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煉金術點淤成廈曾慶威攝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12/13/a08-1213.pdf2013/12/13...

煉金術點淤成廈曾慶威攝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12/13/a08-1213.pdf2013/12/13...

Date post: 24-Jul-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0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1
科學去污減廢系列 之固體廢物篇 責任編輯 責任編輯吳欣欣 吳欣欣 版面設計 版面設計吳景強 吳景強 8 A 施凱閔來說,廢水污泥如同「寶藏」,他近年致 力研究以科學方法,將污水重新製作成新材料, 以廣泛應用於陶瓷、建築等不同層面的工業。他解釋 說,污泥和其他垃圾經生物分解或焚燒後,雖然體積 變小超過 90%,但會產生灰塵問題,其中金屬物質也 無法去除,反而可能改變特性變成有毒污染物,若埋 藏於堆填區時處理不當,遇雨隨時溢出來,需進行二 次處理。即使當中某些重金屬毒性及對人體健康風險 較低,但放着不管,亦會造成資源浪費。 成分同建構異 物理變化有別 不過,棄廢變寶的過程是一大學問,施凱閔指出, 即使是相同的基本化學成分,但只要建構方式不同, 材料物理變化便完全不同。日常所見黑色的石墨碳 (Graphite)及鑽石(Diamond)便是最經典例子,兩 者同樣由碳(Carbon)原子組成,但因結構差異,其 形態、密度、硬度、質感以至導電性等都截然不同。 故此,鑑定及材料合成步驟很重要,他的研究工作, 是將有關污泥混入黏土,並藉加熱及合成等方式改變 有關原子結構,製出可用新材料。 例如鋁化合物類的水廠污泥,若與含有鋅的泥土一 同於超過攝氏 1,150 度焚燒,便能產生鋅鋁二氧四尖晶 石(ZnAl2O4),此舉同時能讓泥土中的鋅處於穩定 狀態,減低污染風險。 析圖譜測可能性 原料搭配「像煮菜」 在都市中高科技與人工合成產品越來越多,而有關 廢物屬多樣化物質的「綜合體」,施凱閔指出,合成 新材料前需要找出當中成分比例,並以數學方法分析 數據,了解材料與材料之間搭配的特性和關係。其團 隊便是透過「X 射線衍射」,藉材料標準圖譜,分析 當中的成分、原子或分子結構等資料,待了解混合的 物質成分、比例、材料搭配的可能性後,便按需要生 產合用產品。「用甚麼原料,混甚麼東西。就像煮菜 般,配甚麼原材、溫度和時間」。 至於建材應用方面,施凱閔說明,有別於傳統整幢 建築全由水泥所製成,由廢棄物合成的新材料,可針 對性配合使用目的來生產。 他舉例說,廢棄物可製作具承重量的建材,能夠支 撐整幢建築物的主結構;至於大廈房與房間的牆身, 則可合成較輕而強度足夠的材料作為牆中隔板,在不 影響結構情況下,減低建築物負荷,並具隔音和隔熱 等效果。他又補充說,下一步仍需更細緻的安全性研 究,確保由廢物製作的材料完全無毒無害,才能正式 投入使用。 都市固體廢物數量及種類繁多 都市固體廢物數量及種類繁多其中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 其中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 的大量污泥 的大量污泥因難以完全焚化 因難以完全焚化並可能變成新的有毒污染 並可能變成新的有毒污染 令人倍感棘手 令人倍感棘手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施展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施展 煉金術 煉金術」, 」,讓廢棄的污泥 讓廢棄的污泥變成 變成高樓大廈 高樓大廈其原理是先 其原理是先 透過 透過X X 射線衍射 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ay diffraction)」 )」分析污泥成分與相 分析污泥成分與相 關原子組成等 關原子組成等並將之混入黏土進行加熱 並將之混入黏土進行加熱合成等 合成等,「 ,「像煮 像煮 菜一樣 菜一樣進行配搭 進行配搭以改變其原子結構方式 以改變其原子結構方式從而產生出不 從而產生出不 同硬度和密度材料特性供使用 同硬度和密度材料特性供使用例如生產建築材料 例如生產建築材料其合成 其合成 物料堪稱 物料堪稱百變 百變」, 」,可分別用作建築物支柱 可分別用作建築物支柱隔熱及隔音層 隔熱及隔音層 板和防火物料等 板和防火物料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編者的話: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豐盛,但同時亦產生大量廢物污染, 破壞環境。香港各領域科學家現都致力發揮知識與創意, 投入研發不同新技術,期望能減少污染對環境與人類的影 響,甚至將廢物有效地再造再用。本報將一連三集分別從 固體廢物、污水處理及空氣污染入手,展示本地學者一系 列「去污減廢」的科研成果,推動世界朝可持續發展方向 邁進。 改污泥原子結構 產百變建築材料 除害 重新建構原子來製 作新材料的概念是 「跨學科」研究的產 物。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 認為,那既是突破,又是困難之 處。他指出,跨學科的新概念不能 靠自我鑽研,需要更多地與別人交 流學習所得,「就算我在那邊(蘋 果樹下)坐一百輩子,我可能也想 不到相關定律」。 談到有關新材料研究的源起,施 凱閔指其團隊在看待環境問題時, 想起五花八門的材料,如何對環境 有幫助,最終結合十多名具環境與 材料學科背景的博士生和博士後的 討論,獲得「棄廢變寶」的成果。 他特別強調當中交流的重要性, 「當沒有互相學習的機會,等於把 門關上」,而跨學科合作正是「把 一道道門打開,讓大家接觸原來不 接觸的事情,讓我們能夠有創新的 意念,學科互通」。 「雙訓」師生較少 研究最大困難 但他又坦言,訓練傳統材料工程 師或環境工程師,現存各有一套完 整體系,並無創新誘因,現時年輕 人也沒甚機會接受「兩邊訓練」。 如要求參與的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同時掌握 兩類知識,其負擔等同讀「雙學位」卻未有同 等回報,加上有機會參與交叉學科訓練的教師 比例亦少,是研究時面對的最大困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棄廢變寶」技術潛在應 用層面廣泛,廢棄物如電 路板、廢電池、鉛玻璃、 工業用銅產生的污泥,均可回收重製使 用。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希望, 藉更深入了解將廢棄物轉化的科學技術細 節,可將研究成果融入一些已有的工業, 例如能源產業中。 對社會面對的固體廢物問題,施凱閔認 為,從源頭入手固然可減少使用不必要的物 品,但垃圾產生始終都無可避免,故於學術 層面,讓材料重複使用亦是一個重要研究方 向。特別是垃圾產量高的大城市,有大量研 究及轉化重用所需的廢棄物,更可進行 「Urban mining(都市採礦)」,發展潛力 很大。他期望藉科學技術的突破,把廢棄物 問題消除,甚至額外帶來一些好處,如增加 現有材料產品多樣性和性能等。 重製電池鉛 免損害環境 能源產業便是一個可發展方向。施凱閔指 出,鉛電池藉鉛的相關還原及氧化作用,達 到蓄電和放電目的。使用完畢後,亦應回收 電池中的鉛,製作可重新用於電池的純氧化 鉛或不同形態的鉛,以滿足產業需要,同時 避免廢棄鉛電池危害環境。 至於舊式電視機屏幕,亦有利用鉛玻璃防 止輻射外洩,但無阻光源透出,施凱閔指 出,以往有關屏幕都會回收循環再用,但隨 市民使用產品的習慣改變,舊式屏幕已變成 棄置物。他認為,社會亦應積極將有關材料 回收,並抽取當中的鉛重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棄置於堆填區的天然固體垃圾,遇雨可 能會將含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沖到河流,污 染地下水源和泥土,對生態造成破壞。理工大學應用生 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在 10 年前開始研究將不 同的天然垃圾,製作工業用吸附劑(Adsorbent),用以 回收廢水和廢料的重金屬;在逾 200 種廢料中,他發現西 瓜皮吸附能力更勝於活性炭。 勞偉雄至今已研究超過 200 種不同天然廢料,探究其作 吸附劑的可能性,包括真菌、食物和生果等,並發現西 瓜皮是其中一項吸附能力較好的廢料。他表示,約 1,000 克的西瓜皮,以攝氏 60 度溫度脫去水分後,能磨出 50 克 至 100 克的淺綠色粉末,成為天然吸附劑。一般而言,能 相應吸附廢料中 5%至 10%的重金屬,如銅和鎘等,吸附 效能較使用活性炭高一倍,他形容發現「令人驚訝」。 負負得正 善用廚餘減廢 天然垃圾變為吸附劑,能抽出工業廢料所含的重金 屬,不單「廢廢相抵」令污染大減,更可「負負得 正」,被提取的重金屬能循環再用,且效能不錯。他舉 例說,曾試過將以細菌吸附污水中的銅作回收,並重新 製造電鍍,結果與用純銅製造電鍍幾乎沒有分別。至於 已使用吸附劑一樣可重用。 勞偉雄又說,食物廢料連年增加,如港人愛吃的生 果,其廢料足以生產大量吸附劑,但需要先將廢料進行 源頭分類,按其特徵回收,增加應用可行性。 現存方法易洩毒運作煩 現存處理含重金屬廢料的不同方法中,化學沉澱成本 雖較低,惟處理不慎或致有毒廢料流出,而濾膜的運作 較麻煩,利用等離子技術則成本高昂。若使用天然垃圾 作吸附劑,只需要等離子處理重金屬廢料價錢的十分 一,待進一步研究及完成中期測試後,相信日後有機會 大規模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一般固體垃圾種類繁多,勞偉雄認為最 大困難在於不知道材料究竟有沒有吸附能 力,「只能按其化學特性去猜可能吸附到 甚麼物料,然後進行測試證明」。 有關過程複雜非常,勞偉雄解釋說,在初步鎖定個別 垃圾能吸附的重金屬類型後,再要於不同的酸鹼值、溫 度和廢水濃度等條件下進行測試,進一步觀察其吸附能 力;例如重金屬六價鉻(Chromium-6)帶負離子,在酸 性環境的吸附效能較理想。 其 後 , 則 要 透 過 科 學 光 譜 方 法 (Spectroscopic method)研究固體垃圾表面所擁有功能基(Functional group)如何與重金屬發生吸附作用。最後製造濾器,並 以數學模型,估算在不同條件下,模擬整個處理過程如 何達到最理想效果。他指出,單是現正研究的六價鉻, 也要需時幾年才能完成中期測試。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成針 垃圾種類多 「尋寶」路漫漫 都市採礦 都市採礦潛力大 潛力大 能源產業料適用 能源產業料適用 變寶 電路板磨粉 電路板磨粉污泥灰燼 污泥灰燼污泥 污泥銅污泥 銅污泥上行左至 上行左至 的原子建構方式不同 的原子建構方式不同材料的物理變化完全不同 材料的物理變化完全不同影響產品的形態 影響產品的形態密度 密度硬度和質感 硬度和質感曾慶威 曾慶威 圖為廢水污泥。受訪者供圖 施凱閔表示,透過 X 射線衍射可從材料標準圖譜分析當中的成分、原子或分子 的建構等資料。 曾慶威攝 勞偉雄測試逾 200 種廢料,發現西瓜皮吸附 部分物質的能力較活性炭有效。 梁祖彝 攝 施凱閔利用科 學方法,將處理 污水後所產生的 污泥混入黏土, 可以製作建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慶威 攝 煉金術 煉金術 點淤成廈 點淤成廈 廢棄物如廢電池等工業用銅產生的污 廢棄物如廢電池等工業用銅產生的污 泥均能回收重製 泥均能回收重製曾慶威 曾慶威 西瓜皮吸重金屬勝活性炭 廣益
Transcript
Page 1: 煉金術點淤成廈曾慶威攝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12/13/a08-1213.pdf2013/12/13  · 作新材料的概念是 「跨學科」研究的產 物。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

科學去污減廢系列之固體廢物篇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吳欣欣吳欣欣 ■■版面設計版面設計::吳景強吳景強8A

對施凱閔來說,廢水污泥如同「寶藏」,他近年致力研究以科學方法,將污水重新製作成新材料,

以廣泛應用於陶瓷、建築等不同層面的工業。他解釋說,污泥和其他垃圾經生物分解或焚燒後,雖然體積變小超過90%,但會產生灰塵問題,其中金屬物質也無法去除,反而可能改變特性變成有毒污染物,若埋藏於堆填區時處理不當,遇雨隨時溢出來,需進行二次處理。即使當中某些重金屬毒性及對人體健康風險較低,但放着不管,亦會造成資源浪費。

成分同建構異 物理變化有別不過,棄廢變寶的過程是一大學問,施凱閔指出,即使是相同的基本化學成分,但只要建構方式不同,材料物理變化便完全不同。日常所見黑色的石墨碳(Graphite)及鑽石(Diamond)便是最經典例子,兩

者同樣由碳(Carbon)原子組成,但因結構差異,其形態、密度、硬度、質感以至導電性等都截然不同。故此,鑑定及材料合成步驟很重要,他的研究工作,是將有關污泥混入黏土,並藉加熱及合成等方式改變有關原子結構,製出可用新材料。例如鋁化合物類的水廠污泥,若與含有鋅的泥土一同於超過攝氏1,150度焚燒,便能產生鋅鋁二氧四尖晶石(ZnAl2O4),此舉同時能讓泥土中的鋅處於穩定狀態,減低污染風險。

析圖譜測可能性 原料搭配「像煮菜」在都市中高科技與人工合成產品越來越多,而有關廢物屬多樣化物質的「綜合體」,施凱閔指出,合成新材料前需要找出當中成分比例,並以數學方法分析數據,了解材料與材料之間搭配的特性和關係。其團

隊便是透過「X射線衍射」,藉材料標準圖譜,分析當中的成分、原子或分子結構等資料,待了解混合的物質成分、比例、材料搭配的可能性後,便按需要生產合用產品。「用甚麼原料,混甚麼東西。就像煮菜般,配甚麼原材、溫度和時間」。至於建材應用方面,施凱閔說明,有別於傳統整幢

建築全由水泥所製成,由廢棄物合成的新材料,可針對性配合使用目的來生產。他舉例說,廢棄物可製作具承重量的建材,能夠支撐整幢建築物的主結構;至於大廈房與房間的牆身,則可合成較輕而強度足夠的材料作為牆中隔板,在不影響結構情況下,減低建築物負荷,並具隔音和隔熱等效果。他又補充說,下一步仍需更細緻的安全性研究,確保由廢物製作的材料完全無毒無害,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都市固體廢物數量及種類繁多都市固體廢物數量及種類繁多,,其中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其中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

的大量污泥的大量污泥,,因難以完全焚化因難以完全焚化,,並可能變成新的有毒污染並可能變成新的有毒污染

物物,,令人倍感棘手令人倍感棘手。。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施展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施展

「「煉金術煉金術」,」,讓廢棄的污泥讓廢棄的污泥「「變成變成」」高樓大廈高樓大廈;;其原理是先其原理是先

透過透過「「XX射線衍射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ionX-ray diffraction)」)」分析污泥成分與相分析污泥成分與相

關原子組成等關原子組成等,,並將之混入黏土進行加熱並將之混入黏土進行加熱、、合成等合成等,「,「像煮像煮

菜一樣菜一樣」」進行配搭進行配搭,,以改變其原子結構方式以改變其原子結構方式,,從而產生出不從而產生出不

同硬度和密度材料特性供使用同硬度和密度材料特性供使用。。例如生產建築材料例如生產建築材料,,其合成其合成

物料堪稱物料堪稱「「百變百變」,」,可分別用作建築物支柱可分別用作建築物支柱、、隔熱及隔音層隔熱及隔音層

板和防火物料等板和防火物料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編者的話: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豐盛,但同時亦產生大量廢物污染,

破壞環境。香港各領域科學家現都致力發揮知識與創意,投入研發不同新技術,期望能減少污染對環境與人類的影響,甚至將廢物有效地再造再用。本報將一連三集分別從固體廢物、污水處理及空氣污染入手,展示本地學者一系列「去污減廢」的科研成果,推動世界朝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改污泥原子結構 產百變建築材料

天 然除 害

重新建構原子來製作新材料的概念是「跨學科」研究的產

物。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認為,那既是突破,又是困難之處。他指出,跨學科的新概念不能靠自我鑽研,需要更多地與別人交流學習所得,「就算我在那邊(蘋果樹下)坐一百輩子,我可能也想不到相關定律」。談到有關新材料研究的源起,施凱閔指其團隊在看待環境問題時,想起五花八門的材料,如何對環境有幫助,最終結合十多名具環境與材料學科背景的博士生和博士後的討論,獲得「棄廢變寶」的成果。他特別強調當中交流的重要性,「當沒有互相學習的機會,等於把門關上」,而跨學科合作正是「把一道道門打開,讓大家接觸原來不接觸的事情,讓我們能夠有創新的意念,學科互通」。

「雙訓」師生較少研究最大困難

但他又坦言,訓練傳統材料工程師或環境工程師,現存各有一套完整體系,並無創新誘因,現時年輕人也沒甚機會接受「兩邊訓練」。

如要求參與的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同時掌握兩類知識,其負擔等同讀「雙學位」卻未有同等回報,加上有機會參與交叉學科訓練的教師比例亦少,是研究時面對的最大困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棄廢變寶」技術潛在應用層面廣泛,廢棄物如電路板、廢電池、鉛玻璃、

工業用銅產生的污泥,均可回收重製使用。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施凱閔希望,藉更深入了解將廢棄物轉化的科學技術細節,可將研究成果融入一些已有的工業,例如能源產業中。對社會面對的固體廢物問題,施凱閔認

為,從源頭入手固然可減少使用不必要的物品,但垃圾產生始終都無可避免,故於學術

層面,讓材料重複使用亦是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特別是垃圾產量高的大城市,有大量研究及轉化重用所需的廢棄物,更可進行「Urban mining(都市採礦)」,發展潛力很大。他期望藉科學技術的突破,把廢棄物問題消除,甚至額外帶來一些好處,如增加現有材料產品多樣性和性能等。

重製電池鉛 免損害環境能源產業便是一個可發展方向。施凱閔指

出,鉛電池藉鉛的相關還原及氧化作用,達

到蓄電和放電目的。使用完畢後,亦應回收電池中的鉛,製作可重新用於電池的純氧化鉛或不同形態的鉛,以滿足產業需要,同時避免廢棄鉛電池危害環境。至於舊式電視機屏幕,亦有利用鉛玻璃防

止輻射外洩,但無阻光源透出,施凱閔指出,以往有關屏幕都會回收循環再用,但隨市民使用產品的習慣改變,舊式屏幕已變成棄置物。他認為,社會亦應積極將有關材料回收,並抽取當中的鉛重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棄置於堆填區的天然固體垃圾,遇雨可能會將含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沖到河流,污

染地下水源和泥土,對生態造成破壞。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在10年前開始研究將不同的天然垃圾,製作工業用吸附劑(Adsorbent),用以回收廢水和廢料的重金屬;在逾200種廢料中,他發現西瓜皮吸附能力更勝於活性炭。勞偉雄至今已研究超過200種不同天然廢料,探究其作

吸附劑的可能性,包括真菌、食物和生果等,並發現西瓜皮是其中一項吸附能力較好的廢料。他表示,約1,000克的西瓜皮,以攝氏60度溫度脫去水分後,能磨出50克至100克的淺綠色粉末,成為天然吸附劑。一般而言,能相應吸附廢料中5%至10%的重金屬,如銅和鎘等,吸附效能較使用活性炭高一倍,他形容發現「令人驚訝」。

負負得正 善用廚餘減廢天然垃圾變為吸附劑,能抽出工業廢料所含的重金屬,不單「廢廢相抵」令污染大減,更可「負負得

正」,被提取的重金屬能循環再用,且效能不錯。他舉例說,曾試過將以細菌吸附污水中的銅作回收,並重新製造電鍍,結果與用純銅製造電鍍幾乎沒有分別。至於已使用吸附劑一樣可重用。勞偉雄又說,食物廢料連年增加,如港人愛吃的生

果,其廢料足以生產大量吸附劑,但需要先將廢料進行源頭分類,按其特徵回收,增加應用可行性。

現存方法易洩毒運作煩現存處理含重金屬廢料的不同方法中,化學沉澱成本雖較低,惟處理不慎或致有毒廢料流出,而濾膜的運作較麻煩,利用等離子技術則成本高昂。若使用天然垃圾作吸附劑,只需要等離子處理重金屬廢料價錢的十分一,待進一步研究及完成中期測試後,相信日後有機會大規模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一般固體垃圾種類繁多,勞偉雄認為最大困難在於不知道材料究竟有沒有吸附能力,「只能按其化學特性去猜可能吸附到

甚麼物料,然後進行測試證明」。有關過程複雜非常,勞偉雄解釋說,在初步鎖定個別

垃圾能吸附的重金屬類型後,再要於不同的酸鹼值、溫度和廢水濃度等條件下進行測試,進一步觀察其吸附能力;例如重金屬六價鉻(Chromium-6)帶負離子,在酸性環境的吸附效能較理想。其後,則要透過科學光譜方法(Spectroscopic

method)研究固體垃圾表面所擁有功能基(Functionalgroup)如何與重金屬發生吸附作用。最後製造濾器,並以數學模型,估算在不同條件下,模擬整個處理過程如何達到最理想效果。他指出,單是現正研究的六價鉻,也要需時幾年才能完成中期測試。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鐵 柱成 針

跨學科﹁腦震盪﹂誕新概念

垃圾種類多「尋寶」路漫漫

「「都市採礦都市採礦」」潛力大潛力大 能源產業料適用能源產業料適用棄 廢變 寶

■■電路板磨粉電路板磨粉、、污泥灰燼污泥灰燼、、污泥污泥、、銅污泥銅污泥((上行左至上行左至右右))的原子建構方式不同的原子建構方式不同,,材料的物理變化完全不同材料的物理變化完全不同,,影響產品的形態影響產品的形態、、密度密度、、硬度和質感硬度和質感。。 曾慶威曾慶威攝攝

■圖為廢水污泥。受訪者供圖

■施凱閔表示,透過X射線衍射可從材料標準圖譜分析當中的成分、原子或分子的建構等資料。 曾慶威攝

■勞偉雄測試逾200種廢料,發現西瓜皮吸附部分物質的能力較活性炭有效。 梁祖彝攝

■施凱閔利用科學方法,將處理污水後所產生的污泥混入黏土,可以製作建材。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慶威攝施煉金術煉金術 點淤成廈點淤成廈

■■廢棄物如廢電池等工業用銅產生的污廢棄物如廢電池等工業用銅產生的污泥均能回收重製泥均能回收重製。。 曾慶威曾慶威攝攝

西瓜皮吸重金屬勝活性炭

集思廣 益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