenGIS® 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CityGML)Encoding Standard,

Version 1.0.0.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Inc., Doc. No. 08-007rl.

10. Isikdag, U., and Zlatanova, S. 2009. Towards

de f in ing a f ramework fo r au tomat ic

generation of buildings in CityGML us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In 3D Geo-

Information Sciences, 79-96.

11. Wu, I.C., and S.H. Hsieh. 2007. Transformation

from IFC Data Model to GML Data Model:

Methodology and Too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30(6):

1085-1090.

IFC的ifcBeam及ifcColumn都對應到CityGML的

BuildingInstallation。另一方面,CityGML在位相

的定義較IFC完整,亦會造成多對一的情況,如

CityGML的GroungSurface及FloorSurface同時對應

到IFC的ifcSlab。

因此在前述多重對應的情況下,可能造成

資訊不完整,故建議未來在IFC與CityGML之轉

換過程中應標記資料原始來源,以降低資訊的

損失,並利用StringAttribute記錄每一個建築物

件之屬性資料,使每一個建築物元件具有屬性

資料,達成三維空間資料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陳雅信, 2010. IFC 建築空間資料轉換至

CityGML 之研究.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所學

位論文, 1-69.

2. 蔡富安, 張智安, 陳良健, 2014. 103年度三

維城市模型與建築等級模型之整合機制工

作案, 內政部地政司期末報告, 279頁.

3. A IA , 2008 . E 202–2008 , B u i l d i n g

Information Modeling Protocol Exhibit, URL:

http://www.aia.org/contractdocs/AIAB095933

4. Basanow, J., Neis, P., Neubauer, S., Schilling,

A., and Zipf, A. 2008. Towards 3D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3D-SDI)based on open

standards—experiences, results and future

issues. In Advances in 3D geo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65-86.

5. Cheng, J. , Deng, Y. , and Du, Q. 2013.

Mapping between BIM models and 3D GIS

city model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etail. In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