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 -...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 -...

Date post: 10-Oct-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0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
文化 文化 14 14 2020 10 9 日 星期五 搭建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讲述者: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院 2015 届硕士刘沈厅 2017 年初,我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 山区创业,流转了 130 余亩土地种植柑橘和猕 猴桃。经过几年时间,家乡的果业发展已经 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近 17 万亩,覆盖葡萄、柑 橘、猕猴桃等品类。 去年年初,我和其他 9 名返乡创业的大学 生一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 务队。今年年初,全区 7000 多万斤晚熟柑橘 面临滞销。我们商会对接政府、收集问题、反 馈需求、讨论方案,用 7 天时间建成了“零接触 式”水果中转站。 打通物流只是第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才 是关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通过电商协 会对接直播带货平台。近 100 位主播走进果 园,开展直播 300 余场,累计销售 300 万斤,销 售额 2000 万元。 此后,我们又培训 140 余位农场主运用新 媒体平台,实现农商信息共享、远程视频洽 谈、直播看货、监控采摘等,并辅以冷链物流 储运、“零接触式”中转站转运,销售柑橘 1200 万斤,价值 4860 万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 每斤 4.5 元的好价格帮一名刚脱贫的老果农 卖出了 8 万斤柑橘。他十分感动,还主动加入 服务队,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受到中转站模式的启发,我又搭建起公 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新媒体矩阵 资源,让政府、果农、客商等实现一站式无缝 对接。 6 月初,平台搭建完成,现已陆续入驻 农场 200 余家,全国客商 60 余家,产品超过 500 个,线上劳务中心也已入驻农民工 1000 余人。 今年 8 月,为减少洪水灾害对果农的影 响,平台紧急通过线上直播引流和线下平台 对接,助销葡萄 500 万斤,挽回损失 5000 余万 元。看到这些数字,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 然而生。虽然我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但却 是对乡亲们实实在在有帮助的事业。 我们立志做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青 年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 向往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助 力乡村振兴。 传承技艺,编织青春梦想 讲述者: 贺州学院 2018 级学生潘水珍 “五岭山歌就是多,出门两步脚绊歌;世 代种地又种歌,盼望走出大山窝……”这是我 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 县的瑶族蝴蝶歌,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一直 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并帮助我的家乡脱贫,让 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参与“扶瑶织梦”创新创业团队后,我才 真正体会到瑶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在 校内老师和校外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团队 拜访了 600 多位瑶乡绣娘,录制了 2600 多个 小时的视频,拍摄了 3.7 万多张照片,收集了 963 件(套)原生态瑶族服饰,共绘制了 1254 种瑶族纹样,建立了瑶族服饰 IP 地址数据库。 依托“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贺州 学院传承基地”和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 州)联合研发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高 校(设计生产研发中心) +基地(瑶绣传承培训 体验、乡村扶贫车间) +绣娘(刺绣工坊和绣娘 家庭)”的瑶乡扶贫新模式,年产服饰 1.02 件(套),各类工艺衍生产品 3.6 万件,带动了 瑶乡的发展。 不仅如此,团队设计的瑶绣作品还被许 多博物馆收藏,有两种瑶绣图案作品还被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联合国商务笔记 本的装饰。现在,贺州市的瑶绣绣娘达 500 人,其中 360 余人是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返乡 农民工,每年人均可增收 1.5 万元以上,富川 县也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暑假,我们团队两次前往河池市都 安瑶族自治县,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一批瑶 族文创产品,开展网上直播带货,还建立“都 安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洛 陀》传承基地”、贺州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实践 基地和“扶瑶织梦”非遗+文创产学研基地,助 推都安瑶族文化传承与瑶乡脱贫攻坚。 今后,我会好好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继 续参与“扶瑶织梦”,实现我的梦想。 返乡创业,助力黔货出山 讲述者: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 级研究生肖祥应 我出生在贵州省石阡县农村, 2018 9 月开学前,我们村的村支书对我说,“你去北 京好好读书,以后回来支持家乡建设”。进入 大学后,我常听同学讲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 旅”活动的经历。渐渐地,返乡创业、助农脱 贫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 辣椒是贵州特产,仅铜仁市沿河土家族 自治县、石阡县等地种植的辣椒就有上万 亩。今年,乡亲们种植的辣椒大面积丰收,却 因销量不好而发愁。我也替大家着急,希望 能为老乡们做点实事。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如果能通过直播 带货宣传,家乡的农产品或许就不愁销路 了。于是,我与有助农带货经验的同学组建 14 人的北科大“黔小哥”青年返乡创业实践 队,在我的家乡铜仁开展电商助农活动,帮助 乡亲们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与石阡县和记绿色 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对口支援 沿河县,将沿河县的辣椒作为原料,开发出系 列产品,借助直播拓展销路。如今,每个月销 售五香辣椒面达到 500 斤以上。 未来,我会继续创新直播营销方式,助力 黔货出山、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3年来170万大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本报银川 10 8 日电 (记 者禹丽敏)日前,以黄河为 主题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在宁 夏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 2021 1 31 日。 据悉,“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是关于黄河主题的 大型视觉叙事展览,展出了 66 位艺术家的 172 件作品,涵盖 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民间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等多种 艺术表现形式。展览由“亘古奔流”“大河精神”“共生家园” “生态长治” 4 个板块组成,从历史、精神、生活和生态等多 个维度,展现艺术家感受黄河、表现黄河、弘扬黄河文化、讴 歌民族精神的艺术创造。 银川举办黄河主题艺术展 本报沈阳 10 8 日电 (记 者辛阳)日前,辽宁沈阳市 制定出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按照历 史、文化与艺术、科学技术价值以及保存完好程度,将历史 建筑划分为 3 个类别,实行分类保护。 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保护原 则、确定标准、保护措施等内容。在历史建筑分类保护方 面,一类历史建筑,具有突出代表性,结构保存完好,外部装 饰与内部空间保存较为完整,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护标准进行修缮,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特征与内部布局;二 类历史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建筑结构较为完好,外部装饰 有一定遗存,不得改变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内部重 要结构和重要装饰,允许对内部非重要结构和装饰进行适 当改变;三类历史建筑,具有一般价值,不得改变建筑的外 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该办法对于完善沈阳市历 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制度体系、促进历史文化保 护与城市更新的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拥有许多优秀的历 史文化资源。目前,全市已确定中山路、盛京皇城、铁西工 人村 3 处历史文化街区和 202 486 栋历史建筑。 沈阳对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中国“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自 2017 年举办以 来,累计吸引了 170 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开展了近 38 万个创 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近 100 万户。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增长经验才干。本报记者采访了三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听他们讲述在红色筑梦之 旅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编 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门从事 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 这是一门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 学科,也是一门典型的生命科学 与地球科学交叉的基础前沿学 科。这门学科也一直是冷门学科 的典型代表,我们经常被问,“研 究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9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 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总书记和 我的同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 进行的对话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冷门怎么 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 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 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 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 眼光、科学的眼光。”这对包括我 在内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而言是极大的鼓舞。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概 括来说就是了解生命演化历史、启迪人类未来发展,探寻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往哪里去”。这类问 题通常被认为是哲学领域的重大问题,而我们是从自然 科学角度去寻找客观世界的答案,描绘生命演化和人类 演化路线图,并不断地加以精细化。例如我们所付巧妹 研究员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 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 混合历史的面纱。 通过长期坚持坐冷板凳,我们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 果代表了本学科在国际前沿领域的最高成就,在国际上 频繁拥有“高光时刻”。比如, 2014 年,我们有两项重大 成果分别入选《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事件、《科学》杂志十 大科学进展; 2018 年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荣膺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在大英博物 馆内,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首任所长杨钟健的照片,与达尔文、欧文等世 界级科学泰斗悬挂在一起,他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 科学家。 那么,为什么还总是会有人质疑“冷门学科有什么 用”?冷门学科之所以“冷”,究其原因,一方面,基础研究 学科面临“有用无用”功利评价之殇。长期以来,浮躁的 观点认为基础学科是“无用”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一 方面,科技资源配置过多向“有用”学科方向倾斜,这类战 略短视行为也加剧了冷门学科的边缘化。在青年后备人 才梯队培养方面,冷门学科面临痛点,由于受研究生招生 指标和编制资源限制,我们所一些分支学科面临萎缩。 我们期待,全社会对冷门学科的价值会有更充分的 认识。我们也坚信,潜心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坐得住冷板 凳,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和科技实力发挥不可替代的 作用,做出我们的特殊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所 长) 本版责编: 智春丽 刘静文 曹雪盟 ■新语 R 无用之用,方 为大用。我们研 究的重大科学问 题,概括来说就是 了解生命演化历 史、启迪人类未来 发展 国庆中秋假日期 间,在贵州省黔南布依 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国际 天文体验馆,许多家长 带着孩子探索宇宙奥 妙,欢度假期。 图为 10 7 日,孩 子们在体验“虚拟太空 舱 ”,学习天文知识。 刘朝富(人 民 视 觉) ■传承 · 红色基因 时代风华 R 最近,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流水西苑社区 的居民来建贞发现,自己家楼下的棋牌室不 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社区“城市书房”。 闲暇时,居民们带着孩子在这儿享受亲子阅 读时光,既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听网课。 老旧小区集中的下城区,通过推行社区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许多小区都实 现了这样的全面提升改造,社区文化空间得 以焕然一新。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加强基层社 会治理的课题之一。下城区依托近 5 年来的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创新 机制,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共建、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公共 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务实管 用的路子。 为解决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公共文化 资源有限的难题, 2015 年以来,下城区每年为 社区文化做“体检”,通过七大类 30 项指标的 科学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文化发展报 告,为社区文化建设精准把脉。 几年来,下城区花大力气提升改造社区 文化设施 55 处,创建社区星级文化家园 58 个,改建、新建社区文化场地 27809 平方米,建 成标准化服务的样板社区 20 个,开展各类文 化服务活动 5000 余场,不断提升居民享受公 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城区还推出“群众需求 评价反馈机制”,通过需求征集—精准供给—评 价反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 和文化志愿者的力量,全方位整合区、街道、 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资源,提供“订单式”“定制 式”公共文化服务。 管莉是下城区西湖莉莉舞蹈团的团长, 舞蹈团成立后,社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舞蹈 团的需求。当管莉提出排练场地缺乏、师资 不足、展示平台不够等困难时,社工通过文化 站上报给了下城区文化馆,文化馆很快为舞 蹈团解决了难题。 为舞蹈团安排排练厅的专属时间、请来 舞蹈老师进行辅导……在街道社区关心下, 舞蹈团迅速成长,还被评为了下城区五星级 团队。如今,管莉不仅是“群众需求评价反 馈机制”的受益者,也为居民提供公益培训、 公益演出等服务,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 给者。 2018 年,下城区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动态评估体系建设”入围第四批国家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自入 围以来,下城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对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有限、阵地有限、能力有 限等问题,下城区摸清文化家底,“整合部门 资源、聚合社会力量、融合文旅发展”,成立 文化艺术商圈联盟。联盟成员既有文化馆、 书画院、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单位,又有热心 开办公益培训、公益展览的商业综合体。 为更好地服务百姓,依托智慧文化云、 城市大脑等智能化平台,下城区还研发了首 个掌上社区文化云平台,老百姓足不出户 即可在线查询文化服务信息,实现预约报 名、众筹活动、积分兑换等功能,享受数字阅 读、展览讲座、艺术培训等资源,实现社交短 视频自我展示,还能提交需求、评价服务,真 正实现文化需求从常态反馈到实时呼应的 转变。 杭州下城区完善评估机制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瞄准精细需求 窦瀚洋 陈琳娜
Transcript
Page 1: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0-10/09/14/rmrb2020100914.pdf · 的居民来建贞发现,自己家楼下的棋牌室不 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社区“城市书房”。

文化文化 1414 2020年 10月 9日 星期五

搭建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讲述者: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院 2015 届硕士刘沈厅

2017 年初,我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

山区创业,流转了 130 余亩土地种植柑橘和猕

猴桃。经过几年时间,家乡的果业发展已经

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近 17 万亩,覆盖葡萄、柑

橘、猕猴桃等品类。

去年年初,我和其他 9 名返乡创业的大学

生一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

务队。今年年初,全区 7000 多万斤晚熟柑橘

面临滞销。我们商会对接政府、收集问题、反

馈需求、讨论方案,用 7 天时间建成了“零接触

式”水果中转站。

打通物流只是第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才

是关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通过电商协

会对接直播带货平台。近 100 位主播走进果

园,开展直播 300 余场,累计销售 300 万斤,销

售额 2000 万元。

此后,我们又培训 140 余位农场主运用新

媒体平台,实现农商信息共享、远程视频洽

谈、直播看货、监控采摘等,并辅以冷链物流

储运、“零接触式”中转站转运,销售柑橘 1200万斤,价值 4860 万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

每斤 4.5 元的好价格帮一名刚脱贫的老果农

卖出了 8 万斤柑橘。他十分感动,还主动加入

服务队,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受到中转站模式的启发,我又搭建起公

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新媒体矩阵

资源,让政府、果农、客商等实现一站式无缝

对接。6 月初,平台搭建完成,现已陆续入驻

农场 200 余家,全国客商 60 余家,产品超过

500 个,线上劳务中心也已入驻农民工 1000余人。

今年 8 月,为减少洪水灾害对果农的影

响,平台紧急通过线上直播引流和线下平台

对接,助销葡萄 500 万斤,挽回损失 5000 余万

元。看到这些数字,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

然而生。虽然我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但却

是对乡亲们实实在在有帮助的事业。

我们立志做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青

年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

向往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助

力乡村振兴。

传承技艺,编织青春梦想

讲述者:贺州学院 2018 级学生潘水珍

“五岭山歌就是多,出门两步脚绊歌;世

代种地又种歌,盼望走出大山窝……”这是我

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

县的瑶族蝴蝶歌,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一直

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并帮助我的家乡脱贫,让

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参与“扶瑶织梦”创新创业团队后,我才

真正体会到瑶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在

校内老师和校外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团队

拜访了 600 多位瑶乡绣娘,录制了 2600 多个

小时的视频,拍摄了 3.7 万多张照片,收集了

963 件(套)原生态瑶族服饰,共绘制了 1254种瑶族纹样,建立了瑶族服饰 IP 地址数据库。

依托“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贺州

学院传承基地”和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

州)联合研发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高

校(设计生产研发中心)+基地(瑶绣传承培训

体验、乡村扶贫车间)+绣娘(刺绣工坊和绣娘

家庭)”的瑶乡扶贫新模式,年产服饰 1.02 万

件(套),各类工艺衍生产品 3.6 万件,带动了

瑶乡的发展。

不仅如此,团队设计的瑶绣作品还被许

多博物馆收藏,有两种瑶绣图案作品还被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联合国商务笔记

本的装饰。现在,贺州市的瑶绣绣娘达 500 多

人,其中 360 余人是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返乡

农民工,每年人均可增收 1.5 万元以上,富川

县也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暑假,我们团队两次前往河池市都

安瑶族自治县,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一批瑶

族文创产品,开展网上直播带货,还建立“都

安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洛

陀》传承基地”、贺州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实践

基地和“扶瑶织梦”非遗+文创产学研基地,助

推都安瑶族文化传承与瑶乡脱贫攻坚。

今后,我会好好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继

续参与“扶瑶织梦”,实现我的梦想。

返乡创业,助力黔货出山

讲述者:北 京 科 技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2018 级研究生肖祥应

我出生在贵州省石阡县农村,2018 年 9月开学前,我们村的村支书对我说,“你去北

京好好读书,以后回来支持家乡建设”。进入

大学后,我常听同学讲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

旅”活动的经历。渐渐地,返乡创业、助农脱

贫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

辣椒是贵州特产,仅铜仁市沿河土家族

自 治 县 、石 阡 县 等 地 种 植 的 辣 椒 就 有 上 万

亩。今年,乡亲们种植的辣椒大面积丰收,却

因销量不好而发愁。我也替大家着急,希望

能为老乡们做点实事。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如果能通过直播

带 货 宣 传 ,家 乡 的 农 产 品 或 许 就 不 愁 销 路

了。于是,我与有助农带货经验的同学组建

了 14 人的北科大“黔小哥”青年返乡创业实践

队,在我的家乡铜仁开展电商助农活动,帮助

乡亲们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与石阡县和记绿色

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对口支援

沿河县,将沿河县的辣椒作为原料,开发出系

列产品,借助直播拓展销路。如今,每个月销

售五香辣椒面达到 500 斤以上。

未来,我会继续创新直播营销方式,助力

黔货出山、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3年来 170万大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本报记者 赵婀娜

本报银川 10月 8日电 (记者禹丽敏)日前,以黄河为

主题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在宁

夏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

据悉,“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是关于黄河主题的

大型视觉叙事展览,展出了 66 位艺术家的 172 件作品,涵盖

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民间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等多种

艺术表现形式。展览由“亘古奔流”“大河精神”“共生家园”

“生态长治”4 个板块组成,从历史、精神、生活和生态等多

个维度,展现艺术家感受黄河、表现黄河、弘扬黄河文化、讴

歌民族精神的艺术创造。

银川举办黄河主题艺术展

本报沈阳 10月 8日电 (记者辛阳)日前,辽宁沈阳市

制定出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按照历

史、文化与艺术、科学技术价值以及保存完好程度,将历史

建筑划分为 3 个类别,实行分类保护。

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保护原

则、确定标准、保护措施等内容。在历史建筑分类保护方

面,一类历史建筑,具有突出代表性,结构保存完好,外部装

饰与内部空间保存较为完整,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护标准进行修缮,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特征与内部布局;二

类历史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建筑结构较为完好,外部装饰

有一定遗存,不得改变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内部重

要结构和重要装饰,允许对内部非重要结构和装饰进行适

当改变;三类历史建筑,具有一般价值,不得改变建筑的外

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该办法对于完善沈阳市历

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制度体系、促进历史文化保

护与城市更新的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拥有许多优秀的历

史文化资源。目前,全市已确定中山路、盛京皇城、铁西工

人村 3 处历史文化街区和 202 处 486 栋历史建筑。

沈阳对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自 2017 年举办以

来,累计吸引了 170 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开展了近 38 万个创

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近 100 万户。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增长经验才干。本报记者采访了三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听他们讲述在红色筑梦之

旅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编 者

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门从事

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

这是一门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

学科,也是一门典型的生命科学

与 地 球 科 学 交 叉 的 基 础 前 沿 学

科。这门学科也一直是冷门学科

的典型代表,我们经常被问,“研

究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9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

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总书记和

我的同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

进行的对话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冷门怎么

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

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

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

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

眼光、科学的眼光。”这对包括我

在内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而言是极大的鼓舞。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概

括来说就是了解生命演化历史、启迪人类未来发展,探寻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这类问

题通常被认为是哲学领域的重大问题,而我们是从自然

科学角度去寻找客观世界的答案,描绘生命演化和人类

演化路线图,并不断地加以精细化。例如我们所付巧妹

研究员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

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

混合历史的面纱。

通过长期坚持坐冷板凳,我们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

果代表了本学科在国际前沿领域的最高成就,在国际上

频繁拥有“高光时刻”。比如,2014 年,我们有两项重大

成果分别入选《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事件、《科学》杂志十

大科学进展;2018 年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荣膺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在大英博物

馆内,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首任所长杨钟健的照片,与达尔文、欧文等世

界级科学泰斗悬挂在一起,他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

科学家。

那么,为什么还总是会有人质疑“冷门学科有什么

用”?冷门学科之所以“冷”,究其原因,一方面,基础研究

学科面临“有用无用”功利评价之殇。长期以来,浮躁的

观点认为基础学科是“无用”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一

方面,科技资源配置过多向“有用”学科方向倾斜,这类战

略短视行为也加剧了冷门学科的边缘化。在青年后备人

才梯队培养方面,冷门学科面临痛点,由于受研究生招生

指标和编制资源限制,我们所一些分支学科面临萎缩。

我们期待,全社会对冷门学科的价值会有更充分的

认识。我们也坚信,潜心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坐得住冷板

凳,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和科技实力发挥不可替代的

作用,做出我们的特殊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所长)

充分认识冷门学科的价值

本版责编:智春丽 刘静文 曹雪盟

■新语R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概括来说就是了解生命演化历史、启迪人类未来发展

国 庆 中 秋 假 日 期

间,在贵州省黔南布依

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国际

天文体验馆,许多家长

带 着 孩 子 探 索 宇 宙 奥

妙,欢度假期。

图为 10 月 7 日,孩

子们在体验“虚拟太空

舱”,学习天文知识。

刘朝富摄

(人民视觉)

多彩天文馆

■传承·红色基因 时代风华R

最近,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流水西苑社区

的居民来建贞发现,自己家楼下的棋牌室不

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社区“城市书房”。

闲暇时,居民们带着孩子在这儿享受亲子阅

读时光,既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听网课。

老旧小区集中的下城区,通过推行社区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许多小区都实

现了这样的全面提升改造,社区文化空间得

以焕然一新。

社 区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建 设 是 加 强 基 层 社

会治理的课题之一。下城区依托近 5 年来的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创新

机制,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共建、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公共

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务实管

用的路子。

为解决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公共文化

资源有限的难题,2015 年以来,下城区每年为

社区文化做“体检”,通过七大类 30 项指标的

科学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文化发展报

告,为社区文化建设精准把脉。

几年来,下城区花大力气提升改造社区

文 化 设 施 55 处 ,创 建 社 区 星 级 文 化 家 园 58个,改建、新建社区文化场地 27809 平方米,建

成标准化服务的样板社区 20 个,开展各类文

化服务活动 5000 余场,不断提升居民享受公

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城区还推出“群众需求

评价反馈机制”,通过需求征集—精准供给—评

价反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

和文化志愿者的力量,全方位整合区、街道、

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资源,提供“订单式”“定制

式”公共文化服务。

管莉是下城区西湖莉莉舞蹈团的团长,

舞蹈团成立后,社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舞蹈

团的需求。当管莉提出排练场地缺乏、师资

不足、展示平台不够等困难时,社工通过文化

站上报给了下城区文化馆,文化馆很快为舞

蹈团解决了难题。

为舞蹈团安排排练厅的专属时间、请来

舞蹈老师进行辅导……在街道社区关心下,

舞蹈团迅速成长,还被评为了下城区五星级

团队。如今,管莉不仅是“群众需求评价反

馈机制”的受益者,也为居民提供公益培训、

公 益 演 出 等 服 务 ,成 了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的 供

给者。

2018 年,下城区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动态评估体系建设”入围第四批国家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自入

围以来,下城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对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有限、阵地有限、能力有

限等问题,下城区摸清文化家底,“整合部门

资源、聚合社会力量、融合文旅发展”,成立

文化艺术商圈联盟。联盟成员既有文化馆、

书画院、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单位,又有热心

开办公益培训、公益展览的商业综合体。

为更好地服务百姓,依托智慧文化云、

城市大脑等智能化平台,下城区还研发了首

个 掌 上 社 区 文 化 云 平 台 ,老 百 姓 足 不 出 户

即 可 在 线 查 询 文 化 服 务 信 息 ,实 现 预 约 报

名、众筹活动、积分兑换等功能,享受数字阅

读、展览讲座、艺术培训等资源,实现社交短

视频自我展示,还能提交需求、评价服务,真

正实现文化需求从常态反馈到实时呼应的

转变。

杭州下城区完善评估机制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瞄准精细需求窦瀚洋 陈琳娜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