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CREATIVE PARTNERS ·...

CREATIVE PARTNERS ·...

Date post: 15-Jul-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8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5
#05 MAY 2010 CREATIVE PARTNERS :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設計師協會 香港演藝人協會
Transcript
Page 1: CREATIVE PARTNERS ·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05MAY 2010

CREATIVE PARTNERS: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設計師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

Page 2: CREATIVE PARTNERS ·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艾未未大師到

艾未未不必多作介紹,這位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近日更

與comme de garÇons合作設計出趣緻的西瓜t-恤。他曾經旅居

美國12年,然而在1993年決定回到中國,他曾經揚言「我是自己

的現成品」將自身當作藝術的實踐。在藝術與政治之間晃蕩的藝術

家,他於2007年參加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作品為《童話》,

竟將1001位中國各階層的公民帶到文獻展參觀,引為國際佳話。

又曾參與設計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場館「鳥巢」的概念作顧問。

然而去年四川大地震,艾因為收集地震死難者兒童姓名,因而被

公安打傷頭部,在德佈展期間,更要接受腦部手術。於是他在佈

展製作了一系列逾萬個不同色彩的學生書包,組成一組組的中文

字:「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的生活過七年」。顯示出一個把自由

與民主的理念,融入到自己日常藝術活動之中,以具體的公民行

動去改變國家面貌的藝術家的巨大人格魅力。

網絡

他形容香港年輕一代正「發生變化」,尤其在對中國政治的關心

上。「香港是難得的一片土地,在中國這個特殊時期,有可能成

為非常有意義的地方。」由於這片土地有言論自由,每個人都可

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去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

然而艾未未憂心:「香港作為這樣的一個城市,有這樣的密度和

位置,資源卻未有被利用好。例如言論自由,香港沒有就面對的

很多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未有對中國的政治發揮足夠的影響

力,香港年輕一代覺得這些都必須改變。」

CREATIVE LIFESTYLE / ISSUE 5 / MAY 2010 IssUe 5 / maY 2010 / CREATIVE LIFESTYLE

兩位驚世駭俗藝術家走在一起,是要他們對表演及建築藝術作為主題,共同以香港作為藝術展示基地,展覽會的主題

將由兩位藝術家根據他們對表演及建築藝術的興趣而並行發展,兩位藝術家對藝術的共同興趣將擦出動人火花,為香

港創造出一件全新的作品。展覽將於5月8日至7月4日在上環PARA/SITE藝術空間舉行展覽,這是兩位前衛藝術家首度

合作、也是首度在香港這城市展出。

一位隨時準備坐牢、一位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有多少建築商敢真正採用他倆的創作。他們走在一起的講座實在天花亂

墜,今年70歲的VITO先講了個多小時,從自己最早創作軌跡說起,遍及建築、空間、城市設計。最終留下一點點時間

給53歲的艾未未天馬行空一番,艾神也不示弱,放映《德國之聲》媒體震撼的被打報道,還有自己博客上的受傷動手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使演講時也拍台上台下的表情動作,他的網絡上還有他做手術時

的圖片、甚至拍下當下被公安包圍的情景,即時上載,成為重大

的民間力量。

透過網絡和實際接觸,他發現香港年輕一代正在改變,他們關心

中國政治,也感覺到香港已成為中國政治的一部份。艾未未原來

認識香港年輕人不多,但此行才赫然發現其TwITTER網站上很多

網友,原來是 80後的香港年輕人。

政治

艾未未認為,香港相對有民主政治和自由優勢,普遍市民教育水

平亦較高,但本土文化並不主動,缺少自我認識的願望,一直處

於身份不明確的狀態,還有一種長期依附的關係,從前是英國

人,現在是中國。

近年艾未未積極參與維權和公民運動,引起國際關注。 5.12汶川

地震後當局不承認有豆腐渣工程,他發起公民調查,到處搜集死

難學生的名單,至今已記錄了 5,212個孩子的資料。他到成都要為

維權律師譚作人辯護作證,結果卻被公安打至腦積血,如今腦後

還留有一條深刻的疤痕。

艾未未認為,他做的跟他的藝術不可分,因為藝術關乎表達權利

和自由:「對藝術家來說,這是非常基本的問題。沒有自由表達

的權利或不能維護他人表達的自由,這社會不會是一個具有創造

性的社會。」

《號外》講堂:

VITO ACCONCIX 艾未未

PART I:參與講者:中國當今最火紅藝術家與政治人物,卡塞爾文獻展中國代表:艾未未六十年代詩人、七十年代行為藝術家、八十年代建築師:VITO ACCONCI

艾未未

TEXT BY LITTLE GRASS & MICHELLE YU SOURCE BY 亞洲藝術文獻庫 & PARA/SITE藝術中心講座

狂野藝術雙雄撼香江關鍵詞:聯繫政治/藝術景況/自我挑戰/公共藝術/香港經驗

艾未未作品

Page 3: CREATIVE PARTNERS ·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藝術是選擇用這樣一

個方法去做的時候,仍

然繼續去構想用另一個

方法去做會是怎樣;藝

術是去試驗一件事物外

表與根蒂性,以及它在

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CREATIVE LIFESTYLE / ISSUE 5 / MAY 2010 IssUe 5 / maY 2010 / CREATIVE LIFESTYLE

VITO ACCONCI大師到

另一位藝術大師Vito Acconci一直以「身體」概念作其藝術

出發,他於1971年創作的「SEEDBED」最為人注目,當年他

躲在展覽館加建的木板地底,他一邊在地底下發出各種聲音,又

向上邊的觀眾講述自己的性幻想,待觀眾回應與挑逗他在地底下

進行手淫。八十年代他開始製作家具及參與建築項目,1988年

他創立了Acconci StuDio,在此建構下建築師和藝術家集中

在同一空間工作,Acconci StuDio以評論建築與公共空間發

展為創作宗旨。

40多年來 Vito Acconci 實踐著對創作、身體、空間三者關係的

關心。他在訪談中提及「公共藝術可以輕推入,幫助毀壞建築的

制度化」的公共藝術概念。他對於公共藝術的微妙態度,是要打

破原有建築的範疇,也喚起觀者一種能夠重新感知空間存有的感

觀能力。他原來為「九一一」後的新設計,是一個爆炸後的建築

塊,重新組合成一個很多 窿,像乳酪般的建築物,那麼恐怖份

子就沒有興趣再撞向一幢已經在爆炸中的建築物了。

身體

當代藝術大師 VITO AccOncI 從 60 年代以來,一直持續展現運

用「身體」概念做為一種中性純粹的藝術材料,注入在當代藝術

脈絡的內容之中,從早期創作將身體直接進入到行動創作之中,

一直到告別視覺藝術領域朝向建築、景觀、工業設計領域,他運

用聲音素材做為造型藝術創作的興趣、或者是延續對身體概念的

哲學,並轉化至建築空間執行與設計, 40多年來 VITO實踐著對創

作、身體、空間三者關係的關心。

原是詩人、文學家身份的VITO在 60 年代左右告別詩的創作,開

啟了其對於造型藝術領域的想法,「身體」一詞有多少可能的文

化意義內容,對VITO來說身體不過就是純粹不附有任何符號意

義的藝術材料,如同繃緊在四方框架的白色畫布上負載顏料和筆

觸。他曾在討論自身藝術論述中提及,「將字化為作者與讀者漫

遊於作品 / 書中的指標、索引目錄的形態⋯⋯」

VITO在1998年成立 AccOncI STudIO,這個建築體工作室是一

個VITO藝術理想實踐的實體,結合創意十足的設計理論與建築執

行的工作團隊;同時也擴張落實 VITO對身體概念的美學內容在生

活空間與環境中,在公共領域場所中進行設計建築相關作品。透

過藝術家自身的身體對應於空間、場所,VITO探究軀體與空間、

私有與公共領域二者的關係。

建築

視建築物件作為人活動的場所的核心觀念,也回應VITO早期對身

體之於藝術實踐的概念。他說:「傢具的概念是介於衣物及建築

之間;皮層覆蓋骨幹、衣物包裹身體的方式,接著,椅子包含著

被衣物包裹的身體座落於房間中;於是,房間包含被衣物包含的

身體-被椅子包含的衣物。」 AccOncI STudIO於1995年為紐

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校區公用座椅計畫體現這樣的概念,人坐在

那些以半透明樹脂處理,兩邊雙向的圓弧形造型將人們包裹在座

椅內,到了夜晚這些座椅也有夜晚照明的功能。

他過去常認為有個因由給公共藝術。的確,它總是一種額外,它

在建築之後進駐,僅只是建築的附屬品。「然而,我想相信,公

共藝術的邊緣性是它的價值:因為公共藝術是邊緣的,它可能逃

脫建築所不能逃脫;因為公共藝術是邊緣的,它可能是邊緣文化

的聲音;因為公共藝術是邊緣的,它可以可能是關鍵報告;因為

公共藝術是邊緣的,它可以輕推入,幫助毀壞建築的制度化。」

VITO ACCONCI

聯繫政治對你來說,日常生活在你的工作裡,到底是怎樣的角色?

Vito:我想我們幹設計建築的目的是,有了設計建築你可以對

應每天生活中的所有場合。我們可以不做建築,可以選擇做其他

事,例如我們可以作傢俬,我們可以做衣服。我想為什麼我會由

藝術走向建築是因為,無錯,藝術能應付每天的生活,但我質疑

藝術的常規是多於一件東西的概念。

當物件和觀眾都存在時,觀賞者永遠都是站在充滿慾望的位置。

而慾望永遠都是令人沮喪的,因為觀眾不能去接觸。我想我離開

藝術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想只是站在某處去觀看,而是去拿起某

種物件,去觸碰它,或在日常生活的城市裡運用它。

你會怎樣與政治聯繫起來?

艾:我不認為政治是我的生命,它是我的權利。政治是用來表達

自己,把自己跟身邊的人聯繫起來並分享看法,我認為這是非常

重要的。

你的家人怎樣看要解決麻煩,而你又怎樣看對家庭的責任呢?

Vito:我真的不太在意。因為我們是獨立個體。我們要為各自的

想法行動。

PART III:艾未未 X VITO ACCONCI對話錄

藝術景況今天的藝術有什麼問題呢?

Vito:這是一個很難答的問題,我可以嘗試修正 。長久以來,藝

術都似一種辯解。如果藝術只被看待為一種活動;如果藝術是一

隻小鳥,那它就應該是指對一件事物作反覆的實踐。我們被稱為

設計師,而不只被稱為藝術家,因為我們都正在製造一點什麼。

藝術是選擇用這樣一個方法去做的時候,仍然繼續去構想用另一

個方法去做會是怎樣;藝術是去試驗一件事物外表與根蒂性,以

及它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性。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藝術概念對每一個

人而言都很重要。

艾: 我想我們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我們都看不可能的事為可能。

我們創造某種語言和技巧,令它們變得可能,而且連繫到我們的

情感與自我了解。其他藝術家都是一樣,經常不滿意那些自己所

造的藝術作品的狀態,而嘗試去不斷修改。

對你而言,從事建築工作有什麼意義?

Vito:我想人們幹建築是為了拼命地預測未來,令我們或其他

人能為未來做準備。21世紀是一個最令人震奮的時候,因為這是

一個能夠多方面探知的年代,我們可以在同時間幹很多的事情。

我們可以嘗試去製造人類和機械的混合體,混合人類和電腦的想

法。這是一個你可看到有很多可能性的時候。

PART II:

VITO ACCONCI 作品

艾未未作品

Page 4: CREATIVE PARTNERS ·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中國是一個關於過去的國家,她仍然在從中掙扎,仍然未能完全從過去走

出來,所以我們有很多東西要面對。在建築方面,我一直在努力想如何引

發物質的可能性,和讓人民即使在如此的現實下,仍然可以感到舒適。”

CREATIVE LIFESTYLE / ISSUE 5 / MAY 2010

我想問艾未未對於美術與政治的看法?

艾︰我經常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而且這兩個主題常常連繫在一

起。於我而言,如果把政治和藝術分隔開,政治單一獨立生存,

我想便看不見它是怎樣的有意義或有趣。

自我挑戰我感到你的建築很奇妙,有時候很難眺望,對其他建築概念來說亦是一

種挑戰,你的建築物需在高科技的地方建築,而且體積是很複雜的。我

想知如果你作為中國的建築師,你會向哪方面挑戰?

Vito: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中國的設計師。但我想如果我是其

他中國的設計師,我會在城市裡多做調查,因為我不能亦不想獨

自想像或作決定。如果我可以總結我做過的建築藝術,我會認為

我像一個孩童,因為我看到仍有進步的空間。但我現在已不在那

兒了,我想我不會再回頭再想太多關於自己的問題。我不知道怎

樣說如果我們在中國,我們將會怎樣做,我不懂回答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如果我是中國的建築師,我會善用電腦,因為無論我們

在哪裡,沒有電腦,我們都不能作決定,電腦也令我們擁有我們

以往沒有的東西。

我有問題想問艾未未,我感到你的建築非常美而完善。但你認為透過

它們,你可以像透過藝術作品一樣,去表達你所渴望表達的意義嗎?

艾︰我想美術和建築與其他的人類的活動都經常關連到道德。所

以你不能比較,因為建築其實都不只是關於國家或者空間,而是

我們怎樣理解我們自己和社會,以及我們怎樣把可能性推向其他

人。所以於我來說,藝術和建築都是沒多大分別,都是有些比較

實用,有些則比較抽象。

公共藝術我的問題是你怎樣看PuBLic ARt?

艾︰「公眾藝術」其實是個被標籤化的名字,說實話我們其實很

少會看得見好的公眾藝術,很抱歉但這是差不多每個城市都有的

悲劇。這是因為城市會重於考究用途而不太理會形式。其實公眾

藝術就是指你在供應一件對大眾好的作品,而它又會帶著一個每

個人都能享用的涵義。

如果一件藝術作品關係到我們這個時代、科技,以及每個人都能

應用到,和它們會被人憶起,我便會稱它為PuBLIc ART。

中國是一個富歷史性的國家,那麼對此,在建築方面,有什麼會加倍注意?

艾︰中國是一個關於過去的國家,她仍然在從中掙扎,仍然未能

完全從過去走出來,所以我們有很多東西要面對。在建築方面,

我一直在努力想如何引發物質的可能性,和讓人民即使在如此的

現實下,仍然可以感到舒適。

香港經驗

以往你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中國建築師,為政府工作,但後來的你改變

了。我不是在批評這種轉變,我只是有興趣想知為什麼你突然關心中國

的民生來?

艾︰我關心政治是由1970的後期開始的。其實早期我都只是在做

藝術,是在兩、三年前我才開始參與建築工作。

你們怎樣看香港這個在中國伸展的地方,和把她與中國裡的其他作比較?

Vito:我不太清楚中國大陸,但我喜歡香港。這裡的建築物都很

高很瘦的,也只運用很少的土地來興建。但我不知道怎樣把她跟

中國比較,因為我只是懂很少關於中國的。

艾:我認為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力量的地方,年輕人都出生在

網絡時代,而且非常獨立。加上香港有很好的管理,而且人們都

是高學歷的,所以香港能成為一個進取或正面的中國基地。

VITO ACCONCI 作品

Page 5: CREATIVE PARTNERS · 術照片,將藝術與政治像他將古老傢俬端榫入木手法合二為一。 他坦言每天花上8個小時上網,他隨時用手機拍下周邊的影像,即

“THIS IS MY LIFE, I DO WHAT I THINK IS RIGHT FOR ME,

IT’S MY RIGHT AND MY LIFE,

ART IS TO SHARE YOURSELF AND EXPRESS YOURSELF,

IT’S OUR BASIC RIGHT, I DON’T THINK IT’S POLITICAL”

– AI WEI WEI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