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汇编 - 西安外国语大学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汇编 - 西安外国语大学

Date post: 29-Jan-2023
Category:
Upload: khangminh22
View: 0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416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汇编 2016 12
Transcript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汇编

2016 年 12 月

目 录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专项规划……………………………………17

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22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学研究专项规划……………………………………………………28

西安外国语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33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规划……………………………………………38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43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基础建设专项规划………………………………………………48

党政管理部门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52

西安外国语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59

西安外国语大学组织部·统战部·党校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63

西安外国语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69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73

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78

共青团西安外国语大学委员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83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事处(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88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93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00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05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16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21

西安外国语大学财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25

西安外国语大学审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27

西安外国语大学资产管理处(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30

西安外国语大学保卫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36

西安外国语大学离退休职工工作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41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建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45

西安外国语大学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51

教学、科研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55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62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74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78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190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实验基地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5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12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21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30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36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51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66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73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88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00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11

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17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25

西安外国语大学体育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34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汉学院(孔子学院工作处、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

安]办公室)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37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际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48

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夜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352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63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65

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72

教辅、附属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78

西安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89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96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医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399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401

- 1 -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为了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

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

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陕西省《关于深化改革推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 年)》和《陕西高等学校学

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文件以及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学校实

际,特制定学校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学校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科体系和专业布局更加合理

立足自身传统,创新学科专业发展模式,初步建立起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为迈向特色鲜明

的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

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 个专业学位点,49 个本科专业,7

个辅修专业,确立了以外语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主体,文、

经、管、法、理、教、艺协调发展、融合渗透的学科体系和专业布

局。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经过长期发展与凝练,形成了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学术型与

- 2 -

专业型协调发展,“外语+”与“专业+”培养模式相得益彰,专业

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突出了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具备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

教学示范课程和特色专业,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在全国

英语演讲大赛、模拟联合国、挑战杯等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

280多项,考研、留学录取率 25%以上,毕业生受到国家部委、跨国

公司等用人单位好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三)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营造氛围,

加大投入,建成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欧美文学研

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和一系列学术研究平

台,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发表论文 2800 余篇,核心

期刊以上论文 8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 91部。获批并完成国家

级项目 15 项,省部级项目 98 项,地厅级项目 232 项。获得各级各

类科研成果奖励 66 项。《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

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依托陕西省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师

资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新进教职

工 256 名,其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132 人,入选陕西省“百人

计划”项目 20人,获批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 1个。实施“西外

学者”计划,聘请 165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实施“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派出 260余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

平大学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5 人获批二级教授,20 人获批三级教

授;16 人次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

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和人

- 3 -

才称号。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稳步推进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多所大学和教

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双校园”项目,与国外大学联

合培养博士、硕士、学士,与国际专业认证机构合作开办 ACCA、CIMA、

CFA教改班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美国、新加坡、泰国、法国和英国等

国的海外实习基地。在国外设立 3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与俄

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建立了汉语

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组建了中亚学院专门开展中亚国家留学生教

育。

(六)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学校积极开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政

府支持,清偿新校区建设贷款债务 7.6 亿元,摆脱了长期制约学校

发展的债务瓶颈。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总额达到 18.53 亿

元,较 2010年增长了 30%。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

民生工程、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育人

环境、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七)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

政建设等工作,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为促

进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校党委认真组

织党员和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

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功召开西安外国语

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

提升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廉政建设主体责

- 4 -

任和监督责任;扎实开展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和发展统

一战线,积极推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离退休人员服务保

障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

性。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虽然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高等教

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制约着学校的可

持续发展。

(一)主要问题与困难

1. 体制机制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能满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

求,一级统管现象制约了体制机制的高效运行,影响了二级单位积

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

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领军人才培育有待加强

现有人才队伍尚不能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影响力的学

术领军人物欠缺,部分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的

整体实力有待提高;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

升。

3. 学科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学科发展不够平衡,优势学科单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

顶尖学科匮乏,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学科少,学科建设创新不足,学

科的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尚需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有

待进一步增强。

4.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创新

- 5 -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信息技

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力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实习

实践基地不完善,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够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

1. 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统筹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

决策,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

色、扩大国内外影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期待高

校在区域产业创新、人力资源形成、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做

出贡献,出台的高等教育规划着力于规模调整与质量提升,并提出

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新思路,提出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

革、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和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举措,明确

了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为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 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和教职工的期待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学校在办学水平、人才质量、管理效能、

资源配置、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广大师生员工希望通

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愿望非常强烈。特别是在

学校发展中,形成的科学民主、团结奉献、创新务实、自强不息的

精神,成为推动学校深化内涵式发展和实施综合改革的动力源泉。

三、“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

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方向,

- 6 -

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

绕高水平、国际化、区域性的发展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办学

特色,加强内部治理,注重内涵发展,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

设,着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办学定位

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以外语教育为主

体,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特色,建设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与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与文化自觉、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

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现代化建设。

(三)办学特色

外语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语言类学科与非语言

类学科协调发展,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互补融合,开放式国际化办

学与服务地方发展紧密联系。

(四)发展思路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

方向,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出标志性学术

成果;深化改革,下移管理重心,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广开门路,

拓宽渠道,提高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率;改善待遇,关心教职工生活,

调动工作积极性。

- 7 -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愿景

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

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

传承相得益彰,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特色

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科布局整体优化,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外国语言文学

和部分学科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其他学科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语言专业群和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吸引优秀生源的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

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精湛的专业技能、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公民素养;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

深入,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智库建设水平与服务地方发展

能力持续提升;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拥有一批立足国际

学术前沿、具有学术影响和话语权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

——现代大学制度日趋完善,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管理的科学

化、民主化、国际化特征充分体现;

——办学资源丰富,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师生员工

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让全体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五年目标

到 2020年,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2-3个,建成覆盖“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专业群,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

支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完成学术科研大楼、文体馆等

教学科研重点建设项目,构建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支撑保障

- 8 -

体系,使学校在办学体制、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方面

达到较高水平,实现办学的国际化、现代化。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位

居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及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为本世纪中叶建成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1. 学科建设:发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优势及引领

作用,通过嫁接培育带动其它学科博士点建设,新增一级学科硕士

点和博士点 2-3 个,建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专业群,

本科专业达到 60个左右,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优势明显、平台体

系完整的学科群,使学科整体布局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优势

更加突出。

2. 人才培养: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本

科生规模稳定在 16000人左右,力争硕士研究生达到 2400人,博士

研究生达到 50 人,留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 10%。创新教育教学方

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求。

3. 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实现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到 2020 年,力争年

科研经费达到 2000 万元以上,产出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

果,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累计 25-30项,

CSSCI期刊年发表学术论文达到 200篇以上。

4. 师资队伍: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汇聚 20 名学科领军人

物,遴选和引进 100 名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

力的学术精英,培养和支持 200 名学术新星,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

平,加快人才强校战略进程。

5. 体制机制: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

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章程》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规程》,

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下移管理重心,扩大学院人财物自

- 9 -

主权,建立基层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做好干部培养工作,提

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6. 办学资源: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加强与

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盘活学校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率,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办学经费稳步增长。加大对

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资助力度,扶持新兴学科。

(三)工作任务

1. 人才培养

(1)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制定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支持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加大激励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

围。探索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增加学

习计划弹性,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

的课程体系。消减选课壁垒,加强专业、学院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善督导制度,

建立校院两级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

(2)推进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

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索“申请—审核”制,提高生源

质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培

养体系。优化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强化科

研训练,锻造学术品格,着重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按照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实践教

学,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3)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战略联盟,与知名企业建

立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拓展“双

- 10 -

校园”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师从名师

深造提高,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4)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能、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实施特别学分制、全程导师制,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专业及开展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制定能力导向的学业评价

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实

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着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积极探索毕业生

就业工作新思路。

2. 学科建设

(1)构建优势学科群

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体

系。发挥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引领、示范和嫁接功能,在中国

语言文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等学科拓展博士点,孵化 1-2 个一级

学科博士点,新增 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构建经济类、教育类、管理类等学科群,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2)改进学科管理模式

以学术逻辑为导向,优化学科管理构架,完善二级管理模式,

按照学校统领、学院主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合理设置学术机构,激

活基层学术组织活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紧跟国家推进“一

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的跨

学科组织,积极开展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学

术机构。

(3)打造新的学科品牌

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基础与发展潜力,明确各学科的发展目标和

方向,优化资源,重点投入,在已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基础上,

- 11 -

拓展新的学科发展领域,把具备学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科研基

础好的学科打造成新的学科品牌。

(4)改进基层学术组织管理

扩大专职科研队伍编制,组建一批专门性研究机构;完善项目

主持人负责制,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有利于创新团队做大

做强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3. 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确立学校宏观调控、学院主导引进的人才工作原则,设立“人

才工作专项资金”,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

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保障学院人才引进计划有效

实施。

(2)实施“212 人才工程”

汇聚 20名学科领军人物,遴选 100名学术精英,培养和支持 200

名学术新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设立西外学者、西外名师、

西外重点学科建设、西外特设等特聘岗位,组建教学与科研创新团

队。

(3)推进教职工学力提升计划

重点资助教职工到国内外名校进行访学、进修、攻读学位,积

极参与课题研究,增加在高水平大学工作阅历,提高年轻教职工中

博士的比例,提高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4)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

按需设岗,动态定编,建立人才特区,实施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在人员聘用、经费管理、薪酬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实行人员分类管

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项

目聘用制,严格准入制度。建立教授延退聘用制度,有效利用优秀

的人力资源。

- 12 -

(5)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调整收入分

配结构,突出教学单位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年

薪制、岗位业绩津贴制、总额包干分配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坚持“学校边发展,教职工边受益”的原则,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

遇水平。

4.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1)实施科研振兴计划,推进协同创新

依托语言类学科优势,实施科研振兴工程,开展跨学科研究;

通过重大项目引领,汇聚科研人才,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建立“问

题导向、应用导向、跨学科导向”的科研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创

办精品学术期刊,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引领学术、弘扬文化、促进

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眼经济社会发展,

整合校内资源,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智库。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实行教学科研业绩综合考核,完善科研考核制度,统筹教学与

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加大对高级别、高

水平科研成果、获奖、项目的奖励与资助。建立学校科研基金,孵

化和培育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教师推出高水平的学术成

果。

(3)积极融入地方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学科和区位优势,集聚自主创新资源,开拓创新领域。主

动适应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确立区域发展的服务定位,针对政府、

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组织骨干力量申报课题,积极承担地方建设项

目,开展各项专业咨询和教育培训业务。

5. 国际合作与交流

(1)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 13 -

启动“国际专家计划”,遴选 100位国外学者,设立“西外国际

专家岗”,力争使外籍教师数量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 10%。整合资源,

积极吸引来华留学生,力争使留学生数量达到学校学生总数的 10%。

与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学

科专业、研究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展重大项目合作研究。吸引全球

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问。

(2)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激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访学,引进海外人才来

校工作。加强与国外高校互派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学生、互认学

分和互授联授学位工作。发挥国外校友的作用,开辟国际实习、参

加国际会议、暑期夏令营等多种交流渠道,丰富“双校园”本科人

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的

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的国际标准认证。

(3)设立合作交流专项基金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国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支持组织、参与

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项目。设立优秀来

华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6. 校园文化建设

凝炼西外精神,塑造西外品格,凸显大学文化在价值导向、集

体意识、情操陶冶、心理建构、行为约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塑造

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学生热

爱学校、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重点建设“四大平台”,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理念文化培

塑平台,积极推进校风、学风、教风的培塑建设,充实校史馆等;

建设形象文化传播平台,统一设计、管理和使用学校的视觉形象识

别系统;建设环境文化涵育平台,重点加强生态校园、节约校园、

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建设制度文化循导平台,健

- 14 -

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7.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应用”的原则,

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形成资源高度共享、服

务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教学科研环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和完善,

推进长安校区学术科研大楼、文体馆、幼儿园、教职工公寓和住宅

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改革资源管理方式,加强学校资产统筹。改

造长安校区图书馆,提升图书情报资源支撑能力。加快数字化校园

建设,建立综合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改善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

装备条件,提高实验室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附属西安外国语

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其跻身一流外国语学校行列。深化后勤管理体

制改革,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二级学院党政

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提高

各级领导班子在办学治校中的谋划、执行和推动能力。加强教职工

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载体。完善辅导员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作风建设,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

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扎实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二)深化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

- 15 -

学治理结构,全面落实大学章程,成立大学理事会。合理调整教学

和行政机构,健全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下移管理重心,充分发挥学

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下,

完善条块结合、运转协调的财务管理制度,理顺二级单位经费管理、

分配、使用和评价机制。

深化干部聘任制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在培养和任用校内

管理干部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健全考核评价体

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做好校内轮岗、校外

挂职、双向对接等干部工作。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行聘

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收入分配

结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以绩效能力为导向的薪

酬分配体系,确保二级单位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三)拓展经费渠道,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拓展经费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大力争取国家和省政府财

政支持,提高学校经费筹措的能力。推进新老校区资源的综合开发,

积极寻求合作办学新途径,争取校友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支

持。成立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做好校友、社会捐赠工作。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依法理财、科学用财,强

化办学成本意识,建立全面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体系,健全财务监

管和审计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可靠

的经费保障;建立节约型校园,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先保证重点学

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向。

- 16 -

六、2020 年关键办学指标一览表

主要指标 2020 年

学生规模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18450人

16000人

2400人

50人

教师规模

高级职称比例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

外教比例

1200人

45%

45%

95%

10%

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博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

硕士专业学位点

本科专业数

2-3个

5-6个

7-8个

60个

教育教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教学名师﹡

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项

3-5部

8-10项

5-8名

8-10项

1-2个

科学研究

2020 年科研经费

2020 年 CSSCI期刊发表论文

2020 年三大检索发表论文

国家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科研项目﹡

国家级科研奖励﹡

省部级科研奖励﹡

2000 万元

200篇

5-10篇

15-20项

130项

1-2项

25-30项

国际交流

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比例

来校留学生比例

派出留学生数

65%

10%

1200人

备注:凡标“*”号的为时期指标,其余为时点指标。

- 17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十三五”期间是国家实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关

键期,也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

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为指引,以国家战略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学校统领、学院主建的原则,整合学

科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推动优势与特色学科建设水平

进一步提升,交叉学科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工作目标

建成 2-3个省级特色学科,3-5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左右特色鲜明、

国际化程度高、对学校学科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学科群,使外国语言

文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和教育学等学科达

到省内领先水平,政治学、新闻与传播学、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建设取得较

快发展,为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

进一步强化学科特色与优势,瞄准地方与国家重大需求,找准学科持

续发展的路径,不断拓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力争在现有的中国语言文

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中通过孵化与拓展方式培育出 1-2个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新闻传播学、政治学、

- 18 -

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中成功申报 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积极回应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

育,力争获批金融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二)推动学科结构和学科资源调整优化

从学校学科建设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集中全校资源,以核心优势学

科为基础,积极拓展、延伸、整合,实现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传统学科

与新增学科统筹协调发展。优化学科方向布局和结构布局,推进学科国际

化和融合化,强化学科交叉,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融合

发展的学科体系。同时,依照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学科水平、建设成

效和学校的战略布局,逐步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科。在巩固外国语言

文学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地位的基础上,力争使中国语言文学、教育

学、工商管理三个学科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提升学科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

授权学科,其地位独特,使命重大。未来五年,在学科发展上要紧密结合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抢抓机遇,突出学科特色,大力发展以问题和应

用为导向的跨学科组织,积极开展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服务地方经济社

会的学术机构,促进陕西及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四)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探索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强化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进一步推进学术学位

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选拔,充分发挥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

(五)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

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重视研究生学

位论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

平;加强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建立以科研创新为

- 19 -

导向的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

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与评价标准,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

合;同时,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创新建设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规范

基地管理,严格培养流程,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领,切实推动专业

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完善导师遴选制度,严格导师遴选的条件、标准和程序,真正做到按需

设岗,动态管理。促进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水平与指导能力的提升,全面提

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

(六)理顺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设立研究生院,按照规范的研究生院管理体制,负责研究生培养、质

量评价和学科学位点评估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各培养单位作为研究生培养

的主体,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教育、就业等过程管理。

三、重点项目

(一)培育新增学科点

利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平台,在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工商管理等学科拓展博士点,孵化 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现有的二级

学科硕士点和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学科中新增 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构

建经济类、教育类、管理类等学科群,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二)健全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队伍

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试行)》,

在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应用

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政治学、艺术学理论、体育学等一级

学科中遴选或引进学科带头人各 1名;在一级学科下,根据我校现有学科

方向,遴选出二级学科带头人各 1 名;每个二级学科遴选出学术带头人

2-3名。通过 5年建设,使每一级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 20 -

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三)建成学科和学位点评估自评体系

根据国家学科和学位点评估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配置资源、宏观

调控,实施长效评估机制,充分发挥指标导向作用,建成校内科学合理的

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四)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各学科与专业的体系、内涵、标准和

培养目标等重新审定,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从知识结构、综合素养

与科研能力、基本规范等方面修订各学科专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实施

细则。建立健全招生流程、培养过程与学位管理、导师管理、研究生管理

与服务、条件保障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制度。完善学位论文盲审抽查制度,

将抽检结果作为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指标。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

为,加强学风道德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学科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把学科建

设是学校发展龙头的理念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效能,发挥好管理、组织和

协调职能,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学科队伍水平

进一步优化学科队伍结构,从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

统筹规划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工作,制

定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

(三)实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工程

进一步明确各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带头人津

贴政策,激发学科和学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建立学科项目立项制度

实施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制度项目负责人选聘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遴

- 21 -

选项目负责人,组建学术梯队,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和学科学术带头人

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经立项评选确定的学科建设项目,建设期一般为

1-3年,分别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

并将其作为学科建设实施的基本文件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五)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考核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权责,进一步

调动学院、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积极性,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将

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建立各级各类学科建设项目的绩

效考核机制,以质量和成效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

管理职能。

(六)改革导师责权机制

改革导师评定制度,建立导师招生资格的年度审核制,实现学院招

生指标与导师规模、导师上岗资格与科研绩效的动态管理;强化导师岗

位职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导师岗位培训制度,提升导师指导能

力。

(七)完善投入机制和奖助政策体系,并与研究生培养改革有机结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坚持重点建设的发

展战略,加强培养条件和能力建设,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根据新要求

加大改革力度,转变建设模式,强化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八)加大合作办学的力度,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出国留学规模

支持培养单位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

开展“双学位”、“联合学位”等项目,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政策,加大对

研究生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提高具有国

际学术交流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的国际化

水平,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

- 22 -

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陕西省相关建设发展规划的提出和实

施,社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

遇。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

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

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力争通过五年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高水平

大学建设水平,吸引优秀生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培养更多具备健全人格与

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与文化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

人才。

二、工作任务

(一)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改变的

教育理念,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机

制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质量监控,做好服务保障,形成有利于人才

培养的校园育人环境。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1. 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继续完善“双通道、三阶段、多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增

强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与理解”为内涵的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践

- 23 -

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学科优势的“三通一增”通识教育理念;通过

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进阶教育,促进不同专业间的相互交融;通过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通识教学中拓展

专业知识,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 进一步推进“外语+”和“+外语”的培养模式改革

在外语专业推进“外语+方向”或“外语+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拓宽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在非语言类专业推行“专业+外语”

培养模式,立项支持专业课程的全英授课,鼓励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进一

步深化 ACCA、CFA、CIMA和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实验

班的教学改革,并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主辅修制,扩大

双学位、双专业覆盖面,完善复语、双学位教学管理机制,促进跨学科、

跨专业的资源共享。

3. 实施“大类招生、个性化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英语实验基地教学改革,完善学生分流制度,探索在经管、艺术

等专业中实施大类招生,结合宽松的转专业制度,为厚基础、宽口径、个

性化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三)分类管理,突出优势,促进一流专业建设

1.控制规模,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评估,建立以社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预警及退出

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国家“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需求,通过新增专业(方向)培养、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推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建设。至 2020 年,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60

个左右,形成以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分类管理,加强内涵建设

突出建设重点,支持传统优势语言专业建设纵向深入发展,凝练特色,

打造品牌,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非通用语种专业向复合、复语方向

发展,拓展学生就业空间;支持非外语专业强化外语教学,建成 2-3个全

- 24 -

部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并面向留学生开放。争取在“十三五”

期间,建设 2-3个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品牌专业,建设一批在陕

西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特色)专业。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围绕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组织与

教学实施的相互促进,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以国家专业标准为指导,构建层次有序、有机融合的“技能+知识”

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外语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构筑非外语专业的

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数字化

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展双语课程和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程建

设,以教改立项形式资助建设 30 门校级以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0

门信息化课程。支持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教

材建设,以立项形式资助出版 20-30部教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落实教

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建立以名师、教授为负责人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五)加强国际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

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完善本科生“双校园”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

高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留学生学历教育比例。

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共

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共建实

践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实践育人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已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争取在省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上获得突破;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实验场

地和实验设备向全体学生开放;资助建设辐射面大、规模稳定的大学生校

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 25 -

开展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

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学习始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与服务平

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联系场地、投资融资、创业咨询等服务,

促进项目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的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大项目资助力度,在“十三五”期间获得

350 项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立项。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支持各学院依

托专业优势联合行业企业,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大

学生竞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

动,整合资源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社团,举办创新创业

沙龙、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形成“重创新、促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项目

(一)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制定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

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加大激励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教

学研究,探索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

内容与方法;完善督导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完善选课制度,增加学习计划弹性

多渠道增加课程资源,提高选修课比例,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选课自主

性,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

为实行完全学分制奠定基础。制定并发布《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学习手

册》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工作手册》,实施导师制,引导学生合理制

定学业和职业规划。建立跨学院选课、缓修、重修、转专业等适应个性化

学习需求的配套管理制度。

(三)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实施“一带一路”语言教学与人才培养

- 26 -

计划

通过建立“丝绸之路语言中心”,丰富外语语种数量;与丝路沿线国

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实现稀缺语种人才的联合培养;

加强丝路沿线国家语种的新专业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教学与人才培养基地。

(四)依据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的目标定位,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我校各

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在教育部规定范围内精简本科阶段学时学分,减

轻课内学习压力,强化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突出外

语优势,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实施高层次成果培育计划,争取获得高层次成果

实施高层次成果培育计划,以教学改革基础较好,有项目作为支撑的

英语专业综合改革、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项目为龙头,搭建平

台,整合资源,组建跨专业的项目团队,加大成果培育力度,组织编写系

列特色教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获批 2-4部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

材,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部

省级优秀教材,10 项左右省级教改项目;争取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

级实验教学中心示范中心等项目上实现突破。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合理调整教学机构,健全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下移管理重心,充分发

挥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保障

落实和完善《英语专业“1+3”模式学生分流实施办法(试行)》、《本

- 27 -

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探索并实施大类招生制度,完善

选课制度、考试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

定《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审办法》等文

件,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调动广大

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三)经费保障

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科学编制预算,实行项目精细化管理,

合理使用教学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高效,提高预算执行力。充分争

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方面的专项投入,发挥专项建设的示范引领作

用,促进专项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

发展。

- 28 -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学研究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十三五”期间是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校建设提供了新

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把陕西推向了对外开放

的前沿,也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平台。为促进学校科学研究的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研振兴计划,推进协同创新,以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科研人才

为根本,以培养学术研究群体为目标,以打造科研精品工程为中心,重点

突破,整体提升,向攀登科学高峰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目标转变;

从小团队科研组织向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区域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的科研组

织体系转变,从科研发展量的扩张向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联动转变,不断

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与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

打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提升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建立校级各类基地等不同层级的科学研究平台;培养一批学科学术

带头人,凝练具有西外特色的学科方向,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

团队;以“学术带头人+团队+基地”为主力,主持重大项目,产出一批高

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最终实现学校学术声誉良好、学术名师汇聚、学术氛

围浓厚、科研经费充裕、科研成果斐然、管理科学规范的科研目标,使学

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创新平台构筑工程

- 29 -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严格按照部级和省级标准开展科研基地的建

设工作。博士点按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建设,省级重点学

科和硕士点按照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建设,其它专业

按照校级研究基地标准建设。做好研究方向的凝练、特色提炼工作,同时

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布点原则与学校资源相结合,形成覆盖语言学、文

学、教育学、国际关系、经管、人文地理、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的基地群。

(二)创新团队汇聚工程

进一步采取科研指导性策略,改变以往科研工作单兵作战多,团队协

作、联合攻关少,难以出精品和力作,难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局面。

把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与全国同类院校进行比对,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

上选择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专业进行突破,建立学

科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遴选制度,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

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基地的机制,整合资源,组建一批创

新团队。突出自主创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科研创

新平台。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提高学校学术水平,锻炼学术队伍。

(三)科研项目孵化工程

组织跨学院(团队)集体申报国家级以及教育部的高级别重大项目(包

括中译外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组织团队联合攻关,争取实现省部级

重点项目零的突破。不定期对校内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每年邀请 3-5

名专家学者及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来校做有关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讲座,

提升教师及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每年培育 30 项校级项目申报省部

级项目、20项申报国家级项目。

(四)科学研究激励工程

争取在平台、团队和项目三大工程的支撑下,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

环境,创造出富于创新性、质量高、学术和社会影响巨大的科研精品,同

时向部省优秀成果奖冲击;鼓励并开展跨学科研究,充分利用外语资源优

势整合其他学科,发掘和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科研增长点,推进各学科的

- 30 -

交流与融合,通过科研项目促进成果产出,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研究与队

伍建设;在出版资助制度设计上向大部头、有创新性、高质量的系列作品

倾斜,每年资助出版一批学术专著;完善科研考评制度,统筹教学与科研

工作量的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尤其对

获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竞争性科研经费、在三大国际检索杂志发表文章和出

版有影响的专著、学术译著的教师着重进行奖励。

(五)科研合作交流工程

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夯实科研实力的基础,针

对优势研究领域,重点推进与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项目合作研

究。努力促进本校教师之间以及与国内外名校名师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支

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性学术活动,同时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参加学

校的科研工作,全方位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六)社会服务提升工程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地方建设,提高社会服务针对性,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凭借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深度融入“西咸新区”

“大西安”建设,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集聚自主创新资源,

开拓自主创新领域,转化自主创新成果。主动回应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需

求,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与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国家民委以及陕西

省、西安市相关部门等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活动。确立区域

发展的服务定位,针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组织骨干力量开展跨学

科课题申报、项目承接,提高旅游、外事、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咨询和教育

培训能力。

三、重点项目

(一)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

做好“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

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陕西旅游研究院”、“西安当代国际问

题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六大科研平台建设,并以六大科

- 31 -

研平台为基础整合原有的校级科研机构,聚合科研队伍,开展科学研究。

努力将“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

心,将“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陕西旅游研究院”等研究实体

打造成重要的服务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新型智库。

(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创新科研团队

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加快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

点,组建学术团队。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培育 30 个左右的各级各

类科研创新团队。

(三)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质量

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能力培训,创新科研激励机制,提升

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质量: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 15-20项、省部级项

目 130 项、地厅级项目 200 项、校级立项 200 项以上。到 2020 年,力争

科研经费总额达到 2000 万元;出版专著和译著 150 部,发表 SSCI 论文

5-10篇,CSSCI论文 200篇;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10-20项,在教育

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取得突破。

(四)突出外语特色,争创优势品牌

实施“外语+”的科研战略,依托语言类学科优势,在外语+旅游、外

语+教育等方面组建优秀创新团队,开展交叉研究,拓展应用领域,创立

优势品牌。将“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省级协同创新

中心;将“陕西旅游研究院”打造成为省级成果转化中心。继续办好《外

语教学》、《人文地理》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不断优化刊物栏目设

置,加快推进期刊国际化,使期刊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

扩大学术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成果评价体系,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

范化、制度化,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

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 32 -

2. 增加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权和科研经费支配权,实行学术本位管

理与学术同行评价。推行科研项目主持人的负责制度,提高间接费用和人

头费用比例。

3.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执行学术规范条例,杜绝学术不端行

为,净化学术空气,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

4.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科学的学习理

念,牢固树立科研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加强科研管理科学理论

知识的学习;开发使用科研管理系统,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为科研

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33 -

西安外国语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当前,学校进入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精神,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

施需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

学校将以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讲话精神,营造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教师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积极、更

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突出用好现有

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

人才制度优势。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

实施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计划,着力于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的选拔和培养,努力造就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立有利于教师脱

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到 2020 年,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师德高

尚、爱岗敬业、教育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专兼职相结合的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目标

到 2020年,力争专任教师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70%。

职称结构:力争取得所有学科副教授评审权,并取得教授评审权。高

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45%。适当调整学科间的高级岗

- 34 -

位设置比例,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名牌专业

等适当倾斜。

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45%,具有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95%。

学缘与性别结构:有非本校学历教育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

75%;适度提高专任教师男性比例。

2.人才工程建设目标

实施“212”人才工程,汇聚 20名学科领军人物,遴选 100名学术精

英,培养和支持 200名学术新星。

二、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

坚持“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引

培并重、专兼职相结合、以项目带团队的模式,不断完善人才人事管理体

制机制,努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以“精英引领”为重点,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1.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

以国家和省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为依托,主要瞄准在相关学

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旗帜性学科带头人,大力实

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对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大倾斜

力度。“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或培养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

教授 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0-25人,重点加大青年项目人才的引进

和培养。

2.西外学者特聘岗位计划

大力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岗位管理办法》,在重点学科以及重

点科研基地或平台设置西外学者特聘岗位。重点加强领军学者、杰出学者、

青年学者和资深教授的遴选与聘用,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

的旗帜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

- 35 -

才;加大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特聘专家的支持力度,旨在通过柔性引进,

广泛吸引国际学术界有影响力的旗帜型学科带头人来校工作、讲学、进行

科研项目合作、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

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引进或培养领军学者、杰出学者、青年学者和

资深教授 40-50人,聘请特聘教授 10-15人、讲座教授和特聘专家 40-50

人。

3.校级高层次人才计划

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

学科建设需要,优先引进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和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及博士点、拟申报博士点和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十三五”期间,每年计划引进(含自

培)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25-30人;5年计划引进(含自

培)150人左右。

(二)以“教师培养计划”为主体,不断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计划选派

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工作或学习,

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学缘再造”,

快速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组织 100-120名教师参加全国高

校教师网络培训,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学习借鉴先进教学

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努力提升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2.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计划

实施“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根据学科和人才

队伍建设需要,每年计划支持 15-25名优秀中青年教职工到国内外高水平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

实施“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主要包括教师派出、海外人才引进、

- 36 -

海外专家聘任三个方面。“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计划选派一定数量教

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争取每年新进教师中具有

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学历教育及博士后研究)占当年教师补充总数的 30%。

通过教师国际化培训,使有出国学习经历或取得海外学位人数的比例达到

专任教师总数的 65%;争取每年聘任海外专家(包括长期短期)数量达到

50人以上。

(三)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加强各类专业教学、科

研创新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为载体,通过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物带动、

校内“孵育”等方式,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项目带团队,

充分挖掘现有师资的优势与特长,完善团队建设与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

团队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团队快速成长。“十三五”期间,每年

计划建成 2-3个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争创 1-2个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

创新团队;5年计划建成 10-15个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争创 5个省部

级团队、2-3个国家级团队。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组,负责人才工作的

统筹规划、政策研究、宏观管理,以及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督促、

检查等工作,协调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

(二)经费保障

多渠道筹措经费,在争取国家、省部各类人才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的基

础上,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

经费投入,每年投入不低于 3000万元用于支持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

(三)制度保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成立各级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构,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制度,实行

- 37 -

师德师风问题报告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

师德考核结果和参加师德学习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优、续

聘的必要条件,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学校每年在校级科研计划

项目中提出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课题,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

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在学校综合改革的总体方案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适时启动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开展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差别化、精细化

用人制度改革,按照不同类别教师性质细分岗位,实行教学岗、科研岗和

教学科研岗,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健全考评体系,探索建立年度目

标与任期目标相结合、任职周期与学术周期相结合的教师考评制度。进行

多角度、多维度的分类考核评价。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探索差异化的

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以绩效能力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确保

二级单位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年薪制、岗位业绩津贴制、

总额包干分配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建立绩效收入与目标任务完成情

况挂钩的激励机制。

3.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化水平

以国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审制

度。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以及外籍教师职称评审

和聘用办法,建立评审专家的信息库,注重发挥学科或行业领域专家的指

导性作用,适时引入校外同行评价机制。

- 38 -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和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

策,对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陕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态势,

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新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坚持开放式、国际化教育理念,紧紧

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发挥外语学科专业优

势,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社

会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提高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扩大学校的国

际影响,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

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0国际化发展计划”,全面提升学校的

国际化办学水平。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效。着

力提高海外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做好新增孔子学院的布局和筹备。同国

(境)外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

展。力争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 10%,每年派出留学生和实

习生的规模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 10%,国际专家教师数量达到学校教师总

数的 10%,每年出国教师人数达到 100-120人次,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更

加鲜明。

二、工作任务

(一)拓宽领域,深化合作,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和水平

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平台,开展

- 39 -

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努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突破”。

到 2020年,在巩固现有国(境)外的合作院校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与 5-10

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校际教师互派、

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通过打造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外合

作办学项目,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大幅提升学校国际化

办学水平。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政府搭建的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

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办法,引导与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国外一

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访学。继续做好“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等高

端项目。到 2020 年,力争每年出国教师人数达到 100-120 人次(含短期

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协助人事部门,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

任教。启动“西外国际专家岗计划”,引进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提高

国际专家教师比例,使长期国际专家教师人数增至 100人以上,达到本校

教师人数的 10%,所有国际专家教师学历均达到硕士及以上,其中博士学

历者达到 20%。每年短期高层次国际专家学者访学达 200人次,国际专家

学者每年开设不少于 50场次学术讲座。

(三)扩大学生交流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

加快实施公派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通过设立学校留学专项

奖学金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境)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到 2020

年,力争实现派出留学生(含出国实习生)人数每年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

10%,并提高赴国(境)外一流大学学习的学生比例。扩大来华留学生规

模,优化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结构,增加学历留学生的招生数量,到 2020

年,力争实现接收来华留学生(含国家和政府奖学金资助学生)人数达到

学校学生总数的 10%,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的比例达到在校来华留学生人

数的 30%以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协同教务处和相关学院进一步加

强全外语国际化开放课程建设,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 40 -

(四)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学校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语言专业建设规划做好对外联

络和资源引进工作。以“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大相关

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力度,突出人文研究和教育政策研究。按照国家和陕西

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学校多语种人才储备和对外

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向外推介陕西和西安,促进西安国际

化大都市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外语学科和地缘优势,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

作,服务国家文化发展的国际战略。在办好现有三所海外孔子学院的基础

上,做好新增孔子学院的布局和筹备。

(五)设立专项基金,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质量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国际知名学者来校短期讲学、长期执教或开展科

研合作。支持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

交流合作平台。资助学校优势学科和紧缺专业教师及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学

习。支持鼓励教师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或者翻译优秀著作。设立

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为品学兼优的

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提供资助。

三、重点项目

(一)策划和实施高品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

研联合攻关项目。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会同相关学院,整合学校现

有资源,精心策划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 年底前完

成能够凸显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的 2-3 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行性调研

论证报告;2017 年 3 月前将学校确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材料提交

教育厅,力争当年至少 1个项目顺利通过省内评审并获教育部备案批准;

2018 年 9 月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批招生,严格按照前期制定的培养

计划对项目学生实行全英文专业课程授课;2019 年开始再培育 2 项以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在当年完成可行性调研论证报告提交教育厅,力争当

- 41 -

年至少 1 项顺利通过省内评审并获教育部批准备案;2020 年底前力争至

少 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项目学生人数达到 200人。在条件成熟时

力争申办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二)启动“国际专家计划”

启动“国际专家计划”,遴选 100 位国外学者,设立“西外国际专家

岗”。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会同相关学院, 进一步完善国际专家教

师聘用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二级学院在国际专家教师聘用工作中的主体地

位,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和学生规模等原则实行定额定岗按计划配备国际专

家教师数量,优先考虑重点学科和紧缺专业国际专家教师配备。提高国际

专家教师薪酬待遇,确保国际专家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等学历职称的本

校教师和同类高校国际专家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提升国际专家教师管理

服务水平,改善国际专家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国际专家教

师来校任教或讲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教师的聘用工作,力

争使外籍教师数量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 10%,所有国际专家教师学历均达

到硕士及以上,其中博士学历者达到 20%。

(三)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

整合资源,拓宽渠道,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优化来华留学

生生源质量和结构。由中亚学院·汉学院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

学院,制定学校“十三五”期间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实

现全校来华留学生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和二级学院来华留学

生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学校加大对来华留学生支持力度,大力改善来华

留学生生活和学习条件,出台支持鼓励二级学院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相关政

策,力争到 2020年在校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学校学生总数的 10%,

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的比例达到来华留学生总数的 30%以上。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划清权责。强

化职能主管部门的宏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主

- 42 -

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高效协作,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国际

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国际交流与

合作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性

质和岗位的要求选配工作人员。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增强

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参加和筹办国际会

议、赴国外学习或工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实践能力。

3. 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资金投入。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

作的外联优势,多渠道筹措教育国际化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

政资金支持。每年确保投入不低于 1200 万元,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重点

项目的顺利实施。

- 43 -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为建设高雅别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

作用,根据党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贯彻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西安外

国语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实施科学文

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

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格调高雅、特色鲜明、

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大学文化。

(二)工作目标

以坚持主导、培育品牌、统筹兼顾、彰显绿色、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特

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风范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到 2020年基本实现:

——学校办学理念特色鲜明,校训校风、学校精神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校园文化景观群初步形成,文化设施基本健全,校园文化传播体

系运行高效;

——学校制度完善,制度执行规范,依法治校的水平显著提升;

——校园文化气息浓郁,文化品牌在国内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校师生文化素质明显提升,遵守校规校纪,诚实守信基本形成

自觉,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 44 -

二、工作任务

(一)以理念培塑为核心。整体推进以西外精神、校训、校风、教风、

学风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的顶层设计,使西外人凝心聚力积淀形成的共

同理想理念和精神传承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以形象设计为基础。积极推进校标、校徽、校歌、校旗等文化

标识设计,统一管理和使用学校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加强校内各类媒体

建设,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

(三)以环境涵育为重点。重点加强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诚信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建设,使之成为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

合理、环境优美温馨、文化品味高雅、氛围和谐文明的大学校园。

(四)以制度循导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我校特点的

现代大学制度,通过有效途径和举措,使规章制度成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

则和自觉习惯。

三、重点项目

(一)建设理念文化培塑平台

1. 强化政治理论功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旗帜鲜明地推

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通识教育和

专业教育融合,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传承西外历史文化。开展学校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写校史系

列丛书、制作校史纪录片,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启动校史馆新建工作。凝

练西外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西外精神”,赋予其准确的实质内涵。挖

掘以惠宇、让·德米里拜尔为代表的西外典型,不断传承、发扬、发展、

丰富西外精神。

3. 熔铸西外校训校风。挖掘校训深刻内涵,凝炼校风、教风、学风

的具体内容和准确的文字表述,并在校园主干道显眼处建造教风石、校风

- 45 -

石、学风石。

4. 整合西外校友资源。加强学校校友总会建设,广泛成立全球全国

各地校友联谊机构,并以之为依托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合作和互动,创造

条件为校友建功立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强对杰出校友的宣传,鼓励、吸

纳校友关心、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二)建设形象文化传播平台

1. 品牌形象建设。启动《西安外国语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

设计工作,规范使用学校名称、基础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徽、校旗

等文化标识,启动校歌、吉祥物等征集活动,打造具有西外特色品牌的文

化产品。

2. 阵地体系建设。成立学校新闻中心,加强学校网站、校报、广播

电视台、学校官方新媒体(微信、微博平台)等校内媒体建设,营造健康

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官方主页每两年更换一次风格。筹建西外多语种电

视台,尝试和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打造陕西特色的外语电视节目。

3.对外传播建设。通过大众传媒、校园媒体以及其他途径,宣传学

校的办学成就、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编印介绍反映

学校风貌及各方面成就的学校画册及相关材料。健全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媒

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新闻发布制度。

(三)建设环境文化涵育平台

1. 生态校园建设。聘请专业人员设计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做到

“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全力营造生态校园。

2. 文明校园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与改造,不断完善文化设

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师生行为文化;加强西外特色精品文化活动

品牌建设,促进各学院文化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 书香校园建设。实施“人文西外”阅读计划,推动经典阅读进课

堂。选聘名师组建“导读名师专家库”,举办图书文化节,搭建常态化“多

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推广阅读平台。鼓励读书征文和评

- 46 -

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

4. 诚信校园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建

设,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加大对学术不端和考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建立健全师生诚信评价机制,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主题教育活动,把诚

信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构建诚信校园。

5. 平安校园建设。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提高

师生防范意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杜绝校园内违法犯罪事件、

暴恐和安全事故发生,创建“平安校园”。

6. 健康校园建设。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努力提高

全校师生员工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建设制度文化循导平台

1. 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以“一章八制”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资产、监察、校园建设与管

理等规章制度,推进学校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

2. 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团员代表

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保障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

3. 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开展普法活

动;加强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发

挥法律顾问的作用,调控学校法律风险,减少学校法律纠纷事件。

4. 重视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形成良

好的廉政文化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专题讲座、警示教

育等形式,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

5. 规范学校典仪制度。规范学校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等

仪式,设计标准流程,使学校形象在程序中个性突出、富于内涵,统一协

调、品位高雅,延伸育人功能。

- 47 -

6. 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制度意识,树立制度权威,坚持约束与

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效力、检查落

实和督办机制,树立并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

设各项工作的方案规划、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等,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

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协调、联络和落实等具体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建设管理。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定

期召开专项会议,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三)加强基本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的财政预算,在

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分步实施。按照“一年起步,中期见效,五年完成”的阶

段性要求组织实施。“一年起步”,即从 2016年起,《规划》所确定的主要

任务全面启动实施;“中期见效”,即到 2018年,《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取得实质性进展;“五年完成”,即到 2020年,《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基

本完成,初步形成与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大学文化。

- 48 -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基础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根据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在现有基础

上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

学习及生活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总规统领,充实完善,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划分校区功能,

整合校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民生工程,做好建筑、道路、景观、

绿化和水、电、气、消防等配套设施的规划,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工

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二、工作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校园总体规划,对校园进行功能调整、补充、

完善,创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良好局面,努力提

升师生员工幸福指数、增强归属感,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一)完善功能设施,规划建设基础工程项目

合理安排长安校区待建区(第一待建区域为行政楼北侧及后勤服务集

团办公楼东侧区域,第二待建区域为长安校区南门入口东侧区域,第三待

建区域为体育场东侧区域,第四待建区域为校医院东侧及长安校区南区

8#路东北侧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重点建成长安校区文体馆、学术

科研大楼项目。分别规划建设研究生和留学生教学楼、公寓楼、第二食堂、

第二运动场、综合服务楼,进一步完善长安校区教学、科研及生活功能设

施。

(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雁塔校区及振华校区进行综合规划和功能合理划分,整合现有资

源,盘活学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开展 2 号教学楼、四合院、4

- 49 -

号学生公寓装修改造、7号教学楼装修改造工作。

(三)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完善生活及配套设施,提高师生生

活品质

完成长安校区电力增容及改造工程,建成长安校区教师公寓楼(三

期)、雁塔校区 16、17号住宅楼基建项目,计划新增住宅面积近 20万㎡;

新建长安校区幼儿园、第二食堂、综合服务楼,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宜居的

生活环境,解决年轻教工的后顾之忧。委托专业机构修改调整雁塔、振华、

长安校区整体规划图,开展雁塔校区道路及景观绿化整体规划、长安校区

景观绿化,创建绿色家园。

(四)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建立校级统一信

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实现“四个数字化”,校园环境数字化、

教育教学数字化、学生管理数字化、后勤服务数字化。

(五)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网络防、信息防等防范体系,改善校园周边

治安状况,加强防火、防盗等实战演练,为师生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校园

环境。

三、重点项目

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完善

优化教学、科研、教职工生活条件,增强综合实力,达到功能齐全、环境

优美的新型大学标准。

(一)重大基建项目

1.建成长安校区文体馆。计划建筑面积 1.7 万㎡,计划投资约 1.5

亿元。

2.长安校区幼儿园。计划建筑面积约 0.4 万㎡,计划投资约 1800

万元。

3.建成长安校区学术科研大楼、第二运动场、研究生、留学生教学

- 50 -

楼和公寓楼、综合服务楼、第二食堂等。计划建筑总面积 13 万㎡,总投

资 4.7 亿元。

4.支持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发展,建设综合楼等功能缺失项目、雁

塔校区旧楼装修改造,提升教学硬件环境,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5.民生工程:建好长安校区教师公寓楼(三期)和雁塔校区 16、17

号教工住宅楼,计划建筑面积近 20万㎡。

(二)基建工程改建、扩建类项目

1.长安校区电力增容及改造:计划投资金额约 3150万元。

2.重点开展雁塔校区 2号教学楼装修改造,雁塔校区 4、5号学生公

寓装修改造,长安校区图书馆改造项目。改造维修面积 6.5万㎡,计划投

资 1.1 亿元;为雁塔校区 7-13 号住宅楼、长安校区 1-4 号住宅楼加装室

外电梯,提升教职工生活条件。

3. 建成学校校区水、电、道路管网电子化管理系统,创建水电智能

化节能管理平台,实现水电暖智能化管理。

(三)校园环境美化项目

委托专业公司对长安、雁塔校区景观绿化进行二次规划。长安校区南

区景观绿化及道路工程;雁塔校区道路及景观绿化改造,改善雁塔校区生

活条件;长安校区北区绿化工程,购买补栽树木,美化校园,逐步实现“北

区森林化、南区园林化”的目标,为教职工提供优美的校园生活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基建工程管理办法,完善基础建设工

程相关程序,确保项目在各阶段顺利实施;

(二)做好基建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控,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竣

工验收、结算,竣工资料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把学校部分基建项目纳入陕西省高水平大

学建设项目规划,资金方面给予大力保障。

- 51 -

- 52 -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的关键时期。党

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经全面梳理和总结“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成绩与经

验、不足与问题,充分思考、研讨、论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

要任务,现制定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十三五”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

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认真贯彻落

实国家、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和改革发

展的中心工作,准确研判办公室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党委办公室•校长办

公室“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总体目标

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抓手,重点推

进“四个转型”,即发挥参谋职能,推动办公室从事务服务型向决策与综

合事务服务型转型;加强数字化信息建设,推动办公室从传统化办公向信

息化办公转型;加大协调力度,推动办公室从结果督办向过程督办转型;

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办公室从按部就班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型,切实提高党

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的服务层次和工作水平,逐步调整、建立和完善结

构合理、人员精干、规范严谨、灵活高效、承上启下、求实创新,适应学

校发展总目标的学习型、服务型、制度型、创新型的一流高校办公室,为

建设高水平大学不懈奋斗。

- 53 -

三、主要任务和设想

(一)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1.调整充实办公室内设机构职能

在原有秘书科、行政科、档案室的基础上,增设督办科、发展规划科。

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制度型、创新型办公室的总体目标,理顺各科

室工作职能。其中,秘书科主要负责制订学校年度工作要点、阶段性工作

计划;做好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处级干部会、部分专题会议的通知记录

工作,起草会议纪要;参与学校大型活动重要材料的起草准备工作;做好

学校公文登记、传阅、核稿、制发、归档工作;协助做好稳定安全、信息

公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工作。

行政科主要负责学校印章的保管使用和二级单位印章的刻制备案工

作;学校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的会务保障工作,管理学校主要会议室、报

告厅;做好学校接待安排,协调校领导出席公务活动,做好校领导公务出

行保障及驾驶员管理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和法律事务工作、校名校徽等无

形资产管理工作、总值班室管理及日常值班安排工作;做好办公室固定资

产管理和人员考勤、绩效津贴报送、纪念品收发登记工作;做好雁塔校区

收发室管理工作,协调长安校区收发室做好邮件服务工作。

督办科主要负责督查学校党委、行政重要工作部署及重大决定的执行

办理情况;根据领导指示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做好信息汇总报告和督办催

办工作;督促落实上级机关和部门要求办理的事项;协助主任做好二级单

位年度考核工作;做好学校保密工作,管理保密室,做好涉密文电系统维

护和机要文件阅办、管理工作。

发展规划科主要负责围绕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阶段工作计划,

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提出意见建议;跟踪高等教育发展动态,研究政策法

规,开展调查研究,定期编发《高校发展动态》,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编制学校大事记,编纂教育年鉴,汇编各类规划材料;收集、整理学校建

设发展信息,组织做好年度基础数据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办公室网页建设

- 54 -

维护工作。

档案室主要负责宣传贯彻有关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制定档案工作发展

规划和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实施;接收(征集)、整理、分类、

装订、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学校档案,对全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工作网络,做好档案人员业务培训;指导、检查、协助

各部门做好预立卷和归档工作;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加快

档案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档案库房建设管理,认

真落实档案管理制度。

2. 进一步发挥参谋决策功能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紧贴领导决策需要和

工作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等依据。 “十三五”期间办公室将着眼

决策需要谋划政策研究,立足全局出思路,紧贴实践出对策,切实加强各

科室业务范围政策研究,如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法律风险防范、信访

政策研究、法律事务管理与研究、经济活动规范化管理、社会团体管理等,

重点做好各类合同管理、诉讼案件管理及督办等,切实发挥服务中心工作、

服务领导决策、服务科学发展的作用。

3.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二是力争

实现办公室内各科室人员交流轮岗机制和校外学习考察机制,激活内生动

力,不断加强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将制度管理与人

文关怀相结合,继续发扬办公室文化和合作精神;四是加强干部自身建设,

培养和提高办公室人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实现部门发

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4.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努力做到科学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优化工作方法,继续做好应

急处置、公文流转、会务保障、法律事务、信访统计、行政事务、用印管

理、督察督办、政策研究等日常工作。二是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 55 -

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

约反对浪费条例》和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转发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做好学校

重要会议、活动、接待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校领导后勤保障工作。三是根

据业务内容和范围,分批次对全校办公室主任等进行业务培训,规范办事

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进一步加快办公 OA系统建设

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大办公 OA 系统建设,力争增加 1 名专人全

面负责办公 OA系统建设工作。在办公 OA系统建设完成后,对全校各单位

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做好推广服务工作。同时密切关注高校办公自动化

系统建设发展趋势,吸收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不断升级完善办公 OA

系统功能,切实提高学校整体办公水平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加强办公室网页建设

加强办公室网页建设,必要时进行改版。结合办公室工作职能,不断

完善网页内容和功能,进一步提升校内师生员工、校友、用人单位及社会

等对网页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利用学校网站和办公室网站加大信息公开工

作力度,完成学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做好相关信息审核、更新、维

护、统计工作。

3.进一步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认真做好校内各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目、利用、统

计等项工作,建立各类档案数据库,逐步实现各类档案电子化管理,使综

合档案室成为数字化档案室和学校的信息中心。

(三)加强督办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认真总结和梳理督办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

设,采取加强督查领导力量,抓好专项督查,强化对责任主体的督办,强

化督办问责等的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健全办公室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建立

- 56 -

督查立项、领导批示、分办、承办、催办、反馈、退办、归档的全过程督

办工作体系。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转变工作方法,力促工作落实,

明确流程环节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做到督查事项明确,工作职责明了,准

确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使督查督办不流于形式,推动各项工作及时、高效

落实。发挥督办科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责任落实,强化检查督促,进一

步提高督查督办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力争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努力改善过去督办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执行力,

支持和服务领导决策。

(四)强化目标责任督查,做好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工作

按照校党委有关部署,健全二级单位目标责任督查考核机制,制定二

级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考核范围、内容、形式及奖惩办法。

加强与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以及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的对接,细

化、能量化考核指标,针对教学单位、管理部门、教辅单位不同特点,科

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简化环节,充分体现考核的

层次性、操作性和针对性。健全完善督查机制,将年度考核与日常督办有

机结合,采取阶段督查、预警通报等手段,对二级单位考核指标进行跟踪

问效。进一步规范奖励、问责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二级单位谋事创业积

极性,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圆满顺利完成。

(五)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结合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一章八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制

度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修订完善《中共西安

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工作规则》《西安外国语大学行政工作规则》,制定出台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西安外国语大学

二级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定

学校制度建设总体工作计划,对各类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适应性和有

效性进行动态监控,指导各职能部门加快全校性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

作步伐。推进制度汇编工作常态化,及时更新学校制度汇编内容。结合办

- 57 -

公 OA 系统的推广使用,开发学校制度汇编网上查询、下载功能。加强制

度的学习宣传,推动各单位和广大教职员工自觉执行制度,并对制度的执

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六)立足职能,强化服务,推进办公室管理创新

1.进一步加强学习调研

一是,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安排,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

落实工作纪律、廉政要求等,用理论武装头脑,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二是,

向实践学习,加强横向交流,参与校外交流与培训,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

赴校内外调研学习,拓宽思路,深入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向

领导学习,珍惜与领导在一起工作的时光,学习他们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全

局的能力。四是,向群众学习,深入学院、部门开展调查研究,营造和谐

氛围,集中民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五是,同事间相互学习,

促进科室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经验。

2.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工作

在做好办公室参谋助手、组织协调、公文处理、信访接待、机要保密、

对外联络、综合服务等各项工作基础上,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

方法,正确处理被动和主动的关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参与;定期组织办

公室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了解最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树

立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营造肯用心、多学习、重实践、常反思的氛围,

不断促进办公室人员内外兼修、拓深思维、拓展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

进依法治校,争取整理、编印《党政办公室工作制度汇编》,加强法务管

理制度建设,完善各类档案的归档、管理、利用及奖惩制度,以及校友与

学校合作项目、校院两级校友工作等制度。

3.进一步注重服务细节

办公室将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窗口”作用,在服务领导、服务师生、

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树立奉献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加强政策研究,维护

学校形象。努力在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开展中寻求更好的服务方式,达到更

- 58 -

好的服务效果,以遵守规定为原则做好领导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后勤保

障工作,以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为原则做好学校商标事务工作,以方便师生

为原则完善办公室办事指南,以提高服务效率为原则简化办事流程、创新

工作新路径。

- 59 -

西安外国语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

八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精神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

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

作机制,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

学校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积

极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校实现 “十三五”发展规

划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二、 总体目标

在省高教纪工委和学校党政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

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大

局,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解

决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创造校园风清气正氛围,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

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1.积极适应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作中心任务,进一步贯彻“三转”工作,积极协助学校党委加强党风廉政

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突出主业主责,全面落实监督责任。

2.积极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分党委(党总支)纪检组

织工作主动性。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技能,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

- 60 -

纪检监察队伍。

(二)创新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反腐倡廉制度

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大源头预防力度。按照上级部署,着重加强教育制度、

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教育预

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2.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坚持与时俱进,做好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的“废、改、立”。

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积极围绕责任分解、责

任考核与监督、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做到责任明确、考核到位、

追究有力。

4.坚持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与完善学校制度、严格规范管

理结合起来。认真查找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廉政风险

点,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加强监督力度,把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三)信息化建设。

1.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信息、网络、电子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纪检监

察工作中的运用,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

2. 总结“陕西省高教系统纪检监察综合信息平台”和“采购监察系

统”在我校运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堵塞制度漏洞。

(四)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

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学校有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方

面的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

- 61 -

2.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廉洁榜样,强化示范教育;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警示教育。在党

员领导干部中开展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法规、廉洁自律

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教育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

活动;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3.继续发挥组织、宣传、学生、工会、团委、思政部等部门、单位

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完善纪检监察与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大宣教

工作格局,做到职业道德、党纪法规教育和廉政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4.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

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发挥校园网络、报刊、广播、

微信供公众号等媒体及相关学院的作用,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扬真抑

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校风。

(五)严明党的纪律,加强执纪监督和行政监察。

1.加强执纪监督,严肃处理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深化全面从严治

党,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继续有效推进处科级干部岗前、岗中廉洁考试和教育培训制度的

实施。

3.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行政监察中的作用。改变监督模式,加

大跟踪检查力度,堵塞制度漏洞,规范办事程序。不断总结纪检监察信息

化建设成果,在采购监审系统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干部廉政信息库、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从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出发加

强廉政建设,探索构建“四位一体”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技术平台,坚决把

腐败蔓延势头遏制住,同时削弱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逐步形成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监督力度不减,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

切实提高履职能力,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 62 -

(六)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坚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贯

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

中坚持,巩固发展成果。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严格执纪,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违纪违规行为。

(七)继续加强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

1.面对信访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立足全局、服务大局;切实解

决问题、促进校园和谐;加强交办督办、指导工作督办;加强部门间沟通

与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大局。

2.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把查案、教育、建章立制紧密结合起

来,落实案件通报和“一案两报告”制度,发挥案件通报的教育和震慑作

用,达到查处一起案件,警示教育一片的目的。分析总结发案特点和规律,

查找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及时修订完善,堵塞漏洞,从源头上治理和预

防腐败。

- 63 -

西安外国语大学组织部·统战部·党校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

的关键时期。组织、干部、统战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

的总体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不断提高我

校组织、干部和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按照《中国

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 年修订)》《党政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 年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

行)》的规定,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

以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以增强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以发挥党员先锋

模范作用为抓手,以更广泛地团结凝聚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为基础,全面推

进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洁建设,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学校顺利实施和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坚

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 发展目标

着眼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组织、干部和

统战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党的建

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为重点,健全干部能上能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干

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

织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各界人

- 64 -

士作用为重点,不断加强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建设,为实现学校“十三

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建设

1.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

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陕西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

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要求,胜利召开我校

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本着有

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关系,改进和调整基层党组

织的设置形式,认真做好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

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 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工

作细则》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执行党员发展计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

求,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做好在

优秀大学生、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抓严抓实党

员干部学习教育工作。

3. 进一步规范各基层党组织党内活动。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

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活

动形式,突出党建特色,切实增强党组织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继续深

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

本职岗位,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

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学校党建活动品牌化建设。创新载体平

台,大力推行校园网络党建全覆盖。

4. 不断加强党校工作。完善党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网上

党校,不断丰富教育渠道、载体,加强和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

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对分

- 65 -

党委(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做好党务工作的能

力。

5. 积极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理论研究。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研究项

目立项申报工作,组织发动全校广大党员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

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高校基层党建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注重研究学校

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新思

路、新举措,积极推进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

升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6. 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贯彻落实省委要求,集中力量,集

中脱贫攻坚。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加强第一书记工作,大力培育

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

保障。

7. 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学校

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完善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和完善各基层党组织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用推动

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

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

(二)干部工作

1. 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结合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陕西省委制定出台的党政干部能上能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三

项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牢固树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

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为

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让平庸者下、

让失职者下、让不适应者下的鲜明导向,逐步构建起“鼓励激励、容错纠

错、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

2. 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 66 -

条例》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继续加强选任工作各环节的流程规

范化程度,强化审核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坚持民主、公

开、竞争、择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加大公开力度,严格选

任纪实,配合学校事业发展步伐,选好配强中层领导人员,建设一支信念

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3. 切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格落实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做好

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核实工作,加强干部出国(境)审批,严格落实因私

出国(境)证照集中管理制度、请销假、班子党政联席会制度等,进一步

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从严推进干部管理工作。健全干

部提醒、函询、诫勉谈话制度。

4.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法治教

育,强化责任担当,将党性锻炼融入理论学习,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

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思

想观念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组织调训、校内培训、远程培

训、交流挂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应学校“开

放式、国际化”办学要求,拓展培训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干部海外培训

基地,加大干部海外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中心组学习与党校培训相

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5.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工作。改进干部考核方式方法,注重考核结

果运用,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探索构建中层

干部任期考核、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体系,不断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

化水平,有效地传递压力、激发动力,起到鲜明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统战工作

1. 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

牵头,组织、宣传、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人事等有关部门和院部党组

- 67 -

织参加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二级单位统战工作,明确二级单位

统战委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统战委员的联系和业务培训,逐步建立“大

统战格局”。

2. 加强各党派和群众团体自身建设。支持和帮助各党派加强思想、

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

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做

好组织发展工作,规范组织发展程序,突出党派传统和特色。筹备建立学

校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归国华侨联合会等群众性统战团体。

3. 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

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

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

见》,建立健全统战成员建言献策制度,统战工作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以

及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等制度。

4. 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等统战成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结合学校

特色和优势,组织统战成员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 完

善调研机制,提高调研质量,多出调研成果,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定点

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

5. 提高统战工作服务水平。完善统战工作活动室建设,为各民主党

派及各类统战团体开展工作、学习交流提供固定场所和办公设备,通过装

修改造,营造统战工作氛围,建设温馨、和谐的“统战之家”。加大经费

保障力度,为开展统战宣传、走访慰问党外代表人士、组织党外人士开展

国情调研、主题实践、革命传统教育、交流培训、文体活动等提供必要的

财务支持和政策保障。

(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按照“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切实加强组

工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

- 68 -

政治水平和履职能力。

2. 加大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党员、干部和统战人士信息库,

逐步实现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进一步把握组织、干部、统战工作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开

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 69 -

西安外国语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

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为做好学校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

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方位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成就。充

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建好宣传

工作队伍,改进宣传文风作风,讲好西外故事、传播西外声音、展示西外

形象,力争在五年之内,使我校的宣传工作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

平。

三、具体措施

(一)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 成立理论教育科。建立健全全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丰富

学习形式,加强学习考核,不断激发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2. 进一步发挥党委中心组在全校政治理论学习中的带头作用,严格

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各分党委、党总支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创

新学习手段,提高学习实效。

3.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理论学习与学校综

合改革相结合,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

践提升理论。

4.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旗帜鲜明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70 -

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理论学习入耳、入脑、入心。

(二)全面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1. 成立新闻中心。适应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势,建成学校新闻

中心,把网络、校报、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信息平台集一

体,优化部门结构,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宣传效果,把学校新闻宣传工作

做大做强;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推动学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让

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2. 校园网主页及二级网站建设。完成校园网主页改版和系统升级改

造;新建新闻网和英、法、日、俄、德五个语种外语门户网站;加强学校

二级网站管理,树立学校网络新形象。

3. 在学校支持下,会同其他部门筹建西安外国语大学电视台和影像

工作室,打造优质高效的校内视频影像宣传平台,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外

语类电视栏目和影音文化产品,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学科研成果及师生精神

风貌。

4. 做好校报工作。校报由黑白印刷改成彩印,开发《西安外国语大

学报》数字报;丰富栏目设置,挖掘具有时代特色的西外人和西外事;对

离退休老同志和振华校区教职工,坚持送报上门,并定期搜集反馈信息;

继续做好校报记者团微信公众平台,占领网上校报宣传阵地。

5. 办有西外特色的校园广播。完成广播设备系统升级改造,使校园

广播成为学校重要的舆论阵地和文明校园的窗口;创办“西外之声”校园

广播网络电台,突出“外语”及“教育”两大特色。

6. 加强校史馆建设。不断完善校史馆的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扩大

面积,创新形式;加强校史馆讲解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外语功底扎实、

综合素质高的多语种讲解员队伍;开设校史馆开放日,加强对校史校情的

宣传。

7.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宣传工作理念,不断加强

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全方位、战略性合作,力争推出

- 71 -

具有西外特色文化内涵的高质量宣传片;在国内主流报刊刊登体现学校综

合实力的专题报道;多途径、全方位做好学校对外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社

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全

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风范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特

色鲜明,校训校风、学校精神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校园文化景观群初步形

成,文化设施基本健全,校园文化传播体系运行高效;学校制度完善,制

度执行规范,依法治校的水平显著提升;校园文化气息浓郁,文化品牌在

国内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全校师生文化素质明显提升,遵守校规校纪,

诚实守信基本形成自觉,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1. 提升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增设主题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广场

和雕塑等,使学校成为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温馨、文

化品味高雅、氛围和谐文明的大学校园。

2. 通过广泛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完成学风、教风、校风及

校歌的征集活动,进一步凝练西外精神,弘扬西外文化。

3. 设计制作具有西外特色的统一 VI(视觉识别系统),加强管理,规

范使用。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一系列具有西外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如

书签、信封、信纸、文化衫、标识牌等。

4. 进一步挖掘具有西外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向让·德·米

里拜尔先生学习的活动,推动和促进各学院文化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提升

校园文化品位。

5. 加强校园文化成果培育,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西

外特色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影视、广播、动

漫等文化艺术精品,确保获得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1-2 项,力争推

出国家级校园文化成果 1 项。

- 72 -

(四)坚持搭建平台,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

1.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研究工作。推出能够代表西

外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活动,真正使思政教育工作有抓手、见实效、出成

绩。

2. 积极争取将思政研究会的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校级科研项目范畴,

鼓励各理事单位、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党政干部积极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协调其他部门制定相应的科研奖

励政策。

3. 紧紧围绕中央重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力争

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特色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学校未来发展

提供学术理论支撑。

(五)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争创省级文明校园标兵

1. 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加强省级文明校园动态管理

工作,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 坚持广泛参与,把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级、教室、宿舍和每

个师生员工,夯实校园文明根基。

3. 积极争创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单位,逐步推进校内文明单位的创建

和管理工作,使“讲文明、树新风”引领校园风尚,为进一步创建“全国

文明单位”奠定扎实基础。

- 73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十三五”期间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任务及目标

(一)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精神为指导,以育人为中心,以稳定为前提,以教育为主导,以服务为基

础。围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工作理念,遵循“爱国、勤奋、博学、创

新”的校训,营造全员育人氛围,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二)学生工作总体任务及目标

认清新形势,把握新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针对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发生的新变

化,要有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增

强工作的主动性,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十三五”期间学生工作的目标规划

(一)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1.进一步严格辅导员岗位配备和选聘要求。2-3 年内稳定专职辅

导员队伍,明确人事代理辅导员的出口问题,争取三年后实现辅导员

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与学生比例总体达到 1:200的基本要求。

在辅导员的招聘录用上坚持“高标准、多渠道、公开化”的选聘原则,

严格选聘标准,规范选聘程序,优化选聘办法,严把“入口关”。

2.实施“辅导员素质提升计划”。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

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系统培

训和轮训,使其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明显提升。积极鼓励专职辅导员

- 74 -

考取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探索挂牌咨询、辅导与日

常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构筑专业化学生工作平台。提供辅导员学

习考察、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的机会。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承担形势政

策、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党课团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辅

导员参加各级职业能力大赛、申报精品项目和优秀论文。加强辅导员

工作理论研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队

伍。

3.规范辅导员工作和管理。根据工作周期性规律和学生工作特

点,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和工作规范,继续推行《辅导员工作手册》。

严格实施辅导员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考评体系,形

成学生、院(部)、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逐步完善长效教育机制

1.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继续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

动,明确各类活动的主题思想,形成连贯性强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

各类活动始终。提高学生工作网络服务功能和实用功能,寓思政教育于网

络服务当中,利用网络开展旗帜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占领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管理

育人落到实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突出主题教育。探索分年级、分时期、分重点的主题教育模式,

分年级开展校情校史教育、适应教育、专业发展教育、年级互动教育、职

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分时期开展文明礼貌教育、

文化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行为规范

教育、学风建设教育、安全稳定教育、考试纪律教育等主题教育月活动;

分重点开展爱国、责任、理想、感恩、诚信、自强等主题鲜明教育活动,

实现主题教育活动的系列化、常规化、品牌化。

- 75 -

3.强化安全稳定教育。完善学校、院(部)、班级、宿舍安全稳定防

范体系,开展突发事件恶性事件的预防和干预研究,完善安全稳定应急预

案,明确安全稳定的意义、责任和内容,以及防范的方式方法。采取形式

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安全稳定、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常识教育,增强学

生的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方面的“三自(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畅通学生反映意见的渠道,建立及时掌握、

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的学生信息机制。

4.进一步做好新生国防教育。认真部署、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好新

生军训工作;增强学生国防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纪律作

风。通过扎实有效的新生军训,为学生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系统管理,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考核、综合

素质评价体系及奖励办法、违纪处分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培养、考

核、奖惩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细化各项工作办事流程,加大各项规

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实施日常工作进展通报制度。

2.健全机制,大力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学风状况调研,结

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理念,认真查找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

题,不断探索解决学风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符合我校发展实际与

人才培养特色的学风建设体系,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3.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

统,实现学生处与教务处、招办等部门管理系统的信息对接,达到学生管

理的信息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新媒体宣传阵地,利用新媒体

开展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四)加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与服务,全面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1.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学习力度,不断

提高咨询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院部—学生班级—宿舍”四级体系,

明确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选拔、管理、培训、考核评价和激

- 76 -

励体系。建立一支以学生心理社团为核心的朋辈互助队伍和一支以辅导

员、学生骨干为主导力量的信息员队伍。不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户外拓展

等活动,不断发展团体辅导和团体训练。加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的力度,争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备的学生心理电子档案。进一步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科学研究。积极与资助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依托

学生能力拓展资助专项训练营,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

出自卑情绪、树立自信;针对毕业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设立毕业生咨询

日,结合职业心理测验,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方面专业指导。

2.建立长效的资助育人机制。坚持并完善“一个中心、两种贷款、

三个坚持、四项工程、五项意识”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管理体系。(一

个中心即一个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两种贷款即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

助学贷款,三个坚持即坚持把资助工作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坚

持把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把资助工作作为大学生

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四项工程即是打造物质资助“爱心工程”,服务管

理“数字工程”,勤工助学“寻路工程”,精神资助“育才工程”。五种意

识即爱党爱国意识、奋发进取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感恩

奉献意识。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资助工作成效,建立长效资助育

人机制。同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完善贫困生档案库,积

极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校园资助,探索社会资助与勤工助学结合的新模

式。加强勤工助学的帮扶力度,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勤工助学基

金。

3.做好公寓管理与服务。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加强公寓数字化管理

与服务,提升公寓制度育人、思想育人和文化育人水平。加大公寓数字化

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数字化公寓中心服务大厅,便利学生生活所需。

在学生公寓楼内设立学生党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工作室等,实

现学生活动进公寓、心理咨询进公寓、思政教育进公寓、安全管理进公寓,

- 77 -

提高公寓育人氛围和水平。

4.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彻国家和

陕西省对学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开展精准帮扶、精准就业工作;完善就

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并落实毕业生派遣方案,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

任制,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纳入教学体系,总结分析毕业生就

业和市场需求情况,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依据;

强化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就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试行就业班级委员

制度,增加“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的新方式;持续开展就业

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规范与指导学生的择业、就业行为,

做好学生就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等工作;开展精细化就业市场建

设工作,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搭建双向选择的工作平台。

- 78 -

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总目标

和总要求,结合校工会“十二五”发展实际,经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分

会意见,工会委员会研究,现制定《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会第十三个五年发

展规划(2016-2020)》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

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

广大职工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和学校党委的周围,自觉践行党的

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实践成果,努力为群

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把广大职工会

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和完成学校“十三五”发

展蓝图,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制度建设

1.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如期召开学校第六届教代会暨职代会

三至五次会议;如期换届并召开第七届一次至二次教代会暨职代会。全校

二级单位每年召开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比例不低于 80%。

2.积极推进并建立分党委(总支)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

究群团工作,全校二级单位落实面不低于 90%。

3.深入推进和落实《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校内申诉办法(试行)》《西

安外国语大学教代会提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4.对《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会工作手册(制度汇编)》(2014版)进行

健全、完善、补充和修订。

- 79 -

(二)组织建设

5.切实加强六届工会委员会及其领导班子的建设,每年至少召开 1-2

次全委会;如期换届并选举产生七届工会委员会。

6.各专门委员会、各文体协会组织机构健全,日常活动开展良好,

每年面向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不少于 2次。

7.逐步推进工会会员较多的二级单位分会主席由处级干部兼任,全

校处级干部兼任分会主席的比例不低于 40%。

8.成立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会理论研究会。

(三)文体活动

9.重视职工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活动。每

年全校性的职工专题文化展演活动不少于 2场(次)。

10.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各文体协会和二级分会的作用。每

年女教职工趣味比赛、教职工春季运动会、秋季球类比赛、冬季越野赛等

全校性的职工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 4场(次)。

(四)维权保障

11.切实发挥教代会提案委员会、教代会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每

年集中研究职工意见建议的会议不少于 2次,落实和回复教代会代表提案

和意见建议总数的比例不少于 80%。

12.积极呼吁和促成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设立雁塔校区初中部、长安

校区幼儿园。

(五)职工之家

13.积极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或“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

职工之家”1个。

14.建设好“陕西省教育系统工会职工之家”,二级分会努力创建并

获得省级模范职工之家 1-2个。

15.新建成校级模范职工小家 15 个,使校内分会模范职工小家单位

总数学达到 80%以上。

- 80 -

(六)荣誉

16.努力创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 1个(项)。

17.努力创建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先进女职工组织、先进

科研单位(或个人)等各 2-4个(项)。

三、目标依据

1.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

期工会工作的多次重要讲话,为学校工会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和陕

西省委分别在 2015年 1月、8月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会议,

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

号),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

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意见》,使学校工会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校工会同期发展目标均完成良好。特

别是 2014 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章程》的制订和下发,将学校教职工代表

大会制度和工会工作纳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与依法治校的重要范畴,使工

会在引领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桥梁纽带作用得

以有效发挥。

3.2015年 1月学校第六届教代会暨职代会如期换届召开,选举产生

了新一届“双代会”代表、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女工等专门委

员会,2016 年 11 月成立了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筹)。特别是在学校

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工会委员会成员结构合理,年

富力强,开拓创新,深受职工拥护和欢迎。

4.校工会坚持以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创建校级模范职工小家为抓

手,以提升工会活动质量和工会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对分会和协会活

动经费的支持力度,不断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各文体协会和二级分会的作

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会员踊跃参与到学校发展和各项活动中去的积极

性,使学校的工会工作获得职工会员的普遍好评。

5.近年来,校工会连年被陕西省教育工会表彰为工会重点工作目标

- 81 -

考核合格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提名奖(1

次),全省教育系统工会“三服务”活动先进单位(1次)、陕西高校先进

女职工组织示范单位(1 次)、全省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优秀组织单位

(1次)、陕西高校巾帼标兵单位(1个)、陕西高校巾帼标兵岗(1个),

全省教育系统工会宣传报道工作二等奖(2 次),获得全省教育系统工会

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 3个。

四、保障措施

1.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

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

群团工作的意见”,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

学而奋斗。

2.加强领导,重在建设。在学校党委和陕西省教育工会的正确领导

下,充分依靠工会委员会班子全体成员的智慧与团结,调查研究,科学规

划,集体决策;切实发挥工会各专门委员会、各协会和各分会的作用,努

力动员广大职工会员广泛参与,用职工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用润物

细无声的品格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为职工会员办

实事、办好事,将各级工会组织建成模范职工之家。

3.深化改革,改进作风。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和改革发展要求,

不断深化工会工作改革,重点是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学校群团工作的新理

念、新思路、新内容、新举措、新方法,积极推进分党委(总支)群团工

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各级工会干部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条

件,勤奋工作,勇于担当,努力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4.廉洁自律,制度保障。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工会工作健康发展和赢

得职工会员满意的基础,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党风廉政建设

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遵守工会法、会计法和中国工会章程,遵守学

- 82 -

校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工会在大宗物资采购等职工福利发放活动中,保

持公平、公正、公开和质量优先的原则,让学校党委放心,让职工会员满

意。

五、其他

1.本规划依据学校工会工作发展实际,充分展望和考量未来五年发

展的可行性、操作性和目标效果。其中关于发展数据目标的规划,如遇上

级相应工作任务调整,本规划随机调整。

2.本规划经学校批准,自 2016年下半年启动。

- 83 -

共青团西安外国语大学委员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和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及学校第一次党代

会精神,按照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及学校第十三次团代会的工作部

署,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

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依据团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学校第十三次

团代会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

管团”四维工作格局,深化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

提升”四大行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育人宗

旨,深化思想引领,突出成长服务,强化素质拓展,助推实践成才。坚持

立德树人,把握青年脉搏,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

虚功实做,紧扣时代主题,全面履行共青团各项职能;坚持从严治团,以

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共青团

工作新格局,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二、工作目标

以深化党的群团工作改革为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创新精神,深

入领会和把握“道路、价值、治理、制度、服务引领、网络、干部”等重

大问题,构建完善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努力打造“一

个目标”、“一条道路”、“三个重点”、“四维格局”充满活力的共青团队伍。

“一个目标”,即夯实基础力量,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

- 84 -

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一条道路”,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

发展道路;“三个重点”,即保持和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

众性;“四维格局”,即“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

维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思想引领战略,全面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

以团日大讲堂、主题团日、专题团组织生活、新媒体平台等为主要载体,

加强理论学习型社团建设,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持续引向深入。

2.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计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宣传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全过程,着力构

建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3. 以深入推进“中国梦”成长工程为统揽,把全团发展与我校自身

实际有机结合。继续深入抓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国家宪法日、建党日、建团日等时间

节点为契机,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凝练“爱我西外,立志

成才”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引导学生知校、爱校、荣校,传承和

弘扬西外精神。

4. 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树立“互联

网+共青团”理念。分类整合校院两级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平台,扩大“西

外共青团”微信订阅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推进组

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逐渐形成网评员-网宣员-网络文明志愿者梯次合理的

网军队伍,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

5. 狠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骨干培养的

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和跟踪培养,推进大学生骨干培养实践锻炼基地建设,

- 85 -

探索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导师制。全面实施二级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

养工程初级培养体系。

(二)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着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育人效

6. 出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启

动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育计划,进一步完善“一院一品”工程实施运作,

推动全校校园文化活动结构调整,协调推进,促进全校校园文化活动有机

融合。

7. 整合校内外资源,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

举办“高雅艺术文化周”、大学生话剧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营造良好

校园文化氛围,力争在全国、全省相关赛事展演中取得较好成绩,提升学

校影响力。继续打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美丽与智慧相随,芳

华与自信齐舞、青春与梦想同在”的女生文化品牌。

8. 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完善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逐步完

善校院两级社团管理与指导体系;重点扶持和发展理论学习型社团和学术

科技类社团,大力支持文娱和志愿服务类社团,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

加强社团活动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团活动的行为和秩序;加强对特色

社团的扶持与培养力度,组织评选年度“十佳社团”。力争 5 年内省级优

秀(标兵)社团超过 6个,国家级优秀(标兵)社团达到 3个。

(三)实施成长帮扶战略,突出促进学生成才成长和有效提升学生

就业创业能力

9. 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推动实践育人的常态化。提倡专业学习与

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倡社会观察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提倡项目实施与有效

传播相结合。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社会实践网络。完善激

励、反馈机制,通过分享会、新媒体等立体式方式来宣传实践育人的典型

人物与事迹。全面实施社会实践学分制,改革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

尝试吸引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优机制,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

- 86 -

实践育人效果。力争取得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和 5个全国优秀实践

团队。

10. 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传播西外志愿文化。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让“快乐志愿随手公益”的志愿文化理念植根心中。加强志愿服务团队的

分层分类指导,组建志愿服务联盟,合力打造志愿品牌项目;加强志愿者

培训体系建设,制作《西安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指导手册》,提升志愿服

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志愿服务认证体系与信息管理平台,激发大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做好做大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

选派工作。力争再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11. 健全多层科创体系,以科创凝聚创新之力。围绕培养创新人才主

线,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组织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及省市各类科创竞赛。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开

拓和联动校内外各类资源,提供学生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通过举办创业

讲堂,培育创业社团,完善创业竞赛,联合打造创业基地等形式,推动大

学生勇于创业,善于创业。力争取得全国竞赛金奖银奖历史性突破。

(四)实施固本强基战略,激发基层内在活力和不断提高自身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12. 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狠抓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把团

支部书记选拔的源头关,做好新任团支部书记的考核、培训工作。探索团

组织形式创新,通过试点网络建团、楼宇建团等新形式,把支部建在最有

活力的细胞上;逐步实施优秀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结对共建试点活动经

验;按照“形象立起来,支部活起来、服务实起来、品牌亮起来”的思路,

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打造加强战斗堡垒。修订二级学院共

青团工作考核办法,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基层团组织执行力。积极创建全

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13.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打造“让党放心,

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规范团干部的任命与管理,制定校团委委员

- 87 -

定点联系制度,加强与学院党政领导、青年学生的沟通,进一步强化对基

层团干部工作的指导、跟踪与评估。重视团干部的专业化培养,开展“党

政领导与团干部面对面”活动;鼓励团干部研究青年成长命题,成立团干

部讲师团,在团校、青马工程等平台为青年学生授课。强化基层实践锻炼,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校级等各类培训和挂职机会,不断输送年轻团干部

培养锻炼。

14. 完善学生维权渠道。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和群众组织优势,

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权益利益诉求,畅通学生舆情汇集和分析

反馈渠道;规范团代会、学代会运行,提高民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有序

参与学校治理,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学校改革发展群策群力。

- 88 -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事处(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西安外

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西外大党发[2016]34号)文件精神,

以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

“十三五”期间,人事处(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将紧密围绕学校中心

工作,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

队伍。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讲话精神,营造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教师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积极、更

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突出“用好现

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形成具有竞争

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

实施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计划,着力于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的选拔和培养,努力造就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立有利于教师脱

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到 2020 年,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师德高

尚、爱岗敬业、教育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专兼职相结合的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目标

到 2020年,力争专任教师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70%以上。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45%以上。适当

- 89 -

调整学科间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等适当倾斜。

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力争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45%以

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95%以

上。

学缘与性别结构:有非本校学历教育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

75%以上;适度提高专任教师男性比例。

2.人才工程建设目标

实施“212”人才工程,汇聚 20名学科领军人物,遴选 100名学术精

英,培养和支持 200名学术新星。

二、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

坚持“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引

培并重、专兼职相结合、以项目带团队的模式,不断完善人才人事管理体

制机制,努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以“精英引领”为重点,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

1.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

以国家和省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为依托,主要瞄准在相关学

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旗帜性学科带头人,大力实

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对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大倾斜

力度。“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或培养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

教授 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0-25人,重点加大青年项目人才的引进

和培养。

2.西外学者特聘岗位计划

大力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岗位管理办法》,在重点学科以及重

点科研基地或平台设置西外学者特聘岗位。重点加强领军学者、杰出学者

- 90 -

和青年学者的遴选与聘用,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旗帜性

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大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特聘专家的支持力度,旨在通过柔性引进,广泛吸

引国际学术界有影响力的旗帜型学科带头人来校工作、讲学、进行科研项

目合作、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十

三五”期间,计划引进或培养领军学者、杰出学者和青年学者 40-50人,

聘请特聘教授 10-15人、讲座教授和特聘专家 40-50人。

3.校级高层次人才计划

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

学科建设需要,优先引进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和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及博士点、拟申报博士点和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十三五”期间,每年计划引进(含自

培)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25-30人;5年计划引进(含自

培)150人左右。

(二)以“三大计划”为主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

1.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计划选派

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工作或学习,

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学缘再造”,

快速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依托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与支持,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持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

力、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计划每年支持 20-30 名中青

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出国短期研修、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每年支持 100-150

名教师参加国内短期培训;每年组织 100-120名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

络培训。

2.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计划

- 91 -

实施“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根据学科和人才

队伍建设需要,每年计划支持 15-25名优秀中青年教职工到国内外高水平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

实施“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主要包括教师派出、海外人才引进、

海外专家聘任三个方面。“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计划选派一定数量教

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争取每年新进教师中具有

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学历教育及博士后研究)占当年教师补充总数的 30%。

通过教师国际化培训,使有出国学习经历或取得海外学位人数的比例达到

专任教师总数的 65%;争取每年聘任海外专家(包括长期短期)数量达到

50人以上。

(三)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加强各类专业教学、科

研创新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为载体,通过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物带动、

校内“孵育”等方式,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项目带团队,

充分挖掘现有师资的优势与特长,完善团队建设与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

团队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团队快速成长。“十三五”期间,每年

计划建成 2-3个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争创 1-2个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

创新团队;5年计划建成 10-15个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争创 3-5个省

部级团队,力争国家级团队实现突破。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人

才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政策研究、宏观管理,对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的落

实进行督促、检查,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二)经费保障

多渠道筹措经费,在争取国家、省部各类人才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的基

- 92 -

础上,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

经费投入,每年投入不低于 3000万元用于支持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

(三)制度保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成立各级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构,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健全师德建设

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

程。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

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

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教师有师德禁行行为的,师德考核不合格,并依

法依规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每年在校级科研

计划项目中提出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课题,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创

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开展以分

类管理为基础的差别化、精细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不同类别教师性质,

将教师岗位分为以教学为主岗和以科研为主岗,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健全考评体系,探索建立年度目标与任期目标相结合、任职周期与学术周

期相结合的教师考评制度。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类考核评价。以绩效

工资改革为契机,探索差异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以绩效能

力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确保二级单位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实行年薪制、岗位业绩津贴制、总额包干分配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建立绩效收入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的激励机制。

3.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化水平

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顺应职称改革趋势,进一步完

善职称评审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特评和直聘办法以

及外籍教师职称评审和聘用办法,建立评审专家的信息库,注重发挥学科

或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性作用,适时引入校外同行评价机制。

- 93 -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陕西省高校“四个一流”

建设计划,以及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的精神,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推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实现学

校发展的新跨越,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

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

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力争通过五年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高水平

大学建设水平,吸引优秀生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培养更多具备健全人格与

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与文化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

人才。

二、工作任务

(一)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改变的

教育理念,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机

制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质量监控,做好服务保障,形成有利于人才

培养的校园育人环境。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1. 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 94 -

继续完善“双通道、三阶段、多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增

强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与理解”为内涵的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践

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学科优势的“三通一增”通识教育理念;通过

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进阶教育,促进不同专业间的相互交融;通过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通识教学中拓展

专业知识,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 进一步推进“外语+”和“+外语”的培养模式改革

在外语专业推进“外语+方向”或“外语+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拓宽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在非语言类专业推行“专业+外语”

培养模式,立项支持专业课程的全英授课,鼓励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进一

步深化 ACCA、CFA、CIMA和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实验

班的教学改革,并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主辅修制,扩大

双学位、双专业覆盖面,完善复语、双学位教学管理机制,促进跨学科、

跨专业的资源共享。

3. 实施“大类招生、个性化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英语实验基地教学改革,完善学生分流制度,探索在经管、艺术

等专业中实施大类招生,结合宽松的转专业制度,为厚基础、宽口径、个

性化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三)分类管理,突出优势,促进一流专业建设

1.控制规模,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评估,建立以社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预警及退出

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国家“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需求,通过新增专业(方向)培养、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推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建设。至 2020 年,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60

个左右,形成以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分类管理,加强内涵建设

突出建设重点,支持传统优势语言专业建设纵向深入发展,凝练特色,

- 95 -

打造品牌,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非通用语种专业向复合、复语方向

发展,拓展学生就业空间;支持非外语专业强化外语教学,建成 2-3个全

部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并面向留学生开放。争取在“十三五”

期间,建设 2-3个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品牌专业,建设一批在陕

西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特色)专业。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围绕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组织与

教学实施的相互促进,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以国家专业标准为指导,构建层次有序、有机融合的“技能+知识”

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外语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构筑非外语专业的

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数字化

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展双语课程和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程建

设,以教改立项形式资助建设 30 门校级以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0

门信息化课程。支持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教

材建设,以立项形式资助出版 20-30部教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落实教

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建立以名师、教授为负责人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五)加强国际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

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完善本科生“双校园”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

高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留学生学历教育比例。

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共

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共建实

践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1. 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1)根据我校“十三五”规划及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各专业

- 96 -

的发展现状,适当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规模。

(2)为了保证外省生源质量的较高水平,提高我校在全国的知名度,

十三五时期,我校将继续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投放招生计划,适

当增加在优质生源较为集中的省份的招生计划。

2.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质生源

(1)定期召开招生宣传会议,对赴各地中学、大学宣传等各类招生

宣传活动进行统一的政策上的解读、要求及培训,确保各教学部门在对外

宣传上做到心中有数。

(2)进一步完善《西安外国语大学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3)制定并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计划》。

(4)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传统媒体手段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实

力,同时,通过校招生办官方微博、官方 QQ、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

行宣传。

3. 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工作,加强招生过程管理

严格按照教育部及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规定开展招生工作,明确责

任,常规操作规范化,严格按照录取流程向招生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加强

每一步录取环节的管理,达到管理的科学化。认真执行教育部“六不准”,

“十公开”,“十严禁”,“二十三条禁令”、“26 不得”要求的基础上,从

制度上不断完善,从技术上不断加强,预防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纪事件。

(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实践育人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已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争取在省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上获得突破;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实验场

地和实验设备向全体学生开放;资助建设辐射面大、规模稳定的大学生校

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开展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

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学习始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

- 97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与服务平

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联系场地、投资融资、创业咨询等服务,

促进项目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的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大项目资助力度,在“十三五”期间获得

350 项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立项。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支持各学院依

托专业优势联合行业企业,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大

学生竞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

动,整合资源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社团,举办创新创业

沙龙、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形成“重创新、促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项目

(一)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制定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

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加大激励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教

学研究,探索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

内容与方法;完善督导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完善选课制度,增加学习计划弹性

多渠道增加课程资源,提高选修课比例,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选课自主

性,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

为实行完全学分制奠定基础。制定并发布《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学习手

册》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工作手册》,实施导师制,引导学生合理制

定学业和职业规划。建立跨学院选课、缓修、重修、转专业等适应个性化

学习需求的配套管理制度。

(三)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实施“一带一路”语言教学与人才培养

计划

通过建立“丝绸之路语言中心”,丰富外语语种数量;与丝路沿线国

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实现稀缺语种人才的联合培养;

- 98 -

加强丝路沿线国家语种的新专业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教学与人才培养基地。

(四)依据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的目标定位,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我校各

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在教育部规定范围内精简本科阶段学时学分,减

轻课内学习压力,强化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突出外

语优势,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实施高层次成果培育计划,争取获得高层次成果

实施高层次成果培育计划,以教学改革基础较好,有项目作为支撑的

英语专业综合改革、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项目为龙头,搭建平

台,整合资源,组建跨专业的项目团队,加大成果培育力度,组织编写系

列特色教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获批 2-4部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

材,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部

省级优秀教材,10 项左右省级教改项目;争取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

级实验教学中心示范中心等项目上实现突破。

(六)完善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计划,吸引优

质生源

在落实 2016 级“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

参照国内外高等学校的通行做法,科学制定奖励标准和依据,完善《西安

外国语大学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注重奖励办法的实效;制定《西安外

国语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计划》,加强优质生源的培育,畅通生源地与

我校的沟通渠道,扩大我校在广大考生中的影响,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合理调整教学机构,健全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下移管理重心,充分发

- 99 -

挥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保障

落实和完善《英语专业“1+3”模式学生分流实施办法(试行)》、《本

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探索并实施大类招生制度,完善

选课制度、考试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

定《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审办法》等文

件,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调动广大

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三)经费保障

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科学编制预算,实行项目精细化管理,

合理使用教学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高效,提高预算执行力。充分争

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方面的专项投入,发挥专项建设的示范引领作

用,促进专项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

发展。

- 100 -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间是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校建设提供了新

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把陕西推向了对外开放

的前沿,也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平台。为促进学校科学研究的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研振兴计划,推进协同创新,以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科研人才

为根本,以培养学术研究群体为目标,以打造科研精品工程为中心,重点

突破,整体提升,向攀登科学高峰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目标转变;

从小团队科研组织向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区域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的科研组

织体系转变,从科研发展量的扩张向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联动转变,不断

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与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

打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提升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建立校级各类基地等不同层级的科学研究平台;培养一批学科学术

带头人,凝练具有西外特色的学科方向,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

团队;以“学术带头人+团队+基地”为主力,主持重大项目,产出一批高

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最终实现学校学术声誉良好、学术名师汇聚、学术氛

围浓厚、科研经费充裕、科研成果斐然、管理科学规范的科研目标,使学

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创新平台构筑工程

- 101 -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严格按照部级和省级标准开展科研基地的建

设工作。博士点按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建设,省级重点学

科和硕士点按照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建设,其它专业

按照校级研究基地标准建设。做好研究方向的凝练、特色提炼工作,同时

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布点原则与学校资源相结合,形成覆盖语言学、文

学、教育学、国际关系、经管、人文地理、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的基地群。

(二)创新团队汇聚工程

进一步采取科研指导性策略,改变以往科研工作单兵作战多,团队协

作、联合攻关少,难以出精品和力作,难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局面。

把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与全国同类院校进行比对,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

上选择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专业进行突破,建立学

科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遴选制度,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

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基地的机制,整合资源,组建一批创

新团队。突出自主创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科研创

新平台。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提高学校学术水平,锻炼学术队伍。

(三)科研项目孵化工程

组织跨学院(团队)集体申报国家级以及教育部的高级别重大项目(包

括中译外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组织团队联合攻关,争取实现省部级

重点项目零的突破。不定期对校内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每年邀请 3-5

名专家学者及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来校做有关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讲座,

提升教师及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每年培育 30 项校级项目申报省部

级项目、20项申报国家级项目。

(四)科学研究激励工程

争取在平台、团队和项目三大工程的支撑下,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

环境,创造出富于创新性、质量高、学术和社会影响巨大的科研精品,同

时向部省优秀成果奖冲击;鼓励并开展跨学科研究,充分利用外语资源优

势整合其他学科,发掘和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科研增长点,推进各学科的

- 102 -

交流与融合,通过科研项目促进成果产出,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研究与队

伍建设;在出版资助制度设计上向大部头、有创新性、高质量的系列作品

倾斜,每年资助出版一批学术专著;完善科研考评制度,统筹教学与科研

工作量的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尤其对

获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竞争性科研经费、在三大国际检索杂志发表文章和出

版有影响的专著、学术译著的教师着重进行奖励。

(五)科研合作交流工程

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夯实科研实力的基础,针

对优势研究领域,重点推进与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项目合作研

究。努力促进本校教师之间以及与国内外名校名师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支

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性学术活动,同时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参加学

校的科研工作,全方位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六)社会服务提升工程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地方建设,提高社会服务针对性,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凭借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深度融入“西咸新区”

“大西安”建设,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集聚自主创新资源,

开拓自主创新领域,转化自主创新成果。主动回应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需

求,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与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国家民委以及陕西

省、西安市相关部门等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活动。确立区域

发展的服务定位,针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组织骨干力量开展跨学

科课题申报、项目承接,提高旅游、外事、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咨询和教育

培训能力。

三、重点项目

(一)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

做好“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

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陕西旅游研究院”、“西安当代国际问

题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六大科研平台建设,并以六大科

- 103 -

研平台为基础整合原有的校级科研机构,聚合科研队伍,开展科学研究。

努力将“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

心,将“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陕西旅游研究院”等研究实体

打造成重要的服务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新型智库。

(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创新科研团队

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加快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

点,组建学术团队。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培育 30 个左右的各级各

类科研创新团队。

(三)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质量

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能力培训,创新科研激励机制,提升

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质量: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 15-20项、省部级项

目 130 项、地厅级项目 200 项、校级立项 200 项以上。到 2020 年,力争

科研经费总额达到 2000 万元;出版专著和译著 150 部,发表 SSCI 论文

5-10篇,CSSCI论文 200篇;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10-20项,在教育

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取得突破。

(四)突出外语特色,争创优势品牌

实施“外语+”的科研战略,依托语言类学科优势,在外语+旅游、外

语+教育等方面组建优秀创新团队,开展交叉研究,拓展应用领域,创立

优势品牌。将“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省级协同创新

中心;将“陕西旅游研究院”打造成为省级成果转化中心。继续办好《外

语教学》、《人文地理》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不断优化刊物栏目设

置,加快推进期刊国际化,使期刊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

扩大学术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成果评价体系,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

范化、制度化,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

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 104 -

2. 增加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权和科研经费支配权,实行学术本位管

理与学术同行评价。推行科研项目主持人的负责制度,提高间接费用和人

头费用比例。

3.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执行学术规范条例,杜绝学术不端行

为,净化学术空气,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

4.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科学的学习理

念,牢固树立科研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加强科研管理科学理论

知识的学习;开发使用科研管理系统,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为科研

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105 -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学校《关于拟制二级单位“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为

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

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学校加快建成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实现第八次

党代会“三步走”战略,推进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以及陕西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博士、硕士、专

业学位等较为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文、哲、经、管、教育等学

科门类得到拓展和充实,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科建设与研究

生教育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科建设成绩较大。五年来,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新增 1 个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 个专业学位授权

点;外国语言文学被列入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

和陕西省“五个亿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2 年在全国第三轮学科

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位列西北第一、全国第七。

2.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十二五”期间,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

管理为手段”的理念,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 21 个制度进行了科学的修订

和增补;成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组;制定并推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

引进合理的淘汰机制;实施论文盲审制度,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从制度上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

3.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五年间,研究生部制定完善了博士生培

养方案;对各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

教学质量和导师指导效果评价体系。

- 106 -

4.研究生导师聘用多元化。五年来,研究生部进一步完善了导师遴

选、培训及考核制度,对导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我校导师队伍已经由原

来的不足 200名增加到了 269名;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研究

生的指导教师,使我校研究生导师的研究专长、专业结构、学缘结构更加

多元化,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国际

化格局。

5.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十二五”期间,研究生部充分利用

各种资源,拓宽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渠道,进一步加大了与国际知名

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项目的规模。连年为“孔子学院”输送汉语国际

教育专业人才、小语种交流培养项目等。建立研究生院统筹、各学院自主

下的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在现有合作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与世界各

国的知名院校建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关系,这也是创新我校研究生培养

模式和教育机制的有力举措。

6.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十二五”

规划中关于多媒体教室的配备、网络管理系统、图书资料建设等目标均已

实现。

7.学工工作丰富多彩。参加国家省上各级各类专业性竞赛并屡次获

奖;举办了第一届西外研究生学术文化月,包括“研究生学术论坛”、“研

究生学术沙龙”、“知名学者论坛”、“知名校友论坛”等为代表的研究生学

术品牌活动,其中,“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已经连续

举办八届;出版各类学术刊物:《研究生学术论集②》、《研志》、《研志学

刊》;成立各类研究生社团:马列研习社,“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协会、

研究生艺术团、虹诗社、西外研究生职业发展协会。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学科建设工作。

(1)学科发展不平衡,特色不够鲜明,一级学科偏少;专业学位授

权点偏少,学术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2)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

- 107 -

头人缺乏。

(3)标志性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

(4)办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图书资料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培养管理工作。

(1)研究生培养的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对研究生培养工作

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缺乏激励机制,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位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学位

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管理工作。学工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达标,使学籍、就业、

资助等工作无法实现精细化、专业化。

二、 “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形势分析

1. 国家政策支持导向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3 年 3 月,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

投入机制的意见》,对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完善。随后,三

部委又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

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要求把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核

心。2013 年 7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

工作会上强调,要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2014

年 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

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博士硕士

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三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文件;2014年 11月召开全国

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学位委员会第 31 次会议,首次将研究生教育

质量作为主题,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已经迈入质量时代。2015 年 3 月,国

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

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 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

- 108 -

间人才交流合作。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创新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在前所未有

的机遇面前,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 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提出新任务

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生培养是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从过去的注重数量

与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内涵与质量发展,更加强调提高学科水平和研究生

教育质量。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家“双一流”、陕西省“四个

一流”建设举措的推出,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认真分析国际、

国内新的形势,将全面提高质量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不断深化研

究生教育改革,为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提供有

力支撑。

3. 习总书记 “三个面向”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

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三个面向”的提出,明确了国家对高

精尖人才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生教育要强化战略导向、转变人

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创新发展全局。首先,在满足招生规模扩大基础上,

确保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其次,注重各层次、各类别研究生的结构调整,

既要符合学校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又要满足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实际

需要;第三,在“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指引下,大力发展我校“丝路

沿线”国家所涉及的非通用语种,为国家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

- 109 -

务,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突

出外语院校语言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

平大学建设步伐。

(三)总体目标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紧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战略目标,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提升学校学科

建设水平为支撑,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力争五年内建成

3-5 个校级重点学科,2-3 个省级特色学科,5 个左右特色鲜明、国际化

程度高、对学校学科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学科群,形成传统学科与新

兴学科相促进、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

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体系,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达到

国内一流水平,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和教育学等学科达到省内先进水

平;培育新闻与传播学、政治学、体育学等具有一定历史积淀和发展空间

的学科,积极准备新增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形成一支师德优良、治学

严谨、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能够胜任政治、经

济、文化和外交领域对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度扩大我校研究生

在校规模,到 2020年,使我校研究生规模达到 2000人。

三、“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1.落实研究生二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分级管理体制,明晰各级职

责、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二级培养单位的作用。研究生院负责制定研究

生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招生、教学、学位、学科建设

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管。各基层培养单位具体实施研究生

的培养与管理。

2.建立系统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职责、标准、流程、督办、

考核、奖惩各项环节。细化与量化相结合,流程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实现

- 110 -

精细化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确保工作“零延误”、

“零差错”,充分发挥研究生院服务职能。

(二)稳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推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1.2016-2020年,努力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培育)

学科,力争新增 2-3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力争获得 1-2个新

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 个调整或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2-4个调整或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积蓄力量、整合资源,力争在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

科寻找新的突破;在巩固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优势地位基础上,力争

把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学、教育学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响应国家“一

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东方、西方语言文化

学院的学科办成校级乃至省级特色学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

变化,稳妥、合理地对学科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

3. 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建

立科学规范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管理机制,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大的学术决策

权、团队组织权、经费分配权,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

4. 强化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以项目驱动

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建设项目责任制。分解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把学科

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建立各级各类学科建设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健全与培养类型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

1.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机制,进一

步明晰招生工作中研究生院与各培养单位的职责和协作配合机制,完善研

究生招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程序,细化流程,确保研究生招生工

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创新招生模式,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选拔新

模式。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的选拔模式,加大相关领域

科研成果考核比例,实行导师联合审核制。调整硕士研究生推免接收及复

试录取办法,加大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自命题对科研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考察

- 111 -

力度。协调本科招生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本硕连读机制。开展在职人员学

历提升计划,拓宽港澳台地区及外籍研究生招生渠道。

3.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提高生源质量,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以

“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总原则,适度扩大我校研究生在校

规模,到 2020年,使我校研究生规模达到 2000人。根据各专业招生就业

情况和导师数量,对招生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继续扩大专业学位招生比例。

通过本硕连读机制、新生奖学金、优研计划、学术夏令营等多元化形式,

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生源质量。

(四)建立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体系

1. 完善培养方案修订标准。培养单位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发展要求,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标准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各专

业课堂教学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削减 30%,改变研究生教学本科化现象,腾

出时间加大对研究生科研技能、方法指导和训练。研究生院对各培养单位

的方案进行横向平衡和最终审定。

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研究生创

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健全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积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推进高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协同,加强

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我校专业硕士的校外实

践基地,搭建稳定、规范的实习实训平台。

3.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对基层培养单位在课程教学、课

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管理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加强研

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学术前沿类课程建设,注重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对

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类、校企共建类、职业素养类、创新创业类课

程建设,注重案例教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构建针对新开课程和

已设课程的规范化审核审查机制。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

激励与支持,全面推进研究生精品课程、研究生教材、研究生课程体系建

设。

- 112 -

4.完善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体系,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改革并完

善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体系,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力度。资助研

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拓展国际学术视野,营造良好的学

术创新氛围。

5.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平台。整合和吸纳校内外资源,建立多类型

多层次的科研训练、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健全社会和行业企业参与

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联合培养机制和多元化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

(五)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

1.建立立体化的研究生教育督导机制。形成以培养单位自查、研究

生院多点多频次抽查、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督查、第三方评估机构监测的

立体化教育培养质量督导机制。以监督促进教学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

教育质量。

2.全面提升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期检查及

答辩过程监控,加大学位论文抽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授予流程,

增设学位论文规范审查和预答辩程序,健全分流淘汰机制。

3.加强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学校、研究生院和

培养单位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建立第三方评估中心,加强对学位授权点的

定期的过程监管。构建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体系,建立各培养单位的自纠

自查制度,定期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和监督部门的监管常态化。加强自我

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学位授权点准入、预警与退出的调节

机制,实施末位淘汰制。实行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制度,落实建设职责,高

质量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

(六)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

1.健全对导师指导能力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

权机制。分类制定导师遴选条件,逐步提高并扩大导师队伍的质与量。对

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展岗位培训,明确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

学术规范等方面的责任;明确导师有义务参加研究生招生宣传和入学考试

监考等各项相关活动;明确培养程序,强化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一步

- 113 -

增强研究生导师责任意识。

2.完善激励和退出机制,建立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适度降低导师

准入门槛,加强指导过程的考核和结果考核。以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

核标准,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指导能力、培养条件、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学术道德、育人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招生

资格和指标挂钩。对于不合格导师按照退出机制进行管理。

3. 加强与国际、国内院校的合作,吸收校外学术导师、实践导师补

充到导师队伍,建立我校高级别特聘专家的导师资格直通车制度,增强我

校的导师队伍力量。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和基地建设

依照协同创新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西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开拓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造有利条件。积

极发挥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管理与运行机

制,建立多元投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八)加强国际合作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一方面扩大与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

士、硕士项目的规模;一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广泛与国

际知名院校建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双学位制度。加大国家公

派留学、短期访学和参加境外国际会议的资助力度,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

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九)全面实现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

以需求为导向,切实增强信息化软件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快推

进信息化与各项工作的融合,将学校、研究生院制度、教学管理、学位管

理、学科建设、招生管理等等相关工作制度、流程及标准嵌入信息平台实

现研究生院行政管理信息化、电子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研究生综

合管理服务平台,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接,实现大数据共享,现有纸

质档案逐步实现电子化,最大限度地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考

核,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时分析,提高管理效能,为各类评估做好数

- 114 -

据储备。

(十)研究生管理工作

1.加强研究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研

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鼓励研究生学术创新、在校创业。一方面,撬

动学校、社会资源,邀请知名学者、学术大家开展论坛、讲座。另一方面,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2.进一步理顺研究生二级培养体制,开局之年完成硕士研究生全面

下放到基层培养单位,发挥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充分体现

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提高研究生管理质量。

3. 研究生院全面统筹落实研究生奖助政策,负责组织奖学金评定工

作,合理分配奖助名额至研究生基层培养单位,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

况组织评定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4.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汇编《研究生手册》,制定较为完善的

研究生培养标准、学位标准等标准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1. 研究生院承担宏观管理职能,包括发展规划、宏观管理、政策保

障、质量监控、学位点建设与评估、思政教育、上情下达等职能。

2. 根据学校的制度、文件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具体的业务操作,

在充分考虑各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赋予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权。

3. 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

能,发挥好管理、组织和协调职能,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二)完善规章制度

推进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出台《西安外国语

大学研究生论文管理办法》、《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量计算办

法》等文件,修改《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

(三)多措并举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龙头的理念,切实加强学科建设管理

- 115 -

水平,通过实施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制度、项目负责人选聘制度,以团队建

设方式将学科建设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

引领作用,盘活学科梯队,有效整合学科资源;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多元

投入机制,不断拓宽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四)健全研究生管理的激励机制

建立以研究生院抽查、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督查、第三方评估机构监

测的全方位研究生教育监督评价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激励先进,鞭策后

进。

- 116 -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好《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部署安排,

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及服务保障管理中的重要

作用,促进督导工作有序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

规划和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为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学校着力加强本科

教学督导制度建设和督导队伍建设,先后出台《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

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文件,

聘请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敬业爱教、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本

科教学督导,积极开展本科教学的检查、督促和评估。督导人员结合现代

教育新理念和高等教育新要求,坚持认真督导、精心指导、规范引导、严

格要求的原则,深入教学一线,认真听课、评课,全面掌握本科教学工作

的现状,及时了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精心指导、热情帮助,

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规范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改进教学

手段、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为学校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经验总结及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实践探

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

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积累了一定的督导工作经验。但是,随着学科专

业和学生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和教学工作不断增加,提高和保障教学质

量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督导工作面临的困难也

日渐增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队伍不稳结构不整、依附行政自主不足等

问题制约着督导工作的全面推进。

- 117 -

面对办学规模扩大和教育资源及师资水平相对不足的矛盾,学校“十

三五”发展规划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明

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和

引导。有效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督导,对教学及其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

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

门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将在维护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无可替

代的作用。

三、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加强教育教学督导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完善教育

教学管理、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步骤,是推进学校各项部署安排

落地生根、推动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保障。“十

三五”期间,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如下。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统领,以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

高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水平和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学

校的各项部署安排,担当尽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督导工作有规

划、有步骤、有推进,有提高,不断推进督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

化和常态化。

2. 总体目标

教育教学督导以学校发展规划为目标,以学校总体部署安排和规章制

度为基准,以督教、督学、督管为职责,坚持督导结合、以督带导,聚焦

目标指向;坚持督查结合、以查带督,强化过程监控;坚持督评结合、以

评促建,推动内涵建设。通过督察、督办、督改、督进,精准诊断教育教

学实践的不足与目标差距,探寻存在问题原因症结,探索对症施策发力举

措,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

考资鉴。

- 118 -

四、主要工作和重点项目

1. 不断完善督导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督导工作的决策议事、

组织实施、监督推进的运行机制,明确督导工作的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

明晰督导原则和实施路径,细化督导工作的评议、反馈和激励约束办法,

确保督导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推进,有提高,确保

督导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

2. 切实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督教、督学、督管需要的

督导队伍。在现有教育教学办公室专职督导员的基础上,以任期制的方式,

在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聘任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办事认

真、作风正派、热爱督导工作的高职称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担任兼职督导

员,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同时,以

助管形式,选聘遵纪守规、表现良好的学生担任协督员,协助开展学风、

考风和校园文明等方面的检查、纠察,补充督导力量和力度。

3. 精准把握督导目标和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主题,

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的团队建设,培育互学互鉴、团结协作、共

享创新、携手开拓、共同提高的团队风貌,遵循“督要严格、导要得法、

帮要诚恳、评要中肯”的原则,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深入实际、深入一

线,深入调研,履职尽责,推动督导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4. 通过引导反观自查,组织巡视检查、听课检查、专项督察、意见

反馈等形式,全面开展教学督导检查。引导学院(部)对本单位教学管理、

教学组织、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和教学档案资料进行反观自查,及时发现

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改观。组织专兼职督导员,定期对教学秩序、教学

设备设施和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排查教学基本保障、设备设施

的运行状况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纠察教学中违纪违规现象。组织随机

听课、定向听课、交互听课和观摩听课,着重检查教学规范、课程体系、

课堂组织和教学能力,考察检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抽查

和排查方式,组织对教学规范、教学考核、教学档案进行专项督察,重点

- 119 -

检查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备课教案、考核试卷、毕

业论文等,检查教学规范的全面性、教学考核合理性和教学档案资料的完

整性。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师生对教师教

学、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感受和期望,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梳

理问题和不足,及时向涉及部门和单位反馈意见和信息,协助支持改善改

进。

5. 常态化组织开展学风建设督察和鞭策,纠察迟到早退和旷课逃课

现象,配合学院(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学风建设,强化教学秩序

和教学纪律管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开展学风教育和实践

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气氛,浓郁良好学风。

6. 推进学校督导与院(部)督导相结合、专门督导与全员监督相结

合,逐步实行举报、投诉制度,接受师生就教育教学及服务保障管理方面

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据问题指向及时准确反馈意见建议,督促查漏补缺,

进一步发挥师生的主任翁意识,营造全员监督氛围,强化自律自觉。

7. 建立督导公报制度,定期发布督导简报,宣传“值得肯定之处”,

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督促“需要改进之处”的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

我提高;公布整改通知,督察“必须整之处”的整改落实。

8. 建立督导工作激励约束和责任问责制度,依据督导评估结果在年

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先进评选等方面为组织、人事、教务等部

门提供评鉴参考依据,以奖优罚劣强化督导指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服

务保障管理质量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9. 扎实开展督导工作的学习和研究,邀请内行专家指导,开展相关

培训和交流,使督导人员熟悉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有关教育

理论及管理制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掌握正确的督导工作方法,

使督导工作更具有原则性,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用科学发展

观指导督导工作的开展,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

- 120 -

五、基本保障和实施步骤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是系统工程,需要督导的外部监控和引导,更离不

开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意识和行为自觉。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教学

办公室作为新成立的质量监控部门,有新部门新起点的有利条件,也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

1. 基本保障

“十三五”期间,教育教学督导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完成各项规划

目标任务的基本保障,一是学校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完

善、有效的督导工作运行机制;二是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切实完善制度规

范,组建队伍,扎实工作,形成依规循章、层次有序、着力有策、实施有

效的工作局面;三是学院(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团结协作,

形成督导工作深入有基础、加速有条件、推进有协作的环境氛围。

2. 实施步骤

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于 2016 年 9 月正式成立。完成“十三五”规划

目标任务的实施步骤,一是按照边建设边工作的原则,在逐步开展检查调

研工作的同时,到 2016 年底努力完成基础建设、建章立制、组建队伍、

制定规划四大任务;二是按照规划,在督教、督学、督管实践中实施反观

自查、巡视检查、专项督查、反馈整改,争取到 2017 年底,使教育教学

督导工作制度完善、队伍齐整、运行顺畅、工作有序有效;三是不断总结

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创新举措,顺势作为、强化效率、提升水平,争取到

2018 年底使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再上行台阶;四是不断巩固成果、提升水

平,在完善督导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争取到 2019 年底使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真正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质检员

和推进各项部署安排落地生根的推进器。

- 121 -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十三五”时期是进一步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

时期,因此,梳理解决困扰学校国际化战略进程的突出问题与障碍、进一

步推进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是当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工

作的核心任务。为全面落实和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际交流和

合作专项规划中的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坚持开放式、国际化教育理念,紧紧

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发挥外语学科专业优

势,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社

会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提高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扩大学校的国

际影响,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

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效。同国(境)外高

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力争每年

派出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规模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 10%,国际专家教师数量

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 10%,每年出国教师人数达到 100-120人次,学校国

际化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工作任务

(一)拓宽领域,深化合作,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和水平

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平台,开展

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努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突破”。

到 2020年,在巩固现有国(境)外的合作院校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与 5-10

- 122 -

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校际教师互派、

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通过打造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外合

作办学项目,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大幅提升学校国际化

办学水平。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政府搭建的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

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办法,引导与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国外一

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访学。继续做好“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等高

端项目。到 2020 年,力争每年出国教师人数达到 100-120 人次(含短期

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协助人事部门,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

任教。启动“西外国际专家岗计划”,引进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提高

国际专家教师比例,使长期国际专家教师人数增至 100人以上,达到本校

教师人数的 10%,所有国际专家教师学历均达到硕士及以上,其中博士学

历者达到 20%。每年短期高层次国际专家学者访学达 100人次,国际专家

学者每年开设不少于 50场次学术讲座。

(三)扩大学生交流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

加快实施公派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通过设立学校留学专项

奖学金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境)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到 2020

年,力争实现派出留学生(含出国实习生)人数每年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

10%,并提高赴国(境)外一流大学学习的学生比例。协同教务处和相关

学院进一步加强与国(境)外合作院校在“双校园”联合培养、学分互认、

学位互授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提高派出留学生教育质量。

(四)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学校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语言专业建设规划做好对外联

络和资源引进工作。筹建“波兰问题研究中心”等若干所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和区域问题研究机构,加大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力度,突出人文研究

和教育政策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外语学科和地缘优势,做好汉语国际推广

- 123 -

工作,服务国家文化发展的国际战略。

(五)设立专项基金,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质量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国际知名学者来校短期讲学、长期执教或开展科

研合作。支持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

交流合作平台。资助学校优势学科和紧缺专业教师及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学

习。支持鼓励教师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或者翻译优秀著作。设立

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提供资

助。

三、重点项目

(一)策划和实施高品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

研联合攻关项目。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牵头,会同相

关学院,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精心策划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2016 年底前完成能够凸显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的 2-3 项中外合作办

学项目可行性调研论证报告;2017 年 3 月前将学校确定的中外合作办学

项目申请材料提交教育厅,力争当年至少 1个项目顺利通过省内评审并获

教育部备案批准;2018 年 9 月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批招生;2019 年

开始再培育 2 项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在当年完成可行性调研论证报

告提交教育厅,力争当年至少 1 项顺利通过省内评审并获教育部批准备

案;2020 年底前力争至少 2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项目学生人数达

到 200 人。在条件成熟时力争申办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

构。

(二)启动“国际专家计划”

启动“国际专家计划”,遴选 100 位国外学者,设立“西外国际专家

岗”。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学院, 进

一步完善国际专家教师聘用工作机制,出台新的《国际专家教师聘请和管

理办法》等一些列文件,切实落实二级学院在国际专家教师聘用工作中的

- 124 -

主体地位,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和学生规模等原则实行定额定岗按计划配备

国际专家教师数量,优先考虑重点学科和紧缺专业国际专家教师配备。提

高国际专家教师薪酬待遇,确保国际专家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等学历职

称的本校教师和同类高校国际专家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提升国际专家教

师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国际专家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国际

专家教师来校任教或讲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教师的聘用工

作,力争使国际专家教师数量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 10%,所有国际专家教

师学历均达到硕士及以上,其中博士学历者达到 20%。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划清权责。强

化职能主管部门的宏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主

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高效协作,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国际

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国际交流与

合作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性

质和岗位的要求选配工作人员。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增强

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参加和筹办国际会

议、赴国外学习或工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实践能力。

3. 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资金投入。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

作的外联优势,多渠道筹措教育国际化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

政资金支持。每年确保投入不低于 8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重点项

目的顺利实施。

- 125 -

西安外国语大学财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了贯彻落实《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及 7个专项

规划精神,财务处结合学校和本部门工作实际,特制订财务处“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财务处工作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西安外国语大

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及 7个专项规划精神,深刻理解学校建设发展

的重要方针和战略目标,正确领会推进学校建设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重

要举措。依法治校,规范财经纪律,完善制度建设。拓展经费渠道,确保

办学经费稳步增长。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统筹校内资金,支持发展重点。

科学编制预算,公开财务信息,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

水平。

二、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深化财务管理体制,在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完

善条块结合、运转协调的财务管理制度,理顺二级单位经费管理、分配和

评价机制。管理重心下移,扩大二级学院人财物自主权,明确责任,充分

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财务监督作用。

三、拓展经费渠道,确保办学经费稳步增长

积极拓展经费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大力争取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

提高学校经费筹措能力。科学制定学校“十三五”期间资金分析,确保学

校基本运转经费,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保障

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件建设、国际合作交

流等的资金需要,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四、积极发挥财务预算的绩效功能

依法理财、科学用财,根据《预算法》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综合预算

- 126 -

编制的刚性作用,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和顺时执行

进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环节和反馈奖励机制。强化办学成本意识,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体系,健全财务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五、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逐步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财务信息平台,集全校经济业务

于信息中心;努力推进完善、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积极开通支付宝、微

信等方便快捷的缴费、充值业务,适时开通银联、预约报账系统,减少办

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六、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依据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

计基础规范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财务制度,简化财

务审批程序,规范财务流程,增强可操作性。

七、加大财务预算、决算的公开力度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大财务预算、决算公开的内容和范

围。财务预算内容由部门预算公开逐步扩展到学校全面预算公开。从年度

预算、决算公开到按季度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和年终决算。公开范围由学校

层面预决算对外网络公开延伸到校内各部门财务预决算内部公开,从而加

大预算执行透明度,增强社会师生监督力度。

八、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财会人员知识结构。从学历层次上,加大充实引进硕士以

上财会人员数量;职称结构上,增加中高级会计师数量,力争突破正高会

计师目标。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逐年增加充实财会人员数量,根据财务工

作信息化需要,近两年至少引进 1-2名既懂财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

双能人才,充实财会队伍。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制定学习培训计划,

通过外出培训、定期集中学习,调查讨论等方式不断学习新政策、新业务、

新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财会人员终身学习观念。

- 127 -

西安外国语大学审计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审计处将在省审计厅、省教育厅审计处的业务指导

下,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

计工作的意见》,以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

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现问

题、完善机制,依法审计,秉公用权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免

疫系统”功能,在着力提升审计质量和积极拓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覆盖上下

功夫,特制定此规划: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十三五”期间,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

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更

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通过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作

基础,社会审计作补充三种途径,大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充分发挥审计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水平,为学校事

业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预算执行进度情况,

推动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加强科研经费、重点学科等专项资金审计。

进一步加强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和强化经济责任的意识,确保财

务状况平稳良好运行和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2.加强工程项目和物资设备采购审计,促进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和投

资综合效益

- 128 -

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

强化对工程招投标、工程变更签证、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

环节的审计监督。创新审计模式,监督关口前移,做好清单编制和招标最

高限价审核工作,做到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与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相结合。

把好招标文件、经济合同、资金拨付等环节审签关,加强对委托社会

咨询机构的管理,强化对造价、会计事务所的跟踪质量。

加大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力度,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

预算、采购程序等重点环节过程监控,杜绝采购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

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质量,

确保效果;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准确把握审计重点,

特别关注经济责任目标单位经济责任落实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作

出评价。

4.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严格把好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

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积极探索开展联网审计,推行计算机电子化审计方

式,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即时准确统计。

5.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规范财务经济秩序

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审计整改跟

踪力度,必要时提请部门联动,积极发挥审计结果在学校有关部门的联动

作用,促进审计更改和审计成果运用。

6. 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为更好地适应新要求,承担新使命,坚持以业绩为导向、品德为核心、

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进

一步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的配置。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落实“三严三实”

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完

- 129 -

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切实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对法律敬

畏,敢于并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审计队伍。

- 130 -

西安外国语大学资产管理处(资产经营管理中心)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 年-2020年)

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十三五”期间资产管理和招投标工作,明晰

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管好学校资产,

更好地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处工

作职责,特制订资产管理处(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一、职责范围

资产管理处(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下设设备管理科、招标管理办公室、

房产管理科、经营科,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

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

产权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对全校经营性

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全校房产、

地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登记与管理;住宅用房和公用房的分

配、调整和管理;仪器设备物资的招标、采购及调配;负责全校资产帐、

卡、证的管理;负责房改办有关工作;负责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工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中

心工作,把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与我校工作实

际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管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的新规律,提高国有资产在教学、科研中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努力实

现资产的最大办学效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保障。

三、总体目标

完善学校资产管理机制,健全学校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成学校资产

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合理的资产使用考评

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加强全校资产统筹,减少重复建设;进

- 131 -

一步规范招投标以及项目验收的管理工作;推进经营性资产的规范化管

理,力争构建“数字化、服务型、全方位、高水平、有特色”的我校资产

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1.要按照学校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明确

职责范围,提高管理水平。按照新形势下国家和陕西省对国有资产管理的

要求,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

体制,针对不同类别的资产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不流

失。

2.在已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坚持用规

章建设和制度创新,积极构建协调流畅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资产管理工

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制定西安外国语大学房屋及构筑物使用管理

办法,继续修订完善学校关于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办公用房管

理办法和资产配置的相关规定和学校资产出租、出借等管理制度,加强执

行力度,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3.积极探索、完善多校区资产管理模式,统一领导,委托管理,明

确责任,实现资产的有效整合。

4.健全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一套无形资产管理与保护

长效机制,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货物和服务类招投标工作制度建设,提高

采购效率、规范采购流程。

(二)优化公房、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公房使用效益。

1.学校公用房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遵循“分类管理、定额核

算、有偿使用、超额收费”的原则,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

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通过定额划拨、收取房产资源调节费等

- 132 -

手段,建立公用房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以提高房产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促

进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2.积极探索公用房产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公用房产管理以及教学科

研用房、机关办公用房和产业商业用房等一系列管理实施细则。

3. 进一步促进公用房产的合理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推动一房多

用、开放式实验室、多单位共用会议室和接待室等新型模式。

4.健全经营性用房管理制度,盘活学校闲置资产。深入调研,探索

经营性用房的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实现经营性用房效益最大化。

5.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积极联系并重点解决振华校区无土地证的历

史遗留问题。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1.完善科学管理、健全创新制度。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坚持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作指导,积极进行管理创

新,在资产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管理环节都有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管

理制度,并为广大管理人员所认同、接受,最终形成管理实践;无论是学

校行政部门、各院系还是使用部门以及使用人,都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和

资产管理活动程序,形成上下联动、和谐承接、高效运行的资产管理新机

制。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和统计

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全面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把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运行中的使用效益作为管理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

存量资产使用效益。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客

观、准确、实时的依据,保障学校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和重点

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招标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

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制定《西安外国语大学货物和服务

- 133 -

类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做好招标采购预算管理工作,完善入库招

标代理机构的项目实施规则。积极推进我校招标采购技术专家库建设,规

范编制标书流程,进一步完善项目验收等制度办法。认真调研兄弟院校的

招标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和考察通过网络实现竞标、竞价的实用性。结合

我校实际,加强招标采购的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配合学校纪委和监察处推进“陕西省高教系统纪检监察信息平台”的

建设工作,使我校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3.做好各项专项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积极配合学校发展做好学校长安校区文体馆设施建

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图书馆改造设施建设和学校多媒体教室等重点项目

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

积极配合学校学科发展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完成实验

室建设。完成日文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高翻学院等十一个专业实验

室的建设和验收培训工作;协助旅游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英文学院等专

业实验室的项目论证和后期建设工作;完成智慧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的建

设。

(四)教职工住房

1.做好雁塔校区 16、17号住宅楼及腾空旧房的分配工作,进一步改

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2.做好长安校区教师公寓楼三期的分配工作。

3. 完善教职工住宅管理办法,加强对新形势下住房的管理研究,提

出符合法律、政策和我校实际的住房管理办法。

(五)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网络化

按照学校信息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进全校资产信息管理网络化建设,

努力实现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与学校财务处固定资产资金管理信息、教

务处教学管理信息和后勤公寓管理信息等相结合,实现数据库共享,完成

全校资产信息管理网络化的目标。

- 134 -

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需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单位资产

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对资产从预算、购置、使用及处置全过程实行

网络化管理,全面动态地掌握资产占用、使用状况,减轻管理部门工作量,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各项数据统

计工作的精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到位、

程序规范合理,国有资产的数量、功能、价值、分布及使用状况详实,实

现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实时管理和立体管理,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

工作效率。

(六)加强资产经营管理

“十三五”期间,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推进校办产业关

停并转工作,盘活学校资源,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产业、商业的

规范化管理,建章立制,防范廉政和财务风险,促进资产经营的良性和可

持续性发展。

1. 全面整合长安校区、雁塔校区、振华校区各类经营性资产,通过

市场化方式,盘活学校经营资产资源。

2. 发挥好学校与校办产业的桥梁作用,做好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

加强对各类经营性资产及校办产业的统筹管理、营运和统一规划发展,促

进学校经营性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3. 结合学校产业及商业用房实际情况,制定《西安外国语大学产业

及商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学校产业及商业用房的管理。

(七)加强校办产业管理

1.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1)加强外事服务中心和西外宾馆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对象,核算所占用资源费用,制定经济目标责任,

强化成本控制与审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西安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有限公司进行目标化管理,合理核算

所占资源费用,加强内部管理,严把质量关,求生存,求发展。

- 135 -

(3)电脑翻译公司、教育旅行社做好账务审计与资产清查工作,根

据学校实际,寻求相关单位管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4)妥善处理印刷厂遗留问题和做好产业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

2.加强绩效考评和审计。

制定各企业负责人的任免办法,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薪酬待遇与奖惩

办法,加强对企业的审计与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八)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强岗位管理,建立

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资产管理专

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专兼职结合的资产管理团队。提高资产管

理队伍和使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学习、培训力

度,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规范意识、法制意

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使用技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使

用功能,提高利用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和创新服务的新方式和新路

径。

- 136 -

西安外国大学保卫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形势与机遇

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形势更趋复杂,随着国家和学校改革的深入,各

类矛盾凸显。西方反华和敌对势力始终把高校渗透作为突破点;多种多样

的社会思潮始终影响在校大学生;国内外频发的热点始终是学生情绪的干

扰点;侵害学生利益的案件和事件始终是校园安全隐患;网络有害信息始

终高校政治稳定。敏感节点是各类事件多发期,涉日涉海事件极易引诱不

稳定的导火索。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但同时也

面临着新一轮大改革发展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

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服务全校广大师生,紧紧抓住巩

固和建设“平安校园”这条主线,为学校中心工作保驾护航,为学校教育

改革和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增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政

治责任感,进一步健全稳定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完善校园应急处置机制、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

稳定的良好环境。逐年实现涉稳事件和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即:

杜绝重大涉稳责任事件;

杜绝安全责任死亡事故;

力争实现意外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

长。

- 137 -

四、主要措施

1.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西安外国语大学稳定安全领导小组,国

家安全小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修订《中共西安外国语大学党

委稳定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学校稳定安全和国防教育工作

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2.落实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学校和二级单位签

订《稳定安全工作责任书》和《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谁主

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

落实到人。将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各级年度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与其

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并切实将责任奖惩与晋职晋升、评奖评

优、绩效奖励等挂钩,落实一票否决。

3.切实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建立健全敌对势力向校园渗透

的有效管控机制,严格课堂、讲坛、论坛、报告会、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

严格审查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的交流合作项目,落实重点人员教育管控

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坚决防止“三股势力”向学

校渗透,坚决防止错误思潮在校园内传播。

4.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排查和解决师生员工特别

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查和解决突出信访

问题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排查和整治影响校

园安全管理的潜在隐患和突出问题。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按诱因、时

间、地点、单位、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等要素进行登记建

档,逐个建立台账,落实包抓领导、责任人、解决方案和化解时限。无法

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5.建立健全稳定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事故

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预案要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职责明确,

情况分析透彻,处置原则明确,措施有力,行动步骤清晰,相关的物资准

- 138 -

备充分。对水源地、剧毒药品、主副食仓库等重大危险源要进行有效监控,

建立台账,落实监管责任,防止意外发生。要认真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和演

练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

6.建立并实行稳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

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师生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师生切

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涉及相当数量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重大事项都

要进行稳定安全风险评估。要通过风险评估,加强事先调研和科学论证,

及时与师生沟通交流情况,将影响稳定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把问题

和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解决在校园内。

7.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预防各类

案(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要按照教育部和省委高教工委有关要求,切

实加强日常管理和防范,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严防重

特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责任事故。

8.建立完善重要敏感节点防控机制,在全国全省“两会”、“3.14”、

“6.4”、“7.5”、“9.18”等重要敏感时期,以及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后,

相机启动级别戒备,强化信息研判和预警预防,及时组织党团队伍、学工

队伍、保卫队伍、学生骨干队伍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坚决防止师生组织或

参与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9.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平安校园”是省委、省政府创建“平安

陕西”活动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维护学校稳定安全的新举

措。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深化“平

安校园”建设内涵,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维护稳定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10.切实加强校园网站的安全管理。落实具体的网站负责人,完善网

站管理制度,加强网站监控,及时删除有害信息,防止带有煽动性的以及

反动、淫秽、封建迷信等有害内容传播。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增强责

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抵制网络谣言。

- 139 -

11.建立健全稳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校园治安管理、门禁管理、食堂管理、学生

日常行为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外来人口管理、出租房管理、学生课

外活动管理、学生外出实习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实验教学设施和计算机

网络管理、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校园公共场所管理、大型活动报审和

安全管理、经济实体和经营活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单

位重点部位的管理,严防破坏、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特别是财物等贵重

物品仓库、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单位,要将防火、防盗、防事故措施落实到

位,确保万无一失。

12.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强化学生的自防、自

救、自护意识。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

对本单位师生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教育,每学期都要举办大学生

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使他们知法、懂法、

守法,学会依法办事,切实做到人人懂法律、事事讲安全、处处防事故,

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有效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

发生。

13.认真抓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及“远离传销”的教育,做好

与“法轮功”及其它邪教组织的长期斗争的准备,对校内发现的非法宣传

品及时清缴,严防各种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侵入校园。

14.高度重视学校稳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事故等信息报送工作。

对涉及学校稳定、安全的重大案件、事故等,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

置的同时,必须及时向学校报告。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在第一时间迅速

上报,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迟报、漏报或误报,更不得隐瞒不报。

15.相关单位要对外聘的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在学校施工、经营的

外来人员逐人登记造册,报校保卫处备案并办理相关证件。要按照“先审

查、后使用”的原则,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 140 -

16.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加大与属地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积

极沟通合作力度,建立重要信息联通、重大活动联动、疑难事件联办、校

园环境联防、突发事件联处、和谐校园联创的工作机制。

17.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在学校支持下补充 3-5名保卫干部,争取提

高校卫队员薪金待遇,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校卫队员整体外包。通过

日常教育、业务学习、分批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保卫武装队伍自身素质

和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打造成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

精湛,广大师生员工信得过的保卫武装队伍。

18.加大物防、技防建设投入。在学校支持下,逐年加大经费投入,

重点是学校楼宇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设施修复和消防灭火器配备,

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校园报警系统、消防联网管控系统、

执勤巡逻装备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和车辆进出道闸系统,基本实现校园技

防设施的全覆盖,大幅度提高校园安全防控能力。

- 141 -

西安外国语大学离退休职工工作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离退休处按照“班子健全、组织覆盖、制度

完善、活动经常”的具体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服务管理

工作特制订离退休处“十三五”工作规划。

一、离退休处“十三五”工作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要加强

老龄工作”的精神,落实党的老龄工作方针,以稳定校园为核心,和谐发

展为目标,努力为学校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1.调动离退休教职工的热情,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要充分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工作是加

速学校发展,实现学校建设目标的根本需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

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能力优势,调动和激发离退休教职工的政治

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建设学校实践中去,为加速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2. 强化服务理念,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多作贡献

要充分认识到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工作是维护全体教职工利益、构建和

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发展建设、维护学

校稳定、协调利益关系、执行校规校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解决影响离

退休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把他们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

实现好,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做出新贡献。

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思想作风正的离退

休工作队伍,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

- 142 -

服务水平,把业务能力建设放在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重点抓好政治

理论、政策业务和知识更新学习,不断提高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政策运用能

力、服务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要提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要带着

爱心、诚心、虚心、耐心去做工作,切实做到常怀敬老之情、恪守为老之

责、多办利老之事。

4.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敬老爱老良好氛围

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宣传工作,在全校上下形成尊老敬老、爱老护

老的良好氛围。这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基础。

(三)措施

1.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发展。

离退休工作只有在全校工作中找准位置,才能在服务大局中“有为有

位”。我们要把离退休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和谋划,逐步在

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提高工作服务质量。

2. 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办实事。

离退休工作是以人为核心的工作,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要以关心、热

爱老同志为出发点,研究解决老同志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不断满足他

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赢得老同志好评。

3. 坚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抓落实。

离退休工作情况复杂,一些难点问题需要逐步创造条件,等待时机,

分步推进。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有

关政策和规定,循序渐进,小步快走,促进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通过重

点突破、全面推进,提升离退休工作的总体水平。

4. 坚持典型引导,以点带面促工作

离退休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不断培养典型、发现典型、推广典

型,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要注重在建立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老同志发挥作用、调研信息工作以及离退休处自

身建设等方面,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典型,开展学习先进活动,为推

- 143 -

动整体工作起指导、示范作用。

5. 坚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解难题。

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离不开相关部

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党政领导和相关处室应重视离退休工作,并经

常对做好老同志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我们要形成落实离退休工作政策的

合力,为做好离退休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二、离退休处“十三五”建设工作具体规划

1.组织生活:每年为离退休职工通报学校发展情况 2 次、每月召开

党支部党员大会 1次,每学期集中上党课 1次。每年组织支部书记参观学

习 1次,组织党员参观活动 1次,认真组织好离退休党员参加学校重大活

动。

2. 老年文体娱乐活动:推进老年各项文娱活动扎实开展,每年分别

组织离休干部、退休教职工户外旅游养身活动 4次,每年老年节前夕组织

老年 活动 1 次,每年元旦组织迎新年联谊会 1 次,每年冬季进行 1 次健

身走活动。

3.实施关爱:及时看望生病住院的离退休老同志,看望重病在家的

离退休老同志,配合校领导每年春节前夕看望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

党员、慰问困难党员。开展为离退休老同志送生日蛋糕活动。每年中秋节

开展为离休老干部送月饼活动。配合校领导定期向离退休人员报告学校情

况每年两次(不含春节茶话会)。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解决老同志医疗方面

的问题,凡离退休老同志的来访做到件件有回音。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同志

参加市老年大学,积极建议学校逐年改善老同志活动的条件。配合学校相

关部门落实老同志的生活待遇。及时协助家属处理逝世离退休人员的丧

事。

4.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参观、交流,努力提

高部门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5. 党风廉政建设:在职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侵占离退休人员

- 144 -

的任何利益,合理使用离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看望生病住院的离退休人

员,统一看望经费标准。为离退休人员订阅的报到杂志按上级有关规定执

行。办公费用从严掌握,坚持必须合理的原则,尽量节省开支。

6. 工作作风建设:全体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

意识,安心本职工作,接待老同志态度要热情、礼貌、耐心。对老同志的

困难能解决的尽力解决,难解决的想办法解决,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耐心

细致地解释清楚。

7. 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高校离退休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

分,处于“不是中心却能牵动中心,不是大局却能影响大局”的特殊地位。

一定要从落实上级政策、维护学校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

从呵护学校发展资源的角度来部署这项工作;从以人为本、关心老同志的

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的思路来对待这项工作。要守土有责,确保一方

和谐,真正把离退休老同志看作是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和

重要力量,从而促进社会的总体和谐。

高校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组织、人事、工会、财

务、后勤医疗卫生及所在的院部等多个部门,单靠离退休处一个部门是很

难做好的。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的工作局面;各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和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老同志的情

况,并事先与离退处沟通。离退休处作为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项

服务工作,让离退休老同志满意,让学校领导放心;要主动向有关领导和

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同时积极保持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共同做好离退休职工的工作,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 145 -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建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我校发展规划及工作安排,我处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结合

我校资金良好情况,抢抓机遇、科学合理地编制“十三五”计划。着力开

展一系列民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学、科研、生活条件,提供基建

和后勤保障,按照新建工程、改建扩建类工程、服务三大类 18 个项目进

行规划,具体如下:

一、项目分类

(一)新建类项目 9 个:

1.长安校区体育馆建设;

2.长安校区幼儿园建设;

3.长安校区三期教师公寓楼建设;

4.长安校区第二运动场建设;

5.长安校区研究生公寓楼建设;

6.长安校区学术科研大楼建设;

7.长安校区第二食堂工程建设

8.长安校区综合服务楼建设;

9.雁塔校区 16、17号教工住宅楼工程;

(备注:为便于管理及申报、建设工作的开展,上述部分工程项目名

称与发改委批复的我校长安校区三期建设涉及的工程项目名称保持一致)

(二)改建、扩建类项目 9个:

1.雁塔校区 2号教学楼改造;

2.雁塔校区 4号公寓楼改造;

3.雁塔校区四合院、7号教学楼改造;

4.长安校区图书馆改造;

5.长安校区南区闲置土地平整垃圾外运;

- 146 -

6.长安校区整体绿化工程;

7.长安校区电力增容及改造;

8.雁塔校区、长安校区旧楼宇拟加装电梯;

9.雁塔校区景观绿化及道路管网改造。

二、项目规划及概况

(一)新建类工程

1.长安校区体育馆项目

十年来,随着我校发展迅速,师生规模不断扩大,生均运动场地面积

指标远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室内体育馆的缺乏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开展,缺

乏大型室内集会活动场所制约了我校各类活动开展。体育馆建设地点位于

长安校区,建筑面积 1.7万平方米,投资约 1.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经

进入施工阶段。于 2016年 7月开工建设,预计 2018年 11月竣工。

2.长安校区幼儿园建设

根据住宅配套设施建设的要求,并随着学校教职工人数的不断扩大,

长安校区未设立幼儿园,应教职工要求及人才引进需求经校工会摸底调

查,进行本工程建设。本工程项目地点:长安校区;建筑面积:4000㎡;

计划投资金额:1800 万元。于 2016 年 5 月开工建设,计划 2017 年 2 月

竣工。按照学校要求,基建处根据工程招投标程序,严格遵循合同约定条

款,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按工期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

3.长安校区三期教师公寓楼项目

为完善住宅楼配套设施的建设,缓解我校整体用房供需矛盾,满足全

校教职工生活需求,计划开展本工程建设。工程地点位于长安校区南区,

计划建筑面积 112200㎡,计划投资 3.5 亿元。该项目已于 2016 年 10 月

开工建设,2019年 5月竣工。

4.长安校区第二运动场项目

根据国家关于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的划分标准,我校室外场地

设施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需进行运动场建设。本工程地点位于长安

- 147 -

校区,计划建筑面积 19500㎡,计划投资 5900万元。计划 2017年 4月开

工建设,2018年 10月竣工。

5.长安校区研究生公寓楼建设

根据学校要求,完成高水平建设,完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有效提高

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工程地点位于长安校区,计划研究生公

寓楼建筑面积:69600㎡,计划投资金额:2.4 亿元。计划 2017 年 10 月

开工建设,2020年 10月竣工。

6.长安校区学术科研大楼项目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发展,全面提升学

校综合竞争力,把学校建成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本工程地点位于长安

校区,本次计划建筑面积 43000㎡,计划投资金额:23000万元。计划 2017

年 5月开工建设,2019年 12月竣工。按照学校要求,基建处将根据工程

招投标程序,严格遵循合同约定条款,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按工期

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

7.长安校区第二食堂工程建设

目前长安校区就餐人数约两万人,就餐高峰期食堂拥挤,建设第二食

堂能够缓解目前长安校区学生食堂就餐压力,并为学校的各种学术交流等

活动提供就餐服务。本工程地点位于长安校区,本次计划建筑面积:14000

㎡,计划投资金额:4600 万元。计划 2017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8 年 10

月竣工。按照学校要求,基建处将根据工程招投标程序,严格遵循合同约

定条款,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按工期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

8.长安校区综合服务楼建设

随着长安校区师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周边的生活设施已不能满足

全校师生的需求,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环境,

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学校办学

提供有力保障。该项目拟建面积约为 1.97万㎡,建设投资约为 8500万元。

计划 2017年 10月开工建设,2019年 10月竣工。

- 148 -

9.雁塔校区 16、17号教工住宅楼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雁塔校区教职工居住条件,重点开展雁塔校区 16、17

号住宅楼工程。工程地点位于雁塔校区,建筑面积约 79000平方米,投资

金额约 22000 万元。该项目已于 2015 年 2 月开工建设,2018 年 5 月竣

工。

(二)改建、扩建类工程 9个

1.雁塔校区 2号教学楼改造

根据学校教学的使用需求,对教学楼功能进行重新划分,资源整合,

提高教学楼使用效率。本工程地点位于雁塔校区,本次计划维修改造建筑

面积 10744㎡,计划投资金额 2300 万元。计划 2016 年 12 月开工建设,

2017年 8月竣工。

2.雁塔校区 4号公寓楼改造

根据学校要求,完成高水平建设,完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有效提高

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工程地点位于雁塔校区,本次维修改造

计划建筑面积 9800㎡,计划投资金额 1600万元。计划 2016年 12月开工

建设,2018年 6月竣工。

3.雁塔校区四合院、7号教学楼改造

四合院为我校国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基地,也是汉语言国际推广多

语种基地,为引进更多人才,需完善我校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其他基地设

施相当的基础设施。本工程地点位于雁塔校区,四合院项目计划建筑面积

1000 ㎡,计划投资金额 800 万元。计划 2017 年 3 月开工建设,2017 年

12月竣工。7号教学楼改造项目,根据“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我处的安排,

推动并实施该项改造。

4.长安校区图书馆改造

根据学校教学的使用需求,对图书馆损坏区域进行维修,对学校图书

馆功能进行重新划分、资源整合,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本工程地点位

于长安校区,本次计划建筑面积:34774㎡,计划投资金额:8500万元。

- 149 -

计划 2017年 12月开工,2019年 12月竣工。

5.长安校区南区闲置土地平整垃圾外运

因前期建设资金和整体规划,我校长安校区南区 8 号路北侧约 200

亩土地长期闲置。根据国家《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未动工开发满一

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

开发满两年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人下达《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

权。我校与 2013 年 9 月获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目前已满两年。该区域堆

积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荒草,荒地的存在与南侧小区的环境极不协调,遇

刮风天气大量建筑垃圾、尘土飞扬,造成环境污染。为创造优美的居住环

境和下一步规划建设,拟对该区域进行荒地平整垃圾外运。本工程地点位

于长安校区,已经通过政府采购审批手续,计划平整面积 68000㎡,计划

投资金额 800万元。该工程于 2015年 11月开工,2016年 2月竣工。

6.长安校区整体绿化工程

长安校区南区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家属健身活动场所,居民生活十分

不便,为保障南区广大教职工生活、休闲、健身需求,提升我校南区教职

工生活质量,对该区域进行景观绿化。本工程地点位于长安校区,已经通

过政府采购审批手续,计划绿化面积 25000㎡,计划投资金额 1500万元。

计划 2017年 11月开工,2019年 6月竣工。

长安校区北区着力开展绿化工作,购买补栽名贵树木,美化校园,逐

步实现“北区森林化、南区园林化”的目标,为光甲教职工提供舒心优美

的校园、生活环境,计划投资 200-300万元。

7.长安校区电力增容及改造

我校长安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已 10 年时间,原批准电力容量为

10400KVA,随着学校的发展,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二十余万平方米,发展到

目前的四十余万平方米,后期随着文体馆、小学、幼儿园、研究生楼、学

生公寓加装空调等建筑的不断建设,用电缺口不断加大,原有电力容量已

- 150 -

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原有的备用专线 139专线主缆被盗后一直

没有恢复,目前使用的 142专线已进行过多次修复急需维修。根据初步方

案,拟重新恢复 139专线,并对 142专线进行检修,将 139专线作为学校

供电主电缆、修复的 142专线作为备用电缆。同时为配合新建文体馆、小

学、幼儿园等楼宇的建设,校内用电布局需进行调整,长安校区电力增容

及改造总造价约 1300万元。该项目已竣工。

8.雁塔校区、长安校区旧楼宇拟加装电梯。

我校雁塔校区 7、8、9、10、11、12、13号住宅楼及长安校区 1、2、

3、4 号住宅楼为砖混结构多层建筑,上述楼宇大部分建造年代较长,楼

内居住的离退休教职工较多,住户普遍年龄较大,相当一部分老同志身体

状况欠佳,尤其是居住在较高楼层的住户普遍反映上下楼梯非常吃力,日

常生活极为不便。为此,校工会及雁塔办曾分别向学校打报告申请为雁塔

校区及长安校区部分老旧教师公寓楼加装电梯。同时依据陕教党【2014】

18 号文件,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

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通过调整住房、加装电梯等措施,

改善仍居住在老旧楼房里的离退休干部的出行条件和环境。使离退休干部

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处拟根据学校的

安排,推动并实施该项改造。

9.雁塔校区景观绿化及道路管网改造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 1952年,历经 60多年,雁塔校区几经改建、

扩建、整修。但因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合理的布局,导致现有道路规划混乱、

景观绿化繁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因此雁塔校区道路、景观绿化急需进

行改造。本次改造主要从道路交通、管网系统及景观绿化三个方面进行。

本工程地点位于雁塔校区,计划投资金额 3500万元。计划 2018年 6月开

工建设,2019年 9月竣工。

- 151 -

西安外国语大学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为

适应机构改革后学校在新形势下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

标,特制订《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 “十

三五”期间的工作明确改革发展思路,确定奋斗目标,全面促进后勤服务

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提高。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努力贯彻《西安外国语大学

十三五发展规划》总要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努力创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以长安校区的后勤改革为突破口,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学化规

范化科技化管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实现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服

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面化保障主体,教学发展,后勤先行,

打造现代化专业服务保障体系。

三、主要任务

1. 以学校发展为统领,实现标准化服务体系

坚持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改革原则,全

面推进后勤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后勤服

务质量标准体系,制订后勤服务工作指导手册,从外在形象、服务态度、

服务用语、服务步骤、服务质量、技术要求等方面使后勤服务工作规范统

一起来,逐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2. 以师生满意为导向,创新多样化服务理念

以师生员工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加大先进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及服务设施改造力度,努力提供更加个性化、

- 152 -

特色化的后勤保障服务。改善师生就餐环境,食堂加装空调;引进校外优

秀物业公司;完善校内服务功能设施,增加服务品质与多样性,设立咖啡

厅、西餐厅、书吧等;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减少用工风险,大幅降低生

产运营成本,食堂引进如中央厨房的米饭生产线、面食生产线、机器人炒

菜等,中央厨房以集约化采购与加工为手段,不仅能从源头保障食品卫生

安全,同时严控食品生产制作关,确保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为提高维修

服务保障能力,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如自动升降机、电动垃圾清运车、轮

式垃圾桶等。

3. 以科技管理为手段,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

组建“后勤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大力推广应用以计算机网络化管

理为特征的现代管理技术,如水电维修服务平台、餐饮服务监督平台、供

暖监控平台、车辆智能管理平台等。以计算机网络及新型后勤管理软件为

依托,建立准确、快捷、科学、有序的后勤监督、管理指挥、反馈系统。

4.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储备可持续发展人力

根据发展需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合同制用人机制,加

快员工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养,重点加强管理人员和技

术骨干的锻炼和培养,实现全员社会保险金覆盖,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

服务意识佳,组织纪律性强,知识水平高的骨干员工队伍。

5. 以党建和思政工作为龙头,引导大局观服务理念

强化团队意识,树立和谐文明的服务理念,以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

效能为出发点,大力倡导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勇担责任的工

作氛围和健康文明的工作生活新风尚,坚持“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宗

旨,用行动贯彻思想,用思想指引行动,提升软实力保障硬实力,做好全

校范围内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6.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学校大步发展的步伐中,以做好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为突破口,发

挥后勤保障职能,完成重大项目建设,如:雁塔三食堂装修改造、3-14

- 153 -

号住宅楼上水管道更换、长安校区大学生事务中心改造、苗木移植、高压

电缆更换、信息技术中心网络机房备用电源、教工餐厅指纹打卡系统等,

加速校园后勤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现代

化后勤服务保障夯实基础。

“十三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改革发展的

指导性文件,为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全体员工要团结一心、顽强拼搏,

为建成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实体而努力奋斗。

- 154 -

- 155 -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我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关

键时期。英语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英文学院承担着英语重点学科建设和

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

案》,以及《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的精神,结

合《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2)》和英文学院

发展现状,特制定英文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英文学院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英文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整合学科队伍,大力

提倡学术研究,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党建和学

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为学校成功

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做出了应有贡献。

英文学院每年在籍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近 2000 人。本科教学除基本

语言技能课程外,在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翻译学等专业方

向开设 70 余门选修课程。研究生教学主要承担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等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和论文指导

工作。

教学方面,2010年,“英语写作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

队,学院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称号,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2项;2011

年,在陕西省重点学科检查评估中,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优秀”;2012

年,英语写作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英美文学系列课程

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2013 年,英语专业获教育部“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学院获陕西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项。同

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和陕西省政府批准,外国语言文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

- 156 -

生;2014年,顺利通过陕西省教育厅专家组对英语专业的巡视诊断工作;

2015 年,外国语言学文学学科被国家教育部和人力资源部确立为博士后

流动站,2 门课程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批省级创新实验区 1

个,获评省级优秀教材 1部,获评省级教学改革重点立项 1项,2部教材

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科研方面,学院教师在核心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60 余篇,出版专

著 5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陕西省

社科基金项目 11 项,获批陕西省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和陕西省高等

院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各类奖项 5 项。2010 年学院被评为校级

“优秀科研集体”。

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优异,屡获殊

荣。2011 年我院学生周子茜获第二届中国辩论公开赛英文组冠军及最佳

辩手;2012年赵蒙蒙同学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

2013年我院学生刘洋获得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在 2011-2015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我院有 5位学生获特等奖;

2014 年王含阳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先后有 106

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专业竞赛奖励。

二、“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建设区域“一流学科”、西外“一流

学院”,以及在省内及全国同类院校同类学院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院为目

标,发挥传统优势,突出特色,从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党建、学

生工作等方面着手,积极进行英语专业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

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在科研、教改、实践教学等领域培育产出一批标志性

成果,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英语专业综合改革和英语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发扬优良传

- 157 -

统,优化学科队伍,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全院教

职工积极性,力争建成区域“一流学科”、西外“一流学院”,在省内及全

国同类院校同类学院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二)具体目标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教

材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与研究等方面不断革新,力争产出一批

特色突出的教学成果;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倡导学术研究与创新,做

好平台建设,积极策划项目,合理培育,力争在省部级、国家级项目上有

进一步突破;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为师

生做好服务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学院建设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稳定学生规模,每学年在校本科生控制在 1200人左右,稳定硕士

研究生招生人数。

2.在原有英语专业“1+3”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英语专业教学质

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英语专业实际的“1+1+2”人才培养模

式。

3.力争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各 1 个;新增省级本科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5门;建设 1-2门高质量信息化课程;取得省级教学

成果奖 2-3项;组织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项。。

4.建立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整合实践教学与研究团队,

指导学生各类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

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争取获批 3-5项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

5.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2-3项,省部级项目 8-10项,其他各类

项目 15 项;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以上;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 65

篇,出版教材 10部。力争获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3项。

6.以研究中心(所)为平台,以项目为依托,加强教学与研究梯队

建设,优化教师学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

7.以陕西省“百人计划”和学校“西外学者”等项目为依托,大力

- 158 -

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接学院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8.鼓励全体教师开展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

指引,鼓励国内外进修、深造,在未来五年使现有高学历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能发挥突出作用。

9.加强学院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鼓励研究生参与学院及研究生导

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多方面产出成果。

10.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省内外同类学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合作交流

项目,一方面,提升外籍教师的学术层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使每年通过项目班出国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11.结合“大数据”理念,实现数据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

平。

四、主要任务和建设措施

(一)学科建设与科研

1.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水平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目标,以英

语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依托,加强学

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学二级学科建设,认真

规划组织、稳步推进,力争在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

创新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及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

破,力争将英语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

2.发挥现有研究平台作用,以研究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整

合研究力量,完善相关制度,责任到人,有计划、有组织地产出科研成果。

勇于更新理念,占领前沿,在现有研究机构基础上,筹划 “大数据语言

与翻译研究中心”、“语言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等新科研平台建设。

3.发挥英文学院在语言学、英语文学、翻译学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

的优势,认真规划,组织中青年骨干力量,打造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加

大支持与奖励力度,力争产出一些标志性教学和科研成果。

- 159 -

4.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规范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

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

制度。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鼓励申报及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鼓励参

加学术会议,认真规划,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5.设定合理目标,借助陕西省及学校各类项目,进一步加大本学科

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特聘 1-2 名旗帜型知名

学者,进行学院标志性科研项目的组织筹划。到 2020 年,引进和重点培

养 3名学科带头人、8名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教学骨干,通过教学科

研方面的激励制度稳定高层次学术骨干队伍。

6.筹备高层次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校英语学科知名度。

(二)专业建设与教学

1.更新理念,明确定位,凝练特色,修订调整原有英语专业本科“1+3”

人才培养方案,探索“1+1+2”培养方案。以“教改班”形式,探索英语

专业本科“创新拔尖人才”特色培养方案。

2.以国家级“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以强化学科内涵

为目的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省级教改重点项目为推手,进一步强化

英语专业内涵建设,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建设具有英文学院特色的

“分级、分层”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内容更新改造,丰富选修课体系,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及职业需求。实施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打

造专业化教学团队。结合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目标,鼓励特色鲜明的信息

化课程建设。

3.结合学校教材立项资助建设计划,编写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

系列品牌教材,争取在省内外同类学院中发挥引领作用。

4.结合学校及省级教改项目,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翻转课堂”、

“微课”等理念为指导,突出“教师课程设计、学生课前研读、师生课堂

互动”的探索型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提升独立从业能力。

- 160 -

5.结合学校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

国内外访学、深造、联合研究等,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外

籍专家和教师来我院讲学。

2.加大与宏谷州立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等知名院校合作与交流的力度,为学生搭建去英语国家学习和实践的平

台,借助学校及学院各类交流、竞赛、实习等项目,增加学生出国交流的

人数。

3.深入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

学等国(境)外大学的深度合作,探索合作办学,提高学院国际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强

化质量意识,完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

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实效,实现数据化规范管理。

2.加强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和教学评估等重大事项的参与决策;加强教学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教学

过程监控体系和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将教学业绩、教学质量与教师岗位聘

任、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出国进修等有效挂钩,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管理、民主管

理。充分发挥学院分会和二级教代会作用,坚持院务公开,重大决策认真

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4.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工作调研,

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形成尊师重教、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做好稳定安全工作。

- 161 -

5.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廉洁自律、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加强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

生工作研究,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6.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工委、学生

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以“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素

质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帮助其解决学业、

生活中存在问题。

- 162 -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英语

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科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学院立足英语教育传统,创新学科专业发展模式,初步建立起特色鲜

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学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

5 个专业;拥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 2 个专业;1 个本科专业,确

立了以英语教育与教育科学融合渗透的学科和专业。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经过长期发展与凝练,学院以英语(教育)本科专业为主体,以“本

硕衔接”模式为特色的英语语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培养优秀英语师

资为使命,着力打造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英语教师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双

高”(思想素质高、英语水平高)和“双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教育

教学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英语教育人才。学院拥有陕西省国际化外语教

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团队,获得多项省级教学

成果奖,其中教学成果奖:获奖 2项;国家及创新创业:获奖 2项;教材

立项:获奖 2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 2项;英语辩论赛:英语演

讲大赛:获奖 4项;模拟联合国:获奖 1项( MUN陕西赛区三等奖)。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

(三)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与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申报

各级各类项目 100余项,获批 40项,科研与教学获奖取得重大突破积极,

“十二五”期间相关成果产出情况喜人,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

- 163 -

中 CSSCI15篇,北大核心 20篇;2014年出版学术著作 1部(中国社会文

献出版社),教材 1 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申报各类科研或教学获奖五

大类 20人次。此外,面向全校师生完成学术讲座 10余场,涉及高校教师

专业素质、课题申报与科研指导、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依托陕西省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和西安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引

进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总体水平不

断提升。五年来,新进教职工 11名,其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5人(博

士或教授)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 2人,聘请 2 名国内外知名

专家。派出 7 余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5 人次

被授予“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虽然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学校加强综合

改革的新形势,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主要问题与困难

1. 学校制度问题影响学院发展。受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约束,像教职工编制设置问题与资金投入问题,英语教育学院课时要求过

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学院现有人才队伍中,从数量和

结构上来讲,相对合理,但是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还较为欠缺,部

分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有不足;高层次

人才管理、评价工作亟待加强。

3. 学科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受学校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的影响,英语

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校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不够,建设

创新不足,与英语学科及其他语言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尚需进一步

推进。

4.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之

- 164 -

间还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实践

教学体系不健全,实习实践基地不完善,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够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

1. 学校改革发展对学院提出新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

和陕西省建设“四个一流”的战略背景下,学校必然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使高等教育质量符合时代的要求,必然对下设的学院在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学院发展的内在驱动和教职工的期待。与语言学科院系相比,英

语教育学院在办学水平、人才质量、资源配置、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存在一

定差距。广大师生员工希望通过改革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的愿望非常强

烈。

三、“十三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学院将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学院建设为方向,进一步明确学

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教育工作的部

署要求,贯彻落实学校党代会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坚持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英语教师教育为重点,以院校研究

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支撑,以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学术水平为关键,

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学院工作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二)学院定位

学院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综合性、应

用型、争一流”的办学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强化高等教育学

科引领作用,打造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交叉与整合;以本科教育

- 165 -

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优秀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

(三)办学特色

学院依托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平台,发挥教育、英语学科综合优

势,开展基础性、应用性和交叉性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学一级学科为

龙头,以英语(教育)本科专业为主体,以“本硕衔接”模式为特色的英

语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培养优秀英语师资为使命,着力打造西北地

区乃至全国英语教师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英语水

平高)和“双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

英语教育人才。

(四)发展思路

以培养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英语人才为导向,学院将引进和培养高水平

学术带头人,建设教学中心和实践基地,制定完善日常工作制度,保障人

才培养质量。具体任务是:将进一步深化英语教育学科及专业建设;构建

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完善教学科研质量监控保障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持续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良好的学院发展保障机制,措施是:

学院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监测实行动

态规划;合理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愿景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力争把学院建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

教育为主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得益彰,在西

北一流,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师教育基地。

——学科布局整体优化,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教育学科在全国具有

一定的竞争力,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建成完善的教育类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本科专业进入全省前列;学

- 166 -

生多元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

增强,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取得层次和数量的新突破,就业率进一步提高。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地方

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专任教师的博士比达到 40%左右;引进

和培养 2名左右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5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

结构合理、梯次递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英语教师教育特色充分彰显。以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

全面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加强政策分析,跟进改革步伐,紧贴一线

英语教师实际,通过标志性成果和基础教育服务认同,实现理论与实践层

面的双认同。

(二)五年目标

到 2020 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之下,新增二级学科(专业)

硕士点 1-2个,推进人才强院战略,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师资

队伍,构建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使学院在办学体制、学科

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实现办学的特色化、现代化,学院

综合办学实力位居陕西省属高校前列。

1. 学科建设:发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优势及引领作用,新增

二级学科硕士点 1-2个,使学科整体布局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优势

更加突出。

适时启动本科新专业申报,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增

设新专业,做大做强教育学院,更好服务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

2. 人才培养: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

规模稳定在 1200 人左右,力争硕士研究生达到 240 人,创新教育教学方

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 科学研究: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质

量: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 1-2 项、省部级项目 3-5 项、地厅级项目 8-10

- 167 -

项、校级立项 15项以上;出版专著和译著 3-5部,发表 CSSCI论文 8-10

篇;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3项,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

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力争取得突破。

4. 师资队伍: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选拔与管理

办法(试行)》,遴选或引进学科带头人 1名、二级学科带头人 1名,引进

或遴选出学术带头人 3-5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快人才强院战略

进程。

5. 体制机制:建立基层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6. 办学资源: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加强与基层

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盘活学院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率,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办学经费稳步增长。加大对优势学

科、特色学科的资助力度,扶持新兴学科。

(三)工作任务

1. 人才培养

(1)构建层次有序的课程体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以国家专业标准为指导,构建层次有序、有机融合的“技能+知识”

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数

字化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展双语课程和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

程建设,申报教改立项建设 3门校级以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信息

化课程。到 2020 年,建设 1 门省级精品课,3 门校级精品课;承担 2 项

省级教改项目,5 项校级教改项目;取得 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 项校级

教学成果奖;获 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加强教材建设,申请校级立项形式

资助出版 2部教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培

养省级教学名师 1人,校级教学名师 2人,省级教学团队 1个;申报省级

双语示范课 1门;建立外语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每年不定期召开教

学质量研讨会,并建立以名师、教授为负责人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动

- 168 -

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2)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进一步强化教育学学科特色与优势,通过孵化与拓展方式申报教

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优化教育学学科方向布局和结构布局,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融合发展的教育学学科体系,积极开展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并增设小学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突出教育学学科特色;积极开

展与地方政府及中小学的合作共建,促进陕西及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英

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按照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落实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制度、项目负

责人选聘制度,组建学术梯队,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和学科学术带头人

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进一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选拔、分类指

导工作,实现研究生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深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一

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学术型研

究生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建立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评

价与激励机制。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实

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科研结合为途径,建立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

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加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建设,构建

长效与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领,切实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

革。

——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完善导师遴选制度,严格导师

遴选的条件、标准和程序,真正做到按需设岗,动态管理。促进研究生导

师的科研水平与指导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

- 169 -

——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

方案,修订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招生流程、培养过程

与学位管理、导师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条件保障与质量监控等方

面制度。完善学位论文盲审抽查制度,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

风道德建设。

2. 学科建设

(1)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充分利用教育学学科基础与发展潜力,明

确其发展目标和方向,优化资源,重点投入,充分发挥有学术潜力的个人

及研究团队的作用,打造教育学科品牌。

(2)改进学术组织管理。依托教育学一级硕士点,组建学院专门性

研究机构(所);完善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健全

有利于创新团队做大做强的激励机制。

3. 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专任教师“博士化工程”。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加快引

进高水平博士和教师。根据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与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

育、卓越教师发展、教师心理等教学和研究需要,引进一批优秀博士和实

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

(2)大力推进产学研对接力度。开展专任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对接”

教学研究活动;遴选部分优秀中小学教师及管理人员,与我院专任教师建

立“一对一”协同教研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研发教学成果。

(3)推进教师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鼓励教师之间常态化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实习、社会服务等教研活动,

学院将根据合作绩效,打造专门平台;大力推进师生协同学习共同体建设。

(4)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分配制度。以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调

整收入分配结构,探索建立岗位业绩津贴制、学院奖励突出贡献等分配制

等多样的分配制度。坚持“员工为学院奉献,学院给予与业绩相应的奖励”

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水平。

- 170 -

4.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1)建设科研创新平台。依托高等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

国际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及外语教育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基地,做好研究方

向的凝练、特色提炼工作,形成逐步具有西外特色的教育学学科基地群。

(2)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开展以专家学者为核心、以中青年骨

干教师为主的科研团队建设,实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重点支持陕

西省百人计划专家常桐善教授主持的《美国本科教育经典文库》重点攻关

项目,提高团队学术水平,锻炼学术队伍。

(3)加强科研项目孵化。组织学院科研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以及

省部级、厅局级项目;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工作专题培训,提升

教师的科研水平;每年培育 2-3项科研项目申报省部级项目、1-2项申报

国家级项目。

(4)促进科研合作交流。针对教育学优势研究领域,不定期开展学

术交流活动,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项目合作研究;积极

支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全方位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层次

和水平。

(5)推进社会服务。面向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凭借教育学及外语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深度融入“西咸新区”“大

西安”建设,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回应地方政府的教育

发展战略需求,全面推进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等的战略合作。

5. 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联系的基础上,确定 2至 3所学校进行实质性

的合作交流关系,创建 TESOL(对外英语教学)证书项目班,TW(技术写

作)证书项目班以及 International Educator Program(国际教育者项

目)。以项目班为基础,实现与国外一流大学的课程互认,力争达到 6 门

课程的学分互认,实现高层次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同时,为师生

创造更多的出国进修及留学机会,鼓励教师在学术研究、课程、教材、教

- 171 -

学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提升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水平;聘请 4位国内外

著名学者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与国内兄弟院系加强横向联系,争取在科

研、学术等方面更多的合作;巩固并扩大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使

其成为学院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平台。与国外一流大学、

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学科专业、研究机构和实训

基地,开展重大项目合作研究。吸引全球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

问。

6.党建和学生工作

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上

率下,加强和规范学院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工作调研,

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加强优秀教师典型的宣传工作,形成尊师重教、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2)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

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院初级党校和学生党支

部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3)引导学工干部研究学生工作特点,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廉洁自律、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务实高效

的干部队伍。

(4)做好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发挥评优的激励和示范作用;落实好

贫困生资助政策,严格评选和公示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特殊

学生档案,帮助其解决学业、生活中存在问题。

(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工委、学

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模拟授课大赛、英才师教、AISEE心理协会

等品牌活动和学生活动平台,以“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风建设,通过第

二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6)加强毕业生指导和服务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 172 -

利用各种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7)充分发挥学院分会和二级教代会作用,坚持院务公开,认真听

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团结向上、友爱和谐的良好院风。

7.学院文化建设

以国家“双一流”战略实施和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为契机,充分展示

学院办学特色,营造浓郁书香气息,提升学院文化品位,培育学院文化亮

点,将我院现有专业文化加以更新、改造、完善,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教

化功能、熏陶功能,实现我院专业文化建设的质量飞跃。具体完成英语教

育学院标牌的设计与优化,学院内部不同区域的文化分类设计与展示,如

教研室、教育硕士案例分析室和办公室的设计与美化等等。

五、保障措施

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要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最大程度地

激发学院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干事创业和谐的强大

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学院党委总揽党建学工等政治工作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针对“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分门别类地

进行精细化分解,形成可操作性方案,制定年度建设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

表;加强学院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骨干队伍建设;以“两学一做”为契

机,形成干部队伍讲奉献、党员队伍讲示范、骨干队伍讲贡献的文化氛围;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全院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做好学术归队工作。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教师优势与特长、年龄

与人数等因素规划学术团队,结合学院发展和自身基础,每一位老师都要

进行学术“归队”;二是推进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进一步促进团队

成员的协同发展;三是实施教师进修学习制度,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建设和

- 173 -

课程建设需要到国内著名高校访学或深入中小学进行实践锻炼学习。

(三)健全服务平台

学院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借鉴兄弟高校的教师干部教育

学院完成培训计划的成功经验,力争取得为陕西省及至西北地区培训中小

学英语教师培训,继而拓展对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开设研究生班等等。

(四)打造文化高地

在英语教育学院现有专业范围内,紧紧依靠本院师生,紧紧围绕人才

培养目标、围绕团学活动、围绕英语教学基本功而展开,在学院门厅、楼

道、走廊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师生科研成果信息、创作的作品等;

因地制宜地设计文化区,打造教育文化高地。

- 174 -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总体思路

为了把日语专业建成国内一流的外语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

是西部高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示范和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文

化建设,在今后 5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日语专业语言、文学强的优势,

打好扎实的日语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日语本科专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

能;同时,为了适应社会要求和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已经设置的三

个方向,并且要储蓄经贸方向的人才,逐渐将经贸方向不断向经贸专业转

化。通过辅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能够掌

握包括翻译、英语和经贸在内的专业技能,走在全国同类院校教改探索的

前列。

二、具体目标

(一)学科建设

2015—2016年:(1)不断加强对日英双语中英语教学的监管力度,

抓好英语的质量,开创出日英教学的新路子。(2)修改翻译辅修课课程设

置,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3)引进经贸方向的人才,为将经贸方向不断

向经贸专业的转化打好基础。

2016—2017年:(1)在人才储备方面,还要积极引进高层次国际关

系(中日关系)的人才。创建政治外交方向的师资队伍。(2)经过两年的

准备与试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课程体系和良好的教师配备。

2017—2018年:(1)引进翻译理论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充实翻译方

向的师资力量。(2)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

体系和决定新的发展规划。

2018—2019年:(1)引进文学评论方向的人才,补充由于退休等原

因造成的人员短缺的问题。(2)如有条件引进既能教授日语又能教授英语

- 175 -

的人才,能够切实管理好日英双语教学的质量监管工作。

2019—2020年:(1)通过 5年的建设,形成一个培养人才的基本框

架,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系统。(2)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模式,使我院能够走在全国同类院校教改探索的前列。

(二)教学工作

与《日文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9)》保持一致性及连贯

性,发挥日语专业语言、文学的优势,打好扎实的日语基础,使学生能够

掌握日语本科专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为了适应社会要求和突

出专业特色,逐渐完善已经设置的翻译、日英复语、经贸三个方向,争取

将经贸方向孵化为经贸类专业。

积极参加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活动,发挥我院高学历教师多的优

势,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打造 1 门省级精品课。开发编写教材 2-5

部。争取获得省级教改项目 2部、省级优秀教材 2部。申报校级“教学名

师”2名。继续实施“名师、名课、名教材、名专业”项目,为日语学科

培养更多的教学名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努力解决随着“教改”而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该类问题主要有以下三

点:

1. 如随着方向的划分,产生了新的课时量,解决这些新增课时量经

费的长久机制。

2. 调整课时系数的不合理现状。目前,日文学院对《写作》、《笔译》、

《口译》等高年级课程均赋予了较高的系数,造成了院内教师争相代高年

级课程,不愿意承担低年级课程的不合理现象。

3. 日英复语方向英语课程质量监控问题。由于我院没有英语专业师

资,日英复语方向英语课程委托其他学校承担,造成了难以监管、难以沟

通等问题。

此外,在鼓励现有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积极

引进具有经贸、国际关系学术背景的博士学位人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

- 176 -

响力的高端人才,使日语学科的师资力量再上一层楼,达到与北京大学等

一流水平相媲美的程度。

(三)科学研究

在已形成的专业梯队的基础上,组成各种课题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居于学术前沿的科研成果。

争取每年申报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3-5项,地厅级以上项目 2-3项,在

十三五期间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8-10项,出版专著 3-5部,译著 4-5

部,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20篇,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5项。

通过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学者来校讲学的形式,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以熏陶学生,启迪思维。学术讲座的数量要比十二五的年均 3-5场有较大

的提升,力争每年达到 20-30场。同时积极探索赋予听讲学生一定学分的

实施办法。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依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将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 5年的建设,引进不同层次的人才 10-12名;通

过学校的政策和创造机会等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人数达

3-5名。同时,创造条件引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使日

语学科的师资力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五)国际交流

由于受目前中日关系的影响,我们在开辟新的日方合作院校方面存在

着很大的困难。但是,在今后中日关系有所转缓的情况下,争取与日本著

名的院校(如筑波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同时,我们要

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工作,争取多派出一些学生,提

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六)学生管理及人才培养

1. 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根

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好学院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制度,为

- 177 -

学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 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工

作干部素质。

3. 思想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

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在主题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典型教育中寻

求突破,积极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优入党工程”,积

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 学风建设:制定实施学风建设规划,通过考风考纪宣传教育、专

业学习竞赛等有效途径,为树立良好学风奠定基础;本着严格管理,及时、

公开、严肃地处理违纪学生,表彰先进典型,坚持不懈地抓好学风建设

5. 安全稳定工作:增强预警防范和应急管理;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

态,做好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

干部作用,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

积极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6. 校园文化:努力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调动团、学组织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

7. 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学生改

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学院招就小委员会在招生、就业工

作中的主体作用。在毕业生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上求突破,力争使毕业生

就业率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

- 178 -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1. 在学科建设工程中,已实现将“法语精读”等 5 门课程建设为省

级精品课程、将“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成为省级创新

实验区的目标。

2. 硕士研究生教育层面,法国文学、语言学两个方向的师资力量进

一步得到增强,已完成法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的建设,分为口译、笔

译两个专业方向,2013年起开始招收口、笔译专业硕士学生。

2013年完成法语博士点建设工作,2014年开始招收专业博士研究生。

3. 法西意葡各专业与海外合作办学院校已经扩大至 9个国家32所院

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成果显著。法语专业已实现与合作院校联合培养硕

士与博士的目标,该项目日趋成熟与完善。

(二)学生层次及规模

1. 学生培养层面: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培

养模式。

2. 本科生招生规模在稳中求发展,逐渐拉平文理生比例,达到 1:1

的比例。

3. 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进一步增长,由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发展为

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4. 2014年开始招收法语博士研究生,实现“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

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1. 在进一步完善学科梯队建设、引进学科方向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方

面,成功在 2011-2015期间培养与引进 8名博士,涵盖语言学、文学、历

- 179 -

史文化等领域;除此之外,另外 5名教师在读博士。目前学院教师具有博

士学位的占比为 34%。

2. 学院鼓励并大力支持年轻教师参加高水平的业务培训,每年选派

12-15名教师参加国内专业培训及科研能力提升训练班,提高教师的专业

技能及科研能力。

(四)教学建设

学院重视提高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质量,根据各专业发展,不断修

订、完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考核、

评估、教考分离等工作,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的创新。配合学校圆满

完成陕西省高校巡视诊断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重点。

面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新开设商贸法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等课程,成立跨文化交际教学团队。

(五)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院不断提高学术凝聚力,实现国家级项目的突破,

科学研究工作得以提升。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1项、国

家“十二五”规划项目 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 1项、地厅级项目 5项、校

级项目 10项、学术论文 38篇、专著 2部、译著 2部、编著 7部,编写词

典一部。

二、现有优势和特色

(一)学科特色

我校法语专业创建于 195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国文学与翻译”

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法语是陕西省重点学科、省级名牌专业。法

语学科跨越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成为西北

地区法语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该专业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

权。

我校是西北地区唯一开设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专业的公立

- 180 -

大学,西班牙语为陕西省特色专业。这三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法、西、意、葡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通过搭

建“多方向、多领域、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培养与社会接轨的

“外语+专业”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特色

1. 学院一直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和

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语言专业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将学习内容按

单元,以抽象及具体问题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小组,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研

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教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初步接触科研。

2. 以科研促进教学。一方面,各教学团队及研究方向积极申请各类

教改项目,以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推动本专业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积极鼓励

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授、副教授主持、博士参与、讲师协同

研究生及本科生辅助的模式,带领学生开展及参与科学研究,让学生尝试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科学研究之中。

3. 组织教学研讨与交流,落实精品课程。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改变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按年级和课型展开教学讨论和交流,定期召

开教学讨论会,各位教师根据岗位的不同,每学年听课 10 次。强化语言

教学的互动性、交际性和趣味性,使课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通过讨论

和互相听课达到沟通和交流教学经验、体会、方法和成果的目的。

4.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使用,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及核心

课程上网。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协作,根据教学科研经验共同构建知

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让

教师和学生在其中各尽其职,各取所需,和谐发展,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

效发挥到最佳水平。

- 181 -

(三)科研优势

我校法语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陕西省重点学科、省级名牌专业。

该学科师资学历水平高,现有教师 18人中,博士 13人,在读博士 3人,

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研究方向涉及法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

践、语言学、历史文化等领域。

(四)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以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

化人才”为目标,为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我院法西意葡专业一直重视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并利用校际交流平

台联合培养各专业人才。法语专业 1981 年与巴黎第八大学建立了校际交

流关系,是我国最早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专业之一。目前,学院四个

专业与法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哥伦比亚、巴

西等国的 32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并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实施本科生“3+1”单学位双学位、“3+2”双学位、“3+3”双学位、“2+1+1”

双文凭、“2+2”双学位的交流和研究生“1+2”双硕士学位、“3+3”博士

联合培养的模式,每年选派一百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留学,修学专业涉及

语言、文化、经贸、新闻、管理、动漫、传媒等领域。法语专业与法国巴

黎第八大学、巴黎第七大学、艾克斯·马赛大学、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利

摩日大学、里昂第二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等七所知名高校已签署联合培

养硕士、博士协议,共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2 名,其中 8 名已经成功答

辩。

(五)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十二五”期间,学院师资学历得到较大的提升,34%的教师已获得

博士学位,14%的教师为在读博士,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

学院充分利用国家级教学团队及省级重点学科平台的支持,以及国际

合作与交流优势,经常性地派遣教师前往国内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及研讨

会,邀请国内外业内专家学者来校对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师资梯

- 182 -

队,并通过校际合作为教师深造、进修、攻读博士、访学提供机会。

(六)教学管理工作特色

学院教学全面推动信息化管理,相关管理程序信息化得到明显的改善

与提高,日常教务工作通过随时更新的教务系统来实现,学院层面获得了

更多的权限,有效提高了学院内各部门协同工作的力度和准确度。在教学

方面,学院积极推广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的使用,为师生课内课外的积

极互动给予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撑。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也体现在教案编

写、学生作业的标准化。教师备课时尽可能的采用统一的教案编写格式,

以便教师之间在课程交接和信息交流方面做到无障碍。一些课程根据具体

情况,还为学生制定了统一的作业模板,以便老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训练

效果。学院各类行政管理类文件也分类保存,同时通过邮件、QQ、微信推

送等信息平台与专业教师共享。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梯队发展不均衡

目前法语师资梯队主要集中在文学、语言学方向,翻译和历史文化方

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职称普遍偏低,

短期内亟需提高。各方向教师梯队搭建较为松散,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

头人,教师间缺乏科研合力。教学任务较重,科研工作进度不理想。

西意葡语专业缺乏高级职称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二)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主要是在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应更加规范和人性化,特

别是对学生应严格各类考试制度和论文评审与答辩制度,改变当前“严进

宽出”的不合理现状,切实体现“教学质量为发展生命线”的宗旨,严肃

学风学纪,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不明显

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部分学科方向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设置仍需完善,更加突出学科特点。为了突出法语翻

- 183 -

译专业硕士(MTI)实践为导向的特色,除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外,

需大力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专业人士为合作导师,开展项目进课堂。

(四)法语翻译专业硕士(MTI)培养体系有待改进

法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笔译和口译方向成立不久,各方面均有待

改进。师资队伍不够专业,目前所有课程均为学位硕士教师来承担,没有

校外一线专业译员参与授课。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实践导向,课程体系不够

完善。地处西北,国际会议和大型翻译公司偏少,学生缺少实际锻炼口、

笔译的机会。

(五)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学院教师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同时需要指导本科学生实习及

论文撰写工作,科研投入相对而言比较缺乏。学院师资梯队虽然具有高学

历,但是中级职称占了很大比例,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国家级及省部

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层次仍需提高

国际校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多样、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系学院特色之

一。在现有的 9 个国家、32 个交流项目中,需要继续拓宽与高层次、高

水平、国际知名的院校交流渠道。

四、发展环境分析

陕西省有 4所高校开设本科法语专业,其中 2所具有法语硕士研究生

授予权,我校为其中唯一一所拥有法语翻译硕士(MTI)及博士硕士生学位

授予权的学校,相对省内其它院校具有比较优势。在人才培养上,省内高

校 95%以上法语师资均毕业于我校,校友资源丰富。此外,西安法语联盟

与我院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十三五”期间,我院将继续巩固与

加强法语专业在陕西省的旗帜性地位,加强与西安法语联盟的语言与文化

合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法国语言文化资源。此外,法语专业是新中国成

立后最早建设的一批外语院校的老牌专业。经过 60 余年的建设,法语学

科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

- 184 -

绩,涌现出户思社、蒋梓骅、史忠义、张成柱等一批知名学者,开创了本

学科良好的学术研究传统,巩固了西外法语在国内的地位。近年来,随着

高级职称教师逐渐退出教学及管理岗位,引进与培养的高学历教师尚未脱

离孵化期,职称暂未得到解决,对法语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与影响力造成了

一定的冲击。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教师职称及科研问题亟待解决。

我校西班牙语专业成立于 1965 年,其间因国际形势之因,经历了十

年的停滞期。1986 年恢复招生,1999 年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扩招,自此得

以快速发展。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公立院校且唯一

具有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的高校,我们具有独特性,但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域

内合作的条件,因此,需要开拓地区间院校的合作,重点探索跨专业的培

养模式的合作。

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专业与西班牙语专业的情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因此,在发展思路上可以借鉴。除此之外,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非通用语种具有更多发展潜力。教育部大力资助非通用语种专业人员出国

进修,这对于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专业的发展是又一个重要的助力。

五、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加强内部治理,注重内涵发展,

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质量。

(二)办学定位

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稳步发展,争取将我院建成一个专

业课程特色鲜明、质量优势突出、办学规模多样化、教学与科研并举的、

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法语本科、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基地及西

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本科教育基地。本着培养“复合应用型”国

际化人才的理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

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 185 -

(三)发展思路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方向,

重点突出法语专业,并彰显非通语种的特色。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健全

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发展目标

加强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为建成法语“一流学科”夯实基础;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与职称水平,实现西意葡语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及专

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零的突破;配合学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语种建

设的发展目标,着手进行新语种的建设工作,到 2020 年,新增本科专业

2-3个。

(一)学科建设

1. 将“法国文化”、“法语阅读”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西班

牙语精读”、“意大利语精读”、“葡萄牙语精读”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 将法语专业“法国新小说研究”建设成为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3. 在积极办好法语语言文学学术硕士和法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的

基础上,稳步推进法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的建设。

4. 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练学科特色。法语专业继续

发展法语文学、翻译、语言学、法国历史文化学术硕士方向,加大力量培

育翻译专业硕士口译、笔译方向;西班牙语专业加强“翻译理论与实践”

和“西班牙文学”方向的内涵建设,增设“西语国家国情研究”方向;意

大利语专业加强“意大利文学”和“翻译理论和实践”方向的建设;严格

控制葡萄牙语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根据师资发展情况,在“十三五”发展

后期,适当放开该专业的招生。

5. 借助国内外合作院校及校内资源,落实与深化“外语+专业”的人

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低年级培养语言、高年级分方向培养的目标。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

1. 招生规模

- 186 -

根据用人市场需求,在调整为小班教学(25人/班)的基础上,适度

扩大法语、西班牙语专业招生规模,控制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招生人

数。

2. 教学建设

(1)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

(2)进一步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与科

研工作、教学评估及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参与决策与监督作用。

(3)坚持发挥各非通语种的特色,面向国家战略与人才市场的需求,

加强“外语+专业”的建设,增设专业方向性与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

人文素养的课程,如:企业法语、科技法语、商贸法语、新闻与传媒、中

国文化(外语授课)、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4)继续推行中法双校园双学位的外语加商科的培养模式。

(5)建设法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所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分为“口

译工作坊”和“笔译工作坊”)。

(6)推进研究生建构式合作学习模式,建立“研究生读书会”,定期

开展读书学术分享会。

(7)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邀请专家、学者

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8)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

神的培养,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建设,实现职

业素质教育进课堂、进社团,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协调发

展;“十三五”期间争取开拓不少于 3个实习基地。

(三)科学研究与图书资源建设

1. 培植具有前瞻性的课题,邀请专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争取申请

省部级科研项目 2-3项;在此基础上,争取 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鼓励

教师申报校级教学、科研项目 15 项,完成学术研究论文 20-25 篇,译著

5-6部和专著 3-4部,出版教材 5-6部。

- 187 -

2. 各专业组织、承办 1-2 次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积极选派有研究

能力和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参加国内外有关会议。

3. 在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包括期刊数据库、电子图

书在内的图书资料建设,将我校法西意葡语数据库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图

书及电子数据库。“十三五”期间,每年用于法西意葡语专业的图书资料

费不少于 50万。

(四)师资队伍

1. 进一步完善师资梯队建设:提升目前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的同时,

重点引进与培养学科方向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法语翻译学、语言学以及历

史文化方向;西葡语拉美研究方向;意大利语翻译方向),使职称比例、

性别、学缘与专业方向进一步合理化。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1)法语

——引进科研能力较强的博士或/和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至少 2人;

——实现全部在编教师获得博士学历;

——至少 1名教师获评教授,至少 3名教师获评副教授。

(2)西班牙语

——引进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或科研能力较强的博士 1名;

——聘请“讲座教授”1名;

——继续派出 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实现高级职称零的突破,至少 1人获评副教授。

(3)意大利语

——派出 1至 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实现高级职称零的突破,2至 3名教师获评副教授职称。

(4)葡萄牙语

——引进具有较好科研潜力、能够承担本科高年级课程的硕士或/和

博士 1-2名;

——聘请“讲座教授”1名;

- 188 -

——派出 1至 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 6名教师全部获评中级职称。

2. 学院继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努力为教师国内外学习培训创造条

件,合理有效使用学科建设费,每年派不少于 10名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

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

3. 鼓励 1-2 名新引进青年教师赴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学习,提高学术

研究能力和水平。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1. 继续采取本科 2+2、2+1+1、3+1、3+2、3+3、研究生 1+2、1+1+1

的联合培养模式,保持与发展同国外高校的校际关系,扩大学生交流规模;

争取各专业再与 1-2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2. 研究生继续采取 1+2 或 1+1+1 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外合作学校

的联系,保证派出学生的培养质量。

3. 开发、建立校际间的学术、教师交流项目,双方联合进行集体科

研项目,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我院教师参与国际学术研究的水平与层次。

4. 互派教师进行短期讲学、进修,继续建立与加强国外校际间联合

培养硕士与博士的项目。

(六)党学工作

1. 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加强对我院学生的培养,

教育,服务。

2. 加强教工、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工、学生党员和党

支部作用。努力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积极培养和发展高学历教工党员。坚

持标准,严格程序,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严格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会制

度,推进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不断健全学生党员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党员队伍活力,提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学

院党员志愿队活动,增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系。

3. 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学

- 189 -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4. 不断提高日常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扎实做

好学生中重点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关爱,教育,帮助工作。建立家庭

贫困学生档案,落实“勤、免、奖、助、缓、补、贷”等管理工作。

5. 积极创新学风建设活动载体,营造优良学风,院风的建设的积极

环境。坚持学生考勤制度,严抓“诚信考试”纪律;积极推进宿舍文化建

设,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

系;形成以就业技巧培训、校友经验分享及就业形势讲座等活动为主体的

综合性就业指导体系;发挥毕业校友资源,拓宽就业途径;利用各类新媒

体工具,宣传就业知识,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信息。

6. 扎实做好稳定安全工作。建立内部值班体系,明确值班联系人,

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规教育;

定期召开全院学生干部及党员会议,增强学生党员及干部队伍建设;加强

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利用新媒体手段,对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学生言论进行

引导。

7. 认真做好学生的排查工作。要求辅导员掌握毕业生、少数民族学

生、有心理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外住宿学生、

信教学生、情感纠纷学生(包括家庭状况,是否单亲)八类学生的人数、

住址、分布、去向、思想动态等情况。建立特殊学生管理档案,密切跟进

学生动态,形成“一对一”管理系统。

8.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住关键,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针对热

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经常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工作,及

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隐患。

- 190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回顾

过去五年,在学校正确决策与领导下,我院实现了“十二五”规划中

提出的奋斗目标,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绩。

——2012年开设土耳其语、波斯语专业。

——2015年开设乌尔都语专业。

——学生人数达 1000余人,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一倍以上。

——学生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

——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朝鲜语、印地语专业实现硕士研究生自主培养。

(一) 专业建设

我院已开设阿拉伯语、朝鲜语、印地语、泰国语、波斯语、土耳其语、

乌尔都语 7个本科专业。阿拉伯语、朝鲜语、印地语专业已实现硕士研究

生自主培养。

(二)科研工作

我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成功申报各级科研项

目 10 余项。 尤其是 2014 年,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表核

心期刊论文 8篇,获批地厅级以上项目 2项,出版学术专著 4部。

(三)师资建设

我院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在编教师 34 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

例达到 91.2%,有国外学习和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 100%,常年聘请国内

外专家、教师 14 人,学院有陕西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 人,教育部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分委会委员 1人。我院教师

队伍基本实现了“老、中、青结合,高、中、初互补,博、硕分布协调,

- 191 -

中外专家联手”的布局。

我院鼓励并支持教师深造,赴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 7人,

攻读硕士学位教师 4人,约占专职教师的 32.4%。

(四)对外交流与学术交流

不断扩大对外合作院校范围,积极开展教师以及学术层面的交流、扩

大 2+1+1 项目计划、积极开拓 2+2 学制交流项目。目前已与 20 余所国外

院校达成交流协议。

举办四次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极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影响

力。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十三五”期间,我院将继续遵循学校 “构建丝绸之路沿线及其

周边国家(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现代语言学科群”的非通用语种专

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完善学科群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层

次,稳定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招生”的指导原则,以“东方学”为经,以

“丝绸之路”为纬,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促进我院东方语言学科群的健康

快速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我院拟通过增设印尼语(2016年)、马来语(2017

年)、普什图语(2018年)等,建成服务国家战略、突出地域优势和体现

我校特点的较为完整的东方语言学科群;通过打造能体现培养目标、培养

模式、培养手段的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和业务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

资队伍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手段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国内院校协同、与国

外院校合作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层次,力争实现涵盖本、硕、博三

个层次;通过坚持“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深刻领会国家发展战略,积

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评估社会需求”的方针,适当调整招生规模。

(一)目标

注重内涵建设、强化外延发展,夯实语言基础、拓宽研究视野,打造

教学有特色、研究有深度的东方语言学科群,培养能够参与和推动东方文

- 192 -

明交融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思路

东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交融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

的大趋势,坚持改革开放与恪守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促进发展应遵循的基本

规律。学科构建以文明属性及其特点为核心,以推动文明交融为发展目标,

以探索文明进程基本规律为发展动力,突出学校办学特点,发挥学校地域

和学科优势,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打造国内独具特色

的东方语言学科群。

(三)原则

坚持专业发展特点,坚持语言基础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坚持教学科

研相结合,坚持专业建设国际化特色。

(四)办学特色

语言基础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语言对象国综合研究

与特定领域专项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统一的办

学思路;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各专业发展规划

1. 朝鲜语专业

在“十三五”期间,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招生规模,着力培

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利

用资源,提高教学层次,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1)发展规模

招生人数:为保证教学的质量,朝鲜语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将实行“先

稳后增”原则,2014年到 2018年为稳定期,每年招生 50人,到 2019年,

根据社会需求拟增招一个班,招生人数达到 75人。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建设,2017 年、2019 年按需引进

本专业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各 1 人,在编教师达到 11 人,外籍教师 2

人(硕士以上学历)。

- 193 -

专业方向:加强朝鲜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层次:夯实并不断提高培养层次。2014年-2018年夯实本科、硕

士研究生教学,力争“十三五”期间做好博士生招生准备。

对外交流:继续扩大、深化对外交流,扩大与现有交流学校师资及学

生交流,并力争与韩国著名大学达成合作办学项目。

图书资料建设:不断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购买优秀朝鲜语书籍 4000

册及电子数据库 2 个,订阅朝鲜语期刊 10 余种,以保证本专业教师及学

生的学习和科研的需要。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利用现有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随着三星配

套企业的不断投产运营,到“十三五”末,努力争取再签订 3-4家教学实

践基地。

学生创新实践:本专业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导师

负责制,保障学生创新实践顺利进行。

(2)内涵建设

培养方案:根据社会人才要求的变化,按照市场需求,适当调整相关

课程。

课程建设: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积极引进优秀原版教材,使原版教

材的使用率占 50%,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发展:朝鲜语专业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引进或培养副教授 2 名。使本专业师资队伍达到 11 人,以涵盖高、中专

业技术职称为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100%。

教学改革:根据朝鲜语教学的特点,不断推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讲授法外,积极运用讨论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采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如投影仪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坚持

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

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 194 -

实践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及多层次听课制、学生课堂考勤和学生

信息员制度、定期教学工作研讨制度、严格考试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制度

和教学工作全面考核制度。

(3)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1篇以上,力争申请国家级项目 1

项、地厅级以上项目 3—5 项,出版学术著作 2—3 部、译著 2—3 部、教

材 1—2部。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15次以上。

(4) 年度计划表 年度

项目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第四年度 第五年度

1 招生

人数

本科 50 50 50 50 75

研究生 4 4 4 4 4

2 师资队伍建设 8 9 9 10 11

3 专业方向 1 1 1 1 1

4 培养层次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博

5 学生交流 30 30 35 35 40

6 教师交流 1 1 1 1 1

7 图书资料建设(册)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8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1 2 3 4 4

9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1 2 2 2 2

1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 + - - - -

2 课程建设(调整、完善) + - + - +

3 师资队伍发展(引进) 0 1 0 1 0

4 教学改革 + + + + +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 + + +

1 论文 2 2 2 2 2

2 科研项目 1 1 1 1 1

3 专著 1 0 1 0 1

4 译著 0 1 0 1 1

5 教材 0 0 1 0 1

6 国内外学术会议 3 3 3 3 3

注:“+”表示修改、完善、调整,“-”表示不变。

2. 阿拉伯语专业

在未来 3-5年内,阿拉伯语专业发展规模在继续保持现有的本科生数

量和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间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

准备。专业建设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引进人才 2-3人。学科建设水平

- 195 -

稳步上升,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1) 发展规模

招生人数:在未来 3-5年内,专业在注重外延发展的同时又要重视内

涵建设。本科生规模发展保持在现有学生人数 50人左右。硕士生达到 4-5

人。

师资队伍建设:阿拉伯语专业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未来 5年将至少引进或培养副教授 5名、讲师 2名。力争使专业师资队伍

维持在 12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90%。

专业方向:阿拉伯语专业将继续加强语言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培养层次:阿拉伯语专业将在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博士生招生。

对外交流:在“十三五”期间,增加 1-2所高水平的交流院校,加大

对外交流力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合作院校等途径,采用出国访

学、联合培养、互换奖学金、自费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两个层次

的对外交流。力争使专业师资队伍中每年至少有 1名教师赴国外大学或科

研机构访学、深造。

图书资料建设:“十三五”期间,阿拉伯语专业将加大投入,购置专

业图书资料、专业期刊杂志和电子读物,丰富藏书,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

效率,建立电子阅览和教师交流平台,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

有的纸质图书 300 余册,电子图书 1000 余册的基础上,力争逐年增加,

在“十三五”末期,使本专业图书馆藏达到万册。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阿拉伯语专业将积极与国内外企业、机构,与阿

拉伯各驻华企业、商会联系,力争在未来 3 年建立起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2-3个。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阿拉伯语专业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

创新实践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2-3项。

- 196 -

(2)内涵建设

培养方案:阿拉伯语专业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阿拉伯语专业本

科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课程建设:阿拉伯语专业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资源配置,

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增设专业英语必修课,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积极探

索新的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发展:阿拉伯语专业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未来 5年将至少引进或培养副教授 5名、讲师 2名。力争使本专业师资队

伍维持在 12 人左右,以涵盖高、中专业技术职称为主,具有博士学位的

教师达到 90%。

教学改革: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阿拉伯语专业将逐年对现有

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在

夯实阿拉伯语专业基础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同时,加大院内通识课

程及英语的教学力度,努力培养阿拉伯语精、英语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

合型人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实践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及多层次听课制、学生课堂考勤和学生

信息员制度、定期教学工作研讨制度、严格考试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制度

和教学工作全面考核制度。

(3)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1篇以上,力争申请国家级项目 1

项、地厅级以上项目 3-5 项,出版学术著作 2-3 部、译著 2-3 部、教材

4-5部。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15次以上。

(4)年度计划表 项目 年度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第四年度 第五年度

1

招生人数

本科 50 50 50 50 50

研究生 3 4 4 5 6

2 师资队伍建设 8 9 10 11 12

3 专业方向 1 1 1 1 1

- 197 -

4 培养层次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博

5 学生交流 10 10 15 15 15

6 教师交流 1 1 1 2 2

7 图书资料建设(册)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8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0 1 1 2 2

9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0 1 1 2 2

1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 + - - - -

2 课程建设(调整、完善) + + + + +

3 师资队伍发展(引进) 1 1 1 1 1

4 教学改革 + + + + +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 + + +

1 论文 8 9 10 11 12

2 科研项目 1 1 1 1 1

3 专著 0 1 0 1 1

4 译著 1 0 1 0 1

5 教材 1 1 1 1 1

6 国内外学术会议 3 3 3 3 3

注:“+”表示修改、完善、调整,“-”表示不变。

3. 印地语专业

本专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全国最大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的地

位,着力于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专业建设将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

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经过教学与课程改革,优化结构,合理利用资

源,提高教学层次,促进学科科学、可持续发展。

(1) 发展规模

招生人数: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现有专业发展规模,根据社会需

求进行适当调整。每年拟招生 25人。

师资队伍建设:在“十三五”期间,保证现有师资队伍稳定且整体水

平提升的同时,继续充实教师队伍。引进或培养博士 2-3名。

专业方向:印地语专业将继续加强语言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培养层次:印地语专业继续加强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

对外交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学生公派留学项目的稳定持续,

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送出交流学生 8—10人,通过印度政府奖学

金派出交流学生 10—12 人。积极开拓新的对外交流形式,增加合作院校

1—2所,增加派出学生人数 10—15人。

- 198 -

图书资料建设:印地语图书资料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中文与外文

图书建设,突出语言学、文学、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图书建

设。一方面申请加大图书建设投入,另一方面拓宽图书购买渠道,通过留

学学生回国购买、外籍教师购买、国家级图书馆及兄弟院校复印等途径,

争取到“十三五”末期图书数量达到 5000册左右。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场所和实

习机会,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为接

下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接下来我专业将进一步拓展符合本专业特点

的教学实践基地,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增实习基地 1—2个。

学生创新实践:本专业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与创业实践。一方

面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动员与指导,鼓励团队合作,有专门教师从选题

思路到项目申报书撰写全程给予指导。“十三五”期间申请大学生创新实

践项目 2-3项。

(2) 内涵建设

培养方案:印地语专业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印地语专业本科培

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课程建设:印地语专业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资源配置,丰

富专业选修课程,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保证现有师资队伍稳定且整体水

平提升的同时,继续充实教师队伍,引进或培养博士 2-3名,鼓励与支持

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教学改革:根据印地语语言教学的特点,不断推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

用,除讲授法外,积极运用讨论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课程平台等,吸引学生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坚持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

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

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 199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实践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及多层次听课制、学生课堂考勤和学生

信息员制度、定期教学工作研讨制度、严格考试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制度

和教学工作全面考核制度。

(3)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1篇以上,力争申请地厅级以上项

目 2-3项,出版学术著作 1-2部、译著 1-2部、教材 2-3部。参加国内外

重要学术会议 10次以上。

(4) 年度计划表 项目 年度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第四年度 第五年度

1 招生

人数

本科 0 25 25 25 25

研究生 4 3 3 3 3

2 师资队伍建设 4 5 5 6 7

3 专业方向 1 1 1 1 1

4 培养层次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5 学生交流 8 10 15 15 15

6 教师交流 0 1 1 1 1

7 图书资料建设(册) 500 1500 3000 4000 5000

8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0 1 0 1 0

9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0 1 0 1 1

1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 + - - - -

2 课程建设(调整、完善) + + + + +

3 师资队伍发展(引进) 0 1 0 1 1

4 教学改革 + + + + +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 + + +

1 论文 4 4 4 4 4

2 科研项目 0 1 0 1 1

3 专著 0 1 0 1 0

4 译著 0 1 0 0 1

5 教材 0 1 0 1 1

6 国内外学术会议 2 2 2 2 2

注:“+”表示修改、完善、调整,“-”表示不变。

4. 泰国语专业

在“十三五”期间发展规模继续保持,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专业

建设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经过教学与课程

- 200 -

改革,优化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层次,促进学科科学、可持续

发展。

(1)发展规模

招生人数: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现有专业发展规模,根据社会需

求进行适当调整。每年拟招生 25人。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博士 1—2名,培养博士 2—3名,选留具有硕士

学位的教师 1—2名,聘请泰语界专家 2—3名,合理充实师资队伍。

专业方向:泰国语专业将继续加强语言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培养层次:夯实并不断提高培养层次。力争于“十三五”末,实现硕

士研究生的自主培养。

对外交流:继续扩大、深化对外交流,扩大与现有交流学校师资及学

生交流,并力争与泰国著名大学达成合作办学项目。力争使本专业大三学

生人数的 70%以上的学生具有国外留学经历。

图书资料建设:“十三五”期间,泰国语专业将加大图书建设,购买

专业必需的各类图书资料、订购电子资料库,使本专业图书馆藏达到 5000

册以上。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泰国语专业将积极与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泰王

国驻西安总领事馆、陕西外办、在华泰国企业联系,力争在“十三五”期

间新建国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2个。

学生创新实践: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与创业实践,“十三五”

期间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2—3项。

(3) 内涵建设

培养方案:泰国语专业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泰国语专业本科培

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课程建设:泰国语专业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资源配置,丰

富专业选修课程,增设专业英语必修课,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

新的培养模式。

- 201 -

师资队伍发展:引进博士 1-2名,培养博士 2-3名,选留具有硕士学

位的教师 1-2名,聘请泰语界专家 2-3名,合理充实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泰国语专业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并逐年对现

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注重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精神

培养相结合,在夯实泰国语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大通识课程及英语的教学

力度,努力培养泰国语精通、英语熟练,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实践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及多层次听课制、学生课堂考勤和学生

信息员制度、定期教学工作研讨制度、严格考试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制度

和教学工作全面考核制度。

(3)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1篇以上,力争申请地厅级以上项

目 1-2项,译著 1-2部、教材 2-3部。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5次以上。

(4)年度计划表 项目 年度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第四年度 第五年度

1 招生

人数

本科 0 25 25 25 25

研究生 1 1 1 2 3

2 师资队伍建设 4 5 5 6 7

3 专业方向 1 1 1 1 1

4 培养层次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本、硕

5 学生交流 28 20 20 20 20

6 教师交流 0 0 1 1 1

7 图书资料建设(册) 500 1500 3000 4000 5000

8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0 0 1 0 1

9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0 1 0 1 1

1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 + - - - -

2 课程建设(调整、完善) + + + + +

3 师资队伍发展(引进) 0 1 0 1 1

4 教学改革 + + + + +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 + + +

1 论文 3 4 4 4 4

2 科研项目 0 0 1 0 1

3 专著 0 0 0 0 0

4 译著 0 0 1 0 1

- 202 -

5 教材 0 0 1 1 1

6 国内外学术会议 1 1 1 1 1

注:“+”表示修改、完善、调整,“-”表示不变。

5. 土耳其语、波斯语、乌尔都语专业

土耳其语、波斯语、乌尔都语专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国内在校

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加强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1)发展规模

招生人数:“十三五”期间保持现有专业发展规模,根据社会需求进

行适当调整。每年拟招生 20人。

师资队伍建设:各专业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在“十

三五”期间至少引进或培养博士 1—2名,选留教师 2—3名。

专业方向:各专业将继续加强语言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培养层次:各专业将在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力争于“十三五”期

间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

对外交流:各专业在未来将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积极与国外大学谋求

合作,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合作院校等途径,采用出国访学、联合

培养、互换奖学金、自费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两个层次的对外交

流。力争使本专业中、高年级 50%以上的学生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专业师

资队伍中每年至少有 1名教师赴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深造。

图书资料建设:“十三五”期间,各专业将加大图书建设力度,购买

专业必需的各类图书资料,使各专业图书馆藏达到 5000册以上。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各专业将积极与国内外企业联系,力争在“十三

五”期间建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各 1个。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各专业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

践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1项立项。

(2) 内涵建设

培养方案:各专业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各《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进行调整和修订。

- 203 -

课程建设:依据新修订的《本科培养方案》,各专业将进一步优化课

程设置结构,有效提高教学资源配置,增设专业英语必修课(土耳其语与

波斯语专业),扩大专业选修课程的覆盖范围。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积

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发展:“十三五”期间,各专业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优

化师资结构,引进或培养博士 1-2名、选留教师 2-3名。

教学改革:各专业将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逐年对现有的人

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在夯实

各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大院通识课程及英语的教学力度,努力培养专业精、

英语强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定期教学检

查制度、实践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及多层次听课制、学生课堂考

勤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定期教学工作研讨制度、严格考试制度、教学事故

认定制度和教学工作全面考核制度。

(3)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1篇以上,力争申请校级项目 1—

2项,译著 1—2部、教材 2—3部。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5次以上。

(4)年度计划表 项目 年度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第四年度 第五年度

1 招生人数 50 60 60 60 60

2 师资队伍建设 7 10 10 13 13

3 专业方向 1 1 1 1 1

4 培养层次 本 本 本、硕 本、硕 本、硕

5 对外交流 教师 0 1 1 1 1

学生 30 40 40 40 40

6 图书资料建设(册) 1000 5000 8000 10000 15000

7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0 1 1 1 1

8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0 1 1 1 1

1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 + - - - -

2 课程建设(调整、完善) - - + - +

3 师资队伍发展(人才引进) 3 3 0 3 0

4 教学改革探索 + + + + +

- 204 -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 + + +

1 论文 0 2 2 2 3

2 科研项目 0 1 1 1 1

3 专著 0 0 0 0 0

4 译著 1 0 0 0 1

5 教材 0 1 0 1 1

6 国内外学术会议 2 2 2 2 2

注:“+”表示修改、完善、调整,“-”表示不变。

- 205 -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实验基地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客观基础

英语实验基地成立于 2015年 5月,自 2015年 9月起,承担英语专

业 1+3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阶段专业课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为英语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

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一)基本情况

英语实验基地设有 3 个教研室:综合英语教研室、视听说教研室、

相关专业知识课教研室。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 31 人,其中教师 28 人,

行政管理人员 3 人,另聘请外籍教师 3 人,兼职及外聘辅导员 4 人。专

业教师中高级职称 5 人,占 18%,中级职称 22 人,占 79%,初级职称 1

人,占 3%。具有硕士学历教师 22人,占 79%,具有学士学位教师 6人,

占 21%,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有过出国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经历的

教师 13 人,占 46%。基地现有学生 842 人,分 30 个教学班。开设课程

包括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语音、听力、口语、词汇与语法以及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历史、语言与哲学。

英语实验基地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确定,教学计划已经通过校学术

委员会审核并开始实施,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教学工作已经走上正轨,

创新性系列课程中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两门课程的第一轮实验已经

顺利结束,严谨、扎实、高标准、严要求的教风学风已初步形成。但是,

作为新建教学单位,基地在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等方面尚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二)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英语实验基地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师资队伍。问题之一是

- 206 -

缺编较多,现有 28 名专业教师,承担 30 个班的教学任务,从而造成教

师超负荷工作,直接影响其专业进修与提升,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以

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之二是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

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少,

无法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梯队,不能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

提供足够的指导与引领。问题之三是有过国外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少,

54%左右的教师没有直接体验过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专业深度与学术视野有限。

英语实验基地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包括课程与教材建设。首先,根

据新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

划刚刚付诸实施,尚在实验阶段,需要在第一、第二个教学周期完成后

逐步改进与完善。其次,基地开设的创新性系列课程无先例可循,国内

无现成教材,国外类似教材对我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说来难度太大,

急需编写符合《新国标》及我校实际情况的教材。

英语实验基地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新国标》极大压缩了基本技能

课教学时间,提高了一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求与目标,而我校英语专业近

年来生源质量下降明显,这一矛盾增加了教学难度。

二、发展定位

(一)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教

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精神,坚持以人为

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顺应我校“内涵式”

发展方向,以“夯实语言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

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做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二)办学定位

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以教学为本,立

足英语专业基础教育,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基础阶段教学计划,以

- 207 -

强化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为主,同时传授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相

关知识,培养英语学习方法及思辨能力,为一年级学业结束后进入相应

专业学院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三、奋斗目标

英语实验基地处于创业之初,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今后五年里,基

地将抓住每一个建设与发展的机会,在学校英语专业 1+3 人才培养方案

框架内,坚持改革创新,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以及学生与党建工作,努力打造一个规章制

度健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强大、教风学风优秀、教学质量良好

的英语基础教学基地,为我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积累可复制的经验。

四、主要措施

(一) 行政管理

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合法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实行

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

1. 成立二级教代会和工会分会,审查并监督基地在行政、教学等方

面的重大决定与改革措施。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地的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

定《英语试验基地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与程序》、《英语实验基地二级

教代会章程》、《英语实验基地教学委员会章程》、《英语实验基地教师道

德行为规范》、《英语实验基地教师岗位职责》、《英语实验基地行政管理

人员岗位职责》、《英语实验基地学生辅导员岗位职责》、《英语实验基地

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规定》、《英语实验基地教职工请假制度》、《英语

实验基地绩效工资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精神,结合基地实际,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

讲师德、正教风,提倡爱岗敬业,支持鼓励教师精于此道,乐于此业。

4. 建设职工之家,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基地的教职工来自校内不

- 208 -

同教学单位,需要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基地将以职工之家为平台,促进

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基地文化。

(二)教学管理

1.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英语实验基地教学管理规

定》、《英语实验基地考试管理规定》、《英语实验基地听课制度》、《英语

实验基地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个教

学环节无管理上的漏洞。成立基地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指导常

规教学活动,并监督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执行情况;实施教研室集体

备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期中期末学生评教制度;建立基地主任、

教学副主任与学生常规性沟通机制。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英语实验基地现有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基地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未来 5年里,基地

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引进、调入、自培等措施,补齐短

板,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教学效果好、积极上进且专业、年龄、职称、学

历、学缘结构趋于合理的教师队伍。

1. 到 2020 年,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14 人,培养、引进博士 3 人,调

入文学、文化专业方向,能够承担相关专业知识课的教师 6人。申报校级

教学名师 1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 1个。

2. 根据每一个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兴趣、专业特长与优势以及

基地工作需要,协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3. 组建英美文学、对象国国情与文化、语言学、翻译研究、英语教

学研究等专业方向的科研团队,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

引领与培养,以提高其科研意识与能力。

4. 组织基地教师学术论坛,增强教师在专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并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法培训,让教师及时掌握最新外语教学理论与方

- 209 -

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理论水平。

5. 鼓励并大力支持教师国内外进修、攻读学位。

(四)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新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基地培养

方案与教学计划,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核心课与相关

专业知识课两大课程模块的建设,应对《新国标》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

与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生源质量的下降所带来的挑战。

1. 完善课程体系。在 2015 级、2016 级结业后,对基地教学计划以

及所有中英文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案等课程文件进行两轮修订,以提

高其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与操作性。

2. 科学合理地设置每一门课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力争 95%的学生在

一年学习结束时达到英语专业三级水平。

3. 大幅度增加综合英语、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历史、

语言与哲学等课程的延伸阅读,以及语音、听力、口语、语法与词汇等课

程的拓展训练。

4. 建设慕课、微课,解决课程重点、疑点、难点问题。

5. 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1门,争取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门。

6. 编写符合《新国标》与我校学生实际的创新性课程教材《语言与

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历史》、《语言与哲学》等。

(五)教学研究与科研

1. 以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结合教师个人专业方向,

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从教学中孵化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

水平的提升。

2. 组织、策划以课堂教学及创新实践教学为依托的教学研究项目,

为教师创造教学研究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

3. 积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帮助教师与国内外较高层次的专家建

立联系,进行科研合作。

- 210 -

4.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组织教师申报

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

5. 发表科研、教研论文 40 篇;派出教师参加国内高层次的学术/教

学研讨会 40人/次;申报校级科研、教研项目 6项,省级项目 2-3项;申

报校级科研成果 3项,省级科研、教学成果 2项。

(六)学生与党建工作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要求,加强

和规范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地党建工作水平。

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各教研室党支部、行政党支部和学生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

新形式、完善管理,丰富组织生活,为基地师生创造学习提升的平台和渠

道。

2. 以人为本,不断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座谈、讲座等

形式强化工作调研、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师德和学风建设,逐

渐形成尊师重教、乐教好学、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3. 提高党员理论修养水平。通过党务资料整合、图书购买等形式夯

实和丰富学习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氛围。

4.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强化现有辅导员培养和指导的同时,引

进两名专职辅导员,增强基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5.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制定《英语实验基地学生干部管理办法》

做好学生干部的遴选、任命、培养、使用和考评工作。

6. 做好助学金工作。结合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做好助学金的认定、

公示和发放工作,落实好国家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和激励

工作。

7. 成立英语实验基地学业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给予指导

与帮助。

8.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同时,建

- 211 -

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好特殊案例备份,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学生帮扶工作,

形成问题学生帮扶的长效机制。

9. 加强团工委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团工委

和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仿说大赛,迎新

晚会和文化艺术节等形式不断创新和丰富“第二课堂”,促进良好校园文

化氛围的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英语实验基地将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培养英

语专业优秀人才为目标,锐意创新,努力改革,为实现学校建设特色鲜明

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 212 -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了加快俄语学院改革发展步伐,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专

业,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国家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对俄语及相关语言教育的要求以及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俄语

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

教职员工团结一致,继往开来,抢抓机遇,俄语学院发展稳健,为下一个

五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学科和专业建设按规律发展

立足自身传统,不断完善和巩固俄语学科专业发展模式,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协调发展,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得

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俄语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和翻译专业

(口笔译)专业硕士学位点,俄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成功实现了俄语语言

文学和经贸与翻译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试开设了俄语辅修专业,确立了

以俄语语言文学为主体,体现经济、贸易、科技、翻译等方向侧重的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巩固

经过长期发展与凝练,形成了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学术型与专业型

协调发展,“俄语+方向”与“专业+俄语”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思

想素质高、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俄语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获批四项省级教

学教改项目,学生在全国俄语大赛和“永旺杯”口译大赛获奖 10 项,考

研、留学录取率 15%以上,四八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均名列全国前列,

毕业生受到国家部委、大型企事业等单位的好评,师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 213 -

发展的质量在陕西、西北乃至更广的范围享有良好声誉,西外俄语专业的

品牌影响逐步扩大。

(三)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彰显

依靠学校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营造氛围,

加大投入,借助一系列学术研究平台,科研工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五年来,发表论文 78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 37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

7部。获批并完成国家级项目 1项,省部级项目 8项,地厅级项目 14项。

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10 项。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1 次、联合举

办远程国际学术会议 1次。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依托陕西省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结构

逐步趋于合理,梯队建设向好,总体水平不断显现。五年来,新进教职工

6 名,其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6 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 2

人,聘请“西外学者”1 人,聘请 25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派出 7 名教师

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和工作;2 人获批三级教授;1

人获得俄罗斯俄语比赛奖。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稳步推进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 8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友

好合作关系,开展学士和硕士插班留学项目、硕士“双学位培养项目”、

暑期班项目。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

(六)党建工作注重实效

学院党委加强组织党员师生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政治素

质和理论水平。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先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加强学院领导班

子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制度,规范组织生活。鼓励、支持和指

导团工委、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

院工会分会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 214 -

(七)学生工作落地生根

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狠抓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宿舍和班级

两个阵地,积极开展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团学工作丰富多彩,重视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积极面向学生开展各项就业指导与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虽然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高等教育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新形势,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新时期,一些

突出问题依然制约着俄语学科专业的发展。

(一)主要问题与困难

1. 教学研究与改革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创新型的教学教改力度还

不够大,不能很好地适应“一带一路”构想对俄语人才的新需求。

2. 科学研究水平有待继续提升。主要表现为层次有待提高、范围仍

需进一步扩大、方向有待均衡发展。与之相关的师资队伍学缘建设仍需加

强,区域与国别研究、翻译与翻译研究梯队建设任务艰巨。

3. 2012培养方案实施后,课程建设的力度仍需继续深入。

(二)面临的形势

1. 国家战略对俄语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构想, “双一流建设”决策,对俄语专业

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

求,同时也为专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2. 中国与俄语国家关系与俄语及“丝路”相关语种在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区域发展与区域国际合

作为俄语专业在区域产业创新、人才资源形成等方面提供了发展的大平

台,为俄语专业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 专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师生的期待 目前全国共有俄语专业

点 143个,与高水平的同类专业相比,我校俄语专业在办学水平和条件、

- 215 -

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和特色等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学院将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质量第一”的根本任务,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学科专

业建设为方向,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地方性、教学研究型的学科

专业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特色,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牵

引、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俄语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办学定位

坚持面向国际化,立足地域发展,服务西北“一带一路”建设,辐射

全国;以改革和发展俄语教育教学为中心,孵化相关语种的教育教学,深

化俄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建设好教学研究型俄语学科专业,拓展多个语种

的协调和适当融合发展。

(三) 办学特色

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素质过硬、人格健全、文化素质全面、外语基本

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俄语人才。在为建立中俄(俄语国

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服务、为中俄(俄语国家)经济合作服务的前提下,

长期为陕西省的对俄语国家交流与合作、发挥陕西省联系中国内地和其他

独联体国家(以中亚地区为主)的门户作用,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培

养俄语(哈语、乌克兰语)专门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俄语(哈语、乌克兰

语)人才支持,为全国范围内的行业需要培养特色俄语(哈语、乌克兰语)

人才。具体讲,培养中国与俄语战略伙伴关系与西部经济建设需要的特色

俄语(哈语、乌克兰语)人才;对发展陕西及西北地区经济、巩固国家西

- 216 -

北战略安全提供人才支持;形成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人

才的品牌影响力。

(四)发展思路:

深入研究全国东北、华北、西南、南部几大俄语群学科专业发展,兼

收并蓄,扬长避短,坚持凝练地缘特色和俄语传统优势,以培养“一流人

才(师资队伍和学生)”的方向,坚持本硕博协同发展,专业建设基础和

学科发展水平层次并重。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作为学校第一个专业,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积淀,以实现学校发展愿

景为愿景,到本世纪中叶,把俄语专业建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

教育为主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得益彰,在国

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专业。

——学科方向布局整体优化,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

业俄语系列支群和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稳定发展,吸引优

秀生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深入,

鼓励原创性成果不断出现,人才和智力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

升;

——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不断培养立足国际学

术前沿、具有学术影响和话语权的领军人物、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

——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国际化特征充分体

现。

(二)主要任务

建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俄语系语言文化专业支群,形成新办专

- 217 -

业的自有师资队伍。保持俄语专业办学实力位于西北地区之首,为本世纪

中叶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1. 学科建设。发挥俄罗斯语言文学、俄语翻译学博士点的优势及引

领作用,通过嫁接培育带动语言学博士点建设,不断优化硕士点建设,完

善博士点建设,新增语言学博士培养方向,建成“一带一路”沿线俄语系

国家语言文化专业支群,本科专业达到 4个左右。实现各专业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至少 1 次,举办全国俄语教学与研

究学术会议 2次。

2. 师资队伍。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 4-5 方向领头学者,遴

选和引进 4-5 名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俄语博

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培养 2 名/新办专业教

师。

3. 人才培养。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

规模稳定在 650人左右,力争硕士研究生达到 100人,根据学校整体部署,

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积极

推动国际化办学,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求。争取申报省级教学教改项目 2-3项。申报省级优秀教材或优

秀教学成果奖至少 2项。

4. 科学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实现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科研经费

的合理使用。到 2020 年,力争累计产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积极

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累计 2-3 项, CSSCI 期刊年

发表学术论文达到 8-10篇,学术著作 4部,教材 3部。

5. 管理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一整套维持学院日常工

作高效运转、适应创新发展的规章制度。依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章程》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规程》,遴选新一届学术委员,充分发挥学

术委员在学院学术活动中的作用。明确科室职责,理顺科室关系,发挥好

各科室、教研室的作用。

- 218 -

6.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人才当代社会需求,务必

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事

业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1个,签署合作协议 2-3项。加强

与国内三大行业学术团体的联系,保持与国外至少 5所大学和学术机构的

联系与合作,提升合作层次。

五、具体保障-党建和学生工作

1.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以党的指导思想

为指导,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加强

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从而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和作风建设,把学院党委建设成为有力推动学院科

学发展并得到党员和群众拥护的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政廉

洁、团结协调的坚强集体,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班子民主、规范、科学的决策水平。

2.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坚

持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检查。坚持“三结合”:结

合个人思想工作实际、结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结合推进学院发展实

际。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完

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党政联席会

议制度。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

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

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不断开创学习教育新局面,丰富内容,创新方式,落

实责任,确保效果。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工作。

4. 创新学生综合管理模式,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党政齐抓,师生共

管,从“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校安全稳定”

的学生管理标准出发,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化“两

- 219 -

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好的做法,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发挥学生党员

和学团干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学生安全教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和政治强、业

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在加

强对辅导员教育管理的同时,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

加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分享成果。

6.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

强对学生就业技能指导,提高就业能力。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

生,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疏导其负面情绪,帮助他们顺利找到满意工作。

搭建网络平台,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7.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是我们大家庭的

成员,要关心爱护他们。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导,帮助学生牢固树立

民族大团结意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重点关心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认真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助贷勤工作,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顺

利就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风俗习惯,尽力满足民族

学生的正当学习生活诉求。

六、2020年关键办学指标一览表

主要指标 2020年

学生规模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755人

650人

100人

5人

教师规模

高级职称比例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31-32人

俄语 27-28 哈语 2 乌克兰语

2

- 220 -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

外教比例

67%

67%

100%

本 科 以

上 本科以上

10% 50% 50%

学科建设

博士点(俄罗斯文学、翻译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点(学术型和翻译专业硕士口笔译)

本科专业数(俄语、哈萨克语、乌克兰语等)

(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全国俄语学术会议

3个

2个

3个

2次

教育教学

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教改获奖﹡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国家级比赛获奖(全国俄语大赛、口译大赛等)

培养方案修订与制定

3项

1个

6名

4

科学研究

CSSCI期刊发表论文

核心及 C扩及曾 C刊论文

专著、译著

教材

省部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科研奖励﹡

9篇

12篇

4部

3部

3项

1-2项

国际交流

友好院校

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比例

派出留学生数(本科生、研究生)

5

100%

35%

备注:凡标“*”号的为时期指标,其余为时点指标。

- 221 -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未来五年是高级翻译学院承前启后、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重要时期。

高级翻译学院本着锐意进取、科学发展、求实创新的精神,制定“十三五”

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关注

教师职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教育教学优势,凸显翻译专业特

色,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建

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创新示范区。

一、 基本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

教学原则,面向文化交流、商务合作、科技进步的需要,以知识的迁移与

共享为专业理念,形成了以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为支撑、以项目学习为特

色、以高阶思维为取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型翻译

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建成翻译硕士教育中心、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国家

级翻译实践教育基地,下设 SDL 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培训与认证中心、

Deja Vu授权培训及体验中心、LSCAT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中心、环

球网国际化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等,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平台,

2015年获批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专任教师数量增加到 24名。教师学历结构逐步提升,知识结构

日趋合理,年龄结构凸显活力。其中教授 2名,副教授 6名,博士(含在

读博士)7名,双硕士 3名,具有行业或工程背景的 8名,95%以上具有

国外学习、研究或教学经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师资队伍的 83.3%。学

院聘请 2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特聘、客座教授,形成了以国际知名专

家、特聘教授和“百人计划”学者为引领、以学术优势互补的专职教师为

主体、以业界资深专家为支撑,专业特色鲜明,教学专长互补的优秀师资

队伍。

- 222 -

学院正式成为国际翻译家联盟联席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单位,学

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荣获“第

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主办权,学术对话空间进一步扩大;参与教育部“翻

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专业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参

与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 2015 年行动计划,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进一

步体现。

学院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主持科研项目 26 项,其中已有国家级课题

2项,省部级 13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3

项,优秀结题 2项。在“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Perspectives”

等 SSCI 期刊发表论文 4 篇,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与

外语教学》等国内重要刊物发表翻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数 20 余篇,出版

译著 2部。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项,陕西省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一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在翻译教学与研究领域形成了品牌影

响力。

学院实行“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环球网新闻编译项目

校内获益学生千余名,累计发稿 2 万余篇,项目拓展至 60 余所高校,形

成了全国最大的新闻编译生产平台。外交部网站新闻翻译项目全面推行

“翻译共同体”实践教学模式,参与人数百余名,累计刊登稿件约 70 万

字。与全球最大的知识产权翻译企业 RWS集团、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展深度

合作,联合开设“专利翻译”课程及实习项目,初步形成产学研三结合的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教师为省市外办业务干部提供了专业技能培

训,口译方向师生为当地国际会议及各类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提供了数十

场次的同传、交传服务,受到各方好评。

学院在校生规模增长至 500余人,本科录取分数居全校前列,研究生

报录比保持在 20%左右。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辩论比赛一等奖、第三届海峡

两岸口译大赛西北赛区一等奖、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二

- 223 -

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最佳表现奖等 60 余个省级以上奖项。专业四、八级

考试通过率名列全国前茅。本科毕业生每年有 50%以上进入国际知名大学

和国内 985、211 学校深造,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就业率保持在

95%左右,毕业生被新华社、环球网、中国银行、普华永道、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聘用。

二、总体定位

1. 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社会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能从事文

化传播、经济合作、技术创新等领域翻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

建成专业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较强、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

影响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创新示范区。

2. 学科定位 依托学校外国语言学一级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快翻译

专业的体系化建设,立足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力

争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实现由通用人才培养向高端人才培养

的转变。

3. 专业定位 以素养教育为着眼点,协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累

积教学与研究优势,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教学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

的综合能力,力争成为国内翻译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在全国翻

译专业本科院系排名中位于全国前 5%,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单位排名中位于全国前 10%。

三、具体目标

本着“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原则,将具体

完成以下目标:

1.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教学内涵。

完善以大数据翻译环境为支撑、以项目学习为特色、以高阶思维为取

向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强调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阶

段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形成具有活力和创新性、符合翻译产业需求的应用

- 224 -

型专业教学体系。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

要求,结合语言服务产业需求,在本科阶段强化商务翻译、新闻编译、会

议口译等方向的特色和内涵,完成翻译技术方向建设;在研究生阶段完成

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本地化与翻译、知识产权翻译三个方向的建设。

2. 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精品课程。

本科阶段加速推进面向翻译学习的基础课程改革,加强商务翻译、新

闻翻译、翻译技术、会议口译等方向特色课程的内涵建设,突出课程要素

的内部连贯性与相融性,实现翻译教学由离散性向系统性转变;深化实践

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搭载慕课平台,建设项目驱动

的翻转课堂,完善翻译学习共同体机制,运行以知识为内涵、以高阶思维

为取向、以语言为载体、以体验为路径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到 2020年,

建成 5门以上高水平微课程,成功培育 2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 1门国家

级精品课程。

研究生阶段以翻译实践基地大型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利用现代翻译

技术、协作平台,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RWS集团、知识产权出版社、

阿里巴巴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陕西省

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机构,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联合国内专业性、

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强势专业,共同探讨、实施“政企校”、“校企校”、

“企校企”等多种跨界协作模式,共建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本地化与翻译、

知识产权翻译三个方向的特色课程,共享优势资源,构建知识结构合理、

满足现代行业需求的跨学科、跨区域、实践性、定制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实践模式和联动机制。完成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程建设任务。到

2020年,校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 8门,培育 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立与

国内高校共享的公开课程群。

3. 强化质量意识,调整招生结构。

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培养质量”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本

科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确保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

- 225 -

发展的能力。到 2020 年,在校学生本科生规模稳定在 240 人左右,研究

生 280人左右。针对翻译技术人才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复合型翻译人才的

培养目标,在本科招生中加大理工科学生数量,在研究生招生中加大对跨

专业生源的吸引力度,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差

异化的针对性设置。

同时,积极引进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翻译资格考试、中国翻译协

会语言服务能力评估、联合国语言人才培训体系、SDL Trados 翻译技术

系列认证、工业和信息化部翻译工程师认证等前沿项目,将行业评价集成

到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关注并参与认证,认知行业需求。

本科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保持在 90%以上,良好率保持在 70%

以上,专业八级通过率保持在 9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不低于 95%;同时

积极参与全国翻译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试点工作;硕士毕业生翻译职业资

格证书持证率达到 80%,一次性就业率不低于 90%。

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以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建设为抓手,积极规划并实施创新创业教

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

开展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制定能力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

学,推进陕西省语言服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打通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

作与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专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发展平台。

加强与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大学翻译院系联合会的合作与交流,积

极推进加入翻译专业领域全球教育联盟,与世界知名翻译院系建立广泛联

系,深化多方位合作。巩固现有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深化与英国威斯

敏斯特大学、埃塞克斯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合作,联合

开展多层次双学位项目,丰富“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国际组织

机构建立联系,建立选派学生参与常规学习及交流活动,参与公益翻译活

- 226 -

动,接受专业领域的培训。

6. 关注行业前沿,参与行业实践,推进协同创新。

在知识产权、跨境电商、本地化、生命科学等领域,深入了解行业前

沿,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主动“走出去”参与行业互动,积极“引进来”

行业真实项目,培养一批兼具深厚语言基础与扎实理论功底,以及丰富行

业经验与娴熟业务技能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并推动陕西丝绸之路语言服

务平台项目、陕西省语言服务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将教学与实践、

课程与项目、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7. 建设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关注翻译领域国际前沿动态,加强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工作,围绕教

学研究建设科研团队,形成科研合力,以建设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聘

请特聘教授 2名,把握翻译教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协助设计具有前瞻性的

研究课题,及时将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转化为论文,确立在全国翻译教学研

究领域的前沿地位。到 2020年,主持国家级课题 1-2项、省部级课题 7

项,出版专(译)著 4部,出版教材 4部,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少

于 20篇,力争省级人文社科成果奖 4项、优秀教学成果奖 2项、国家级

优秀教学成果奖 1项。

四、师资建设

1. 优化专职师资结构。本着“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的发展原则,

根据专业定位和发展要求,引进具有跨专业背景的博士学位人才,同时通

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现有教师的学位与职称结构。到 2020 年,专任在

岗教师达到 32 名,其中教授 6 名、副教授 15 名、讲师 11 名,具有博士

学位的教师不少于 60%。对聘任的研究生导师、翻译行业专家实行动态管

理,引入淘汰机制,不断优化导师队伍,建成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

富、专长互补的专任导师队伍。

2. 多形式吸纳高级人才。结合学校“212人才工程”,汇聚本学科

内全国领军人物、学术精英,借助西外学者、西外特设等特聘岗位,组建

- 227 -

教学与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雁阵。到 2020年,聘请特聘教授 6名,

行业导师不少于 20人。

3. 培育翻译研究团队。加强“翻译教学研究中心”团队建设,建成

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高、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跨学科教学梯队,

形成四支方向明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教学与研究团队,重点开展文

学翻译、本地化与翻译、翻译课程与教学论、国际会议口译四个专业领域

的研究。

4. 加强教师学术交流与培训。每年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占教师总数

50%以上。青年教师的二次国内培训率和一次出国进修率达到 100%。

五、教学管理

1. 强化岗位管理。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涵和要求,修订现行的《岗

位职责》、《岗位工作规范与标准》,实行教学、研究、管理目标责任制。

本着总量控制、分项定额、条块兼顾的原则,实行不同岗位的量化管理办

法,促进教学、研究与管理的协调发展。

2. 实行小组指导。指导小组由 1名专业导师、1名实践导师和 1名

助理导师组成。组长 2-3年聘任一次,由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

担任,按照相关规章、程序和质量标准,全面负责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实

践、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3. 完善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日志制度》,完善教学过程的诊断性

评价,修订现行的《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

业绩;完善学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的盲评制度。教与学的评价结果分别

须达到 80分以上。

4. 提高资源供给和利用率。充分利用翻译实践教育基地的计算机辅

助翻译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继续强化课内外翻译实践。不断充实现

有的翻译教学资源网络平台,2020年前建成远程同声传译中心、建设自

主研发的学生口译自训系统,逐步拓展教学服务空间。加快专业资料建设,

到 2020年,教师人均占有专业书籍 200册,其中国外原版图书不少于

- 228 -

30%,为翻译教学与研究提供基本保障。不断填充并提高现有口笔译平行

教学语料库的利用率,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交新闻双语句库、术语

库。

5. 拓展实习空间。以翻译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拓展与政府有关部

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国际会展中心、大型英文网站、合资企业、国

际翻译公司的协作关系,到 2020年,建成 10项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项

目,为本科、研究生教学提供充分、多样的实习资源。

六、学生管理

1.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德育工作。

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

样和带头作用;进一步规范党员的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发展的质量关;积

极拓宽思路,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丰富的党支部的日常活动,通过

党支部的基层堡垒展开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

2.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适宜高翻学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

施,分阶段、分层次、突出重点,区别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保

证各项制度执行落实到位,做到学生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开展

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同,形成严谨

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大力挖掘和树立一批刻苦学习、表现优秀的

学生典型,引导学生从规范走向自觉,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3.推进成长教育工作。

制定成长教育计划,针对各年级特点开展相应教育方案。对新生开展

入学教育、适应教育、爱国教育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心语

家园”心理辅导平台,建设学院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通过大学生心理健

康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及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活动;利用本院师资从学生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聘请校外专家

进行辅导和讲座;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调动学生主动性,在学生就业水平、

- 229 -

就业质量上求突破;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学院和企业沟通,建

立双向交流机制,拓展学生就业市场。

4.发展校园文化活动。

鼓励学生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比赛、口译大赛、时事翻

译比赛、读书报告会等专业特色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节及各类文体活动,

打造学院精品活动,同时鼓励学生社团发展,展现大学生校园文化成果;

积极推进学生志愿者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社会活动,增强学生的社

会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各级团学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

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全力打造文化校园,更好地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

5.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构建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创业孵化、创业体验、创业支持、创业宣

传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 230 -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 “十二五”期间完成的事关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

1. 本科教学方面,坚持以本科教学为本的思想,以迎接“巡视诊断”

为契机,强化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细化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完善

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用、课堂、考试、毕业论文等环节的规章制

度。

2. 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完成德国蒂森基金会 5万欧元赠书采购工作,

积极利用陕西省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完成超过 200万元德语原版图书采购

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科发展平台,所采购的德语原版教学和科研图书,为

学科发展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培养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使我们的资料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大学德语学科的较高水平。

3. 研究生教育方面,积极探索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加强与电

子工业出版社和中国网的合作,开展项目教学,为专硕培养质量提供强有

力的保障。积极准备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教学,尤其是加紧

与德国明斯特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学院建设“联合学院”的建设,争取博

士培养质量开门红。完成德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和招生准备工

作,保证了 2013年德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和 2014年博士招生和教学工作

顺利进行。

4. 继续做好现有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校际关系方面,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项目的竞争力,每年派出本科留学人数约为 30 名,每年派出硕士研

究生 4名。本科合作办学模式(“3+1项目”、“2+2项目”和本硕连读)积

极利用德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化了原来的教

学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内涵,增

强了专业的吸引力,而且,由于项目具有巨大的优势和严格执行公平、公

正、公开的选拔程序,使得项目成为刺激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进一步促

- 231 -

进了学风的改善。

5.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方面加强与德国明斯特大

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学院的合作,深入开展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科

研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同策划科研项目,

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建立“联合学院“的基础,为正式提出申请做好了准备。

“联合学院”将是对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力支撑,大大提升

德语学科的发展平台。成功举办“2011德语《文学之路》”国际学术研讨

会和“新媒体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展示了科研力量,扩大了国际

影响。成功承办了 2014 年外指委德语年会,扩大了西外德语在全国同行

的影响力。完成了中德合作科研项目 “中德手机短信对比研究”。

二、存在的关键问题

目前专业教师 18名,其中,其中教授 3名(一名已经退休),副教授

8名,讲师 6名,助教 2名,另有德国专家 1名;教师中 50岁以上 7人,

40-50岁 4人,30-40岁 5人,20-30岁 2人;博士 8人,在读博士 1人。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师资队伍数量长期不足,加上 50 岁以上教

师比例偏高,年轻教师比例严重偏小,在今后几年内需要补充至少 10 名

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够,博士比例亟待提高。与此同时,全国

德语都进入一个退休期,许多学校德语确认,到处“抢人”,西外德语也

有被抢走的;(2)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3)以德

语语言文学博士点为契机,学科建设的平台亟需提高。

三、十三五德语学科建设目标

针对存在问题和新的发展环节,在十三五期间,德语学科需要审时度

势,理清思路,认准分析,力争在德语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

育方面,以及在德语语言文学科学研究方面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使德语

学科在全国发挥更大的影响,为国家、尤其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

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具体规划为:

(一)队伍建设方面:在追求学缘、学历、学科方向、职称、年龄和

- 232 -

性别结构合理的基础上,队伍人数为 25人左右,其中博士比例为 70%(18

人),教授比例为 20%(5人)。

(二)学科平台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建设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德语学院联合学院,提升德语学科发展平台。“联合学

院”是德国政府支持国外德语学科发展的专项项目,每一个联合学院针对

一个国外大学的德语学科,每年资助金额 2-4万欧元。所选择的国外德语

学科必须一方面具备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另一方面近年与德国某个大学

的德语学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德语学院已经

基本基本了条件。

1. 联合学院将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共同实施西外德语专业教师的进修

——共同培养高校和中学德语师资

——共同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

——研究生交换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 具体措施

——德方委派教授来西外教学 3个月

——德方选派研究生来西外教学辅助 10个月

——西外选派教师赴德方教学研究 2个月

——西外选派博士研究生赴德方学习 3个月

——西外选派研究生赴德方学习 5个月

——共同实施科研项目

——共同举办学术研讨

通过联合学院平台的建设,扎实推进德语学院在科研、师资、硕士研

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与明斯特大学德语学院的深度合作,努力使

西外德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本科教学方面: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复合型、跨文化”的人

- 233 -

才培养目标,为此,进一步加大教学结构调整的速度和力度,提升德语本

科人才竞争力。为此,首先内化以下共识:

1. 新时代外语的地位。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外语热潮,比

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其共性明显,都是发生

于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向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人文思想学习,简

单说就是:中国需要“西方”。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这种“供求关系”发

生了巨大甚至是本质的变化,这必然影响到外语在中国的地位,因为外语

教育始终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那么,外语应该和能够怎样服务于国家的

发展呢?

2. 全球化时代对跨文化能力的需求。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加剧,对

于处于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尤其如此,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国家走出

去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德语本科

教育必须做出积极反应。

3. 在复合中坚持德语为本。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思考自己的相对优势

何在。德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相对优势在于其扎实的德语基本功和对德语乃

至欧洲文化的深度理解,同时辅之以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仅有德

语及德语文化知识固然不足,但如果将德语专业“改造”为相关的专业教

育,必然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相对优势,实不可取。所以,首先要实

现“德语+专业”的复合,其次必须在复合中坚持德语为本。

4. 社会对德语本科教育的需求不同于工科,学生就业的方向多元不

定,因此,复合型国际化培养体系必须重点突出,兼顾多元,以满足学生

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复合专业的重点是经贸和经管。

在此共识基础上,德语学院坚持德语为本,以德语本科校本课程体系

为主体,这是形成德语人才相对优势的核心;坚定推进复合体系建设,积

极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复合型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兼顾

多元;建设学生实践平台体系,形成复合型课程体系与多元实践平台的互

动,建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 234 -

1. 强化校本课程体系优势,充分利用德语学科的优势,加强德语语

言教学,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校本课程的功能定位是:扎实的

德语功底,坚强的思想政治立场、道德信念和爱国情怀,为此,以陕西省

精品课程“德语精读”为核心,实现校本课程体系模块化:德语语言(基

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语言学(语言学导论、词汇学、熟语学)、德

语文学(文学史、文学引论、文学作品选读)、德语国情(德国历史、德

国经济)、经济贸易(经济学引论、经济德语、外贸德语)、翻译写作(应

用文写作、论文写作、经贸笔译、经贸口译、文学翻译)。

2. 深化国际合作,建设“复合型”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

(1)德国费希塔大学“3+1”课程模块。该“3+1”联合培养项目已

经实施多年,每年选派 15 名优秀学生赴对方留学一年,学生选修的课程

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学(语言学导论、德语词类学、德语正字法、德语句

法)、文学(文学导论、戏剧分析、短篇小说)、国情(德国概况、欧洲

概况)、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I、宏观经济学 II);另外还有专业德语和

专业英语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修相关的课程,同时,

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贴身体验德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初步体验跨文化交际

的酸甜苦辣,强化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水平。

(2)德国康斯坦茨应用科技大学“2+2”课程模块。该合作项目为

“双专业、双学位”联合培养,每年选派 20 名学生赴对方留学。德方为

学生开设以下必修课程:语言学(德语、专业德语 I、专业德语 II)、

专门用途外语(专门用途德语、旅游德语、旅游英语、西班牙语、法语)、

国情文化(德语及德国概况、德国及欧洲概况、德国和欧洲区域问题研究)、

旅游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规划、市场调研、市场营销、

会计学)。

(3)德国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引进课程模块。中小企业是德国经

济的支柱之一,德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备受热捧。我们引进德国

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大学的“国际企业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预科课程,

- 235 -

具体是将该校硕士培养课程中的预科课程提前引进到西外德语本科第七、

八学期,其中包括“国际企业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预备课程共计 9

门:企业管理学、国民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数学、会计、审计、企业领

导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课程由德方派出专家来西外授课,部分

课程采用网络授课方式,辅以练习及答疑课。

3. 完善实践体系。实践环节是课程体系的有力补充,为此,我们构

建以下以及更多丰富多彩的学生实习平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1)海德堡(上海)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实习项目:人力资源、技

术翻译;接纳人数:10人)

(2)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 (实习项目:人力资源、

公共关系、技术翻译;接纳人数:10人)

(3)一汽大众 (实习项目:人力资源、公共关系、技术翻译、市场

营销、售后服务;接纳人数:25人)

(4)康斯坦茨应用科技大学“2+2”联合培养实习安排 (实习项目:

专业翻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接纳人数:20

人)

- 236 -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商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 2012 年 4 月虽经历组织结构调整,

新商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抢抓住西部大开发、关

天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机遇,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优

化教师队伍结构,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商务

英语方向)二级学科及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设有工商管理、会

计学、市场营销、审计学、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 6个本科专业。其中,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为陕西省研究生教育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会计学

(ACCA)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ACCA)和工商管理(CIMA)是陕西省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设有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比较研究所、国际会

计与财务管理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实习实践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

机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计 1800余人。

(二)人才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我院本科生在许多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了较优

异的成绩,先后有 31人获国家级奖项,12人获国家级荣誉奖项,53人获

省级荣誉奖项,百余名学生志愿者在世博会、中西部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

动中进行志愿服务。学院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大学生

艺术节”“商务文化节”“赛思商业案例分析大赛”“CIMA全球精英挑战赛”

等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活动 20余个,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定向越野赛、

啦啦操、各类球类比赛等 10余个。

- 237 -

我院研究生主持承担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13 项,其中重要 6 项,一

般项目 7项。2015年起,我院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到 90%以上,就业层次

比较高,学生被华为、中兴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录用,并受到一致好评。

学院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获省级

教学成果特等奖 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项,省级特色专业 1个,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门,省级教学

团队 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3项,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 3 项;共出版教材 6 部(其中自 2012 年新商学

院建院后 2部);开设了 12门实训课程。目前,学院正在现有 2个省级人

才培养创新模式试验区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试验

区。

(三)科学研究水平

科研项目立项上取得历史突破,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 1项,教育部项目 3项、其它省部级项目 8项,地

厅级项目 17 项;科研论文和论著大面积丰收,其中,发表 SSCI 论文 4

篇,CSSCI 论文 30 篇,北大核心期刊 20 篇,出版专著 4 部(杨鹏鹏、

白少君、常亮、朱金凤);科研获奖 5 项,其中杨鹏鹏获第十次陕西哲学

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四)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院共引进学术骨干(博士或副教授)10 人、引进

及自培博士(含在读博士)20 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含在读博士)学位

比率达 49%。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58人,平均年龄 38岁,分别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澳大利

亚悉尼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法国格勒诺

布尔第二大学、日本明治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十

余所境内外知名院校。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 41%,具有博士学位的

- 238 -

教师占 36%(含在读占 57%),76%以上的教师有过海外访学、留学或工作

经历。其中,管理类专业教师共 38 人,高级职称占 54%,具有博士学位

的教师占 53%(含在读占 84%),海外工作、访问、留学经历占 78%。学院

教师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 1人、教育部高

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专家 1人、省级巾帼标兵 1人。聘请海内

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等 36人为客座教授或实践导师。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巩固已有国际交流项目的基础上,学院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交流

渠道,与国外知名高校如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 7所高校签署新的合作协

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共派出 12 名教师赴英国、美国、马来

西亚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管理学会、美国会计学会年会等或参加

ACCA课程学习;2名教师参加中美富布莱特外语教育子项目,3名教师参

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交流西部项目,4名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64名学生赴美英等知名高校参加“2+2”、“3+1”、“3+2”等国际交

流合作项目;邀请 6名海外学者来校讲课、举办讲座或短期交流。

(六)党建与学生工作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十二五”期间,院

党委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共发展党员 332 人(含教工),举办了

5期初级党课培训班,先后培训入党积极分子 530人次;完善基层组织设

置,学院设 4个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各 2个,现有教工党员

40 人,学生党员 81 人;1 个支部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4 名党员获优

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搭建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教师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

通,依据相应情况及时在教学时或课堂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专业的引导,

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

制,目前 27名专业教师为学院 21个班级担任班主任。

- 239 -

注重学风建设,关注诚信教育:学院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

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

的专业技能和诚信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同学们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

调发展。从大一入校到大四毕业,不仅从主题班会、考风宣传栏以及诚信

考试承诺书签名等活动出发,实行诚信养成教育,也通过选修课程教导学

生诚实做人,诚信为业。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十二五”期间,学院积极推行大学

生素质拓展计划,搭建不同层次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

第二课堂活动。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已经初步达到了“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完善的商务知识体系、卓越的跨

文化沟通能力、过硬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要求。

加强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为

低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导入”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为高

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和“毕业生大讲堂”系列讲座,

针对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礼仪与技巧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对毕业生

进行指导;同时学院加强了与用人单位和学生实习单位的联系,不定期进

行调研,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和最新用人需求信

息。“十二五”期间,我院本科生就业率达 90%。

加强特殊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学院各年级均已建立特殊学生信息档

案,根据不同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建立宿舍信息员、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三级谈心制度;对挂科学生进

行学业帮扶;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在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评定以及勤工俭学等

方面予以适当帮助。此外,与学生的任课教师及时反馈并保持沟通,确保

宿舍、班级、课堂共同形成关心特殊学生健康成才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虽然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高等教育全面

- 240 -

深化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制约着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方面

虽然近年来学院所确立的“学历教育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ACCA/CIMA)”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ACCA及 CIMA方向

教改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改班在全校各专业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

提升,逐渐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关注,但就目前整体的教学情况而

言,与国内及省内知名商学院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仍须加强,教学名师数量不足,新开设专业

如审计学、国际商务等教学团队建设刚刚起步;

2. 教学研究相对不足,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次教学研究成果比较欠缺;

3. 普通班教学国际化特色不够突出,教改班对普通班的辐射示范作

用不够明显;

4. 教学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教学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验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

工商管理学科布局校内仍比较分散: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

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分散在商学院和旅游学院,由

于学院之间的行政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特色的凝练和学科队伍的

优化。

学科特色尚需进一步凝练: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优质外语教学资

源和国际合作优势,做好“外语+专业”的深度融合,在学科方向、学术

团队、学术平台、学术成果等方面特色凝练尚需进一步深化。

学术研究平台相对薄弱:由于学院学科专业起步较晚,建设时间较短,

现有学术研究平台相对薄弱,和省内外一些业已建设成熟的工商管理专业

硕士点相比,学院在科研实力、硬件和软件配套等方面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 241 -

(三)师资建设方面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师资梯队有待优化:高级职称,特别

是正高职称在师资结构中占比低,讲师占比过高。学历结构方面,管理学

科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虽在 80%以上,但与一流商学院相比仍有差

距。商务英语作为全国的新专业,全国范围内缺乏相关博士的培养,处于

教师转型期,博士学位比例更显窘状。学院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引进了

十余名高学历人才,但相对年轻,在重要特色方向上师资梯队有待优化,

在特色研究上缺乏个性与集中度,造成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不足。

缺乏旗帜性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地位是学科、

学院赖以保持和提升其领先地位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商学院

的各个学科、专业在这方面依然严重欠缺。

国际化、多元化程度较低:虽然 75%左右的教师有过海外访学、访问、

工作的经历,但超过十个月以上的国际化教师占比并未过半。外籍教师多

集中在语言教学,商务教学的外籍教师为零。会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的

学缘结构相对单一。

(四)党建及学生工作方面

1. 党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的形式

相对单一;

2. 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心理问题学生呈增加趋势;学生日常管理模

式亟待改善,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学校层面学业警示机制尚未

建立,本科生学习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3.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待加强,辅导员人均工作量

过大,负荷较重,需从基础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以及科技革命三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社会、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四个全面”、“一路一带”等国家战略对

- 242 -

学校未来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切实加强、提升学院整体水平和

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国家、陕西省以及

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精神,特制定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

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内涵

建设道路,坚持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跨文化管理领域的特

色发展目标,坚持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的理念,坚持非均衡发展思路,实现

整体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

办学目标:建成专业与英语融合的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商务英语优势

特色专业进入西北前列,中外跨文化管理比较等特色研究领域达到省内前

列,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办学层次:控制本科教育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申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为目标,提升教育

层次。

学科结构:坚持学历教育与 ACCA、CIMA 及 AICPA 等国际权威执业资

格认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各专业非均衡发展,通过交叉融合形

成特色研究领域,以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专业协

同发展。

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理解力、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能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国际商务人才;研究生培养具有全球视

野和创新意识,学科理论基础扎实,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既通晓际惯

例规范,又通晓中国管理实践,能够在国际竞争环境及多文化背景下从事

高层次国际商务管理及研究的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面向地方,服务社会需求,加强应用研究,抢抓机遇,重

- 243 -

点向中国境外企业、在华跨国公司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提

升办学水平。

(二)发展目标

办学规模:本科生 1600-1800人,研究生 180-200人,教师人数 80-90

人。

学科建设:确立各专业非均衡发展原则,力争工商管理学科评估上升

一个位次,申报专业学位硕士点 1-2 个(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审计)、

商务英语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及社会需求,力争建设

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审计);建设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比照 AACSB、AMBA、EQUIS 等国际认证指标在

国际化程度上有所突破,力争通过香港会计师公会 QP认证。

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总体数量,优化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处理好

人才引进与师资培养关系,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汇聚一批有学术影响

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富有活力的青年骨干,

形成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敬业奉献的优秀管理和支撑服务队伍,培

育和引进“百人计划学者”1-2 名,聘请特聘教授 1-2 人,讲座教授 2-4

人;引进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 2-4人、学术骨干 2-5人,博士 15-20人;

教师队伍中正高职称比率达 15-20%,副高以上职称比率达 35-45%,经管

专业博士学位比率达到 75-85%,商务英语专业达 20-30%。

教学工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优化、创新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国家级水平人才培

养创新模式试验区 1个,增加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2个,省级教

学改革项目立项 1-2个;力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校级 1-2项;力争

建设 1个双语(全英)教学商科专业;培育省级优秀教学能手 1-2名,校

级 2-3名;学生在本学科国内外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励 8-10项。

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协同创新,申报高水平研究项目,

推动研究成果层次获得突破性进展;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应用研究,以研

- 244 -

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作为评价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承担国家级项目 1-2

项,省部级项目 8-12 项,地厅级项目 15-20 项;在 SSCI、SCI 等国际权

威期刊发表论文 3-5篇,CSSCI来源期刊 50-70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

研成果奖 1-3项,出版专著 5-8部。

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拓宽国际交流途径,提升国际合作办学层次,

实现教学、科研的国际接轨;支持 8-10 人次教师参加境外本学科国际高

层次学术会议,选派 5-10 名教师赴境外知名高校进修或访学,聘请 3-5

名本学科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课、讲座或短期工作,力争实现引进海外短

期百人计划学者 1名,选拔 80-120名学生参加各项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四、主要措施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思路、办学定位,学院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做

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科生教育是立院之本,将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同时,在研究生教育中处理好

规模扩张与提升质量的关系;第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申报工商管理一

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比照商学院 AACSB、AMBA、EQUIS等三大国际认证指

标提高学院综合竞争力,围绕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实现中外

跨文化管理比较研究领域进入省内前列;第三,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教

师加大高水平师资培训,实现全员海外访学、留学,提升存量水平,同时,

引进优秀博士生,副高以上专职教师,增加专任教师数量,提升增量水平。

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科建设

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建设为目标,优化学科布局,设置

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积极稳妥的扩大以专业硕士学位为主的

研究生规模,做好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商务英

语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

以国家和省上学科和学位点评估为契机,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和凝聚学

科团队,发挥学院专业和语言等多学科优势,推进省级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 245 -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争取在国际会计与财务管理、中外国际企业战略

管理比较和跨文化商务交际等形成较为明显的区域学科特色优势。

围绕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和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将 ACCA、CIMA 等国际执业认证课程和大数据营销

等前沿课程等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扩

大和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实践教学和应用比重。探索与国外联合培养研

究生的模式,促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

继续完善、细化和落实研究生教育的流程和制度,发挥制度在研究生

培养过程中的保证和监督作用。

(二)教学工作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完善现有“学历

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CIMA、ACCA 等)相融合”的特色化

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明确各专业定位,挖掘专业内涵,打造专业特色,

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各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特色化教学团队如 ACCA课程教学团队、CIMA课

程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国际会计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国际商务双语(全英)教学团队及商务英语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等;加大对

各教学团队的支持力度,完善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开展教学研究,组织

教师申报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持续深化教改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

模式与思路,提升教改班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教

学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

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

制;建立教学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定期举行各种教学研讨

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与学术指导委员会对

学院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立项、教学评估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教

- 246 -

学事项的监督与评估制度;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加大对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的考察;强化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岗位职责,提升业务

水平,形成“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良好工作作风。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推动专业课

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突出国际化特色,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推动双语课程及全英课程建设;以教改班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打造一

批特色鲜明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奖励机制,鼓励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

进国外原版教材。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训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

学制度建设,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实习基地群,吸引一批具有丰富企业管

理经验的业界精英担任实践导师团队;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以双语

教学为特色,以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为目标,优化整合各类实验教

学资源,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及水平;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商务实践

竞赛及创业活动,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

目,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三)科研工作

按照学院学科定位和方向继续凝练科研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

引领作用,凝聚科研队伍,开展特色研究,争取在国际财务管理与会计、

并购与企业战略管理、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取得较为明显的区域研究特色。

完善和加大科研激励机制,实施教师科研和教学联动考核,调动教师

积极性,保证符合学院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优先获得奖励。同时鼓励

教师科研反哺教学。

充分发挥“国际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中心”、“中外企业战略管理比较

研究所”等两个校级研究机构和“ACCA 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实施

学院教师专著出版评审资助计划,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帮助教师培育和孵

- 247 -

化符合学院学科方向的科研项目,涌现出更多的有标志性科研成果。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浓厚学术科研氛围。通过“走出去”,积极鼓励

教师参加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外部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邀请国

内外学界知名学者来院讲座。同时举办或承办 1-2个国内或区域有较强学

术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四)师资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加快教学与科研梯队建设,保证各学科、各专业的协

调发展。凝练学科队伍方向,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团队建设,尤其是中外管

理比较研究等科研团队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支持教师在国内外

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根据学科方向发展,制定学院学术带

头人选拔机制、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积极为学术带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

氛围、工作环境及平台。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校内外的教学和学术

培训;倡导教师研究具有理论前沿性、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学术问题;制定

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奖励制度,对青年教师获得高水平学术成果进行奖励。

明确新进教师的标准:制定对新进教师的培养机制与办法,使新进教

师能快速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力量;高标准地招聘国内一流高校的高层

次人才或博士毕业生;严格考察应聘教师研究的前沿性和追踪学术前沿的

能力。

(五)国际交流

积极开拓新的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提

升国际交流项目层次与水平;强化国际合作科研交流项目建设,鼓励教师

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并积极邀请国外高校知名学者来院讲学;

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进修(访学);继续引进国外知名商学院办

学理念、优秀课程和原版教材;做好与法国两所商学院交流互换留学生班

的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工作。

- 248 -

(六)党建及学生工作

健全和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两

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学

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形式,通过微信平台、

开展“筑梦工程”精准帮扶、成立“党建导师团”、党员志愿者活动等多

种形式,引领凝聚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创建学院专业教师、思政

工作者、行政教辅管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工作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

逐步构建商学院学生日常管理系统,将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成绩、奖助学

金评定、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实践活动、就业情况等多方面纳入数据库,

实施动态管理。

丰富第二课堂,打造具有商科特色的精品学生活动:以我院现有的 6

大学生组织为平台,10 个学生社团为依托,着力打造 1-2 项具有商科特

色的精品学生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努力构建学生成才辅助工作指导体系:在入校之初对学生进行“专业

导入”,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中期逐步引入“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督促

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实力;毕业前期,为毕业班学生开设“毕业生大

讲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组织专业教师对学

生进行“自主创业指导”,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就业层次。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院特色党建活动、思想政治和学

生日常管理工作相关制度,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

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沟通,争取学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人员

配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开展各类培训。加强队伍管理和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学生

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

- 249 -

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

族、心理问题、家庭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采取走访宿舍、座谈、特殊群体学生帮扶等多种形式,关爱学生,同时,

加强全院大学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确保所有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 250 -

五、2020年商学院关键办学指标一览表 主要指标 2020年

学生规模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1780-2000人

1600-1800人

180-200人

教师规模

正高级职称比例

副高以上职称比例

经管专业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商务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培养和引进“百人计划学者”

引进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

引进学术骨干

引进博士

聘请特聘教授

聘请讲座教授

80-90人

15-20%

35-45%

75-85%

20-30%

1-2名

2-4人

2-5人

15-20人

1-2人

2-4人

学科与专业建设

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点

申报二级学科硕士点(商务英语研究)

省级教学成果奖

校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双语(全英)教学商科专业

1-2个

1个

1项

1-2项

1-2个

1个

1-2个

1个

教育教学

省级优秀教学能手

校级优秀教学能手

学生在本学科国内外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励

1-2名

2-3名

8-10项

科学研究

SSCI、SCI等期刊发表论文

CSSCI期刊发表论文

国家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科研项目

地厅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

出版专著

3-5篇

50-70篇

1-2项

8-12项

15-20项

1-3项

5-8项

国际交流

赴境外参加本学科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

赴境外知名高校进修或访学

聘请本学科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课、讲座、或短期工作

力争引进海外短期百人计划学者

选拔学生参加各项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8-10人

5-10人

3-5人

1名

80-120人

- 251 -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步伐,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陕西省《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的意见(2014-2020 年)》和《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等文件以及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西安外国

语大学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订经济金融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

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目标

(一) 发展思路

经济金融学院的发展思路,可综合概括为“11234”:

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逐步实现西部领先、 国内国际知名),

坚持“一个核心目标”(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力

争“二大突破”(力争在学院三大优势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和金

融学中获得陕西省级特色学科 1项和陕西省级优势学科建设点 1项的突

破),抓住“三项重点”(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升

“四大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平台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影响

能力)。

(二) 指导思想

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指导,以“中心带动,两翼齐飞,三个支

持,一个顶端,协同发展,讲求均衡”为指导思想,坚持国际化、应用型

的办学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为前提,通过

实施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强化经济金融教育国际化改革,深化内涵建设,

做到目标分解、任务落实、措施得当、保障有力。着力对校内外资源进行

整合和优化配置,构建经济金融优势学科平台,大力开拓学院发展空间,

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252 -

(三) 总体目标

为提高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在众多高校中的排序,吸引和

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根据西外大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学院建设

的总体目标是以“打造西部地区国际化中高级经济贸易及金融人才培养新

高地”,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经济金融学院

在“十三五”的中长期建设规划中,核心目标和任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

建设和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来进行。

(四) 主要目标

为了努力实现和配合“一个中心”和“总体目标”,拟在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服务社会和平台建设上,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主观建设,

提高经济金融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学院的发展,力争

“十三五”规划期内,通过经济金融学院的下列各项主要目标基本完成,

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1.“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努

力争取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计划拟新增金融专硕、

国际贸易专硕授权点。

2. 拟增设英语(国际贸易、金融方向)专业。

3. 专任教师规模达到 85~100 人,专任教师队伍博士化比例达到

70%,全职或兼职知名专家 3~5名(获得国家级学术称号或计划支持),教

授人数达 12 名以上,争取 30%以上的教师具有出国学习、进修、交流的

经历,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等结构优化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4. 国家级(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等)项

目年均 1~2 项;科研经费每年递增 10%以上,“十三五”期间科研总经

费 100万以上;在 CSSCI源期刊发表论文 80篇,SCI检索论文 5篇、SSCI

检索论文有所突破;出版专著 5部;获得省部级奖 2~3项。

5.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级 2

- 253 -

门;出版经管类规划教材 5部以上,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取得突破;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 1 个;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4 项;建成经

管类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

6. 经管类专业学位教育形成西外特色与品牌。力争获批金融学专业

硕士授权点,专业硕士办学规模达到 60 人,在“十三五”末实现金融专

硕在校人数达到 300人。

7. 启动和实施与法国南希高等商学院、西弗吉尼亚商学院等签署的

交流与科研合作项目协议,每年派出教师 10~20 人次出国研修、国贸与

CFA 交流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校工作或交流 10 人次;承办国际性学术

研究活动 1~2 次。扩大与法国南希高等商学院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争

取每年派出 1~2名学生。

二、发展环境、主要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发展环境 SWOT 分析(见图表 1)

1. 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所带来的政策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提高

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

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

型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针和要求。这为我院“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政策机遇。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实施所带来的行业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

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并在教师队伍建设、

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方面提出

了相应举措和安排,这为我院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导向,带来了

- 254 -

难得的行业机遇。

——新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出台,陕西省也公布了《陕西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陕西省未来 5年将按照

优势学科 A类、优势学科 B类、特色学科、扶持学科四个层次,重点建设

一批高水平和优势特色学科,陕西省本次学科建设计划的力度还是非常大

的,而在西部的省份中,陕西省今年以来在高等教育上的步伐显然也走得

更快。

——陕西省追赶超越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机遇。2010 年陕西省 GDP 进

入万亿元俱乐部,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位居全国前茅,根据陕西省“打造高

教强省,助力追赶超越”的规划,2016 年全省 GDP 将突破 2 万亿元,不

断改善的省域经济社会环境为我院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环境机遇。

(2)挑战

——至今尚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带来的挑战。这是我校

经济金融学院中长期发展最大的问题,同时还缺乏国家级和海外的高层次

人才和名师,这为我院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一流经济、金融学院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一

流经济、金融学院改革步伐持续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强化,科

学研究的进一步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幅提速,教学科研基础设施

改善明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给我院带来较大的挑战。

——区域社会服务需求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我院作为地方多学科大学

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服务实体,一直以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在企业家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政府决策咨询、企业管理诊断等方

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近年来上述需求开始升级,服务需求

方甚至境外院校或机构来承担服务项目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为我院继续做

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2. 优势与劣势

(1)优势

- 255 -

——传统积淀优势。我院经过前身商学院 10 年发展的一定积淀,确

立了国际经贸、经济学和金融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形成了勇于创新的学术

精神、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

博士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这是我院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传统优

势。

——后发优势。经济金融学院虽然刚刚成立,但自身专业已有了十年

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广泛和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和成

果上,采取后发先至策略,少走或不走弯路,快步加快我院的发展。

(2)劣势

——学院国际化程度不高,国内竞争力不强。获得国外博士学位教师

比例尚不具备,教学和科研的国际交流频次少且深度不够,获取国际前沿

学术信息和人才培养信息的能力不强,在国外 A 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

多,国际影响力不够;目前只有一个挂靠在旅游学院的区域经济学硕士,

没有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国内科研竞争力和

综合实力欠缺较大。

——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师资上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

教师。因为学院大部分专业课程都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

教师既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和实

际业务能力,即所谓“双师型”教师。这方面西方高校做的比较到位,而

我院这方面的教师则比较匮乏,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

经过商海的洗礼,这样在一些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国贸、金融等

教学中,就很难给学生以专业化职业化的、符合毕业后实际应用的科学指

导。。

——科研方向不够凝练。科学研究的方向、学科发展的方向相对分散,

不够集中,未形成在国内外具有特色和高知名度的学科方向。

——院友资源匮乏,社会影响力偏弱。学院成立时间短,尚未培养出

一批经济学家、企业家、优秀党政干部,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和

- 256 -

学者、企业家较少,无法有效通过其扩大学院影响,没有积累较为丰富的

校内外院友和学员资源,不利于我院进一步获取多种优质资源和多方支

持,拓展发展空间。

表 1:经济金融学院中长期发展的 SWOT 分析表

机遇(O) 挑战(T)

1. 国家“十三五”和“双一流”规划实施所

带来的政策机遇。

2.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实施所带来的行业机

遇。

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安建设“国际化大

都市”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4.陕西省制订追赶超越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机

遇。

1.至今尚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带

来的挑战。

2.国内一流经济、金融学院快速发展所带来

的挑战。

3.区域性社会服务需求升级所带来的挑战。

优势(S) 劣势(W)

1. 传统积淀优势。

2.后发优势。

1.学院国际化程度不高,国内竞争力不强。

2.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师资上缺乏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3.科研方向不够凝练。

4.院友资源匮乏,社会影响力偏弱。

(二)主要建设指标

1. 主要工作应围绕“如何建设和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予点”的核心目标任务来进行。

下面以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最低要求为例,通过对比图表来

决定我们还有哪些具体工作需要来做。

表 2: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最低要求与我院实情对比

序号 指标项 指标要求(5年内) 我院目前指标

1 教授数 3人 4人

2 博士数 3人 18个,9 人在读

3 科研经费

人文:50万元

社科:80万元

理科:160万元

工科:300万元

农林:250万元

医药:250万元

123.05 万

- 257 -

4 纵向科研经费

人文:8万元

社科:15万元

理科:80万元

工科:160万元

农林:130万元

医药:100万元

123.05 万

5 授硕士学位数 5人 13 人

6 国家级课题 5 2

7 CSSCI期刊 30 10

2.主要建设目标

目标 目标名称 成果表现形式 属 性 备注

学科

建设

学位点

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

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国际贸易及金融)

预期性

省级优势学科、

特色学科建设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 个

金融学专业 1个 预期性

科学

研究

学术观点 形成 1-2个在国内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 预期性

著 作 四个专业方向在各自研究领域实现理论创新和政

策研究上的突破,出版相关专著 10本 预期性

丛书 编写《国际贸易与经济金融前沿问题研究丛书》2-3

套 预期性

科研项目

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 5-10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 10-20 项

省部级以上奖励 5项

预期性

学术论文 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篇,人均核心期刊论

文数 4篇

预期性

对策咨询 对策咨询报告 20份 预期性

人才

培养

本科生教育

力争每 2-3年增加 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

级级全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项省级级教学

成果奖

约束性

研究生教育 争取获得 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学位授予

点,获得 1篇以上全国优秀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约束性

师资

队伍

建设

教学团队 形成省级以上教学创新、教改团队 3-5个 预期性

学术团队 形成 4-5个专业方向的高层次学术学科带头人 预期性

学术

交流

学术研讨会 举办国内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 10次以上,受聘讲

学 80人次 预期性

论 坛 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合办国内外论坛、峰会 5次

以上 预期性

- 258 -

服务

社会

学院发展与陕西

地方经济发展紧

密结合

陕西自贸区建设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政府招标项

目和企业咨询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预期性

平台

建设

专业实验室 预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 预期性

教学科研软件及

数据库

使用 3-5种教学相关科研软件及各种专业数据库

4-5个 预期性

电子图书 院刊 1个,研究中心刊物 2个以上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1. 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优化学科结构

在现有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方向)、金融学等

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力争取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

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方向)、金融学三大二级学科

体系。在学科建设上,争取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二级学科取得省级优势及

特色学科建设点,围绕确立的四大专业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力争

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

——以多学科人才动态共享机制为保障,构建分层次立体综合发展的

学科体系,吸引院内外、校内外、国内外相关学科骨干人才参与学科建设,

实现多学科、多部门人才的充分共享,以保证分层次交叉立体综合发展的

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手段,不断完善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模式。今

后科研不能再各自为政,各过各的日子,确立“研究方向---科研机构---

带头人---团队---任务---经费---成果”七位一体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模

式,选择学术带头人,在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

强化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明确学术带头人的职责与权利,根据学科类型确

定建设目标、任务、内容、经费和验收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检查、验收、

经费投入与绩效挂钩等方法,实现学科建设滚动发展。采取倾斜政策对列

入“十二五”规划需要申报的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从人员、经费、

科研条件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学位点的成功申报创造条

- 259 -

件。

2. 不断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对高素质、综合

性、专业化和国际化创新型经济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内涵发展,质

量提升,创新培养,突出特色”为指导思想,以质量工程项目为载体,深

入实施“质量工程”,改革和加强本科教学,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完善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实际,不断完

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为本科培

养质量提升提供前提和标准。建设好现有《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课程,

必须再取得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的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冲击国家级精品课

程和国家级双语课程建设,增开前沿性和理论知识应用型相关课程,在国

际贸易专业和经济学专业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重,使课程体

系、结构和内容达到整体优化。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外语和数学教学,

采取多种措施,显著提高本科考研通过率。

——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广泛参与

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形成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

学研究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推动研究

型教学、发展式教学、分类式教学、差异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性教

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推广和完善;创新本科培养

方式,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完善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和贯通培养

的具体方式,开展专业交叉的培养方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

深入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以国创项目、学校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创新教育

项目为依托,完善学院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和锻造本科生创新研究能力和

应用实践能力。

——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加

强教风、学风建设。完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教学培养

体系,以教风引导学风,以学风推动教风,形成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

- 260 -

为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完善包括研究生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外语国家考

试通过率、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率、学科竞赛获奖、参与科

研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指标在内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本科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督导制和学生评估制,加强

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工作。

3.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将研究生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问题来抓,按照

学校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就业轨道与研究

轨道分离为抓手,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学校全面贯彻实施研究

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导师队伍水平。注重内涵建设,围绕研

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不断提高经济学

和管理学学位授予水平,提升一级学科学术地位。

——创新招生模式,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推进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

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对高水平大学的定向宣传,努力提高生

源质量。不断提高本院毕业生考研和考博比例,不断提高来自重点高校毕

业生的人数比例。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轨道和研究轨道分离为手段,创新研究生培养

模式,不断完善学术型和就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

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力争全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提名突破,陕西省优秀博

硕士论文 1-2项。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以培养方案为指导,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博硕士研究生主文献库,确定

学术型研究生的理论范式,保证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教学内

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完善学院博士

研究生学位申请办法,优化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质量,提高研究生培

养水平。

- 261 -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学术水平。严格导师上岗和动态考

核制度,以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正合理、保证质量为原则,

招生指标向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科研经费充

足、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导师倾斜,实现生源及导师资源优化配置,促使

更多的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出现。强化以导师为核心的研究群体的作用,形

成独特的团队文化。

4. 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与层次

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在不断增加科研成果数量的基础上,培

育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和层次。

——稳步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提升人均论文、人均项目、人均

经费等指标。稳定增加科研论文数量,争取在 5-10 年使科研论文数量大

幅度增加。加强科研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组织工作,在省级、教育部科研项

目申报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申报和教育部攻关项目的申报;拓宽横向合作渠道,承揽国家和地方经济

建设所需要的重大项目,注重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策划和服务;进一步

扩大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拓宽项目来源渠道。

——加强标志性成果的建设,增加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数量。制

订和完善《经济金融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调

动教师科研积极性,鼓励多出标志性成果,尤其是鼓励教师在国外期刊和

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支持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奖项。加强对院内

科研机构的整合与管理,鼓励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凝

聚方向,多出标志性成果。

5. 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优化结构,在我院中长期规划期间,继续坚

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举措,重点做好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

工作。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 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

- 262 -

位;培养 2-4名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并吸引更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参加学

科建设。加大对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优化我院学科的队伍结构。

——提升国际化水平。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

关系,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培训和交流,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院校的优秀

毕业生,提升我院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培育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继续加大对学科带头人支持力度,力争

“十二五”期间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百

千万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千人计划”、陕西

省“三五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有新突破。

——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科研项目和教

学团队为载体,加快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孵化计划,

设立经管青年教师论坛,定期举办交流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

度,加大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访问学习的力

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抓好创新团队建设。以形成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依托,加强科研团

队建设。鼓励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支持各学科带头人

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做好创新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6. 营造学术氛围,推动学术交流

坚持商界精英与专家学者携手的原则,“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

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全方位的学术交流活动。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每年聘请 2-3名外籍专家来院授课,逐步建

立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每年选送 3-5名年轻教师到国外

友好院校学习,每年选派 1-2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合作研究;力争

把学院办成西部高校中对外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加强同

国际学术机构和基金会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国际间横向研究课题 5-10项。

——积极举办、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类学术论坛。每年举办或承办 1-2

- 263 -

次全国学术会议、1-2次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学院影响力。积极鼓

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争取每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10 人次,参

加国内学术会议 20人次。

7. 加大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陕西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城市

与区域发展研究院、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以及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

陕西省证券学会三个学会为载体,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通过专家咨询、

项目合作研究等方式,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的能力。

——关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及西咸新区的建

设机遇。与相关机构合作成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或西咸新区发

展研究院,为这些重点区域提供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方面的

服务。

——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咨询为载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

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出

谋划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西部特色案例库。

8. 加强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管理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各项平

台建设,在提升各类平台建设和运行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各平台的有效衔

接,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实验室、金融实

验室等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使每个专业都建立独立的专业实验室,

为应用型、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完善、先进的物质条件。

(1)力争将国际贸易学与金融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将借力该实验室资源,通过购买国内外

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以及配备专职的实践教学教师,启动国家级教学实验

中心申请工作。

- 264 -

(2)在现有实习基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或

相关单位的合作,到“十三五”期末建立完善的海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

提供全面的专业实习与实训机会。

(3)充分发挥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教学与社会服务功能,在

满足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为广大的经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

提供专业的模拟实训服务。

——完善图书资料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报刊订阅制度。自筹经

费,用于购买图书资料,进一步丰富图书报刊、电子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

购买国内大型经济类和管理类数据库 3-5个。完善图书报刊借阅制度,提

高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完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研究生

管理,科研管理,学科管理等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经济金融学院信息化资

料中心平台。完善各类资源信息共享利用的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制度建设保障

学校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管理团队、后勤保障等方面

都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划拨了相应的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并保证

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学院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支撑。学校管

理机制与体制的健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加快,

都会促进学院学科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

高师资队伍的规格质量,不断改善导师团队的年龄、专业、学历、学缘和

职称结构,保证今后学科教育的发展后劲。

(二)实验室建设保障

金融学科拥有 200 平方米、90 台计算机的国际金融投资实验室。该

实验室配备深圳国泰安有限公司的“虚拟交易所系统、市场通、金融模型

动态模拟”、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SAS软件、金融数据库

和金融课程教学软件”、 西安滕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商业银行国际

- 265 -

结算、信贷风险管理、综合业务模拟”、 毕伟迪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的“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全球上市公司数据库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

库”等 11个实践教学系统软件,完全满足金融学科发展需要。

(三)实习基地建设保障

本院有着丰富的实习基地建设经验,先后与国泰君安、工商银行等

10 家金融机构签订了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在

国外,与澳大利亚 6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海外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

供在澳大利亚证监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机构专业实践的机会。

(四)“产学研”发展保障

学院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13 项,发表 C

刊论文 46 余篇。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 项,陕西省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项。

(五)检查考核机制保障

1. 指标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行政效力,将纳入到年

度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 评估检查。成立检查考核机构和分级检查考核制度,从个人、教

研室、院、团队不同层次级别检查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提出改进措施和

努力方向。

3. 规划修订。需要修订本规划时,由教研室规划编制小组提出修改

意见,报请学院批准。

- 266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客观基础

(一)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简称中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4月,是我校为适

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

学科硕士点,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

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汉

语国际教育1个专业硕士点。本科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应用语言学

(汉英双语)、汉语国际教育等4个专业。设有“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方言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学生创新实践

平台。

学院成立9年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紧紧抓住学科和专

业建设这一中心,立足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和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推动全院工作和谐、稳步发展,学院的各

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十二五”期间,中文学院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全院师生

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1.学科建设: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设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汉语国际教

育1个专业硕士点。现有在校研究生134人。

2.专业建设:2014年新设汉语言和应用语言学2个专业,学院现有本

科专业4个。截止2016年9月,本科生人数共计862人。

3.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

- 267 -

人,讲师9人。其中17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占教师总人数的73.9%。“十

二五”期间,学院先后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

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引进博士8人,教

师队伍的学历、学缘、年龄、职称、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4.科研成果:“十二五”期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教育部项目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教育厅项目6项,校级项目6

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项,厅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

5. 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本科

毕业生到国内外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有三分之一毕业生在国内知名企事

业单位工作。

6. 党建与学生工作:(1)党建与学生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执行“三

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和

“两学一做”系列教育,认真召开院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2)注重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十二五”期间,为新生增设“理想教育”系列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专业和就业思想,并在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推进“职业生涯规

划”系列讲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连年攀升。

(二) 现有优势和特色

1. 学科特色: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借力学校外语优势,以

深入推进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西语言对比研究、中西文艺思想和文化交

流研究为目标的学科特色初见成效。

2. 教学优势: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紧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及变化,适时调整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推进教学改革,注重教材建

设,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着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满意度高,社会声誉

良好。

- 268 -

3. 培养特色:学院坚持走与学校外语优势相结合的路子,在加强专

业课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外语训练,把培养既具备母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

厚重底蕴,又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作

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4. 师资优势:师资队伍学历、学缘、年龄、职称、性别结构渐趋合

理,实力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9

人。其中17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占教师总人数的73.9%;省级教学名师1

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院另有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5

人,兼职副教授3人。

5. 管理特色:学院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并进,

初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长效机制;学院社团文

化活动丰富多样,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得到明显提高和体现;“一张

报纸”(《文苑》)、“一台戏”(话剧之夜)、“一个论坛”(诗文

化研究论坛)等“三个一”学生文化特色品牌获得2013年陕西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发展环境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新一轮“西

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统筹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决策,在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高、

更明确的要求。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期待高校在区

域产业创新、人力资源形成、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所出

台的高等教育规划着力于规模调整与质量提升,并提出了“内涵建设、提

高质量”的新思路,提出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四个一流”建

设的发展举措。

随着我国国力提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 269 -

具有全球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既通晓外语,又具有扎实中文功底,

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我校出台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地方性、

教学研究型的多科性大学为目标,以外语教育为主体,以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为特色,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注重内涵发展,着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实现质的发展。国家、

省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学校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指南。学院如何科学

设计规划是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学院的关键。

2.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科建设的要求,缺乏高水平的学

科带头人,科研水平、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升,创新能力薄弱,学术团队

整体实力有待提高,集体协作攻关的机制有待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管

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还不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知识结

构与市场需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人才的

需求,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未充分利用学校外语优势、国际化资源,进行培

养模式创新,复语、双专业、双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未正式启用,

省内、国内的联合办学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尝试。

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意识需要更新。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要靠具有全

球化视野、创新意识、内涵意识、一流意识的教学管理人员探索实践。如

何更新全体教职员工的理念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

依照学校大文学、大语言及外语和母语两个轮子并行发展的办学思

路,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借力学校外语优势,以深入推进中外文

学比较研究、中西语言对比研究、中西文艺思想和文化交流研究为目标,

- 270 -

教学与科研并重,夯实现有学科专业基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文师资队

伍,培养既具备母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厚重底蕴,又具有全球化视野和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产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通过6年的

发展,形成中西文学、中西语言和中西文学语言理论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的学科特色,力争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努力将西外中文学

科建设成为省内及西北地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

三、奋斗目标

(一)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继续加强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应用语言

学、汉语国际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的建设,将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2

个本科专业办成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应用语言学办成校级一流专业,

夯实现有7个硕士专业基础,力争在2020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

士点。

(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引进旗帜性人才3-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

10-15人,其中每年引进2-3人,到2020年实现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85%以上,创建学术团队3个。

(三)科学研究目标: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以上,省部级以上项目10

项以上。出版专著8部以上、教材3部以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投入并

争取科研经费80万元以上。中西语言文学文化研究齐头并进,比较研究独

具特色。

(四)学术交流目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30场次以上。举

办学术会议5次以上。参与学术会议50人次以上。

(五)平台建设目标:建设学术研究机构4个,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践

创新创业各类基地3-5个,创建品牌学生社团4-6个,创建品牌学生赛事3-5

个。

(六)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改进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硕士在校生规模达到200人以上,本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

- 271 -

年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七)学风建设目标:将每年4月定为“学风建设月”,探索并建立

由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四支力量组成的“三育人”

学生工作队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自信、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

神,发扬优良学风,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勤奋刻

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八)党建与学生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和学生工

作争创先进集体或个人;创办“师生党员之家”,精准帮扶;逐步推行本

科生“导师制”和“专业班主任制”;落实研究生思政教育导师首要责任

制;实现招生宣传、入学教育、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方

位、全覆盖;争创一项校级以上优秀校园文化成果,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全

媒体文化传播平台。

四、主要措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

1.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点探索

汉语国际教育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同时尝试与省内、国内高校联合

培养,课程共享。

2. 突出“专业+外语”模式,充分利用我校外语教学优势,通过双语

课程、全英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与外语的深度融合。

3. 注重课程设计,积极引导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培养复合型

人才。

(二)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内涵建设

1. 建立师范、文秘、研究、创意写作四个选修课课程群;建立古代

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系列课程群。

增加知识深度,实现分类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建立健全实习实践体系,实行导师制,建设学生社团、实习实践

基地、举办各种赛事,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272 -

3. 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课,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与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1. 发挥特聘专家、教授、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组建

高水平教学团队,产出高级别成果。

2. 组建学术团队,以问题导向、应用导向、跨学科导向,集体攻关,

孵化教改科研项目。

3.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实施我校教职工学历提升计划。

(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1. 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教学行为,调动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长效机制,完善评价系统和评教

方式,充分发挥评教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 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决策能力和

管理水平。

- 273 -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学院概况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 2006 年 6 月,现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六个本科专业,

拥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和国际新闻方向学术硕士培养资质,目

前共有本科生 1200余人,硕士生 30余人。

学院共有教职工 40 人,专业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10

人,博士和在读博士 14 人,占专职教师的 44%。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留

学背景。聘请西外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4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

2人。

学院成立十年以来,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近年来,在通识

阅读、毕业论文、专业英语教学、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举措,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 3项,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学生

在院内创办十余个学生媒体,所做作品经常被媒体报道,在各类专业赛事

中频频获奖,每年均有学生保送、考取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均有多

名学生成功申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城市

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就业学生遍布网易、凤凰网、环球时报、解放军

报、陕西日报社、陕西广播电视台、宝洁、海尔、创维、恒大、民生等知

名媒体与公司。

学院重视开展为陕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研究我国在全球化时

代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两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

课题近 20 项,厅局级、校级课题六十余项,发表专著译著近十部,学术

论文 200 余篇,其中 CSSCI 论文 60 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上百篇,举办两

岸四地国际新闻传播学术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接纳 2名富布莱特美方学者来我院工

- 274 -

作,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多家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在美国佛蒙特州社区

新闻中心建立实习基地,每年选派多名学生前往赴美进行专业实习。

二、“十三五”规划制定的背景

2013 年 12 月 30 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

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

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

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2016 年 2 月 19 日,习近平在党的

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增强国际话语权,教育部党组在学习

“2.19”讲话时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人才规模,扩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规模,鼓励高校特别是高等外语学校新闻传播院系,充分利用自身优

势,着力培养一批既有爱党爱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股市、传

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2014年 8月 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将媒体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决定了我国当下对现

代传媒业对熟练掌握外语,理解国际传播规则,具有良好国际新闻传播业

务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强烈需求。

(一)国家国际化战略发展需求

1. 中国国际传播战略需要:第一,国家层面需要向世界传播真实中

国,展示社会变革巨大成就,获得国际话语权,消除“中国威胁论”;第

二,国家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形式,利用文化艺术团体、国际 NGO等组

织从公共外交层面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向世界输出和展示国家

文化价值观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国际传播战略决定了对精通

国际化工作语言,谙熟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与规则,熟练掌握国际新闻与传

播业务,具备宽广知识面和良好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强烈需求。2010年“中

- 275 -

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上星播出,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人

物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等一系列国家国际传播行为都表明了我国政府加

入国际传播舞台的自觉意识。

2. 传媒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我国传媒产业开始全面接轨国际市场

参与竞争合作,对熟悉国际传媒资本运作、市场开发等国际传媒人才的需

求急速增加;同时美国在线、迪士尼、奥美、李奥贝纳等国际传媒集团相

继在中国取得“落地权”或“经营权”,加大对熟悉内地媒体市场、具有

国际化运作经验的媒体人才的需求和争夺,我国传媒产业要参与国际传媒

市场竞争,就必须以高质量的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保障。

3. 我国社会接轨国际化的信息需要:我国对外改革开发不断深化,

社会结构和国民生活日益接轨国际社会主流模式,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动

态,获取及时有效的新闻信息,已经成为国民参与国际化生活、进行自我

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支撑,因此,必须依靠充足的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作

为满足社会信息化结构发展和国民信息需求的保障。

(二)陕西本地区域性社会发展战略需求

1. 区域性社会参与国际化进程需求:陕西作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明确提出构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的西部

大开发“桥头堡”和“关天”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希望区域性社会发展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这一整体发展目

标的实现需要新闻传媒来进行有效的国际信息沟通以关联区域社会与国

际社会,以创造良好国际新闻舆论环境,向世界展示包括西安在内的良好

国际城市形象,这必须由国际化新闻传播人力资源提供智力保障。因此陕

西省和西安市政府《西安市中长期人才规划》中已经将高层次文化艺术、

新闻传播等人才列为重点培育的紧缺人才。

2. 区域媒介承担国际新闻信息传播职责需求:陕西省和西安市近年

来频繁承担国际重大会议和比赛等外事交流活动,随着欧亚论坛、世界园

艺博览会、国际摩托艇大赛等一系列国际重要会议及赛事的举办,华商报、

- 276 -

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区域媒体都意识到了自身应该承担国际化新闻报道宣

传的职能要求;西安市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开设外语电视、广播频道,加

强外文出版物的编辑发行和发放”以提升区域媒介进行国际化文化报道交

流的能力。

3. 城市社会人口结构变革的信息需求:包括三星在内的 300 多家世

界 500强企业、留学生以及外籍暂住人口使得西安外籍人口接近 5%左右,

这一人群需要利用国际化新闻传媒为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另外近年来西

安移民、留学等出境人口数量激增,这类人群希望国内新闻媒体为其国外

生活工作提供良好新闻舆论关照和支持,以获得国际社会接纳和理解。城

市人口社会结构变化为国际化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现实需

求。

4.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陕西省着力打造西北地区的资讯信息、

技术创意呈规模化集聚的文化产业带,特别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

经济圈、丝绸之路产业带都将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以西部

电影集团,华商传媒集团等本土实力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外

向型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为高质量的传媒人才培养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

求空间。

(三)我院在省内外的学科位置

省内:陕西省高校现有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点 26 家,应该说,从学

生就业市场竞争、考研率、出国等方面衡量,我院 5个本科专业在陕西省

都有较高的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特色也比较鲜明,比较受社会认可。目

前,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陕西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在教育部公布

的 A类期刊发文数据排名中,位居陕西省前三,全国第 64位。

省外:从全国范围内看,在外语类院校中,我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同类专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与其他外语类院校相比,

我们的专业办学水准比较受同行认可。

- 277 -

三、“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 立足西安外国语大学实际,按照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原则,

秉承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理念,按照分类培养的方针,走特色发展之路,

把我院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涉外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2. 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强化特色”的基本思路,

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全院工作稳步发展。

3. 总体目标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新媒介传播环境为前提,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以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结合的培养为主线、

人文素养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闻与传播学院各专业学生全面发

展、个性发展和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统一,打造鲜明并具有高度市场竞争

力的特色专业。

4.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在全院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管理为教学科研服

务的原则。

5.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依法依规治

院,依靠全院教职工做好各项工作。

四、学科建设

学院 2011 年开始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招收国际新闻方向硕

士研究生,2014 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为学院进一步提升

学科层次奠定基础。

(一)力争成功申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专

硕(广播电视方向)授权点。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学院高级职称二正十副,学术梯队初步形成。目

前学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近 20项,专著、译著近 10部,发表

200余篇学术论文,在学界初具影响力。艺术专硕较为看重实践教学成果,

目前学院获得的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均围绕实践教学展开,实验室建设

初具规模,且艺术专业每年均能在各项高水平赛事中频频获奖,为艺术专

硕申报奠定基础。为实现学科升级,未来几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278 -

1. 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把控,组建学术团队,凝

聚学科特色,力争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

2. 以国际传播研究所为平台,凝聚一支翻译与研究团队,聚焦于新

媒体国际发展前沿的研究与译介、新闻传播学学术名著名篇的翻译、国际

传播规则的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译著。

3. 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环境,为教师职称晋升提供条件,力争使学院

职称结构更趋合理。

4. 按照申报硕士点的要求,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艺术类专业

师资建设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批高

质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

(二)实现新闻与传播专硕(MJC)人才培养的规范管理,以课程建

设为突破口,逐步加强内涵建设,塑造学科特色。

新闻与传播专硕 2015 年首批招生,目前各项具体的方案、制度和运

行机制均在初建阶段,因此,着重加强规范化管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加强内涵建设应是新闻与传播专硕人才培养未来五年的基本任务。

1. 积极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课程体系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

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我院实际、又能突出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

成,争取申报 1—2项校级、省级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2. 尝试集体授课、课程主持人制、项目制、案例教学、零课时等多

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翻转课堂,在注重授

课方式灵活性的同时注重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不断探索适合专硕人才培养

的教学方法、手段,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新闻与传播专硕人才培养的教学模

式。

3. 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由于新闻与传播专硕建

设国家起步较晚,国家级优秀教材尚未成型。因此,学院将积极鼓励授课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引进一批适合学生使用的国外原版教材,并鼓励教师

编写、使用高水平的专著型自编教材。同时,在积极利用慕课、公开课等

- 279 -

在线资源的同时,逐步建设自己的案例库、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电子资

源库,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 积极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以课程建设为带动,组建一支年龄和

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队伍;探索能够体现专硕特色、

学科特色的毕业论文创作模式。严格过程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专硕研

究生管理的制度与运行机制。

五、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学院师资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的建设思路是“重点突破、内部

挖潜、加强培训、形成梯队”。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或接收具有海外学习背景或外语专业背景的

新闻传播、广电艺术专业人才。

学科特色的关键在于师资特色,目前学院师资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

题,主要是外语师资和实务课师资配备不足。学院部分外语教学师资仍处

于长期聘用阶段,但引进或招收纯外语教学师资又无助于学科特色培养。

而实务课师资如果不注重外语专业背景,也无助于专业特色的塑造。因此,

学院今后这方面的人才引进或接收要着重考虑那些既具有海外学历或具

有外语专业背景,又具有新闻传播、广电艺术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

果博士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亦可考虑引进具有海外学历的硕士研究生

加以培养,让他们继续攻读博士。

十三五期间,将着重引进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

一是具有海外学习背景或外语专业背景、同时又具备新闻传播学、广

电艺术学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引进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在国际新闻、国际传播具有较强教学

科研能力,成果丰富,在学术共同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

三是接收本科学习英语、硕士在英语语言国家、地区或在国内一流院

校学习新闻传播、广电艺术、新媒体技术的研究生,以及本科学习播音与

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获得海外硕士的研究生。

- 280 -

2. 克服困难,鼓励、支持年轻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鉴于西北地区新闻传播、广电艺术博士人才培养的缺失、滞后,学院

将克服师资不足的困难,积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院内年轻教师报考一流

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力争 3-5名教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3.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

目前学院教师仍然较为年轻,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大多青年教师也

表现出了较强的求知欲。未来几年,学院将通过多种形式,对现有教师的

教学科研加强培训力度。

一是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教学或科研培训班。在培训班的

选择上,选择侧重那些教学法、教学前沿、研究方法、科研前沿方面的培

训班;

二是在学院内部开办学术沙龙,定期邀请院内外学者研讨教学、科研

问题;

三是选派新进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院校进行课程进修,选派高级职称

教师到国内一流院校做访问学者;

四是积极利用政策支持,选派业务课教师到业界实习或挂职,不断增

加实践经验。

4. 积极争取出国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

学院现有师资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仍然偏少,阻碍学科特色化的

塑造。未来几年,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国留学、进修政策,积极挖掘对外

合作交流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教师出国学习机会,力争每年都能选

派教师出国学习。主要包括:

一是要努力提高非外语专业背景教师的外语水平,积极动员申报中美

富布莱特学者、西部项目、外语教学、攻读博士等各类国家项目。

二是利用各种和国际交流机构合作的契机,努力促成教师的互派,在

推进学生海外实习的同时,注重选派教师赴海外指导学生实习,以期增加

教师海外学习经历,提高国际化水平。

- 281 -

5. 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增

强学院师资综合实力。重点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尝试聘请国内外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学者。近几年来,学

界特别是国内学界出现了一批学术青年才俊,这些年轻学者一般外语基础

良好、受过严格的学术方法训练,研究质量高、成果丰富。未来几年,学

院要利用校内外各种人才政策,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吸引他们为我院学

科发展、专业建设服务。

二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聘请业界精英、社会精英为我们的人

才培养服务。

三是积极利用好各种外籍教师项目,不断拓展我院国际化师资水平。

一方面利用好富布莱特学者项目,吸引更多外籍教师通过该项目到我院工

作。目前,已有两位富布莱特美方学者到我院访学,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另一方面继续利用好和其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如定期邀请清华大学全球

财经新闻项目外籍专家等。

四是积极挖掘校内与我院学科相关的师资,洽谈在本科研究生培养、

科研项目申报、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的可能。

六、本科教学工作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这一中心,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加强课程

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

(一)参照学科国家标准,结合学校特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凸显学科特色。

学院现有五个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不存在淘汰问

题。但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媒体技术的演变进行较大规模的升级换代。

总的原则,是要打破传统上以媒介类别作为专业划分依据的既定培养思

- 282 -

路,要适应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趋势,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以全媒体统合

专业教学。

1. 改变以媒体类别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尝试以新媒体时代的

传播流程与岗位类别作为划分依据,构建以媒介内容生产、产品开发与设

计、产品营销、市场监测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每个模块由系列课程组成,

如内容生产可以考虑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为课程群等,争取

利用一个教学周期完成专业的升级换代。

2. 在业务技能上,新闻学专业侧重文字写作基本功训练,广播电视

学专业侧重在图片、音视频撰稿、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制作上,广告学侧

重在广告策划、产品营销与市场监测方面,广播电视编导侧重音视频采集

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侧重有声语言表达方面。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实

现本科专业按方向开课,学生按兴趣选课。

3. 新闻传播类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依据国家国际传播战略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教学计划修订之

际,在各课程模块里,着重加大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力度,加大专业英语、

双语课程的开设力度,进一步彰显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政策、

平台,积极建设国际新闻专业或方向,条件成熟时,尝试开办英语新闻教

改班或多语种国际新闻教改班。

4. 广播电视编导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今后的调整重点是进一步加

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逐步实施分类培养、

小班教学的方针,要逐步增加双语播音方向课程的教学,实现双语播音由

专业兴趣组向专业课程进而朝专业方向发展的发展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

业要加大对国外成熟电视节目摄制的学习与介绍,增设若干门双语教学课

程,提高专业的国际化程度。

5. 积极促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增设。要利用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

业的契机,认真研究其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统筹规划课程体系,不断明

晰培养定位,孵化新媒体课程,并尝试将之融入未来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架

- 283 -

构之中。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未来几年学院将重点做好这

方面的工作。

1. 建立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一般要安排开学教学检查、

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三次常规性教学检查,由院主要领导及教学

管理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通知任

课教师本人。

2. 尝试建立学生随堂评教制度,每次课结束后由学生随即对课堂教

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介结果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主任和院领导处。通过过程

管理,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3. 经常性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作

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4. 组织老师相互听课。教师间互相听课,既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业

务交流,同时也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

5. 待条件成熟时,推行“挂牌授课”制度。

6. 在院内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举凡年终考核评优、岗位评

定、各类先进评选活动中,都要把教学评估结果作为最重要考评依据,凡

是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水平差,学生意见大的教师,要实行教学质量一

票否决制。

(三)进一步推进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改革,强化内涵

建设。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做好教学改革也是十三五

期间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要坚持继续抓好通识课程的教学。不管媒介技术如何变,传播从

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基本要求不会变。因此,

任何时候,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都是第一位的,而基本功的训练离不开知

- 284 -

识的积累。但随着通识课程的推进,我们发现也存在学生、教师投入度下

降、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未来几年,通识类课程要进一步规范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努力申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院六个本

科专业均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可以说,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

培养的成败。因此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未来几年内的核心工作之

一。十三五期间,我们要重点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一是

努力实验学生所有媒体的融合,使之逐步成为实践教学的中心。二是尝试

改变实务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

训练为主,并将实务课程教学与学生媒体业务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合而为

一。三是加强学生实习的管理,拓宽实习平台,争取定期或不定期选派学

生赴海外实习。四是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数字演播厅的建设,加强

实验室设备的补充,争取实现基本实验设备如相机、摄像机等保证上课时

人手一机,满足正常教学的一般要求。同时根据传媒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适时增加新型实验设备,定期升级更新实验室易耗设备。

3. 推进毕业论文改革。新闻与传播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本科生毕业论文理应有别于其他以理论性见

长的学科。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跟毕

业论文要求不合理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没有体现

出我们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对提升自己素质获益不多。

因此,我们以编导和播音专业毕业论文试点改革为基础,将毕业论文改革

逐步扩大到新闻、广告、广播电视专业,使学院各个专业毕业论文能够体

现鲜明的新闻传播学科特色,提高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

毕业论文,真正做到学业上有所收获。

(四)紧抓课程建设,积极申报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争取

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加强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的建设力度。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是塑

- 285 -

造专业特色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重点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按照分

类培养、因材施教的方针,增加专业英语课程比重,加大外文原本教材的

引进、使用力度,积极鼓励、精心组织双语教师编写专业英语教材,力争

建设 3—5门双语示范课程。

二是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重点建设 3-5门专业特

色核心课程,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

教学效果上深下功夫,不断改革创新,力争有所突破。

三是不断凝聚力量,在特色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上下足功夫。十三五期

间,学院将重点把从事专业特色教学的师资予以整合,通过不断研讨和教

学经验交流,实现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逐步建立起一支教学质量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团队。

四是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力争能够推出 1—2 本具有我院特色的优秀

教材。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积极动员组织师资申报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编

写具有西外特色的专业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促进课程建设,同时扩大学科

影响力。

七、科研工作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倡导紧紧围绕教学做科研、紧紧围绕学科建

设做科研,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为学科特色服务。通过多种举措,力图

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标志性、特色化科研成果、学术团队建设方面有新的

突破。这些举措包括:

1. 在学院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引导教

师在观念上高度重视科研。给教师在科研上定任务,定指标,在津贴分配

及工作量计算中,要贯彻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

性。

2. 以科研项目为抓手,认真组织、引导广大教师从事具有涉外特色

的科研项目,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调控,凝聚学科特色、组建学术团队、形

成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

- 286 -

3. 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将全院教师研究逐步集

中在三个方面:(1)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周边国家媒体中的中

国形象、国际舆情及周边国家、转型国家媒体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2)

加强国外媒体、广电艺术发展研究;(3)加强新媒体的研究。

4. 不断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加大选派教师参加与高质量学术研

修班的派出力度,夯实科研基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

议,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扩大学院在共同体中的知名度。在院内,争取每

月开办一次学术沙龙活动,邀请院内外学者介绍研究成果,分享研究心得,

共享研究资源。同时,定期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办学术讲座、开

办学术训练工作坊,切实提高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待时机成熟时,承接高

水平学术会议。

5. 组织专门力量,编译国外新媒体发展动态,争取能够定期发布国

外新媒体发展前沿报告,重点推进学术名著名篇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

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通过翻译扩大我院学科在学界的影响力。

八、学院管理与学生工作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公开、透明、民主、科学”总原则,

坚持院领导班子“分工不分家”原则、依法依规治院原则和教授治院的原

则,践行“三严三实”,在全院营造和谐、自由、宽松的气氛,激发广大

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具

体来说,未来几年,学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完善学院相关决策、议事制度与运行机制。包括:一是完

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重要决议、重要人事变动、重要建设项目、大

额支出上会集体决议原则。二是进一步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

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院务会制度,

院务会应当就重要院务开展经常性研讨,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进

一步发挥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院管系体制,

以系为单位组织日常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改变以往教研室办专业造成的

- 287 -

责权利严重不对等问题。

2. 进一步完善院务公开制度。逐步实现院里重要事情让教职工知道,

重要问题经教师讨论。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利益,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

积极性,依靠广大教职工做好院里的工作。举凡津贴分配方案、岗位评定

等工作,都要充分发扬民主。院里的财务支出情况,也要定期向广大教职

工公开说明。力求形成一个良好的院风。

3. 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细则。努力实现

管理干部守土有责、尽职尽责,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同时做到分工

不分家,遇到问题不推诿、不逃避,敢于担当。同时,逐步实现日常工作

的流程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逐步实现主要工作形成文字性的操作规范,

保持工作稳定性。

4. 始终牢固树立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师为本、以专业为

本、在全院树立尊重专家、尊重教师的风气,行政管理人员要以自觉为教

学科研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坚强克服管理本位,

严禁各种损害老师利益的现象发生。

5. 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做好学生工作,把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

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切实解决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张皮的

问题,杜绝学生管理工作干扰冲击正常教学工作的现象发生。

6. 将招生就业工作列为学院中心工作之一。随着生源数量和质量的

双重下降以及就业环境的劣变,必须将招生就业工作作为全院大事来抓。

未来几年,学院将逐步成立招生就业委员会,形成以书记、院长带头,全

院教职工共同参与的模式,在学院日常宣传推介、招生宣传、就业指导与

统计等方面下狠功夫,维持招生就业质量数量稳定。

7. 继续狠抓考风学风,严格考勤、严肃考试纪律。进一步完善考勤

考纪预警机制,继续做好考前考风考纪教育,继续坚持发现考试作弊坚决

上报制度,努力杜绝考试违纪现象的发生。

- 288 -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迄今为止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光辉历程,

2007 年合署以来,经过八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与建设,现已

成为一个涵盖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多学科教育的教学研究型单位,成

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时

期,院所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为适应新时期

学校的发展要求,实现院所的持续稳步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院所根据学校的发展方略,凝心聚力,扎实奋斗,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一)专业结构合理,学科体系更加完整。

院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已形成了以旅游学科为核心,集

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相互融合、渗透和支撑的多专业多层

次的学科体系。到 2015年,本科专业有英语(旅游)、旅游管理、酒店管

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齐全,

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其中英语(旅游)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旅游管理

(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布局也更趋合理,院

所目前拥有旅游管理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翻译等硕士专业(方向)的学

位授予权,自 2011 年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使院所

学科体系更加完整。

(二)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书育人成绩斐然。

院所现有在编教师 45 人。其中,教授 7 人,占教师比 15%;副教授

15人,占教师比 33%,具有博士学位 15人,占教师比 33%。博士生导师 3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21 名。院所坚持高层次引领、高水平起步、高标准

要求的发展路径,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先后引进

- 289 -

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3人,带动院所教师的学科视野和专业水平

大幅提升;涌现省级教学名师 1人、省级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1人、富布莱

特高级访问学者 2人,校级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4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3

人,校级优秀教师 5人。

(三)综合改革持续发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本科教学质

量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获

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分别获批建设经费 20万元和 15万元。

孵化省级教学团队 3 个;省级精品课程 3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5

门;1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同时,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试验区、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被确定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四)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交流方式灵活多元。院所通过国际合作

项目拓展国际视野,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瑞士、

澳门等国家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设立了联合培养本科

生、双学位教育、专业实习等合作项目,并积极开展了教学和科研合作。

院所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进修学习的经历。近五年来,学院共接待国(境)

外知名专家学者 30余批次,其中包括旅游管理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 6人。

相继派出一百多名学生通过各类项目赴海外留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

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研究平台国际化的水平。

(五)科研实力逐步壮大,服务社会影响日巨。五年间,院所先后

两次获得学校“优秀科研集体”,2013 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填补了学校空白。获批各级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大幅

度增加,科研经费总额快速增长,2013至 2015年纵向和横向课题总经费

300多万元。整体科研实力显著增强,成果丰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

科研核心目标已超额完成。院所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 5项,教育

部项目 3 项,陕西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 55 项;承担陕西省地方经济

- 290 -

发展研究 17项;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等横向项目 30多项,共发表论文 39篇,其中 CSSCI和北大

核心期刊收录 3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8部。

作为院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人文地理》学术期刊成为国内外学

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现已进入

“人大复印资料引文”百强行列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CSSCI),2012-2014 年连续获得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的

荣誉。院所拥有陕西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问题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研

究中心、西部会展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机构,研究结构有具体的研究方向和

专项研究项目,为院所师生提供了科研指导和教学实践的平台。

(六) 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创新创业能力增强。

院所始终坚持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外语能力,采取“专业+英语”

的培养模式。历年来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均在全校名列前茅,2014

年英语(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为 90.44%,名列全校英语

专业第二名;旅游管理等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为 64.96%,

名列全校非英语专业第一名。2015年英语(旅游)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四

级考试通过率 86.36%,持续名列全校英语专业第二名;非英语专业学生

通过率 60.89%,稳居全校非英语专业第一名。

院所探索并实施了“学历教育+国际职业认证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

养模式。于 2013年引入国际权威机构美国饭店协会(AH&LA)课程考试及

认证体系,并在酒店管理专业开设 5门课程,实行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

课,为学生通过选修相关课程,取得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认证开通了渠道。

院所持续推进“学历教育+职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

与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构建实习实践平台。与陕西旅游集团签署了“旅

游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与西安曲江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旅游-文化

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开辟了凯悦、雅高、香格里拉、威斯丁、

悦椿集团以及珠海港中旅等国际一流饭店集团成为我院的教学实习基地。

- 291 -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均于第三学年的第二学

期在珠海港中旅海泉湾、喜达屋集团瑞吉酒店、威斯汀、悦椿酒店以及众

信旅游公司(北京、西安)等实习。学生还可通过中外服美国暑期带薪实

习项目和美国酒店业带薪实习项目等海外实习项目赴东南亚和美国进行

专业实习。

院所大力推进“专业实习+赛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发挥

“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

与各类专业赛事活动,大力推进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由国家旅游局、

中国旅游教育协会、亚太旅游协会、外研社、中国地理学会等权威机构举

办的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各类学生专业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10

余项,2015年学生在各类专业赛事中获奖 33项,21名人次的教师参与学

生活动的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全国的影响力。

研究生培养方面,通过修订硕士点培养方案,推进并落实导师负责制,

健全过程管理,推进导师“以项目带研究生”模式,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

国内学术会议,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博士系列讲座等方面,

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成效突出:如 2014 年度仅人文地理硕士

研究生就主持校级项目 4 项,发表科研论文 10 篇。近年来,报考院所研

究生人数持续走高,就业率在 90%以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人数稳定提升。

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持续向好,近年来学生国内外考研率在 25%以上,

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巩固在全校平均水平以上。毕业生多就职于政府机关、

规划类企业、高校等与专业高度相关的单位,从用人单位意见的反馈信息

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所硕士毕业生的总体印象良好。尤其对专业素质、实

践能力和工作责任意识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有多方肯定。

院所教职工经过五年来的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

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主要任务,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但是,院所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全国全省兄弟院校的发展态势相比,

与国家对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衡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 292 -

足。这主要是:

(一)新办专业基础较弱,专业发展不够平衡。各专业发展相对不平

衡,整合程度仍需加大,尤其在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

需要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发挥跨学科融合的综合优势。

(二)科研管理及创新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科研“小而散”的问题没

有根本解决,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缺乏。

(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学术团队的智

力聚合和成果孵化效果不尽人意。

(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较弱,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学术前

瞻与创新思维尚需着力培养。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把控关键环节,坚

持问题导向,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突出

的实践能力,成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质的人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

(一) 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

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用科研与服务社会彰显

特色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学科质量和内涵。突出特色,彰显

优势,着眼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和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力培

养旅游专业基础扎实、外语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

业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国际通用旅游人才。

(二)发展理念

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明晰专业方向和

培养目标,着力充实专业内涵,凸显专业特色。

2.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认真梳理和攻关教学研究项目,

确定院所的年度与长期目标,争取年年有突破,五年大发展。特别是要集

中力量重点突破,推动学科在若干方向上达到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 293 -

3.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按照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

培养拔尖人才,全面提升教学科研人员水平,努力增强教师承担重大研究

项目和产出标志性成果的能力。

4.坚持以科研和教研为动力,凝炼研究方向,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和

特色专业,促进和带动其它学科专业全面发展。力争在国家级项目及奖项

上有更大突破,为今后发展和申报博士点的目标奠定基础。

5.坚持以国际化办学为重要手段,在巩固现有国外学生合作交流、

实习项目的基础上,稳步拓展新的国际合作交流院校,使学生的学识修养、

国际视野和外语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

6.坚持以应用性复合型为人才培育的重要特色,把提高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着眼点,密切跟踪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

职业规划和创业就业的意识灌输和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三、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发展目标

实施开放型教学、国际化合作、社会化服务的学科发展战略, 优化学

科专业结构,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 2020 年将院所建设成为外语优

势突出、学科方向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国际

知名、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教育基地与社会服务科研基地。

(二)具体建设目标

1. 办学规模:“保持规模,提升质量”。到 2020年,在校本科生和研

究生总人数为 1000名左右,其中本科生 880名左右,研究生 120名左右。

2. 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加强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和国内外优秀

院校对接,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到 2020 年,争取五个本科专业实现低年

级段通识教育和教改班试点。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积极办好四个专业及专业

方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完成旅游

与人文地理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专业的培育工作;积极推进文化解说与旅

游翻译方向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招生规模,积极建立“产、

- 294 -

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

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到 2020 年,学院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不低于 40%;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 40%;教师中外校毕业

生人数不低于 40%;45岁以下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不低于 50%。

4. 教学质量提升目标: 到 2020年,按照精品课的建设标准对现有课

程进行提升改造,完成比例不低于 60%;加强各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示

范课建设,争取各专业完成 2-4门省级以上双语教学示范课的建设;培育

省级教学团队 1个,校级教学团队 2个;争取各专业完成 1部国家“十三

五”教材建设项目,1部省级优秀教材;培育省级教学名师 1名,校级教

学名师 2 名;争取各专业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2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1-2项。

5. 科研目标: 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强化多学科融合发展,凝炼学

科研究方向,建成英语(旅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区域

规划、人文地理 6个领域的科研团队。到 2020年,争取由我院所教师主

持的国家级项目再次取得突破,获得 5项(人文地理 2-3项,英语(旅游)、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各 1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或编著

10部以上;在高层次期刊发表学术标志性论文 8-10篇;获省级以上优秀

科研或教学成果奖 6项;争取在学科建设与博士点申报工作方面取得突

破。

6.国际合作交流目标:努力提高国际化程度,争取获得世界旅游组

织 TEDQUAL教学质量认证。继续深入国际交流项目,强化与英国纽卡斯尔

大学文化遗产教学与科研合作,拓展与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和新西兰等

国家的合作关系,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交流教师 5-6人,交流学生人数

超过 100人。在稳定已有的国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国外实习基地规

模,提高国外实习的层次,争取拓展美国迪斯尼实习基地、澳大利亚师资

基地、迪拜等实习基地。

7. 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贯彻“求真务实、笃学创新”学风,

- 295 -

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达到我院定位的“专业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

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应用性复合型国际通用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

(1)完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

习、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毕业论文综合实践等多层次的实习体系,推进实

习制度化,循序渐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

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2)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学研

整合教学实践资源,在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利用政府、企

业及其他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国内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陕西旅游研究院

的产学研综合实践平台的功能,拓展“产学研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空间。

(3)扩大与业界的合作和联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采取

多元化的手段与方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实践环

节,保证 “产学研一体化”应用性教育模式的实施。推进专业教师在业

界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提升师资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深化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结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导向,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

案。转变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思想,强化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共性与

个性的统一,以培养复合型国际通用旅游人才为目标。在对国内外旅游专

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旅游市场对人

才的需求,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和规范,

并有所发展。

2. 探索本科生多专业基础课程的通识教育模式。根据院所本科教育

各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体系及教学内容特征,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探索多

专业基础课程的通识教育模式,建立宽泛的专业口径,形成以基础课程为

核心,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相关学科课程为延伸的弹性课程结构体系。

重点建设一批专业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专业

- 296 -

方向课或特色课,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外对接,体现多样性、层次

性和模块性的特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自己复合型发展方向的可能;

建立院所多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相应考核方法,激励教师积极性;在此基

础上,创建“国家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氛围的营造

和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新形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4. 落实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提高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

根据教学实际,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落实并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强化对教学环节各项具体要求和目标的督导;建立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和

学生评教制度,提高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加强评价系统的反馈机

制。

(二)强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构建旗帜性专家前沿引领、双高型

教师中坚支撑和中青年团队合作共进的发展型教师队伍。

强化“双语与双师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

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院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凝聚教学、科研

力量,形成比较集中、清晰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师资梯队,形成旗帜性专

家前沿引领、双高型教师中坚支撑和中青年团队合作共进的发展型教师队

伍。

1. 整合现有教师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坚持“培养和

引进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政策与条件,支持教师

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深造,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培养基础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结合教学科

研团队建设,培育旗帜性专家队伍。

2. 强力推进学科融合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学科。完善“语

言类教师与非语言类教师、教学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

- 297 -

师”等融合机制,在大旅游学科建设的理念下理顺各学科发展关系,营造

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3. 完善教师自我发展的激励制度。继续通过各种教研、科研活动,

完善教师队伍培养的“导师”制度;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基础上积极有计划、

有梯度地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工作,提高一线教师队伍中

具有在国内外著名院校访学经历教师的占比;完善相应的考核与管理制

度,为教师自我发展计划提供有力保证。

(三)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激励措施,持续扩大院所

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院所的社会影响力。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结合就业市场导向的发展趋势,在总

结“十二五”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模式。针对我院五个本科专业类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的不同,

以落实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目的,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

的工作:

1. 跟踪学术前沿,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努力提升《人文地理》期

刊质量,以期刊为平台,定期举办高规格、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提升我院

在学术界和业界的影响力。

2. 充分发挥国际旅游问题研究所、西部会展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

研究中心和陕西旅游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发挥学科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完

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模式和渠道,紧密依托行业或业界建立产学研结合的

有效运行机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方

面积极吸收校外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议,并有效地使之参与课程教学工

作,介入教学质量考评,使旅游企事业单位成为各个专业实践教学重要的

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3. 加强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换的能力。充分发挥我院

现有学术理论研究的优势,积极介入旅游、商贸、文化等政府部门主持的

地方发展研究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扩大和完善陕西省旅

- 298 -

游教育网络,提升教育基地功能,建立集教学、科研、实践、培训、咨询

等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

4. 完善激励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师的

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对承担教学质量工程的教师在经费和

工作考核方面给予扶持。

(四)继续贯彻“三育人”导向,不断提高院所师生的精神文明水

平。

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

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党委和

各党支部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以“党员教学能手”、“党员科研标兵”、

“学生党员学习标兵”、“学生党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载体,充分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和凝聚力。

2. 加强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探索符合学院师生特点的理论学习模式,提

高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水平和师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壮大主流思

想舆论。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载体,

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推行学生党员先锋工程。注重利用新媒体、新技

术,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发展党员质量,结合实际创出特色和成

效。

3. 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团总支、学生会要在各年级辅导员和

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把学风建设作为团学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来

抓,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开展“学风建设优良班”、

“党员包宿舍”、“入党积极分子一帮一”活动,切实提高学风建设的成效。

4. 完善师生帮扶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师生帮扶工

作机制,提升帮扶工作的效果。重视做好少数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和引导

- 299 -

工作,开展心理健康调研和咨询活动,使之专业化、制度化,完善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建设“旅游之家”,营造融洽、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环境。

“旅游之家”是全院所教职工的工作与精神家园,建设“旅游之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深化教代会在院所工作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作用。通过教代会

等形式,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心,让全院所教职工共建旅游大家

园。

2. 完善院所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以学校的管理规定为框架,以科学

的量化管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完善各项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不断提高管

理与考核制度运作的精细化和人性化程度;在人员的聘用、进修、考核、

奖惩,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有突出量化依据的体系,

充分展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共建管理有序的旅游大家园。

3. 充分发挥院所工会在“旅游之家”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工会举办

多样化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从日常生活到工作需要方面为

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消除隔阂,增进团结,

共建旅游大家园。

- 300 -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艺术学院自 2010 年成立以来,经过近五年的稳健发展,目前共有表

演、戏剧影视文学、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四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分属戏剧

与影视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目前共有在校学生 985 人,专职教师

47名。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有 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共有 32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13 人;国内 985、211 院校毕

业 17人,海外留学背景 11人。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艺术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

长足发展,专业基础设施基本到位。2014 年学院完成三维动画实验室、

二维设计实验室、数字绘画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棚、苹果工

作室等基础教学设施建设;2015年上半年建成定格动画拍摄蓝棚实验室、

声乐实验室。目前实验小剧场、形体实训室、模型制作间、拷贝台实验室

正在积极申请改造中。较高规格的达芬奇调色系统、基本的审片室预计列

入十三五规划中。这些专业教学设施从零到有、从基础到升级、从起步到

完善,让学院中青年教师有了用武之地,表演、动画、视传、戏文专业实

践性教学得到空前改观,实践教学实绩突出,为我校艺术学,尤其是新媒

体艺术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申报艺术学专业硕士奠定了坚实的

实践教学基础。在科研方面,学院目前完成和在研的有教育部艺术学科研

项目 3项、地厅级科研项目 3项、校级科研项目 2项,并有 1项教改项目

和 1项教材编写项目获准立项,在教改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艺术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是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结合学院学

科与专业发展现状,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狠抓学科发展,以建设具

有差异性核心竞争力的艺术类特色专业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和专业建设

从学院十二五期间,尤其是 2014 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艺术

- 301 -

学院学科与科研梯队呈现出由薄弱逐渐转向厚实、由滞慢逐渐转向明快、

由低层次逐渐转向高水平的发展态势,师资队伍实力、科研立项、教改立

项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艺术学院将保持虚心

学习的态度,迎头赶上。

在科学研究方面,十三五期间准备整合院内专业教师队伍,成立“影

视艺术研究所”和“新媒体艺术研究所”两个专业研究所,作为专门科研

机构,带动、提升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影视艺术研究所以我院戏剧影视

文学、表演两个专业的教师队伍为依托,并融合校外力量从事影视艺术方

面的学术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所以我院基础、视觉传达、动画三个专业

的教师队伍为主体,结合我院美术类基础课程,针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

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以两个研究所带动学院整体的科研建设,到 2020年,

争取申请国家级艺术学科研项目 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项(包括青年项

目、西部项目)、承担校级科研项目 6项。发表学术论文 30篇,其中 CSSCI

来源期刊力争达到 7篇,力争出版学术专著 2部,完成 2项教改项目,完

成表演、动画、视传的专业英语教材编写。

在学科发展方面,建设至少 4个专业工作室,以促进专业创作、实践

教学与研究,为专业硕士申报奠定基础。同时,联合校内新闻传播学院相

同学科,以及中文学院等相关交叉学科,由两个艺术研究所牵头,整合校

内艺术学学术资源与学科积累,完成艺术学专业硕士的申报工作。在专业

硕士发展基础之上,争取申报艺术学学术硕士,为师生开辟高层次的的探

索空间,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在专业建设方面,艺术学院现有的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动画与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均与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息息相关。尤其是动画与视

觉传达设计专业,从教学体系与理念来说几乎完全属于“舶来品”。从发

展来看,中国的电影和戏剧(新剧/话剧)也是舶来艺术,分别诞生于 1905

年和 1907 年,他们发展中受到的影响和产生的形态几乎同步。影视表演

对传统的戏剧表演有借鉴,但相比之下,受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

- 302 -

体系,以及美国李·斯特拉斯伯格、斯黛拉·阿德电影表演方法派的影响

更甚。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作为电影和戏剧(新剧/话剧)剧作的供给

者和鉴赏者,相较而言,除了受到电影视觉化和舞台动作化思维外,中西

学养兼顾。虽然发展初期在戏剧方面受到文人案头剧作(鉴赏)的影响,

但是随着传播全球化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国内领军学校的戏剧影视文

学专业与好莱坞联系日益密切,成立工作室,受国际化剧作影响日甚。

因此,作为深受西学影响的这 4个专业,身处具有对外交流便利条件

的外国语类大学,应该是有着光明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艺术学院将

以专业+外语、新媒体艺术打造特色专业建设,拟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走访调研,听取专家建议,完善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实绩。

艺术学院成立于 2010 年,2014 年完成 2010 级学生的四年培养,同

年 5 月起,学院依据 2010 级毕业生学业水平和专业发展动态,对培养方

案进行深入调研与逐步完善。学院严格把关,通过举办 2014届、2015届

毕业设计/创作展、毕业论文抽查检验本科培养方案的得与失,通过选拔

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激励了师生专业创作的自觉性与荣誉感。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完善毕业设计/创作指导制度,密切围绕本科培

养方案,全面实行毕业设计/创作。对专业积累丰厚的老师开放工作室指

导制度,为师生拓展发展空间。学院继续依据教育部 2012 年颁布的普通

高等学校本科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要

求,以及即将颁布的本科教育“新国标”,完善本科培养方案。集中精力

做到三点——提升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强化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完善专业

实践教学环节,以期在满足专业普范性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专业实绩突出

的发展目标。

(二)专业外语化,打造与周边高校有差异性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

业。

结合我校“专业+外语”的办学特色,以及我院“培养具有国际化艺

术视野、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有较高审美创作能力和审美传达能力,能

- 303 -

够从事艺术类教学、创作和研究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十三五期间学

院将努力围绕提升我院办学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从源头做起——在尽可能允许情况下,适当扩大省外招生比例,使其

达到学校省外招生平均水平。对报考学生除了专业课合格证的要求之外,

增添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的限定性要求。我们周边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已有根

据自己学校特色设置单科成绩的先例,我们从本院办学特色出发,将设定

英语单科成绩要求。

从培养模式做起——英语教学在传授交流技能之外,强化专业英语教

学。根据英语单科成绩,设置英语教改班,对生源按照英语成绩分层教学,

落实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类工作室本科小班授课、与密苏里州立大

学“艺术设计工作坊”合作教学、暑期国外专业实践模块、1+2+1、以及

2+2等创造条件。开设《西方艺术史》等双语专业课,向国际艺术人才教

育模式迈进。落实之前与学校有框架性协议的国外大学的艺术类专业合作

交流项目,以期实现外国语类大学独具面目的艺术类培养模式。

(三)因材施教,本科高年级分方向培养,加强质量管控,提升培

养质量。

艺术教育尊重审美情趣的培养与艺术个性的发展,近年学院的发展为

依据学生自身艺术条件分方向培养奠定了一定的指导经验。经过对专业的

调研与规划,十三五期间,专业结课作业展制度化,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合

理调整,以及校外合作导师的发展,各专业在圆满完成基础教学的前提下,

继续强化教学质量考核。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建立设计、游

戏、特效、影视等一系列专业工作室。陆续实现以工作室为单位,带动专

业发展。

在高年级开展因材施教、分方向培养的教学改革。分方向培养的目的

在于尊重学生的艺术创作个性,提升培养质量。三年级始,动画专业可分

为动画短片创作、游戏开发等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分为平面设计、

交互设计等方向;戏文专业可分为剧本创作、影视批评、后期(录音与非

- 304 -

编)等方向,表演专业可分为话剧表演、影视剧表演、导演等方向。各专

业不同方向建立完善的工作室、工作坊制度,对于高年级学生尝试采取选

拔制,选拔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艺术工作坊”深造学习。

(四)增强创新与实践能力,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拓

展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培养竞争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十二五期间,学院积极完成多个功能领先的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覆

盖 4个专业,基本满足各专业校内实践平台的需求,为学生参加创作比赛、

创业大赛等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学院积极走访校外优秀相关企业,2012

年与西安音乐厅签订表演专业实习基地协议,2014 年 9 月与知名企业麦

道广告公司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与实习合作关系,10 月与陕西数

字出版集团旗下的新媒体艺术公司建成动画专业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2016 年 4 月与陕西旅游集团影视公司鉴定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专业战略

框架合作协议。 2016 年 5 月与大华 1935 艺术园区签订视觉传达设计专

业、动画专业、表演专业实习基地。在这些合作单位与基地,学生可参与

到以实际运营项目中,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学院还需加大校外实习平台的拓展与建设。学院之前签署的陕西

动漫产业园实习基地需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质量。学院与曲江音乐厅

戏剧部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到期,8月曲江音乐厅戏剧部撤销,表演专业实

习基地合作协议同期终止。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力争建设新的高水准实践、实习平台。表演专业

争取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就学生实习大戏、表演

大戏等培养项目进行多渠道合作。争取与银雾、一路阳光影视文化有限公

司等本地影视公司合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建立优质实践教学、实

习基地。努力争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数字艺术中

心、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动画与游戏专业建立长期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模

式,以及短期艺术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开阔教师、学生专业方面的国际

化视野程度,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 305 -

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完善专业实践体系的相关制度,建立一年级基础

考察与采风、二年级采风实习、三年级专业实训、四年级毕业考察等成体

系的实践实训环节,形成常规制度,定期组织、定期汇报成果,在四年不

间断的实践中锻炼、提升学生艺术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与科研的主体,关系到学院的长远发展。艺术学院十二五

期间教师队伍发展迅速,从最初的 1 人发展到今天的 47 人,互助互爱,

气氛良好。然而存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专业出现相同学科教师扎堆

现象,甚至为了保障教师工作量而不得不开设新课,而有的专业课则无人

能上必须外聘教师才能拿下,造成教学成本攀升;硕士学历占大多数,年

轻教师居多。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部分与学科/行业从业特点相关,例如

动画专业、表演专业;部分也与新媒体艺术属于年轻学科、艺术学院自身

发展较晚相关。因此,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加

大力气提升现有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人才除个别稀

缺课程外,将以博士、副教授以上,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导师等高

层次人才为主要目标,严把进人关,做到宁缺毋滥。

根据以上现状,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分流

学院目前拥有的专业与新媒体、数字艺术相关,实践性强。尤其是动

画、视传专业的行业技术、软件开发等发展迅速。因此,学院将根据学科

发展趋势,以加强引导与尊重个人意愿相结合,鼓励专业扎堆现象突出的

中青年教师群合理分流,以期达到将现有教师与稀缺课程有效配置的目

的。

(二)委培博士

2014 年,学院 2 名青年教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2015 年 2 名青年

教师进行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十三五期间,在教学任务正常运转的前提

下,学院将克服困难,继续创造条件,鼓励、引荐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内

- 306 -

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期达到培养与提升教师梯队科研能力的目

的。

(三)定期培训

积极创造教师科研交流、参加行业实践活动的条件,从而为申报艺术

学科研项目的酝酿积累丰富资源。除力邀行业大师来校授课、校内外业务

骨干介绍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外,表演专业将以与战略合作的专业机构项目

为载体,外派优秀教师赴专业演出团体进行表演与导演的学习。戏剧影视

文学专业鼓励优秀教师参加文联、院团以及专业院校的编剧班学习。为以

上两个专业教师创造参加知名戏剧节、电影节的便利条件。动画、视传专

业将以鼓励优秀教师参加短期的软件学习、大师工作室等方式为主,提升

业务能力,积极营造参加知名赛事的有利条件,鼓励教师举办个人展,以

及个人作品研讨会。通过以上措施,以期达到提升教师个人科研、教学能

力的目的。

(四)聘请合作导师

外聘教师缺乏稳定性,业务能力良莠不齐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因素之

一。但是,经过学院 2015 年春季学期在动画专业、秋季学期在表演专业

先后聘请有突出业绩的行业精英来校讲学、担任合作导师的试点发现,高

素质的行业精英作为合作导师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与青

年教师起到了砥砺切磋的促进作用。因此,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为每个专

业聘请高素质、具有一定成就或影响力的合作导师 2名,以期起到带动教

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示范效用。

(五)引进高层次人才

学院未来五年教师队伍的人才建设将避免相同学科人才的重复引进,

且引进者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主要包括重点学科或研究基地的教授、副教

授以及优秀博士的引进。为四个专业延请知名学者作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

授,优化科研梯队,促进既有教师队伍开展科研工作。

- 307 -

三、学工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1. 大力加强网络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院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已经搭建起艺术学院团学新媒体平台(微信推

送平台、QQ平台、人人网平台),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充分发挥新媒体团学

平台建设与宣传力度,全方位贴近大学生,努力做好网络形势下的大学生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保证学生思想政治的方向,将学生工作的安全教育工作常

态化和长效化,全力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党、团建工作。保持学生党员适度发展,设置科学

合理的党员发展比例,建立规划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党建工作体系,把

优秀的共青团员向党组织输送。同时做好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

2. 大力提倡学院学风建设

继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视传动画戏文三专业的采风实践课

程活动、“学风月”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

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将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素质

教育引导相结合,加强良好学生学风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艺术生的专业特长和学院师资优势,加大开展艺术类各

类专业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各类学术沙龙,为全院学生搭建更专业和更广

泛的学习交流平台。

3. 大力推进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

在我院十二五规划期间,我院已形成大学生艺术节和视传专业与动画

专业的毕业巡回展。在未来五年内,我们继续努力推出艺术学院 2-3项品

牌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团工委和学生会组织开展丰富的专业艺术实践活

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4. 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学院在十二五规划工作已建成了与曲江音乐厅、动漫产业园实习基

- 308 -

地、陕西数字出版集团实习基地以及国外 9家院校签订留学项目,我院在

未来五年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将积极开发和拓

展与企事业单位及国内、外同类高校的联系,完善现有已建成的实习实践

基地和交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的场所、就业渠道以及专业

深造的机会。

5. 加强学生就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

查信息库,形成有效的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努力完成每年学校规

定的招生就业率工作。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 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

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大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学院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

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2. 加强辅导员队伍学术科研能力

大力提倡辅导员参加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

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

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

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形式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

作。

鼓励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校级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

交流,并计划学院每年有 1-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

3. 辅导员队伍发展

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根据辅导员个人发展

- 309 -

意愿,学院努力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制度化保障。

同时也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学院

工作实际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四、党建工作

艺术学院今后五年党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

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立德树人。

具体工作目标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创新党建工

作机制,促进学院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增

强,党内民主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

提高。

一是要抓好学院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工作,严格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

度、三会一课制度,切实把党政联席会议作为学院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

党建工作在学院中心工作中发挥好保证监督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

织保证。

二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使党

建工作更加充满活力,更具影响力,要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加强培养、

教育,促进青年教师和“双高”党员比例稳步提高,促进基层党的建设不

断加强。

三是要抓好党员教育,抓管理、抓示范。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服

务育人理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艺术、增强凝聚力与战斗力,广泛听取专家教授

意见,发挥专家在治学上的重要作用。

四是要统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抓好规矩纪律执行,教育广大教师守住

红线、底线,学术无禁区,讲台有纪律,坚决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围绕

- 310 -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装师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311 -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客观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关系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

紧抓住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团结奋进,努力开拓,各项工作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目前,我院有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两个本科

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 500多名。在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美国政治与外

交方向硕士生,目前有在校生 2名。有来自国外的留学生 40多名。

第二,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十二

五”期间,学院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博士 3人,培养博士 3人,目前学院现

有教职工 21人。有专任教师 15人,行政人员 6人,其中外聘 2人。博士

9 人(在读 3 人),硕士 6 人。教师学缘分布合理,分别来自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外交学院、西安外

国语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院现有教授 1人,副教授 5人,讲师 7

人,助教 2人。

第三,学院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鼓励教

师申请、参与并发表了一系列项目与成果。“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申请

与参与了多项省级以上项目,其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教育

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五项,主持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三项。“十二五”规划期间,学院教师在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39 篇文章,其中在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社科院核心

期刊发表文章 14 篇。另外,为了服务于国家的走出去战略,我们成立了

拉美问题研究中心,得到了国家汉办 302万元的经费支持。

第四,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往,邀请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外

- 312 -

交官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讲座教授或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包括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倪世雄教授、朱明权教授,美国 Friends

大学许光秋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美国卡特中心刘亚伟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杨海蛟教授,前中国驻希腊大使甄建国

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教授等。学院积极响应陕西

省“百人计划”项目,成功邀请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教授华世平先生担任学

院的“百人计划”讲座教授。

第五,强化实践教学。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突

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沟通

能力。学院先后与新长澍网络培训基地、陕西文投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

每年暑期都会进行支教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

加在香港和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模拟联合国”活动,多次取得了最佳代

表队、最佳个人等奖项,是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好平台。

第六,学院人才培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考研情况来看,从过去

五年已毕业的毕业生情况来看,共有 100多人分别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国

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外交学院

等国内重点大学院所的硕士研究生。平均考研率接近 20%。从出国情况来

看,共有 50 余人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外、境外高校的就读申请。从就业情况来看,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历年的就业率高于全校本科生的平均水平,就业去向水

平逐渐提高。

(二)学院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内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国

际关系类的专业,加之高校招生规模的减少,我院事业的发展也遇到一些

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在招生环节,在陕招生比例过高,且只限招收文科生,生源数

- 313 -

量和质量不高。

第二,在教学环节,与国内兄弟院校相比优势不明显、专业特色不突

出,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短缺。

第三,在科研环节,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交流仍相对

缺乏,办学层次亟待提高。

第四,在学生管理环节,毕业生追踪机制尚未建立,未能有效整合校

友力量。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外语类专业的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我们认为需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在学院增设专职科研人员岗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

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都各有 10 多名专职的科研人员。这对科研产出数量和

质量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我校没有国际关系学科成果发表的刊物,这也直接制约科研成

果的产出。

第三,高校招生萎缩的状况将持续,我院招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困

难,我们需采取切实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二、发展定位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重点突破、追求卓

越”的方针,实施人才强院、学科创先、质量兴院和国际化拓展战略,以

学校雄厚的外语资源为平台,坚定地走依托我校外语优势的路子,找准专

业定位、选好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寻找与外语专业的结合点,突出专

业特色,培养优秀复合型涉外人才,办出我们的专业特色。

(二)办学定位

重视外语基础训练,突出专业特色,培养优秀复合型涉外本科毕业生

- 314 -

是我们学院的基本工作。具体说来,重视英语训练,强调专业理论,着重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高

度政治觉悟,掌握国际关系、世界经济、政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

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政策,通晓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具备较强语言能力和

交际谈判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新

闻媒体等部门从事涉外工作和基本工作。同时,我们将尽快申报国际关系

类硕士点,努力提升我院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三、奋斗目标

第一,加强学科建设,申报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提升学院办学层

次。

第二,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课程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

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 1-2门院级名牌课程,提高双语教学专业课程比例至

20%,获得 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大学生就业项目 20项。

第三,在科研方面的目标是,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整合现有

师资力量,选准专业研究方向突破口,组成 2-3个研究方向明确、有一定

学术水平的科研群体。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获得 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不少于 20 篇,出

版专著 3部。

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目标是,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

教师业务水平和职称水平。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使我们教师中的博士

比例达到 6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60%。

第五,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目标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争取在

“十三五”期间,继续建设和完善“模联”和“寰宇纵横”社团,将毕业

生升学率提高至 25-30%,整体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

四、主要措施

第一,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巩固本科教

学基础地位,继续推进“高等学校本科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全

- 315 -

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国家相关标准,进一步调整专业课设置,完善课

程体系,鼓励教师积极更新教案,改进教学方法,申请教改项目,增加跨

学科、交叉学科方面的课程或课程内容,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依靠我校雄厚的外语师资及办学条件,在学校支持下,拓宽培养口径,探

索与其他学院合作的“语言+专业”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

“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优秀复

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在教学方面,发挥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在教学一线的作用。进

一步推进“大班上课、小班研讨”,鼓励和督促教师实施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教师将语言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

中逐步推行双语教学,在英语课教学中加强时政内容分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继续在大一、大二年级实施“导师制”,鼓励任课教师与学生定

期相互交流与沟通,密切师生关系。继续加强教学管理,修订和完善教学

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健全学生、教研室、学院三级教学

监督、评估体系,以评估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

创业项目,继续支持学院教师组织的研讨会和读书会活动,继续坚持举办

时政讲座,继续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访学和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 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成效。

第三,在科研方面,继续积极准备申请硕士点,并加强与其他院系的

有效合作。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整合师资力量,组织学术梯队,从

精神和物质方面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和发表科研文章,对青年

教师发展给予扶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促进教师与校内外学术机构和

专家、学者的联系和交流,提升教师的科研层次和学术水平。

第四,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积极利用我校丰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的资源,争取新建境外合作项目 1-2项,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能从国际合

作中受益,分享国外优秀教育资源。

- 316 -

第五,在学生管理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开设就业辅导讲座、

鼓励学生分享就业经验。积极联系实践基地,搭建就业平台,鼓励大学生

自主创业。成立学院校友会,整合学院力量。

- 317 -

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要求,适应学校 “十三五”期间建设特色鲜明的高

水平大学的需要,契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

学科研部内涵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发

布的《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

[2015]2号)的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客观基础

(一)主要成绩及优势、特色

1.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十二五”期间,思政部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加大师资队伍培

养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引进机制,确保了师资队伍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

(1)“十二五”以来,我部引进博士 3 人,硕士 1 人, 1 名教师在

职取得博士学位。目前 17 名专职教师中,博士 5 人,约占 30%;教授 3

人,副教授 7 人,约占 60%。45 周岁以上的教师 8 人,45 周岁以下的青

年教师 9人。教师的数量与专业的发展规模、办学的层次日趋适应,教师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既具有活力而又稳定的

学术梯队。五年间,有 3 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光荣

称号,有 1人次获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党

员、师德先进的人等光荣称号,有 1人次获得陕西省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能手称号,有 1人次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2)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方面:新进教师必须“先培训、后试讲、

再上岗”。通过这种的方式,提高了新进教师适应岗位的要求和胜任本职

工作的能力;每学期都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参加省高教工委组织的备课会、

- 318 -

形势与政策课高端报告会等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

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3)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十二五”期间,组织校内外教学观摩活动

10 余次;通过与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对教师进行了网络教学平台培训,

使教学手段更为现代化。同时,通过建立思政学术论坛,定期组织各种形

式的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培养学习型团

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继续教育和组织教师社会实践、考察方面:每年派出至少

1/3的教师参加社会考察、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得教师进一步了

解国情,了解世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有 1名教师赴陕西师范大

学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

2. 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

(1)规范课程设置方面

思政部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5门公共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

修课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二五”期间,我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

件精神,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门课以“2+1”模式进

行教学,确保了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内容的落实,使课程设置中的课堂教学

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与比例更加合理。

(2)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十二五”期间,除了学校督导听课外,思政教研部继续发挥二级督

导的指导作用,并且坚持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以突显学生评教、教师相互

评教、督导评教的立体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

通过采取撰写读书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实践环节、学生

- 319 -

思想品德实际、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

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养和道德品质。

(4)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网站

在“十二五”期间,思政教研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完善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网站”,并与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建立了思

政部资源共享平台。

3.提升科研水平与质量方面

(1)“十二五”期间,思政部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依据现有人员的

实际状况,结合我校的特点凝练出了中西文化比较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2个科研方向,逐步形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又以教学促进科研”的氛

围:申报校级科研与教改项目 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 5项,省部级科研项

目 2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撰写科研论文 27 篇、出版专著 2 部,超

额完成了科研任务。

(2)突出研究生培养中的宽广的世界眼光

为研究生开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研究”、

“西方哲学史”等课程,并在开设“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时,注意体现

西方元素。通过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等体现培养思路,突出了研究生培养

的世界眼光。

4.强化管理育人与文化育人方面

“十二五”期间,我部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自己的博客、微

信、个人空间、博客文章等,开辟与学生沟通的新渠道,将思想政治工作

延伸到课外及大学生思想深处。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特点和特殊要求,在课堂教学的

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

园文化活动。

- 320 -

(1)以“导师制”为载体,通过与院系合作,把学生理论学习社团

活动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组织和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活

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

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地发展。

(2)紧扣国内外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了 14场专题讲座,

使学生进一步从时代的发展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理解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会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观察社会、审

视世界,达到学以致用。

(3)以相关课程的实践课为核心,建立大学生咨询值班制。五年来,

课程值班 167次,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疏导心理, 效果良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思政部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

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约为 1:920,没有达到国

家教育部规定的 1:350-400的师生比要求。

2. 教师的科研方向尚不凝聚,教师的科研团队也尚未稳固建立,处

在单打独斗的阶段,科研和教学未能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学科发展水平仍需大力

提高。

(三)发展环境分析

通过对省内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思政教研室)的调研,

我部的综合实力在全省属于中下游水平。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宣传

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部将计划申请更

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寻求学校、陕西省的支持,加快发展,提升学

科的整体水平。

- 321 -

二、发展定位

(一)发展思路

为了积极适应学校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大力推动思政

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部的发展思路如下:

1.以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弘扬原有

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在针对当前大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

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增强实效性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育

教学质量。

2.以大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遵循人才培育发展规律,从数

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建立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3.以大力促进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从制度规

范、发展平台、交流合作、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

强学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办学定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目标,坚持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为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

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贡献。

三、 奋斗目标

以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为基础,以提升学科

发展为重点,以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科研能力为支撑,以完善制度措施为

保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

- 322 -

设,积极培育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理念科学、

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我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不断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为学校的整体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四、主要措施

(一)调整思政课教学计划,整合实践教学。

以前的各门主干课程都分别安排了相应的实践学分,但由于各门课程

大多是根据各自需要来开展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较为分散,未能体现

思政教育前后递进的规律性。为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

处,我们将尽快做好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积极开拓校外资源,建立

“思政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改革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为改变目前一些课程讲授内容较为抽象、枯燥的状态,拟在教学中采

用“专题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变“教材体系”为“教

学体系”。以课程为单位确定专题教学方案,并编写与专题教学相对应的

教学案例集。此外,为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感召力,结合学生特点,未来

教学中将大力采取讨论式,辩论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

式,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形成课堂教学创新系统模式,以便广泛推

广。同时,为适应当前的自媒体环境,加强网络、“微时代”思想政治教

育的工作,我们将逐步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体系,实

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线上、线下同步提升工程。

(三)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式。

注重考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以往实践加大考试考核实

际,改进考核评估体系。一是要改变出题的内容,多出思考创新类题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来解答题目;二是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有效的考试考

核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闭卷、开卷、撰写调研报告和小论文等

- 323 -

相结合的多种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力度,坚决改革过去强调死记硬背、

轻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推进“课程质量工程”建设。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积极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

程均要严格执行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重点围绕“讲什么、怎样讲”开展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集体研讨,明确课堂讲授重点,规范课堂讲授内容,

严格课堂讲授纪律,消除课堂讲授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促进教学与教研互动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资助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特别是探索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重心的教学模

式改革研究,探索以“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环节改革研

究,探索以“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召力”为抓手的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在增强思政课生动性、说服力方面进行深入教改研究,力求通过深入教改

研究,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积极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和

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积极带动以“中西价值观比较研究和引导教育”为主

要方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讨。

(六)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提升研究水平。有计划地重

点引进重点大学的博士,聘请本学科知名客座教授,建设结构合理、高职

称、高学历的科研团队,逐步提升研究水平。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

加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通过走出去,支持学术骨干积极参加国内外

学术会议、访学、讲学、进修、培训等,通过请进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

者来校讲座、交流,跟踪学术前沿,提高学术水平。三是鼓励教师积极承

担各类研究课题,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

部级、厅级等各类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质量专著,并给予

经费支持,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 324 -

(七)进一步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大力夯实学科建设基

础。

“十三五”期间,我部将对教师当前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系统梳理,

并通过整合使其学科方向更具科学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依托学校较具特

色的西方文化研究基础,着重培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个学科方向,侧

重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并

将其及时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充分发挥优势潜力,增强

发展后劲,实现学科建设持续发展。

(八)加强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和团队建设,把科

研工作纳入学科发展体系。

我们搭建科研平台和组建学术团队的主导思想:一是围绕学科搭平台

建团队,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建设;二是围绕项目搭平台

建团队;三是围绕特色搭平台建团队。其中主要依靠中青年高学历、高职

称教师积极跟踪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及相关研究最新趋势和成果,以找

准有发展潜力,并在一定期限内能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

(九)构建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形成全体教师有序竞争、团结

活泼的局面。

我部将在学校现有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考评的相关政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形式、

刊物等级的标准和认定做出适当修改,逐步建立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导

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

- 325 -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基本情况

基础教学部主要承担我校第二外国语、大学语文和计算机基础课等通

识必修课的教学任务,现设有 4个教研室:英语教研室、非英语语种教研

室、大学语文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现有教职工 33 人,其中高级职称

10人,占 30%,讲师 21人,占 63.6%;具有硕士学历者 17人,占 51.5%,

具有博士学历者 1 人,占 3.0%。目前共开设有:英语二外、法语二外、

德语二外、日语二外、俄语二外、西班牙语二外、大学语文、计算机理论

与实践等课程。授课对象涉及全校各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高等教

育发展的新形势,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精神,以教育部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紧密围绕第二

外语、大学语文和计算机等教学内容,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把我校建成教学研究

型外国语大学贡献力量。

三、办学定位

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科布局,结合基础教学部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本部门的教学工作做了科学定位:即加强基础课研究,配合学校各

院系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课功能,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发挥学生

认知事物基本能力,基础课既为专业课服务,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四、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科布局,结合基础教学部的实际情况,

紧密围绕第二外语、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和计算机等课程教学内容,深入

- 326 -

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文化素养、网络

技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五、文化建设与社会服务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成员所共生、

共享、传递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血脉,是师生的精神家

园,蕴含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

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支撑力和驱动力。

在今后五年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努力构建境界高

雅、底蕴深厚、和谐向上、特色鲜明的基础部文化。

我们将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既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开

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风学风,又要高度

重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培育和养成,促进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培育师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

坚持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协调。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彰显大学文化的共有特征,又要突出具有我部鲜明特

色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文化设施等。

六、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的素质,教师的

素质又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部教师恪守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师德要求,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传道

解惑,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我部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我部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

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

优先考虑。

(二)配合学校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我部精神文明

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突出教书育人的实

- 327 -

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

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

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根据学校相关制度予以处理。

师德建设必须同推进学校民主建设、落实教师主任翁地位、维护教师

合法权益、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紧密结合。以上措施使得我部教师热

爱本职工作,珍惜职业荣誉,提高师德修养,重树良好形象,在行动上为

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进

行认真地修订完善,确保各课程体现出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出最新

的学科科研成果,与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立足基础

课教学,追求一流教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部目前主要承担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的第二外语教学,部分

院系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全校本科生的大学语文、计算机课的教学任务。

开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写作、

英语二外、法语二外、德语二外、日语二外、西班牙语二外、俄语二外和

大学语文、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

较完备的课程体系。未来基础教学部所确定的具体目标

1. 英语二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良好的

听和译的能力、较高的写和说的能力,使他们能以所学英二外为工具,获

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扎

实的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流信息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非英语语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

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他们能以所学二外为工具,获取

- 328 -

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

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3.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规范完美地

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掌握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对人文学科的浓

厚兴趣,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思

辨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不断增进自身人文素养,树立完善健全

的人格和价值观念,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4.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在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

校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为各专业陆续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使学生全

面、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及应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解决各自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注重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

生思辨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

1.英语二外教学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

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 130—150 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

能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

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

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

略。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

分钟 70 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

分钟 100词。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

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

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

- 329 -

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

纲写出不少于 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

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

每小时约 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 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

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 4795个单词和 700个词组(含中

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 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

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2.非英语语种二外教学要求:

语音要求:能朗读所学课文及近似的语言材料,阅读流利,语音、语

调基本正确无误。

词汇要求:领会式掌握约 38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约 2500个单

词)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并具备运用基本构词规则识别生词

的能力。

语法要求:握规定教材范围内的所有语法

阅读能力要求:精读: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

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文章,能够在掌握中心大意的基础上,了解说明

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40 词,准确率 90%以上为

合格。泛读:能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的材

料,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

钟 80词,准确率 70%以上为合格。

3.大学语文教学要求:

(1)以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作为线索,串联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点

线结合、点面结合;

(2)重点放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解读,对作品艺术魅力的感受体验;

- 330 -

(3)注意把古典人文思想和当今社会现实恰当结合,使同学深切领

会学古不泥古的发展观念;

(4)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注意对各类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人文素质;

(5)应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母语文化的内涵的解读,使学

生的中文水平和传统文化的修养与新时期大学生身份相适应。

4.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

认真督导教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注重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

课,认真授课,做到课前有计划课后有总结;加强实践教学,依据实践教

程的各实验要求,做到有课必有实验,有实验必有报告,有报告必有成绩

评定与汇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鼓励教学创新;鼓励教师采

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八、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改

革的核心地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科研能力进行全面摸底与调查,倡导科研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 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学校及部里的各项规章

制度,从严治教,严肃校纪、校规,使各项工作沿着规范化、系统化和科

学化的轨道运行,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

3. 强化执行力。定期召开有关教学工作会议,把教学工作中的重大

问题提交到全体教师大会上研究解决。坚持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制

度,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掌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情

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加强教研室工作。明确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教研

室的主观能动性,使教研室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和科研的组织者和执行

者。

- 331 -

(二)深化教学改革

1. 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教育部新教学大纲和我校新修订

的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对各学科、各课程的教学计划

进行认真地修订。

2. 明确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

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

教学目标。

3.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扩展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转变,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引进慕课、翻转课

堂,QQ、微信平台等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

变,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网上课堂,尝试网上授课、作业、问答

和考试,通过互联网论坛和博客与学生加强交流。

4. 加强教材建设。引进新的第二外语教材,强化二外课教学水平,

改变学生对第二外语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第二外语水平;加强与我校实

际需要相适应的大学语文和计算机教材建设,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试行计

算机入学等级测试制度,试行分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5. 积极组织第二课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教研室为单位,引导、

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定期举办各类的外语演讲、朗诵,

中文写作、辩论,计算机上机操作等综合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

趣。

(三)加强考核制度的建设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部情、

保证教学质量、自我监控、良性循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认定体系。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师考核制度,

遵照学校的考核程序与指标,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研室评价、部领

导评价为 4 个考评组成部分,通过部考核领导小组审核、评议,对教师的

- 332 -

授课质量做出评价。

2.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教师岗位职责》, 对在授课

质量评价中达到优良以上、在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在外出参加学术活

动和出国进修选拔中予以倾斜。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纰漏者在岗位津贴上予

以处罚,在国内外进修、职称晋升中提出相应改正要求。

3.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各门课程要按照课程性质、内容、特

点改革考试内容、方法,强化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督导作用,强化考试的反

馈作用,建立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方法上,

改革目前绝大部分课程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研

究探索采用闭卷、开卷、小论文、大作业、读书报告、口试或多种方式相

结合的考试方式。

(四)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精神,要重视部里的科研发

展,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积极申请省级、校级科研项目,

到 2020年,5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50——60篇,省级科研项目 4项、地

厅级项目 8项、校级项目 12 项,国家级 1-2项编写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

高质量教材 4部,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及教学研讨会,提高科研

能力。

1. 积极申请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

教师,在课程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对获得优秀科研成就

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嘉奖。

2. 鼓励教师编写专著和教材,发表科研论文。帮助教师联系出版单

位和发表刊物,对取得一定影响力的专著、教材和论文给予表彰。

3. 积极参加省内外教学科研会议,提高科研能力。择机牵头举办全

国范围相关课程或科研课题的研讨会。

4. 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以科研促进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

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 333 -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到 2020 年,师资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者不低于---70 %,高级职称

不低于--35%,专职教师人数达到 35名左右,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

结构更趋合理。

1. 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扩大教学科研队伍。有计划、

有步骤地选留、引进高学历的师资力量。

2. 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或参加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

习,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3. 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为教师争取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争

取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或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 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定期安排老教师进行公开教学、示范教

学活动,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带。

5. 鼓励本部教师参与我校各专业学院的教学工作,参加学术交流活

动,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不

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6. 采用观摩教学、教学竞赛、学生评课等形式,检查教师个人的教

学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

基础教学部将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

指导思想统领我部的各方面工作,在未来 5年中,勤奋努力,扎实进取,

为将我校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 334 -

西安外国语大学体育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和要求,开

展体育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力争使我

校拥有一项特色体育课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的

体育师资队伍。

二、发展思路

以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

身体育”为主线,以体育课堂教学、群体竞赛、运动队的训练和校园体育

文化为重点,实现运动场地设施达标要求,保障学生的健身需要。

三、建设任务

(一)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体育部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年龄结构

1. 每年进 2 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逐步解决教师严重缺编

的问题。

2. 搞好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度将派出 4-5 名青年教师参加相

关专业技能培训和国内短期业务进修等。

3. 完善教师考核计划和教师管理量化评分标准。

(二)体育教学改革。

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拓宽体育文化教育渠道,进一步推进

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实施,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全面促进大学

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1. 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体育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

了解体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内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代的

特点、学生的需求,培养人才的需要,从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

- 335 -

发展;注重创新精神;个人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

体育教育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体育教学改革规划,增开 3-5项新课。

2. 体育课要从传授技能,向体育与健康课转化,促进学生身心素质

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全方位的进行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的结构与组织形式的改革。在目前体育

选项课基础上,尝试体育俱乐部制,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选课的深度与

广度。

3.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群体工作,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参

加陕西省组织的大学生体育竞赛,争取取得好成绩;开展丰富多彩的大

学生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办好每年的春季运动会;做好每年的大学生体

质测试的工作及数据上报。

(三)科研工作

进一步开展以全面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主线的体育科研工作,以科

学研究促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发展。

1. 密切关注和不断总结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重视

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研究,力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 1-2项,校级科研

立项 5-8项。

2.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在每年的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及全

国外语院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争取大会发言 1-2篇,获奖交流 2-3

篇,积极参加国家级体育类学术会议。

3. 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基础研究优势,瞄准学科前沿,

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具有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的教师,

其发表论文数和主持课题数应超过学校要求。

4.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术方向端正、

眼光开阔、造诣深厚的学科带头人,以使我部教师发表论文总数量在 5-10

篇,在体育核心期刊或 cssci期刊上发表 2-4篇。

- 336 -

(四)协助职能部门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及建设工作,改善体

育教学条件。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的基本条件,目前我

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达标。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体育场馆的规划工

作,争取建成、建好符合我校实际的多种类、多功能体育教学场地,为学

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的环境。

1. 配合学校职能部门规划好文体馆的使用功能, 积极协调,做好 14

届全运会艺术体操的场馆的承办工作。

2. 配合学校建设第二体育场的工作,做好规划使用功能。

3. 配合学校将灯光球场地面重新铺设,为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课

外体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国际体育交流

1. 组织校男足赴俄罗斯参加国际足球邀请赛。

2. 选派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赴英足球研习班。

(六)结合体育部实际情况,完善规章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健立健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1. 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场馆维护、器材采购、使用等规章制度;充分

利用现有的资源,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2. 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做到政务公开,依规治部。完善教职工

代表大会制度;健全考核机制。

- 337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汉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孔子学院工作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中亚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孔子学院工

作处)、汉学院均独立运行,所以该阶段各单位主要工作分别陈述,具体

如下。

(一)中亚学院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扩

大与中亚各国开展教育航空领域合作与交流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陕西

省人民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第 154次)精神,积极服务陕西省加强与中

亚国家教育、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决策,学校决定成立中亚学

院【西外大发(2013)181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庄长兴副省长于 2014年

1月亲自为中亚学院揭牌。学院成立后,预期的奖学金项目却并没有随着

学院的成立而立即设立,这意味着学院必须从招收每一位留学生开始。学

院研判形势,克服种种困难,在没有项目资金和人员配备的情况下,主要

做了以下工作:

1.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完成了本科 5个专业、硕士 3

个专业课程设置,设计印制了中俄双语招生简章,完成了中亚学院网站建

设;

2.扩大招生宣传:积极开拓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

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与陕西省驻哈萨克斯坦办事处、哈萨克斯坦国际一

体化基金会签署合作关系,积极开拓中亚学院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展

开招生宣传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5年 9月,中亚学院自主招收

的首批 11名留学生入学;

3.发挥孔子学院交流平台的作用:学院积极利用我校在哈萨克斯坦

欧亚大学的孔子学院平台,通过中亚学院开展师生交流及 2+2本科、硕士

- 338 -

的合作交流,截止 2015年底,已经有 10名欧亚大学学生来我校交换留学,

我校也有 10名学生赴哈萨克斯坦交流学习;

4.开拓与中亚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积极开拓与中亚及外高

加索地区国家高等院校的合作,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

美尼亚等国的大学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5.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经过学校的努力,陕西省政府为中亚学院划

拨了 300万的专项经费,极大地支持了中亚学院的基础设施和招生工作,

2016年,中亚学院自主招生人数突破了 100人,在与汉学院合署办公后,

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6.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工作:在西安市政府的支持下,西安市社

科联在我校成立了“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重点从事中亚以及丝

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支持,中心工作已经全

面展开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论

坛”,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

(二)汉学院工作

汉学院主要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育,留学生本科、硕士学历教育以

及中国学生本科、硕士学历教育等培养工作。学院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

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同时是陕西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学会会长单

位。学院有专职教工 31人,其中专任教师 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 12人,

硕士学位的 9人;教授 1人,副教授 11人。外聘兼职教师 20人。

“十二五”期间学院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服务水平较落后的重重

困难,完成了以下工作:

1. 逐步实现教学规范化,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水平。学院从教材使

用、课程体系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

深入改革和建设。

2. 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留学生评价体系、留学生日常教

学管理制度、本科生毕业论文实践型改革实施方案、硕士生导师双选实施

- 339 -

方案、硕士生培养工作手册、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经费使用办法、班

主任制度、外聘教师聘用及培训指导等多项制度得以落地实行。

3. 开始招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办学层次进一步提

高。2010-2015年间,该专业硕士学位累计招生近 300人,其中已毕业近

200人。

4. 科研工作成果明显,取得突破性成果。2010-2015年间,汉学院

教师获批主持国家社科项目 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 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

项目 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2项;出版文学专著两部、留学生汉语教学

教材两部;发表论文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一倍;邀请十余位国内外

著名专家来校讲座。此外,成功承办学术会议一次。

5. 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十二五”期间,学院从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引进五名博士,同时逐步建立起一只较稳定

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师资力量得到明显提升。

6. 加大硬件投入,教学环境改善明显。在学校的支持下,汉学院教

学楼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并安装空调;教室安装触摸屏电子黑板,接入网

络,教学硬件水平步入陕西高校前列。

7. 大型活动组织日渐丰富和成熟。“汉语教学模拟大赛”、“留学

生朗诵比赛”、“留学生美食文化节”、“留学生汉语风采大赛”、“留

学生中秋到我家”、“留学生语言实践”等多项标志性活动定期举行,在

校内外形成良好影响。

(三)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办公室、孔子学院工作处

工作

随着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深入,国家汉办于 2012 年 9 月在我校

揭牌成立了“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办公室”,并于 2013年成

立了孔子学院工作处,专门负责我校承办的 3所孔子学院的管理工作。机

构成立后,理顺了我校各部门与孔子学院相关工作的关系、统一了与国家

汉办联系,以便我们协调孔子学院各项工作,包括教学、科研、文化活动

- 340 -

在内的国内支持、师资派遣、理事会议召开等。2012-2015年期间,基地

及孔院工作处共选派了 6位优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14名汉语教师及 122

名志愿者赴各地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推广活动;基地共组织

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 10次,累计近 2000人次参加;组织来华团

组活动 16 次,累计 350 人参与;召开孔子学院理事会 7 次;接收孔子学

院奖学金留学生 119人;积极向国家汉办申请,获批“拉美国家(含巴西)

国情文化研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印度国情文化研究”两个科研项

目,获得汉办拨付的首批经费 400余万。同时,基地及孔院工作处还积极

配合总部开展各项孔子学院活动,如全球孔子学院成立 10 周年系列庆祝

活动、在校内相关学院组织系列学术讲座、组织孔子学院宣传周和系列报

道等;协助我校海外孔子学院组织 6次大型活动;建立和完善了汉语国际

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及孔子学院工作处的网站,便于校内外师生浏览

和进一步了解孔子学院的工作。2014 年 4 月,我校第三所孔子学院在美

国普文农工大学正式揭牌。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2016年 6月,学校机构调整后,将中亚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

基地、孔子学院工作处)与汉学院合署,目的是整合我校留学生与汉语国

际推广资源,理顺关系,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在合署几个月后,学

院的留学生招生、服务、教学等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国际化工作有了

长足的进步,但是,学院还面临诸多问题,归纳如下:

1. 招生规模问题。按照学校“十三五”建设“双一流”大学目标的

要求,学校提出了国际留学生的人数要达到在校生 10%的目标,这就意味

着留学生人数必须达到 1600-1800,但目前我校的留学生人次只有 700左

右,且留学生中学历学生规模较小,招生整体压力非常大,而学校机构调

整中并没有设立招生机构所需的独立岗位,招生工作开展难度大。

2. 专业设置问题。目前,我校留学生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专业设

置单一,中亚学院专业设置刚起步,与各学院专业对接有待进一步磨合。

- 341 -

另外,我校留学生缺乏比较有竞争力的汉语国际教育双语项目和英语授课

的学历项目。

3. 教学质量问题。虽然我校是开展留学生教育较早的院校,但是由

于多年形成的教学惯式,留学生语言教育特色不鲜明、教学效果竞争力不

强,致使留学生流失比较严重。

4. 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问题。 我校留学生教育设在雁塔校区,

校区设施整体老化,多年来没有留学生公寓,今年划拨的留学生公寓,硬

件条件差,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基本要求;雁塔校区没有留学生食堂,就餐

环境特别差;教学管理落后,没有教务管理软件系统,管理主要是人工操

作,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5. 留学生管理问题。中亚学院与汉学院合署后,中亚学生人数增加,

由于生活、风俗等文化差异,一方面造成了他们与其他欧美日韩学生的冲

突风险增大,加大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了招收其他地区学生的难度,

但是在合署办公后,学院学生管理的人员无增反减,因此管理压力巨大。

6.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面临的问题。基地运行几年后,主要面

临以下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问题。国家汉办以项目的形式注资,希望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完成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承办国家汉办的相关培训

任务。我们先后申请 5-6次,希望学校利用汉办的投资配套学校的资金,

尽快完成基地培训场所的改造,但迄今为止,基地的活动场地问题仍然没

有解决,导致基地无法申请相关培训项目。(2)人员短缺问题。基地本来

就缺人,本次机构调整后,并没有专门为基地设岗,因此所有工作均为在

他岗的人员兼职,工作量巨大、业务难以开展。(3)项目运作问题。由于

国家汉办不属于科研机构,其发布的项目,虽然资金充足,但由于项目认

证问题,教师从事项目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导致汉办已批的项目无法按期

完成。

7. 孔子学院工作处面临的问题。孔子学院工作处主要协助国家汉办

管理我校承办的孔子学院并推荐选拔中方院长和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目前

- 342 -

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和教师的选派

问题。由于我校对待选派院长和教师的待遇不够优越,加之哈萨克斯坦地

区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差,截止目前,我校无法派出中方院长和教师,汉

办对此非常不满。

我们面临的形势:

(一)“一路一带”战略机遇。中国大力推动“一路一带”建设,中

亚学院是陕西省政府支持成立的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服务的高等教育机

构,我们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此机遇,提升我校的专业布局与发展,目前

陕西其他高校乃至全国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因此生源竞争比

较激烈。

(二)“双一流”大学建设机遇。国家颁布的《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

放若干意见》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对我国大学的国际化以及留学生教

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发展留学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三)西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具有独

特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非常发达的高等教育,

为开展留学生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文化氛围。

(四)我校的留学生教育优势。我校语言教学优势明显,提出的外语

+、+外语的特色教育模式,有利于开发更多对留学生有吸引力的专业或项

目。我校大力推进雁塔校区硬件建设,留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指日可待。

学院将充分利用相关机遇,解决遇到的困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

推动我校留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发展。

三、“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及任务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亚学院汉学院党总支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

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化校园文化

建设为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教育质量领先的品牌效应,提

高省级文明校园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教

- 343 -

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更好

地发展。学院党建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党的十八

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认真做好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学习《新党章》,

贯彻《新党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发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和发展

对象,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十三五”期间计划发展党员 50

名左右,同时对考察合格的预备党员按时办理转正手续。

3.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党组织议事规则,认真落实民主

生活会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按规定召开全体党

员大会、支部党员会议,组民主生活会议,上好党课。

4.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党务、院务公开工作。

5.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校园成果。进一步美化校

园环境及学院育人环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省级文明校园活动。

通过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汉语风采大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丰富

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

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6.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根

据自身特点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团队干部

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优秀团员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做好统战工作。

注重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加强与民主党派教师联系,适时组织党外教师

参加评议党员等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

作用。

中亚学院•汉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孔子学院工作处)工

作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十三五”期间发展思路及任务目标将分别说明。

- 344 -

(一)中亚学院·汉学院

中亚学院·汉学院以外国留学生语言生及学历生教育为核心,致力于

推进我校留学生规模增长及国际化水平提升。

1.发展思路与定位

中亚学院·汉学院将依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需求,充分发

挥我校人文社科的学科优势以及“一带一路”的科研和语言服务资源,利

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以及海外孔子学院各种资源,以汉学

院为教学基地,以“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研究基地,把中亚学

院·汉学院打造成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语言教学为辅,教学与

科研并重、教育特色鲜明的我国知名的留学生高等教育机构。

2.发展目标

中亚学院·汉学院将充分发挥我校在多语种资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区域经济、旅游管理以及外语教学方面等综合优势,

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交流、提供智力支持、营造学术文化氛围、

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通过加强与中亚各国教育交流合作,为丝绸之路经

济带建设服务。“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具体如下。

(1) 留学生规模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 2020 年,我校留学生要达到

1600-1800人次,据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制定详细规划,采取必要

措施,争取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20%,在“十三五”期间力争使学院留学

生人数占学校总量的 80%以上。在提高学历生比例的同时,提高学历生层

次,扩大专业覆盖范围。具体措施:1)充分挖掘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

学院奖学金、中亚学院奖学金等方面招生的潜力,以奖学金留学生带动自

费生发展,大力加强自费生招生力度,扩大自费生比例;2)完善学院网

络的建设,建设独立的留学生招生网,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

了解我校国际生培养以及办学国际化的特色。3)深入挖掘与我校建立合

作交流学校交换学生的潜力,扩大交换学生的规模。4)开发具有我校特

- 345 -

色的全英和双语授课本科和硕士项目,扩大招生范围。

(2) 师资队伍

根据学校整体规划,采取自己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至 2020

年,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结

构合理的高水平专职汉语教师队伍,同时,培育一支比较稳定的高水平兼

职教师队伍,在全校范围内建设一支全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教师队伍,满

足学院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根据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项目的需求,

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培训师资和专家库。

(3) 留学生管理

针对留学生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尽快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留学生管理软

件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留学生的招生、学籍、宿舍、奖学金、教务、保险、

签证等管理问题。2017年初启用系统,争取在 2017年底实现留学生管理

系统化;完成教育部留学生教育网络注册工作;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不

断提升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留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留学生

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大量有意义的活动,促进留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努力探索培养知华、爱华留学生的有效管理服

务体系。

(4)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在留学生现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完善中亚学院 5个本科专

业和 3个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增加本科和留学

生专业,争取获得留学生博士项目的突破;充分挖掘我校双语教学的优势,

整合全校乃至全国的全英和双语教学资源,开发留学生全英授课本科和硕

士项目;扩大中文授课专业及项目内容及类型;开发特色汉语教学项目,

提高语言生的教学水平。

(5)基础设施

继续完善汉学院教学楼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和办公条件,力争每

个教室装空调,实现每个教室教学多媒体化;协助学校完成四合院装修改

- 346 -

造,设计并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继续完善留学生 2号公寓

楼的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学校完成 4号留学生公寓楼的装修改造,完善宿

舍管理制度;协助学校完成雁塔校区 3号食堂的装修改造,改善留学生就

餐条件,力争使我校留学生的办学条件成为我省一流全国领先,从根本上

改善留学生教育的外围环境。

(二)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在未来的 5年中,要进一步提高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做好汉

语国际推广工作,建议学校依据国家汉办的要求,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

我校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我校的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工

作,把学校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中,在基地的基础

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方面予以重视。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前提下,

争取早日承担国家汉办的志愿者培训等项目,使基地的工作落到实处。计

划与我校科研处合作,分解国家汉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印度国情文化

研究”、“拉美国家(含巴西)国情文化研究”两个科研项目,以校级科研

项目的形式,向全校和全社会发布科研公告,采取灵活的形式,争取在

2017年底完成。依据学校全面规划,建设四合院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完

善基地办公及培训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组织承办国家汉办各类考

试、会议,争取承办各类培训项目。依托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

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开展与推广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会议活动,建

立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此方面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为弘扬中

国文化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三)孔子学院工作处

建立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校国际交流

与合作工作的重要工作平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着重办好我校现有的 3

所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承办每年暑期孔子学院夏令营活动。按国家汉办

计划选派优秀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等。提高外派教师的待遇,帮

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和家庭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孔子学院管理,扩大合

- 347 -

作范围,争取在我校优势语种,如英、法、德、日语种国家及地区开拓

1-2所新的孔子学院。

通过学生交流的形式解决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

的派出问题,遴选优秀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及汉语教师,与学校协商解决

外派教师待遇问题。加强与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交流,按

时召开理事会。保持与美国德州普文农工大学的良好合作关系,坚实孔子

学院的基础,扩大招生规模。

以孔子学院为桥梁和平台,积极拓展与孔子学院所在外方院校的交流

合作,建立教师、学生、教学科研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进一步加强孔子

学院工作的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以外派教

师活动、孔子学院新闻等信息和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

动。逐步在我校海外三所孔子学院开展巡演、巡讲、巡展活动,全面展现

我校风貌,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学院将充分利用“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平台,整合我校与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力量,组成地缘政治、国情、商贸、旅游、金融投

资、语言与语言服务等研究团队,努力把中亚学院·汉学院打造成国内知

名的留学生教育与“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两个中心”,国家汉办重

点支持的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服务的“两个平台”,为学校的国际化

和“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348 -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际学院)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一、基本情况

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际学院)现有“四个国字号品牌”、两个涉外

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外加考试管理中心和西外留学服务中心。四个国字号

品牌是“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 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预备

教育中心”、“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和“教育部出国留

学行前培训研究基地”。两个涉外语言文化项目分别是“歌德语言中心”、

“ 世宗学堂”。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

极适应“一路一带”战略对外语培训市场的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市场意

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打造优秀的培训

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办学原则

(一)办学定位

坚持立足西外,服务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根据国家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以及外语培训市场的发展形势,办好教育产业。适时调整培训项

目,服务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服务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服务国家“一

路一带”发展战略,让参训者的外语技能、商务能力、文化适应等方面的

能力达到理想水平。同时做好留学服务和考试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办学思路

1.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

量求发展。

2. 积极开发新项目,培养新的生源增长点;

3. 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重点,努力完善教学及管理体系,深化

- 349 -

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围绕教学大力开展学术研究,以教学带动

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4. 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高职称、

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以年轻教师、有关院系和周边高校教师为补充,建

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5.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

靠的保障。

四、发展目标

(一)办学类型

重点抓好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并努力扩大规

模。

1.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培训;

2. 单位委托培训;

3. 国际项目教育;

4. 特色考试培训和行前培训;

5. 歌德语言中心培训;

6. 世宗学堂培训。

(二)办学规模

稳定公派出国培训规模,大力发展企业委托培训项目,开发更多优质

国际合作项目。

1. 公派出国培训:每年稳定在 1200—1500人。

2. 企业委托培训:每年培训 300-500人次。

3. 国际项目教育:到 2020年达到 300人规模。

(三)教学工作

坚持“名师、名课、名教材”工程,从现在到 2020 年,逐步推出一

批名牌课程,同时推出 5—6 名教学名师;在教学成果孵化、培育、推广

的基础上,取得 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得 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 350 -

(四)科研工作

到 2020年,编写、修订再版教材 3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 2—3

项,承担地厅级项目 3—5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0篇。获校

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5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项。

(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到 2020 年,师资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

者不低于 80%,高级职称不低于 30%,专职教师、人事代理教师、外聘教

师之比达到 30∶30∶40。争取把培训部新进教师纳入学校年度进人计划,

新进教师 5—10人。

(六)留学服务中心工作。将留学服务中心办成社会信誉好,与出国

留学培训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的服务机构,力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七)考试管理中心工作。 紧紧围绕主考院校和教育部相关考试开

展考试工作,将考试管理中心建设成为与我校相关教育和培训内容密切相

关的考试管理和服务机构。

五、具体措施

(一)管理方面

1. 行政管理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广

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事业心。

(2)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

(3)完善全员竞聘上岗制度。

2. 学生管理

(1)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管理。

(2)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增强凝聚力。

(3)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激发学生

- 351 -

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班长会议,征求学生(学员)对我部各

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创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学

习氛围。

(二)招生工作

1. 拓宽宣传渠道,有效利用媒体、免费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

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新开发项目的宣传,积极占领招生市场。

2.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培育和推出新的培训项目。

(1)加强单位委托班的联络工作,扩大单位委培项目的规模。

(2)开拓并发展特色考试培训市场。

(3)做好国外合作项目的宣传工作。

(三)教学方面

1. 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以专职教师和人事代理教师为核心,

以外聘教师为补充,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加大专职教

师的培养力度,争取每年能派出2—3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积极为年轻

教师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质。

2.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成立教学评估小

组,每学期进行教学评估一次,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 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以协作、攻关为主要方式,研究重点考试

项目,在试题分析、教材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4. 加强教材开发与新教材的选用,完善教材体系,突出特色,增强

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5.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引进国内外最新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提

供保证。

6. 加快教育技术设备的更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 352 -

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夜大学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根据国务院《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

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基本框架,结合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际,为促进学

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全面协调,保障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期间改革与发展回顾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始于 1960年,起初是举办广播函授,1984年

成立夜大学开始学历教育,1995 年与成人教育学院合署,2001 年更名为

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目前共有正式在编教职工 23人,其中行政人员 9人,

教师 14人,教师中 2人出国学习,实际在岗 21人;学院外聘教师 60人,

外聘行政人员、辅导员、保安和后勤人员 9 人。继续教育学院 2015 年成

人考试和夜大学全部注册学生 480人。按照陕西省招办要求,我校高职学

院 2014年停止招生,2016年高职学院专科培养计划结束,目前高职学院

2013 级在校学生 362 名,学院合计在校学生 842 人。2009--2015 年学院

国培计划和陕西省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学员 5000人左右。

学院办学层次有高职专科、成人本科、专升本和夜大学专科、本科及

第二学历本科等多层次。形成了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教育为重

点,以业余办学为主,国培、省培短期培训项目相结合的办学体系。

学院师资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力,以专职教师为骨干,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稳步提高。在现有 15名专职教师中,有 13人已获得硕士学位,三名

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已经拥有成为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学团

队。2010 年至今,已有 500 名学生获取文学学士学位,80 多名学生考取

了硕士研究生;2012 年学院选派的本科组和专科组学员代表学院参加了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全国成人教育英语

- 353 -

演讲比赛,取得了本、专科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5 英语专业学生代

表学院参加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成

人教育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2 年日语学生代表

学院参加陕西省日语演讲比赛获得第 1名,并获得免费赴日本学习考察奖

学金。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教职工主持省级科学研究项目 3项,主

持院级科学研究项目 6 项,发表论文 80 多篇,编写参考 3 部,制作课件

10 套,编写教材 3 部、课外辅导书 3 套;参与编写党课教材 1 部,参与

编写校史 1部。毕业论文撰写方案、题库建设日趋成熟,考题质量日益稳

定,考试制度日益完善,考风、考纪日趋良好。

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现有教室 60间,其中多媒体教室 13间;微

机室供学生使用的电脑 120多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十二五

期间,学院获批成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2011 年我院在中国成

人教育协会成人外语教育专业委员会 20 周年庆典上荣获优秀理事单位称

号,2015 年继续教育学院获得陕西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我院杨萌老师和国培特邀专家张广友老师分别获得 2015 年陕

西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日趋活跃,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学生党建工作

不断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健康、活泼、向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

华的舞台。

二、“十三五”规划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继续教育国际化为继续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已发

展成为按照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宽门类、多样化大众教育。形成了政府、

高校和企业、公司和行业协会等办学主体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系。高等院

校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生力军的地位。

- 354 -

(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新战略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历史机遇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将继续教

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

大众化进程加快和毛入学率的逐年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并

行的、特殊的二元结构出现了变化的趋势,高校继续教育将逐渐改变以学

历教育为主的局面,继续教育将从高等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继续教育面

临着新的机遇与挑。

(三)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劲需求

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

大战略决策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泛时空与强劲需求。地方外语类大

学理应在继续教育领域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所需

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努力与贡献,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偏差,普通

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相对割裂,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办学格局。

其次,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体,我们的外语教育类学科一枝独秀,会

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弱势发展。这种办学结构已不适

应整个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

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基本是依托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

业来设置的,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太适应,与行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转型相对脱节。

第四,非学历教育培训无论是办学的层次、水平、类型,还是规模、

质量、效益及社会影响力等,与省、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性调整所

引发的巨大人才培训市场需求相距甚远,继续教育项目的管理、运作和服

务水平低下。

第五,继续教育各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为主,以教室为中心、

- 355 -

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继续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第六,继续教育授课教师大多数缺乏继续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太适

应主要针对在职从业人员的教学方式,继续教育研发队伍及管理队伍素

质、结构欠佳,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制约了继续教育

向规范化、系统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培养国家和地方需要的合格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语人

才。尊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办学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

构,提升质量和内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西安外国语大学“立足西安,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的方向,“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兼顾短期培训”

的原则,注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

型人才的培养。

(一)规划目标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努力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6 年

顺利完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系列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停止招生办

学。

成人教育要积极争取教育厅政策支持,稳定现有规模,调整结构,合

理布局,使之既符合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思路,又具灵活性、多样性。以

成人本科教育为主体,专升本为重点兼顾专科教育,构建外语特色突出,

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并存,脱产、夜大业余学习形式互补的成人高等

学历教育体系。学生规模保持在 500人左右。

积极发挥我院做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力争“国家计

划”和“省培计划”每年 500人左右的规模;全力以赴,为国家、西部地

- 356 -

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研究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争取陕西省教育厅的政策支持,积

极承担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委托培养,根据委托方的需求,保质、保量完

政府、企事业单位成订单培训。

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办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

定位、学科、师资和实力,紧贴陕西省经济发展格局,从继续教育办学理

念、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质量保障等方面统筹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合格人才。

树立符合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全面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观、教育观、质

量观,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和迫切性,确立以“准确定位,打造品牌,特色办学,内涵建设,外延拓

展,优质服务”的继续教育办学理念。

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赢市场,以改革创一流,以创新促发展的

办学思路,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高职英语、日语、法语、

英语教育专业。完善成人教育英语、日语、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依托我校

资源优势逐渐向教育学、管理学科领域渗透,实现外语特色突出,若干学

科并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科建设框架。

第一、巩固英语专科学历教育,重视新开的法、日语等非通用语种,

严格按照上述诸语种学科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科的良性发展,课程设置合

理,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既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积淀,又积极探索学

生语言的驾驭和应用能力的提炼,严格监控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有

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把英语专业办成我院高职和成人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和

名牌专业。

第二、做好新增专业的调研和申报工作。做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

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学校学科的发展和转变,我们亦应调整

思路,配合大校的宏观战略,积极申报以下新曾专业:

- 357 -

1. 对外汉语本科和对外汉语专升本(文学类)

2. 教育学本科和教育学专升本(教育学类)

3. 教育学硕士(教育学类)

4. 国际贸易(管理类)

第三、创作条件,开展会计学、营销学、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等专业

的可行性调研,等条件成熟时积极申报。

第四、积极研究国家西部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发挥我院外语专业和教

师培训优势,不断扩大培训规模,争取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和陕西省

国培计划执行办公室和陕西省省培计划执行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为西部和

陕西省中小学培养更多合格的外语师资。

(二)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爱岗敬业的教职工队伍,进一步

精简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充分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力”的建设思路,建设一支

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发挥他

们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保障教学过程的严密规

范。

(2)实施课程带头人和课型负责人制度,为专兼职教师起到表率作

用。课程带头人和课型负责人需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精心进行教学

设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兼职教师业务指导,经验交流。每年至

少进行两次观摩教学。鼓励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

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3)创建精品课程,培养名牌教师。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有

关规定范本,严格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业

- 358 -

务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备课充分,教学手段先进,方法灵活多样,教学

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十三五”期间,培养 1—2名校级教学名师。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坚持“以文与会”的

原则,与会教师返校后须向全体教师作专题汇报。

(5)积极参与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出国留学进修项目,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2. 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坚持“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力”的建设思路。

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组织领导兼职管理人员做好教学管

理,行政管理和教学服务工作。

(1)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更新管理理念,热心教学服务,提

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模式,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2) 强化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创

新,为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

(3)加强管理研究。鼓励管理人员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科学

把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

有关的政策法规。

(4)根据需要,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人事代理干部队伍。在实践中

培养好兼职管理干部队伍,形成一支富有朝气、综合素质高、业务功底过

硬的管理干部队伍。

(三)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设置,优选国内适合高职和成人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在条

件成熟时引进国外的专业教材。编写与完善《高级英语精度教程》、《高级

英语写作教程》、《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英语口译教程》等。

(四)科学研究

立足本职工作,大力开展高职与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高职与

- 359 -

继续教育规律,使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招生、教学、管理、服务

等领域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研究解决招生宣传,扩大影响,撰写招生策略方面的研究论文 3

篇。

2.研究解决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学生思想状况、学生素质培养、

就业等问题,撰写论文 5篇。

3.研究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积极探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等,发表论文 30篇。

4.研究解决教务管理、考务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论文 5篇。

5.研究解决教学设施建设、声像资料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

问题,发表论文 3篇。

6.承担校级科研项 3项以上。

7.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2项。

8.出版专著 1部。

9.出版教材 3部。

10.争取创建精品课程 1门。

(五)教学设施建设

1.完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教学功能。

2.闭路电视覆盖全部教室。

3.建设网络学习室。

4.建设图书阅览室。

5.加强声像资料建设,为学生课内外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依托大校,积极寻求高职与继续教育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畅通高职与

成人学生的留学深造渠道。

积极开展对外联系,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学院、国际友人、

在国外学习的教师等途径,寻求与国外大学合作与交流的对象,拓展学生

- 360 -

继续深造的途径。

(七)党的建设

1. 充分发挥分党委的监督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带领全体

党员和群众为实现本院“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2. 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开展“三严三实”活动

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

使本单位形成团结奋进、锐意创新、充满生机、富有朝气的团队精神。

3. 指导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

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校党委和学校的重大事项上,集中在本单位的教学

工作中,集中在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上。关心教职工和学生在工作学习上的

困难,问寒问暖,及时送爱心。

4. 坚持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通过制度与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充

分调动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腐倡廉。

处、科级干部带头垂范,廉洁自律。

5. 做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有自身特点的活动,增强党员的

先锋模范意识,为本院工作积极奉献,多做贡献。

6. 积极和完善分党委会议和党支部会议,形成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

务求实效,力戒浮躁。

7. 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指定专人培养,落实到位。将符合

条件的教职工和学生及时吸入党内,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党员

质量。

8.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教育。

(2) 以爱国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 361 -

(3)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完成此项工作

的思路和途径是: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思政队伍和学工队伍的工作水平,培养 1名专职心理咨

询师。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加强班级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宿舍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管理与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团工委在学生管理与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针对高职、成教学生特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经常性的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1. 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规范管理,形成职责分明,

协调统一,效高质优的继续教育办学结构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务

处、后勤服务集团、保卫处、计财处等联动的协调运行机制,形成科学化、

制度化、网络化、高效化的管理体系,保证继续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

2. 调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规范专业建设。依托陕西省

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改造传统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发展优势

特色专业,开发前瞻性的、市场化、特色化的优势学科专业。突出外语师

资培训、外语外贸翻译、商务英语、行业培训及人文艺术类的专业建设。

3.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基本理论以

够用、适度为标准,重点突出实践技能类课程的设置,培养适合社会需求

- 362 -

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遵循继续教育对象社会职业属性、学习时间上

的业余性、知识上要求实用性等特点,推进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完善

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4.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发具有市场适用

性和竞争力的培训项目,开展针对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的继

续教育培训,实施“一院一品”战略,逐步打造西外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培

训品牌。加强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其它办学机构的合作,开拓培

训市场,扩大影响力。

5. 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远程继续教育,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更

新传统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努力构

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相结合的网络化教育平台,以满

足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我校继续教育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6. 建设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业务精良、结构优异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为提高继续教育办学和管理的整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7. 完善继续教育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四个平台”:

一是建立继续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按照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

体要求和进程安排,着手建设西外继续教育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打造继

续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二是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绩效评价

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承担继续教育任务。

三是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平台。全面督查继续教育办学工作。完善继

续教育教学监控与评价机制。

四是建立后勤服务保障平台。加大继续教育办学所必须的教学用房、

教室、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基地、学生宿舍等教学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的

建设与投入。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 363 -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的 2016年到 2018年,高职部在现有的二个年级学生

全部毕业离校后,停止办学。

高职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

发展规划,根据高职部的具体情况,保证办学质量,同时按照《劳动合同

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做好合同制职工的去留工作;积极完善做好预案,

妥善应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完成高职部的各项工作。

二、办学理念

继续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并掌握外语技能和专业

知识的合格劳动者。

三、教学和科研目标

1.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坚持以质量为本的思想,采取一切有效

措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2. 坚持现有的学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外语学习达到“听得懂、说得

出、学得会、用得上”的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

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继续加强教学中的“实训”环节,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实现教学为就业服务。

3. 保证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开展教研活动,加

强教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四、学生教育管理目标

“十三五”期间,高职部将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系统

的教育培养,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标。

- 364 -

1.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从课堂学习到衣食

住行,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培

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2. 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不断教育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摒弃自卑,重拾信心,建立

理想和信念。

4. 继续加强法制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用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

的行为,高度重视学生人身安全,教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尊、自爱。

5. 继续发挥团工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学生培养教育中的积极作

用,在学生中开展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高职部

学生的特点,在活动载体上寻求开拓和创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五、主要措施

完成高职部“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需要高职部两位党政负责同志

和其他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1.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做好高职党政管理机构建设;

2. 进一步加强高职部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高职部制定的“三爱”三十条;

3. 充实教职工队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

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确保教学质量。

4. 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在抓好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5. 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同时,合理制定高职部 2016 年至

2018 年缩编减员工作计划,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确保高职部顺

利撤编。

- 365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主要负责编辑和出版学校主办的《外语教

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两本学术期刊。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关

心和支持下,编辑部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讲话精神,贯彻和落实“三严三实”作风要求,紧紧围绕办刊宗旨,坚持

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创先争优,积极进取,不

断增强办刊活力,积极扩大两本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经过“十二

五”规划期间的不断努力,两本期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外有较大影

响的学术期刊。 2016年是我校进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

报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十三五”规划的整体要求,

根据两本期刊发展的态势,结合我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在广泛征求编辑部

全体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学报编辑部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外语教学》的发行量一直稳定在每期 4000册以上,位居全

国高校学报发行量的前茅;《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发行量也一直稳定在

每期 2000 册以上;两本杂志的网上点击率也逐年攀升,社会影响力和知

名度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外语教学》继续成功入选南京大学“中

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2014—2015)、北京大学《中文

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 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2014 版)、

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 12月,《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报》首次进入 CSSCI 扩展版(外语类期刊扩展版全国仅 4 家),实现了

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

在2014年5月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优活动中,《外语教学》

荣获“陕西省高校精品社科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荣获“陕西省

- 366 -

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报编辑部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编辑部”,

《外语教学》的“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的“汉

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荣获“陕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4年 10

月,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中,《外语教学》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

科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西安外国

语大学学报》“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栏目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

栏目。2014年 11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中

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

大学学报》同时入选核心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首次入选由国内

权威评价机构评选出的核心期刊方阵,这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继

2013 年底首次入选南京大学 CSSCI 来源期刊扩展版后又一次历史性的突

破与跨越。2014 年 12 月《外语教学》首次荣获 “2014 中国国际影响力

优秀学术期刊”。

另外,2014 年 6 月,学报编辑部党支部被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

组织”;2014年 7月,我校成功当选为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单

位,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和平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副理事长;2015 年 9

月,学报编辑部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认

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进一步提高两本学术期刊的质量,推动我校的

两个省级科研中心、博士后科研站建设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

的发展。

- 367 -

(二)期刊发展目标

1. 两本期刊总体发展目标

学报编辑部“十三五”规划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提质量,创品牌,

保核心,稳排名。

2.《外语教学》发展目标

确保《外语教学》继续入选国内五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

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武汉大学“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

期刊概览》;着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努力提高《外语教学》在全文转

载、摘转、索引、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在保持既得荣誉和巩

固现有排名的基础上,力争在各项排名上有所突破;在稳定每期发行量

4000 册左右的同时,继续提高《外语教学》的网上点击率和下载率,进

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把《外语教学》办成全国高校精品学术

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3.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发展目标

努力使《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在全文转载、摘转、索引、引用、影

响因子等各项指标上有较大幅度提高,着力提高刊物的网上点击率和下载

率,扩大《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社会对本

刊的评价效果。计划用 5年左右的时间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建设成

为适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办学特色的、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稳固

CSSCI核心期刊扩展版的地位,为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做扎实的准备工作。

(三)具体举措

1. 着力提高刊物质量

学术质量始终是刊物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提高学术质量任何时候都是

编辑部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期间,编辑部要积极追踪学术前沿,

- 368 -

紧紧聚焦学术热点,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狠抓两本期刊的学术

质量,优化稿源,加大约稿、组稿力度;加大所刊发文章中的国家级、省

部级基金项目文章的刊发比例。重点开设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栏目,集中做

好几个具有学术增长点的栏目,大力发展特色栏目,并紧密结合学科发展

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栏目的调整,使栏目恒定性与时变性相结

合、常设栏目与特色栏目相结合,继续坚持栏目主持人由名家担任的做法,

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有自己学报个性的栏目设置之路。拟在《外语

教学》上开设“认知语言学”、“事件语义学”、“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

“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 “英汉比

较研究”、 “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语习得的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

“媒体话语的语用学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的语言新探”、胡开宝教授

主持的“语料库翻译学”等专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上继续开设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语言哲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栏,

计划开设“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传播”、 “区域国别研究”、“博士论坛”等

新栏目,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化办刊道路,以“特

色栏目”为抓手,为我刊最终进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夯实基础。

在精益求精、继续减小审编校的差错率方面下足功夫。坚持执行“作

者一校、责任编辑二校、编辑之间交叉三校、执行编辑四校、主编通读”

的“四校一读”制,并参照将差错率降低至万分之一以下的名刊标准,进

一步提高期刊编辑的质量和精品意识。

2. 设立两本学术期刊的编委会

根据调查,国外学术期刊均设有编委会;在国内,目前高校学术期刊

大都设有编委会。学术期刊编委会在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学报对外影响和

知名度、为学报提供优质稿源、为学报发掘、培养、推荐人才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要办好学报, 打造精品, 创立品牌, 仅靠编辑

部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和

能量, 使专家、学者、编辑人员等形成合力, 营造一个专家、学者能够集

- 369 -

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共同办好学报而努力的氛围。只有这样, 学报才能

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此,《外语教

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设立编委会已成为学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3. 积极配合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十三五”期间,学报编辑部要主动支持学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研究中心和欧美文学中心和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加大

校内稿件的刊发比例,及时快捷地为上述基地的专家、学者提供信息和文

献方面的支持。在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学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术平台作用,有计划地扶持和培养学校的青年教师

和学术骨干。

4. 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和沟通,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编辑部要加强与新闻传播广电总局、省新闻出版广

电局、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各家期刊评价中心

以及名刊大刊的交流与沟通,为办好刊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积极申

办各种学术会议,争取在我校举办一次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年会,举

办一次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年会,争取主办一次全国性的语言学研讨

会。学术编辑要经常性地到省内外的大刊、名刊编辑部走访、取经,获取

最新资讯和办刊经验,把兄弟刊物的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融会贯通到我们

的办刊实践当中。同时,通过学术交流和研讨,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扩

大两本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在办会交流过程当中发掘学术新星,培育学术

新人,获取优质稿源。

5. 搞好编辑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编辑部拟引进 1-2名从事外国文学和外语教育研究

的博士生;向人事处申请追加一个人事代理岗位。编辑部每一个学年至少

举行一次外语专业研究现状报告会,目的是让每位编辑能及时跟踪学术前

沿,把握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根据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定期召开编辑

工作学术研讨会,以使编辑能随时交流工作经验;编辑部在经费和条件允

- 370 -

许的情况下要组织编辑人员不定期地外出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会议及业

务培训,开阔编辑的视野,增长大家的见识。加强对编辑学、出版学和传

播学的研究,深化编辑对所学专业的研究,使编辑成为既精通编辑和出版

业务,又在自己所学领域有所专长的学者化编辑。编辑部在“十三五”期

间要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编辑业务精、研究水平高、职称、学历和年龄

结构相对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编辑队伍。

6. 建立专家与作者数据库

要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部应拓宽渠道,力争建设一支学术水平

高、多层次、学科全又相对稳定的稿源队伍;利用网上采编系统建立两本

学术期刊的作者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以利于加强与作者和专家的交流与

沟通。在办刊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著作权法》向作者支付适当的稿

酬,尤其是对专家、名人、学者要优稿优酬,加大期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 坚持编教研相结合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重要的学术科研部门和示范窗口,编辑素质和科研

水平与学报质量是密切相关的,除了办好两本学术期刊外,每位编辑还要

根据自己的所学力争多出科研成果。编辑部重视并支持大家搞好科研,鼓

励大家出版和发表学术论著,申报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在编辑学者化道

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十三五”期间,编辑部力争申报国家级项目 1项、

省部级项目 2项、省教育厅项目 2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 3项;出版专著、

译著 3部;在 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种论文 20篇以上。

编辑倡导学术编辑坚持走“编教研”结合、“编教研”相促的道路,

在出色完成编辑任务之余,鼓励编辑人员承担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

任务,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撰写,参与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等等,为

学校人才培养尽绵薄之力。

8. 修订和完善编辑部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学报编辑工作

条例”、“学报编辑人员目标与量化考核”、“编辑部主任岗位职责”、“主编、

- 371 -

副主编岗位职责”、“执行(责任)编辑岗位职责”、“栏目主持人制度”、

“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组稿、约稿制度”、“优稿优酬、优先发表”制度、

“定期审读制度”、“编前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为办好两本学术

期刊提供制度保障。

9. 改善办刊和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与学校教学、科研部门的沟通;加强与主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

的沟通和协调,为办好两本学术期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善编辑部的

办公条件(购置扫描仪、复印机、投影仪、来电显示可电话、碎纸机等办

公设施),提升数字化办公软硬件设施;确保网上采编系统顺畅运行,切

实提高办刊效率;进一步完善编辑部网页及图书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 372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自身及其合作

企业的产业资源、品牌优势和专业团队,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兄弟院校,

致力于以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两大主要职能,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全方位

语言服务体系,为国家文化与语言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促进高新技术

引进、国际交流、国际贸易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生命科学、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参与行业实践、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以

及创业孵化。另外,中心依托校内外学术与行业资源,承担学生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专业培训等任务,加速教学部门教研改革节奏,提升人才培养

水平。

未来五年将是中心承前启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心将立足于国

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及发展方向,全面推进

学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应用型、复合

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将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为进一步做好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工作,将中心早

日建设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定位

中心将按照“陕西特色、国家急需、世界先进”的要求,力争建设成

为特色鲜明、管理科学、成绩突出的一流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将依托“一

个平台、六个中心”架构,打造服务国家语言战略的高端智库,建成推动

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实践转化平台。在翻

译研究、语言产业、语言技术、语言战略、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等领域,

联合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研究,培养、汇聚一批国内外一流

人才与团队;推出一批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

果;输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373 -

二、具体目标

1. 完善制度建设,明确中心职能。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教科〔2012〕6 号)和《关于印发<2011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技[2014]2 号)文件精神,以及陕西省政府《陕

西省“一带一路”建设 2016 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西

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

和管理。加强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建设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协同创新中心章程》、《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管

理委员会)章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协同创新中心科研

组织与协同研究管理办法》、《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协同创

新中心人事聘任、评价、考核管理办法》、《协同创新中心经费保障与管理

办法》、《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交

流管理办法》等。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围绕重大协同创新

任务的凝练、落实和完成,不断创新机制,汇聚队伍、整合资源、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以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收入

分配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以人才培

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

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化

水平的提高。

2. 汇聚高端人才,推动项目转化。

为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科研水平,中心拟引进一批语言规划、语言战

略、语言经济学研究人员、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人员及知识产权与法学研究

人员,致力于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理论研究、语言国情的对策性研究和

国际语言战略的方向性研究,并以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体现研究成果,争

取在“十三五”期间获批相关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项,发表高质量

学术论文 5篇。鼓励中心研究人员通过科研课题研究语言与文化贸易政策

- 374 -

及语言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把握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政府有关部

门制定和落实国家语言战略提供相关依据,为政府机构提供“中国文化走

出去”战略的政策咨询,为企业提供语言服务解决方案。推进我校与中译

语通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如文思集团相

关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加速孵化一批高起点、重应用的语言服务产业横

向课题项目,争取每年获得 3至 5项横向课题项目立项,为我校教师及科

研人员了解融入语言服务产业创造环境。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人员的引进提

高我校在翻译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通过与技术导向型公司合作,自

主开发出跨学院翻译协作平台 1个,提高翻译工作协同效率。

4. 推动文化传播,培养应用人才。

通过科研立项形式资助学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国情研究,重点资助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经济、旅游、

宗教、政治、历史、法律、教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介绍类工作旅游生活

指南,以增进我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了解,扩展多边文化交流方式,

增强我校在丝路沿线各国文教领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此外,中心将立足

于文化与学术层面,依托中华文化外译项目,资助国内已出版的优秀文化

成果及陕西本土优秀作家作品等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进

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从而增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对当代中国价值观

及陕西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推动中华文化特别是陕西文化成果及学术成果

在海外传播,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竞争力及国际

影响力。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心拟立项资助陕西文化传播与中华文

化外译项目 20项、丝路沿线国家国情研究与咨询项目 10项、丝路沿线国

家语言交流促进项目 10项,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中心将通过对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深入研究,积极引入与当

前学科发展适应的学生实践实习实训资源,开展校企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跨部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及线上线下课程培训项目,力争引入各类专业实

习实训项目 3至 5个,为我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逾百个,做到每自然

- 375 -

年均有新项目引入;每年探索、开设跨专业跨校课程 1至 3门,课程涵盖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地化翻译、电话口译、社区口译等应用型课程,以培

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协同单位人员进修及人才发展需求,

并依托协同单位资源,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积极响应国家“万

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

5. 推行公司运作,实施产业经营。

基于近年来多项(政)校企合作项目的合作经验和需求,特别是陕西

省语言服务平台项目后续呼叫中心的建设及运营需要,以及对长期参与服

务社会的教师的调研,中心拟成立专项语言服务产业公司,依托我校强大

的国内外师资团队、学生资源,及在语言教育及科研领域的良好声誉,利

用计算机辅助翻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主动营销并提供口笔译、语言工

程、语言资产管理、本地化、翻译认证培训与咨询、翻译技术服务与咨询、

会展志愿服务等语言服务。公司拟挂靠协同创新中心,并由中心参与直接

管理与运营。

依托拟注册公司及中心各类技术平台,建立校内项目承接与外包平

台,专业负责项目营销、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力争每自然年项目文字处

理量达到 500 至 1000 万字,力争通过陕西省多语呼叫中心每年为各类人

员提供多语电话口译 10000至 20000分钟,为教师专注于项目处理与项目

指导创造条件,为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并接受项目指导创造机会,真正实现

产学研有机结合。

6. 突出中心特色,打造优势领域。

中心将根据陕西省 2016 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要求,努力与丝路沿线

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

台,建成以培养外语类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践基地。

主要工作包括开展丝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及合作机制研究、建设知识产权

领域大数据;以知识产权领域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为特色,建立完整的知

识产权翻译教学和培训体系,培养知识产权语言类、实物类、复合型人才,

- 376 -

满足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和企业对实务工作者的需求,填补国内高校知识产

权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承接知识产权领域相关项目。预计每年承接

该领域横、纵向课题 1至 3项。

中心将继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发挥协同创新职能,辅助应用人才

培养,助力学校内涵建设,融入语言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通过

整合优质语种资源,提升涉外创新能力,发挥联动示范效应,构建信息共

享、对话与创新的新平台!

- 377 -

- 378 -

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满足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需要,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根据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三个五

年发展规划》以及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高校图书馆发展

趋势以及本馆建设、管理、服务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特制定图书馆第十

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馆同

志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大力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思思政治建设、党的建

设,为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奠定了必要基础。

(一)文献资源建设步入快车道

随着学校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学校逐步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预算经

费投入力度,2011—2015 年先后预算投入资金 180 万元、300 万元、500

万元、600 万元、700 万元建设经费,在执行预算的基础上,每年实际投

入建设经费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仅 2015 年实际完成 3,300 万元文献资源

建设任务,五年间实际投入资金近 5,000万元,文献资源结构得到了根本

性改善。新增纸质图书 15 余万册,纸质报刊 95 种,外文原版数据库 20

个,馆藏纸质资源中图书达 79 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共 1,527 种(中

文报纸 53 种、期刊 1,244 种、外文报纸 6 种、期刊 224 种),数据库 42

个,镜像电子图书 5.3万余册,在线电子图书量达 510万种、在线电子资

源总量达 85,642GB。

为了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凸显文献资源建设的专业性,制定

实施了“学科联系人制度”,开设了“西外图书采访群”QQ平台(参与者

109 人),随时将我校图书中标公司或国内外出版社提供的文献资源信息

通过平台推送给各学院(部)学科联系人,以供各专业教师勾选,每年组

- 379 -

织专业教师读者赴馆配会场采购图书 3-4次。

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规模基本稳定,文献资源需求信息征集途径畅

通,文献资源建设程序不断规范,初步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重点的多

学科、多专业文献资源共存、纸电资源相互补充、覆盖学校所有本硕博专

业的文献保障体系。

(二)服务工作凸显特色

为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创建了“西外图书馆教师交流群”(读者 185

人)、“西外图书馆学生交流群”(读者 659人),随时在线回答读者就文献

资源建设、服务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收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建议,

及时解决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每学期召开 1次以学生为主

体的“馆长见面会”,加强沟通,同时及时向学生读者介绍图书馆发展近

况,以增进相互理解,基本建成和谐馆读关系。

(三)制度建设基础形成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图书馆从各部室职责、岗位职责、业务工

作细则与准则、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工会工作制度等 6

个方面,初步完成了 66 项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为进一步实施“依规建

设”、“依规管理”、“依规服务”奠定了制度建设基础。

(四)人才队伍结构逐渐改善

尽管因历史原因,图书馆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但“十二五”期间

通过校内调入、人时代理、外聘人员等方式,逐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截

止 2015 年底,图书馆在岗人员 64 人(正式在编 47 人、人事代理 7 人、

外聘 10人),其中博士 1人(校内调入)、硕士 19人(校内调入 4人、自

培 3人、人事代理 7人、外聘 5人)、学士 6人、无学位 38人;技术人员

高级职称 11人、中级职称 22人、初级职称 12人,工勤岗 10人,无职称

9人;馆员中语言类专业 25人(英语专业 15人、汉语语言文学 4人、日

语专业 3人、俄语 2人、朝鲜语专业 1人,其它略)、图情学专业 11人(其

中 4人 50岁以下),无计算机专业人才。

- 380 -

(五)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图书馆党总支成立后,全面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意识,为

图书馆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馆党总支认真

落实校党委政治理论学习要求,组织党员和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班子

成员全员全程参加学校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

教育,扎实推进全体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的党员意识、

党性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得到了增强。同时,党总支对

分会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加强,分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得到了进一

步提升。

(六)思想建设持续推进

理想、信念、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为了与时俱进地做好

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扎实、深入的思想建设

工作,每年召开 6次群众理论学习大会,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解读十八届

三种、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组织全体馆员观

看《百年潮 中国梦》、《大国重器》等电视政论片,利用“图书馆工作群”

QQ平台推送时事政治学习资料 10余万字,思想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和持续

推进,为今后推进图书馆内涵式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七)工会工作成绩显著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严格按照民主程序改选了图书馆分会,结束了长

达 9年从未召开二级职工大会的不正常状态。在党总支的坚强领导和有力

支持下,分会定期开展丰富多彩、馆员喜爱的群众性竞赛和业务劳动竞赛

等活动,制定了 8项分会工作制度,分会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分会主持召

开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馆务公开得到落实,

顺利通过校工会“职工小家”达标验收,荣获“雷锋式团队”荣誉称号。

- 381 -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虽然图书馆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面对国内

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我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新形

势,一些因素依然制约着图书馆的内涵式发展。

(一)主要问题与困难

1. 图书馆建设理念亟待更新

无论是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还是对如硬件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基本

布局,图书馆对与时俱进的服务功能认识不足,传统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对图书馆的功能认知及其理念亟待更新。

2. 管理及服务模式有待改进

部室组成结构体现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核心与重点不够,文献资

源建设现代化程度不高,服务模式比较传统单一,内部管理模式规范性、

科学性不强,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和津贴分配制度,真正落实“多

劳多得”分配原则。

3.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现有专业馆员队伍难以满足图书馆学科服务、科研支撑服务、人才培

养发展对文献资源的要求,亟待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图情科研团队领军

人物,高层次、高水平管理和服务人才有待引进或培养,深层次学科服务

人才队伍有待建设。

4. 环境建设速度有待加快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既没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没

有缺乏体现馆藏特色、学校特色的文化性标识,外国语大学特色鲜明的系

列文化讲座没有形成,没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展示空间,人性化、网络化、

信息化的服务环境以及舒心、便捷的借阅环境亟待建成。

(二)面临的形势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新要求

教育部于 2015 年 12 月 31 日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指

- 382 -

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

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文献信息保障、文献信息服务、参与学

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

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明确了我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图

书馆创新发展、丰富功能、提升服务、参与建设、突出特色、扩大影响提

供了难得的机遇。

2. 学校发展愿景和目标的新要求

针对“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

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

得益彰,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

大学”的学校“十三五”发展愿景以及“五年目标”,为图书馆的文献资

源建设、保障、服务等方面明确了建设与发展方向,提出了更新理念、调

整机构、加强管理、创新发展等具体要求。

3. 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高校图书馆以开放知识与信息心中心为目标,以满足读者的信息

和知识需求为图书馆核心服务功能,以适应新型媒体带来的读者对各类文

献资源使用方式、途径的新变化、新需求。省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建设

理念与实践、开放模式与程度、服务功能与方式、管理体制与措施等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参照目标和成功经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开展内涵式

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将积极适应高等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和

新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以专业化、学科化、数字

化、人性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进一步明确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

思路和战略目标。

- 383 -

(一)指导思想

围绕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坚持服务为本,加强科学的文献

资源建设,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改善馆员构成结构,抓紧环境建设,着力

提高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保

障作用,不断提升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各方面的影响力,为新的建

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建设定位

以语言文学为主体,以外文原版为特色,以纸电平衡为基准,以传统

专业为基础,以新建专业为重点,以覆盖全专业为目标,以服务学校为根

本,以面向社会为远景,开展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

(三)服务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传统服务模式,拓展信息服务领域,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做好信息共享服务,开展嵌入教

学及科研的学科化服务,推进软硬环境建设,丰富体验模式,提升体验感

受。

(四)发展思路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馆风建设为抓手,以

人才队伍建设为契机,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

以拓展服务空间为方向,以科学规范管理为目标,深化建设、服务、管理

改革,加强内涵式建设与发展。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愿景

“十三五”期间,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以管理

与服务创新为中心,以馆舍改造为契机,调整图书馆功能布局,完善安防

系统,解决内外不分、闹静一体问题,拓展借阅、学习、体验、创意、社

交、休闲空间,改变纸电资源结构,优化馆员队伍结构,不断改进文献资

源推广模式,加强图书馆的校园文化重地建设,努力向建设科学化、业务

- 384 -

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规范化推进。力争到 2020 年,把我校图书馆

建成设施更为完善、资源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合理、人才队伍更加充实、

服务质量和水平名列省内高校前列的图书馆。

(二)五年目标

1. 文献资源建设:2020年,馆藏纸质文献资源不少于 100万册,电

子资源新再增不少于四分之一,纸电资源经费投入比例达 1:1,争取开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献资源文库建设,形成资源丰富、特色初现,形

成纸电文献资源互补、学科分布更为合理的馆藏格局。

2. 馆舍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完成图书馆装修改造工程。通过

维修、改造、装修三位一体升级工程,把图书馆建成安防系统完备、文献

资源布局合理、服务功能丰富、环境优雅友好的读者满意度高、馆舍人身

与财产安全度高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重地。

3. 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图情专业、信息工程、非通用语种人才引进

力度,确保每年新增不少于 3 人,基本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力争到 2020

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馆员不少于馆员总数的 40%,力争达到 50%,

为文献咨询、教学科研嵌入工作的开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4. 服务体制机制:加大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逐年缩减编

目人员队伍,逐步开展文献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扩大教学嵌入工作,力争

开展科研嵌入工作;加大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力度,2017 年完成门户网站

升级改造,实现一站式检索、移动图书馆服务,加强对馆员的培养、教育

和管理,提升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5. 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党原则,营造风

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建成图书馆坚强的政治堡垒;持续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断丰富党员、群众理论学习内容、模式、方式,为实现“自

尊,友善,耐劳,奉献,尚佳,崇贤,和谐,刚健”馆风建设目标奠定思

想基础;继续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工作,指导工会开展业务竞赛、体育锻炼、

文艺娱乐等工作,重视女工工作、青年工作,加强统战工作,为图书馆的

- 385 -

内涵式发展凝心聚力。

(三)工作任务

1. 文献资源建设

(1)纸质文献资源

在充分了解我馆现有馆藏资源与我校学科、专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

学校未来学科发展规划,制定覆盖所有学科、专业的“纸质资源建设计划”,

明确纸质资源的中外文版本、品种、学科或专业的采购比例,确保每年不

少于 5 万册的纸质资源的各类结构相对均衡、合理,2020 年馆藏纸质文

献资源不少于 100万册,力争达到 110万册。

(2)电子文献资源

梳理现有电子资源,理清清其与我校学科、专业关系,提交图书馆工

作委员会研究讨论电子资源建设原则及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经费实际投

入力度,力争“十三五”末纸电资源经费投入比达 1:1,每年新增不少于

1 种电子资源,丰富电子资源种类,“十三五”末数据库建设争取达到 50

个。

(3)特色文献资源

积极配合西安市“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心与我校丝绸之路语言服务

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支撑我校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科

或专业的开设,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库建设立项;通过收集、整

理我校博硕论文,筹建“西外博硕论文库”;通过校友会收集我校著名校

友各类出版物筹建“西外校友文库”,征集我校教师科研成果,筹建“西

外教师文库”等特色文献资源。

2. 馆舍改造升级

(1)立足现有馆舍,拓展服务空间

立足现有馆舍,按照“内外相对区分,闹静相对分离”空间建筑原

则,充实服务功能,拓展服务空间。将馆内业务、管理等内部工作区域集

中设置,与其它区域相对分割,实现“内外相对区分”;增设密集书库、

- 386 -

咖啡书吧、休闲空间、研讨空间、学习空间、创意空间、体验空间、文化

展示空间;实现流通阅览一体化,采取物理隔离办法实现“内外相对区分”。

(2)完善硬件设施,提升体验感受

以维修、改造、装修三位一体馆舍升级为契机,完善门禁、监控、消

防三维安防系统,实现出入智能化,确保馆内人身、资源、财产安全;在

人流较多区域增设饮水机,适当设置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设施,在北

区东部增设女卫生间。

3. 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引进机制和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以人事管理体制

改革为契机,以“力争正式在编,加大代理幅度,做好外聘补充”为人才

队伍建设思路,调整正式在编、人事代理、外聘人员结构,不再引进、招

聘硕士以下学历人员,确保专业馆员不少于馆员总数 40%的目标实现。

4. 创新服务模式

(1)完成门户网站改造

建设具有安全、稳定的网络系统,高速度的网络通道,高容量、可拓

展的网络存储能力,布局合理的网络接口,充分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管理、

信息服务的需要,完成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基础架构建设。建成纸电文献

资源的导航、检索、目录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以及

统一认证、统一搜索的图书馆门户系统,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更有效利

用各类馆藏文献资源信息,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2)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在已有入馆教育、入职教育、教学嵌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作

微课,“十三五”末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化;在新书推荐、制度修改的

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根据文献资源种类制定读者手册,“十三五”

末实现文献资源推广即时化;积极推进文献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推送服务,“十三五”末实现文献服务便捷化;积极筹备并开展“一

年一题”系列专题文化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献资源推广,丰富

- 387 -

一年一度的“图书文化节”内涵。

5. 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

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已有制定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各项管理

制度,细化管理及业务工作流程,明确所有工作人员、工作环节职责,不

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2)调整部室结构

结合馆舍改造后服务功能的改变,推进部室结构调整工作,将现有 8

部 1室合并、改编为 5部 1室,即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咨询部、

数字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部、报刊与古籍综合部、中文图书借阅部、外文

图书借阅部,强化部室功能,明确部室职责,提升服务效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

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发挥班子

在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谋划、执行和推动作用;以“两学一做”为推力,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的同时,不断加大全

局意识、守规意识、带头意识等教育,切实发挥党员在工作、学习、生活

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两

个责任”,建立重点岗位防腐监督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拒腐防变能力;进

一步加大馆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馆风建设,创新教育内容、模式和

载体,切实改进馆风,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

(二)成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我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负责研究

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工作规划,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研究、

协调并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图书馆搞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参与学校

图书馆建设,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科研发展的动向和要求,就图书

馆的发展、经费、人才、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

- 388 -

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质量和利用率,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十三五”期间,扩建图书馆中心机房,适时更新服务器、工作用机,

扩建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更新服务器 20 台,局域网主干传输速率提升

至万兆,千兆到桌面,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区域。光纤存储阵列达到 30TB,

建设文献检索培训教室,以保证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与可

持续发展。加快对金盘图书馆管理系统、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等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考察,必要时更换现有操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预算经费投入力度

每年购置 5万册以上图书需 500万元经费做基本保障。根据当前国内

外高校图书馆纸电资源经费投入比例,以及随着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

而出现的读者阅读需求的新变化,到“十三五”末需实现纸电预算经费投

入 1:1。为此,争取学校每年增加文献资源建设预算投 100万元以上,到

“十三五”末文献资源总预算经费不少于 1,500万元。

总之,“十三五”期间,将是我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顺利完成

规划内容,实现发展目标,不但需要学校党政领导的指导和决策,需要全

校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而且更需要全馆人员的团结奋斗。全馆人员将全

心全意,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以创同类高校一流馆为目标,

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努力把图书馆建成 “大开间、全开架、集藏借阅研

一体化”的现代化图书馆。

- 389 -

西安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结合我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特制定《信息技术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继续完善环境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网络安全建设为保障,以拓展

应用为核心,建设覆盖学校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应用的数字化环境,进一步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融合应用,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整

体水平,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

学提供信息化保障。

二、建设目标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督

导的科学管理体系和支撑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网

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增加校园出口网络带宽,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

盖;更新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继续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使多媒

体教学设施配备率达到 100%;建设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服务保障

体系,提高设备运维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及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进程,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开展优质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共

享和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教育教

学信息化;基于数字校园,开展大数据分析,适时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建

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师生信息素养

得到提升。

三、建设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

- 390 -

1. 信息技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学校信息

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政策

制定、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和推广应用。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上级主管部

门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发展规划。负责跟踪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主

流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负责统筹信息化建设经费、组织项目实施。

全面负责和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2. 组建信息化建设专家团队,由校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

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的职责是: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数字校园设计方案的技术论证和校园网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论证;对学校信

息化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每年的年度财务预算,建立经费投入的长

效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成果

和工作量认定、职称晋升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老师信息化应用工作积极

性。

(二)完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

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无线校园网建设

建设无线校园网络。2016 年完成无线校园网一期建设,无线信号覆

盖长安校区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食堂、活动中心、学生公寓以及部

分室外区域和雁塔校区汉学院、二号公寓楼。2017 年开始无线网二期的

建设,建成后将实现长安校区教学区除教室外的所有区域无线全覆盖。无

线网三期的建设将根据雁塔校区综合改造实施情况逐步实施。

(2)互联网出口扩容和优化

逐步提升互联网出口带宽,计划到 2020 年将互联网出口带宽增加到

10G。同时对校园网及网络出口进行持续优化,最终使校园网用户体验到

高速、快捷和稳定的校园网络。

- 391 -

(3)网络运维管理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建设一个满足“集中监控、集中维护、统一管理、自动处理”的现代

运营维护模式所需要的、面向业务的大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对信息化应用

中各类资源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实现事件流程的智能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的

管理,达到对整体业务系统运行状况的掌控及快速处理。

建设一套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控体系。建设网络整体病毒和漏洞

防范体系,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况,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建设攻击

监控与防护体系及多层防御保护系统,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

相应的行动,以保障校园网及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2. 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

(1)语言实验室更新改造

按照语言实验室总体规模保持不变,逐年更新的思路,从 2016 年开

始,利用两年时间完成 24个语言实验室的更新改造工作。

(2)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

按照教务处统一规划,每年对教学楼一个区的小教室进行多媒体改

造。在已有的基础上,2016 年将教学楼小教室全部改造为多媒体教室,

使学校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到达 100%。

(3)智慧教室建设。

2016年实施陕西省教育厅智慧校园试点项目的建设,完成 30间智慧

教室建设,构建集物联网技术、智慧教学、课程常态录播、远程控制、师

生考勤、视频监控于一体的新型教学环境,开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起

点。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提高语言实验室、计算机

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管理水平。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实验室监控管理系统

建设工作。

第一阶段,依托数字化校园和一卡通,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和

多媒体教室安装门禁考勤系统,实现所有实验室智能化管理。

第二阶段,建设智慧教室。采用智能主动身份识别技术,实现教师身

- 392 -

份识别、门禁、多媒体设备、灯光一体化智能启动和控制。

第三阶段,设立实验室运行监控中心。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和

多媒体教室安装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5)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实现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实验室信

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缩写

LIMS)建设,实现实验室的综合管理(实验室建制、人员队伍、实验用房、

环境与安全)、教学实践创新(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创新实验、开放实

验)以及设备仪器(领用、借用、修理、报废)、物资耗材(耗材消耗)

等统一安排管理。

(三)开展优质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共享和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将以“夯实基础、充实应用、深化服务、有效管理”为原则,深入探

索资源平台、网络学习平台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平台管理水

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1. 建设基于云服务的大型开放式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社区。依托我校

优势学科,探索开发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质网络课程、优质教育资源

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在省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

现数据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集成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教学活动、

学习社区,实现教学门户与图书馆、专业资源库的整合,满足用户个性化

订制需求。

2. 支持教务处,依托校本优质专业、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网络课程、

微课、慕课课程。加快课程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在线学习、教学

指导、考核评价一体化,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 加快资源建设与利用。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情的资源共建共享机

制,加快推进教学数字资源建设。通过引进、开发、自建等多种形式建立

内容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数据库,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高质量教学资

- 393 -

源。

(四)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及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进程。

1. 完成数字校园平台基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系统

建设。为应用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创造条件。

2. 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教务、财务、图书等主要管理

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实现一卡通校车、门禁、网络收费等查

询转账及移动终端支付功能。

(2)建设“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移动门户”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 建设人事管理、科研管理、本科生及研究生管理、办公 OA、

资产管理、监测评估、后勤服务、医疗服务、虚拟校园平台等业务系统。

(五)积极推进大数据共享和挖掘的工作,适时启动智慧校园建设。

积极推进大数据共享和挖掘的工作,开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充分运

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学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构建人性化、智

能化的校园环境。

(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从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

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发展等五个部分,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计划,按照水平等级、技术模块,对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全面提升

教职工的信息技术素养。

(七)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

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对恶意攻击、非法入侵等的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

保障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

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

机制。

- 394 -

建立舆情反馈机制、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规程、舆情沟通协作机制和突

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制订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预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教学单位和

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细化要求,狠抓落实;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统

筹推进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和管

理,提高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定期召开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保障信息化建设可

持续发展

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事前评估、资金预算、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运

行维护、应用绩效等考核评估办法;制定和完善信息公开、应用服务、信

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保障信息化应用

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完善重大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

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下协调发展,要实行信息化建设项目

和资金统管统筹。凡是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硬件、软件采购和项目建设,

包括立项评估、方案论证、技术标准、项目验收、资金使用等均经信息化

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由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三)资金保障

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并

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要保证信息化建设预算经费不少于全校总预算的

5%。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探索市场投入机制。确保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

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设备采购向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和相

关软件资源倾斜,确保教育信息化正常有序发展。

要继续加强各级各类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要切实按照学科建设与发

展需要,注重项目的培育和开发,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示范性实验室(实践

- 395 -

基地)项目,为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岗位设置,提升人员层次,充实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持队伍,完善

教育信息化成果认定办法、职称评聘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稳定现有技术

队伍,建立切合我校实际的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学科水平的培养机制,

适应学校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 396 -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申请注册教育基金会、逐步完善其运作机制

(一)争取基金会登记注册申请获批,草拟出台基金会管理制度,建

立健全基金会组织机构。

(二)启动并完善基金会筹资及资助项目,逐步设立校园建设基金、

教学科研奖、杰出校友奖、校友基金、紧急援助基金等。

二、进一步规范校友总会工作、建立全球性校友工作网站

(一)按照《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友总会章程》规定,筹备召开校友总

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大会(2016 年);筹备召开 2017 年理事会年会,使

理事会年会正常化;严格履行校友总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完善校友针对

母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建议征集制度。

(二)建立完善全球性校友网站。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

则,分批在世界各地校友相对集中并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校友分会及行

业校友分会;进一步完善校内校友分会组织机构和相关工作制度。

三、积极参与学校建校 65 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一)以学校建校 65 周年校庆为契机,邀请海内外校友代表回母校

出席校庆活动。组织校友报告会、校友座谈会、校友进班级活动、优秀校

友事迹分享活动等;举办校友捐赠活动;举办杰出校友评选活动并举办校

友风采展。

(二)借校庆之际,向海内外校友发出呼吁,号召“全球西外人,共

筑新西外”。

四、深度挖掘校友资源,不断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一)继续办好“杰出校友系列讲座”。配合学校发展及学院学术活

动,争取每年安排杰出校友各类专题讲座 10 场;围绕行业校友分会的建

设,启动校友专题论坛及沙龙,使其紧密围绕各学科、各专业的学术科研、

- 397 -

教学实践展开活动。

(二)逐步实现校友捐赠制度化,分阶段实施“百人万元“捐赠计划、

“千人千元”捐赠计划等,使校友的捐赠成为母校办学经费增长的来源之

一。

(三)鼓励校友依托自己的行业优势和个人专长以多种形式为母校发

展贡献力量。

(四)继续征集校史文物、挖掘整理校友故事,使校友的社会影响和

人脉成为母校提高办学声誉的重要资源,使校友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成

为母校宝贵的德育资源。

(五)定期举办校友企业校内招聘会。建立校友企业档案,跟踪掌握

校友企业发展状况。联合学生处•学工部、研究生院•研工部等校内机构,

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

五、努力服务校友、做好校友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进一步规范校友回校接待工作。

(二)建立校友值年聚会制度。确定每年 9月第四个周末为校友值年

聚会日,向海内外校友分会发出通知,号召毕业 30年的校友(如 87届毕

业生负责 2017年校友值年聚会)回母校团聚,与母校共度生日。

(三)为校友分会成员办理校友校园卡,为其返校提供便捷服务。

(四)制定启动杰出校友奖励计划。举办年度杰出校友评选活动,奖

励在事业上有非凡成就、为母校发展和校友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校

友。

六、学校及校友宣传工作

(一)升级校友总会网页,增加互动平台。

(二)联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搜集汇编杰出校友故事集。

(三)筹建校友风采长廊。

(四)将《校友通讯》年刊改版为 1年 2刊,推送《校友通讯》电子

期刊。

- 398 -

(五)利用新媒体,特别是总会公众微信平台,不断推送学校新闻、

杰出校友采访报道、校友分会活动情况等。

七、积极参与校友工作培训和研究、不断提高校友服务质量

(一)积极参加中国高等学校校友工作研究会年会、陕西高等学校校

友工作研究会年会。

(二)考察校友工作做得好的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

八、加大校友信息库建设力度

(一)出台校友信息管理细则。

(二)发布关于完善校友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的通知。

(三)建立完善以地区校友网、行业校友网、年级校友网、杰出校友

网为基础的校友信息管理平台。

- 399 -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医院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校医院“十二五”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

“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在多方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现将校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思想为指导,按

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两学一做”、

“三爱”主题教育,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把师生

对校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为作为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工作原则

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服务”

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提

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目标。

三、主要目标任务

(一)加强内涵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岗位职责以及诊疗常

规。

2.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三爱”主题教育贯彻始终,做到满意服

务在医院。

3. 根据师生的疾病特点把中医治未病、康复理疗、口腔科作为重点

扶持的科室。

4. 充分利用国家实行的分级诊疗新政策,积极发挥医疗联合体作用,

建立完备双向转诊体系,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医院,以满足广大师生

的医疗需求。

5. 以教师健康体检、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为抓手,利用信息化系统

- 400 -

为每位参检者建立起连续、详尽的健康档案,同时组织专人对结果进行分

析、汇总和评价,对所检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式解读,并为其提出治

疗和康复建议。

6. 通过多种新颖、有效的教育活动形式,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加

强艾滋病防控知识、医疗急救常识的宣传,提高防病、自救的的能力。

7. 坚持每年选派 2-3 名医师外出进修,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

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二)积极争取学校资金支持,逐步改善医院硬件设施

1. 雁塔校区医院室外电梯和集中供氧设备安装

2. 雁塔校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医馆建设

3. 医院体检信息化建设和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

4. 逐步更新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部分设备,新增高端彩色 B超、

DR、电发光学肿瘤检测仪

5. 长安校区康复理疗室建设

6. 长安校区新医院建设

(三)积极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医院工作需要,在基本编制的基础上引进人事代

理人员 5-10名,逐步解决人才队伍发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1. 坚持以师生员工健康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

综合能力,提供优质服务创建平安和谐医院;

2. 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强化制度建设,凝练医院文化。

3. 不断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

4. 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

和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外聘人员收入和福利待遇,共同为建设高水平的外

国语大学而努力。

- 401 -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前 言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

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

的成绩。学校办学特色越发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为学校今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十三五”

是学校加快建成“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实现全国知名外国语学

校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精神,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综合竞争

力,推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特制

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 工作回顾与面临困难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校师生员工凝

心聚力,奋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改革创新,加强

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 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流程,注重以人为本,用制度管事、用制度律

人,向精细化管理和实效化管理要成果、要效益。根据学校发展实际,不

断完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学

校发展。2011年学校成为德国歌德学院 PASCH项目成员校;2012年经陕

西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我校成功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3年入选

全国首批示范性外语特色学校;2014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首批法文课

- 402 -

程班试点项目学校;2015年签约成为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双语部项目

成员校。一系列荣誉的取得为学校建设全国知名外国语学校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2.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学校致力

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

型高效课堂,创设新型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十二五”期

间中考上线率增长 12.4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增长 18.7个百分点,学校

连续获得莲湖区初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一等奖,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

二、三等奖。每年有 20%的小语种学生考取国外大学。质量的提升带动学

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 7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3600多人,生源质量

逐年得到优化。

3. 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坚持科学发展统领

全局,以“精内涵、提质量、强特色”为工作思路,围绕“探索多语种外

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奠基”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强

化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的多元化外语教学模式,注重高中学段、

初中学段、小学学段外语教学的挂钩协调与发展;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

转换,语言和文化的交融,注重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功能,创新实践双外

语加体艺特长的“2+1>3”特色培养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

野、尊重异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具有竞争意识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好评。我校英语学科入围西安市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内涵发展项目,我

校现为西安市重点学科建设学校。

4. 加强教科研管理,教科研水平有所提升。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

作,聘请教育教学督学、成立教研室,专职人员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不

断加大教科研投入,营造教科研氛围;逐步建立教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

使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有所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共完成国家级课题 2

个,省级课题 12个,市级课题 9个,校本教研 92项。外语教学自主模式

- 403 -

已逐步形成,并开始在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理事会成员校中推广。

5.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程度进一步提高。学校坚

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特色,多语种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我校多形式、

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特色。

我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及友好学校开展短期游学、中长期留学、交换生、教

师进修、接收国际学生等合作项目。目前,我校已开设英、德、日、法、

西班牙五种外语课程,与 8个国家 18所大、中学校开展师生交流互访与

升学合作,并与法国教育部、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德国歌德学院等开

展合作共建项目。

6. 深化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兴校、

人才强校”观念,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和队伍建设作为兴校立业的第一推

动力。通过深化教师招聘制度和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人事代

理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科学

合理地用好现有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

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4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 24%,本科学历占

74%,中高级职称占 27%,中青年教师占 91%以上。

7. 创新招生与宣传工作,生源数量、质量取得新突破。学校不断强

化招生与宣传办公室职能,创新宣传理念,规范招生程序。通过入校宣传、

媒体广告、举办教育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学校的社

会影响力。通过建立生源基地,制定奖励政策,加强区域教育资源整合,

扩大生源数量,优化生源质量。目前我校小学招录比例达到 1:3.7,初

中招录比例达到 1:1.4,高中一次性录满招生指标。小学、初中优秀毕

业生留校比例不断增加。

8.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

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 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改造,新增

建筑面积 1440平方米。先后完成中小学学生公寓楼、运动场、中心广场、

多功能报告厅,中小学教学楼卫生间改造;新建了文化长廊、体育活动中

- 404 -

心、录播教室等。完成了全校所有教学班级的多媒体建设,搭建了无线网

络覆盖的校园现代化教学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管理和安全

稳定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述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汗水,也为学校

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面临困难

1. 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活力课堂”为抓

手的高效课堂自主教学模式,此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教师对

“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仍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活力课

堂”教学模式也还处于逐步适应阶段,部分学科、学段的传统课堂教学方

式仍占据主要地位。

2. 教科研力量薄弱

教科研工作已开始启动,但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教研热

情高,科研能力弱;已开展的校本课题研究存在层次低、质量差等问题;

“科研强教、科研增效”的目的还未达到。

3. 名师、优师比重较低

学校现有区级教学能手 2人,市级教学能手 6人,省级教学能手 1

人;区级骨干教师 4人,市级骨干教师 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 1人。“手

骨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6%。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 91%,骨干教师力

量薄弱,各学科领军人物欠缺。

4. 干部队伍建设不足

学校现有一支年轻的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充满活力、思维灵活。

但是,面对教育管理深层次发展的实际需要,则存在专业管理人才欠缺、

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

5. 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我校所在区域教育发展较快,受政策影响,生源录取选择范围缩小,

优化难度加大;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亟待更新;办学资金不足,学费标

- 405 -

准较低。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为指南,以特色发展为主题,深入开

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大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综合

竞争力,争创“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

外国语学校,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国

际化、创新型人才。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

一、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融贯中西,博通古今”为校

园文化建设主题,通过五年时间,争取做到校园文化出精品,文化活动出

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

活等各个方面,从而推进学校稳步发展。

二、素质教育,特色发展

秉承“琢玉”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特色,创新实

践双外语加体艺特长的“2+1>3”特色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

倡导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情操、

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思考力+创新力”的核心

素养。

不断丰富多语种教学,继续探索多元化外语教学模式,构建 K-12 一

条龙外语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逐步建立国际语言课程培

训中心,成立国际部。

- 406 -

三、教学改革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以“活力课堂”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品牌,不

断探索实践“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活力课堂”

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教育科研

强化教研室职能,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加快教师教科研系统培养。

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努力实现“科研强教、科研

增效”。创办校内教科研期刊,服务师生教研活动,加大教师参与科研比

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挥优势学科带头作用。

五、人才建设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原动力。通

过把好选聘与培养两道关,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五年内实现“手

骨头”占教师总数 10%的目标,各学科领军人物脱颖而出。继续完善干部

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培养,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有思想、敢创

新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六、品牌建设

努力在教科研、教学、素质教育、对外合作、后勤服务等方面打造品

牌项目,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七、办学规模

不断扩大生源地建设,优化生源,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扩大办学规

模,努力实现 84个教学班的建制,学生总数达到 4000人。积极开展办学

合作,构建教育集团。

八、综合发展

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创设舒适、方便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提高师生幸福指数;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实现校园管理、教育教

学网络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后勤服务水平,为教育教学核心提供

可靠保障。

- 407 -

第四部分: 具体措施

一、校园文化建设

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

义,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以“融贯中西,

博通古今”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 静态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

步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场地、部室,注重中西方文化特色彰显以及交融。

2. 动态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 ,各部门从学

校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深入贯

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目标,落实主题活动的育人功能,有计划、有步骤、

有总结,努力做到文化活动出精品。

二、素质教育、特色发展

1. 探索、深化双外语加体艺特长的“2+1>3”特色培养模式,全面开

展素质教育。

2.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思

考力+创新力”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能力。

3. 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心理健康中心职能。增强心

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师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

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 探索多语种外语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体系。

承办高规格外语教学研讨会,推进外语教学高水平发展。

5. 开齐高考外语课程,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针对性的开

设阿拉伯语、韩语等二外课程班。同时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向宽领域,深层

次发展,为学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6. 不断扩大外语教学品牌影响力,探索 K-12外语教学一条龙教育

体系,成立国际语言培训中心,成立国际部。

- 408 -

三、教学改革

1. 以“活力课堂”为抓手,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中小学

全面推行“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不同学科的“活力特色课堂”,

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分学科、分学段、分

课型的特色化“活力课堂”品牌。

2. 搭建适宜的教师发展平台,形成特色化的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

师专业化发展。

3.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终结

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师生两方面

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4. 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准确把握中高考改革方向,力争中高考成绩

不断提升。

5. 统筹学校教育资源,加大资源库建设力度。初步建成教案库、课

件库、试题库,五年内拓展至素材库、学案库、论文库、课题库等;搭建

网络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互联网+”

教育模式。

6. 以外语教学为抓手,探索 12年一贯制教学衔接,培养“外语突出、

文理并重、创新实践、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四、教育科研

1. 强化教研室职能,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加快教师教科研系

统培养,加快各类教科研刊物的出版。

2. 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科研管理,转化教科研成果,

努力实现“科研强教、科研增效”。

3. 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狠抓基础教研。重点

研究和指导新课程改革、中高考方向、教师专业成长等工作。

4. 加强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围绕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专业发展、

学生成长等主题,加强研究。努力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

- 409 -

对性、实用性。五年内,承担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 10 项,承担 2-3 项省

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

五、人才建设

(一)教师队伍建设

1. 不断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提高教师招聘标准,将学历层次高、教

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吸收到教师队伍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

构,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历、职称水平。按照创建陕西省

普通高中示范性中学标准,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占学校教师总数的

30%以上;其他专任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教师

占 70%以上。

2. 不断加强“专家引领,系统培养”力度,加快教师自我成长速度,

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制定继续教育培

训和专业成长计划。

3. 进一步完善“传、帮、带”制度,充分发挥“青蓝工程”作用,

加强师徒结对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

教育教学骨干。

4.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力争培养 10名左右省、市、区级骨干教师,

培养 5—10名学科带头人。

(二)管理队伍建设

1. 坚持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按照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担

任管理干部。

2. 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选送若干名管理干部到

兄弟学校学习;实施管理干部外出研修和后备干部选拔计划;组织开展干

部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干部培训模式。

3. 实行中层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考核

和管理办法,健全考核体系。

- 410 -

4. 健全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资

格上岗制度,改善队伍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

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大局意识、责

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六、品牌建设

1. 通过教科研体系建立,规范教科研活动,努力打造科研期刊品牌

项目。

2. 继续深化“活力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提升、示范引领,打

造“活力课堂”特色品牌。

3. 全面推进特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学校“三节两会”(汉

字节、外语艺术节、科技节、模拟联合国大会、体育运动会)品牌项目。

4.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以及系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5. 发挥体育艺术中心职能,打造 4个精品学生社团、兴趣班。

6. 整合校园教育教学资源,强化电教图书中心职能,打造“互

联网+”品牌项目。

7. 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宽领域、纵深化发展,打造对外交流与合作

品牌项目。

8. 坚持理念引领,专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后勤服务品牌项目。

七、办学规模

1. 创新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内涵,通过一系列家长课堂等社会活动

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

2. 不断开拓生源基地,保证生源数量,聚焦优质生源,优化生源质

量。

3. 积极寻求合作办学新途径,借助平台提高学校教育品牌美誉度,

开拓教育市场资源。

4. 完善初高中教学班级建制,努力实现全校 8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 411 -

4000人的办学规模。

5. 加强附属小学管理,规划教育发展,构建教育集团。

八、综合发展

1.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改造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实现高速无

线网络全覆盖。建设以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校园信息

门户为基础的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学校核心业务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

统。建设现代化图书阅览管理系统。

2. 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宿舍、餐饮的后

勤保障体系,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

完善节约型校园管理机制,降低人均能耗,创建绿色校园。加强校园公共

卫生管理,做好师生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加强安全管

理和校园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

3. 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建设学校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学生活环境优化工程,完成中小学教

学楼内部改造、学校建筑物立面改造、体艺功能部室改造、学校东围墙及

东大门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建设等工程。进一步开发现有资源,增加教育

教学空间。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创设舒适、便捷的工作、学习环境。

5.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人文景观、文化走廊,创建“生态

校园”、“和谐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创新,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6. 深化学校管理改革,以国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

行)》为指导,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会、教

代会和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与管理作用;不断改革和完善人

事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职员工选聘、培养、评价、考核制度,建立科

学合理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坚持边发展、边受益的原则,努力提高教职

工工资待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大力争取政府支持,申请学

费调整,寻求社会帮助,拓宽办学资金来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 412 -

在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外校精神、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学

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学校工作,加强学习,

转变观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 2015 年

“两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

心,用“十三五”规划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劲。

二、制度保障

把“十三五”规划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全面指导五年的各项工作。

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工作计划应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进行安排,保

证每一阶段,每一个步骤都围绕总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制定一

系列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各部门要依据“十三五规划”部门的实施规

划,每一个阶段开始时有计划,实施中有措施、有检查,工作结束后有总

结、有反思,保证每个阶段有重点、有步骤、见实效。保证规划中的各项

内容落到实处。

三、物质保障

“十三五”规划立足于我校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据学校不同

时期的发展,合理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以

保障重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