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曾國藩的家風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40416/PDF/b16_screen.pdf2014/04/16  · 人...

曾國藩的家風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40416/PDF/b16_screen.pdf2014/04/16  · 人...

Date post: 08-Jul-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2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
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星期三 B16 大公園 責任編輯:孫嘉萍 西西西西宿便Zoroastrianism Moro moors Moro 便St. Francis 對仗,是對聯 和格律詩頷聯頸聯 的要素,正格的對 仗要求上下句語法 結構相同,意義對 稱、對應、對比、 對立、相連或相因。有詩家藝高,上下 句對仗,本句中也作對偶,稱之自對, 也稱當句對,如崔玨《哭李商隱》的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本句鳥啼對花落,竹死對桐枯,而上下 句鳥啼對竹死,花落對桐枯;杜甫《秋 興八首》的 珠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 檣起白鷗,本句珠簾對繡柱,錦纜對 牙檣,而上下句珠簾對錦纜,繡柱對牙 檣。此兩例本句自對、上下相對,是為 工對。 自對本是一種技巧,有詩家 取巧 ,以本句自對而對句不求工,對之以 不同物類,試看唐人的句子:五言中的 自對,主要為並列雙音詞兩字自對,上 下句之對只取其結構相同,如李商隱《 風雨》的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風對雨,管對弦,然後風雨對管弦; 薛濤《井梧吟》的 枝迎南北鳥,葉送 往來風,南對北,往對來,然後南北 對往來。七言句式,通常是前四字兩兩 自對,然後兩句相對,如白居易《初致 士後戲酬留守牛相公,……》的 炮筍 烹魚飽餐後,擁袍枕臂醉眠時,炮筍 對烹魚與擁袍對枕臂,同是動賓結構; 杜甫《江村》的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自去對自來與相親對相近,同為偏正結構狀語加動詞 ;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閣》的 孤雲獨鳥川光暮, 萬井千山海色秋,孤雲對獨鳥與萬井對千山,皆為偏 正結構定語加名詞。 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談到自對時說: 如果上 聯句中自對,則下聯也必須句中自對,上聯和下聯之間 不必求工。又說, 甚至於上聯和下聯之間幾乎完全 不像對仗,只要句中自對是一種工對,全聯也可以認為 工對了。當今的對聯家們,常常只圖本句自對而忽略上下句 相對,可能因誤讀王力之故。王力說的是 不必求工,不是 不必求對;說的是 幾乎完全不像對仗不是 幾乎完全不是對仗像與不像是就 不是 與是說的:他們 幾乎完全不像兩兄弟,實是兩兄 弟;他們很像兩兄弟,實則並非兩兄弟。 幾乎完全不 像對仗,實乃對仗,只是 不必求工,而求語法結 構相同耳。王力舉的兩個例子正是如此: 清氣若蘭 虛懷當竹 流水長亭 春風靜宇 樂情在水 靜趣在山 幽蘭一室 修竹萬山 蘭、水,竹、山儘管物類(古人稱作詞類)不同, 但都是名詞(語法學上的詞類),句中都作賓語;而另 一聯,不管動詞流,還是名詞春,句中都作形容詞用, 是為定語。語法結構相同,詞性必定相同;詞性相同, 有時語法結構未必相同。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談到 唐代詩文,或於一句 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舉了詩文若干例子,其中 文的對偶句,語法結構也是相同的,試擇其選自《滕王 閣序》的兩例說一說: 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騰、起是動詞,對 顏色名稱紫、青,看似 不像,然句中騰、起、紫、 青皆為定語,看一看原文句子當更清楚: 騰蛟起鳳 孟學士之詞宗→孟學士之詞宗(是)騰 蛟起鳳(飛騰的蛟、起舞的鳳) 紫電青霜 王將軍之武庫→王將軍之武庫(藏)紫 電青霜(寶劍)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 和五湖是偏正結構,蠻荊和甌越也是偏正結構。蠻荊: (古稱南)蠻的荊(州);甌越:(古時國都在東)甌 的越(地)。 須知,不管是修辭講的對偶,還是詩詞講的對仗, 都是指上下兩句的相對,誠如王力先生言, 古代的儀 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歷。如果 連語法結構相同都不講究,那可就 方便多了,譬如 清風明月這樣自對的結構,就可以任何自對的形 式對之:花鳥/蟲魚(花鳥與蟲魚自對)、多彩多姿、 載舞載歌、無慮無憂、虎嘯龍吟、走馬觀花、浩浩蕩蕩 ……,如此,從形式看已不成對,整體已失去對聯的形 態和特點。 總之,對聯的自對,應該是本句自對然後兩句相對 ,相對可嚴可寬,寬以語法結構相同為限,語法結構不 同則不成其為對聯矣。 對於從小就生活在 贛撫平原的我來說,山 是稀罕物,只存活在字 典裡,了無印象。故鄉 屬江南丘陵,晨昏之間 ,或站在村口,或立於 田畈,或爬上樹去極目 遠眺,隱隱約約的山形,依稀可辨,成了雲上最 美的天際弧線。 直到八歲那年,父親帶我同遊廬山,才知道 所見的天邊遠山,只是矮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旅遊對生活在城裡的人 來說,也非易事,對鄉下人而言,更是新奇。父 親知道機會難得才執意要讓我去嘗這個鮮。 那年國慶節,父親所在的村小組織優秀教師 去廬山旅遊,愛子心切,費盡唇舌,把我給捎上 了。當時交通極為不便,一早從村裡出發,走路 到鎮上坐班車,趕到縣城轉火車,取道南昌抵達 九江,再上廬山。一路辛勞不必提,猶記得,起 早摸黑,我睏得不行,邁不開腿,睜不開眼,醒 過來,卻發現自己趴在父親的背上。還要逃票。 我的費用全部自掏,家窮,能省一點是一點,每 每進站要量身高,我都恨不得縮成一團。出南昌 火車站,父親迫不得已想出一招,要我自己一個 人走出去。茫茫人流中,我有一種深深的孤寂 感。 終於上了廬山,遊覽含鄱口時,明明天朗氣 清,打個轉回來,雲蒸霧漫,伸手看不清五指。 我慌了神,對着空茫的雲霧高喊: 爸爸!親跑過來,抓牢我的手,摸回至旅遊車。轉至下 一個景點,雲消霧散,天地清悅。 一山的雲霧,讓我感覺到大自然的太神奇。 在廬山,父親給我買了一件漂亮的成衣。穿的衣 一向都是村裡裁縫師傅做的,第一次穿買的成衣 ,那高興勁烘暖了一顆少年心。 下山後,父親知道我喜歡旅遊,特意給我訂 閱了一本《旅遊》雜誌,無力支付旅遊費用,只 好讓我在紙上旅遊。高一時,語文老師布置作文 《第一次》,我欣然寫下《第一次遊廬山》,得 了全班惟一一個 。有彼遊,才有此優。 八歲的廬山,幸福的雲霧,是父親構築的一 道彩虹,我快樂無比地走在上面,激起了人生小 歡喜,激發了對山水自然,對遠方風景的渴盼。 那年的廬山雲霧不曾散去,一直瀰漫在我人 生旅途中,它的名字叫父愛。 所謂家風,指在一個家庭 或家族成員中沿襲下來的道德 風貌和家庭傳統。全民談家風 ,是件大好事,於是想起晚清 第一名臣曾國藩。 作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 者,曾國藩一生秉承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條,把 齊家擺在突出位置,他疏理治家方略,形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的治家八字 訣,推出 尚廉、尚謙、尚勞的家教家規,使世代 子孫從中受益,曾國藩秉承的家風很值得今人借鑒。 最能體現曾國藩家風的,當然是收錄一千五百封 信札的《曾國藩家書》了。該 家書記錄了曾國藩 三十年從政、領軍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獵內容涵蓋 教子、持家、治學、交友、修身、理財、用人、處世 、治軍、從政等方方面面。 一滴水可見陽光,曾 氏行文從容鎮定,運筆揮灑自如,於平平無奇 拉家 中蘊含許多真知灼見,充滿人文關懷,具有極強 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這是一部真實生動的生 活寶鑒,難怪它成為中華傳世家教之經典。歷年來筆 者多次拜讀該書,越讀越覺得意味深長、歷久彌香。 我們讀《曾國藩家書》,最看重的還是其家庭教 育,這些全表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及諸弟的家 書中。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曾國藩受此薰陶並發 揚光大。無論在教子讀書、研究學問、勤儉持家、自 尊自立、修身養性、做官從政等各個方面,他都傳承 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其學養造詣和道德操守呼之欲 出。所以民間素有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 之說,近代曾國藩更被奉為 官場楷模。研讀 家書,曾國藩確實不愧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 神偶像曾國藩出身農家,他終其一生與儉樸相伴。筆者 探訪過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的曾國藩故居 思雲館導遊介紹,曾國藩不講究膳食,通常每頓飯只有 一個菜,因此博得 一品宰相美譽。三十歲時曾國 藩做過一件緞馬褂,卻每年只在喜慶日穿一下,珍藏 三十年而不換新的。在京城上朝,他堅決不坐一品官 轎,只坐普通藍呢轎子。他小女兒少時隨母到兩江總 督府,穿一條綴青邊的黃綢褲,曾國藩覺得太奢華, 命她立即換一條沒花邊的褲子……有這等嚴父,曾家 老少自然始終傳承儉樸家風,誰也不敢越軌半步。 在家書中,曾國藩寫道: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 以長久。他要求妻兒和媳婦每日紡紗、做鞋,新媳 婦進門無論出身如何均須下廚和做家務;他要求家人 不得借侯府之家擺闊氣, 後輩子侄出門宜常走路, 不可動用輿馬。曾國藩終其一生明道京師經世、寧 靜致遠,君子為學、厚德載物。他父慈子孝、兄友弟 恭,以簡養儉、以廉明志,他以自己立德、立功、立 言的實踐,贏得後世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譽。 他的《家書》堪稱中國近代家教範本、中華優秀家風 的結晶。正是靠這種優良嚴謹的家風,使曾國藩的家 庭教育大為成功,其子女後代一個個牢記父訓,勤奮 好學、廉潔處世,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才。 優秀家風加之家學淵源、嚴格要求,曾國藩的兄 弟子侄、親朋好友乃至門生故舊深受影響,曾氏後裔 人才輩出,構成一個名聲遠播的名門望族。 據統計,曾國藩兄弟五房中出過成功人士約二百 四十多位,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學者、科 學家和高級幹部,其中有光祿大夫、建威將軍曾紀官 、曾廣鑾,翰林曾廣鈞,資政大夫曾廣江,刑部員外 郎曾廣鎔,女詩人曾廣珊,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 翻譯家曾寶葹,化學家曾昭掄,教授曾昭枚、曾昭權 、曾昭億、曾憲楷、曾憲柱、曾憲森,考古學家兼博 物館學家曾昭燏,園藝學家曾憲樸,全國婦聯副主席 曾憲植,研究員曾憲榛,出版家曾憲元,畫家曾厚熙 ,導演曾憲滌等等。 曾國藩曾是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數十年來國 人對其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無論力挺他的人抑或憎恨他的人,對他的家書無不追 捧備至拍案叫好。毛澤東曾誇曾國藩是 辦事(幹事 業)兼傳教(傳播思想學說)之人,說 愚於近人 ,獨服曾文正,足見曾氏影響之大。 《曾國藩家書》何止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 更是一部蘊含為人哲理、指導做人處世、持家教子的 家風寶典!當今社會,父母無不 望子成龍女成鳳,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國家民族的棟樑 之才?讀一讀《曾國藩家書》定會大有裨益。曾家何 以能顛覆 富不過三的潛規則,從這本家書也不難 看出箇中奧秘!順便說一句,在 階級鬥爭為綱年代,《曾國藩家書》是絕不可能面世的,今天能讀 到此書,實乃國之幸、民之福也! 滿沿便香港的地名 曾國藩的家風 馬承鈞 辣湯 陳紹龍 在南派京劇 界中,最有影響 的,當推周信芳 所創建的 麒派 藝術了。周信 芳,藝名 麒麟 (一八九五 至一九七五),六歲時,隨陳長興練功 學戲,七歲登台,在《鐵蓮花》中配演 娃娃生。一九○六年,隨王鴻壽(三麻 子)赴漢口演出,取名 七齡童。後 流動演出於蕪湖及滬寧線一帶,改名 七靈童。一九○七年到上海,開始用 麒麟童為藝名。他對京劇藝術一直 進行大膽的改革,在演唱方面也顯示了 深厚的功力,逐漸為人所讚賞,以 享譽中外,追隨者日益增多,紛紛 投入麒門學藝。甚至連電影、話劇、滬 劇、淮劇、揚劇等藝術領域的演員,如 石揮、趙丹、邵濱孫、馬麟童等,也都 麒派自稱。而京劇名家如裘盛戎 、袁世海及童芷苓、趙曉嵐與高盛麟等 ,則被稱為 麒派花臉麒派花旦 麒派武生,由此可見,他的藝 術聲望已達到令人嘆服的水平。 麒派藝術,風靡大江南北。崇 拜周信芳的弟子眾多,私淑者更是不可 勝數。他早在十幾歲未成年時,就收了 開門弟子程毓章。而與他年齡不相上下的高百歲,雖 然早已成名,卻也要拜他為師。在麒門中,號稱 大弟子的有:程毓章、高百歲、陳鶴峰、王瀛洲、 于宗瑛、王富英、李如春、王少樓、徐鴻培與楊寶童 。其中,很多都是各團的 頭牌演員。除此以外, 著名的 麒派弟子還有:陳筱穆、王椿柏、劉文魁 、劉澤民、孫鵬志、小王桂卿、陳鶴昆、李桐森、錢 麟童、卞韻良、張銘聲、呂君麟等等,幾乎在南方的 老生演員,無不都是麒門後人。一九三九年,上海京 劇界為難民籌款,舉辦兩場義演,號稱 文武老生總 動員,大軸戲是《鴻門宴》與《追韓信》,主要角 色,全是 麒派弟子。在《鴻門宴》中,由陳鶴峰 演張良、高百歲演項羽、李如春演樊噲、王富英演項 莊、楊寶童演劉邦。在《追韓信》中,則由高百歲、 陳鶴峰同演蕭何、王富英演韓信、楊寶童演劉邦、劉 斌昆演夏侯嬰,都是這兩齣 麒派名劇的最佳人選 ,曾經轟動一時。 到了建國以後,周信芳又分批收了十五位學生。 他們是:李少春、李和曾、張學海、蕭潤增、逯興才 、管韻華、徐敏初、曹藝斌、董春柏、沈金波、童祥 苓、孫鵬麟、明毓昆、李師斌與霍鑫濤。其中,有不 少是 京朝派關外派的著名演員。而,周信 芳之子周少麟,後來也 子承父業,成了有名的 麒派老生。此時,可稱為 麒派的鼎盛時期。 但是,到了 文革以後,周信芳被迫害而死。 他的眾多的弟子們,也都已屆老年,或衰弱病故,或 退出舞台,能夠重上舞台的,寥寥無幾。在上世紀八 十年代以後,當時有些在世的 麒門弟子,如李如 春、徐鴻培、呂君樵、孫鵬志、劉澤民、李桐森、董 春柏、小王桂卿、蕭潤增、小趙松樵等,曾多次示範 演出,並舉辦 麒派藝術學習班,培養了王全熹、 吳國瑞、小趙君甫、朱文虎、計鎮華、朱立貴、蔡際 東等 麒派演員。另外,在各地也出現了一批能演 麒派戲的優秀人才。如湖南的陳少雲、浙江的趙 麟童、鞍山的小麟童以及吉林的裴永杰等,他們努力 繼承 麒派藝術,為了 麒派的興旺發達作出了 很大的貢獻。 叢譚 叢譚 什錦 什錦 男女 男女 地北 地北 H H K K 人與事 人與事
Transcript
Page 1: 曾國藩的家風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40416/PDF/b16_screen.pdf2014/04/16  · 人 與事 B16大公園 責任編輯:孫嘉萍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星期三

人人與與事事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星期三B16大公園1051673責任編輯孫嘉萍

讀了饒玖才的《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冊下冊合起

來八百多頁是名副其實的﹁鉅著﹂了

作者為了寫這套書化了不少功夫去搜查資料從各種途徑

中翻查香港歷史找出市區不少街道命名的出處確實得來不

易令讀者趣味大增

有些地名跟隨歷史幾經改變面目全非例如現時的銅

鑼灣本來叫東角與西環的西角遙遙相對今天銅鑼灣還保留

有東角道的街名英軍初佔領港島後集中經營現時的中環一

帶港島南岸由西至東取名西環到上環到中環到下環環即

是海灣下環後來改稱灣仔

現時的銅鑼灣最繁盛的購物區一帶開埠時只屬偏僻地區

是怡和(渣甸)公司的貨倉及廠房山上是他們的高級職員

宿舍大坑山今天還叫渣甸山現時銅鑼灣商務印書館前的電

車路還是叫怡和街旁邊的糖街是怡和公司的

製糖廠舊址利希慎後來把怡和公司的前山買下

建成利園遊樂場利舞台便是遊樂場的戲院部

分利園遊樂場拆卸後改建商住區街道還保留

利氏家族的命名如希慎道利園山道以他們

家鄉四邑地方命名的新會道恩平道新寧道

和以鄉賢命名如紀念陳白沙的白沙道紀念梁

啟超的啟超道等可見舊日商人的文化色彩

書中談及香港開埠早期的少數族裔其他書

中亦少見提到如來自印度的祆教(

Zo ro ast ria nis m

早期香港人俗稱白頭教)徒在港

知名人士中有摩地遮打羅

旭龢律敦治都是翹楚人物

著名商人留下以他們名字

命名的街道和醫院天星小輪

也是由祆教徒創辦的公司標

誌那顆星星是祆教的標誌

開埠早期殖民地政府中層

僱用了不少澳門土生葡萄牙人

因他們懂英語也能夠用粵語與華人溝通灣仔

中環交界的聖佛蘭士街一帶是他們的聚居地九

龍半島割讓後有葡人開發何文田的梭椏道成為

他們另一聚居點

書中談到香港人把印度人叫﹁摩羅差﹂的來

源也很有趣﹁摩羅﹂(M

o r o

)是葡萄牙人對

來自北非的摩爾人(m

o or s

)伊斯蘭教徒的稱呼

葡萄牙人到印度後佔領果亞因當地人膚色黝

黑信仰伊斯蘭教也叫他們﹁摩羅﹂(M

or o

華人跟隨香港開埠後印裔人來港當軍人和

警察者眾華人稱軍人和警察為當差故叫印度

人作﹁摩羅差﹂

不過書中對新界地名如何受到中國南方的原居民如輋族

和蜑民影響有點模糊他舉了不少典型的南方輋族原居民的地

名如帶輋(斜)洞(峒)等地名可是書中說這些地區都

是客家人聚居便省略過去其實新界有禾輋坪輋菠蘿輋

古洞沙螺洞洞梓等地取名都明顯與早期本地的輋族有關

中國大陸近年做了不少研究探討嶺南廣東地區客家人和輋

族的關係可供參考

又如書中談香港早期的醫院也忽略了天主教在醫療方面

的貢獻天主教嘉諾撒修女會一八六

年來港除了開辦學校

和孤兒院外醫院也是他們一個主要服務環節一八六九年已

在灣仔開辦第一家聖方濟各(聖佛蘭士S t

Fra n ci s

)醫院現

時還維持的嘉諾撒醫院則改由明愛機構管理

對仗是對聯和格律詩頷聯頸聯的要素正格的對仗要求上下句語法結構相同意義對稱對應對比

對立相連或相因有詩家藝高上下句對仗本句中也作對偶稱之自對也稱當句對如崔玨《哭李商隱》的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本句鳥啼對花落竹死對桐枯而上下句鳥啼對竹死花落對桐枯杜甫《秋興八首》的 「珠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檣起白鷗」本句珠簾對繡柱錦纜對牙檣而上下句珠簾對錦纜繡柱對牙檣此兩例本句自對上下相對是為工對

自對本是一種技巧有詩家 「取巧」以本句自對而對句不求工對之以不同物類試看唐人的句子五言中的自對主要為並列雙音詞兩字自對上下句之對只取其結構相同如李商隱《風雨》的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風對雨管對弦然後風雨對管弦薛濤《井梧吟》的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南對北往對來然後南北對往來七言句式通常是前四字兩兩自對然後兩句相對如白居易《初致士後戲酬留守牛相公helliphellip》的 「炮筍烹魚飽餐後擁袍枕臂醉眠時」炮筍對烹魚與擁袍對枕臂同是動賓結構

杜甫《江村》的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自去對自來與相親對相近同為偏正結構狀語加動詞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閣》的 「孤雲獨鳥川光暮萬井千山海色秋」孤雲對獨鳥與萬井對千山皆為偏正結構定語加名詞

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談到自對時說 「如果上聯句中自對則下聯也必須句中自對上聯和下聯之間不必求工」又說 「甚至於上聯和下聯之間幾乎完全不像對仗只要句中自對是一種工對全聯也可以認為工對了」

當今的對聯家們常常只圖本句自對而忽略上下句相對可能因誤讀王力之故王力說的是 「不必求工」不是 「不必求對」說的是 「幾乎完全不像對仗」不是 「幾乎完全不是對仗」 「像與不像」是就 「不是與是」說的他們 「幾乎完全不像兩兄弟」實是兩兄弟他們很像兩兄弟實則並非兩兄弟 「幾乎完全不像對仗」實乃對仗只是 「不必求工」而求語法結構相同耳王力舉的兩個例子正是如此

清氣若蘭 虛懷當竹 流水長亭 春風靜宇樂情在水 靜趣在山 幽蘭一室 修竹萬山蘭水竹山儘管物類(古人稱作詞類)不同

但都是名詞(語法學上的詞類)句中都作賓語而另一聯不管動詞流還是名詞春句中都作形容詞用是為定語語法結構相同詞性必定相同詞性相同有時語法結構未必相同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談到 「唐代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舉了詩文若干例子其中文的對偶句語法結構也是相同的試擇其選自《滕王閣序》的兩例說一說

「騰蛟起鳳」 對 「紫電青霜」 騰起是動詞對顏色名稱紫青看似 「不像」 然句中騰起紫青皆為定語看一看原文句子當更清楚

騰蛟起鳳 孟學士之詞宗rarr孟學士之詞宗(是)騰蛟起鳳(飛騰的蛟起舞的鳳)

紫電青霜 王將軍之武庫rarr王將軍之武庫(藏)紫電青霜(寶劍)

「襟三江而帶五湖」對 「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和五湖是偏正結構蠻荊和甌越也是偏正結構蠻荊(古稱南)蠻的荊(州)甌越(古時國都在東)甌的越(地)

須知不管是修辭講的對偶還是詩詞講的對仗都是指上下兩句的相對誠如王力先生言 「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歷」如果連語法結構相同都不講究那可就 「方便」多了譬如像 「清風明月」這樣自對的結構就可以任何自對的形式對之花鳥蟲魚(花鳥與蟲魚自對)多彩多姿載舞載歌無慮無憂虎嘯龍吟走馬觀花浩浩蕩蕩helliphellip如此從形式看已不成對整體已失去對聯的形態和特點

總之對聯的自對應該是本句自對然後兩句相對相對可嚴可寬寬以語法結構相同為限語法結構不同則不成其為對聯矣

對於從小就生活在贛撫平原的我來說山是稀罕物只存活在字典裡了無印象故鄉屬江南丘陵晨昏之間或站在村口或立於田畈或爬上樹去極目

遠眺隱隱約約的山形依稀可辨成了雲上最美的天際弧線

直到八歲那年父親帶我同遊廬山才知道所見的天邊遠山只是矮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旅遊對生活在城裡的人來說也非易事對鄉下人而言更是新奇父親知道機會難得才執意要讓我去嘗這個鮮

那年國慶節父親所在的村小組織優秀教師

去廬山旅遊愛子心切費盡唇舌把我給捎上了當時交通極為不便一早從村裡出發走路到鎮上坐班車趕到縣城轉火車取道南昌抵達九江再上廬山一路辛勞不必提猶記得起早摸黑我睏得不行邁不開腿睜不開眼醒過來卻發現自己趴在父親的背上還要逃票我的費用全部自掏家窮能省一點是一點每每進站要量身高我都恨不得縮成一團出南昌火車站父親迫不得已想出一招要我自己一個人走出去茫茫人流中我有一種深深的孤寂感

終於上了廬山遊覽含鄱口時明明天朗氣清打個轉回來雲蒸霧漫伸手看不清五指我慌了神對着空茫的雲霧高喊 「爸爸」父親跑過來抓牢我的手摸回至旅遊車轉至下

一個景點雲消霧散天地清悅一山的雲霧讓我感覺到大自然的太神奇

在廬山父親給我買了一件漂亮的成衣穿的衣一向都是村裡裁縫師傅做的第一次穿買的成衣那高興勁烘暖了一顆少年心

下山後父親知道我喜歡旅遊特意給我訂閱了一本《旅遊》雜誌無力支付旅遊費用只好讓我在紙上旅遊高一時語文老師布置作文《第一次》我欣然寫下《第一次遊廬山》得了全班惟一一個 「優」有彼遊才有此優

八歲的廬山幸福的雲霧是父親構築的一道彩虹我快樂無比地走在上面激起了人生小歡喜激發了對山水自然對遠方風景的渴盼

那年的廬山雲霧不曾散去一直瀰漫在我人生旅途中它的名字叫父愛

所謂家風指在一個家庭或家族成員中沿襲下來的道德風貌和家庭傳統全民談家風是件大好事於是想起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

作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國藩一生秉承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條把 「齊家」擺在突出位置他疏理治家方略形成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的治家八字訣推出 「尚廉尚謙尚勞」的家教家規使世代子孫從中受益曾國藩秉承的家風很值得今人借鑒

最能體現曾國藩家風的當然是收錄一千五百封信札的《曾國藩家書》了該 「家書」記錄了曾國藩三十年從政領軍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獵內容涵蓋教子持家治學交友修身理財用人處世治軍從政等方方面面 「一滴水可見陽光」曾氏行文從容鎮定運筆揮灑自如於平平無奇 「拉家常」中蘊含許多真知灼見充滿人文關懷具有極強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這是一部真實生動的生活寶鑒難怪它成為中華傳世家教之經典歷年來筆者多次拜讀該書越讀越覺得意味深長歷久彌香

我們讀《曾國藩家書》最看重的還是其家庭教育這些全表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及諸弟的家書中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曾國藩受此薰陶並發揚光大無論在教子讀書研究學問勤儉持家自

尊自立修身養性做官從政等各個方面他都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其學養造詣和道德操守呼之欲出所以民間素有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之說近代曾國藩更被奉為 「官場楷模」研讀家書曾國藩確實不愧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 「精神偶像」

曾國藩出身農家他終其一生與儉樸相伴筆者探訪過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的曾國藩故居「思雲館」

導遊介紹曾國藩不講究膳食通常每頓飯只有一個菜因此博得 「一品宰相」美譽三十歲時曾國藩做過一件緞馬褂卻每年只在喜慶日穿一下珍藏三十年而不換新的在京城上朝他堅決不坐一品官轎只坐普通藍呢轎子他小女兒少時隨母到兩江總督府穿一條綴青邊的黃綢褲曾國藩覺得太奢華命她立即換一條沒花邊的褲子helliphellip有這等嚴父曾家老少自然始終傳承儉樸家風誰也不敢越軌半步

在家書中曾國藩寫道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他要求妻兒和媳婦每日紡紗做鞋新媳婦進門無論出身如何均須下廚和做家務他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擺闊氣 「後輩子侄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輿馬」曾國藩終其一生明道京師經世寧靜致遠君子為學厚德載物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簡養儉以廉明志他以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實踐贏得後世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譽

他的《家書》堪稱中國近代家教範本中華優秀家風的結晶正是靠這種優良嚴謹的家風使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大為成功其子女後代一個個牢記父訓勤奮好學廉潔處世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才

優秀家風加之家學淵源嚴格要求曾國藩的兄弟子侄親朋好友乃至門生故舊深受影響曾氏後裔人才輩出構成一個名聲遠播的名門望族

據統計曾國藩兄弟五房中出過成功人士約二百四十多位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學者科學家和高級幹部其中有光祿大夫建威將軍曾紀官曾廣鑾翰林曾廣鈞資政大夫曾廣江刑部員外郎曾廣鎔女詩人曾廣珊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化學家曾昭掄教授曾昭枚曾昭權曾昭億曾憲楷曾憲柱曾憲森考古學家兼博物館學家曾昭燏園藝學家曾憲樸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研究員曾憲榛出版家曾憲元畫家曾厚熙導演曾憲滌等等

曾國藩曾是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數十年來國人對其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力挺他的人抑或憎恨他的人對他的家書無不追捧備至拍案叫好毛澤東曾誇曾國藩是 「辦事(幹事業)兼傳教(傳播思想學說)之人」說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足見曾氏影響之大

《曾國藩家書》何止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含為人哲理指導做人處世持家教子的家風寶典當今社會父母無不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國家民族的棟樑之才讀一讀《曾國藩家書》定會大有裨益曾家何以能顛覆 「富不過三」的潛規則從這本家書也不難看出箇中奧秘順便說一句在 「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曾國藩家書》是絕不可能面世的今天能讀到此書實乃國之幸民之福也

﹁千年一碗湯﹂一碗湯喝千年說的就是辣湯

雞蛋餃子是由主食變成了菜品那辣湯則相反它是由菜

品變成了主食

江淮之間的辣湯原先只是桌上的一道菜其做法跟中原地

區的胡辣湯酸湯相似我們也叫它麻胡湯因為湯裡胡椒和

辣椒放得猛其味以麻辣為主再則它以山芋粉勾芡糊狀

﹁胡﹂﹁糊﹂同音

作為一道菜的辣湯文氣得多其做法也講究麻辣味淡

所放的配料葷素皆可肉丁雞丁也放千張絲海帶絲豆

腐丁的雞蛋攤成皮切成絲或者將蛋花澆成絮狀也成海帶

褐雞蛋黃豆腐白蒜花綠菜品講究色香味色字當先

辣湯點得頭籌好看辣湯上桌之前斷不可忘了在湯上澆點麻

油澆成年輪狀再在﹁年輪﹂上撒些磨碎的炒過的花生米

撒上蒜花香味隨着縷縷熱氣溢出

聞到辣湯香還不待上菜人把盛辣湯的碗

在桌上放定食客已把湯勺拿在了手裡一人

一勺也是因為辣燙早點入口下肚能喝出

響聲性急的往往吃虧把一勺湯猛也喝下去

舌頭遭罪了燙得受不了在口腔裡直跳

又不好意思吐出來只好仰面用舌頭不停地

攪動讓湯在口腔裡變涼好喝也要耐着性子

舀少點在湯面吹兩口把勺內的湯吹出波

痕來散些熱再入口不遲唯其如此辣湯

常拿人開涮其實是食客自行取樂每每上這

道菜的時候總有人開玩笑道﹁噯這湯

一點也不熱﹂聽到這話的

時候你就要注意了有玄機

千萬不能當真只是玩笑

你要信以為真以為湯不

熱猛一勺入口那非燙得

你﹁嗷嗷﹂叫不可

一勺一勺說話不停

喝湯不止言談之間第一

道能聽到碗底響的菜準是辣湯

辣湯作為主食其實它只是早點﹁巨野東

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蘇東坡在徐州

做知府說的黃河奪淮的事也關我的家鄉徐州

人所說的辣湯也是早點只是他們﹁恣食黃河

鱣﹂喜歡把黃鱔魚絲放在辣湯裡我們覺得

鱔魚腥少有放的辣湯的做法與作為菜品的

辣湯基本相同只是配料要簡單得多

辣湯裡的主料之一就是麵筋麵筋是和好

的麵粉搓洗出來的麵成團用水不停地淋去

澱粉最後剩下的纖維感極明顯的就是麵筋了洗好的麵筋打

成把像紡好的紗錠放在清水裡麵筋菜市場有單獨賣的

炒青椒炒肉絲都好勁道有嚼勁口感好做辣湯的麵筋

撕成條狀長不盈寸辣湯裡另外主要的配料就是海帶絲和千

張絲講究一點的也有在辣湯裡澆些蛋花作為主食的辣湯胡

椒粉放的就少多了辣椒也多是辣椒醬伴的因為有人怕辣

餐飲店老闆就把辣椒醬放在餐桌上你愛放不放放多放少也

自作主張

早晨我所住的城市盱眙沿淮河小吃攤上辣湯是市民的

早餐主打當然賣辣湯的攤位邊上除了賣包子或是賣煎餅

的之外也多有賣炸油條或是烙燒餅的一乾一稀硬食你自

己挑辣湯是沒得選的人人都喝人人都愛喝面朝淮河

嚼着餅喝着湯片刻小坐之後一天有滋有味的生活從喝辣

湯便開始了

香港的地名 關 平說說對聯的自對

陳錫波 曾國藩的家風 馬承鈞

八歲的幸福

陳志宏

辣湯 陳紹龍

在南派京劇界中最有影響的當推周信芳所創建的 「麒派」藝術了周信芳藝名 「麒麟童」(一八九五

至一九七五)六歲時隨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在《鐵蓮花》中配演娃娃生一九六年隨王鴻壽(三麻子)赴漢口演出取名 「七齡童」後流動演出於蕪湖及滬寧線一帶改名 「七靈童」一九七年到上海開始用「麒麟童」為藝名他對京劇藝術一直

進行大膽的改革在演唱方面也顯示了深厚的功力逐漸為人所讚賞以 「麒派」享譽中外追隨者日益增多紛紛投入麒門學藝甚至連電影話劇滬劇淮劇揚劇等藝術領域的演員如石揮趙丹邵濱孫馬麟童等也都以 「麒派」自稱而京劇名家如裘盛戎袁世海及童芷苓趙曉嵐與高盛麟等則被稱為 「麒派花臉」 「麒派花旦」與 「麒派武生」由此可見他的藝術聲望已達到令人嘆服的水平

「麒派」藝術風靡大江南北崇拜周信芳的弟子眾多私淑者更是不可勝數他早在十幾歲未成年時就收了

開門弟子程毓章而與他年齡不相上下的高百歲雖然早已成名卻也要拜他為師在麒門中號稱 「十大弟子」的有程毓章高百歲陳鶴峰王瀛洲于宗瑛王富英李如春王少樓徐鴻培與楊寶童其中很多都是各團的 「頭牌」演員除此以外著名的 「麒派」弟子還有陳筱穆王椿柏劉文魁劉澤民孫鵬志小王桂卿陳鶴昆李桐森錢麟童卞韻良張銘聲呂君麟等等幾乎在南方的老生演員無不都是麒門後人一九三九年上海京劇界為難民籌款舉辦兩場義演號稱 「文武老生總動員」大軸戲是《鴻門宴》與《追韓信》主要角色全是 「麒派」弟子在《鴻門宴》中由陳鶴峰演張良高百歲演項羽李如春演樊噲王富英演項莊楊寶童演劉邦在《追韓信》中則由高百歲陳鶴峰同演蕭何王富英演韓信楊寶童演劉邦劉斌昆演夏侯嬰都是這兩齣 「麒派」名劇的最佳人選曾經轟動一時

到了建國以後周信芳又分批收了十五位學生他們是李少春李和曾張學海蕭潤增逯興才管韻華徐敏初曹藝斌董春柏沈金波童祥苓孫鵬麟明毓昆李師斌與霍鑫濤其中有不少是 「京朝派」與 「關外派」的著名演員而周信芳之子周少麟後來也 「子承父業」成了有名的 「麒派老生」此時可稱為 「麒派」的鼎盛時期

但是到了 「文革」以後周信芳被迫害而死他的眾多的弟子們也都已屆老年或衰弱病故或退出舞台能夠重上舞台的寥寥無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當時有些在世的 「麒門」弟子如李如春徐鴻培呂君樵孫鵬志劉澤民李桐森董春柏小王桂卿蕭潤增小趙松樵等曾多次示範演出並舉辦 「麒派」藝術學習班培養了王全熹吳國瑞小趙君甫朱文虎計鎮華朱立貴蔡際東等 「麒派」演員另外在各地也出現了一批能演「麒派」戲的優秀人才如湖南的陳少雲浙江的趙

麟童鞍山的小麟童以及吉林的裴永杰等他們努力繼承 「麒派」藝術為了 「麒派」的興旺發達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文文史史叢譚叢譚

文文化化什錦什錦

飲飲食食男女男女

天天南南地北地北

HH KK人與事人與事

麒門後人

鄧小秋

鳳凰城一角

(攝影)李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