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Transcript
  • LED 交流調光技術之探討

    施勝獻 高望佾 方景平

    崑山科技大學光電所 崑山科技大學電子所 崑山科技大學電子所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王文壽 副教授 甘廣宙 教授

    崑山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嘉義大學電機工程系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摘要 目前常見的 LED 調光技術大多透過變壓器將

    AC 電源轉換成 DC 電源,再使用直流方式調光。利用這類之電路架構在合理成本上,無法達到令人滿意

    之結果,且調光的應用範圍會受到限制。

    本文採用美國國家半導體發行之離線式穩定電流

    控制器 LM3445 來做探討,它可以支援具備 TRIAC正反向相位控制功能的傳統壁掛式調光器,可穩定調

    控 LED 之亮度,且不會有閃爍現象,並可提供寬廣的調光範圍,同時此驅動器符合能源之星功率規範要

    求。 關鍵字: LM3445、TRIAC、功率因數

    I.前言 近年來隨著 LED 的興起與發展,室內燈光的照明

    逐漸由傳統日光燈轉變為 LED 的燈光照明。目前現

    有的 LED 調光技術較常見的可分 1.直流電壓調光 2.頻率調光 3.脈波寬度調變(參考文獻[4]、[5]、[6]),但因使用直流電壓來調光的話,調光的範圍及距離受到

    限制,所以並不適用在需要大範圍調光的場合,而且

    需要再透過變壓器轉換成直流,電路體積偏大,整體

    效率以及 PF 值若考慮成本問題,均無法達到最佳效能,本文探討 LM3445(參考文獻[8])之原理並將電路實際驗證,調光方式是採用交流電並搭配傳統 TRIAC

    調光器來調光,此舉可在不更動現有家用照明架構下

    直接取代現有之熾熱燈泡。

    傳統的 TRIAC 調光控制器是專為接到電阻性負載而設計(例如是白熾燈或鹵素燈),但對於傳統壁掛式

    TRIAC 調光器來說,LED 並不屬於電阻性負載,因此若利用傳統壁掛式 TRIAC 調光器來調控 LED 燈泡的亮度,將無法達到最佳效能。

    而現時標準壁掛式調光控制器的 LED 驅動器在調光的過程中會產生 120Hz 的閃爍且不能支援 100:1 的調光比,本文採用 LM3445 LED 驅動器可支援標準壁掛式調光控制器,並將 TRIAC 的截波解碼轉換成一個 LED 的調光訊號,實現寬闊的調光範圍且無閃爍的亮度調控,無需再另外配置專用調光器。

    此控制器也可使用微控器輸出 PPM 訊號控制TRIAC 來做調光,取代電阻式的 TRIAC 調光器,將可讓此控制器更加多元化。

    II.系統架構原理 本文主要利用 LM3445 驅動 IC 為核心,再配合其

    基本外部電路等架構所組成之 LED 驅動電路,如圖一所示。

    圖一、LM3445 電路架構

    此架構主要可分為 4 個部分,(1)TRIAC 調光器 (2)整流線路電壓檢測及調光解碼器電路(3)被動式功率因數校正電路(4)降壓式變換器。 2.1 TRIAC 調光器 圖二為 LM3445 電路架構的基本 TRIAC 調光電路,R1、R2 和 C1 的值決定 C1 上電壓達到 Q1(DIAC)觸發電壓之前的延遲時間。當 R1 值減小,Q2(TRIAC)的導通延遲縮短,導通角增加,燈光亮度則增強,反

    之,若 R1 值增加,TRIAC 導通角將減小,燈光亮度則變暗。

    圖二、TRIAC 調光電路

    2.2 整流線路電壓檢測及調光解碼器電路 圖三為線路電壓檢測及調光解碼器電路,位於橋式整流電路之後,R3、D11(稽納二極體)、Q3 以及D12(肖特基)組成一個整流器,將整流後的電壓轉換

  • 為一個平穩的電壓提供給 IC 的 BLDR 腳,D12 和 C6的作用是當 IC 的 BLDR 腳上的電壓變低時,能夠維持 IC 的 VCC 腳上的電壓,使 IC 可以正常操作。 TRIAC 導通角檢測電路利用 IC 內部一個 7.2V 的比較器,由 IC 的 BLDR 腳來檢測 TRIAC 是導通或者是不導通 , 經由內部緩衝器輸出給由 R5 和 C8 組成的低通濾波器濾波,由 FLTR1 腳進入給內部之斜坡產

    生器,再透過 FLTR2 腳 C7 以及內部電阻組成之第二個低通濾波器,給內部 PWM 比較器,此時,調光解

    碼器會輸出一個 0~750mV 的電壓,TRIAC 導通角的導通範圍角度為 45°~135°,直接控制 LED 的峰值電流,可達到 0﹪~100﹪之調光範圍。

    圖三、整流線路電壓檢測及調光解碼器電路 2.3 被動式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圖四為被動式功率因數校正電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參考文獻[1]、[7]),主要由二極體 D5、D6、D7、D8 和電容 C1、C2 所組成,當 D5 導通時會對 C1、C2 作充電,當 D5 不導通時 C1、C2 會做放電的動作,這樣可以讓 AC 線路的導通角範圍為 30°~150°讓功率因數(PF)達到 0.9 以上,其中 C3 是為了減少電壓的紋波。

    圖四、功率因數較正電路

    2.4 降壓式變換器 降壓式變換器(參考文獻[2])是由控制 ICLM3445、MOSFET(Q1)、電感 L1、二極體 D9、電容 C4、電阻R1 所組成的,用來驅動 LED 光源,如圖五所示。 當 LM3445 之 GATE 腳上的 PWM 訊號去驅動MOSFET(Q1),導通時,電流會流過 LED,並對電感(L1)作儲存能量的動作,並藉由限流電阻(R1)來限制流過 LED 之電流,當 R1 上的電壓等於 FLTR2 之參考電壓,此時 Q1 截止,L1 會經由 D9 和 LED 釋放能量,C4 會消除大部分 L1 之紋波,R2、Q2 以及 C5 是設置固定關斷時間時提供線性斜坡電流斜坡信號。

    圖五、降壓式變換器

    III.實驗結果 LM3445 控制器可支援傳統 TRIAC 調光器做調光功能,若無接調光器也可動作,圖六為無接上調光器

    之波形,相位角導通角為全開,LED 全亮。

    圖六、無接上調光器,相位導通角全開

    接上 TRIAC 調光器後,可透過調光器對 LED 作調光的動作,增加 TRIAC 調光電路可變電阻的阻值,TRIAC 導通角減小,可降低 LED 之亮度,如圖七所示。

  • 圖七、利用 TRIAC 調光器對 LED 調光

    圖八為 LM3445 電路架構之橋式整流,將交流電源轉換成全波整流。

    圖八、交流電經過橋式變全波整流

    線路電壓檢測部分透過一個 12V 稽納二極體以及MOSFET 會提供一個穩定的電壓給 LM3445 控制器,讓控制器可以動作,如圖九所示。

    圖九、提供給 LM3445 控制器之電壓

    圖十為功率因數校正,當校正電路二極體 D5 導通時會對電容 C1、C2 作充電,當線電壓低於 1/2 峰值電壓時,C1、C2 會放電,維持住峰值電壓,讓導通角在 30°~150°,提高功率因數。

    圖十、功率因數校正

    圖十一為驅動 14 串 20 並之 LED 的電流,透過電阻 R1 來做限流,將 LED 電流控制在 400mA。

    圖十一、LED 電流

    圖十二為降壓式變換器之電感 L1 以及 MOSFET Q1 的量測圖,當 Q1 之 Vgs 腳導通時 L1 會儲存能量,Vgs 截止時 L1 會釋放能量。

    圖十二、降壓式變換器之電感及 MOSFET 量測

    圖十三為實作出來之 LM3445 電路,並將其放進LED 燈泡內。

  • 圖十三、LM3445 實體電路圖

    圖十四為 LM3445 電路所驅動的 LED 以及 TRIAC調光器電路。

    圖十四、LM3445 燈泡之 LED 及 TRIAC 電路

    圖十五為 LM3445 燈泡,利用 TRIAC 調光器調光。

    圖十五、TRIAC 控制 LM3445 燈泡亮度

    圖十六為使用儀器測量其 PF 值,PF 值為 0.94。

    IV.結論 在最後實驗中,將 LED 電流控制在 100mA 左右,LED 採用 20 串 5 並的方式,功率因數(PF)值為0.94,搭配 TRIAC 調光電路,可以讓 LED 的調光範圍從 0﹪到 100﹪,且不會有閃爍的現象,並且可以並接多組此控制器做更大範圍調光,應用範圍非常廣

    泛。 V.誌謝 感謝經濟部在地型產業加值學界科專計畫:應用於重點照明之白色發光二極體燈具研發三年計畫支

    持,計畫編號:97-EC-17-A-07-S1-105。

    參考文獻 [1] 鄭培璿,“電力電子分析與模擬",全華圖書, 2009。 [2] 張天錫,“電力電子學",東華書局,2004。 [3] 曾龍圖,林志一,“IsSpice version8 交談式電路模 擬分析與應用",全華圖書,2005。 [4] 陳建維,“照明白光 LED 調光特性及驅動電路之 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

    論文,2009。

    [5] 利冠增,“具數位調光控制之平面螢光燈背光驅

    動電路",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7。 [ 6] 江建成,“單級功因修正返馳式電源轉換器之製 作",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7 [7] 宋自恆,林慶仁,“功率因數修正電路之原理與 常用元件規格",新電子科技雜誌第 217 期,

    2004 年 4 月號 [8] 美國國家半導體,“LM3445.pdf", March, 2009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