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oa.lib.ksu.edu.tw/OA/bitstream/987654321/59317/2/般若心經要釋.pdf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oa.lib.ksu.edu.tw/OA/bitstream/987654321/59317/2/般若心經要釋.pdf ·...

Date post: 17-Oct-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1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290
Transcript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斌 宗 法 師 述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恭 印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3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釋 斌 宗 法 師 講 述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皈 依 弟 子 鄭 焜 仁 敬 述

    前 言

    上 人 圓 寂 年 僅 四 十 八 歲 , 沒 寫 他 底 自 傳 , 諸 弟 子 也 不 曾 詳 細 地 記 下 他

    底 生 平 事 跡 。

    本 文 是 根 據 遺 作 , 及 筆 者 所 知 , 簡 要 地 敘 述 而 已 。

    家 世 環 境

    上 人 俗 姓 施 , 名 能 ( 註 : ﹁ ﹂ , 俗 作 ﹁ 展 ﹂) , 民 國 前 一 年 ︵ 辛 亥 ︶ 二 月

    初 五 , 降 生 於 臺 灣 鹿 港 。 其 先 世 祖 父 為 當 地 巨 富 , 父 昧 目 公 為 當 代 名 醫 ,

    文 學 德 行 亦 稱 於 世 , 上 人 少 時 智 慧 超 人 , 五 歲 時 就 有 成 人 的 智 慧 , 能 教 化

    同 陣 的 小 朋 友 行 善 , 諸 惡 莫 作 。 天 資 超 人 , 坐 立 端 正 , 品 性 良 好 , 且 有 驚

    人 的 記 憶 力 。 六 、 七 歲 時 , 已 通 粗 淺 文 字 , 喜 讀 經 書 , 吟 詩 。

    年 十 二 , 始 正 式 受 教 於 私 塾 , 但 教 師 所 教 有 限 , 深 感 不 足 。 是 時 書 塾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對 於 學 生 係 個 別 教 授 , 因 此 購 買 許 多 不 同 類 的 書 籍 , 當 教 師 給 同 學 講 解 其

    他 課 程 時 , 則 虛 心 旁 聽 , 所 讀 科 目 甚 多 , 文 、 史 、 詩 、 詞 、 均 有 之 。 上 人

    極 用 功 , 讀 書 不 分 晝 夜 , 往 往 因 之 過 度 疲 倦 , 有 時 甚 至 體 力 不 支 而 伏 在 桌

    上 假 睡 。 如 是 一 年 , 所 學 多 常 人 數 倍 , 且 較 諸 正 式 授 課 的 同 學 精 通 , 常 為

    同 學 師 。

    是 時 有 一 年 較 長 的 同 學 學 詩 , 上 人 也 旁 聽 , 約 學 半 年 , 一 日 , 同 學 求

    其 師 題 詩 扇 上 , 師 以 事 尚 未 顧 及 , 上 人 乃 作 : ﹃ 綠 柳 萋 萋 淡 月 幽 , 清 江 曲

    曲 抗 汀 洲 , 平 沙 一 片 萬 餘 里 , 靜 夜 無 人 水 自 流 ﹄ 一 詩 , 以 和 扇 上 秋 月 美 人

    乘 涼 柳 樹 下 佳 景 。 教 師 驚 其 神 慧 天 才 , 嘉 獎 讚 美 至 極 , 此 後 倍 加 熱 心 指 導 ,

    上 人 學 問 更 是 一 日 千 里 。

    出 家 因 緣

    十 四 歲 那 年 春 天 , 一 日 , 遇 一 買 賣 古 書 者 挑 擔 許 多 書 籍 從 門 前 經 過 。

    上 人 素 極 愛 好 古 書 , 乃 喚 住 該 書 販 , 觀 其 書 籍 , 多 為 前 所 未 聞 未 見 者 。 原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5

    是 一 佛 寺 廢 去 , 經 典 佛 書 被 拍 賣 , 書 販 所 賣 者 多 為 佛 教 經 典 , 上 人 以 好 奇

    而 購 之 。 從 那 經 典 得 感 悟 世 間 無 常 , 深 感 ﹁ 功 名 富 貴 渾 如 夢 ﹂ ︵ 上 人 十 四

    歲 時 作 七 言 詩 中 之 一 句 ︶ , 乃 發 出 家 學 佛 , 救 度 眾 生 之 宏 願 。 又 念 割 臺 事

    及 其 後 經 過 , 更 證 實 世 界 上 的 ﹁ 無 常 變 幻 ﹂ 。

    上 人 由 是 曾 要 求 出 家 , 但 未 得 其 父 之 許 可 。 這 時 追 求 真 理 之 心 願 已 堅

    決 , 於 是 有 一 天 上 人 逃 走 到 法 雲 寺 , 家 人 因 念 年 紀 尚 小 , 不 甘 其 受 出 家 生

    活 之 ﹁ 苦 ﹂ 到 處 尋 找 , 終 被 追 回 。

    回 家 後 , 被 禁 於 樓 上 , 但 日 常 生 活 已 宛 如 出 家 人 , 維 持 素 食 , 謹 守 戒

    行 。 日 讀 經 書 , 禪 坐 , 對 佛 學 更 加 瞭 解 , 出 家 心 志 彌 更 堅 決 。 又 因 當 時 一

    片 清 淨 童 心 , 無 煩 無 礙 , 學 禪 甚 易 , 往 往 一 坐 數 日 , 朗 然 虛 空 境 界 。

    四 月 初 七 夜 , 上 人 用 繩 索 穿 過 屋 樑 , 將 其 一 端 繫 於 一 件 笨 重 的 家 俱 ,

    引 其 另 一 端 , 乘 家 人 已 入 睡 的 時 機 , 安 全 地 從 樓 上 墜 下 , 逃 往 獅 頭 山 禮 閒

    雲 禪 師 出 家 。 其 後 也 曾 漫 遊 全 省 較 有 名 的 佛 教 勝 地 , 如 大 湖 、 觀 音 山 、 五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6

    指 山 、 岡 山 等 處 。

    結 茅 汴 峰 十 七 歲 的 那 年 , 因 種 種 因 緣 , 上 人 決 定 結 茅 獨 居 於 汴 峰 ︵ 臺 中 市 郊 頭

    汴 坑 ︶ 。 每 日 授 課 學 生 以 維 持 自 給 的 生 活 , 不 願 受 友 人 或 信 士 的 供 養 , 也

    不 接 受饋 贈 。 有 時 柴 米 皆 盡 , 乃 先 向 學 生 借 用 , 及 束 修 時 照 數 退 還 。 那 時

    有 一 信 士 金 山 夫 人 ︵ 即 後 來 獅 頭 山 海 會 庵 第 一 代 住 持 比 丘 尼 達 明 師 ︶ , 曾

    以 大 量 米 糧 供 養 , 上 人 不 受 而 退 還 之 。

    山 居 物 資 生 活 , 往 往 不 能 維 持 最 低 限 度 的 要 求 , 但 上 人 卻 過 著 樂 道 的

    生 活 。 任 何 語 辭 難 以 說 明 此 時 的 情 況 , 但 如 以 孔 子 讚 美 顏 回 的 話

    簞 食 , 一 瓢 飲 , 在 陋 巷 , 人 不 堪 其 憂 , 回 也 不 改 其 樂 … … ﹂

    人 的 汴 峰 生 活 , 則 是 最 恰 當 不 過 的 。

    結 茅 汴 峰 計 六 年 ︵ 十 七 歲 到 廿 三 歲 ︶ , 此 時 授 課 外 , 尚 自 己 用 功 研 究

    法 華 、 楞 嚴 諸 大 乘 經 典 , 後 來 也 曾 授 信 徒 以 大 乘 教 義 。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7

    當 時 , 與 上 人 往 來 諸 友 , 大 都 為 文 學 界 學 者 , 有 王 了 庵 、 陳 仲 衡 、 王

    德 修 、 施 梅 樵 等 諸 士 。 除 了 自 修 講 學 外 時 常 應 諸 士 之 邀 , 談 詩 , 或 擊 聯

    吟 。 在 臺 中 文 學 界 詩 會 中 成 為 不 可 缺 少 的 人 ; 席 上 如 無 上 人 在 , 則 盛 況 失

    色 , 所 以 諸 士 常 說 : ﹁ 如 不 往 頭 汴 坑 抬 下 時 鐘 ︵ 詩 僧 , 臺 語 與 ﹁ 時 鐘 ﹂ 音

    相 似 ︶ , 則 不 知 時 ︵ 詩 ︶ , 事 不 能 為 也 ﹂ 。 遺 著 ﹁ 煙 霞 吟 稿 ﹂ 則 此 時 所 作 。

    內 渡 求 法

    當 時 臺 灣 佛 教 , 幾 乎 僅 限 於 ﹁ 做 佛 事 ﹂ , 僧 尼 對 於 經 典 大 都 不 求 瞭 解 ,

    甚 至 不 知 ﹁ 行 ﹂ 為 何 物 。 當 時 所 謂 ﹁ 說 法 ﹂ 不 過 是 世 俗 因 果 報 應 之 類 , 或

    佛 教 故 事 而 已 。 三 藏 經 典 祇 見 陳 列 , 而 不 為 四 眾 所 知 解 。 僧 尼 雖 誦 佛 經 ,

    但 大 多 數 僅 是 盲 念 , 並 不 解 佛 法 真 實 義 。 至 於 信 仰 更 是 混 亂 , 完 全 不 知 正

    信 與 迷 信 之 分 。 佛 教 徒 甚 至 禮 拜 神 鬼 、 外 道 , 或 與 神 道 邪 教 合 流 。

    上 人 悲 嘆 海 角 孤 島 的 臺 灣 , 不 得 大 法 師 指 導 , 乃 發 心 前 往 祖 國 留 學 ,

    求 法 。 同 時 渴 望 禮 拜 名 山 古 剎 、 菩 薩 聖 跡 , 參 訪 高 僧 大 德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8

    民 國 廿 二 年 春 , 決 心 內 渡 , 雖 是 貧 僧 , 但 貧 窮 無 法 阻 止 向 上 心 願 。 上

    人 不 願 化 緣 或 求 助 於 友 人 , 甚 至 不 受 諸 友 送 行 , 悄 然 離 開 茅 房 , 但 留 一 詩

    以 別 騷 壇 諸 詩 友 。 離 開 汴 峰 時 , 僅 有 一 知 己 信 徒 發 覺 , 乃 贈 十 元 為 旅 途 之

    用 , 這 對 於 一 貧 僧 而 言 , 卻 是 一 大 筆 的 數 目 。

    離 開 基 隆 港 到 廈 門 , 從 此 開 始 參 拜 名 山 聖 跡 。

    遊 山 參 拜

    初 渡 大 陸 後 , 上 人 在 福 建 遊 學 , 先 遊 鼓 山 湧 泉 寺 , 在 此 期 間 曾 參 訪 虛

    雲 老 和 尚 , 且 曾 與 虛 公 老 和 尚 暨 宗 鏡 心 月 二 師 同 登 屴 崱 峰 。 上 人 早 有 參 訪

    古 月 和 尚 之 念 , 但 不 幸 來 時 師 已 西 歸 , 乃 吟 詩 念 之 。 此 外 , 曾 與 會 泉 法 師

    等 同 遊 鼓 浪 嶼 , 亦 曾 謁 良 達 老 法 師 。

    不 久 離 閩 省 , 南 遊 廣 東 曹 溪 南 華 寺 ; 轉 而 北 上 前 往 南 海 普 陀 山 禮 拜 大

    悲 觀 世 音 菩 薩 ; 是 後 往 寧 波 阿 育 王 寺 禮 拜 佛 陀 舍 利 。 轉 而 行 腳 太 白 山 天 童

    寺 謁 太 白 山 義 興 老 和 尚 塔 , 禮 拜 八 指 頭 陀 塔 。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9

    受 俱 足 戒

    是 時 適 逢 天 童 寺 開 戒 , 圓 瑛 老 法 師 為 戒 和 尚 , 上 人 往 受 俱 足 戒 , 圓 瑛

    老 法 師 早 年 曾 遊 臺 , 已 先 知 上 人 聲 譽 , 故 受 圓 老 甚 器 重 。 圓 老 深 知 臺 灣 寺 院 風 俗 , 知 道 一 般 臺 灣 僧 人 很 少 吃 苦 , 深 恐 上 人 不 能

    克 戒 期 中 之 困 難 , 乃 婉 勸 上 人 說 : ﹁ 恐 怕 不 堪 受 苦 , 可 暫 住 上 客 堂 , 僅 在

    必 要 時 入 戒 堂 受 訓 … … ﹂ 上 人 深 感 圓 老 慈 愛 , 但 願 與 一 般 僧 眾 同 入 戒 堂 ,

    不 畏 膚 體 之 折 磨 , 願 學 大 陸 莊 嚴 僧 行 。 圓 老 深 為 之 嘉 許 讚 嘆 。

    續 遊 名 山

    民 國 廿 三 年 春 天 受 戒 畢 , 明 朗 風 光 給 與 一 行 腳 僧 人 者 , 非 春 之 嫵 媚 與

    良 辰 美 景 , 而 是 明 心 見 性 , 得 無罣 無 礙 的 快 樂 。 年 輕 的 和 尚 這 時 正 如 春 天

    裡 的 萬 物 發 揮 著 青 春 的 生 命 力 , 但 所 追 求 的 是 無 上 的 佛 法 , 證 到 一 種 不 可

    思 議 的 境 界 。 上 人 曾 自 吟 一 詩 :

    未 償 夙 願 落 紅 塵 , 遊 戲 浮 生 廿 四 春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1 0

    往 事 回 頭 如 夢 醒 , 一 朝 見 性 證 吾 真 ;

    本 來 面 目 何 曾 失 , 自 有 衣 珠 豈 患 貧 , 到 處 隨 緣 無 住 著 , 為 誰 歡 喜 為 誰 瞋 。

    離 開 天 童 寺 後 , 經 鎮 江 渡 揚 子 江 到 瓜 州 。 在 揚 州 高旻 寺 上 人 曾 拜 謁 來

    果 和 尚 ; 其 後 遊 焦 山 、 金 山 , 到 處 參 訪 高 僧 。 未 幾 遊 西 湖 淨 慈 寺 、 靈 隱 寺 、

    天 竺 寺 及 附 近 風 景 名 勝 。 經 武 漢 , 在 武 昌 參 觀 世 界 佛 學 苑 , 轉 而 往 廬 山 等

    勝 地 , 所 遊 各 處 均 詩 留 念 。

    二 十 三 年 七 月 , 不 辭 路 途 遠 涉 , 步 行 二 月 前 往 九 華 山 禮 拜 地 藏 菩 薩 聖

    跡 。 當 時 大 陸 到 處 均 有 盜 匪 , 每 遇 災 難 則 念 大 慈 大 悲 觀 世 音 菩 薩 , 以 鎮 定

    的 心 情 渡 過 種 種 危 難 。

    於 九 華 旅 途 , 有 一 次 乘 船 渡 江 , 舟 至 江 中 , 隨 後 即 有 一 船 加 速 追 來 ,

    上 人 疑 為 盜 船 , 念 出 家 人 , 無 可罣 礙 , 不 以 為 意 , 但 奇 怪 的 是 盜 船 無 法 追

    及 上 人 所 乘 者 , 上 岸 後 , 即 匆 匆 登 山 , 行 至 一 休 息 地 , 烏 瞰 山 下 發 現 一 群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1 1

    人 在 爭 吵 , 其 中 之 一 為 所 乘 小 舟 之 船 夫 。 船 夫 說 : ﹁ 我 故 意 慢 行 , 但 你 們

    不 中 用 … … 何 以 不 趕 快 追 來 ? ﹂ , 那 些 人 回 答 說 : ﹁ 站 在 你 的 船 頭 的 那 個

    穿 白 衣 的 美 人 , 當 我 們 的 船 快 靠 近 時 , 他 作 一 手 勢 將 船 推 開 , 船 又 離 了 好

    遠 … … 。 ﹂ 船 夫 一 再 否 認 船 上 有 穿 白 衣 的 美 人 , 並 說 僅 有 一 乘 客 而 已 。 上

    人 在 山 坡 上 聽 了 這 些 話 , 始 知 所 搭 為 盜 船 , 深 為 驚 奇 , 而 盜 賊 所 說 的 穿 白

    衣 者 , 豈 不 是 白 衣 大 士 ︵ 大 慈 大 悲 觀 世 音 菩 薩 ︶

    民 國 二 十 四 年 五 月 初 , 上 人 遊 奉 化 雪 竇 寺 , 並 作 ﹁ 雪 竇 遊 記 ﹂ 一 文 。

    遊 記 上 云 : ﹁ 余 遊 雪 竇 有 三 目 的 在 焉 : 一 為 拜 訪 太 虛 大 師 , 二 領 略 雪 竇 風

    景 , 三 預 備 避 暑 過 夏 … … ﹂ 。

    可 惜 , 時 適 太 虛 大 師 外 出 弘 法 , 以 未 得 在 此 時 參 見 為 憾 。 上 人 ﹁ 稱 性

    而 遊 ﹂ , 朗 吟 數 詩 。 ﹁ 遊 記 ﹂ 除 了 記 載 雪 竇 勝 景 外 , 末 寫 遊 雪 竇 感 想 , 文

    云 :

    ﹁ 余 以 三 目 的 遊 雪 竇 亦 得 三 感 想 者 : 一 、 虛 大 師 為 佛 教 領 袖 , 現 代 高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1 2

    僧 , 而 教 弘 慈 宗 , 錫 卓 名 山 ; 二 、 雪 竇 為 浙 東 名 勝 , 禪 宗 古 剎 , 而 得 菩 薩

    應 化 , 高 僧 住 持 ; 三 、 彌 勒 為 當 來 下 生 , 一 生 補 處 , 托 名 山 以 顯 瑞 , 得 高

    僧 而 傳 道 : 夫 豈 偶 然 哉 ! 可 稱 天 造 地 設 。 而 余 得 遊 茲 山 非 三 生 有 幸 乎 ? 蓋

    山 有 高 僧 聖 蹟 其 名 益 著 , 僧 住 名 山 弘 聖 教 , 其 德 益 彰 , 菩 薩 蹟 應 名 山 , 法

    付 高 僧 , 其 聖 普 被 , 寧 易 得 哉 ! … … 。 ﹂

    觀 宗 參 學

    是 時 寶 靜 法 師 當 觀 宗 寺 主 講 , 上 人 前 往 參 學 。 時 因 貧 窮 無 力 購 買 參 考

    資 料 , 乃 利 用 夜 間 同 學 已 休 息 時 , 借 其 參 考 書 而 讀 之 。 但 學 院 規 矩 , 作 息

    有 一 定 的 時 間 , 有 時 不 得 不 避 開 督 學 的 巡 視 。 上 人 極 專 心 , 進 度 甚 速 。

    一 日 寶 法 師 出 一 問 題 , 曰 : ﹁ 彌 殺 彌 慈 ﹂ , 係 取 材 自 指 曼 外 道 央 掘 摩

    羅 的 故 事 。 試 問 其 道 理 何 在 ? 令 諸 學 生 申 論 之 。 諸 學 生 均 不 得 要 領 , 無 從

    下 筆 。 上 人 曾 著 論 文 , 論 其 道 理 , 同 參 將 該 文 發 表 於 ﹁ 宏 法 月 刊 ﹂ , 但 沒

    署 上 人 法 號 。 寶 法 師 讀 該 論 文 , 驚 嘆 著 者 學 力 , 見 地 高 超 , 深 為 讚 美 , 後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1 3

    來 寶 老 知 為 上 人 所 作 , 嘉 許 讚 美 備 至 , 且 決 定 聘 請 上 人 任 副 講 法 師 。

    上 人 知 道 寶 法 師 決 定 請 他 任 副 講 , 至 為 驚 訝 , 於 是 乘 夜 整 裝 , 黎 明 逃

    出 觀 宗 寺 , 事 為 寶 老 所 發 現 , 即 令 使 者 前 往 追 回 , 使 者 追 了 六 、 七 里 , 力

    陳 寶 老 聘 請 至 意 , 上 人 則 託 使 者 , 轉 呈 寶 老 說 : ﹁ 不 遠 千 里 前 來 大 陸 , 目

    的 在 於 求 學 , 絕 無 意 講 授 。 老 法 師 慈 意 至 為 感 激 , 但 無 論 如 何 , 不 能 應 命 。 ﹂

    於 是 趕 程 入 天 臺 山 。

    天 臺 得 法

    上 人 在 臺 之 時 , 已 略 研 究 天 臺 教 觀 , 但 到 國 內 以 後 , 並 不 固 執 一 定 要

    在 天 臺 求 法 , 因 此 到 處 漫 遊 參 學 禮 拜 , 但 因 緣 造 成 , 上 人 終 於 實 踐 最 初 的

    願 望 。

    是 時 靜 權 老 法 師 在 天 臺 主 持 學 院 , 上 人 拜 謁 靜 老 , 甚 得 器 重 。 天 臺 佛

    學 院 規 章 分 課 程 為 初 學 與 專 修 兩 部 , 凡 入 專 修 部 必 先 修 初 學 課 程 , 上 人 因

    佛 法 精 通 , 學 力 甚 佳 , 所 以 即 入 專 修 部 研 究 , 在 此 期 間 研 究 四 教 儀 、 法 華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1 4

    及 天 臺 教 觀 。 在 天 臺 求 學 方 法 有 如 在 觀 宗 寺 時 , 不 分 晝 夜 專 心 攻 究 , 且 夜

    間 利 用 佛 前 海 燈 讀 經 , 三 年 之 內 大 藏 經 中 的 重 要 部 分 , 幾 乎 全 部 熟 讀 。 後

    來 並 曾 在 天 臺 任 副 講 法 師 。 離 山 歸 臺

    上 人 離 臺 內 渡 之 初 , 曾 ﹁ 擬 作 十 年 遊 ﹂ , 計 劃 在 國 內 作 較 長 期 的 住 錫 。

    不 幸 民 國 二 十 六 年 七 七 事 變 發 生 , 繼 之 八 一 三 , 中 日 關 係 繼 續 惡 化 。 時 臺

    灣 為 日 所 據 , 上 人 既 為 臺 籍 人 士 自 不 免 被 歧 視 。 有 時 甚 至 被 誤 會 為 : ﹁ 臺

    灣 人 就 是 日 本 人 ﹂ 。 又 深 恐 被 當 局 注 視 , 帶 來 不 必 要 的 麻 煩 或 懷 疑 , 因 此

    不 得 不 離 開 天 臺 , 時 為 民 國 二 十 八 年 , 上 人 二 十 九 歲 。

    那 時 全 面 抗 戰 已 開 始 , 到 處 烽 火 , 一 時 無 法 到 上 海 , 路 經 梅 溪 , 適 遇

    澹 雲 法 師 於 梅 溪 觀 日 山 房 。 澹 法 師 與 上 人 係 在 天 臺 時 的 同 參 執 事 , 因 此 深

    得 澹 師 的 歡 迎 並 留 暫 住 觀 日 山 房 。

    是 時 澹 法 師 在 梅 溪 設 一 學 院 。 上 人 應 邀 講 楞 嚴 經 。 上 人 說 法 的 方 法 極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1 5

    佳 , 深 入 淺 出 , 聽 者 易 於 瞭 解 , 甚 得 學 生 歡 迎 。 聽 講 的 諸 弟 子 信 士 中 , 有

    位 郭 勝 中 居 士 , 讚 美 說 : ﹁ 上 人 的 辯 才 , 為 前 所 未 聞 ﹂ , 不 勝 佩 服 , 居 士

    特 別 拜 謁 上 人 , 說 彼 住 在 上 海 , 如 有 機 緣 蒞 臨 上 海 , 請 一 定 到 其 寓 一 遊 。 在 梅 溪 過 一 短 時 期 , 經 澹 法 師 得 一 軍 部 首 長 的 幫 助 , 得 軍 部 出 一 張 身

    份 證 明 書 , 並 特 派 衛 兵 保 護 上 人 , 終 於 到 達 上 海 , 之 後 , 郭 勝 中 居 士 探 知

    上 人 掛 錫 曹 洞 宗 上 海 別 院 , 特 請 上 人 到 功 德 林 歡 宴 供 養 , 又 贈 歸 臺 的 船 費 。

    上 人 由 於 不 瞭 解 當 時 上 海 的 風 氣 , 將 郭 居 士 結 緣 以 及 所 有 一 切 積 蓄 , 竟 在

    電 車 內 被 扒 手 盜 光 , 一 時 無 法 返 臺 。

    後 來 受 臺 籍 僧 人 榮 宗 法 師 的 幫 忙 與 交 涉 , 得 日 本 領 事 館 准 許 上 人 搭 乘

    軍 用 的 運 輸 船 返 臺 。 不 意 到 了 將 出 發 時 卻 又 臨 時 拒 絕 上 人 登 船 , 但 此 船 離

    滬 不 久 , 竟 觸 水 雷 而 被 炸 沉 沒 。 這 一 無 理 的 拒 絕 , 究 竟 是 幸 運 的 巧 遇 , 或

    佛 陀 菩 薩 有 意 留 上 人 為 大 乘 佛 教 弘 法 ?

    又 過 了 一 星 期 , 上 人 乘 商 船 安 全 地 回 到 基 隆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1 6

    被 禁 基 津

    這 時 凡 留 學 或 遊 覽 祖 國 的 臺 民 , 均 被 日 本 政 府 當 局 疑 為 ﹁ 危 險 份

    子 ﹂ , 甚 至 被 認 為 可 能 是 帶 有 特 殊 任 務 的 間 諜 , 許 多 在 這 時 回 來 的 人 , 只

    因 ﹁ 可 疑 ﹂ 而 被 拷 問 , 甚 至 不 堪 苦 刑 以 致 喪 命 。

    上 人 還 沒 到 達 基 港 , 則 已 被 船 上 的 便 衣 人 員 跟 蹤 , 水 上 的 特 務 人 員 時

    常 監 視 上 人 的 行 動 。 船 航 行 了 二 日 就 被 盤 問 : 為 什 麼 前 往 中 國 ? 什 麼 時 候

    在 什 麼 地 方 ? 在 中 國 遇 到 了 那 些 人 ? 找 那 些 人 做 些 什 麼 ? 有 那 幾 個 朋 友 在

    中 國 ? 為 什 麼 在 這 時 候 回 來 ? 等 等 , 不 勝 煩 雜 的 問 題 , 一 一 查 問 。

    到 了 基 隆 又 被 一 個 不 同 的 人 所 偵 詢 , 但 所 答 的 與 第 一 次 盤 問 時 完 全 相

    同 , 既 不 增 加 , 也 不 減 少 。 所 答 的 年 、 月 、 日 、 地 點 、 人 物 、 因 緣 、 過 程

    等 等 也 完 全 一 致 。 日 本 政 府 當 局 , 並 不 因 此 而 放 心 , 第 二 天 又 問 其 一 、 二 ,

    但 沒 有 一 句 走 差 。 當 時 回 臺 的 人 , 往 往 只 因 在 反 復 偵 詢 中 有 一 、 二 句 前 後

    不 一 致 , 被 認 為 ﹁ 可 疑 ﹂ 而 受 虐 待 或 苦 刑 。 但 上 人 的 道 範 莊 嚴 , 使 日 人 畏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1 7

    而 敬 之 , 雖 說 是 被 軟 禁 , 但 享 受 著 高 等 待 遇 。 除 了 三 餐 外 , 報 紙 、 茶 點 ,

    按 時 奉 送 , 且 獨 住 一 清 淨 的 房 間 。 上 人 巍 巍 不 動 安 然 的 態 度 , 行 住 坐 臥 不 離 佛 法 的 規 制 與 閉 在 關 房 樣 ,

    無 可 煩 惱 , 無 所罣 礙 , 也 沒 有 痛 苦 。 認 為 閉 關 有 時 還 要 食 住 的 煩 惱 , 現 在

    不 必 掛 慮 這 些 , 且 警 察 為 侍 者 , 安 全 地 守 護 著 。 每 日 可 以 安 心 地 念 佛 、 持

    咒 、 打 坐 , 生 活 十 分 安 定 , 對 於 個 人 全 無罣 礙 只 是 有 時 起 了 大 悲 想 : 何 時

    才 能 有 機 會 實 踐 弘 法 的 誓 願 與 任 務

    在 這 時 期 , 又 有 幾 個 不 同 的 ﹁ 偵 探 ﹂ 人 員 前 來 ﹁ 閒 談 ﹂ , 所 談 的 不 外

    乎 大 陸 遊 歷 經 過 。 這 種 偵 詢 的 報 告 , 一 層 一 層 地 送 到 最 高 機 構 的 森 特 務 長

    ︵ 日 人 ︶ 的 地 方 。 森 氏 讀 了 那 些 報 告 深 受 感 動 , 並 特 訪 上 人 說 : ﹁ 根 據 他

    們 多 次 的 報 告 , 我 知 道 您 的 人 格 。 我 曾 經 將 多 次 的 報 告 一 一 核 對 , 沒 有 一

    句 差 錯 , 人 們 有 時 就 是 所 說 的 全 為 事 實 , 但 多 次 的 答 案 往 往 會 忽 略 其 一 、

    二 , 或 答 錯 了 一 兩 句 話 。 我 從 這 些 報 告 瞭 解 您 , 不 但 是 個 學 問 道 德 修 養 極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1 8

    優 , 人 格 高 尚 的 高 僧 , 且 可 以 證 實 您 的 定 力 功 夫 , 我 願 作 證 您 所 說 的 全 是

    事 實 , 確 是 僅 是 一 個 佛 教 傳 教 師 , 絕 非 不 法 份 子 。 ﹂ 雖 然 森 氏 如 此 尊 敬 上

    人 , 由 於 任 務 並 沒 有 即 刻 得 到 釋 放 。 不 久 有 一 天 下 午 三 時 , 當 上 人 正 在 持 念 大 悲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時 候 , 忽 然

    有 個 穿 西 裝 的 青 年 來 訪 , 青 年 一 見 上 人 就 問 ﹁ 和 尚 , 您 豈 不 是斌 宗 法 師 ? ﹂

    上 人 說 : ﹁ 是 的 , 但 居 士 怎 知 道 我 的 名 字 ? ﹂ ﹁ 喔 您 忘 了 。 以 前 見 過 您

    的 。 ﹂ ﹁ 居 士 , 您 的 尊 名 是 : : : ﹂ 。 那 青 年 笑 著 說 : ﹁ 喔 ! 偶 然 的 機 會 ,

    以 後 再 談 吧 ! 我 住 在 觀 音 山 , 您 稍 等 一 會 兒 , 本 圓 和 尚 會 來 保 釋 您 出 去

    的 。 ﹂ 說 完 這 句 話 那 青 年 就 走 了 。

    次 日 果 然 本 圓 和 尚 與 日 僧 田 窪 前 來 保 釋 , 森 氏 知 道 這 事 , 特 在 上 人 離

    開 關 房 之 前 趕 來 說 : ﹁ 師 父 , 我 相 信 您 , 尊 敬 您 , 但 以 後 不 論 您 回 到 臺 中

    或 別 的 地 方 , 恐 怕 免 不 了 再 有 別 人 找 麻 煩 , 這 是 我 的 名 片 , 特 別 證 明 您 的

    人 格 , 相 信 當 有 人 懷 疑 您 的 時 候 , 它 會 發 生 效 力 的 。 ﹂ 由 於 感 動 敬 仰 , 森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1 9

    氏 特 別 贈 送 私 人 證 明 文 件 , 讓 上 人 得 安 心 地 佈 教 。

    事 後 上 人 前 往 圓 山 向 臨 濟 宗 佈 教 總 監 高 林 玄 寶 老 和 尚 ︵ 日 僧 ︶ 道 謝 。

    當 時 高 林 玄 寶 和 尚 對 於 日 本 在 臺 灣 的 政 府 具 有 很 大 的 影 響 , 因 此 當 他 派 田

    窪 前 往 基 隆 作 證 時 , 上 人 立 刻 得 到 自 由 。 是 時 , 適 逢 一 青 年 於 臨 濟 寺 。 那

    青 年 瞻 仰 法 相 : ﹁ 威 儀 風 度 , 莊 嚴 備 至 , 令 人 一 見 而 知 為 高 僧 大 德 ﹂ ; 知 :

    ﹁斌 公 戒 行 莊 嚴 , 品 德 兼 優 , 為 當 世 佛 教 之 大 善 知 識 ﹂ , 傾 心 仰 慕 , 懇 請

    上 人 披 剃 為 僧 , 歸 依 為 上 人 弟 子 , 賜 號 印 心 。

    之 後 上 人 往 觀 音 山 向 本 圓 老 和 尚 禮 謝 , 問 起 老 和 尚 怎 會 知 道 他 被 禁 海

    關 時 , 老 和 尚 說 : ﹁ 是 日 下 午 三 時 左 右 , 有 一 青 年 前 來 觀 音 山 對 我 說 : ﹃斌

    宗 法 師 從 大 陸 回 來 被 禁 海 關 , 希 望 您 前 往 保 釋 。 ﹄ 當 時 我 對 那 陌 生 人 的 話

    信 疑 參 半 , 後 來 想 , 這 句 話 不 會 是 假 的 , 也 就 深 信 不 疑 , 下 山 拜 訪 高 林 老

    和 尚 , 他 也 即 刻 答 應 , 派 田 窪 同 我 到 基 隆 。 ﹂ 問 起 那 青 年 的 名 字 、 住 址 ,

    本 圓 老 和 尚 也 說 不 知 道 , 而 老 和 尚 見 到 那 青 年 的 時 刻 與 那 青 年 訪 上 人 的 時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0

    候 幾 乎 同 時 , 兩 人 均 感 奇 異 。 以 當 時 的 交 通 情 形 計 算 , 下 午 三 時 多 離 開 基

    隆 , 黃 昏 之 前 是 否 能 到 達 觀 音 山 尚 屬 疑 問 , 何 況 同 時 ? 實 在 是 不 可 思 議 的

    奇 蹟 。 為 了 向 那 青 年 道 謝 , 上 人 特 在 觀 音 山 、 臺 北 、 基 隆 之 間 找 尋 半 個 月 ,

    但 始 終 沒 得 到 那 青 年 的 信 息 。 為 此 , 上 人 並 再 到 基 隆 訪 守 關 的 警 察 , 也 不

    得 而 知 , 警 察 甚 至 說 : ﹁ 因 一 時 糊 塗 , 那 青 年 從 那 一 門 進 來 都 沒 注 意 到 。 ﹂

    守 關 警 察 也 看 見 那 青 年 的 訪 問 , 但 卻 忘 記 干 涉 他 進 入 關 內 。 在 大 陸 多 次 遇

    難 也 常 常 得 到 不 知 姓 名 的 人 幫 助 , 而 以 此 次 最 感 不 可 思 議 。 聞 者 均 認 為 這

    是 大 慈 大 悲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感 應 。

    歸 臺 後 不 久 , 即 南 下 龍 湖 庵 講 地 藏 經 , 是 上 人 歸 臺 後 第 一 次 弘 法 。 此

    次 法 會 盛 況 空 前 , 首 開 臺 灣 僧 人 研 究 經 典 的 風 氣 , 讓 臺 灣 的 佛 教 徒 得 瞭 解

    ﹁ 出 家 ﹂ ﹁ 佛 陀 ﹂ ﹁ 菩 薩 ﹂ 等 等 意 義 , 轉 變 ﹁ 應 酬 佛 事 ﹂ 為 ﹁ 研 究 聖 法 ﹂ 。

    東 渡 遊 日

    二 十 九 年 三 月 , 上 人 東 渡 日 本 , 訪 遊 日 本 各 大 本 山 , 比 較 研 究 中 、 日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2 1

    佛 教 的 不 同 。 所 到 各 處 均 受 日 人 熱 烈 歡 迎 。 在 這 期 間 上 人 有 次 在 日 本 歧 阜

    縣 美 濃 清 泰 寺 住 錫 , 遇 一 臺 籍 青 年 , 那 青 年 不 勝 欽 佩 仰 慕 上 人 莊 嚴 大 德 ,

    同 年 七 月 隨 之 歸 臺 , 是 後 歸 依 為 上 人 弟 子 , 得 上 人 賜 號 覺 心 。 此 後 印 心 、 覺 心 二 師 未 嘗 遠 離 上 人 左 右 , 追 隨 上 人 到 處 說 法 。

    弘 法 利 生

    民 國 二 十 九 年 秋 , 上 人 應 請 , 講 阿 彌 陀 經 於 南 部 佛 教 勝 地

    超 峰 寺 、 龍 湖 庵 。 九 月 講 大 乘 金 剛 經 於 屏 東 東 山 寺 , 並 應 潮 州 等 處 寺 院 及

    各 機 關 團 體 之 請 , 或 通 俗 演 講 , 或 隨 緣 開 示 。 是 時 雖 臺 灣 為 日 人 所 據 , 且

    正 積 極 推 行 ﹁ 皇 民 化 ﹂ , 學 校 、 機 關 團 體 均 禁 用 臺 語 , 但 上 人 到 處 演 講 從

    不 曾 用 日 語 。 每 次 演 講 均 有 不 少 信 士 歸 依 佛 教 。

    三 十 年 二 月 , 上 人 應 大 溪 福 份 山 齋 明 禪 寺 之 請 , 講 般 若 心 經 , 在 法 會

    第 三 天 , 經 題 ﹁ 般 若 ﹂ 二 字 剛 為 講 畢 , 正 要 繼 續 講 解 ﹁ 波 羅 密 多 ﹂ 四 字 時 ,

    該 寺 住 持 孝 宗 師 偕 曾 秋 濤 居 士 等 , 向 上 人 要 求 說 : ﹁ 臺 灣 向 乏 講 經 機 會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2

    佛 法 罕 聞 , 教 義 茫 然 , 今 賴 師 以 開 風 味 , 此 未 曾 有 之 法 會 , 在 座 大 眾 雖 皆

    踴 躍 傾 聽 , 惜 未 盡 明 瞭 , 弗 獲 全 益 , 若 如 風 過 耳 , 不 免 有 負 法 師 一 片 苦 口

    婆 心 呢 ! 我 們 雖 曾 事 筆 記 , 然 皆 記 一 漏 十 , 不 成 全 璧 , 敢 懇 法 師 不 惜 辛 苦 ,

    牖 誨 後 學 為 懷 , 每 日 編 成 講 義 油 印 分 給 聽 眾 , 俾 目 耳 聞 易 於 領 悟 則 得 益

    較 多 , 不 知 法 師 以 為 如 何 ? ﹂ 是 故 在 這 次 弘 法 期 間 上 人 著 成 ﹁ 心 經 要 釋 ﹂

    一 書 。

    同 年 再 講 觀 世 音 菩 薩 普 門 品 於 臺 北 淨 土 宗 佈 教 所 , 冬 講 無 量 壽 經 於 北

    投 法 雨 寺 。

    三 十 一 年 秋 七 月 講 金 剛 經 於 臺 中 寶 覺 寺 , 又 在 霧 峰 靈 山 寺 講 阿 彌 陀

    經 , 再 講 金 剛 經 於 新 竹 淨 業 院 。 當 上 人 在 靈 山 寺 說 法 時 , 六 、 七 十 年 未 曾

    開 花 之 牡 丹 竟 告 開 花 , 林 獻 堂 老 居 士 認 此 為 奇 蹟 , 作 詩 讚 嘆 上 人 。

    是 年 冬 , 上 人 因 講 法 過 勞 , 心 臟 衰 弱 , 遂 受 請 靜 養 於 新 竹 法 王 寺 , 但

    亦 時 常 為 諸 弟 子 開 示 用 功 法 要 , 及 修 學 方 法 。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2 3

    創 建 法 源

    這 時 新 竹 的 信 徒 都 深 望 上 人 在 新 竹 建 寺 為 弘 法 道 場 , 在 法 王 寺 掛 錫 期

    間 , 路 經 古 奇 峰 , 觀 其 風 景 佳 麗 , 且 可 眺 望 臨 海 , 讚 嘆 不 已 ! 古 奇 峰 為 新 竹 八 景 之 一 , 因 此 地 主 陳 新 丁 先 生 表 示 千 萬 金 也 不 願 放 棄

    該 地 。 但 是 不 久 , 陳 氏 夜 夢 其 亡 母 , 對 他 說 : ﹃ 新 丁 , 我 處 境 很 苦 , 希 望

    有 大 德 高 僧 救 拔 我 , 聽 說 新 竹 的 善 信 們 不 是 欲 請 有 一 高 僧 擬 在 此 山 建 寺 ,

    你 當 答 應 他 ﹄ 等 等 。 陳 氏 深 引 為 奇 異 , 於 是 特 拜 見 上 人 , 歡 迎 在 古 奇 峰 建

    寺 。

    那 時 的 臺 灣 佛 教 徒 們 對 佛 教 的 認 識 不 夠 , 且 佛 寺 林 立 , 時 有 不 肖 之 徒 ,

    借 建 寺 為 名 到 處 欺 騙 , 因 之 出 家 人 常 被 輕 視 , 所 以 上 人 是 時 只 接 受 幾 位 歸

    依 弟 子 的 發 心 , 有 : 鄭 根 木 、 鄭 純 、 唐 妹 珠 ︵ 即 現 在 之 道 心 比 丘 尼 ︶ 、 蘇

    明 志 ︵ 明 心 尼 師 ︶ 、 鄭 林 劍 華 ︵ 雪 心 ︶ 諸 居 士 等 人 發 起 , 熱 誠 擁 護 , 法 源

    寺 遂 略 成 規 模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4

    建 築 期 間 , 位 置 方 向 , 形 式 藍 圖 均 為 上 人 所 指 示 , 由 於 經 濟 所 限 , 印

    心 、 覺 心 二 師 及 唐 、 蘇 二 居 士 且 兼 工 役 , 勞 苦 至 甚 。 三 十 三 年 法 源 寺 落 成 , 淨 業 院 住 持 永 修 、 永 善 二 位 尼 師 , 奉 贈 前 自 大

    陸 南 海 普 陀 山 迎 回 之 西 方 三 聖 像 , 二 師 與 其 弟 子 均 親 自 奉 上 佛 像 至 法 源 寺 。

    在 這 年 間 , 如 逢 佛 陀 聖 誕 , 或 菩 薩 聖 誕 , 上 人 則 說 法 為 諸 弟 子 信 士 等

    開 示 , 聞 者 皆 大 歡 喜 。

    獅 山 避 難

    三 十 三 年 秋 , 戰 局 緊 張 , 盟 機 轟 炸 臺 灣 , 日 政 府 命 令 疏 散 , 上 人 同 覺

    心 、 印 心 二 師 避 於 金 剛 寺 。 上 人 極 慈 悲 , 很 關 心 未 疏 散 弟 子 信 徒 的 安 全 ,

    因 此 , 三 十 四 年 春 , 筆 者 特 離 家 慈 ︵ 雪 心 ︶ , 避 難 於 金 剛 寺 , 蒙 上 人 之 恩

    極 大 。 不 久 唐 居 士 等 亦 至 金 剛 寺 , 上 人 或 時 為 諸 弟 子 開 示 。 上 人 法 相 威 嚴 ,

    不 但 為 諸 弟 子 所 敬 仰 , 且 為 獅 山 所 有 人 士 所 畏 敬 。

    八 月 , 戰 事 結 束 , 一 日 上 人 回 法 源 , 獅 山 居 民 知 之 , 擁 乘 夜 劫 金 剛 寺 。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2 5

    但 不 知 是 何 因 緣 , 上 人 卻 在 當 日 回 山 。 深 夜 , 大 漢 六 、 七 人 , 帶 火 把 繩 索

    到 寺 。 此 時 寺 內 僅 有 上 人 , 印 師 、 筆 者 ︵ 十 二 歲 ︶ 三 人 , 上 人 在 樓 上 發 聲

    止 之 ; 為 諸 浪 漢 開 示 , 彼 等 因 敬 畏 上 人 威 德 , 自 動 散 離 。 九 月 離 獅 山 還 回 法 源 寺 , 十 一 月 講 彌 陀 經 於 中 壢 元 化 院 。

    大 施 法 雨

    三 十 五 年 , 上 人 感 於 過 去 的 臺 灣 佛 教 , 深 受 日 人 的 遺 毒 , 欲 須 顯 明 祖

    國 佛 教 的 正 統 , 非 力 弘 不 可 , 故 特 創 設 佛 學 高 級 研 究 班 , 除 在 法 源 說 法 外 ,

    上 人 較 少 往 來 南 北 講 經 , 三 十 六 年 春 , 則 在 新 竹 佛 教 支 會 講 地 藏 經 , 此 時

    盛 況 空 前 , 聽 講 諸 弟 子 信 士 來 自 南 北 , 幾 全 臺 各 處 均 有 之 。 此 時 聽 眾 大 部

    分 住 在 新 竹 , 每 晨 、 每 晚 由 大 弟 子 輪 流 複 講 。 冬 十 月 再 講 地 藏 經 於 獅 山 元

    光 寺 。 十 二 月 在 臺 中 寶 善 寺 講 普 門 品 。 三 十 七 年 夏 在 獅 山 勸 化 堂 講 彌 陀 經 。

    八 月 應 新 竹 魏 經 龍 、 周 敏 益 諸 居 士 之 請 , 在 本 願 寺 講 楞 嚴 經 , 本 擬 講 期 為

    三 年 , 但 因 經 濟 情 形 不 能 安 定 , 無 法 支 持 太 久 , 月 餘 而 散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6

    上 人 說 理 精 闢 , 能 深 入 淺 出 , 凡 遇 深 奧 難 明 處 , 每 設 喻 以 曉 之 , 務 使

    聽 眾 悉 能 明 瞭 而 後 已 ! 苦 口 婆 心 , 諄 諄 善 誘 , 令 人 讚 嘆 不 已 。 上 人 每 次 講 經 , 均 依 天 臺 五 重 玄 義 講 釋 。 對 每 一 語 句 則 又 ﹁ 預 釋 ﹂ 、

    ﹁ 分 釋 ﹂ 、 再 ﹁ 合 釋 ﹂ 。 因 此 有 一 不 識 字 的 老 人 竟 在 聽 完 一 部 經 典 後 , 能

    通 國 文 。

    三 十 七 、 八 年 間 , 上 人 也 曾 在 新 竹 公 共 場 所 作 較 通 俗 式 的 演 講 , 但 所

    講 有 時 仍 是 一 部 經 典 , 法 會 期 間 或 一 星 期 , 或 十 天 。

    三 十 八 年 冬 , 上 人 為 要 專 門 造 就 弘 法 人 材 , 在 法 源 寺 創 辦 南 天 臺 佛 學

    研 究 院 。

    閉 般 若 關

    從 大 陸 歸 臺 後 , 上 人 不 辭 勞 苦 , 為 諸 弟 子 信 徒 說 法 。 自 三 十 八 年 政 府

    遷 臺 , 大 陸 諸 法 師 大 德 隨 政 府 來 臺 , 上 人 至 感 安 慰 , 認 為 寶 島 佛 教 的 黃 金

    時 代 來 臨 , 不 但 傳 教 不 致 中 斷 , 且 將 是 佛 教 開 始 復 興 之 時 , 上 人 並 特 關 照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2 7

    諸 臺 籍 弟 子 信 徒 , 勿 因 語 言 不 便 , 而 失 去 聞 法 的 好 機 會 , 應 多 多 聽 聞 大 陸

    諸 法 師 說 法 。 既 喜 慰 弘 法 有 人 故 自 三 十 九 年 來 很 少 出 門 , 四 十 年 佛 陀 成 道

    日 開 始 正 式 閉 關 專 為 諸 學 子 們 講 學 。 再 轉 法 輪

    四 十 三 年 十 二 月 八 日 放 關 , 十 二 月 十 一 日 即 在 新 竹 中 山 堂 演 講 。 十 二

    月 十 三 日 應 臺 北 諸 信 徒 之 請 , 在 臺 北 蓬 萊 國 校 禮 堂 講 阿 彌 陀 經 , 聽 眾 空 前 ,

    皈 依 者 極 多 。

    四 十 四 年 一 月 十 八 日 又 南 下 屏 東 東 山 寺 講 楞 嚴 經 。 雖 是 春 天 , 南 部 氣

    候 炎 熱 , 上 人 血 壓 甚 高 , 諸 弟 子 信 徒 均 為 上 人 而 祈 禱 。 楞 嚴 法 會 之 後 , 上

    人 往 岡 山 說 法 , 並 在 南 部 到 處 演 講 開 示 , 直 到 三 月 中 旬 才 回 寺 。

    同 年 四 月 , 臺 中 蓮 社 傳 授 在 家 菩 薩 戒 , 上 人 南 下 主 持 。

    此 外 , 上 人 也 曾 往 桃 園 麻 瘋 院 ︵ 樂 生 院 ︶ , 為 一 病 群 患 者 說 法 , 多 數

    患 者 皆 皈 依 上 人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2 8

    同 年 十 一 月 一 日 , 為 覺 心 法 師 在 臺 北 市 中 山 北 路 創 設 南 天 臺 弘 法 院 。

    四 十 五 年 春 , 為 印 心 法 師 創 建 法 濟 寺 於 碧 潭 山 上 , 其 間 上 人 或 居 法 源 ,

    或 住 錫 碧 潭 , 或 蒞 弘 法 院 , 巡 視 指 導 。 果 滿 示 寂

    四 十 六 年 八 月 , 上 人 健 康 情 形 一 日 不 如 一 日 , 因 之 就 醫 於 郭 內 科 , 住

    錫 弘 法 院 靜 養 。

    九 月 二 十 五 日 在 弘 法 院 , 長 壽 會 席 上 為 諸 弟 子 信 徒 們 開 示 , 此 為 上 人

    最 後 的 一 次 說 法 。 之 後 健 康 情 形 未 見 好 轉 , 十 一 月 , 上 人 已 宣 示 欲 入 涅 槃 ,

    經 諸 弟 子 苦 留 長 期 住 世 , 始 允 入 院 就 醫 , 印 心 、 廣 心 二 師 隨 侍 左 右 , 日 夜

    服 侍 不 懈 , 覺 心 師 則 每 日 數 次 到 醫 院 問 候 。 上 人 極 慈 悲 , 仍 關 懷 諸 弟 子 ,

    知 弘 法 院 寺 務 繁 多 , 常 對 覺 心 師 說 : ﹁ 覺 心 , 你 很 忙 , 可 以 不 必 常 來 。 ﹂

    農 曆 二 月 初 一 , 回 弘 法 院 靜 養 , 法 體 已 漸 見 好 轉 , 直 至 十 九 日 ︵ 國 曆

    四 月 七 日 ︶ 晨 觀 世 音 菩 薩 聖 誕 節 , 安 祥 示 寂 於 弘 法 院 。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2 9

    國 曆 四 月 十 三 日 , 荼 毗 典 禮 , 得 舍 利 甚 多 。

    上 人 是 ﹁ 解 ﹂ ﹁ 行 ﹂ 並 重 的 高 僧 , 一 生 大 慈 大 悲 , 弘 法 利 生 , 戒 行 極

    其 莊 嚴 。 諸 弟 子 信 徒 們 已 決 定 在 新 竹 古 奇 峰 南 天 臺 法 源 講 寺 山 上 建斌 宗 大

    師 舍 利 塔 , 以 永 念 上 人 事 跡 。 完

    新 竹 古 奇 峰 法 源 寺 開 山 祖 師斌 宗 和 尚 塔 銘

    樂 清 朱 鏡 宙 撰

    斌 宗 和 尚 , 俗 姓 施 , 名 能 , 其 曾 祖 修 嵌 公 , 自 福 建 晉 江 , 遷 居 臺 灣

    之 鹿 港 , 祖 至 斤 , 以 貨 殖 致 饒 。 父眛 目 , 為 邑 名 醫 , 母 黃 , 有 賢 行 。 和 尚

    生 而 穎 異 , 童 年 能 詩 文 , 一 日 , 有 賈 人 以 故 籍 致 , 發 視 之 , 咸 內 典 也 , 自

    是 深 悟 無 常 之 理 。 白 父 欲 出 家 , 未 許 , 竟 自 亡 去 , 途 次 , 被 截 回 , 禁 之 樓

    上 , 夜縋 而 遁 , 披 師 山 , 年 方 十 四 也 。 居 三 載 , 不 忍 與 邪 命 存 活 者 伍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0

    迺 結 茅 汴 峰 , 藉 館榖 自 給 。 有 優 婆 夷 施 米 巨 斛 , 卻 不 受 。 雖 簞 瓢 屢 空 , 怡

    如 也 。 居 恒 以 臺 瀛 佛 法 , 蔑 視 律 儀 , 蓄 妻 育 子 , 咸 名 出 家 , 慨 然 以 扶 敝 起

    衰 自 任 。 民 國 二 十 二 年 蕭 然 瓶 , 西 浮 宗 邦 , 用 資 取 則 。 明 年 春 , 受 具 戒

    於 圓 瑛 和 尚 。 秋 , 發 足 雪 竇 , 步 行 禮 九 華 , 渡 江 遇 盜 船 尾 隨 , 和 尚 默 持 觀

    音 聖 號 , 盜 不 得 近 。 又 明 年 , 參 學 觀 宗 , 寶 靜 法 師 , 以 鴦 掘 羅 彌 殺 彌 慈 故

    事 試 諸 生 , 毋 一 能 應 , 師 獨 暢 申 其 旨 。 寶 靜 驚 喜 , 欲 聘 為 副 講 , 不 告 而 去 。

    聞 當 代 臺 宗 耆 宿 靜 權 老 和 尚 , 主 講 國 清 , 遂 往 依 止 , 盡 傳 其 學 。 方 是 時 ,

    倭 寇 窺 邊 , 河 朔 繼 陷 , 大 江 南 北 , 烽 火 頻 驚 , 迺 揮 淚 告 歸 , 迨 舟艤 基 隆 ,

    日 本 諜 務 , 幽 之 海 關 , 更 番 偵鞫 , 答 無 二 語 , 如 是 內 外 信 使 阻 絕 者 逾 月 ,

    和 尚 持 觀 音 聖 號 益 謹 , 忽 一 青 年 , 言 來 自 觀 音 山 , 師 迺 舊 識 , 並 謂 本 圓 和

    尚 , 將 來 解 救 , 語 訖 不 見 , 邏 者 森 嚴 , 亦 未 見 其 出 入 , 無 何 , 果 如 所 云 ,

    時 民 國 二 十 八 年 也 。 冬 講 地 藏 經 於 岡 山 龍 湖 庵 , 是 為 臺 僧 正 式 說 法 之 始 。

    一 日 , 偶 經 新 竹 古 奇 峰 下 , 喜 其 地 依 山 面 海 , 遂 有 結 茅 終 老 之 志 。 業

  • 斌 宗 大 師 略 傳 3 1

    主 陳 新 丁 , 感 母 示 夢 , 始 獻 之 。 逾 年 , 寺 落 , 額 曰 : 南 天 臺 法 源 寺 , 示 不

    忘 法 乳 也 。 旋 循 臺 北 弟 子 請 , 創 弘 法 院 於 行 都 , 並 就 碧 潭 涵 碧 峰 , 誅 茅 數

    弓 , 聊 為 避 囂 計 焉 。 先 是 , 師 因 弘 法 過 勞 , 時 感 怔忡 , 二 十 年 間 , 南 北栖

    栖 , 未 遑 寧 處 , 至 是 不 支 , 民 國 四 十 七 年 二 月 觀 音 成 道 日 , 卒 于 弘 法 院 ,

    春 秋 四 十 有 八 , 僧 臘 三 十 四 , 荼 毗 獲 舍 利 百 餘 , 大 者 如 拇 指 , 內 外 瑩 澈 ,

    感 嘆 希 有 云 。 和 尚 濃 眉 巨 目 , 威 儀 嚴 肅 , 四 眾 見 之 , 罔 不 敬 畏 , 綜 其 生 平 ,

    南 北 談 經 , 不 下 三 十 會 , 壹 遵 天 臺 家 法 , 深 入 淺 出 , 雅 俗 共 喻 , 是 以 每 登

    講 壇 , 座 無 虛 席 , 恒 及 千 人 , 雖 日 警 厲 行 皇 化 , 嚴 禁 臺 語 , 和 尚 勿 顧 , 可

    謂 難 能 也 已 , 初 , 師 既 歸 , 本 圓 和 尚 , 勞 之 山 寺 , 席 次 , 基 隆 某 大 德 曰 :

    中 國 佛 法 , 持 戒 茹 素 , 迺 是 小 乘 , 惟 有 日 本 , 葷 素 並 進 , 方 稱 大 乘 。 和 尚

    曰 : 日 本 大 本 山 管 長 , 大 乘 抑 小 乘 ? 某 曰 : 管 長 當 然 是 大 乘 。 曰 : 管 長 持

    戒 素 食 , 不 讓 中 國 ; 既 是 大 乘 , 胡 薄 彼 為 ? 其 講 彌 陀 經 於 靈 山 寺 也 , 一 六

    十 年 未 花 之 牡 丹 , 忽 爾 盛 放 。 應 供 之 日 , 臺 中 某 長 老 曰 : 人 之 有 口 , 猶 城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2

    垣 之 有 門 也 , 魚 蝦 蔬 肉 , 既 可 自 由 出 入 於 城 之 門 , 而 謂 人 之 口 , 不 能 葷 素

    並 進 , 可 乎 哉 ? 和 尚 曰 : 誠 如 尊 論 , 城 門 尚 可 出 入 糞 便 , 將 謂 人 之 口 亦 如

    之 邪 ? 闔 座 聞 之 , 軒 渠 不 置 。 和 尚 曲 高 和 寡 , 不 能 見 容 於 並 世 類 如 是 ! 其

    門 牆 嚴 峻 , 殆 非 得 已 也 。 著 有 般 若 心 經 要 釋 、 阿 彌 陀 經 要 講 、 山 居 雜 詠 等

    行 世 。 某 年 月 日 , 將 塔 舍 利 於 寺 側 , 弟 子 以 狀 來 請 銘 。 銘 曰 :

    舉 世 醉 而 獨 醒 , 舉 世 濁 而 獨 清 , 卓 立 而 不 阿 兮 , 乃 法 門 之 干 城 , 抑 示

    寂 之 胡 駛 兮 , 猶 長 夜 之 失 明 燈 , 閟 爾 宮 兮 妥 爾 靈 , 其 乘 願 重 來 兮 , 普 度 夫

    有 情 。

  • 序 3 3

    序 中 國 從 古 以 來 , 就 是 信 教 自 由 , 所 以 並 沒 定 過 什 麼 國 教 , 實 際 上 卻 是

    把 佛 教 無 形 的 成 了 國 教 。 就 把 這 本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來 說 , 差 不 多 是 家 家

    都 誦 , 人 人 皆 知 。 這 同 彌 陀 觀 音 兩 句 聖 號 一 樣 的 普 遍 人 間 , 我 想 定 為 國 教

    的 宗 教 , 人 民 尚 有 信 奉 不 信 奉 的 歧 異 , 恐 怕 還 比 不 了 中 國 人 人 心 目 中 有 心

    經 的 普 遍 。 這 樣 看 來 , 說 佛 教 是 中 國 無 形 的 國 教 , 還 有 什 麼 不 可 ? 但 是 為

    什 麼 心 經 與 中 國 有 這 樣 大 的 因 緣 ? 也 不 妨 加 以 探 討 。

    有 人 說 : 中 國 人 的 根 性 好 尚 文 辭 , 又 歡 喜 高 超 的 理 論 。 可 是 不 論 文 章

    言 語 , 最 崇 尚 的 是 簡 要 詳 明 , 還 得 含 義 豐 富 。 果 是 這 樣 , 除 了 心 經 以 外 ,

    還 有 那 一 本 經 合 這 幾 個 條 件 ? 從 知 這 本 經 是 極 合 中 國 人 口 味 的 , 所 以 纔 有

    這 大 的 權 威 。 又 有 人 說 : 中 國 是 家 家 觀 音 , 若 一 問 觀 音 的 經 是 那 一 本 , 卻

    張 口 結 舌 說 不 出 來 。 不 錯 , 法 華 普 門 品 就 是 觀 音 經 , 不 過 他 的 篇 幅 太 長 ,

    就 有 些 人 念 誦 不 便 , 那 能 比 了 這 二 百 六 十 字 的 心 經 便 易 , 而 且 開 口 第 一 句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4

    就 是 觀 自 在 菩 薩 , 所 以 這 本 經 的 普 遍 , 自 是 觀 自 在 菩 薩 的 威 德 。 我 想 甲 乙

    兩 說 都 有 至 理 , 何 妨 合 起 來 看 , 不 問 誰 的 精 確 , 總 是 這 本 經 的 普 遍 性 , 卻

    是 無 可 否 認 的 !

    憨 山 大 師 云 : ﹁ 誦 經 容 易 解 經 難 , 口 誦 不 解 總 是 閑 ﹂ 。 請 問 這 本 心 經 ,

    雖 然 多 能 上 口 , 要 說 到 ﹁ 解 ﹂ 上 , 只 怕 萬 分 之 一 的 人 也 找 不 出 來 。 真 的 ,

    這 話 並 不 奇 怪 , 就 拿 在 下 來 說 , 固 然 是 個 鈍 根 , 卻 也 有 三 四 十 年 的 學 研 ,

    真 說 到 ﹁ 色 不 異 空 , 空 不 異 色 ; 色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 ﹂ 四 句 , 口 頭 上 也

    會 取 捨 前 人 的 唾 餘 , 講 說 的 出 來 , 也 不 過 是 比 著 葫 蘆 畫 瓢 。 若 向 心 裡 一 問 ,

    仍 是 迷 迷 茫 茫 , 一 團 雲 霧 。 這 話 似 是 講 的 太 深 了 , 就 不 說 心 中 真 能 了 悟 ,

    只 求 能 把 名 相 , 一 句 一 句 的 分 晰 清 楚 , 萬 分 之 一 的 人 也 是 找 不 出 來 。

    要 不 相 信 , 請 把 這 本 經 裡 包 涵 的 名 相 , 摘 出 來 看 看 就 知 道 了 , 甚 麼 五

    蘊 、 一 切 苦 、 二 諦 、 十 八 界 、 十 二 因 緣 、 四 聖 諦 、 六 度 等 , 任 何 那 一 條 要

    解 清 楚 了 , 不 得 講 上 幾 天 。 若 對 佛 學 沒 有 深 刻 的 研 究 , 何 能 知 道 這 些 話 怎

  • 序 3 5

    麼 講 ? 況 且 這 裡 邊 又 含 著 許 多 修 持 的 方 法 , 如 甚 麼 止 觀 、 參 轉 、 念 想 等 ,

    要 不 把 禪 、 相 、 淨 、 密 、 各 宗 弄 明 白 了 , 對 於 這 本 經 是 不 能 問 津 的 。 不 錯 , 這 本 經 有 不 少 的 人 來 註 解 過 , 就 古 註 說 , 有 名 的 也 有 五 十 種 上

    下 ; 今 人 的 註 , 就 不 知 其 數 了 。 仔 細 看 來 , 這 些 註 解 , 不 是 講 得 太 深 , 就

    是 講 得 太 細 。 在 從 前 已 經 有 人 說 : 看 註 解 好 像 比 經 文 還 難 懂 , 到 了 現 在 ,

    就 更 難 上 加 難 了 。 為 甚 麼 這 樣 說 ? 因 為 註 解 統 是 文 言 的 緣 故 , 便 成 了 現 在

    讀 者 的 攔 路 石 。 臺 省 在 日 本 統 治 的 五 十 年 間 , 中 國 文 字 固 然 受 了 限 制 ; 內

    地 從 五 四 運 動 以 來 , 打 倒 線 裝 書 , 提 倡 白 話 文 , 也 有 三 十 餘 年 之 久 , 五 十

    歲 以 下 的 人 , 能 深 通 文 言 的 , 實 在 也 是 少 數 了 。 所 以 這 本 經 , 雖 有 許 多 註

    解 , 只 為 文 字 的 困 難 , 眾 生 也 就 得 不 到 利 益 了 。

    斌 宗 老 法 師 , 誕 生 在 臺 灣 , 是 天 臺 宗 的 泰 斗 , 深 入 法 華 三 昧 , 幼 年 的

    時 候 , 東 往 日 本 , 西 遊 內 地 。 遍 參 知 識 , 不 但 學 問 淵 博 , 戒 德 莊 嚴 , 那 副

    慈 悲 度 世 的 心 腸 , 也 是 少 見 的 。 老 法 師 曾 在 江 南 各 大 叢 林 歷 充 經 筵 主 講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6

    契 理 契 機 , 辯 才 無 礙 ! 每 講 一 次 經 , 都 有 不 少 的 人 感 動 , 皈 依 三 寶 。 近 年

    忽 患 血 壓 高 病 , 閉 關 潛 修 , 總 是 菩 薩 願 力 無 窮 , 誰 知 抱 著 病 , 閉 了 關 , 還

    是 忘 不 了 度 眾 。 這 本 經 的 白 話 註 解 , 就 是 在 關 裏 邊 著 的 , 本 來 老 法 師 早 有 一 本 文 言 註

    的 心 經 , 業 已 是 風 行 全 國 了 。 為 甚 麼 忽 然 忘 了 身 命 , 又 發 起 悲 憫 心 來 , 嘔

    這 心 血 ? 也 就 是 見 到 現 在 的 眾 生 , 根 器 與 以 前 有 些 不 同 了 , 度 化 眾 生 , 自

    然 得 顧 慮 到 契 理 , 在 契 機 一 方 面 , 也 是 更 要 得 顧 念 到 的 ! 這 樣 , 就 不 得 不

    善 巧 方 便 , 再 改 用 白 話 來 寫 這 本 經 註 。

    這 件 事 確 是 甚 不 容 易 , 第 一 難 題 , 是 經 中 的 術 語 , 要 用 簡 單 白 話 來 說 ,

    若 不 絞 幾 番 腦 汁 , 那 是 決 辦 不 到 的 。 第 二 難 題 , 是 老 法 師 的 血 壓 正 高 , 怎

    好 再 使 用 腦 力 , 令 這 血 壓 繼 續 的 向 上 增 長 ? 這 真 是 為 法 忘 身 了 。 第 三 難 題 ,

    是 說 到 文 字 善 巧 , 在 一 般 學 佛 的 中 間 , 也 還 找 的 出 人 來 擔 當 這 事 。 可 是 註

    經 , 不 是 全 賴 文 字 , 要 是 無 戒 、 無 德 、 無 修 、 無 證 的 來 寫 , 讓 他 說 得 天 花

  • 序 3 7

    亂 墜 , 那 總 是 遮 著 一 層 靴 子 , 搔 不 到 癢 處 。 又 何 能 得 到 眾 生 的 尊 重 ? 得 到

    諸 佛 諸 天 的 護 持 , 極 希 望 得 到 讀 這 篇 經 註 的 人 , 作 難 遭 想 , 作 希 有 想 , 因

    文 字 般 若 得 解 以 後 , 再 進 一 步 去 行 持 , 方 不 辜 負 佛 恩 , 方 不 辜 負 老 法 師 的

    慈 憫 。

    中 華 民 國 歲 次 壬 辰 菊 月 菩 薩 戒 弟 子 稷 門 李 炳 南 序 於 臺 中 四 無 量 齋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8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唐 三 藏 法 師 玄 奘 譯

    觀 自 在 菩 薩 , 行 深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時 , 照 見 五 蘊 皆 空 , 度 一 切

    苦 厄 。 舍 利 子 ! 色 不 異 空 , 空 不 異 色 , 色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 受

    想 行 識 , 亦 復 如 是 。 舍 利 子 ! 是 諸 法 空 相 : 不 生 不 滅 , 不 垢 不 淨 ,

    不 增 不 減 。 是 故 空 中 無 色 , 無 受 想 行 識 。 無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 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 無 眼 界 , 乃 至 無 意 識 界 。 無 無 明 , 亦 無 無 明 盡 ; 乃

    至 無 老 死 , 亦 無 老 死 盡 。 無 苦 集 滅 道 。 無 智 , 亦 無 得 。 以 無 所 得

    故 ! 菩 提 薩埵 , 依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故 , 心 無罣 礙 , 無罣 礙 故 , 無 有

    恐 怖 , 遠 離 顛 倒 、 夢 想 , 究 竟 涅 槃 。 三 世 諸 佛 , 依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故 ,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故 知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 是 大 神 咒 , 是

    大 明 咒 , 是 無 上 咒 , 是 無 等 等 咒 。 能 除 一 切 苦 ! 真 實 不 虛 !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咒 , 即 說 咒 曰 : 揭 諦 , 揭 諦 , 波 羅 揭 諦 , 波 羅 僧 揭

    諦 , 菩 提 娑 婆 訶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3 9

    般 若 心 經 要 釋 總 科 分 判 表 大 科 分 三 : 甲 初 經 題 、 甲 二 譯 人 、 甲 三 正 文

    丁 初 明 能 觀 人

    丙 初 總 示 菩 薩 丁 二 明 所 修 行

    乙 初 顯 說 修 證 境 界 分 四 丁 三 明 所 觀 境

    正 般 若 分 二 丁 四 明 所 得 益

    丙 二 詳 明 般 若 丁 初 遣 執

    文 真 空 實 義 分 四 丁 二 顯 性

    丁 三 破 妄 分 三

    分 丁 四 證 果 分 二 戊 初 明 菩 薩 得 斷 果

    戊 二 明 諸 佛 得 智 果

    二 戊 初 破 凡 夫 我 相 分 三 己 初 對 迷 心 重 者 破 五 蘊

    戊 二 破 二 乘 法 相 分 二 己 初 破 緣 覺 十 二 因 緣 法 己 二 對 迷 色 重 者 破 十 二 入

    戊 三 破 權 教 菩 薩 法 相 己 二 破 聲 聞 四 諦 法 己 三 對 心 色 並 迷 者 破 十 八 界

    乙 二 密 說 丙 初 出 名 嘆 益

    般 若 分 二 丙 二 正 說 咒 語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0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臺 灣 弘 法 沙 門 斌 宗 述 前 言

    在 一 般 講 經 的 慣 例 上 , 都 有 所 謂 , 經 前 的 ﹁ 懸 談 ﹂ 或 ﹁ 提 綱 ﹂ , 如 天

    臺 的 五 重 玄 義 , 賢 首 的 十 門 玄 談 , 及 其 他 。 若 照 現 在 一 般 學 佛 者 的 心 理 和

    環 境 , 似 乎 無 這 一 套 的 必 要 。 可 是 臺 灣 處 於 海 陬 孤 島 , 佛 法 衰 微 。 向 乏 講

    經 機 會 , 對 於 這 些 談 玄 判 教 的 風 味 , 也 許 未 嘗 領 略 , 因 此 我 們 無 妨 來 把 它

    介 紹 給 大 家 認 識 一 下 。

    然 而 要 根 據 那 一 宗 來 講 呢 ? 我 雖 禪 參 臨 濟 , 教 卻 學 習 天 臺 , 現 在 就 把

    天 臺 的 五 重 玄 義 來 談 談 吧 ! ︵ 五 重 玄 義 見 本 經 附 錄 , 因 恐 初 學 厭 繁 , 故 別

    刊 經 末 。 ︶

    這 部 般 若 心 經 , 在 我 們 中 國 佛 經 流 通 方 面 觀 之 , 可 說 是 ﹁ 風 行 天 下 ﹂

    的 , 並 且 持 誦 者 亦 多 , 其 普 及 程 度 確 乎 在 ﹁ 金 剛 ﹂ , ﹁ 彌 陀 ﹂ 之 上 。 雖 然

    中 華 民 國 三 十 年 二 月 十 日

    講 於 臺 灣 福 份 山 齋 明 禪 寺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1

    言 簡 文 略 , 只 此 二 百 餘 字 , 但 是 含 義 卻 極 廣 博 而 精 深 。 它 在 一 代 聖 教 中 的

    地 位 , 總 算 是 一 部 很 重 要 而 負 有 聲 望 的 經 典 ; 六 百 卷 般 若 經 的 當 中 , 其 最

    簡 括 切 要 , 提 綱 契 領 者 , 當 推 現 在 所 講 的 這 部 心 經 了 。 它 是 給 一 切 眾 生 , 打 破 迷 情 妄 執 , 啟 示 解 脫 法 門 ; 處 處 即 色 明 空 , 層

    層 破 妄 顯 真 , 乃 至 廣 闡 諸 法 皆 空 之 理 , 從 世 間 有 情 的 五 蘊 , 一 直 空 到 出 世

    間 的 無 智 無 得 。 因 為 空 得 這 麼 徹 底 , 所 以 能 夠 不 取 一 切 相 , 以 其 不 取 一 切

    相 , 所 以 能 夠 即 見 實 相 。

    實 相 者 , 即 是 我 們 個 個 本 具 的 真 心 ! 迷 了 它 便 為 眾 生 , 悟 了 它 即 是 諸

    佛 菩 薩 ; 迷 則 生 死 無 盡 , 悟 則 究 竟 解 脫 。

    般 若 是 發 掘 實 相 , 解 脫 生 死 的 一 種 最 完 善 的 工 具 和 方 法 ! 我 們 不 想 求

    證 實 相 , 解 脫 生 死 則 罷 , 如 果 要 的 話 , 那 就 不 得 不 從 這 部 經 典 裡 去 努 力 進

    取 了 !

    你 們 這 次 發 心 舉 辦 講 演 這 部 般 若 心 經 的 法 會 , 總 算 很 有 意 義 的 ! 而 我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2

    呢 , 也 覺 得 這 是 一 種 很 興 奮 而 樂 為 的 事 情 。 話 說 多 了 , 現 在 要 來 開 始 講 入

    正 題 。 正 釋

    當 分 做 三 階 段 來 講 : 一 、 經 題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 八 字 。 二 、

    譯 人

    ││

    ﹁ 唐 三 藏 法 師 玄 奘 譯 ﹂ 八 字 。 三 、 正 文

    至 菩 提 娑 婆 訶 ﹂ 。 共 二 百 六 十 字 。

    先 來 解 釋 經 題 。 有 人 說 : 經 題 並 不 是 正 文 , 怎 樣 也 要 去 解 釋 它 呢 ? 因

    為 題 是 一 經 的 總 綱 、 經 為 一 題 的 別 目 , 若 經 題 明 白 之 後 , 便 可 了 解 經 中 大

    意 。 如 網 提 其 綱 , 則 眾 目 自 伸 , 若 衣 挈 其 領 , 則 群 縷 必 直 。 因 此 故 有 講 釋

    的 必 要 。

    甲 初 : 經 題 分 二

    ││

    ︵ 以 下 均 依 此 二 法 不 另 出 科 目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 分 釋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 此 八 字 為 一 經 的 總 題 , 上 七 字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3

    波 羅 密 多 心 , 是 別 題 ︵ 本 經 專 用 之 名 , 別 於 他 部 故 ︶ , 下 一 字

    ││

    經 , 是

    通 題 ︵ 與 其 他 諸 部 , 通 稱 為 經 故 ︶ 。 現 在 將 總 題 八 字 分 作 四 段 來 講 : 一 、

    般 若 , 二 、 波 羅 密 多 , 三 、 心 , 四 、 經 。 一 、 般 若 : 此 是 梵 語 ︵ 即 印 度 話 , 因 印 度 人 自 稱 是 梵 天 的 苗 裔 , 故 其

    語 稱 為 梵 語 ︶ , 譯 為 智 慧 。 怎 樣 不 直 譯 之 , 而 仍 存 梵 語

    以 其 在 中 國 沒 有 相 當 的 名 詞 可 以 代 替 , 雖 意 譯 為 智 慧 , 實 則 未 盡 正 確 。 智

    論 這 樣 說 : ﹁ 般 若 定 實 相 , 智 慧 淺 薄 不 可 以 稱 。 ﹂ 因 為 通 常 的 所 謂 智 慧 者 ,

    乃 不 足 以 表 顯 般 若 的 含 義 , 尤 其 是 世 人 每 每 以 為 聰 明 就 是 智 慧 , 若 翻 之 則

    與 彼 混 濫 , 而 失 卻 般 若 殊 勝 義 。 為 了 表 示 這 種 智 慧 的 特 勝 , 所 以 沿 用 原 音

    ││

    般 若 , 而 不

    直 譯 為 智 慧 ; 此 即 五 不 翻 中 尊 重 不 翻 , 及 四 例 翻 經 的 翻 字

    不 翻 音 的 意 思 。 其 實 般 若 當 譯 為 妙 智 慧 , 或 真 智 妙 慧 , 以 揀 別 世 人 所 稱 的

    智 慧 , 才 為 完 善 而 恰 當 的 ! 世 人 雖 也 各 有 他 的 智 慧

    大 藝 術 家 , 大 哲 學 家 , 這 都 是 世 人 所 公 認 是 智 慧 的 結 晶 。 若 在 佛 教 眼 光 視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4

    之 , 不 過 是 一 種 世 智 辯 聰 。 雖 然 科 學 發 達 , 物 資 文 明 , 能 創 造 飛 機 , 發 明

    無 線 電 等 , 此 乃 世 間 有 漏 智 所 成 的 有 為 之 法 , 總 不 能 令 人 明 心 見 性 、 了 生

    脫 死 , 獲 到 究 竟 安 樂 。 且 於 其 中 卻 含 有 能 使 人 發 生 一 切 煩 惱 和 痛 苦 的 可 能 ;

    乃 至 用 之 不 當 , 則 能 造 出 許 多 害 人 、 害 世 的 巨 禍 來 ︵ 如 原 子 彈 等 ︶ ! 故 世

    間 的 智 慧 是 一 種 邪 正 兼 雜 ︵ 用 於 正 途 則 正 , 用 於 邪 途 則 邪 ︶ , 利 害 參 半 ︵ 善

    用 之 則 有 益 於 人 , 惡 用 之 有 害 於 人 ︶ 。 因 為 它

    分 別 出 來 的 一 種 妄 知 妄 見 , 是 不 實 , 是 污 染 , 非 純 善 , 尤 其 是 有 限 的 。 事

    實 只 可 稱 為 知 識 , 確 沒 有 當 得 起 智 慧 的 資 格 , 那 裡 更 談 得 到 妙 呢 ? 至 於 本

    經 所 說 的 般 若 妙 智 慧 , 那 就 不 同 了 , 它 是 自 性 中 本 具 的 一 種 無 漏 智 , 完 全

    由 真 心 流 露 出 來 的 , 是 離 過 絕 非 , 是 正 常 , 是 真 實 , 是 純 淨 無 染 , 是 唯 正

    無 邪 , 並 且 沒 有 窮 盡 的 。 人 們 能 夠 用 了 它 , 非 但 能 令 自 己 斷 惑 證 真 , 離 苦

    得 樂 , 且 能 普 度 眾 生 同 超 生 死 苦 海 , 同 登 安 樂 彼 岸 ; 這 就 是 般 若 妙 智 慧 的

    特 色 , 豈 可 與 世 智 辯 聰 同 日 而 語 哉 ! 智 論 云 : ﹁ 般 若 者 , 一 切 諸 智 慧 中 最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5

    為 第 一 , 無 上 , 無 比 , 無 等 , 更 無 有 上 ﹂ 即 此 意 也 。 故 世 間 的 有 漏 智 , 與

    本 經 所 說 的 般 若 智 , 真 是 天 壤 懸 殊 ! 基 於 上 面 所 說 的 幾 點 理 由 , 故 不 譯 , 以 表 尊 重 。 茲 把 四 例 翻 經 , 及 五

    種 不 翻 列 表 如 下 :

    一 、 翻 字 不 翻 音

    般 若 二 字 及 一 切 神 咒 等 。

    四 例 二 、 翻 音 不 翻 字

    卍 字 等 。

    翻 經 三 、 音 字 俱 翻 │

    純 粹 譯 成 華 言 之 經 典 。

    四 、 音 字 俱 不 翻

    梵 本 ︵ 非 但 音 不 翻 , 字 亦 不 翻 ︶ 。

    一 、 多 含 不 翻

    如 婆 伽 梵 ︵ 佛 之 尊 號 ︶ , 含 六 義 : 一 、 自 在 , 二 、 熾 盛 ,

    三 、 端 嚴 , 四 、 名 稱 , 五 、 吉 祥 , 六 、 尊 貴 。

    五 種 二 、 秘 密 不 翻

    神 咒 。

    不 翻 三 、 尊 重 不 翻

    即 般 若 等 。

    四 、 順 古 不 翻

    如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等 。

    五 、 此 方 無 , 不 翻一 種 果 名 , 如 林 檎 , 食 之 可 除 風 熱 ︶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6

    現 在 先 來 把 般 若

    ││

    智 慧 , 的 意 義 略 釋 一 下 : 明 白 真 理 , 認 識 事 實 ,

    叫 做 智 慧 。 通 達 有 為 之 事 相 為 智 , 通 達 無 為 之 空 理 為 慧 ; 智 有 照 了 的 功 能 ,

    慧 有 鑑 別 的 作 用 ; 智 能 明 了 諸 法 , 慧 能 斷 惑 證 真 。 又 智 明 外 境 , 慧 明 自 心 。

    所 謂 能 勘 破 世 間 諸 有 為 法 , 內 而 自 己 四 大 色 身 , 外 而 一 切 萬 有 , 皆 是 緣 起

    幻 相 , 沒 有 實 法 實 我 , 謂 之 智 ; 了 悟 心 佛 眾 生 三 無 差 別 之 妙 理 , 證 同 人 人

    本 具 的 不 生 不 滅 之 常 住 真 心 佛 性 , 謂 之 慧 。 總 之 對 於 世 出 世 間 的 一 切 諸 法

    都 能 徹 底 明 了 , 於 中 無 染 無 邪 , 而 無 障 礙 者 謂 之 般 若 妙 智 慧 。 扼 要 的 說 :

    般 若 , 乃 諸 佛 菩 薩 親 證 諸 法 實 相 的 一 種 圓 明 本 覺 智 ; 亦 即 離 一 切 迷 情 妄 相

    的 一 種 清 淨 無 分 別 智 ; 也 可 說 是 通 達 一 切 法 自 性 本 空 , 而 無 所 得 的 一 種 真

    空 無 相 智 。 這 豈 是 世 人 所 能 夢 想 得 到 的 呢 ? 依 般 若 的 性 質 來 說 : 其 類 有 三 :

    一 、 實 相 般 若 : ﹁ 實 相 ﹂ , 即 諸 法 如 實 之 相 , 不 可 以 ﹁ 有 無 ﹂ 等 去 敘

    述 它 , 也 不 可 以 ﹁ 大 小 ﹂ 等 去 計 度 它 , 非 凡 夫 的 心 理 所 能 想 像 , 也 不 是 世

    俗 的 言 論 所 能 指 陳 ; 所 謂 心 行 處 滅 , 言 語 道 斷 , 無 可 表 達 , 無 可 取 著 ; 這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7

    是 一 種 不 可 思 議 的 境 界 , 所 以 法 華 經 說 : ﹁ 唯 佛 與 佛 乃 能 究 竟 諸 法 實 相 。 ﹂

    茲 約 三 義 釋 之 : 、 實 相 無 相

    ││

    離 一 切 虛 妄 之 相 , 沒 有 一 相 可 得 , 故 曰

    無 相 。 、 實 相 無 不 相││

    具 足 恒 沙 功 德 之 相 , 沒 有 一 法 不 是 , 故 曰 無 不

    相 。 、 實 相 無 相 無 不 相

    ││

    雖 離 相 而 本 體 不 空 , 雖 具 足 而 自 性 本 寂 , 所

    謂 真 空 不 礙 妙 有 , 妙 有 不 礙 真 空 ; 若 言 其 有 , 妙 有 非 有 , 若 言 其 空 , 真 空

    不 空 , 離 一 切 相 , 即 一 切 法 , 故 曰 無 相 無 不 相 。 此 即 實 相 般 若 也 。

    二 、 觀 照 般 若 : 乃 實 相 理 體 上 所 起 的 一 種 智 用 , 謂 行 者 修 觀 時 , 心 光

    內 凝 , 照 了 諸 法 ,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 當 體 即 空 , 由 空 妄 相 , 而 見 實 相 ,

    以 實 相 由 觀 照 而 證 得 , 故 謂 之 觀 照 般 若 。 又 , 如 實 了 解 聖 教 中 所 說 的 道 理 ,

    依 理 去 體 驗 實 修 , 於 其 中 間 所 有 的 功 行 , 曰 觀 照 般 若 。

    三 、 文 字 般 若 : 諸 佛 菩 薩 , 從 其 親 證 實 相 理 體 , 假 借 文 字 語 言 以 開 導

    一 切 有 情 , 使 其 解 悟 者 , 謂 之 文 字 般 若 。 若 約 狹 義 來 說 : 即 指 本 經 始 終 所

    有 的 文 字 , 以 及 八 部 般 若 裡 面 所 詮 的 義 理 , 因 其 能 令 眾 生 開 發 智 慧 , 故 謂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8

    之 文 字 般 若 。 尤 其 是 觀 照 沒 有 它 , 則 不 能 成 立 。 實 相 沒 有 它 , 則 無 由 顯 示 ,

    故 以 文 字 般 若 稱 之 。 再 進 一 層 說 , 則 凡 佛 所 說 的 一 切 言 教 , 都 概 括 在 內 。

    若 約 廣 義 來 說 : 則 非 僅 聖 典 上 的 文 字 而 已 , 凡 一 切 語 言 動 作 等 , 能 表 顯 意

    義 令 人 理 解 而 啟 發 智 慧 者 , 都 是 文 字 般 若

    ││

    字 , 所 以 佛 經 以 名 句 文 身 為 教 體 ; 乃 至 歷 來 的 祖 師 們 , 有 擎 拳 豎 拂 等 一 類

    的 開 示 , 也 莫 不 是 令 人 啟 悟 的 文 字 般 若 之 一 。 雖 說 文 字 不 是 實 義 , 然 而 沒

    有 文 字 , 卻 沒 法 起 觀 照 , 而 證 實 相 。 所 謂 不 假 藉 文 字 言 說 的 方 便 , 是 無 由

    引 導 眾 生 離 妄 執 而 證 悟 實 相 的 ; 故 文 字 般 若 , 事 實 也 是 修 行 不 可 無 的 一 種

    重 要 條 件 ! 凡 初 學 佛 修 行 的 人 , 要 先 從 聖 教 聽 聞 啟 悟 , 然 後 依 所 知 的 道 理

    去 實 際 真 修 , 以 期 獲 到 最 終 的 結 果 , 得 到 真 實 的 受 用 , 這 才 算 為 有 次 第 的

    學 佛 修 行 , 同 時 也 不 致 行 錯 了 路 。

    總 之 : 從 聽 聞 言 教 , 或 自 己 閱 讀 經 典 所 開 發 的 智 慧 , 叫 做 文 字 般 若 ;

    又 名 聞 慧 。 依 所 解 悟 的 道 理 實 際 地 去 體 驗 修 習 , 叫 做 觀 照 般 若 ; 又 名 思 慧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4 9

    由 觀 照 工 夫 的 深 造 , 一 旦 豁 破 無 明 , 親 見 本 來 面 目 , 叫 做 實 相 般 若 ; 亦 名

    修 慧 ︵ 因 由 修 而 證 得 故 ︶ 。 又 自 性 虛 靈 不 昧 , 謂 之 實 相 般 若 ; 依 理 進 修 ,

    所 行 與 所 解 相 應 , 謂 之 觀 照 般 若 ; 由 聖 教 啟 發 的 清 淨 智 , 謂 之 文 字 般 若 ,

    此 乃 約 通 途 而 說 。 若 單 就 本 經 所 明 者 , 則 指 解 悟 諸 法 皆 空 之 理 , 謂 之 文 字

    般 若 ; 依 法 空 無 我 慧 , 去 觀 察 覺 照 , 謂 之 觀 照 般 若 ; 徹 悟 法 性 無 相 , 親 證

    實 相 , 謂 之 實 相 般 若 ︵ 實 相 般 若 理 也 , 觀 照 般 若 行 也 , 文 字 般 若 教 也 ︶ 。

    ﹁ 文 字 ﹂ 、 ﹁ 觀 照 ﹂ , 為 什 麼 也 稱 為 般 若 ? 文 字 是 求 啟 悟 實 相 的 一 種

    工 具 ︵ 無 文 字 不 能 起 觀 照 ︶ , 觀 照 是 求 證 實 相 的 一 種 工 作 ︵ 無 觀 照 無 由 體

    證 實 相 ︶ , 二 者 皆 依 體

    ││

    道 理 的 追 求

    ││

    啟 發 智 慧 , 明 白 真 理 ; 觀 照 , 是 一 種 心 理 的 訓 練

    習 氣 , 求 證 實 相 ; 實 相 , 是 一 種 體 證 的 境 界 。 總

    之 , 文 字 是 約 解 悟 方 面 言 , 觀 照 是 約 實 行 方 面 言 , 實 相 是 約 體 証 方 面 言 。

    前 二

    ││

    文 字 、 觀 照 , 是 相 似 義 , 屬 方 便 般 若 ; 後 一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0

    屬 究 竟 般 若 。 此 外 還 有 一 種 叫 做 方 便 般 若││

    通 達 一 切 諸 法 去 方 便 化 導 眾

    生 ︵ 於 菩 薩 位 至 佛 果 的 中 間 依 般 若 俗 智 通 達 利 生 方 便 法 門 , 廣 修 六 度 萬

    行 , 救 度 一 切 眾 生 ︶ 。

    觀 照│ 實 行│ 體 驗 求 證│ 依 教 奉 行 , 行 解 相 應 。

    三 實 相│ 性 體│ 所 依 ︵ 為 文 字 所 依 ︶ 圓 明 寂 照 , 文 字 般 若│ 如 舟 筏

    般 所 證 ︵ 為 觀 照 所 證 ︶ 不 生 不 滅 。 觀 照 般 若│ 如 駕 駛

    若 文 字│ 解 悟│ 方 便 引 導│ 聽 聞 聖 教 , 啟 發 智 慧 。 實 相 般 若│ 如 目 的 地

    方 便│ 度 生│ 隨 機 應 化│ 廣 修 萬 行 , 普 度 眾 生 。

    茲 約 三 德 及 三 因 佛 性 會 通 之 : 實 相 般 若 , 在 三 德 謂 之 法 身 德 , 在 三 佛

    性 謂 之 正 因 理 心 佛 性 ; 觀 照 般 若 , 在 三 德 謂 之 般 若 德 , 在 三 佛 性 謂 之 了 因

    慧 心 佛 性 ; 文 字 般 若 , 在 三 德 謂 之 解 脫 德 , 在 三 佛 性 謂 之 緣 因 善 心 佛 性 。

    其 次 再 約 ﹁ 體 相 用 ﹂ 三 大 釋 之 : 實 相 般 若 、 體 也 , 為 觀 照 、 文 字 之 體 ;

    觀 照 般 若 、 用 也 , 為 實 相 、 文 字 之 用 ; 文 字 般 若 、 相 也 , 為 實 相 、 觀 照 之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1

    相 。 依 實 相 之 體 而 成 立 文 字 之 相 , 由 文 字 之 相 而 起 觀 照 之 用 , 由 觀 照 之 用

    而 證 實 相 之 體 。 實 相 的 體 證 , 是 由 觀 照 的 工 夫 所 獲 到 的 ; 觀 照 的 妙 用 , 是

    由 文 字 的 啟 示 而 得 來 的 , 文 字 的 成 立 , 是 依 實 相 為 本 體 的 ︵ 又 般 若 有 境 、

    行 、 果 三 : 境

    ││

    一 切 智 , 道 種 智 , 一 切 種 智 ; 行

    利 ︶ , 廣 修 六 度 萬 行 ︵ 利 他 ︶ ; 果

    ││

    三 身 , 四 德 ︶ 。 列 表 如 下 :

    三 般 若 三 德 三 因 佛 性

    實 相 ︵ 真 心 理 體 ︶ 法 身 德│ 正 因 理 心 佛 性

    觀 照 ︵ 觀 智 精 修 ︶ 般 若 德│ 了 因 慧 心 佛 性

    文 字 ︵ 全 卷 經 文 ︶ 解 脫 德│ 緣 因 善 心 佛 性

    觀 照│ 用│ 即 般 若 之 妙 用 , 為 實 相 文 字 而 生 起

    實 相│ 體│ 即 般 若 之 本 體 , 為 觀 照 文 字 之 所 依

    文 字│ 相│ 即 般 若 之 勝 相 , 為 實 相 觀 照 之 表 顯

    復 次 佛 說 般 若 有 共 、 不 共 二 類 : 對 聲 聞 、 緣 覺 、 及 初 心 菩 薩 共 同 所 說

    的 其 義 淺 , 謂 之 共 般 若 ︵ 通 於 三 乘 所 同 聞 共 修 者 ︶ ; 單 對 上 位 菩 薩 而 說 的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2

    其 義 深 , 謂 之 不 共 般 若 ︵ 唯 菩 薩 所 聞 所 修 不 共 通 於 聲 聞 、 緣 覺 者 ︶ 。 若 依

    天 臺 四 教 言 之 , 則 共 般 若 屬 通 教 , 不 共 般 若 屬 別 圓 二 教 。 修 體 空 觀 , 了 達

    萬 法 當 體 即 空 , 證 但 空 以 了 脫 生 死 , 是 三 乘 的 共 般 若 。 修 次 第 三 觀 及 一 心

    三 觀 , 了 達 萬 法 當 體 即 是 真 如 實 相 , 證 中 道 理 , 能 從 空 出 假 ︵ 由 解 脫 而 入

    世 利 生 ︶ , 廣 度 眾 生 , 導 萬 行 以 入 智 海 , 是 為 菩 薩 的 不 共 般 若 。 本 經 屬 不

    共 般 若 , 乃 觀 自 在 菩 薩 於 靈 山 會 上 承 佛 威 力 所 宣 說 者 , 是 大 乘 菩 薩 所 修 之

    微 妙 法 門 , 以 空 慧 得 解 脫 , 以 大 悲 為 方 便 , 所 謂 , 通 達 般 若 性 空 , 攝 導 所

    修 大 行 而 成 佛 。

    按 佛 宣 說 般 若 的 時 間 最 長 , 所 謂 ﹁ 二 十 二 年 般 若 談 ﹂ 。 總 合 起 來 , 有

    八 部 般 若 , 列 表 如 下 :

    一 、 大 品 般 若 十 萬偈 五 、 小 品 般 若 四 仟偈

    二 、 放 光 般 若 二 萬 五 仟偈 六 、 天 王 問 般 若 二 仟 五 百偈

    三 、 光 讚 般 若 一 萬 八 仟偈 七 、 文 殊 問 般 若 六 百偈

    四 、 道 行 般 若 八 仟偈 八 、 金 剛 般 若 三 百偈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3

    這 部 般 若 心 經 , 雖 只 此 二 百 餘 字 , 而 大 部 的 精 要 奧 旨 , 實 則 統 攝 無 遺 。

    關 於 各 宗 , 對 這 般 若 智 的 發 揮 和 修 證 的 方 法 , 都 各 有 他 的 特 色 所 在 。

    如 天 台 宗 則 根 據 三 智 。 什 麼 叫 三 智 ? 就 是 : 一 切 智 , 道 種 智 , 一 切 種 智 。 ﹁ 一 切 智 ﹂ : 了 達 諸 法 性 空 之 理 ; 這 是 聲 聞 、 緣 覺 所 證 的 但 空 般 若 智 。

    ﹁ 道 種 智 ﹂ : 通 達 種 種 道 法 , 以 化 導 眾 生 ; 這 是 菩 薩 所 證 的 出 假 化 導 般 若

    智 。 ﹁ 一 切 種 智 ﹂ : 通 達 化 導 斷 惑 之 一 切 種 法 , 乃 至 十 法 界 的 一 切 性 相 ,

    事 理 、 染 淨 、 因 果 等 , 於 一 念 中 , 洞 徹 無 遺 ; 這 是 諸 佛 所 證 的 大 覺 圓 滿 般

    若 智 。 又 知 本 體 之 空 , 曰 一 切 智 ; 知 現 象 之 假 , 曰 道 種 智 ; 知 現 象 即 中 道

    實 相 之 理 , 曰 一 切 種 智 。 本 經 所 明 的 乃 是 一 切 種 智 兼 明 道 種 智 , 非 一 切 智

    也 。 故 本 經 云 : ﹁ 菩 提 薩埵 , 依 般 若 … … 究 竟 涅 槃 ; 三 世 諸 佛 依 般 若 … …

    故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 至 於 修 證 的 方 法 待 後 文 說 明 。

    其 次 唯 識 宗 則 明 四 智 。 什 麼 叫 四 智 ? 就 是 : 一 、 ﹁ 成 所 作 智 ﹂ ︵ 成 就

    自 利 、 利 他 妙 業 之 智 ︶ , 行 者 轉 眼 等 有 漏 之 五 識 為 無 漏 時 , 所 得 到 的 一 種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4

    智 慧 , 為 利 益 一 切 有 情 , 示 現 種 種 的 神 通 變 化 , 成 就 其 本 願 力 所 應 作 的 事 ,

    叫 做 成 所 作 智 ︵ 如 來 之 現 化 身 土 及 諸 神 通 皆 為 此 智 之 作 用 ︶ 。 二 、 ﹁ 妙 觀

    察 智 ﹂ ︵ 通 達 一 切 諸 法 , 善 能 鑒 機 說 法 之 智 ︶ , 轉 第 六 識 之 有 漏 為 無 漏 時 ,

    所 得 到 的 一 種 智 慧 , 觀 察 諸 法 之 相 , 隨 順 機 宜 而 為 一 切 眾 生 說 諸 妙 法 , 叫

    做 妙 觀 察 智 。 三 、 ﹁ 平 等 性 智 ﹂ ︵ 能 平 等 普 利 眾 生 , 成 諸 法 平 等 作 用 之

    智 ︶ , 轉 第 七 識 之 有 漏 為 無 漏 時 , 所 得 到 的 一 種 智 慧 , 泯 人 我 差 別 之 相 ,

    證 自 他 平 等 之 理 , 運 同 體 大 慈 , 起 無 緣 大 悲 , 普 濟 一 切 有 情 , 叫 做 平 等 性

    智 。 四 、 ﹁ 大 圓 鏡 智 ﹂ ︵ 轉 有 漏 善 惡 之 業 報 , 顯 萬 德 莊 嚴 之 境 界 ︶ , 轉 第

    八 識 之 有 漏 為 無 漏 時 , 所 得 到 的 一 種 智 慧 , 眾 垢 既 盡 , 實 相 顯 現 , 法 界 一

    切 有 為 、 無 為 諸 法 , 都 能 圓 融 無 礙 , 如 大 圓 鏡 , 光 明 映 十 方 , 普 攝 萬 象 ,

    無 物 不 照 , 無 微 不 顯 ; 又 能 轉 凡 夫 依 正 有 漏 之 身 土 , 而 成 真 常 無 漏 莊 嚴 之

    身 土 , 具 一 切 功 德 , 如 大 圓 鏡 中 應 現 一 切 色 像 , 故 曰 大 圓 鏡 智 。 大 圓 鏡 智

    即 法 身 , 實 相 般 若 也 ; 平 等 性 智 即 報 身 , 觀 照 般 若 也 ; 妙 觀 察 智 , 和 成 所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5

    作 智 即 化 身 , 文 字 般 若 也 。

    上 面 所 說 即 是 轉 識 成 智 的 道 理 , 識 是 有 分 別 , 屬 污 染 , 屬 有 漏 ; 智 是

    無 分 別 , 屬 清 淨 , 屬 無 漏 。 要 之 識 是 凡 夫 所 用 的 妄 想 迷 惑 心 , 智 是 聖 者 所

    證 的 圓 明 妙 覺 性 。 轉 識 成 智 就 是 轉 分 別 心 為 無 分 別 心 , 轉 污 染 心 為 清 淨 心 ,

    轉 有 漏 為 無 漏 , 轉 妄 想 迷 惑 為 圓 明 妙 覺 ; 也 就 是 轉 迷 啟 悟 , 破 妄 顯 真 , 轉

    凡 成 聖 的 意 思 。 所 謂 轉 對 境 障 礙 的 前 五 識 為 ﹁ 成 所 作 智 ﹂ ︵ 成 就 所 作 之

    智 ︶ , 轉 妄 想 分 別 心 的 第 六 識 為 ﹁ 妙 觀 察 智 ﹂ ︵ 觀 察 一 切 諸 法 實 相 ︶ , 轉

    人 我 執 著 心 的 第 七 識 為 ﹁ 平 等 性 智 ﹂ ︵ 體 證 諸 法 平 等 之 性 ︶ , 轉 執 持 一 切

    諸 法 種 子 之 第 八 識 為 ﹁ 大 圓 鏡 智 ﹂ ︵ 顯 現 法 界 萬 象 ︶ 。 總 之 有 執 著 分 別 的

    叫 做 識 , 為 凡 夫 ; 無 分 別 執 著 者 謂 之 智 , 是 佛 菩 薩 。

    我 們 能 夠 依 般 若 觀 照 而 空 一 切 法 , 離 一 切 相 , 即 便 轉 識 成 智 , 轉 凡 夫

    為 聖 人 了 。

    上 來 說 了 許 多 話 不 過 解 釋 般 若 二 字 , 現 在 我 來 請 問 大 家 一 句 , 到 底 般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6

    若 是 什 麼 ? 三 般 若 以 實 相 為 本 體 , 實 相 般 若 , 即 吾 人 圓 常 大 覺 之 真 心 , 此

    心 本 無 一 切 生 滅 煩 惱 , 衹 為 無 始 的 無 明 , 和 虛 妄 的 習 氣 , 互 相熏 發 , 見 、

    聞 、 覺 、 知 , 流 逸 於 六 塵 境 界 , 迷 戀 取 著 , 執 此 虛 妄 之 相 為 實 法 實 有 , 以

    妄 緣 妄 , 輾 轉 顛 倒 , 因 而 造 出 許 多 業 來 , 以 致 枉 受 輪 迴 生 死 等 苦 , 沒 有 窮

    盡 , 真 是 冤 枉 極 了 !

    我 們 能 夠 依 此 般 若 微 妙 法 門 而 修 而 證 , 由 文 字 而 起 觀 照 , 去 實 地 用 功 ,

    觀 智 明 了 , 識 破 諸 法 虛 妄 , 當 體 皆 空 , 了 無 一 法 可 得 , 則 靈 光 獨 露 , 真 心

    顯 現 , 一 切 迷 情 妄 相 , 當 下 銷 滅 , 這 就 是 親 證 實 相 般 若 的 境 界 ! 此 時 還 有

    什 麼 生 死 煩 惱 可 言 呢 ? 大 矣 哉 ! 般 若 的 功 力 , 能 使 人 頓 斷 煩 惱 , 永 了 生 死 ,

    直 超 苦 海 , 立 登 彼 岸 , 真 是 : ﹁ 滔 滔 苦 海 內 , 般 若 為 舟 航 , 冥 冥 大 夜 中 ,

    般 若 為 燈 燭 ﹂ 。 我 來 舉 一 個 譬 喻 : 般 若 喻 電 燈 , 煩 惱 喻 黑 暗 , 實 相 喻 器 物 ,

    能 用 般 若 觀 照 , 則 煩 惱 頓 斷 , 實 相 顯 現 ; 正 如 電 燈 一 照 , 則 黑 暗 頓 除 , 器

    物 顯 現 , 智 者 思 之 ! 思 之 !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7

    我 們 要 知 道 上 面 所 說 的 三 種 般 若 , 乃 人 們 個 個 一 心 中 所 圓 具 而 無 缺

    者 , 實 相 般 若 , 即 心 之 本 體 ︵ 自 證 分 ︶ ; 觀 照 般 若 , 即 心 之 妙 用 ︵ 見 分 ︶ ;

    文 字 般 若 , 即 心 之 勝 相 ︵ 相 分 ︶ 。 三 者 一 心 中 具 , 即 一 即 三 , 三 一 不 二 ,

    可 謂 微 妙 極 了 ! 這 種 深 奧 道 理 , 可 譬 如 一 面 鏡 子 : ﹁ 水 銀 和 玻 璃 ﹂ , 是 鏡

    的 本 體 , 如 實 相 般 若 ; ﹁ 照 ﹂ , 是 鏡 的 作 用

    鏡 的 相 貌

    ││

    如 文 字 般 若 。 這 一 面 鏡 子 的 當 中 , 也 是 三 者 圓 具 而 不 可 相 離

    的 。 此 三 般 若 , 既 在 我 人 一 念 心 中 所 具 者 , 則 不 須 向 外 馳 求 , 只 要 能 夠 一

    念 回 光 反 照 , 即 得 現 前 , 斯 時 也 , 受 用 無 窮 , 願 吾 人 不 要 當 面 錯 過 ! 枉 自

    蹉 跎 ! 以 上 般 若 二 字 的 意 思 已 經 講 完 了 。

    二 、 波 羅 密 多 : 也 是 一 種 梵 語 , 含 有 四 義 : 一 、 波 羅 譯 為 彼 岸 , 密 多

    譯 為 到 , 合 言 之 為 彼 岸 到 , 順 語 應 云 到 彼 岸 。 二 、 譯 為 度 無 極 。 三 、 譯 為

    遠 離 。 四 、 譯 為 究 竟 。

    一 、 ﹁ 到 彼 岸 ﹂ 者 , 這 是 一 種 比 喻 : 如 過 渡 者 , 須 乘 舟 筏 , 從 這 邊 的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8

    此 岸 , 渡 過 中 流 而 到 達 那 邊 的 彼 岸 ; 以 喻 眾 生 的 沉 迷 , 當 仗 般 若 以 度 脫 之 。

    說 明 白 一 點 , 此 岸 喻 生 死 , 中 流 喻 煩 惱 , 般 若 喻 舟 筏 , 彼 岸 喻 涅 槃 ︵ 涅 槃 ,

    待 下 文 解 釋 , 總 之 即 解 脫 的 意 思 ︶ 。 眾 生 被 三 惑 煩 惱 所 迷 , 以 致 沉 淪 生 死

    苦 海 , 現 在 如 果 想 求 度 脫 的 話 , 就 不 得 不 借 仗 般 若 的 功 力 去 滅 除 煩 惱 , 以

    了 脫 生 死 的 痛 苦 , 獲 到 究 竟 涅 槃 的 安 樂 ! 所 謂 乘 般 若 船 渡 過 三 重 煩 惱 的 中

    流 , 頓 超 生 死 眾 苦 的 此 岸 , 直 上 涅 槃 安 樂 的 彼 岸 。 此 外 還 可 作 另 一 種 的 比

    喻 : 大 海 喻 三 界 輪 迴 之 處 , 海 水 喻 眾 苦 , 眾 生 墜 落 輪 迴 , 備 受 眾 苦 ,髣

    和 那 沉 溺 大 海 裡 的 人 所 受 的 痛 苦 一 樣 , 以 其 世 間 痛 苦 充 滿 , 正 如 大 海 的 水

    深 廣 無 涯 , 故 以 苦 海 喻 之 。 沉 溺 水 裡 的 人 , 是 刻 不 容 緩 地 , 當 急 求 船 隻 的

    濟 渡 , 以 登 安 穩 的 彼 岸 ; 受 生 死 輪 迴 的 我 們 , 要 是 不 願 長 此 沉 淪 的 話 , 則

    當 速 求 度 脫 ! 古 云 : ﹁ 苦 海 茫 茫 , 回 頭 是 岸 ﹂ , 般 若 是 救 度 人 們 出 生 死 苦

    海 , 到 安 樂 彼 岸 的 大 慈 航 ! 眾 生 迷 了 本 性 , 沉 溺 煩 惱 生 死 苦 海 中 , 今 賴 般

    若 開 示 之 , 使 其 認 識 本 有 真 心 , 而 獲 到 解 脫 ; 正 如 靠 了 船 隻 渡 出 苦 海 而 登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5 9

    彼 岸 似 的 。 總 之 , 能 斷 煩 惱 , 了 生 死 , 證 涅 槃 , 就 是 彼 岸 。 此 岸 乃 眾 生 作

    業 受 苦 之 處 , 彼 岸 是 諸 佛 菩 薩 究 竟 解 脫 之 地 。 菩 薩 以 法 空 智 , 乘 無 相 船 ,

    由 生 死 的 此 岸 , 到 達 涅 槃 的 彼 岸 。 我 想 菩 薩 大 願 大 悲 , 絕 非 只 顧 自 利 , 一

    定 是 要 普 渡 一 切 眾 生 同 超 苦 海 , 同 登 彼 岸 。 那 末 , 大 家 當 趕 快 向 前 求 度 吧 !

    二 、 ﹁ 度 無 極 ﹂ 者 , 能 依 般 若 而 修 , 則 二 種 生 死 一 切 諸 苦 便 可 度 脫 無

    餘 , 故 曰 度 無 極 。

    三 、 ﹁ 遠 離 ﹂ 者 , 能 用 般 若 觀 照 , 即 能 遠 離 一 切 顛 倒 妄 想 , 故 曰 遠 離 。

    四 、 ﹁ 究 竟 ﹂ 者 , 菩 薩 依 此 般 若 , 圓 滿 成 就 其 自 利 ︵ 上 求 佛 道 ︶ 利 他

    ︵ 下 化 眾 生 ︶ 的 一 切 功 德 , 故 曰 究 竟 。 亦 即 指 一 切 諸 法 究 竟 之 義 , 謂 依 此

    般 若 如 實 修 行 , 可 以 圓 證 三 智 , 徹 見 諸 法 實 相 , 此 即 究 竟 義 也 。 二 乘 人 雖

    能 渡 見 思 煩 惱 河 , 超 分 段 生 死 海 , 到 偏 空 涅 槃 岸 , 因 其 所 證 道 果 沒 有 究 竟 ,

    故 不 能 稱 為 波 羅 密 。 此 究 竟 二 字 , 是 含 有 圓 滿 、 永 久 之 義 , 世 間 一 切 皆 是

    有 為 生 滅 之 法 , 試 想 , 那 一 樁 事 能 夠 做 到 圓 滿 , 且 能 永 久 不 變 呢 ? 故 沒 有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6 0

    稱 為 究 竟 的 可 能 , 要 是 依 此 般 若 修 行 , 親 證 實 相 , 永 了 生 死 , 究 竟 解 脫 安

    樂 , 這 才 算 為 究 竟 ! 所 以 本 經 說 : ﹁ 究 竟 涅 槃 ,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就 是 這 個 意 思 。 茲 將 ﹁ 般 若 ﹂ 與 ﹁ 波 羅 密 多 ﹂ 合 攏 來 講 , 約 涅 槃 、 究 竟 二 義 釋 之 : 謂

    依 ﹁ 般 若 ﹂ 修 行 可 以 從 茫 茫 生 死 苦 海 中 登 了 解 脫 的 ﹁ 彼 岸 ﹂ ︵ 涅 槃 ︶ , 故

    曰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 般 若 是 能 到 彼 岸 之 法 , 波 羅 密 , 是 所 到 之 彼 岸 。 ︶ 又 般

    若 , 即 指 實 相 ﹁ 般 若 ﹂ , 實 相 是 離 一 切 生 死 煩 惱 , 離 一 切 生 死 煩 惱 , 就 是

    ﹁ 涅 槃 ﹂ , 故 曰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 以 上 約 涅 槃 義 ︶ 。 其 次 , 若 依 本 經 所 說 的

    道 理 去 如 實 修 行 , 能 夠 徹 證 實 相 般 若 , 圓 具 三 種 智 慧 │

    一 切 智 , 道 種 智 ,

    一 切 種 智 ︵ 圓 具 三 智 即 般 若 之 究 竟 ︶ , 故 曰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以 世 間 有 漏 之 智 , 無 論 怎 樣 總 談 不 到 究 竟 二 字 , 唯 本 經 所 說 的 般 若 乃 諸 佛

    菩 薩 所 證 之 清 淨 無 漏 智 , 是 一 種 圓 滿 ﹁ 究 竟 ﹂ 的 妙 ﹁ 智 慧 ﹂ , 故 謂 之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 換 言 之 : 諸 佛 菩 薩 所 證 的 智 慧 是 徹 底 的

  •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心 經 要 釋 6 1

    達 。 這 才 可 稱 為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 以 上 約 究 竟 義 ︶ 。

    要 知 道 ﹁ 波 羅 密 多 ﹂ 的 上 面 加 般 若 二 字 者 , 正 顯 示 安 樂 的 彼 岸 是 要 依

    仗 般 若 才 能 到 達 的 ; 尤 其 要 做 到 一 切 事 的 究 竟

    ││

    成 功 的 工 具 ; 復 �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