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生態旅遊之 發展沿革 -...

Post on 13-Jul-2020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7/1/4

1

生態旅遊之發展沿革

環境之省思

北美斑點鴞的故事 ◙ 美國西北太平洋特產的貓頭鷹,因

以天然高大老齡林之花旗松為主要

棲息環境,故被視為森林之指標生

物。

◙ 因受伐木棲地受損之害,1990年6月北美斑點

鴞之數量已剩下不到3,000對,美國聯邦政府魚

類及野生動物管理署遂將之列入瀕臨絕種之野

生動物。

◙ 至此被劃為北美斑點鴞棲地之區域內的伐木活

動隨之受到嚴格限制,造成13萬個伐木工人與

相關木業工作者均面臨失業之威脅,開始了一

場長達10年之久的野鳥保育與伐木之爭,協調

之過程波及美國國會與前後3任總統,並受到

全球關注。

南美金剛鸚鵡的故事 ◙ 全世界最美麗的野鳥之一,分布於墨

西哥中部以迄阿根廷北部之熱帶雨林

中。壯碩巨大、色彩繽紛、飄逸之長

尾與聰明、長壽的特性深受人們喜愛。

◙ 然而由於熱帶雨林之砍伐及大量捕捉,目前世界上16種金剛鸚鵡

中有9種正面臨絕種。每有1隻野生鸚鵡進入寵物市場,就意味著

10隻已死在捕捉與運送途中。

◙ 雖然在祕魯的瑪魯國家公園(Manu National Park)鳥類學家設計

了大型水泥鳥屋來復育金剛鸚鵡,但出生之小鸚鵡數目仍比不過

獵捕的量。

全球環境變遷 ◙ 《大崩壞(Collapse)》乙書,列出了人類面臨之12大環境問題,

包括:

1. 自然棲地遭破壞快速,尤其是森林、溼地、珊瑚礁與海洋。

2. 過度漁撈、捕獵野生動物。

3. 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穩定生變。

4. 土壤破壞,包括侵蝕、鹽化、酸化、退化等。

5. 化石燃料即將用罄。

2017/1/4

2

6. 水資源日益匱乏。

7. 光合作用未有效利用,留給自然界植物之陽光能量越來越少。

8. 有毒化學物質充斥地球。

9. 外來物種帶來生態破壞。

10. 全球暖化帶來之各種環境威脅。

11. 人口膨脹,食物、空間、水、能源無法滿足人類之需求。

12. 全球化大量消費,享受奢華之生活方式助長環境之衝擊。

生態足跡與生態負債

• 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意指為了維持飲食、居住、能源、交通、商業、 育樂及廢棄物處理需求,每個人所消耗的生產地及淺海的面積。

• 生態負債日(ecological debt)則用以計算人類消耗地球自然資源的狀況。以 2013 年為例,截至 8

月 20 日,人類已經耗盡這一年地球可產生的自然資源。

美國之生態旅遊 美國人普遍喜歡戶外生活,包括釣魚、登山、泛舟、露營等皆是主流活動,賞鳥之人口也高達上千萬人。

依一般認知,最有價值的生態旅遊地應是國家公園與世界人類遺產。美國是最早成立國家公園的國家,目前共有59 座國家公園。

然而其國家公園之旅遊仍然留下諸如交通嚴重阻塞、空氣汙染、吵雜音樂、餵食野生動物、垃圾汙染、生態退化之現象。

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俯瞰 Photo courtesy of NPS, U.S.

歐洲之生態旅遊 歐洲是全球自然資源開發最早的區域,因此留下的原始環境都是偏遠高山,或是接近極地的北歐,他們的半自然區域或休閒農園較接近生態旅遊地。

為鼓勵遊客走向郊野,歐洲許多國家發展了健全的大眾運輸系統,並鼓勵租用自行車環遊當地的旅遊方式。

歐洲歷經文藝復興之洗禮,多數國家均強調文化觀光,如法國塞納河兩岸的世界人類遺產、捷克庫倫諾夫(Český Krumlov)等。

2017/1/4

3

奧地利與德國發展之生態旅遊,其重要原則:

‧ 以公共大眾運輸優先

‧ 採購當地特色產品優先

‧ 優先雇用當地勞工

‧ 採行生態工法

‧ 節能省水

‧ 展現當地傳統建築特色

‧ 提供親子服務

‧ 健康樸素之餐宿

‧ 地方自然人文之解說

‧ 融入並尊重社區等

亞洲之生態旅遊 日本

日本共有 30 個國立公園、56 個國定公園、315 個都道府縣自然公園、89 處自然休養林,亦保留了可觀的古蹟遺址,這些均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

日本立山黑部之雪壁景觀 日本人欣賞自然的方式常包括改造、控制、陶冶、設計等,他們喜歡將自然景觀重新改造,以呈現其最美、最具價值的部分。幾乎不會走進原野或沉浸到理解自然生態的環境中,因此日本人較少談生態旅遊。

日本的旅遊講究精緻,包括觀賞風景、體驗文化、泡溫泉浴、享受美食,且地方之產品具特色,並琳瑯滿目。

在日本旅遊,環境之美質,以及社區居民之淳樸與服務之親切、禮貌,世界少有國家可以比擬。

南韓

南韓有20個國家公園,提供自然旅遊非常好的環境。

南韓推動「新環境農業」,有法律遵循,以限制化學肥料與農藥之使用,當地並大力推展「親環境農園」,實施「水源不受汙染計畫」。

在南韓旅遊幾乎找不到免洗碗筷,其餐具多數為不鏽鋼製與瓷器,連牙籤都為綠豆粉製造,其環保之作為,均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韓國景福宮穿制服之解說員

2017/1/4

4

中國

中國名勝古蹟多,世界遺產數不斷攀升,世界遺產都是景觀絕美、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之景區,均深具發展生態旅遊的潛力。

中國之旅遊往往搭配購物行程,容易錯過體驗自然與人文風貌的機會;在環境衛生上,尚有許多努力之空間。且觀光大飯店興起於自然風貌環境的速度太快,亦造成了對環境的衝擊。

中國九寨溝之湖泊景觀

柬埔寨

一般到柬埔寨的吳哥窟之旅頗接近生態旅遊。

這裡搭配著精緻遊程,綠色叢林、純淨氣氛、樸實無華的原野、居民無邪的笑容、與世無爭的土地,令人有種久違的感動。

當地之古蹟遺址,不管是神廟、宮殿與雕像,均散發出恢弘、莊嚴、神祕、寧靜之美

聯繫所有景點之交通工具,不是小巴、馬車,就是便捷的嘟嘟車。

吳哥窟巴戎寺國王的微笑

吳哥窟巴戎寺國王的微笑

印尼

印尼最有名的旅遊勝地非巴厘島莫屬,其居民生活淳樸,維持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服飾,因此外國觀光客一登島馬上可以感受獨特之南洋風貌。

巴厘島的當地信仰融合了佛教、印度教與回教的影響,並發展出其獨特文化。

◙ 繪畫與木雕、蠟染設計之主題均以當地的花、鳥、蝴蝶、神話為主,發展出社區獨特的手工藝品。

巴厘島雖有典型的大眾旅遊形式,但城鎮內販售

的商品通常是當地特產(如衣服是具地方特色之植物染),海邊則發展出浮潛、潛水、獨木舟、泛舟、風帆、衝浪等符合海洋特性之水上活動。

觀賞巴厘島之廟宇、梯田景觀,體驗國家公園、湖泊、熱帶雨林、紅 樹林、大草原之徒步健行,同時觀賞野生動植物、野鳥等活動,均充滿生態旅遊之氣息。

2017/1/4

5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由馬來西亞半島及東馬婆羅州島沙巴、砂勞越所組成,多元種族與生物多樣性高是極大的特色。目前的種族主要包括馬來人、印度人、華人與南島語族等。

傳統文化、節慶活動、宗教均充滿了神祕的色彩,而人民友善、政治、經濟相當穩定,成為外國觀光客的旅遊首選之一。

馬來西亞擁有豐富的熱帶雨林、紅樹林、美麗的島嶼、海洋公園、沙灘以及東南亞最高峰的京那巴魯山,不管是水上活動、潛水、垂釣、泛舟、登山健行、洞穴之旅、賞鳥、賞蘭花、蕨類,甚至尋覓獨特的紅毛猩猩、長鼻猴等都是重要的生態旅遊活動。

尼泊爾

尼泊爾是許多人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驛站;該區之山巒、原野、梯田、湖泊之美是健行者最迷戀之處;還有古城探密,包括加德滿都谷地之印度教與佛教寺廟建築。

尼泊爾之遊客早期以登山客為主,自 1987 年觀光客迅速增加到 24 萬人以上,現每年仍以約 17%的速度增加中。

許多遊客任意丟棄垃圾、踐踏土壤、毀壞植生;此外,山區林木受到濫墾。尼泊爾的生態旅遊已因觀光暴增之遊客量而蒙上陰影。

不丹

不丹充滿了原始、靈性之美,山光水色、建築、雕工、民俗、喇嘛教色彩均具有其獨特性。

不丹從1974年開放觀光,起初限制每年國外遊客

5,000 人,現已不實施人數限額。

對旅遊之規範採取以價制量之方式,規定外國遊客每天最低消費額;且不歡迎自助旅行,國外遊客必須參加地方之旅遊團。

不丹全國全面禁菸並禁用塑膠袋,環境整潔,若能夠在環境解說方面加強,並強化徒步健行之管理與規範,確是一個蠻理想之生態旅遊地。

澳洲之生態旅遊 澳洲物產豐富,景觀秀麗,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且具有獨特性,如袋鼠、無尾熊、笑翠鳥、神仙企鵝等均屬國家特有生物,亦有多處世界遺產,提供極佳的生態旅遊機會。

澳洲共有 6 大州與 2 個特別行政區,風土民情均有所不同。

壯麗的愛爾斯岩

2017/1/4

6

列名於世界遺產的亞瑟港舊監獄遺跡

中南美洲之生態旅遊 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

生態旅遊的發祥地,達爾文在這裡觀察芬雀、海龜等並採集其標本,後寫出演化論巨著《物種源起(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乙書。

目前政府已公告島上 97%的土地為國家公園,只允許 3%的土地供民眾居住。

1979 年加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名為世界遺產。

遊客參觀加島之特定陸地景點與海洋景點,需由具有自然學家身分的導遊伴隨,確保遊客不破壞環境、不打擾野生動物等。

當地也有一些問題,包括:過度捕捉海洋龍蝦、鮪魚、鯊魚、鱸魚和海參;外來動物對陸龜造成衝擊;厄瓜多民眾爭相遷移入住;還有垃圾處理、木材需求、過度採砂等問題。

哥斯大黎加

2012 年全球評估快樂星球指數(HPI)第一名,意指其生態足跡、生活滿意度與壽命之綜合評比為全球最佳。

哥國共有 12 類型的生態帶,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國土中有 25%的保護區,包含國家公園、私人保留區共達 230 個之多。

古巴

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野生動物保留區及生物圈保留區,占國家總面積 22%,生物多樣性高。

重視環保,垃圾分類與回收實施相當徹底。民眾使用水牛犁田,避免使用化學肥料與殺蟲劑。

有全國連鎖之生態旅遊公司,提供露營、住宿、健行等服務,並安排有生態旅遊行程。

將健康旅遊視為生態旅遊的一環。

現階段生態旅遊之購買力大於大眾觀光,但未來如全面開放,大力發展觀光,生態旅遊型態會受到的影響實難預料。

非洲之生態旅遊 肯亞

非洲最早發展生態旅遊之國家,目前共有 23 個陸地國家公園、28 個陸地國家保留區、4 個海洋國家公園、6 個海洋國家保留區,及 4 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共占國土面積的8%。

生態旅遊之發展係由世界銀行贊助,他們開發道路與觀光設施,經營旅館、民宿與出租營帳,由當地人帶領遊客,開車到野外進行獵遊活動。

2017/1/4

7

坦尚尼亞

全國有25 %的土地都屬於國家公園或保留區,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哺乳類與鳥類。

為社會主義國家,生態旅遊業幾乎都是公營,利益挹注政府財政,再由政府提供教育、健康照護與社會福利支出,而私人只有經營旅行社、露營區、營帳出租或導覽服務,社區參與有限。

坦尚尼亞之生態旅遊幾乎與照顧社區無關,且盜獵問題仍相當嚴重,尤其是大象數量的衰減,這是生態旅遊之最大隱憂。

南非

南非有 19 個國家公園,超過

100 個野生動物保留區,以及

9,000 個私有牧場和保留區,多數均提供駕駛旅遊或是徒步旅遊,讓遊客觀賞野生動物。

生態旅遊建立在有利於當地社區的基礎上,所以其著重點在於促進地方社區參與,利益共享,並經由旅遊與保育計畫強力推動。

© Gareth Rasberry/CC-BY-SA-3.0

克魯格國家公園的景緻

從大眾觀光步入生態旅遊之臺灣

臺灣大眾觀光之歷程 1960 年代後經濟起飛,造橋、開路、建港等公共建設使交通方便,為臺灣之大眾觀光打下基礎。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休閒娛樂蔚為風氣,包括觀光產業在內的服務業產值已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之 70%,而比重仍持續在增加中。

國人在國內的旅遊,依觀光局的分類,遊客最多的景點是公營遊憩區,其次是國家風景區,再次是寺廟。

2017/1/4

8

國外旅客主要遊覽景點依序為:①夜市;②臺北101;③故宮博物院;④中正紀念堂;⑤日月潭;⑥野柳;⑦國父紀念館;⑧阿里山;⑨墾丁;⑩西子灣。

以喜愛程度而論,依序為:九份、太魯閣、日月潭、阿里山、野柳。

外國觀光客最喜歡的臺灣景點除了夜市,就是故宮

臺灣之大眾觀光以城鎮為中心,輻射至山村,較精緻之景點通常與文化有關,如故宮、安平古堡、赤崁城、億載金城、紅毛城。

老街、廟宇與夜市也是臺灣文化重要之表徵,在大眾觀光占有重要之地位。

近年來臺灣之休閒農園或生態農園發展相當快,除了農村體驗,有時也行銷生態旅遊,並有解說服務。

從臺灣各風景區受到歡迎之程度,顯現傳統之大眾旅遊在可見之未來仍然是臺灣旅遊之主流。

小琉球花瓶岩

生態旅遊之萌芽 生態旅遊發軔於非洲,後也在中南美洲大放異彩,主要發展國家多屬後進之開發中國家,其共同特色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

1990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成立了生態旅遊常設單位,開始推展生態旅遊,而後獨立發展成為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IES)。

聯合國於 2002 年在加拿大召開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議,提出生態旅遊宣言,並將 2002 年定為生態旅遊年。

我國行政院為響應盛舉,亦宣布 2002 年為「臺灣生態旅遊年」,積極推展生態旅遊概念。

提出之策略包括訂定生態旅遊政策與管理機制、營造生態旅遊環境、加強生態旅遊教育訓練、辦理生態旅遊宣傳、推廣活動等。

2017/1/4

9

臺灣生態旅遊之發軔 臺灣生態旅遊之起源與賞鳥活動有密切之關係。賞鳥人因賞鳥、愛鳥,常介入溼地與環境之保護工作。

臺灣生態旅遊之萌芽,民間非營

利組織功不可沒,如中華民國野

鳥學會、中華鯨豚協會、中華民

國溼地保護聯盟等均是生態旅遊

之催生者。

臺灣經營旅遊與保育之單位以農委會林務局與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為主,交通部觀光局雖以推動觀光為主,但也與生態旅遊有關。

近幾十年自然與人文解說活動蔚為潮流,藝術展覽都有專人解說,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國家公園與國家森林遊樂區也都接受外界預定,分派解說志工服務。

解說志工經過密集訓練後,在重要的遊憩景點解說自然環境或生物之特色,深受遊客歡迎。

因解說服務之必要性,使臺灣之生態旅遊找到最佳的著力點。

觀光局在 2002 生態旅遊年

在全臺規劃生態旅遊地共

28處,目標是以體驗自然文

化為主,雖有不少是大眾旅

遊景點,但其特點是多數景

區均與社區建立連結。

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國家公園也均努力將所轄之遊憩景點與社區做連結,推出適當的生態旅遊地遊程計畫與輔導,並依生態旅遊之準則提出最佳之策略聯盟。

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