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ategories
Home > Documents >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Date post: 07-Oct-2020
Category:
Upload: others
View: 0 times
Download: 0 times
Share this document with a friend
4
4 Mol銘報即時新聞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newsonline 網頁版:http://mol.mcu.edu.tw/ 3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李隆揆、黎佳燊、施歌 中華民國1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第1904號 總號第2104號 2 台灣遊戲開發團隊 釜山競逐BIC Award 想看更多?掃描 銘報MOL即時新聞 與電視台互利共生 KKTV:雙方是夥伴 玩文字加上創意從紙本到電子書 臉書串聯起高中校刊熱情 記者李隆揆、施歌、黎佳燊 /報導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 民進黨立委自9月7日指控中央社要求記 者寫業配文後,在9月13日再度召開記者 會質疑中央社業務副總監虞煥榮,身兼三 家廣告公司的業主是否違背了利益迴避原 則。9月13日當天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更在個 人臉書上貼出中央社「廣告/專案委刊報 價單」單據指稱中央社新聞公開標價。中 央社則頻發聲明澄清立場,駁斥民進黨立 委們的說法。 記者跑業務的問題,中央社在9月7日發 表聲明,為求永續經營,中央社以產品行 銷辦法鼓勵業務部員工行銷中央社的產 品,但主要業務由業務部員工執行,不 知「佣金」說法從何而來?也歡迎廉政署 調查。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當天也發文表 示,他會誓死捍衛國家通訊社,抗拒政治 操控的陰謀。 至於虞煥榮的敏感身分,中央社9月13 日回應,中央社在105年3月延攬「聚新傳 媒」、「尊品」董事長、「放心購」監察 人虞煥榮擔任業務副總監。但三家廣告公 司都和中央社沒有業務往來,無利益衝 突,更遑論利益迴避原則。 9月13日段宜康在個人臉書貼出四張照 片,一張照片內容為中央社的「廣告/專 案委刊報價單」,裡頭備註寫著:「編採 稿上社稿4則,影音新聞2則」,總金額是 23萬元。段宜康便諷刺說,中央社的新聞 其實很廉價,花23萬就有4則編採稿加影音 新聞2則。隔日中央社針對段宜康所貼出的 單據發表聲明,澄清單據是行銷公司在民 國105年6月15日委託中央社刊載的付費廣 告,只是其備註的寫法不當,應該再修正 改進。 段宜康發出四張照片裡,其中有一張照 片為105年2月4日中央社社長樊祥麟批示的 一張內簽。內簽中樊祥麟批示1%獎金將由 副社長調配,那筆獎金又有甚麼用途?中 央社在9月14日的聲明裡完全沒有提到段 宜康的質疑,令段宜康16日再度砲轟中央 社:「被我拿證據掲穿後,就把頭縮起來 不再出聲。」 本報訊 (圖/截自《報導者》網站、文/李隆揆) 記者王寶兒/報導 2016兩岸新聞報導獎即起徵件 中央社屢遭綠委爆料 頻發聲明澄清 新媒體時代合作模式的轉變專題① 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新聞傳播者 們的合作模式,除了文字記者要考 慮新聞議題的內容以外,攝影、美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斷變化,和大量文字相比,圖像則 更具吸引力。《上報》攝影記者葉 信菉指出,圖文對網媒真的很重 要,因為報紙或雜誌所呈現的圖片 跟文字有限,網路則不同,可以放 很多圖在一則新聞裡,而且現在閱 讀的趨勢越來越視覺化,大家不想 讀冗長的文字,最好能藉由一連串 的圖片來感受現場。 不僅是攝影記者需要自我的敘事 能力,美術、動畫等相關的編輯 者,在「視覺化」的潮流中也是缺 一不可。《信傳媒》攝影記者蕭芃 凱表示,在《信傳媒》,攝影記者 可以提出自己想做的專題。 從《風傳媒》到《上報》的經 歷,葉信菉認為,一個新媒體應該 要從記者到美編、工程師,每個相 關人員都聚在一起討論新聞如何呈 現,避免單打獨鬥;當然新媒體這 一塊,大家都還在嘗試,無法確定 它的走向為何,可以確定的,就是 必須要了解什麼正在流行、為什麼 流行?要走在流行的浪尖。 記者李隆揆、施歌、黎佳燊 /報導 因應新聞 視覺化,攝 影記者所產 出的影像日 趨重要,需 要具備獨當 一面的敘事 能力。 圖像敘事 要「比文字更文字」 (圖/李隆揆、 文/李隆揆) 「從前攝影記者只要拍照就好,甚至拍完照也不 知道照片會用在什麼地方,文字記者也只管自己故 事呈現得好不好;但現在變成沒有誰是主誰是副, 幾乎都是主角。」《上報》副總編輯謝素娟置身其 中,道出新聞媒體編輯的改變。受新媒體的影響, 為了在眾多資訊當中抓住讀者眼球,新聞媒體不再 採單一的傳播方式,逐漸強調「視覺化」,同時, 新聞編輯的合作模式也因此正在改變。 以往以文字內容為主的雜誌、報業、網路媒體等 平面媒體,普遍由文字記者發動議題,以文字的邏 輯去了解、構思新聞事件,近年來開始出現非文字 記者發動議題的現象,如《報導者》由攝影記者製 作「九三年金大遊行」系列圖輯,讓攝影記者在各 議題中找尋建立圖輯的可能。 對此,《報導者》副總編輯方德琳表示,許多報 導畫面比文字更有張力,《報導者》讓攝影記者去 找影像報導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深化議題,藉影像 增加說服力與證據性;一方面可以提供另一種說新 聞的方式,邏輯未必會與文字相同,但也提供另一 種多元的觀察。 從《蘋果日報》到《上報》,自傳統媒體走到新 媒體時代,謝素娟感同身受,表示過去文字記者負 責與受訪者的聯絡及採訪,自然對議題非常熟悉, 也掌握了議題的重點,這個時候攝影成了輔助,所 以常常會出現攝影記者按文字記者的要求拍攝;但 現今新聞影像越來越重要,而文字與影像的邏輯並 不同,在採訪之前,文字與攝影記者之間需要密切 的溝通,使兩者都能對議題的脈絡了解透徹,新聞 影像的輸出及取用就會由攝影記者來主導。 因此,現今攝影記者如果對議題的參與度不夠就 無法完整敘事,所以現在的攝影記者要更會抓重 點,「比文字更文字」。 然而這樣的轉變對媒體來說並非易事,其中編輯 人員的程度和新聞編輯的成本,變成了轉型的關 鍵。謝素娟表示,新媒體合作模式的效果因每個人 的程度而有所區別,不論是文字或影像,兩者的程 度要都在水準之上,才會產生合作的「綜效」,如 果程度差太多,可能就無法有所突破。 方德琳透露,其代價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團隊 溝通上,無論是時間或人力,對媒體經營者來說都 是成本,但新聞人從一開始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就是不斷地傳播正確和正面資訊。 《報導者》由攝影記者發動議題,圖為「九三年金大遊行」 系列圖輯。 「2016兩岸新聞報導獎」即日起開始報 名,徵件至9月30日截止。今年兩岸新聞報 導獎由「銘傳大學」、「台灣新傳媒文化發 展協會」及「中華數位媒體教育培訓協會」 共同主辦,並由「愛爾麗集團」協辦,延續 兩岸新聞報導獎價值與意義。 此次兩岸新聞報導獎,分專業新聞組及公 民新聞組兩組,一共7個獎項,最高優勝獎 金12萬元整。 請詳見官網:http://www.cdmt.org.tw/ 兩岸新聞報導獎報名網址: 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 ter/1606290054281349432555 兩岸華人金媒獎報名網址: http://www.accupass.com/go/cdmt_gma 或請洽銘傳大學傳播學院胡小姐, 電話:28824564轉2461 或mail至[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時代合作模式的轉變專題②
Transcript
Page 1: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host.mcu.edu.tw/mol/data/1474435028.pdf ·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4

Mol銘報即時新聞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newsonline 網頁版:http://mol.mcu.edu.tw/

3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李隆揆、黎佳燊、施歌中華民國1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第1904號 總號第2104號

2台灣遊戲開發團隊釜山競逐BIC Award

想看更多?掃描銘報MOL即時新聞

與電視台互利共生KKTV:雙方是夥伴

玩文字加上創意從紙本到電子書臉書串聯起高中校刊熱情

記者李隆揆、施歌、黎佳燊 /報導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

 民進黨立委自9月7日指控中央社要求記

者寫業配文後,在9月13日再度召開記者

會質疑中央社業務副總監虞煥榮,身兼三

家廣告公司的業主是否違背了利益迴避原

則。9月13日當天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更在個

人臉書上貼出中央社「廣告/專案委刊報

價單」單據指稱中央社新聞公開標價。中

央社則頻發聲明澄清立場,駁斥民進黨立

委們的說法。

 記者跑業務的問題,中央社在9月7日發

表聲明,為求永續經營,中央社以產品行

銷辦法鼓勵業務部員工行銷中央社的產

品,但主要業務由業務部員工執行,不

知「佣金」說法從何而來?也歡迎廉政署

調查。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當天也發文表

示,他會誓死捍衛國家通訊社,抗拒政治

操控的陰謀。

 至於虞煥榮的敏感身分,中央社9月13

日回應,中央社在105年3月延攬「聚新傳

媒」、「尊品」董事長、「放心購」監察

人虞煥榮擔任業務副總監。但三家廣告公

司都和中央社沒有業務往來,無利益衝

突,更遑論利益迴避原則。

 9月13日段宜康在個人臉書貼出四張照

片,一張照片內容為中央社的「廣告/專

案委刊報價單」,裡頭備註寫著:「編採

稿上社稿4則,影音新聞2則」,總金額是

23萬元。段宜康便諷刺說,中央社的新聞

其實很廉價,花23萬就有4則編採稿加影音

新聞2則。隔日中央社針對段宜康所貼出的

單據發表聲明,澄清單據是行銷公司在民

國105年6月15日委託中央社刊載的付費廣

告,只是其備註的寫法不當,應該再修正

改進。

 段宜康發出四張照片裡,其中有一張照

片為105年2月4日中央社社長樊祥麟批示的

一張內簽。內簽中樊祥麟批示1%獎金將由

副社長調配,那筆獎金又有甚麼用途?中

央社在9月14日的聲明裡完全沒有提到段

宜康的質疑,令段宜康16日再度砲轟中央

社:「被我拿證據掲穿後,就把頭縮起來

不再出聲。」

本報訊

(圖/截自《報導者》網站、文/李隆揆)

記者王寶兒/報導

2 0 1 6 兩 岸 新 聞 報 導 獎 即 起 徵 件

中央社屢遭綠委爆料 頻發聲明澄清

新媒體時代合作模式的轉變專題①

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新聞傳播者

們的合作模式,除了文字記者要考

慮新聞議題的內容以外,攝影、美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斷變化,和大量文字相比,圖像則

更具吸引力。《上報》攝影記者葉

信菉指出,圖文對網媒真的很重

要,因為報紙或雜誌所呈現的圖片

跟文字有限,網路則不同,可以放

很多圖在一則新聞裡,而且現在閱

讀的趨勢越來越視覺化,大家不想

讀冗長的文字,最好能藉由一連串

的圖片來感受現場。

不僅是攝影記者需要自我的敘事

能力,美術、動畫等相關的編輯

者,在「視覺化」的潮流中也是缺

一不可。《信傳媒》攝影記者蕭芃

凱表示,在《信傳媒》,攝影記者

可以提出自己想做的專題。

 從《風傳媒》到《上報》的經

歷,葉信菉認為,一個新媒體應該

要從記者到美編、工程師,每個相

關人員都聚在一起討論新聞如何呈

現,避免單打獨鬥;當然新媒體這

一塊,大家都還在嘗試,無法確定

它的走向為何,可以確定的,就是

必須要了解什麼正在流行、為什麼

流行?要走在流行的浪尖。

記者李隆揆、施歌、黎佳燊 /報導

 因應新聞

視覺化,攝

影記者所產

出的影像日

趨重要,需

要具備獨當

一面的敘事

能力。

圖像敘事 要「比文字更文字」

(圖/李隆揆、

文/李隆揆)

 「從前攝影記者只要拍照就好,甚至拍完照也不

知道照片會用在什麼地方,文字記者也只管自己故

事呈現得好不好;但現在變成沒有誰是主誰是副,

幾乎都是主角。」《上報》副總編輯謝素娟置身其

中,道出新聞媒體編輯的改變。受新媒體的影響,

為了在眾多資訊當中抓住讀者眼球,新聞媒體不再

採單一的傳播方式,逐漸強調「視覺化」,同時,

新聞編輯的合作模式也因此正在改變。

 以往以文字內容為主的雜誌、報業、網路媒體等

平面媒體,普遍由文字記者發動議題,以文字的邏

輯去了解、構思新聞事件,近年來開始出現非文字

記者發動議題的現象,如《報導者》由攝影記者製

作「九三年金大遊行」系列圖輯,讓攝影記者在各

議題中找尋建立圖輯的可能。

 對此,《報導者》副總編輯方德琳表示,許多報

導畫面比文字更有張力,《報導者》讓攝影記者去

找影像報導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深化議題,藉影像

增加說服力與證據性;一方面可以提供另一種說新

聞的方式,邏輯未必會與文字相同,但也提供另一

種多元的觀察。

 從《蘋果日報》到《上報》,自傳統媒體走到新

媒體時代,謝素娟感同身受,表示過去文字記者負

責與受訪者的聯絡及採訪,自然對議題非常熟悉,

也掌握了議題的重點,這個時候攝影成了輔助,所

以常常會出現攝影記者按文字記者的要求拍攝;但

現今新聞影像越來越重要,而文字與影像的邏輯並

不同,在採訪之前,文字與攝影記者之間需要密切

的溝通,使兩者都能對議題的脈絡了解透徹,新聞

影像的輸出及取用就會由攝影記者來主導。

 因此,現今攝影記者如果對議題的參與度不夠就

無法完整敘事,所以現在的攝影記者要更會抓重

點,「比文字更文字」。

 然而這樣的轉變對媒體來說並非易事,其中編輯

人員的程度和新聞編輯的成本,變成了轉型的關

鍵。謝素娟表示,新媒體合作模式的效果因每個人

的程度而有所區別,不論是文字或影像,兩者的程

度要都在水準之上,才會產生合作的「綜效」,如

果程度差太多,可能就無法有所突破。

 方德琳透露,其代價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團隊

溝通上,無論是時間或人力,對媒體經營者來說都

是成本,但新聞人從一開始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就是不斷地傳播正確和正面資訊。

 《報導者》由攝影記者發動議題,圖為「九三年金大遊行」

系列圖輯。

 「2016兩岸新聞報導獎」即日起開始報

名,徵件至9月30日截止。今年兩岸新聞報

導獎由「銘傳大學」、「台灣新傳媒文化發

展協會」及「中華數位媒體教育培訓協會」

共同主辦,並由「愛爾麗集團」協辦,延續

兩岸新聞報導獎價值與意義。

 此次兩岸新聞報導獎,分專業新聞組及公

民新聞組兩組,一共7個獎項,最高優勝獎

金12萬元整。

請詳見官網:http://www.cdmt.org.tw/

兩岸新聞報導獎報名網址:

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

ter/1606290054281349432555

兩岸華人金媒獎報名網址:

http://www.accupass.com/go/cdmt_gma

或請洽銘傳大學傳播學院胡小姐,

電話:28824564轉2461

或mail至[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時代合作模式的轉變專題②

Page 2: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host.mcu.edu.tw/mol/data/1474435028.pdf ·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2

Mol銘報即時新聞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newsonline 網頁版:http://mol.mcu.edu.tw/

 台北市電腦公會領台灣獨立遊戲開發

團隊7Quark、Manacell、艾羅塔斯、赤

燭遊戲以及諾瓦遊戲,9月9日前往韓國

釜山參加Busan Indie Connect Festi-

val(或稱BIC Fest),在全球200件遊

戲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台灣團隊,與其他

國家一同角逐了此次展覽最大獎項BIC

Award。

 第二屆BIC Fest於9月9日至11日在

釜山電影中心展開,主辦單位釜山資訊

產業振興院表示,今年收到全球各地獨

立遊戲團隊的報名件數多達200件,從中

篩選出近百件的優秀作品參展,有來自

台灣、日本、印度等14個國家遊戲開發

者的心血結晶。內容橫跨電腦單機、行

動裝置、家用主機及虛擬實境等遊戲平

台。今年釜山獨立遊戲嘉年華,台灣共

有五件作品入選參展,包括以行動開發

平台為主的《Mr.Catt》、《Space.Cy-

cler》與《初心者英雄雞》,以及電腦

單機平台的《她和他和她的澎湖灣》以

及《返校》。

 「赤燭遊戲」的《返校》,以台灣歷

史做背景,故事軸心圍繞兩名少男及少

女,在學校中的相遇以及探索,講述著

一個與體制衝突的六零年代故事。《返

校》關卡設計者王漢偉說:「能夠擁有

作品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台灣手遊

與PC的生產量相較之下手遊較多,《返

校》遊戲的優勢在於它的風格,以西方

的恐怖遊戲為標的,品質一開始就定在

國際市場。本次榮獲2014 GAME STAR 國

內自製單機遊戲金獎的《雨港基隆》遊

戲開發團隊,推出文字冒險新作《她和

他和她的澎湖灣》,這是一款關於國共

內戰時期的青春愛情劇,細膩的畫風跟

豐富的歷史敘事,將能喚起玩家的冒險

靈魂。

 由獨立遊戲團隊「Manacell」所製作

的《Space Cycler》,是一款結合隧道射

擊與多人同樂的戰機射擊遊戲,無論是

兩個人面對面在同一台裝置上進行雙人

雙打,或是一個人挑戰雙手雙打,都能

得到不同凡響的遊戲樂趣。《Space Cy-

cler》遊戲設計者之一的Kill表示,台

北電玩展後,遊戲加入了新的系統,因

此玩家在此次BIC中給更多的回饋。「諾

瓦遊戲」開發的《初心者英雄雞》,其

世界觀是以北歐神話延伸變化而成,採

用治癒柔和的美術風格和詼諧搞笑的劇

本,是一款結合養成、收集、反應的橫

向捲軸冒險遊戲。

 這五款風格迥異的獨立遊戲作品,都

曾在台北國際電玩展上,得到熱烈的迴

響,因此代表台灣團隊至釜山參與遊戲

展交流活動。《返校》遊戲製作人姚舜

庭表示,釜山獨立遊戲展本身是一個產

觀學的的組合,有政府的資訊組、設計

遊戲的學院及民眾的參與;但台灣的電

玩展覽會比較偏向與開發商的合作,如

此一來聆聽民眾給予遊戲回饋的機會就

減少了許多。

主編/鍾欣妍、杜欣穎、王采瑩中華民國1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記者鄭筑云/報導

記者邱郁雯/報導

記者林雅施/報導

台灣遊戲開發團隊釜山競逐BIC Award

 五款風格迥異的獨立遊戲作品都曾在台北國際電玩展上得到熱烈的迴響,因

此代表台灣團隊至釜山參與遊戲展交流活動。

 當有人誇獎她是一個好記者時,她會不自覺地眉頭一緊,因為她總覺得

自己是在成為好記者的路上而心虛,然而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而且沒

有終點。

三星補救再一波! 可退貨或系統升級(圖/電腦公會提供、文/鄭筑云)

(圖/李蘇竣、文/林雅施)

 很多人笑她傻地問:「為什麼有紅地

毯不走要走泥巴路?」因為《報導者The

Reporter》總主筆李雪莉不安於順遂的

環境,追求成長和進步,勇於冒險,努

力突破自己。

 去年12月,李雪莉從《天下雜誌》到

《報導者》,她說:「為了挑戰不熟悉

的東西,其實我一直都在墊腳走路,一

直在水土不服的狀態,謹慎小心;如果

一直做同樣的事情、在同樣狀態太久就

會怕自己沒有進步和落後。」所以她不

斷重新歸零自己,確保自己持續成長。

 在《報導者》創立的前三個月,辦公

室常常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辯論聲,在

這裡大家都想做專業的好東西,所以每

個人會直接表達強烈的意見,但一開始

大夥兒對於專業標準並沒有共識,這是

李雪莉和不少報導者們前期的陣痛期。

新媒體編輯扮演工具的角色

 那時,她告訴自己,有多一點經驗和

資源的人,要承擔更多東西,盡力理解

夥伴的挑戰和困難,「領導者不太能抱

怨,要去想解方,尤其在新媒體領導不

因有位子就有正當性,大夥看的是這個

領導人在專業和視野上是否值得信任,

處事是否公平,會不會胡亂收割年輕人

的作品。」經過半年的磨合,《報導

者》編輯台們努力地把自己當「工具」

,協助同事完成好作品,過程中她感受

到不同世代間針鋒相對的氣氛變得更彼

此信任,「再酷、再有個性的記者,也

都是回到新聞專業上來溝通和討論。」

 中年轉換跑道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信

心和自我喊話來做調適。「人們的面子

通常跑得比腦子快,到這年紀要重新介

紹自己還是會小緊張」,以前有品牌的

光環,容易被看見,但現在做任何事都

要比以往再努力,才能讓人看到新品

牌,看到《報導者》。離開大品牌,是

隨自己心裡的聲音,她說:「是一種激

情想突破的選擇吧。」

新聞業的收穫需要長期的耕耘

 李雪莉坦言,「總」字輩職稱對她來

說,只是個社會化的工具,也許做起事

來較容易,但她的自我認同就是「記

者」。當有人誇她是好記者時,她會不

自覺眉頭一緊,因為總覺得自己是在成

為好記者的路上而心虛,但這條路還有

很長一段要走,沒有終點。她說:「自

己也曾想,天哪!是不是應該找份不要

這麼累人的工作?」但最終讓她有懸

念、有盼望的,仍是記者這份工作。

 從事新聞工作16年,李雪莉說:「許

多的耕耘是短期看不到成果,收穫通常

會在三五年之後,只要確定心意,都能

逐漸往自己要的目標走。」例如,她覺

得身為一個台灣記者不能不瞭解兩岸關

係,於是曾經申請外派北京蹲點,18個

月常駐,在那學習的軌跡,最後也反映

在她身上,她持續關注兩岸人才的流

動、中國人權和環境的變化,不論「陸

企狼來了」、「留守家庭」,或是她最

新的系列文章「西進中國學術移工」的

故事,都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的。

 《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曾送給她

的一句話,讓她一直謹記在心,那句話

是「不要怕」。這句話讓她不管在做任

何新的決定,或是接受新的挑戰時都想

到殷允芃的鼓勵,尤其是從北京回到台

灣後,要接任天下影視中心工作的這段

李雪莉:不安於順遂環境 努力突破自己884

 近日三星Galaxy Note7的爆炸事故

不斷發生,讓三星宣布在全球召回已

售出的Note7。台灣三星表示,各通路

將於9月13日起提供退換貨,可申請無

條件換機。9月20日起提供手機系統升

級,維持電量在60%。

 Note7曾被譽為「最好的Android手

機」。因電池爆炸事故數次發生,為

挽救消費者的信心,台灣三星提出補

救方案,並發表了第四波聲明。根據

ETtoday東森新聞雲9月11日報導指

出,針對9月3日前購買的消費者,皆

全接受「退貨機制」,但須準備相關

購買憑證與手機隨附的所有配件,可

直接至原購買店做詢問。

 防止事故再發生,據科技新報9月14

日報導指出,三星將在9月20日推送系

統升級,限制Note7的充電只能到60%

,把電池密度保持在最高安全水準,

防範電池短路引起手機自燃爆炸。

報導者總主筆

期間讓她非常掙扎,她回想起這段經

歷笑著說:「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瘋

了,我連SOT帶不會剪,OS是什麼都不

知道,根本是墊腳摘星星。」

 為了不想被看衰、不想讓同事覺得

「空降一個主管」,於是她向同事們

允諾:「給我一點時間,我會學得很

快」,並且和她的團隊一起訂出要拿

下國內的新聞獎成為「台北市最好的

團隊」這個目標,說到這裡她卻笑

了。即便大家都覺得不可能,但那時

她覺得很傻、很有志氣。

 當年2013年,她帶領的天下影視中

心團隊拿下兩個國內新聞獎,隔年也

拿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電視獎。李雪

莉表示,得獎時因為還是個新手,覺

得自己帶領的團隊真的得獎了嗎?這

個過程讓她意識到,「台灣媒體人才

其實很多,只要環境對了,往目標邁

進,努力被看到。」

努力讓台灣的環境彼此對話

 李雪莉直白地說:「人生是抉擇的

總和沒有全然完美。」在進入《報導

者》之前她就明白會失去什麼,也了

解可能會得到什麼。她覺得台灣的環

境正出現著「平行世界」,好多不同

的世界因為經驗的不同,彼此沒有交

集,但在這裡,她們努力讓不同的平

行世界,彼此對話和認識,這些對台

灣來說是很重要的。

 《報導者》這一群團隊們正在做他

們認為必須去做的事情,同時也是他

們相信的事情。她以為,在台灣媒體

崩壞時應該越來越少人願意加入戰

局,但她卻在《報導者》看到一群優

秀的人才,就像種子一樣正在發芽。

Page 3: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host.mcu.edu.tw/mol/data/1474435028.pdf ·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3

Mol銘報即時新聞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newsonline 網頁版:http://mol.mcu.edu.tw/

 國內外的影音串流平台(OTT)如

雨後春筍般出現,分食了第四台用

戶,使傳統電視產業面臨轉型的挑

戰,三立、公視、緯來電視台皆以不

同策略因應這波新媒體發展的浪潮。

 秉持著「勇於創新」的三立電視

台,在面對收視率、電視廣告衰竭的

困境,推出自己的新媒體Vidol影音

平台,結合「Video」「Idol」,除

了內容百分百三立自製外,更增加偶

像明星內容,拉近與紛絲的距離。而

公廣集團旗下的公視電視台,也設立

了「公視+7」,電視台黃金時段的節

目播映結束後,7天內皆可在公視+7

網站上收看。此外,深耕多年戲劇片

的緯來電視台,攜手與KKTV合作,於

平台上開闢「緯來專區」,同時朝著

多元化戲劇及同步播映發展。

 緯來電視台戲劇組組長羅文貞表

示,為提高自家電視台的競爭性,未

來希望能提供觀眾更即時的戲劇,且

與他國同步播出,目的就是為了留住

以往的觀眾,以及吸引收看網路平台

的用戶。不過,像近期推出的「任意

依戀」,就是與韓國同步播放,但因

未能事前先看過其戲劇內容,也無法

調查韓國的收視率及觀眾評價,因

此,台灣電視台與韓國同步播出仍有

它的風險。

 現今民眾觀看電視的時數越來越

短,對線上影音的接收度和依賴卻日

漸加深,要如何改變這樣的局勢,傳

統電視台也正努力找出適合自家發展

的新方向。

主編/杜欣穎、鍾欣妍、王采瑩中華民國1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記者鍾欣妍 杜欣穎 王采瑩 /報導

記者王采瑩 鍾欣妍 杜欣穎/報導

與電視台互利共生 KKTV:雙方是夥伴!

第4屆星雲教育獎 薛光祖獲大獎受肯定

OTT大軍壓境 傳統電視台拚轉型

 第四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於9月

10日舉行,獲獎者與眾多教育名流齊

聚一堂,由星雲法師推崇的已故前高

雄師範學院院長薛光祖獲最大獎「終

身教育典範獎」,長女薛曉光代領這

份榮耀。

 星雲大師致詞時表示,這個教育獎

雖然很小,但是能獲獎卻很不容易。

薛光祖一生沒受過正規教育,雖然曾

做過小學校長,還創辦了5所大學;

全世界有21所大學頒給他榮譽博士學

位,但是都不是教育獎,可見要獲得

教育獎並不簡單。

 獲獎人薛光祖之長女薛曉光授獎時

 台灣影音串流服務在八月開啟

了全新的回合,KKBOX集團加入

這場戰局,推出以日、韓劇播映

為主的KKTV,讓同樣以播映日韓

戲劇為主的電視台重新思考方

向。KKTV公關林妤婷強調,影音

串流平台與電視台並非一定是競

爭關係,而是夥伴。

 一般而言,電視台需要的是電

視播映權,每一部戲劇播映結

束,代表電視台的回收期也結

束,無法繼續創造利潤,但若透

過與影音串流平台合作,便可持

續獲利。林妤婷表示,OTT業者

要的是網路與行動播放權,所以

KKTV向電視業者買版權並分享利

潤,電視台的回收期就能拉長。

 例如,緯來電視與KKTV共同推

出「緯來專區」,即是緯來直接

賣版權給KKTV,而KKTV也提供數

據分析,讓緯來得以知道觀眾收

視行為。另外,KKTV除了向日韓

洽談外,也向緯來購買版權,增

加更多片庫,兩者相互合作創造

雙贏。

 前陣子,雙方首度同步播出韓

劇「任意依戀」,緯來電視台戲

劇組長羅文貞表示,緯來與KKTV

的合作,是希望能比盜版片源搶

先播出,若不同步則會影響電視

台播出的效益。

 緯來與KKTV在日韓戲劇市場創

造新的合作模式,兩者跳脫敵對

關係,轉為採取合作模式,用全

新的經營策略,創造出彼此雙贏

局面。

表示,父親中立且有執行力,待人寬

厚、願意傾聽。在生命最後階段,父

親雖已臥病在床,他仍利用ipad探索

世界,組織讀書會、廣泛學習,勇敢

面對向病痛學習。薛光祖生前曾說

過:「終身典範不敢當,但是終生學

習,我做到了。」

 除了獲獎的薛光祖外,其他得獎老

師,背後都有段激勵人心的故事和充

滿熱情的教育理念。獲得典範教育獎

大專院校組的國立成功大學蔡景仁教

授表示,他非常重視創新,除了基本

的愛心與耐心,還要再加上開心,敞

開心胸,學習如何聆聽學生。

央廣慶中秋 廣播劇《新嫦娥傳奇》秀DIY音效

記者洪子晰/報導

 中央廣播電台為迎接中秋的到來,11日

特別邀請在台的外籍人士,一同體驗台灣

中秋節的文化習俗。除了安排應景的歌舞

表演外,央廣也特別將英語節目錄音室搬

至活動的現場,製作了「月來月HAPPY」

節目,讓現場觀眾客串獻聲同樂。

 節目中播出的神話廣播劇《新嫦娥傳

奇》,播音員除現場錄製台詞外,連音效

的部分也在現場表演及製作,運用童玩、

雨傘及塑膠袋等道具DIY製作音效,逗樂

現場觀眾,並體會「看」廣播的樂趣,享

受視覺及聽覺的饗宴。

 央廣也特別邀請了被譽為「海地版張學

友」的畢諾煦(Burocher Suart Venly)演

唱經典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並帶領

大家溫馨合唱;歌聲酷似王菲的印尼才女

吳樂夏(Laurensia Audrey)自彈自唱《當

時的月亮》,吉里巴斯的學生們則身穿傳

統服飾跳「月之舞」。畢諾煦表示,中秋

節這個節日很特別,因為只有亞洲國家才

有,是以往未曾體驗過的,此次活動最印

象深刻的就是月餅,因為不同於一般的蛋

糕,而且通常都在這個節慶才會吃到。

 央廣除透過國際廣播服務向世界介紹台

灣,也提供在台外籍人士重要資訊及服

務,協助在台工作及求學的外籍朋友適應

台灣生活。

 此外,為了推動國民外交,央廣也常舉

辦聽友會及新移民活動,邀請外籍朋友們

共襄盛舉。

文化部5年22億發展文化事業記者杜欣穎/報導

 文化部12日召開105年度全國文化

機關主管會報,會議中提到文化部

在5年內將投入22億元推動文化事業

的發展。

 根據文化部12日的新聞稿裡指

出,「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地方

文化協力發展計畫修正事宜」討論

案裡,文化部將於105-110年投入22

億元,協助縣市博物館及地方文化

館朝向專業、在地及永續發展,而

兩大報告議題為「新修正文化資產

保存法概述」、「優化公部門圖書

採購流程以提升購書品質」,此次

的文化資產修正法案是修正幅度最

大且影響層面最廣的一次,為的是

能讓各地方政府配合推動。

 另外,根據新聞稿中文化部長鄭

麗君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文

化部今年的預算成長了17%,成長幅

度為歷年最高。文化部也期望,中

央與地方能夠攜手合作,一同帶動

文化參與。

記者王采瑩/報導

 央廣將英語節目錄音室搬到活動現場錄製,運用童玩及塑膠袋等道具大秀音效

DIY。 (圖/中央廣播電台攝、文/王采瑩)

 KKTV與緯來電視台合作,設有緯來專區,開創新的經營

策略。         (圖/截自KKTV、文/杜欣穎)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今年預算成

長幅度為歷年之最。

 (圖/文化部官網、文/杜欣穎)

記者張意婕/報導

 9月17日是POP Radio成立八周年,

在9月11日也在ATT SHOWBOX舉辦了台

慶公益演唱會,此次演唱會與紅心字會

合作,邀請藝人捐出身邊物品做慈善拍

賣,募集款項交由紅心字會做公益,同

時邀請弱勢家庭兒童一起入場參加演唱

會。

 台慶公益演唱會已經連續舉辦七年,

這次跟去年一樣請歌手捐物募款,自8

月24日至9月2日於udn買東西公益雲集

平台進行競標,藝人李玉璽捐出宣傳電

影「我的少女時代」時穿到校園的上

衣,李佳薇則捐出伴她走過許多地方的

帽子。

 此次邀請到的歌手有T O P 1男子

漢、TPI CoCo Girls、朱俐靜、池端

玲名、艾怡良、吳思賢、李玉璽、李佳

薇、周興哲、畢書盡、陳彥允、廖文

強、魏如昀等歌手,POP Radio特地在

彩排時為獲金鐘提名的小樂送上金鐘獎

座,有些藝人已連續參加多次。主持人

哲緯表示,朱俐靜已經是像電台家人一

樣的朋友。當被主持人問到對歌手們而

言公益是什麼,艾怡良說:「真正重要

的,是實際去做公益。」廖文強則表

示,身為歌手要透過寫歌及表演讓大家

更幸福,同時用正向力量去回饋社會。

 此次公益演唱會由愛奇藝於9月10日

全程線上直播,而在9月17日晚間6點會

有POP Radio的電台轉播,電視觀眾則

是可以在9月24日晚間7點,收看MTV的

轉播。

POP Radio台慶公益演唱會 明星捐物募款助孩童

OTT來了!電視台合作求生存專題①

OTT來了!電視台合作求生存專題②

Page 4: 釜山競逐BIC Award 圖像主導+議題深化 New Media打造新新聞host.mcu.edu.tw/mol/data/1474435028.pdf · 工等人員都應該一起策劃新聞的呈 現方式。 隨著時代演變,讀者的口味也不

4

Mol銘報即時新聞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newsonline 網頁版:http://mol.mcu.edu.tw/

主編/劉芷吟、王曉琦中華民國1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記者劉芷吟/報導

記者沈然/報導

記者王曉琦/報導

臉書串聯起高中校刊熱情

不談廣告 TAAA漫談會開拓靈感來源

公視全球首例!VR跨國連線訪唐鳳(圖/大直高中提供、文/王曉琦)

(圖/截取自公

視、

文/黃郁庭)

阿里巴巴擴大東協投資 協助在地青年

 為了讓校刊「活」起來,學生從校園、人

物採訪慢慢從生活中尋找新題材,透過專題

的發想,讓大家能夠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以《聽》為主題的永春高中,除了採訪以外

更用盲人活動來體驗聽覺的重要性。

 永春高中第21期校刊主題為《聽》,以聽

為出發點,找尋適合的專題,在資訊快速流

通的世代中,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哪些

是該聽的、哪些是對的,是同學們值得深

思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高中生的生活,時

常受同儕的影響,社長洪暐涵認為,應該多

聽聽自己的聲音,不受外界的影響而干擾自

己。在《聽》的專題當中,更是安排相關活

動,像是盲人體驗以及讓外籍生體驗聽中文

歌曲,並且請體驗者分享其感受。

 港名高中第39期的校刊則是以《生命》為

主題,社長張敬說,生命是不容易掌握的主

題,博大精深、森羅萬象,若沒有掌握好,

又顯得平凡無奇,難以吸引人。最後選擇以

蘋果樹與父子的故事做串接,點出面對人生

必經之路的心境,使整本書的隔頁合起來就

是簡單的生命剪影,宛如生命中點點滴滴。

《聽》專題 用盲人活動寫出特色 社員們碰上升學的課業壓力,心力交瘁幾乎

是每日的唯一感受。校刊社的社員們都說,最

重要的是,能夠擁有一群革命情感的好友。儘

管常常面臨文思枯竭的狀況,分配寫稿、採訪

的時間加上必須兼顧課業,顯得很吃力。但能

夠從訪談當中找到樂趣、從寫稿過程中找回感

動,是美好的經驗。

記者黃郁庭/報導

 公視《青春發言人》VR遠端訪問,HTC辦公室現場。

 正值課業繁忙的高中時期,學生

把握每週社團課舒壓,擺脫課桌椅

的束縛,參加各種動態及娛樂性質

的活動,卻有一群人選擇提筆寫

作,加入校刊社,建立出一條為同

學們發聲的管道,用文字及創意玩

出不一樣的社團生活。

 全台現今存有校刊社的高中有數

十所,但真正有在運作的卻在少

數,一些對校刊社持有熱情的學生

一同成立了「全國高中生校刊交流

社」,以臉書做為溝通橋樑,讓全

國各地校刊社能夠互相索取公關本

進行交流,以便大家互相欣賞、學

習,而也在近期正在籌劃一個「北

部聯合校刊迎新」的活動,預計在

10、11月舉行,他們想讓更多學生

看見校刊社的力量,擺脫以往被認

定只能是制式化的看書寫字,讓校

刊社也能成為活動性質的社團。

 面對讀者的口味不停在改變,校

刊社成員做出應對措施,考慮到學

生成天被教科書及考試卷追趕,死

氣沉沉又古板的校刊內容已經無法

抓住他們眼光,這樣無人買單的情

況下,他們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跟想

像力,讓自己的校刊「活」起來。

 除了利用臉書作為媒介來宣傳交

流或舉辦迎新活動,取材來源也從

校內人物專訪及新聞,漸漸擴大到

社會時事、環境議題,甚至是較意

象的生命探討;也有學生意識到紙

本沒落,於是將校刊電子化,以電

子書的方式呈現,一方面讓同學們

能夠在滑指之間翻閱校刊,另一方

面也有助於節省經費。

 學生們發揮良好的應變能力,因

而受到廣大迴響及肯定。永春高中

曾經榮獲北市刊物比賽特優、全國

刊物比賽銀質獎(第二名) 及美

編獎;大直高中第34期的校刊突發

奇想設計成正方形的大小,方便大

家攜帶,因此廣受好評;港名高中

採訪到當紅作家Peter Su,增加不

少趣味性;成淵高中則是採訪到備

受矚目的奧運選手周天成,為當期

校刊增加看頭。

 大直高中校刊社指導老師顏祥潔

表示,進入校刊社的同學對於藝文

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水平,也較具

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即便文字掌

握力稍弱,經由後天的培養以及維

持原有的熱忱,對將來走進傳播相

關行業必定會有幫助!

 公視創全球首例!結合3D建模

與VR虛擬實境做遠端訪問,在9日

晚間的全新兒少新聞節目《青春

發言人》中進行跨國連線,與遠

在巴黎的準政務委員唐鳳進行對

談,並在《青春發言人》粉專進

行網路直播!

 根據公視9月9日報導,不同於

過去在攝影棚受訪的傳統方式,

而是透過虛擬實境的全新技術來

錄製節目,唐鳳事前以360度攝錄

方式3D建模,掃描自己的人形,

化身為3D虛擬人物,在台北訪問

端戴上3D VR虛擬實境眼鏡後,就

可以看到從巴黎遠端投射回來的

「3D唐鳳」,以虛擬實體方式呈

現在訪問者面前。其中VR技術是

由HTC協助支援,節目訪問在HTC

會議室中進行,現場五位學生戴

上HTC VIVE之後,就可以透過虛

擬實境眼鏡看到真人唐鳳,直接

互動提問。

 唐鳳在臉書發表「從奇點到眾

點」的文章中表示,「VR不是

要用來取代人與人之間實際的接

觸,而是要提供一個全新的互動

模式。」VR的特色在於,突破時

間、空間限制,帶給參與者「在

同一個地方」的強烈感覺。

 唐鳳提到,今年是台灣科技設

備領先全球的一年,其中虛擬實

境目前仍是一項新的技術,未來

就能透過VR擴增實境等技術,進

行採訪或是教學課程。另外他認

為,台灣做為VR的創製基地和數

位內容的創造者,因此政府官員

及相關部門,應該善用民間的資

源及貢獻。

造、新的金融、新的物流和新的生活方式既

是偉大的創舉、偉大的變革和偉大的挑戰,

更是巨大的機遇。新技術將帶給發展中國家

驚人的跨越式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

給中國提升了國內服務業和消費的增長,更

創造近3千萬的就業機會,且電子商務在東盟

經濟的促進下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馬雲提到,不管國家及企業的大小,只要

擁抱開放、新技術、全球化的理念,一定變

得非常強大和非常美好。

 大陸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11日出

席東博會,強調東協是世界經濟最有希望、

活力及機會的地方。阿里巴巴把握技術變革

及普惠全球化的機遇,擴大在東協地區的投

資和發展,參與當地的中小企業和年輕人的

發展。

 根據新浪網11日報導,隨著互聯網的技術

革命釋放大腦,數據將成為核心的資源,全

球面臨此機遇,各行各業將在未來30年開

啟巨大變化,馬雲表示,新的技術、新的製

記者鍾欣妍/報導

中華傳播學會走入20 林照真接棒記者王曉琦/報導

 今年中華傳播學會創會第20年,第11屆的理事長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

所教授林照真接任。

 林照真在中華傳播學會秋季刊於9月12日報導中表示,想進一步擴大國

內外學者參與華人學會,並不是容易的事。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情,不是

擔心業務繁重,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學術重任。在就任詞中

林照真認為中華傳播學會是臺灣最大的傳播學術社群,而理事長最主要

的工作是要為傳播學界服務,並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彼此交流學術上的

創新。

 2016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以「騷動20創新啟航」為主題,歷經3天的學會

於6月19日在國立中正大學落幕。今年年會是中華傳播學會創立第20年,

除了兩岸之外,也有來自新加坡、美國、澳洲等不同國家的傳播學界、

業界人士互相交流。今年年會一共48個場次,其中有25個論文發表場

次、21場專題座以及2場大會專題演講。

高中校刊社活出新樣貌專題①

高中校刊社活出新樣貌專題②

 永春高中21期校刊,以《聽》為題,旨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圖/網路截取、文/王曉琦)

 大直高中青年校刊社社團博覽會。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TAAA)在

今年開始舉行漫談會,邀請各領域專家一起

閒聊關於廣告以外的事,幫助廣告人開拓靈

感來源。

 兩場漫談會分別為9月26日的「一個廣告

人的時尚潘多拉」以及12月8日的「壓力與

情緒管理」。各場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分

享他們的專業知識,旨在讓參與者吸收不同

於廣告業的知識、體驗各式新奇的課程。

 TAAA的活動聯絡人周劭紘表示,此次主要

會以聊天的形式來進行,大家可以自由地發

表意見,也會有一個主講人負責進行活動。

如果這次活動反應不錯之後應該會繼續舉

辦,也可能針對學生舉辦漫談會也不一定。

 9月26日漫談會是由博上廣告董事長許益謙

主講,分享其獨樹一幟的優雅時尚學。培養

自己的時尚品味,不僅可以增強對美感的敏

銳度,甚至可以增加對美的創造力。

玩文字加上創意從紙本到電子書


Recommended